《自由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创作的政治学著作,在这本书中,密尔探讨了自由的本质、范围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密尔开篇就指出,他所探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他看来,自由并非是为所欲为,而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和思考。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由是有边界的,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书中着重论述了思想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密尔认为,思想言论自由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

如果人们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或者社会压力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真理就有可能被埋没。

他说:“如果全人类都意见相同,而只有一个人持有相反的意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

”这让我反思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有时会因为从众心理或者外界的压力而不敢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又是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那些与我们不同的声音?密尔还强调了个性自由的价值。

他认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如果社会过于强调一致性和规范性,就会压抑个人的个性发展,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这使我想到,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塑造他们。

同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选择,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环境。

关于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干涉,密尔提出了“伤害原则”。

即社会只有在个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时,才有权力进行干涉。

这一原则为我们划定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力的界限。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准确判断什么是“伤害”并非易事。

比如,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只是对个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但从长远来看,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医疗负担和家庭问题。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论自由读后感。

———卢梭。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仅供参考。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一在现今这个“自由”泛滥的时期,自由已经被高度的抽象化,然而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对它的争论没有定论,而且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关于这个话题,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也表达了他的独特的观点。

在此书里,密尔探讨了自由的涵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社会权威的限度以及个人自由不受政府干涉等问题。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仍有绝大部分的内容至今仍会对我们产生启迪。

说到自由,让人不禁会想到这个问题: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是什么?自由有很多种涵义,但密尔关注的是公民在国家中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即所谓的“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引论中,密尔有一个生动的比方:“在一个群体当中,为着保障较弱成员免遭无数鸷鹰的戕贼,就需要一个比余员都强的贼禽受任去压服它们。

但这个鹰王之喜戕其群并不亚于那些较次的贪物,于是这个群体又不免经常处于须要防御鹰王爪牙的状态。

因此,爱国者的目标就在于,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受到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自由。

”我认为,这就是公民在国家中的自由,即政府统治下人们的政治自由,自由是一个抽象的含义,我们很难用几句话或者几个字就把它的全部内涵与外延概括出来,因此只能用一种现象来表述,密尔将自由分成“自然的自由”与“规则性自由”,所谓“自然的自由”或者也可以称为“最原始的自由”,这种自由i普遍存在于原始社会中,以强力为后盾,充满血腥与残暴的自由。

这种自由在整个社会中不是平等的享有的,由强力的大小决定,只要你拥有绝对的强力,凌驾于其它强力之上,你将拥有绝对的自由。

而所谓的“规则性自由”也可以称为“制度下的自由”这里的“规则”包括了“法律、道德”等等,人们的自由首先就是必须符合规则,是一种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思想,同时这种自由在整个社会中应该是平等享有的,并且相互不能侵犯的。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自由”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思考。

穆勒在书中强调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只要不伤害他人,个人就应该拥有充分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我对自由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蓝天白云,微风拂面,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的边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好好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大家纷纷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和饮料,开始一边聊天一边享用。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男孩。

他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有些旧但很干净的衣服,头发有点乱蓬蓬的。

他手里拿着一个风筝,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期待。

他在草地上奔跑着,试图让风筝飞起来,可是风筝总是不听使唤,一次次地掉在地上。

他的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失落。

就在这时,他的妈妈走了过来。

妈妈看起来很着急,不停地说着:“别跑了,小心摔倒!别弄那个风筝了,弄脏了衣服怎么办!”小男孩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他停下了脚步,手里紧紧地握着风筝,不再尝试放飞它。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个小男孩,他只是想自由自在地奔跑,想让自己的风筝飞上蓝天,可他妈妈的那些话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住了他的自由。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和追求,被别人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所限制。

也许是父母担心我们会受伤,也许是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认为某些事情不应该做,我们就被迫放弃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就像那个小男孩,他原本可以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享受风在耳边呼啸的感觉,可以不断尝试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但因为妈妈的干涉,他失去了那一刻的自由。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6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6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6篇)《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论自由》读书笔记1《论自由》论的自由主要可分为三个,第一,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二,论个性自由;第三,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首先谈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它包括一切人们对事物的意见看法进行表达的自由。

