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216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216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食管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的患者,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和食管肿瘤所导致的恶性狭窄,以及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转移瘤所导致的食管狭窄。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

2.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3.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食管狭窄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食管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狭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纵隔恶性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

(4)心电图、胸片;

(5)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2)胸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3)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扩张探条、扩张球囊,食管支架(放射性粒子支架),导丝,放射性粒子;

3.术中用药: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可口服收敛液(0.9%氯化钠500ml+利多卡因10ml+肾上腺素2mg)。

(八)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复查的检查项目: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九)出院标准。

1.进半流食顺利。

2.食管支架位置佳,无移位及贴壁不良现象。

3.体温正常,无明显感染征象。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支架移位,气管受压呼吸困难,原发肺部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二、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包含瘢痕性狭窄和局部肿瘤复发)或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门诊患者 一、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筋结(TCD编码为:BGS000伤筋病)。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ICD-10编码为:M65·391扳机状指;M65·992腱鞘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依据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虚寒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 2.合并有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空腹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手正斜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乙肝、HIV、HCV、梅毒检测、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刀疗法 2.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2)中药熏洗 3.针灸疗法 4.物理疗法 5.推拿疗法 6.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7.功能练习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指无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2.弹响或绞锁消失。 3.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过敏、晕针等,治疗难以继续,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腱鞘炎的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的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 (1)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虽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润滑腱鞘,但某些特殊的动作反复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木工、举重工、餐厅服务员、手工操作者等。由于上述腱鞘起着滑车的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损,表现为腱鞘的增厚,影响肌腱的正常活动。狭窄性腱鞘炎也可能是某些静止型或亚临床型胶原疾病的结果。 (2)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的部位是在滑膜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本病的特点为有一种柔软的摩擦音,这是由于结缔组织的原纤维在水肿的肌腱周围摩擦引起的。最常见的部位是腕上部,特点是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 (3)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是全身性风湿的一部分,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反应。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的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 (4)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是穿刺伤,多发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腱。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着肌腱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 (5)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侧和桡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

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腱也被肉芽组织浸润形成结节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动机能。当肉芽组织侵及其他腱鞘与神经时可引起屈指及感觉障碍。 腱鞘囊肿与腱鞘炎 腱鞘囊肿 囊肿是发生在腱鞘或关节囊附近的囊性肿物。囊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内皮覆盖着,囊肿内有稠厚黏液样物质。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性为多见。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与外伤或某种经常的动作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以腕关节背面、足背、腋窝等部位居多,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光滑肿块,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日久后运动时稍有不适。腱鞘囊肿一般无须治疗,能够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作囊肿穿刺,先用空注射器抽吸出囊内液体,然后注入适量糖皮质激素,经治疗大部分病人可治愈。如囊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则可用手术摘除。 腱鞘炎 腱鞘炎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就是狭窄性腱鞘炎 肌腱炎与腱鞘炎的区别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模板】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县医院2013年版) 一、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伴Z51.0,Z51.0伴Z85.001)。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I-III 期病例。 3.不可切除的T4期肿瘤。 4.需要术前/术后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辅助检查:食管造影、内窥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3.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实施规范化放射治疗: 1.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可以选择放化同步治疗或单纯放疗±化疗。 2.颈部食管癌,T1b分期及以上,可选放化综合治疗。 3.对于T2期以上可手术的食管癌,可选择术前放化同步治疗。

4. T3期以上或淋巴结阳性的,可选择术后放疗、化疗。 5.对于切缘阳性的病例,应接受术后放疗。 6.IV期病例,可考虑局部姑息性放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1. C15伴Z51.0,Z51.0伴Z85.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食管造影; (4)胸部增强CT扫描。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腔内超声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七)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吞钡造影、食管内超声检查,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2.放射治疗计划:推荐使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应该使用静脉或口服对比剂以增进显像。 3.放射治疗剂量:术前放疗,总剂量40Gy、常规分割;同期放化疗,总剂量50.4-60Gy、常规分割;单纯放疗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颈总动脉狭窄(ICD-10:I65.201\I65.202\I63.201\I63.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颈动脉系统TIA/脑梗死表现(主要表现为单眼盲;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伴不同程度的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伴失用或体像障碍等;其他少见表现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及偏盲等)。 2.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TCD、CTA、MRA和DSA证实颈动脉存在明确的狭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1.颈动脉狭窄内科治疗。 2.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 3.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CAS)。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5.201\ I65.202\I63.201\I63.202颈内动脉狭窄或颈总动脉狭窄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4)头颅MRI/CT、颈动脉血管超声和TC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化验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CRP、ESR等; (2)超声心动图检查;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1.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30°。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天突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2.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3.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1.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狭窄性腱鞘炎治疗技巧

