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目录和正文模板
课程设计方案目录

课程设计方案目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分析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工具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如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取以下部分:1. ×××(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包括×××的定义、性质、分类及应用实例,涉及课本第×章内容。
2. ×××(理论)的原理与实际联系:讲解×××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涉及课本第×章内容。
3. ×××(知识点)知识体系的构建:梳理×××的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涵盖课本第×章至第×章内容。
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开设学院:6. 开设专业:7. 开设年级:8. 开设学期: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课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第二部分:基本原理与方法(3)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应用(4)第四部分: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课程安排:(1)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竞赛等活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互动交流平台。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XX教材》(作者:XX,出版社:XX)2. 参考书目:(1)《XX理论》(作者:XX,出版社:XX)(2)《XX案例》(作者:XX,出版社:XX)(3)其他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目录样本

课程设计目录样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5个核心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应用场景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3类典型问题,具备基本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展开,详细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节次1:学科定义及发展历程–节次2:核心概念1:定义、特点–节次3:核心概念2:应用场景、案例分析2.第二章:学科原理与方法–节次4:原理1:原理内容、解释–节次5:原理2:实践应用、案例分享–节次6:方法论:研究方法、操作步骤3.第三章:实际问题解决–节次7:问题类型1:问题分析、解决策略–节次8:问题类型2:案例解析、经验分享–节次9:问题类型3:综合练习、小组讨论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确保学生对概念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主线教学内容。
2.参考书: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加课堂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5种不同类型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
网课课程目录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编号:3. 课程类别:4. 课程负责人:5. 课程简介:简要介绍课程内容、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 学生应了解……- 学生应熟悉……2. 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 学生应能够……- 学生应提高……3. 素质目标:- 学生应培养……- 学生应树立……- 学生应形成……三、课程内容安排1. 第一模块:基础理论-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2. 第二模块:实践操作-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3. 第三模块:案例分析-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4. 第四模块:综合应用-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结合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4. 实践操作法:提供在线实验、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作业与测试:布置课后作业和定期进行在线测试,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 主教材:《……》- 参考书籍:《……》、《……》2. 网络资源:- 课程网站:……- 学术论坛:……- 在线图书馆:……3. 视频资料:- 理论讲解视频:……- 实践操作演示视频:……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 作业完成情况- 在线讨论参与度- 实践操作成果2. 期末考试(60%):- 笔试- 实践操作考核七、课程时间安排1. 课程总学时:……2. 每周学时:……3. 每节课时长:……八、课程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课程目标与要求2. 第二周至第四周:基础理论学习3. 第五周至第八周:实践操作学习4.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案例分析学习5.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综合应用学习6. 第十五周:课程总结与复习九、课程反馈与评价1.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目录模板