在密尔眼中,不受限制的思想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意义深远,思想自由能发展人的个性,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反,如果用一种外在的标准或通过权威的力量去限制或压制人们的各种意见,将会妨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书中有言“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对后代和对现存的一代都是一样,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

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

”也就是说,在密尔看来,即便一个错误意见全部错误,正确的意见包含了全部真理,那么,不允许人们讨论和提出挑战,就意味着持有真理的人们实际上会不再思考以至于成为一种偏见,也就不会对这个道理的理性依据有领会和认知。

而作为正确的真理,由于这样也会出现逐渐丧失其真理地位的危险,也阻挡了这个真理实际上的效力。

因此,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永远不窒闭他人的意见和思想,不干涉他们的思想和讨论,而且要欢迎任何形式的讨论,才能让社会整体更加接近真理。

人们拥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后,因为思想的不同,个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于是便谈到了个性自由的问题。

密尔调发展个性是个人独立、个人解放的根本要求:“凡是听凭世界或者他自己所属的一部分世界代替自己选定生活方案的人,除需要一个人猿般的模仿力外便不需要任何其他能力。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对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让我对自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密尔开篇就指出,他所论述的自由并非是意志自由,而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即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而是在社会的框架内,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密尔认为,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拥有完全的自由。

这一原则被他称为“伤害原则”。

例如,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只要这些选择没有对他人造成直接的伤害,社会就不应该加以干涉。

这种观点让我思考了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之间的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比如年轻人对于独特发型和着装的追求,可能会受到传统社会观念的质疑。

然而,只要这种追求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就应当被视为个人的自由。

密尔还强调了思想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压制言论自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因为真理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辩论中产生的。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陷入错误而不自知。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许多因为思想禁锢而导致社会停滞不前的例子。

相反,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能够鼓励人们自由地表达观点,促进知识的传播和进步。

同时,密尔也指出,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

个人在行使自由权利时,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一个人选择过度饮酒或吸烟,虽然这是他的个人自由,但如果因此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影响了对家庭的责任,那么他也不能完全逃避后果。

这使我明白,自由是与责任相伴相生的,我们不能只享受自由带来的权利,而忽视了应承担的责任。

在探讨自由与社会权威的关系时,密尔认为,社会权威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应当以保障个人自由为前提。

社会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行为,但这种约束应当是基于普遍的利益和公正的原则。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自由,这是一个贯穿人类历史长河、引发无数思考与争论的话题。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论自由》一书,更是将对自由的探讨推向了一个新的深度和广度。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自己的思考。

穆勒在书中开篇就指出,他所探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进步和幸福的重要基石,而保障个人自由是社会的首要责任。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是,穆勒强调了思想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任何试图压制不同意见和观点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智慧和真理探索的阻碍。

人们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在当下被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正是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我们才有可能更接近真理。

如果一味地压制异见,只会导致社会的僵化和思想的停滞。

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许多因思想禁锢而造成的悲剧,比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权威对科学思想的打压,使得科学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一些对不同声音的打压,这无疑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

同时,穆勒还论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自由。

他认为,只要个人的行为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就不应受到社会的强制干涉。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突破性。

传统观念往往认为,社会有权利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广泛的规范和约束。

但穆勒指出,过度的干涉会剥夺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压抑个性的发展。

比如,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应当被允许和尊重。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下的社会,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社会的压力和传统的观念,而被迫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去迎合他人的期待。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侵犯。

此外,穆勒对于个性自由的阐述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个性是人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缺乏个性的社会是单调和无趣的。

社会应该鼓励个体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标准化。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标准化的考试和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论读书笔记

消极的自由:出于自我安全的需要积极的自由:自我的主宰者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同时具有这两种需要,即需要这两种自由:消极的和积极的。

