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进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进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挑选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视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全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摸索、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方法二:18≈20 22×20=440方法三:22≈20 18×20=360(4)比较、评判。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练习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体为素材,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部分,而忽视整体。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正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物体的特征。
2.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实物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实物模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这些物体的哪些特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个实物模型。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模型,并用语言描述模型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答案,检查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的第2课时,课题是“观察物体(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第2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识别物体的不同面。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正确识别物体的不同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我会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以便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识别。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球、盒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与演示:我会拿起一个立方体,展示它的不同面,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引导他们识别出立方体的各个面。
我会重复这个过程,展示其他形状的物体,如球体、圆柱体等。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根据我所展示的物体,尝试画出它们的不同面。
我会走下讲台,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找出立方体的不同面”等,让学生一起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展示自己所画的物体不同面,并互相提问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题“观察物体(2)”,以及一些关键词,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以及它们的各个面的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尝试识别和画出它们的不同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知道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地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在编排中暂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图形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观察活动,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 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些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蹲下来,让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是十分必要的。
3. 观察实践,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或物品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分享给大家,并简单描述一下玩具或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实践: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4. 练习:出示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特征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一)1. 球体:圆形,光滑,无边界2.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有边界3. 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边界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并描述一下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答案:略2. 观察家里的家具,描述一下家具的形状和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体,掌握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学校里的建筑物,描述一下建筑物的形状和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 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能力,能够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简单物体,讨论并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特点,形成规律。
5. 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2. 家长辅助,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人教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方法6. 教学过程7. 作业布置8. 教学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属性,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各种特征;2.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三、教学准备1.物体:球、立方体、圆柱体等各种几何体;2.物体的图片;3.板书和粉笔;4.相关课件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谈论物体的形状;(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物体形状进行描述。
2.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颜色(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不同颜色的物体;(2)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
3. 活动二:观察物体的大小(1)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2)学生通过比较,描述物体的大小。
4. 活动三:观察物体的数量(1)教师摆放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数量;(2)学生用口头描述物体的数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量抽象思维。
5. 活动四:观察物体的位置(1)教师安排物体在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2)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在上面”、“在下面”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和位置,为以后学习分类、比较等内容打下基础。
六、作业布置回家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培养对物体观察的习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复习,加深对观察物体的理解。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复习算式与换算,了解算式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通过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
二、课前准备1.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如教材、录音机、黑板、彩色粉笔等工具;2.做好课前预习及准备工作,熟悉课本内容、教案编写与教学流程等。
3.1 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1.数的读法:介绍一些特殊的读法,如二十、三十、四十等;2.大小比较:通过小于号、大于号和等于号比较数字大小;3.练习:教师可通过口算、白板练习等形式进行巩固。
3.2 算式与换算1.算式的四种运算法则:加、减、乘、除;2.了解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掌握算式的优先级;3.换算:介绍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如长度、质量、温度等;4.练习: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口算、书写算式等方式进行巩固。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4.1 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复习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通过口算、白板练习等形式进行巩固。
2.介绍算式的四种运算法则,了解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掌握算式的优先级。
3.介绍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物演示、口算、书写算式等方式进行巩固。
4.2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教学。
2.科技教学法:通过PPT、视频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对答案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个人单独练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2.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问答、口算、写算式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简单的几何体》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简单的几何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分类简单的几何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能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辨认其形状和特征。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或模型,展示所观察的几何体。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辨认简单的几何体。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和绘制来表达对几何体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区分几何体的不同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做出描述。
四、教具准备1.立体图形模型: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相关绘图工具:纸张、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分辨。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几何体。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简单的几何体: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分别介绍其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几何体,引导他们用物体的特征来辨认是哪种几何体。
3. 练习掌握1.让学生配对练习:图片与几何体名称的配对。
2.学生自行观察物体并做简单描述,让同学猜测是哪种几何体。
