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与涂料-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胶黏剂及涂料

第一章 胶黏剂及涂料
*Interaction that develops between two dissimilar bodies when they are contacted (Gent and Hamed eadHm, in Handbook of Adhesion, 3rd Ed 1989).
粘接:是借助胶粘剂通过表面作用将材料连接起来的一 种方法。 粘附: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力 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王恺,1999.英汉木材工业辞典. P4) Adhesion: The state in which two surface are held together by chemical or physicalforce or both, with the aid of an adhesive. 粘附/adhesion≠吸附/adherence 吸附/adherence: The state in which two surface are held together by interfacial force. Note—adherence can be achieved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an adhesives. 用作胶粘剂的物质通常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物质和合成高分 子物质
预计2010年我国合成胶黏剂的需求量将达到 480万-500万吨。2004年中国大陆胶黏剂产量 总计379万吨 。
随着我国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的飞快发展,纳米材 料等新材料、新技术在胶黏剂工业中得到应用,今后 胶黏剂的性能将更加优异,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1.4 胶黏剂组成
胶黏剂通常是由基料、固化剂、促进剂、填料、 增韧剂、稀释剂、偶联剂、稳定剂,防老剂、 增粘剂、增稠剂等配合而成。 基料又称粘料,是胶黏剂的主要成分。有天然 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及无机物三大类。

胶粘剂与涂料推荐课件

胶粘剂与涂料推荐课件
6)制鞋工业 世界鞋年产量100亿双,中国最多,为30亿。70-
80%是胶粘鞋。 7)包装工业
三、胶粘剂在林产品-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70%以上的木制品使用胶粘剂。木材加工业是胶 粘剂用量最大的部门。据报道,前苏联约有80%胶粘 剂用于木材加工业,日本76%,美国大约60%,我国 大约30-50%(也有说70%的)。 1, 提高木材利用率。 2, 低劣质木材、小径材、残废材、加工剩余物、农副 产品的有效利用;
吸附理论的特点
1,分子间力普遍存在。同一种胶粘剂可以胶接不同材料, 说明了吸附作用的普遍存在。
2,吸附理论建立在热力学平衡基础上,据此可以推断出 胶接功。进而可以比较理论强度。(实际上,实际强度比 理论强度低1到几个数量级;
3,润湿是影响胶接强度的重要因素,是吸附理论的核心 内容。
胶接力的产生一般认为可分成两个阶段:1,胶粘剂 分子通过布朗运动向物体表面运动,使分子链段或极性基 团相互靠近(通过提高温度、降低粘度、加压等有利于布 朗运动)。2,吸附引力产生。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极性, 分子间距,吸附点数等有关。
局限性:机械理论无法解释非多孔性材料,如玻璃、 金属等物体的胶接现象,也无法解释材料表面的化学变 化对胶接作用的影响。 △
二、 吸附理论
要点:吸附理论认为胶粘剂分子通过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 面移动,使二者的极性分子基团和链段靠近,当分子间距 小于0.5 ~1nm时,便产生分子间力,即范德华力,而形成 粘接。
3,提高木质材料性能。
四、胶粘剂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一、 历史
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胶粘剂,主要是一些天 然的无机胶粘剂和动植物胶粘剂。
而只有合成胶粘剂的出现才使得胶粘剂得以长足 发展,也才使得胶粘剂成为一门科学,一门发展最快 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发展可大致分 为3个阶段,诞生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成长期: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成熟期:60年代以后。 △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进行破坏性实验 ,周期性长,浪费试件、时间、资金。
3)胶接物常需要表面处理,胶接工艺要求严格。PE
等的胶合常常要进行表面处理,普通白乳胶不能在0℃以下胶接;酚醛树 脂要在较高温度下胶合。
4)胶接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等的研究与金属等材 料相比还十分不成熟。规律性性差,重现性差。 5)高分子胶粘剂的胶接的温度使用范围限制大。 △ 6)贮存期短。
扩散理论的局限性:不能解释聚合物胶粘剂与金属、 玻璃、陶瓷等无机物的胶接过程;无法解释一些胶粘剂与 被胶接物的溶解度参数近似却难以得到良好的胶接的现象。
四、静电理论 静电理论要点:又称为双电层理论,它认为胶 粘剂与被粘物接触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由于 静电的相互吸引而产生胶接力。
•几静个电事理实论:的1局,限从性一:个不表能面解剥释离性胶能合相膜同,或实相际近功的为 聚 10合-3~物1之0J间/c的m胶2,接而;理无论法值解为释1导0电-5~胶1粘0剂-4 以J/c及m用2。碳2, 黑 剥作离填 功料 (的 粘胶 附粘 力剂)的与胶剥接离过速程度有;关静(电快理速论剥无离法时解电释 温 荷度逸等 出因 少素 ,对 剥剥 离离功实大验)结,果与的理影论响分;析实不际符上。,3,一在般干 静 燥电的力 暗小 室于 里剥0.0离4薄M膜Pa时,,静有电撕力裂对声胶并接伴强随度闪的光贡。献4, 是 用微吸不 附足 理道 论的 及。 其他理论不能满意解释非极性聚合物
机械理论是最早提出的胶接理论。 它对解释木材 等多孔性材料及表面粗糙的材料的胶接很有贡献,已在 胶接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为了得到高的胶接强度,塑 料、金属、玻璃等通过砂光、喷砂处理等使表面粗糙后 再胶接。
适度胶接温度与压力,是产生足够胶钉的条件。
有些材料按照润湿、分子间力等的概念是难以得到 良好胶接的,但机械理论却可以解释它们最终可以获得 良好胶接的原因。如聚乙烯塑料胶接木材单板制造胶合 板。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6.2.1 动物胶粘剂