消极自由的保护问题:1.霍布斯—私人领域的确立,规定了每个个体专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2.洛克——基本权利的明确。

(以权利制权力)问题的关键在于私人空间式如何确立的?基本权利的明确,使私人领域的边界变得充盈,并有了判断私人权利是否被侵犯的边界,突出了财产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生命权)。

洛克认为需要法制的出现。

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以权力制权力)。

处于一种被动防御的状态,如果分开的权力受不到外界的监督,就可能出现权力勾结的情形。

权力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就是肆无忌惮的权力。

4.法治与民主: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

5.(民主)教育:通过教育才有可能实现前面的这些过程,但是现在的教育是由国家来实施的,而这与国家权力本身的局限性就出现了矛盾。

消极自由的保护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民主教育,而民主教育的实现则依靠于国家权力的有效实现。

对国家的态度是一种警惕的、防护的态度。

积极自由:包含以下几个因素:1.能力(来自于国家给个人提供的必要的支撑);2.道德(有赖于每一个个体的道德的完善,要仰仗于国家、社会、社区等各方面);3.平等(一要靠国家对富人征税;二要靠国家对穷人的资助)。

对国家的态度是开放的态度。

两种自由对国家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且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韦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是一种嘲讽的态度。

财产的共有占据一个基本的内容,自由必须要靠经济和社会的支撑。

诺奇克:希望自己做主和希望自己不被干预。

我自己成为我自己的主人。

社会范围中理性的人对非理性的人的操控和引导。

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引导,使非理性的人失去自己的思想。

要保护人们的消极自由,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促进人们积极自由的实现。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自由,作为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在《自由论》一书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作者对自由的思考所触动,同时也对他对不同类型自由的区分和对自由的限制所提出的观点产生了深思。

在《自由论》中,作者通过精彩的论述,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加以区分,并指出个人自由对于一个人的内心和心灵自由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混为一谈,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案例和理论论证,指出个人自由是一个人得以自我实现的基础。

我深以为然。

当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自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限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漏,并被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滥用。

这种情况下,个人自由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实现自由的自我表达和实现,成为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自由论》中对个人自由的探讨,让我深感思考。

此外,《自由论》还着重探讨了政治自由,即公民对政府和社会的自由表达和参与。

作者指出,政治自由是一个健康社会和公正政府的基石,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公民有权利参与政府事务并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

政治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我们正在向着政治自由的方向努力。

虽然我们的社会制度还存在不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开始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利。

透过《自由论》对政治自由的阐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而言,通过阅读《自由论》,我对自由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并对自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法治和良好的制度基础之上。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有责任为自由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自由论》,我决心更加珍视自由,努力争取个人和政治自由的实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个人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和进步。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感觉自己的思维像是被放进了一个全新的搅拌机里,各种想法和感悟在里面翻腾跳跃。

书里有很多观点让我深思,也让我对“自由”这个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穆勒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不伤害他人,个人就应该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社区的绘画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梦想家园”,大家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家的样子。

这本来是个特别让人兴奋的事儿,对吧?我旁边坐了个小姑娘,看起来也就七八岁。

她一开始画得特别起劲儿,用彩色铅笔勾勒出了一个大大的房子,房子周围还有花园和秋千。

可就在她画得正开心的时候,她妈妈过来了。

妈妈看了一眼画,就开始指指点点:“哎呀,你这房子颜色不对,应该用更鲜艳的。

还有这花园,怎么能这么画呢?”小姑娘原本亮晶晶的眼睛一下子暗淡了下来,她犹豫着放下了手中的笔,按照妈妈说的改了起来。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不就是对自由的一种侵犯吗?小姑娘原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家园,可妈妈的那些“应该”和“不应该”,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住了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随处可见?在学校里,老师可能会规定我们必须用某种方法解题,哪怕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在工作中,上司可能会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而不考虑我们的想法。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限制,其实都是在一点点侵蚀我们的自由。