一、前言1. 编写背景与目的2. 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3. 课程方案适用范围二、课程结构1. 课程类型划分(1)基础型课程(2)拓展型课程(3)研究型课程2. 课程设置比例(1)基础型课程占比(2)拓展型课程占比(3)研究型课程占比三、课程内容1. 基础型课程(1)语文1.1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2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1.3 古代汉语(2)数学2.1 代数2.2 几何2.3 解析几何(3)英语3.1 听力与口语3.2 阅读与写作3.3 语法与词汇(4)物理4.1 力学4.2 热学4.3 电磁学(5)化学5.1 物质结构与性质 5.2 化学反应原理 5.3 有机化学基础(6)生物6.1 生物学基础6.2 生物技术6.3 生态学基础(7)历史7.1 中国古代史7.2 中国近现代史 7.3 世界历史(8)地理8.1 自然地理8.2 人文地理8.3 地理信息系统2. 拓展型课程(1)艺术类9.1 音乐9.2 美术9.3 美术鉴赏(2)体育类10.1 体育与健康10.2 田径10.3 球类运动(3)科技类1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2 物联网技术11.3 机器人技术(4)社会类12.1 心理学12.2 法律知识12.3 社会调查与分析3. 研究型课程(1)课题研究13.1 研究性学习课程 13.2 社会实践课程(2)创新实践14.1 创新实验室14.2 科技创新竞赛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1)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2)教学方法与手段(3)教学资源利用2. 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2)教师评价(3)课程评价体系五、课程管理与保障1. 课程管理制度(1)课程设置与调整(2)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3)课程实施监督与评价2. 课程保障措施(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设施与设备(3)经费保障六、课程改革与展望1. 课程改革方向(1)深化课程改革(2)推进课程整合(3)创新课程评价2. 课程展望(1)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七、附录1. 课程资源清单2. 课程实施计划3. 课程评价表4.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5. 教学设施设备清单注:以上目录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了解【学科名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6.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学科名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等。
2.第二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具体内容3】、【具体内容4】等。
3.第三部分:【学科名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具体内容5】、【具体内容6】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学科名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教材名称】,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
2.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用于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模版word版.doc

课程设计模版word版.doc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具体知识点),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XXX知识对社会、国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1. 学生具备一定的XXX基础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困难。
2. 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知识。
3. 学生在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 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科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概念与性质- 内容:XXX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应用。
- 章节二:XXX原理与公式- 内容:XXX的基本原理,相关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 技能训练:- 实践环节一:XXX操作方法- 内容:XXX实际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环节二:XXX问题解决- 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情境创设:结合实际案例,展示XXX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带目录

课程设计带目录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如下:1.教材章节:第一章《课程概述》2.教学内容:–课程的定义和分类–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无特殊要求,常用教学设备即可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堂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规律的学习。