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主要是由于屈指肌腱在纤维鞘起始部滑动障碍所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病人常由于病情累及至影响手指伸屈功能而就诊,女性多于男性,以老年人常见。拇指、中指发病率较高。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这种慢性疾病。 一 症状 1、先天性拇指屈肌腱鞘狭窄,家长多在偶然机会发现婴儿拇指指间关节常呈半屈曲状,搬动拇指指间关节伸直时,可有弹响。掌指关节掌侧深部可触及硬结节。 2、成人屈指肌腱腱鞘炎,伸屈患指时有扳机样感觉,伴有弹响及轻度疼痛。严重时手指在屈曲位或伸直位不能活动。患指掌指关节掌侧深部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

一般病变常发生在指纤维鞘管起始处,拇指则发生在掌指关节两籽骨与鞘管形成的环状狭窄处(A1)。鞘管壁增厚,肌腱呈结节样肿胀,致使屈肌腱的通道狭窄。在早期,手指屈伸活动时,膨大的肌腱可勉强滑动通过狭窄的鞘管,形成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严重时,手指则不能主动活动。甚至会影响肌腱完整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 治疗 1、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制动。鞘内注射激素后,症状可缓解。但 此方法治标不治本。经此方法治疗症状不缓解或者反复发作者应手术治疗。

2、近年来,社会流行很多新兴模式,例如:小针刀等方式治疗腱鞘炎。此方法在创伤小的优点中也存在相对不足。毕竟视野不能暴露,对肌腱的损伤不可评估,鞘管切开后不能彻底清扫切除。 3、手术切除相对来说有微小创伤,但术后效果显著,可彻底根治。 (1)一般位于掌指关节掌侧皮横纹已近切开皮肤,注意不要损伤指神经。

(2)局部分离,充分暴漏肌腱及鞘管。可直视增粗的肌腱及增厚的鞘管。 (3)纵行切开腱鞘增厚部分,并彻底切除。注意勿损伤肌腱。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和 Be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1.有胃灼热和/或反流的典型症状。 2.有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非 典型症状。 3.有咳嗽、咽喉症状、哮喘、牙蚀症等食管外症状。 4.PPI 试验阳性、食管测压和/或食管下端 24 小时pH 值监测支持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 5.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明显黏膜破损及病理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炎症表现,可明确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健康宣传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调整 饮食及体位。 2.内科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黏膜保 护剂、促动力药等。 3.抗反流手术治疗。 4.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 内胃食管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ICD–10: 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 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转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

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圆形吻合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等)。 3.术中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8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2009)》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 候: 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 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 路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C15/),需行新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ⅡB期、Ⅲ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Ⅳ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 食管鳞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颈动脉狭窄相关知识

1.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前为什么要服用应用抗血小板类药物?目前我院临床 中主要有哪几类?术前需吃多久? 答: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目前这类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目前我院临床中应用最多食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环氧化酶阻断剂------阿司匹林 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 4)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 常规术前抗血小板药口服至少5天,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需急诊手术患者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 qd,氯吡格雷300mg。 2.颈动脉支架术后为什么要控制血压?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一般多 久能降至正常?心率低于50次/分,给予什么治疗? 答:1)高血压会引起脑血流过度灌注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 2)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心率下降?答:由于术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均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拔除动脉鞘管时按压、疼痛、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均可刺激血管迷走神经;球囊和支架直接机械扩张狭窄的颈动脉球部,撕裂动脉粥样硬化斑,直接牵拉颈动脉壁和颈动脉窦,增加颈动脉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包括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或心脏停搏 3)一般多久能降至正常?答:2-3天 4)心率低于50次/分,给予什么治疗?答: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若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注阿托品、肾上腺素。 3.术后降压药如何判断是否给患者服用? 答:是否服用降压药物,取决于目前的血压。如果血压小于130/80mmhg, 就无需用降压药。如果大于140/90mmhg,就用降压药物。 4.颈A支架或内膜剥脱术后脑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头痛、头胀、头晕、恶心、呕吐、眼凸、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 5. 颈A支架或内膜剃脱术后,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烦恼,亢奋等脑灌注损伤的表现? 答:高灌注综合征是由于脑血管高度狭窄被解除后,颅内血管血流量显著增加,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毛细血管床,由于灌注压急剧增加而引起血脑屏障被破坏,从而导致血管源性脑细胞水肿,颅内出血等。一般发生在解除血管狭窄后几小时至几天。其发生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和颅内出血(最严重),也可出现面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6. 临床中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观察,以便及早发现脑灌注损伤的表现? 答:我们对于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头痛的部位,性质及持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食管癌化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9)术后化疗的患者。需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者,但无化疗禁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1年版,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食管癌可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疼痛或烧灼感、吞咽疼痛或吞咽不畅,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晚期可有背痛、声音嘶哑,进食呛咳或大呕血,体重减轻,有时可有黑便及贫血。 2.临床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贫血、消瘦或恶病质。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磁共