穆勒在书中还提到,社会不能以多数人的意见来压制少数人的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关于是否要安装健身器材的讨论。

大部分居民都觉得应该安装,因为这样方便大家锻炼。

但有一小部分居民担心安装健身器材会占用公共绿地,影响小区的美观和安静。

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协商,还是决定安装,但选择了一个相对不那么影响环境的位置。

这件事让我明白,自由不是某一方的绝对胜利,而是在相互尊重和妥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论自由读书笔记(通用6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通用6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自由读书笔记(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自由读书笔记1《论自由》成书于1859年,100多年后再读此书,仍然觉得很有启发,很多观点用在当下也毫不落伍。

如果说,真存在所谓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言论,那《论自由》中的某些观点应该也可以归入这类言论。

一、第一章内容简单梳理第一章厘清了本书所讨论的自由的范围。

对于自由的讨论,历来是哲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的热门论题,经久不衰。

本章开始就提到,这篇论文不是所谓意志自由,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所谓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这个前提下,作者又开始讨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自由。

历史上的自由,是对统治者暴虐统治的防御。

这时候,爱国者的目标就在于给统治者运用权力划定一定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

谋取这种自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得统治着对某些自由权利的承认。

另一种是通过宪法。

但是现在(指作者的时代),“人民对于管治者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力而在利害上与他们自己相反对时,已不复认为是一种自然的必要。

”人们可以选出自己的代表对国家进行治理,并且可以随时撤换,意义已经大于对统治者权利的限制,“统治着应当与人民合一起来,统治者的利害和意志应当就是国族的利害和意志。

统治者的权力,就是国族自己的权力。

以此,有人认为“人民无须限制自己施用于自己的权力”,作者对此做了反驳,实际情况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而此种妄用权力之需加防止正不亚于任何他种。

”“要限制政府施用于个人权力这一点也仍然丝毫不失其重要性。

”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当社会作为集体而凌驾于构成他的个别个人时,它的肆虐手段并不限于通过其政治机构而做出的措施。

”仅防御官府是不够的,还要防御得势力舆论和得势感想的暴虐。

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界限在哪里?他首先肯定了舆论的作用,即“很多不宜由法律来起作用的事情,还要由舆论来办。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出版于 19 世纪,但其对于自由的深刻探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密尔在书中开篇就指出,他所探讨的自由并非意志自由,而是公民在社会中的自由,即在不妨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个人所拥有的行动和思想的自由。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密尔强调了思想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有权利自由地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些观点与主流观念相悖。

因为只有在思想的充分交流和碰撞中,真理才能得以显现。

如果因为害怕不同的声音而限制思想的自由,那么社会就会陷入僵化和停滞。

在言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这是思想自由的延伸。

人们不仅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自由。

他指出,即使是错误的言论,也应该有被表达的权利。

因为只有通过公开的讨论和辩论,错误的言论才能被纠正,真理才能被更广泛地接受。

同时,密尔也强调,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诽谤、侮辱他人,或者煽动暴力和犯罪。

密尔还深入探讨了个性自由的意义。

他认为,个性是人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该有发展自己独特个性的自由。

社会不应该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个人,而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偏好。

只有当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

密尔指出,其中一种限制来自于社会的习俗和传统。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害怕违背社会的习俗和传统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

另一种限制来自于政府的权力。

如果政府过度干预个人的自由,就会损害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发展。

在书中,密尔还提到了自由与权力的平衡问题。

他认为,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在一定的规则和框架内行使。

同时,政府也应该有一定的权力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但这种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以防止其被滥用。

读完《论自由》,我深受启发。

论自由的读书笔记

论自由的读书笔记

《论自由》的读书笔记《论自由》的读书笔记约翰·密尔的经典高作,看之时感悟颇多,尽管都是些琐碎的杂感,但也不妨写下来看看。

密尔的观点其实不多,粗略的整理一下也就如下: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概而言之,密尔以为思想不该该被禁止,不管好坏与否,所有人都应该有自由试探的权利。