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教室或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差异化教学本章节差异化教学如下: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2.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本章节教学反思和调整如下:1.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教学设计教案目录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班级:4. 教学时间:5. 教学地点:6.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b. 能力目标: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知识点:b. 技能点:2. 教学难点:a. 理解难点:b. 操作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创设情境:b. 引入课题:c. 学生回顾旧知:2. 新课讲授a. 知识点讲解:1. 第一部分内容:2. 第二部分内容:3. 第三部分内容:b. 技能点讲解:1. 第一部分技能:2. 第二部分技能:3. 第三部分技能:3. 课堂练习a. 基础练习:b. 提高练习:c. 综合练习:4. 课堂小结a. 知识点回顾:b. 技能点总结:c. 教学反思:5. 布置作业a. 课后作业:b. 拓展作业:c. 实践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a. 学生参与度:b. 学生提问与回答问题:c. 学生合作学习: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a.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b. 拓展作业完成情况:c. 实践作业完成情况:3. 教学反思与改进:a.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b.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c. 改进措施: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a. 课件名称:b. 课件内容:2. 教学视频:a. 视频名称:b. 视频内容:3. 教学材料:a. 材料名称:b. 材料内容: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2. 教学重难点突破情况:3.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情况:4.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情况:5. 教学效果评价与改进措施: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格式目录文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二、课时安排(例如: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 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阅读策略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独立阅读。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 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了解课文内容。
- 准备阅读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讲解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分析阅读策略的运用,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探讨阅读策略的运用。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 设计课后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
- 评价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运用能力。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阅读任务完成情况。
-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教案目录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程名称)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名称)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点一)(2)(重点二)(3)(重点三)2. 教学难点:(1)(难点一)(2)(难点二)(3)(难点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1)讲解(重点一)(2)讲解(重点二)(3)讲解(重点三)3.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堂讨论(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拓展(1)介绍与(课程名称)相关的知识。
(2)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正确性、表达能力的强弱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4. 课堂管理策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参考书。
2. 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网络资源。
4. 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场所。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导入新课,讲解(重点一)。
2. 第2课时:讲解(重点二),布置课后作业。
3. 第3课时:课堂练习,讲解(重点三),课堂小结。
4. 第4课时:课堂讨论,课堂拓展。
5. 第5课时:课后作业检查,教学评价。
6. 第6课时: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论文课程设计方案目录模板

