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地质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域[采煤沉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查环境处
地质勘查环境处
一、对西露天矿北帮变形区、采煤沉陷区及地裂缝影响区域内住户、企业进行普查
2005年“8.13”和2006年“6.9”抚顺西露天矿北帮两次出现滑坡险情,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居民700多人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保证了周边居民与企业安全。
抚顺采煤引发城市地质灾害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责成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研究解决居民搬迁及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委派长江委三峡勘测研究院徐瑞春大师专家组先后五次来抚顺考察、调研地质灾害情况,为抚顺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权威技术支撑。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徐瑞春大师专家组意见,我市自2007年1月份开始,对西露天矿北帮变形区3.99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18.41平方公里(包括地裂缝影响区域2.12平方公里)内住户、企业进行普查登记,以便实事求是地掌握该区域内房屋的受损程度及人口居住等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抚顺地质灾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向国家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
二、礼泉路7-1号楼楼体开裂,而且裂缝逐渐加大
该楼受断裂影响,楼体多处开裂。
我局委托抚顺地质环境监测站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市政府。
我局于2006年7月1日报告市政府,并建议由房产局进行鉴定,经房产局鉴定,该房为危房,应立即搬迁。
具体搬迁事宜应由抚顺市采煤沉陷办公室负责。
三、建设项目用地和新建矿山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由于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把好防治关,避免因地质灾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确保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01]81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04]198号)等有关规定,从2001年开始,凡在我市辖区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和新建矿山,都需要进行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榆林小区4号楼楼体出现裂缝
该小区共有9栋楼房,由抚顺矿业集团开发公司开发,其中,4号楼局部于2000年出现裂缝,2004年抚顺矿业集团开发公司委托中国地震工程力学研究所编写出《关于抚顺榆林小区房屋损伤原因分析与治理报告》,并由我局组织省、市专家分别在2005年2月25日和10月27日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报告中断层的性质、状态没有讲清楚,要求报告编制单位完善报告后,再形成专家组意见,但至今修改后的报告仍未能达到专家组要求。
五、矿震
抚顺因老虎台矿开采方式改变和开采强度增加,矿震问题十分突出,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集有关部门部署矿震灾害的治理和防范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保城限采政策。
先后5次对老虎台矿井下开采界线进行调整,我局定期对其开采界线进行监测;二是加强矿震的研究。
委托有关科研院所开展“抚顺老虎台矿开采引发矿震的研究”;三是加强矿震的监测。
从1999年开始,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监测设备,由地震局负责进行监测,由于有了精确的监测设备,地震局能够对矿震进行准确的定位,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向老虎台矿提出防治意见和减震措施。
六、抚顺地质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域
抚顺是因煤而兴起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是矿山和城市合为一体的资源型城市,城下有煤,煤上有城。
抚顺煤田的开采始于1901年,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历史。
煤田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水平投影面积近40平方公里。
建国以来抚顺煤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长期的采矿活动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地质环境问题,
1、露天矿开采引起的边坡滑坡以及岩体位移和地面变形:
西露天矿:西露天矿是具有百年开采史的矿山,伴随着煤田开采边坡滑坡、岩体位移和地面变形灾害经常发生。
该矿始采于1907年,首次滑坡发生在1927年,迄今为止已发生较大的滑坡90余次,破坏区面积63.5万平方米,多次造成机车脱轨和翻车事故,被迫停产,经济损失严重。
东露天矿:东露天矿恢复工程是抚顺矿业集团转型项目,国家计委2000年
正式批准,2003年开始动工。
2003年9月25日凌晨,东露天矿南邦中段邦坡突然发生滑塌,东洲区新屯街东泰社区的两间平房、一间下水沉淀池和一个养鱼池一起塌入大坑中。
滑塌的垂直深度大约10米。
边坡有三级陡坎,滑塌发生在二级陡坎范围内。
经省市专家初步认定,灾害的发生是由于东露天矿大坑全线开挖所致。
位于南邦南侧近40米左右处有5栋龙凤矿住宅楼,其中1号楼出现严重险情。
到11月份边坡滑塌加重,1号楼楼体开裂、位移,楼内居民被迫搬迁,2号楼险情加重。
2004年6月12日东露天矿南邦再次发生滑塌,东西长度扩展到200米左右,7户居民平房,已有5户倒塌,3号楼出现险情,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险情给该区居民造成极度的恐慌。
2005年8月13日强降雨,造成东露天矿南边坡煤都路段发生多处滑坡,致使东洲区万新街道万北社区11委1—3组、老虎台街道虎北社区的部分居民紧急疏散,煤都路局部限制通行。
2、排土场采煤剥离物(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抚顺煤田露天开采的采剥比为1:5,近百年的开采,形成了较大的人工地貌:三座外排土场(俗称矸石山)的堆积物占地达20平方公里,累计排放量已达13.65亿立方米。
这些露天堆积的煤矸石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和风化、降雨淋滤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
据多年监测,该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中矿化度、硫化物、含盐量等组分都严重超标。
导致地下水失去饮用价值;土壤盐渍化、碱化失去种植功能
3、井工采煤造成的地面沉陷
抚顺市采煤沉陷影响面积、破坏程度、经济损失居国内首位,现已形成一个椭圆型沉陷盆地,据最新调查沉陷区面18.41平方公里,最大沉陷值16.4米。
在此范围内,因采空区不均匀沉陷致使地表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大中型企业厂房损坏,居民住宅开裂倒塌,已有部分居民被迫搬迁,大面积良田被迫弃耕,经济损失三十余亿元。
4、矿震对城市的危害
抚顺煤田具有煤层厚、煤成气含量大的特点,矿震危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首位。
抚顺煤田矿震自1933年起时有发生,矿震频次由70年代每年300—500
次增至2001年的7000余次;最大震级由70年代的2.5级升高到2001年的3.7级。
抚顺煤田矿震的特点是:震源浅,频率高,强度大。
目前,矿震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各届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5、采矿与断裂带复合作用形成的地裂缝
抚顺城区的地裂缝是近期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已经发现并造成建筑破坏的有两条,呈近东西向分布,走向与浑河断裂带(F1A)大致平行,一条位于西露天矿采坑北侧站前地区,一条位于采煤沉陷区北部边缘的公园地区。
经地质勘查验证,遭受破坏的房屋均坐落在断裂带上,而采煤沉陷和露天采坑则为地裂缝的发育提供了空间及应力条件,频繁的矿震又加剧了地裂缝的发展和破坏作用。
目前,两条地裂缝的影响面积2.12平方公里,已经造成20余处建筑物破坏,其中三处居民住宅楼已被迫部分拆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七、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制定科学防治规划.“十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申请资金390万元开展了“抚顺县及抚顺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清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新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抚顺市市区活化断裂及采空区地质灾害勘查”,“抚顺城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2006年国家和省先后拨付西露天矿北帮、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治理资金920万元、4300万元,用于灾害治理和生态恢复。
2、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为了保障城市安全,加紧建立抚顺市区统一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省政府安排省地勘局对采矿引起的地面变形、滑坡等灾害进行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和研究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城市的安全防御能力。
3、建立抚顺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系统
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抚顺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我们编制的《抚顺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下发。
4、加强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防治意识
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采取深入学校讲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地质环境,在灾害发生时能科学的避让,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