少数者的主张也不该该被打压,要许诺他们有说话的权利。

个人自由不该该损害到他人权益,不然社会有权利剥夺个人的自由。

个人很喜爱密尔关于自由的阐释,在书中作者不断的在思辩,在讨论自由和自由的限度究竟安在,该怎么划分等等。

言自由,其实最想讲的是密尔所言的自由精神,中国缺的确实是自由的精神。

之前看奥威尔的现代经典《1984》,看过的人都明白,那是一本伟大的政治预言性小说,奥威尔想说的或许很多,而咱们能从其中取得的也很多。

极权主义是真实存在着的,且在不时刻刻压迫者咱们,只要咱们追求自由的脚步不断下,只若是走在走向自由的路上,那么总有一天咱们会是自由的。

我喜爱那句话:不踏出第一步,你永久都到不了远方。

密尔在书中反复的思辩着个体自由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到底该怎么界限,他以为当个人自由不侵犯到他人的权益时,集体或国家就无权干与该个体的自由;而一旦个人自由侵犯到他人的话,国家就有权利剥夺该个人的自由。

咱们的承认密尔的伟大,我私底下以为这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要领。

咱们有自由,但咱们的自由不该损害到他人。

国家有权利,可是也不能无缘无端的损害咱们。

密尔以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而言,个体是应该受社会的管制的。

而此种特定情形只显现于当个人的一些行为阻碍到他人,或说损害到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之时,社会才有资格对该个体进行管制或惩处。

除此之外,社会是无权干与个体的自由的。

即确实是说,当个体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时,社会便无权干与个人自由,个人自由应该取得保障。

那个和卢梭的那句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一辈子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桎梏当中。

密尔有一句名言是如此的:假使全部人类减一执持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持相反意见,这时人们若是那一人沉默并非比那一人若是人类沉默更为合法。

自由论的读后感通用6篇

自由论的读后感通用6篇

自由论的读后感通用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由论的读后感通用6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读后感写得好是可以吸引更多人去阅读相关书籍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自由论的读后感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以赛亚·伯林是我喜欢的一个思想家,他是20世纪伟大的为自由辩护终生的哲人。

他的《自由论》、《自由及其背叛》、《启蒙的时代》等都是延续着相同的主题——如何维护得来不易的自由。

虽然是哲学书籍,但却没有古奥不可解、拖泥带水般的拖沓弊病。

阅读伯林的书,让你感受到的是他语言风格的清新流畅,以及他的思维的缜密及凌厉。

《自由论》是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由立于希望与恐惧》一篇,“论自由的其他作品”四篇,“传记性附录”三篇,《伯林及其批评者》一篇,以及一个资料翔实的“索引”。

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本书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伯林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

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

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

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

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

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

在本书开始的部分里,伯林思考了信仰问题,反思了革命的逻辑。

当人们迷醉于狂热的革命理想的时候,其他目标与价值都被遗忘了,尽管人们承认其他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在高尚的革命理想下,人们感应到的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

“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准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赢得这种安全感,让广大的生活领地受制于那些不管有意无意但系统地挤压活动疆界的人,这些人操纵人类,把人类训练成整体模式中的一个更易整合的部分——可以互换,几乎可以预制的部分。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首先,《自由论》引发了我对自由的思考。

孟德斯鸠认为人类天生而自由,应当享有自由行动和思考的权利。

而封建专制制度剥夺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读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如果在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个体的自由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社会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其次,孟德斯鸠对法律和司法制度的批评令我深思。

他认为法律应当是公正、平等的,而不应当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法律常常被用来维护贵族和王权的利益,对普通人民则不公正。

司法制度更是充满了腐败和专制的现象。

读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公正法律和司法制度的重要性。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法律面前,每个人才能享有平等的权益,得到公正的对待。

而如果司法制度腐败,法律不公正,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人们将失去对社会的信任。