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课程设计目标1.3 课程设计原则二、课程概述2.1 课程名称2.2 课程性质2.3 课程学分2.4 课程学时2.5 课程适用对象三、课程内容3.1 课程模块划分3.1.1 基础理论模块3.1.2 实践应用模块3.1.3 案例分析模块3.1.4 创新与拓展模块3.2 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3.2.1 基础理论模块内容 3.2.2 实践应用模块内容 3.2.3 案例分析模块内容3.2.4 创新与拓展模块内容四、教学大纲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价4.4.1 作业与练习4.4.2 课堂讨论4.4.3 期末考试4.4.4 课程论文五、教学方法与手段5.1 课堂教学方法5.1.1 讲授法5.1.2 案例分析法5.1.3 小组讨论法5.1.4 模拟实验法5.2 网络教学方法5.2.1 在线课程资源 5.2.2 网络讨论区5.2.3 在线作业与测试5.3 教学手段5.3.1 多媒体教学5.3.2 实践教学基地5.3.3 学术讲座六、课程资源与教材6.1 教材与参考书目6.2 课程网站与网络资源6.3 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七、教学评价与考核7.1 课程评价体系7.2 考核方式与标准7.2.1 平时成绩7.2.2 期末考试7.2.3 课程论文7.2.4 实践报告八、课程实施与进度安排8.1 课程实施计划8.2 学期进度安排8.3 教学周次安排九、课程特色与创新点9.1 课程特色9.2 创新点9.2.1 教学方法创新 9.2.2 课程内容创新9.2.3 课程评价创新十、预期成果10.1 学生能力提升10.2 教学成果转化10.3 学术研究贡献十一、结语11.1 课程设计总结11.2 后续改进方向注:以上目录模板可根据实际课程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开设学院/系:6. 开设年级:7. 开设专业:8.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二、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1. 设计背景:(1)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科发展: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将(介绍课程涉及的主要学科发展动态)。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1)模块一:基础理论1.1 介绍(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1.2 分析(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 探讨(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模块二:实践技能2.1 实验室操作技能;2.2 计算机应用技能;2.3 项目设计与实施。
(3)模块三:综合应用3.1 综合案例分析;3.2 课程设计;3.3 毕业论文。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4)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5)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4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2)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3)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团队协作、责任心等方面。
大学优秀教案汇编目录模板

一、前言1.1 编写目的1.2 编写原则1.3 编写内容概述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2.1 课程名称2.2 课程性质2.3 课程目标2.4 教学内容概述三、教学设计与方法3.1 教学方法3.1.1 传统教学方法 3.1.2 现代教学方法 3.1.3 案例教学法3.1.4 项目教学法3.1.5 研究性学习法3.2 教学策略3.2.1 启发式教学3.2.2 情境教学3.2.3 互动式教学3.2.4 混合式教学3.3 教学评价3.3.1 形成性评价3.3.2 总结性评价3.3.3 评价方法与工具四、教学案例精选4.1 案例一: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1.1 教学背景4.1.2 教学过程4.1.3 教学反思4.2 案例二: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2.1 教学背景4.2.2 教学过程4.2.3 教学反思4.3 案例三: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3.1 教学背景4.3.2 教学过程4.3.3 教学反思五、教学资源与素材5.1 教学课件5.2 教学视频5.3 教学案例5.4 教学练习5.5 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反思与改进6.1 教学效果分析6.2 学生反馈6.3 教学改进措施6.4 教学经验总结七、附录7.1 教学计划7.2 教学日志7.3 学生作业7.4 教学评估表7.5 相关政策与规范八、编者简介8.1 编者背景8.2 编者经历8.3 编者成果九、致谢9.1 对参与编写教案的教师表示感谢9.2 对提供教学资源的相关单位表示感谢9.3 对给予支持与帮助的机构表示感谢---本目录模板旨在为大学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教案汇编框架。
通过此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案内容,展示教学设计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并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实际汇编过程中,可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及正文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课程设计目的 (1)2.2课程设计任务 (1)2.3设计环境 (1)3 概要设计 (1)3.1数据结构设计 (1)3.2模块设计 (1)4 详细设计 (2)5 测试分析 (4)6 课程设计总结 (4)参考文献 (4)致谢 (4)1 前言的),即某处可以到达,则到达新点,否则试探下一方向;若所有方向均没有通路,则沿原点返回前一点,换下一个方向在继续试探,直到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或找到一条通路,或无路可走又返回到入口点。