4.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通过合作绘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几何体,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几何体,包括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通过观察、描述和绘制来加深对几何体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关于几何体的习题。
2.观察家中不同物体,写下观察后的感受与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更多数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案及设计说明(三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案及
设计说明(三稿)
一、教学目标
•能够观察简单的物体,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观察简单的物体。
•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难点: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物体,如球、方体、圆柱等。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观察物体的描述。
•准备幼儿园同学作为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合作观察一个物体,并请他们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 学习(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描述。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观察到的各种特征。
3. 实践(20分钟)
•让学生自由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辅助并记录学生的描述。
4. 总结(10分钟)
•结合录音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再次观察物体,并对比之前的描述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课堂反思
•学生对物体的描述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需要多进行观察和练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助。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以上是本节课《观察简单的物体》的教案及设计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
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观察的习惯,发现事物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学实物:不规则物体、规则物体、图形卡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书包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该物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不规则物体与规则物体的区别。
第二步:论述(15分钟)1.老师介绍观察物体的方法,包括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材质等。
2.老师以示范的方式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和形状,鼓励学生模仿。
第三步:练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其他组员进行评论和补充。
2.每组展示观察结果,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物体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步:总结(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有趣之处。
六、作业布置1.课后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用一段文字描述该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2.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绘制成简单的图形图示。
七、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方法:外形、颜色、大小、材质等•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形状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观察物体展开,通过生动的实物观察和描述练习,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体形状和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3.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认识;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观察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物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学会从前后、左右、上下等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物体的特征;
-能够运用观察结果,比较和判断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物体。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是被点燃的。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物体形状和特征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新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能观察简单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简单的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展示简单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板书:用于记录学生的描述和观察结果。
3.教学工具:包括尺子、颜色卡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看一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新知识1.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认识物体。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发放一些物体,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
2.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和小组成员分享。
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知识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观察的物体的特征。
2.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新知识1.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描述来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实践操作1.让学生继续观察新的一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讨论物体之间的异同。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简单的物体,加深了对物体的认识。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描述,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定位观察物体∣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定位观察物体∣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定位观察物体∣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第五单元引言:介绍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
2. 第一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3. 第二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4. 第五单元练习:巩固学生对物体位置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玩具或物品,用于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带好自己的玩具或物品,课堂上互相展示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讲解知识点: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位置关系:上、下、前、后、左、右表达方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语言描述你家中的某个物品的位置。
2. 答案:例如:我家中的书桌放在房间的左边,上面放着课本和文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表达物体位置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教室中某个物品的位置,或描述家中的物品摆放情况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2. 讲解知识点的方法;3. 例题讲解的步骤;4. 随堂练习的安排;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口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乘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乘法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投影仪、小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小卡片、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如2个苹果,3个香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水果。
引导学生发现,2个苹果加上另外2个苹果,就是4个苹果,3个香蕉加上另外3个香蕉,就是6个香蕉。
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如2乘以3等于6,3乘以2也等于6。
让学生尝试说出乘法口诀,并解释乘法口诀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轮流进行乘法运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老师应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善。
在工作中每个二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写二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xx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统计图教学难点: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⑤教师小结。
3、预测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观察物体的经验,但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包、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否一样。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呈现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简单的物体并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对物体特征的准确描述和观察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物体模型或图片。
3.小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物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个是什么物体?请描述一下它的特征。
2. 学习新知识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并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论。
4. 操练与总结
•完成物体特征的描述练习,检查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
观察家里的一样或几样物品,用一段话描述其特征。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初学生设计的,通过观察简单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实践,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察简单的物体》这