再次,孟德斯鸠对宗教的思考让我深思。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制度,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存在的。

他批判了宗教的偏执和迷信,主张宗教应该与政治分离。

读书过程中,我思考了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宗教可以给人们带来信仰和安慰,但是也有可能导致教条主义、狭隘和仇恨。

宗教应该是人们自由选择的,而不应该成为政治力量的工具。

宗教与政治的分离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自由论》让我思考了人与政府的关系。

孟德斯鸠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益,而不应该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公正的法律和建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人民的自由。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政府往往成为专制的代表,剥夺了人民的自由。

读书过程中,我思考了政府的责任和权利。

政府应该致力于人民的福利,而不是滥用权力压迫人民。

政府应该是人民的服务者,而不是人民的主宰。

只有政府与人民真正合作,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通过阅读《自由论》,我对自由、法律、宗教和政府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启发了我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让我意识到自由和公正的重要性。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这可真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不过,别担心,我可不是来给您拽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大道理的,咱就用大白话唠唠我从书里咂摸出来的那些滋味儿。

书里说,自由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的经历。

那是个阳光灿烂得让人想欢呼的日子,我溜达进了公园,准备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公园里人不少,有遛娃的家长,有牵手散步的情侣,还有一群活力四射的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

我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准备放空一会儿。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男孩。

这小男孩估摸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有点脏兮兮但充满活力的运动装。

他手里拿着个风筝,眼睛里满是兴奋和期待。

他的妈妈在旁边,一脸紧张地叮嘱着:“小心点,别跑太快,别摔着!”小男孩满口答应着,可那迫不及待的脚步却一点儿也没慢下来。

他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开始奔跑,试图让风筝飞起来。

一开始,风筝总是不听话,刚飞起来一点儿就一头栽下来。

小男孩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他的小脸跑得红扑扑的,额头上满是汗珠,可那股子认真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终于,风筝飞起来了!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妈妈,快看,飞起来啦!”他妈妈在一旁,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没一会儿,麻烦来了。

小男孩跑得越来越远,他妈妈着急了,大声喊着:“回来,别跑太远!”小男孩像是没听见,依然沉浸在风筝高飞的喜悦中。

他妈妈急了,跑过去一把拉住他,说:“跟你说了别跑远,这多危险!”小男孩的脸上瞬间没了笑容,他嘟囔着:“我就是想让风筝飞得更高。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小男孩想要自由地奔跑,去探索,去尝试让风筝飞得更高,这有错吗?他妈妈担心他的安全,想要限制他的活动范围,这又有错吗?好像都没错,可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这不就跟《论自由》里说的有点像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去体验,去成长。

但同时,社会、家庭或者其他的什么因素,总会给我们设定一些边界,一些限制。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读了作者姓名的《论自由》一书,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开篇就指出,自由是指在社会中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受他人的强制和干涉。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的规则和约束下的相对自由。

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述了自由的本质、范围以及其与社会秩序、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由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赋予了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自由的环境中,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和表达的社会中,科学家能够大胆地探索未知领域,艺术家能够创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作品,企业家能够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正是这种自由激发了人类的智慧和潜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自由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

当一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和伴侣时,他才能够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反,如果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他很难实现自我价值,也难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然而,自由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社会秩序是保障自由的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自由将无从谈起。

比如,在一个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社会中,强者可能会肆意侵犯弱者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将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一定的约束和规范是必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社会秩序为借口过度限制个人自由。

作者强调,政府和社会在制定规则和政策时,应当谨慎权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避免对个人自由造成不必要的侵犯。

例如,一些过度的监管和审查制度可能会限制言论自由和思想交流,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书中还探讨了自由与权力的关系。

权力往往容易侵犯自由,当权力过于集中而缺乏有效的监督时,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受到威胁。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自由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观点和严谨的逻辑,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阅读完《自由论》后,我深受启发,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孟德斯鸠在《自由论》中对自由的论述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没有自由就没有人的尊严。