骨胶、皮胶与明胶 酪朊胶:以酪朊为主要原料 血朊胶:以猪血及牛血为主要原料 鱼胶:用鲟鱼类的鱼鳔制造
淀粉胶粘剂

淀粉的来源与结构
分子式为(C6H 12O5)n,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都是由α-D葡萄糖组成的

淀粉胶的制备方法
加热法 碱熟法
淀粉胶粘剂

改性淀粉胶粘剂
汽车涂料
绝缘漆、防锈漆 ……
6.4.2 油性涂料 p267

主要类型 清油、油性厚漆、油性调和漆 特点:涂刷性能好(易润湿) 生产简单、施工方便 干燥慢、综合性能比合成树脂漆差


组成:脂肪酸、甘油三酯 分类: 干性油:桐油(主要成分)、梓油、亚麻油 不干性油:蓖麻油
6.4.3 醇酸树脂涂料 p271

PU胶主要品种


多异氰酸酯胶:毒性大,已较少单独使用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单组分湿固化,密封胶 异氰酸酯改性聚氨酯胶 1)通用溶剂型 2)复合薄膜用
3)鞋用胶:与氯丁橡胶比较

水基聚氨酯胶粘剂
氯丁橡胶胶粘剂p252


由2-氯丁二烯 1,3聚合而成
对极性材料赋予良好的胶接性能 初粘力高、内聚强度大 富有弹性、柔软性、耐屈挠性等特性 主要缺点是胶液的贮存稳定性差,易分层或凝胶。另外, 常以苯、甲苯等作溶剂,毒性较大。
1)氧化淀粉:用次氯酸盐处理 2)淀粉乙酸胶:快速固化、单组分 3)羧基淀粉胶:用环氧氯丙烷处理,胶接强度高 4)耐水淀粉胶:
与胺类交联反应
糊精胶粘剂

糊精是淀粉的不完全水解物 比淀粉胶更高的粘接强度,更好的耐水性 糊精制备:直接煅烧法(190~230℃)、加酸煅烧法 通常要加入一些添加剂以改善性能 用于木材、纸张、皮革、织物等材料粘接

粘胶剂与涂料绪论

粘胶剂与涂料绪论
• 从工艺过程分析: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过程,胶合工序是决定 性的关键工序,直接决定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 从产品成本分析:用量10%左右的胶粘剂直接成本约占总成 本的20%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皮革
其它
建筑 胶粘剂在不同应用领域所占比例示
意图
主要分布领域: ➢ 包装; ➢ 皮革; ➢ 建筑; ➢ 木材工业等。
胶粘剂的分类
按胶粘剂的固化方式分:
(1) 热固型: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
(2)热熔型:如棒状、粒状与带状的乙烯-醋酸乙烯热 熔胶。
(3)水基蒸发型、溶剂挥发型:如聚乙烯醇水溶液和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型胶粘剂;氯丁橡胶胶粘剂。
(4)化学反应型:如α-氰基丙烯酸酯瞬干胶、丙烯酸 双酯厌氧胶和酚醛-丁腈胶等。
一定形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习惯上也包括塑料的半成
品(如压塑粉等)