并利用两种方法实现:一种用栈实现,另一种用队列实现。
2 需求分析2.1课程设计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数据结构>>课程开设,通过设计一完整的程序,使学生数据结构的应用,而本次主要是利用三元驵实现稀疏矩阵的有关算法.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文献资料、及进行科学实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2.2课程设计任务存储一个稀疏矩阵,并且进行运算2.3设计环境(1)WINDOWS 2000/2003/XP/7/Vista系统(2)Visual C++或TC集成开发环境3 概要设计(说明本程序中用到的数据类型的定义,确定所需模块及模块间调用关系)3.1数据结构设计(1)迷宫类型#define M 6#define N 8int maze[M+2][N+2];用二维数组migong[M][N]表示迷宫,其中migong[0][j]和migong[i][0](0<=j,i<=N)为添加的一圈障碍。
数组中以元素1表示通路,0表示障碍,迷宫的大小理论上可以不限制。
(2)栈类型……(3)队列类型……3.2模块设计定义函数int mazepath_stack(),利用栈实现迷宫求解,用二维数组Maze[M+2][N+2]表示迷宫,move[8]表示坐标增量数组。
课程设计目录和正文模板

目录1 问题描述 (1)2 需求分析 (1)3 概要设计 (1)3. 1设计思路 (1)3. 2模块划分 (2)3. 3流程图 (2)4 详细设计 (3)4. 1数据类型的定义 (3)4. 2程序分析 (3)4. 3程序清单 (6)5 测试分析 (8)6 课程设计总结 (9)参考文献 (10)1 问题描述设计一个职工管理程序, 输出10个职工的姓名和职工号, 按职工号由大到小排序, 姓名顺序也随之调整, 要求输入一个职工号, 用折半查找法找出该职工的姓名。
从主函数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 输出该职工姓名。
2 需求分析从问题描述中可知: 要编写一个职工数据管理程序, 输入职工号和姓名并按职工号由大到小排序, 则需建立一个子函数input-e(), 其功能是输入职工的数据。
输入完成后, 我们需对职工信息进行排序, 此时需用到sort函数。
为提高效率, sort函数是用选择法进行排序。
排序后就是查找, 题目要求输入一个职工号, 用折半查找找出该职工的姓名。
所以查找需建立子函数search, 用来查找职工的信息。
那么, 整个程序主函数main就包括三个子函数, 分别是输入函数input-e、排序函数sort和查找函数search。
3 概要设计,3. 1设计思路(1)首先建立主函数main, 在main中有三个子函数, 输入、排序、查找。
Main函数中用flag作为循环开关变量。
先赋值flag=1,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显示查找结果,当不再继续查找时,flag=0.循环结束。
否则flag=1.(2)接下来分析第一个子函数---输入函数input-e。
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职工号, 为整型。
职工的姓名用一个二维数组存储, 为字符串。
定义一个变量i 用i的循环递增输入职工号和职工姓名。
(3)接着用选择法进行排序, 建立子函数sort。
每趟排序从待排记录中找到最大的记录, 并与第一个记录进行交换。
这样就完成了从大到小排序, 是整个记录成递减序列。
课程设计电子版模板目录正文部分2010

课程设计电子版模板目录+正文部分2010目录第1章界面设计 (1)1.1 设计背景及目标 (1)1.2 采用的控件 (1)第2章程序代码 (2)第3章运行效果 (3)第4章结论与体会 (4)参考文献 (5)第1章页面设计1.1设计背景及目标背景:自动门是应用先进的感应技术,通过电脑可编程控制。
当人或其他活动目标进入传感器工作范围,门扇会自动开启;当人或其他活动目标离开感应区,门扇会自动关闭,本课题是在delphi的环境下,利用编程达到门能够自动开关的目的。
目标:(1)主人与大门的界面设计;(2)当主人走到门口附近时,门口的灯由黑色变为红色;(3)主人走到正对着门口时停住,此时大门由关闭变为打开.1.2采用的控件在窗体中,添加additional选项卡中的控件image,如图1-1所示。
属性见表1-1。
图1-1 控件工具栏表1-1 属性设置控件属性设定值Image Picture 打开Picture editor 对话框,单击“load”按钮,选择要载入的图片,单击ok按钮即可在窗体中,添加system选项中的控件timer,如图1-2所示,属性见表1-2。
图 1-2 控件工具栏表 1-1 属性设置控件属性设定值timer 时间点击timer选项,后在编辑区出现时钟的标志,之后对其在代码区进行编辑。
在窗体中,添加standard选项中的控件button,如图1-3所示,属性见表1-3。
图 1-3 控件工具栏表 1-3 属性设置控件属性设定值button 按钮点击button选项,在编辑区拖拽鼠标待出现button键之后,之后对其属性进行修改。
在窗体中,添加standard选项中的控件combobox,如图1-4所示,见属性表1-4。
图1-4 控件工具栏表 1-4 属性设置第2章程序代码2.1 combox中的代码procedure boBox1Change(Sender: TObject); beginif combobox1.ItemIndex=0 thenbeginimage2.Left:=0;image1.Visible:=false;image2.Visible:=true;image4.Visible:=false;end;if combobox1.ItemIndex=1 thenbeginimage1.Left:=0;image2.Visible:=false;image1.Visible:=true;image3.Visible:=true;image4.Visible:=false;end;2.2 formcreate中的代码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beginimage1.Visible:=true;image2.Visible:=false;timer1.Enabled:=false;image3.Visible:=true;image4.Visible:=false;image5.visible:=false;end;2.3 bitbtn中的代码procedure TForm1.BitBt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timer1.Enabled:=false;timer1.Enabled:=true;end;2.4 timer中的代码procedure TForm1.Timer1Timer(Sender: TObject); beginif combobox1.ItemIndex=0 thenbegintimer1.Enabled:=false;timer1.Enabled:=true;image2.Left:=image2.Left+1;image1.Visible:=true;if (image2.Left)>(panel1.Width)/2 thenbegintimer1.Enabled:=false;image3.Visible:=false;image4.Visible:=true;image5.Visible:=true;image1.Visible:=false;end;end;end;end.第3章运行效果3.1 开始移动的效果图 3-1 人开始移动的效果3.2 移动到门前的效果图 3-2 人移动到门前的效果第4章结论与体会结论:根据所给的要求,在现有的背景条件下,利用可视化知识,运用delphi 编程环境,进行对自动门的编程达到对门在人远离或靠近时进行自动控制的预期目标。