他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主张人民应该享有言论、出版、信仰和集会的自由。

这种自由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是思想上的,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珍视自由,努力捍卫自由,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自由的权利。

其次,孟德斯鸠对平等的论述也让我深思。

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应该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贵贱。

这种平等不仅是法律上的平等,更是社会上的平等。

他反对贵族特权和阶级压迫,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孟德斯鸠对民主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因为它能够让人民参与政治,保障人民的权利,防止权力的滥用。

他反对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主张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努力促进民主,让人民能够参与政治,让政府能够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总之,《自由论》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伟大著作,它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论述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自由论》的精神,努力捍卫自由、促进平等、推动民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和美好。

《自由论》读后感.pdf

《自由论》读后感.pdf

《自由论》读后感每个人都有渴望着自由,有的触手可及,而有的却遥不可及。

可是自由,它一直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自由,是华丽的,是动人的,它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它让我们有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希望,让我们不断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由而不懈奋斗,激发出潜藏在我们身体里无限的能量,带领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走向坚定,走向成功,所以摆脱束缚、迈向自由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在现今这个“自由”泛滥的时期,自由已经被高度的抽象化,然而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对它的争论没有定论,而且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关于这个话题,书中的作者给出了他的解答,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受到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自由。

在书中,密尔所谓的个人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

这也是他所论自由区别于前人如自然法学派,把自由看作是不依赖于社会,而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天赋权利。

密尔所宣称的自由毕竟是离不开社会的,人是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任其随自己喜好的态度去生活。

但是,他也必须区分自己自由的权利界限,在密尔的自由论中,自由,也就是不能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这也是我所能读懂的层次,在不干涉他人权利、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你是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的。

同时,这一言论和真理,也是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证明的。

我们知道,任何真理都不依赖于人类的生存客观内容,这是真理绝对性的首要表现;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每一条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靠近和认知,也就是证明了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但同时也是可知的。

从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对真理是由无限条真理汇总之后组合而成的,因此,如果物质世界是可以被发现的,人类的认知是可以无限发展的,那么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但同时,任何客观真理都存在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从真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而言,真理是绝对的,即使客观物质世界如何发展,它都是不能被推翻的;但是从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物质世界的接近性的正确认识而言,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因此,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任何真理都是亟待发展和不断发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以赛亚·伯林是我喜欢的一个思想家,他是20世纪伟大的为自由辩护终生的哲人。

他的《自由论》、《自由及其背叛》、《启蒙的时代》等都是延续着相同的主题——如何维护得来不易的自由。

虽然是哲学书籍,但却没有古奥不可解、拖泥带水般的拖沓弊病。

阅读伯林的书,让你感受到的是他语言风格的清新流畅,以及他的思维的缜密及凌厉。

《自由论》是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由立于希望与恐惧》一篇,“论自由的其他作品”四篇,“传记性附录”三篇,《伯林及其批评者》一篇,以及一个资料翔实的“索引”。

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本书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伯林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

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

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

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

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

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

在本书开始的部分里,伯林思考了信仰问题,反思了革命的逻辑。

当人们迷醉于狂热的革命理想的时候,其他目标与价值都被遗忘了,尽管人们承认其他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在高尚的革命理想下,人们感应到的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

“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准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赢得这种安全感,让广大的生活领地受制于那些不管有意无意但系统地挤压活动疆界的人,这些人操纵人类,把人类训练成整体模式中的一个更易整合的部分——可以互换,几乎可以预制的部分。

”“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信仰,更强有力的领导或更科学的组织。

它需要的是与之相反的东西——少一些弥赛亚式的热诚,多一些开明的怀疑主义,多一些对特异性的宽容,在可预见的将来特别地多一些达到目标的办法,为那些其趣味与信念在多数人中很难找到共鸣的个体或少数人实现他们的目的多留一些空间。

”这就是著名的柏林的价值多元论。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是针对长期统治西方思想传统的价值一元论提出来的。