振成像(MRI)、

胃镜检查及活检、内镜下超声检查。 4.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食管癌术后化疗(ICD-10:C15.9)。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242,SCC等); (3)腹部及盆腔超声或(腹部及盆腔CT)自选; (4)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2)其他病理检测包括相关的免疫组化等; (3)骨扫描; (4)PET-CT;

最新单指狭窄性腱鞘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单发手指狭窄性腱鞘炎 (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发手指狭窄性腱鞘炎(ICD-10: M65.893) 行腱鞘切开术(ICD-9-CM-3:83.0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无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指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弹响。 3.辅助检查:手部X 线片。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5.893 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 5-15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 者);

(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情相关科室调整血糖;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腱鞘切开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术前半小时及术后24 小时预防应用抗菌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5 天。 (九)术后恢复 4-11 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 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肤坏死。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皮下血肿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一、食管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的患者,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和食管肿瘤所导致的恶性狭窄,以及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转移瘤所导致的食管狭窄。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 2.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3.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食管狭窄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食管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狭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纵隔恶性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 (4)心电图、胸片; (5)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2)胸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3)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扩张探条、扩张球囊,食管支架(放射性粒子支架),导丝,放射性粒子; 3.术中用药: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可口服收敛液(0.9%氯化钠500ml+利多卡因10ml+肾上腺素2mg)。 (八)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复查的检查项目: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进半流食顺利。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噎膈病(TCD 编码:BNP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 编码C15.901),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噎膈病(食管癌)临床常见证候: 痰气阻膈证 淤血阻膈证 阴虚热结证 气虚阳微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膈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膈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淀粉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CEA等); (5)上消化道造影; (6)腹部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肾、腹腔淋巴结)。 2可选择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行胸部CT、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全身骨扫描及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变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气阻膈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2)淤血阻膈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 (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 动脉狭窄。提示本指南涵盖概述、诊断、治疗三大部分内容,本文仅就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展开讨论,对全文感兴趣的读者可订阅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年第二期。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技巧是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两种手术不推荐应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01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1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相对指征:(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5年;(4)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对于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CAS与CEA是相当的;(5)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CEA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CAS 与CEA均可选择;(6)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 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手术,将CAS作为备选治疗。2禁忌证:(1)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2)30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3)3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5)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6)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7)无法耐受麻醉者;(8)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9)严重痴呆。3麻醉方式选择:

腱鞘炎临床路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手足外科腱鞘炎合征临床路径 一、手足外科腱鞘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腱鞘炎(ICD-10︰?)需行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松解术(ICD-9:727.403?) (二)入院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澍寰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 1.病史: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或1-5岁的学龄前儿童,表现拇指或其它手指呈半屈曲状,指指间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伸指时出现弹响感。 2.诊断要点: (1)拇指或其它手指出现伸屈手指时出现指间关节疼痛。 (2)手指伸指活动时有弹响或出现嵌顿,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3.查体:拇指或其它手指掌指关节可触及豆粒样大小结节,局部压痛,屈指活动时有弹响,出现嵌顿时手指不能伸直或伸直后不能屈曲。 4.辅助检查:腕部正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手部拍片检查未见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顾玉东等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岩主译) 1.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有:(1)局封及物理治疗等(2)手术治疗:腱鞘切开减压、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 2.腱鞘切开屈指肌腱探查松解术适应症: (1)手指伸屈活动时疼痛,影响工作生活者。 (2)手指伸屈活动时出现弹响,影响手指活动者。 (3)屈指肌腱出现嵌顿,手指不能伸屈活动。 (4)局部注射保守治疗1月无效、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67.401?腱鞘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常规;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6)患处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