课程设计目录和正文模板

目录1 问题描述 (1)2 需求分析 (1)3 概要设计 (1)3.1设计思路 (1)3.2模块划分 (2)3.3流程图 (2)4 详细设计 (3)4.1数据类型的定义 (4)4.2程序分析 (5)4.3程序清单 (6)5 测试分析 (6)6 课程设计总结 (7)参考文献 (8)1 问题描述用选择法对数组中10个整数按由小到大排序。
所谓选择法就是:先将10个数中最小的数与a[0]对换;再将a[1]到a[9]中最小的数与a[1]对换;......,每比较一轮,找出一个未经排序的数最小的一个。
共比较9轮。
2 需求分析排序是数据处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只要运算,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者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
排序的依据是排序码。
所谓排序码是记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项(或者字母)。
它可以是主关键字,这时排序即对主关键字进行;排序码也可以不是主关键字,这就有可能有多个记录有相同的排序码值,因而排序的结果可能不唯一。
一般情况下,总是选择记录的主关键字作为排序码。
排序可以是多种类型,为了方便,约定排序码值是整数类型,选择只有一个数据项的主关键字作为排序码。
从本问题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要编写一个排序法的程序,无顺序的输人10整数,如此则需建立一个子函数,其功能是输入10个整数。
输入完成后,我们需对10个整数进行排序,按由小到大排序。
为提高效率,函数是用选择法进行排序。
排序后就是输出,而题目要求按a[0]到a[9]由小到大输出,此时则需用到sort函数,将排序好的10个整数分别放入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中,然后再输出。
3 概要设计,3.1设计思路(1)首先建立主函数main,在main中有两个子函数,输入、排序。
main 函数中用n作为循环开关变量。
先赋值i=1,输入待排序的10无顺序的整数。
(2)接下来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10无顺序的整数,将10无顺序的整数存放在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中。
教案格式目录模板怎么写(3篇)

第1篇一、教案格式目录模板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2 能力目标1.3 情感目标2. 教学重难点2.1 重点2.2 难点3. 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3.2 案例教学3.3 小组讨论3.4 角色扮演3.5 实践操作4. 教学过程4.1 导入4.2 新课讲授4.2.1 知识点讲解 4.2.2 案例分析4.2.3 小组讨论4.2.4 角色扮演4.2.5 实践操作4.3 巩固练习4.4 总结与拓展4.5 作业布置5. 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5.2 教学方法改进5.3 学生反馈6. 教学资源6.1 教学课件6.2 教学视频6.3 教学案例6.4 教学工具二、教案格式目录模板编写说明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总结与拓展等,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 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6.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案格式目录模板使用建议1.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格式目录模板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
2. 教师在使用教案格式目录模板时,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情感发展。
3.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4.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教案格式目录模板的编写和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2篇一、教案格式目录模板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2 能力目标1.3 情感目标2. 教学内容2.1 课题2.2 教学重点2.3 教学难点2.4 教学资源3. 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导入方法3.1.2 导入内容3.2 新课讲授3.2.1 教学环节 3.2.2 教学方法 3.2.3 教学资源 3.3 巩固练习3.3.1 练习类型 3.3.2 练习内容 3.3.3 练习评价 3.4 课堂小结3.4.1 总结内容 3.4.2 鼓励学生 3.5 作业布置3.5.1 作业类型 3.5.2 作业内容3.5.3 作业评价4. 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评价 4.2 教学方法改进4.3 学生反馈5. 教学资源5.1 课件资源5.2 教学视频5.3 教学案例5.4 教学辅助材料二、教案格式目录模板撰写要点1.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确保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