柏林认为,基本的人类价值是多元的,诸如自由和平等,它们既不能按照一种绝对的等级加以排序,也不能被转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性的单元。

这不仅适用于整个文化即价值体系的层面,而且适用于某一特殊文化或个体的价值。

各种一元论宗教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有一条,正确的生活方式只有一个,真正的价值结构只有一个。

正是这种主张,当得到狂热的表达时,导致原教旨主义、迫害与不宽容。

多元主义要预防的就是这种危险。

它是自由主义与宽容之源:不仅仅是那种等待错误被改正的不稳定的宽容,而且是那种深刻的、持久的宽容,这种宽容接受并欢迎那些与我们自己所奉行的生活见解根本不同的生活见解。

对于人类来说,追求一种唯一的、最后的、普遍的结果,无异于是追逐海市蜃楼。

有许许多多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其中有些理想是互不相容的。

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容易得出理想是多元化的结论。

人是自己的人,是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活着,有权利去追求自己坚持与钟爱的任何理想,这是人的基本的权利。

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把其他人的自由和幸福扛在自己的肩上,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人作出选择。

对于伯林来说,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宗教迫害、纳粹政治以及苏联在斯大林统治下的极权主义正是绝对主义价值观的结果。

在伯林看来,不同价值的不可比性和矛盾性,决定了人们必须时刻面临着选择,并且必须去选择。

没有一个固定的真理供人们来依据,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一种意志活动,意愿是唯一的标准。

他把选择能力和对生活方式的自我选择视为人类存在的构成要素,看作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

正是基于这种选择活动,人们的行为和性质中才产生了不确定因素,人类也因此为自己创造了多样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人在本质上是自我改变的和永未完成的。

而本书的主题——自由,则是伯林最为人所知的思想贡献,即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作者用大篇幅阐述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与联系。

之所以要区别出这两种自由,是因为它们都是西方思想中的要素,尽管它们是对不同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但人们却常常把它们二者相混淆,而其中任何一种自由被滥用都会引起恶劣的后果。

按照伯林的分析,这两种自由的区分对应于两个逻辑上相互区别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是谁欺骗我?”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可以说明“积极自由”的内容。

一些人可能会回答:“我欺骗我自己”,这就是积极的自由。

如果有人问:“其他人干涉我的生活到什么程度?”答案就将说明“消极自由”的内容。

有人会回答:“很少”,这就是消极自由。

消极自由涉及的是机会,而积极自由涉及的是能力
和资源。

伯林还认为,手段不构成对自由的限制。

因为手段是与自由的运用有关,而不是与自由的拥有有关。

如一个人太穷或太无知而不能利用他得到的自由,那么并不能说他没有自由。

门仍然对他开着,虽然他不能走出去。

不可否认,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任何有尊严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逃避的问题。

“一个社会为这两个问题所做的答案便可以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是自由的还是专制的,民主的还是暴政的,世俗的还是宗教的,私有的还是共有的等等。

这两个概念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德上均被歪曲过,并向其反面发展。

”在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析中,伯林始终强调“消极自由”是更为真实的自由,“在我看来,‘多元主义’以及它所蕴涵的‘消极’自由,是比较真确的、比较合乎人性理想的主张,要比那些在大规模受控制的权威结构中,把寻求阶级、民族或全人类‘积极’自我表现作为理想的人士所持有的目标,更为真确、也更合乎人性。

”正如他所解释的那样,“自由”二字的任何诠释,不论多么特殊,都必定包含最低限度的“消极”自由,即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不受人干涉的领域。

而“积极”自由的概念,有时只不过是残酷暴政的华丽伪装而已。

作为英国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史家,伯林思想在当代英国哲学界可谓独树一帜,伯林的《自由论》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理论著作,是一篇货真价实的“自由主义宣言”。

纵然柏林的自由价值超越了一元论,却仍然受限于多元论的天空下。

因此我想,自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并不是完全没有束缚,然而恰恰是这个限度才是其价值的真正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