一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观察到物体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学生能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观察到物体的感受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图片或实物展示物体的示例。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几个不同的物体,记录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进行描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4.练习(15分钟)–老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观察并描述物体。
5.反馈(5分钟)–老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学会了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七、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并在家中继续观察周围的物体,认真记录物体的特征。
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 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提高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一、教学内容:1、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2、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3、课间活动(巩固5和2的乘法口诀)4、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5、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6、回家路上(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7、练习三8、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逐步发展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
2、难点: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
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1、2—5的乘法口诀。
2、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
3、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具准备:乘法口诀卡片;课件。
课题: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编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2、难点:探索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日期:年月日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5= 5+5+5=3+3+3+3+3= 9+9=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1、说一说数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帮小松鼠数一数?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生1、一个一个的数。
生2、5+5,10+5,15+5,……连续加五算出得数。
生3、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课件出示:松果五个一排的排列整齐)。
师:五个五个的数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五个五个的数一数吧。
2、用乘法算式表示师:第一排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师:第一排和第二排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3、谈话:3排、4排、5排……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自己动笔试一试吧。
三、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5 2×5=10 3×5=15 ……2、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
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生:这些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
3、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生1:想着图记,1排有5个松果,2排有10个松果……生2:记住1个5是5,2个5是10……生3:用乘法口诀来记更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4、引导学生整理口诀:1个5是5,为了记起来方便、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
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编几句。
5、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师:同学请把编制好的口诀读一读吧。
这些口诀中有什么规律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
生1: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的积之间都是相差5。
只要能记住“五五二十五”,就能想到“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生2:我发现这些口诀都是四个字或者五个字,“一五得五”中有一个“得”字。
生3:在这些口诀中前两个数字不一样大时,总是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
四、体验感悟,巩固练习大家很了不起,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背会了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谁背的最熟练吧。
1听口诀写算式2、看算式说口诀3、把口诀补充完整一五()五九()三五()二五()五六()四五()五八()五五()五七()4、用口诀完成口算练习先说一说用了那句口诀,再填得数。
5、填一填,教科书第11页练一练第3题。
同学们自己把第11页的填一填填在书上,再集体评价、完成。
6、解决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杯子?看图说图意:有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5个杯子,一共有几个杯子?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需要多少粒扣子?看图说图意:没见上衣上订5粒扣子,4件上衣要订几粒扣子?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3)看图提出乘法问题。
1面奥运会会旗上有5个圆环,2面奥运会会旗上有多少个圆环?……五、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六、布置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作业设计: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3、5×4、9×5、2×5、8×5、7×5 5×1、5×5、6×5课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的: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从而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尽快喜欢编制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1、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2、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日期: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会做简单的家务活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好高兴啊!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师: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这个星期天,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小明主动给客人们端茶、拿水果,吃饭前,又帮着摆碗筷,你知道小明摆了几又筷子吗?师:小明是怎么摆的?我们用小棒,帮他摆一摆好吗?(要求边摆边数)师:你摆了几双筷子?几根筷子?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意义例:一双筷子有2根两双就是2个2,列式(到小组中一起列在卡片上)2、师: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编口诀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先自己编写在书上然后同桌订正)5、整理2的乘法口诀。
三、规律探究。
师:2的乘法口诀中藏着许多秘密呢,等着你们去发现呢?快读读去寻找吧!(生自由读找)好谁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1、相邻的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2,2、口诀里都是小的数在前面,3、得数都是双数……6、教学生怎样记口诀。
7、对口令游戏。
四、巩固应用。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学将算式将相应的算式举起来,其他同学判断。
(全体参与,很好的练习方式。
)2、P15第4题。
五、作业设计:《同步练习》第13页板书设计:做家务1×2=2 一二得二 2×1=22×2=4 二二得四 2×2=42×3=6 二三得六 3×2=62×4=8 二四得八 4×2=82×5=10 二五一十 5×2=10 2×6=12 二六十二 6×2=12 2×7=14 二七十四 7×2=14 2×8=16 二八十六 8×2=16 2×9=18 二九十八 9×2=18课间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树木、花盆的图,圆片。
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听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二、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说说同学参加了哪些课间活动?操场上还有什么?从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有2组同学参加拔河比赛,每组5人,有4排树,每排5棵,还有花盆。
三、互动新授1、5×2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有几个5可以怎么算?大部分学生可能直接用乘法计算,也有少数可能用5+5计算)学生独立口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用什么乘法口诀。
5×2还可以表示会什么?2、说一说,算一算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想一想,每项活动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在课本上写出算式,说一说口诀?同桌互说。
3、一共有多少盆花?思考:怎么计算?(教师提示:有几个5,几个3,3个5怎么列式)4在你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独立思考,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写出算式,说一说用到什么口诀再同桌互说。
5、小结:学会了乘法口诀,能使计算得又对又快,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课间活动5×2=102×3=6 3×5=155×3=15 3×1=3 5×3+3=课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具学具: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日期: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2、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明是个勤于动手、爱动脑筋的孩子,看小明在玩什么呢?小明在自己动手组装三轮车呢,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要用到几个轮子吗?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
2辆三轮车呢?3辆…9…分别需要几个?我们今天要来比比看谁有好办法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轮子?三、探索口诀,解决问题1、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师: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2、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2)边摆边数,3个△,4个△,5个△,6个△......呢?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4、探索3的乘法口诀师:刚才,我们根据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自己编口诀试一试。
(1)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三。
生2:二三得六、二五一十是学过的口诀。
5、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
师生,生生对口四、练习巩固1、请打开书16页自己动手填一填。
2、把口诀填完整口诀对于我们今后的的口算练习非常重要,“3”的乘法口诀你都记住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再集体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