生活启发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生活启发课程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三、课程对象:高中及大学生四、课程时长:16周,每周1课时,共计16课时五、课程内容安排:第一周:课程导入与目标设定- 介绍课程背景和意义- 学生自我介绍和团队组建- 设定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目标第二周:认识自我- 分析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学习自我评估的方法- 完成自我认知问卷,分享心得第三周:情绪管理- 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其影响-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实践情绪调节方法,如冥想、呼吸练习第四周:人际交往- 探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分析冲突解决的方法- 进行角色扮演,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第五周:时间管理- 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 制定个人时间管理计划第六周:压力应对- 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学习压力应对策略- 分享应对压力的成功经验第七周:目标设定与实现- 学习SMART目标设定原则- 制定个人短期和长期目标- 分享目标实现的经验和挑战第八周:自我成长与提升- 探讨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习自我提升的方法-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第九周:财务管理- 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学习理财知识和技巧- 制定个人财务规划第十周:生活平衡- 探讨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学习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技巧- 制定个人生活平衡计划第十一周:社会公益与责任感- 了解社会公益的意义- 学习参与社会公益的方法- 分享参与社会公益的经验和感悟第十二周: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学习环保知识和实践- 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第十三周:文化传承与创新- 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学习文化传承的方法- 分享个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思考和行动第十四周:生活哲学与智慧- 了解生活哲学的概念和内容- 学习生活智慧的应用- 分享个人生活哲学和生活智慧第十五周:课程总结与反思-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进行个人和团队反思- 制定未来行动计划第十六周:结业仪式- 举行结业仪式,颁发证书- 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举办团队展示活动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讨论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学习成果七、课程评价:- 平时成绩(30%):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小组展示(30%):团队协作、展示效果、创新性- 个人总结报告(40%):学习心得、反思、行动计划八、课程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籍- 网络资源:视频、文章、案例库- 实践活动场地和设备九、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掌握时间管理和压力应对技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问题描述 (1)2 需求分析 (1)3 概要设计 (1)3.1设计思路 (1)3.2模块划分 (2)3.3流程图 (2)4 详细设计 (3)4.1数据类型的定义 (3)4.2程序分析 (3)4.3程序清单 (6)5 测试分析 (8)6 课程设计总结 (9)参考文献 (10)1 问题描述设计一个职工管理程序,输出10个职工的姓名和职工号,按职工号由大到小排序,姓名顺序也随之调整,要求输入一个职工号,用折半查找法找出该职工的姓名。
从主函数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输出该职工姓名。
2 需求分析从问题描述中可知:要编写一个职工数据管理程序,输入职工号和姓名并按职工号由大到小排序,则需建立一个子函数input-e(),其功能是输入职工的数据。
输入完成后,我们需对职工信息进行排序,此时需用到sort函数。
为提高效率,sort函数是用选择法进行排序。
排序后就是查找,题目要求输入一个职工号,用折半查找找出该职工的姓名。
所以查找需建立子函数search,用来查找职工的信息。
那么,整个程序主函数main就包括三个子函数,分别是输入函数input-e、排序函数sort和查找函数search。
3 概要设计,3.1设计思路(1)首先建立主函数main,在main中有三个子函数,输入、排序、查找。
Main函数中用flag作为循环开关变量。
先赋值flag=1,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显示查找结果,当不再继续查找时,flag=0. 循环结束。
否则flag=1.(2)接下来分析第一个子函数---输入函数input-e。
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职工号,为整型。
职工的姓名用一个二维数组存储,为字符串。
定义一个变量i 用i的循环递增输入职工号和职工姓名。
(3)接着用选择法进行排序,建立子函数sort。
每趟排序从待排记录中找到最大的记录,并与第一个记录进行交换。
这样就完成了从大到小排序,是整个记录成递减序列。
(4)建立一个查找函数search。
功能为对指定的职工号查找出职工的姓名。
用loca作为开关变量,赋值loca=0。
用一个if语句判断待查的职工号与输入的职工姓名是否相符。
若待查找的变量n不在查找范围,则loca=-1.结束。
折半查找算法思想是考察表中中间记录,其关键字与给定的信息相符,则查找成功。
若大于给定值,则在前半部分再实施折半查找;若小于给定值,则下一步在后半部分查找。
一直到查找成功,或确定关键字与所给信息不存在。
3.2模块划分本程序包括四个模块:(1)主程序模块,void main(){初始化;输入职工号和职工姓名;按职工号从大到小排序;输入职工号查找职工姓名;}(2)输入模块——实现职工号与职工姓名的输入(3)排序模块——实现将职工号从大到小排序(4)查找模块——实现输入一个职工号查找该职工的姓名3.3 N-S图调用input_e函数输入职工的数量调sort函数进行排序循环开关变量flag=1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调search函数进行查找并显示结果T不查找了?F Flag=0图 3.3 实验系统N-S图4 详细设计4.1数据类型的定义(1)数组类型#define N 10char name[N][8](2)整数类型int i,j,min,temp1,top,bott,loca;4.2程序分析此程序分为四个部分:(1)主函数部分;(2)输入部分;(3)选择排序部分;(4)查找部分。
(1)主函数void main(){ int num[N],number,flag,c,;char name[N][8];/*定义num[]来存储职工号,name[N][8]来存储职工的姓名*/input_e(num,name);/*输入职工信息*/sort(num,name);/*由大到小排序*/for(flag=1;flag;){ printf("\n qing shu ru yao cha zhao de zhi gong ming :");scanf(“%d”,&number);/*从键盘输入要查找的职工号*/search(number,num,name);/*通过职工号查找职工姓名*/printf(" shi fou ji xu cha zhao? y/n!");getchar();c=getchar();if(c=='N'||c=='n')/*判断是否继续查找*/flag=0;}}(2)输入职工号与职工姓名部分(input_e)void input_e(num,name)int num[];char name[N][8];/*定义num[]来存储职工号,name[N][8]来存储职工的姓名*/{ int i;for(i=0;i<N;i++){ printf("\n shu ru zhi gong hao: ");scanf("%d",&num[i]);/*输入职工号*/printf("\n shu ru zhi gong ming: ");getchar();gets(name[i]);/*输入职工的姓名*/}}(3)选择法排序部分(sort)void sort(num,name)int num[];char name[N][8];{int i,j,max,temp1;char temp2[8];for(i=0;i<N-1;i++){max=i;for(j=i;j<N;j++)if(num[max]>num[j])/*选择*/max=j;temp1=num[i];/*排序*/strcpy(temp2,name[i] );/*交换*/、num[i]=num[max];strcpy(name[i],name[max]);num[max]=temp1;strcpy(name[min],temp2);}printf("\n pai xu jie guo ru xia: \n");for(i=N-1;;i>0;i--)/*由大到小依次输出职工信息*/printf("\n%5d%10s",num[i],name[i]);}(4)查找部分(search)void search(n,num,name)int n,num[];char name[N][8];{ int top,bott,min,loca;loca=0;top=0;bott=N-1;if((n<num[0])||(n>num[N-1]))/*所要查找的记录不在输入的职工信息范围*/l oca=-1;/*loca重新赋值*/while((loca==0)&&(top<=bott))/*条件为真就循环*/{ min=(bott+top)/2;/*折半查找,取中间值*/if(n==num[min])/*比较*/{ loca=min;/*查找成功*/printf("%d hao zhi gong de xing ming shi %s\n",name[loca]);/*根据职工号输出职工姓名*/}else if(n<num[min])/*向小于min的记录中查找*/bott=min-1;elsetop=min+1;}if(loca==0||loca==-1)/* 所要查找的记录不在输入的职工信息范围*/ printf("%d bu zai biao zhong .\n",n);}4.3程序清单#include "stdio.h"#define N 10void input_e(num,name)int num[];char name[N][8];{ int i;for(i=0;i<N;i++){ printf("\n shu ru zhi gong hao: ");scanf("%d",&num[i]);printf("\n shu ru zhi gong ming: ");getchar();gets(name[i]);}}void sort(num,name)int num[];char name[N][8];{int i,j,max,temp1;char temp2[8];for(i=0;i<N-1;i++){ max=i;for(j=i;j<N;j++)if(num[max]>num[j])max=j;temp1=num[i];strcpy(temp2,name[i] );num[i]=num[max];strcpy(name[i],name[max]);num[max]=temp1;strcpy(name[max],temp2);}printf("\n pai xu jie guo ru xia: \n");for(i=N-1;i>0;i--)printf("\n%5d%10s",num[i],name[i]);}void search(n,num,name)int n,num[];char name[N][8];{ int top,bott,min,loca;loca=0;top=0;bott=N-1;if((n<num[0])||(n>num[N-1]))loca=-1;while((loca==0)&&(top<=bott)){ min=(bott+top)/2;if(n==num[min]){ loca=min;printf("%d hao zhi gong de xing ming shi:%s\n",n,name[loca]);}else if(n<num[min])bott=min-1;elsetop=min+1;}if(loca==0||loca==-1)printf("%d bu zai biao zhong.\n",n);}main(){int num[N],number,flag,c,n;char name[N][8];input_e(num,name);sort(num,name);for(flag=1;flag;){ printf("\n qing shu ru yao chao zhao de zhi gong hao :");scanf("%d",&number);search(number,num,name);printf(" shi fou ji xu cha zhao? y/n!");getchar();c=getchar();if(c=='N'||c=='n')flag=0;}}5 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及结果如下:按照题目所给的职工信息在键盘上进行输入,并得到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