橡胶 是指常温下处于高弹态的高分子材料,又称高弹体。可分为天

然橡胶、合成橡胶


纤维 是指长/径比非常大,具有一维各向异性和一定柔韧性的纤细

材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胶粘剂
涂料 是一类呈流动状态,能在物体表面扩展形成薄层,并随时间延
➢ 秦永剑,硕士,实验师,课程实验辅导人。 ➢ 主要从事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加工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授课内容(2学时)
❖ 胶粘剂与木材工业 ❖ 胶粘剂术语及胶粘剂组成与分类 ❖ 胶粘剂发展简史 ❖ 胶接优缺点 ❖ 课程知识体系 ❖ 涂料
胶粘剂与木材工业
木材与人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民居
• 从发展历史分析:胶粘剂从来就是行业发展里程碑和分水岭, 新型胶粘剂的出现总能引发行业变革与进步;

胶粘剂与涂料之一绪论

胶粘剂与涂料之一绪论

1.2 全球人造板状况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产业,是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推进森林持续利用和发展的
重要战略手段。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生活需求偏好来看,人造板工
业仍将长期居于加工业中的新兴和朝阳产业地位。
0.2 全球人造板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持续增 长,2007年产量超过2.8亿立方米。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响,2008年人造板产量下挫6.36%,但随着新兴经济体、 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强劲发展,人 造板工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球
1.3 中国人造板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内需增加,近五年我国人造板出口量占全球人造板贸易总量的比 例,在2007年出现27.81%的峰值后有所下降,而出口额占全球比例则 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8.88%提高到2009年的14.69%。由于中国进口 的人造板中价格偏低的刨花板居多,而出口的人造板以价格较高的胶 合板和纤维板为主,加之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因此在出口 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造板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额比例仍保持 小幅上升。2009年全国出口人造板851.23万立方米,出口额36.27亿 美元,平均单价426.1 立方米,高于进口平均单价130多美元。五年 来,我国累计出口人造板5043.25万立方米(约占生产总量的10%),是 进口总量的2.77倍,出口额198.35亿美元,是进口总额的3.52倍。
1.3 中国人造板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中国人造板工业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下,经历了从引 进、消化吸收,到颠覆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的意大利杨树品种和我国自行研制的
无卡轴旋切机,以及国内农村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我国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胶粘剂与涂料》PPT课件
吸附理论的特点
1,分子间力普遍存在。同一种胶粘剂可以胶接不同材料, 说明了吸附作用的普遍存在。
2,吸附理论建立在热力学平衡基础上,据此可以推断出 胶接功。进而可以比较理论强度。(实际上,实际强度比 理论强度低1到几个数量级;
3,润湿是影响胶接强度的重要因素,是吸附理论的核心 内容。
胶接力的产生一般认为可分成两个阶段:1,胶 粘剂分子通过布朗运动向物体表面运动,使分子链段或极 性基团相互靠近(通过提高温度、降低粘度、加压等有利 于布朗运动)。2,吸附引力产生。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 极性,分子间距,吸附点数等有关。
3)重视开拓市场和重视基础研究
4)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章 胶接理论基础
本章要点: 1.胶接理论定义; 2.胶粘剂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木材加工工业)中 的地位; 3.几种胶接理论的要点、局限性; 4.接触角的概念与意义,胶粘剂对被粘物表面的湿润 以及接触角与胶接质量的关系。
第一章 胶接理论基础
2)胶接应力分布均匀、很少产生传统连接常出现的应 力集中现象,可以提高抗疲劳强度。一般胶接的反复疲
劳强度破坏为4×106次,而铆接只有2×105。薄板胶接耐振性比铆接或 螺接高50%左右。
3)胶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 易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高。
4)胶接可以减轻结构件重量、节约材料。
采用胶接可使飞机重量下降20%以上,成本下降30%以上。 胶粘剂的使用量是现代汽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机械理论是最早提出的胶接理论。 它对解释 木材等多孔性材料及表面粗糙的材料的胶接很有贡献, 已在胶接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为了得到高的胶接强度, 塑料、金属、玻璃等通过砂光、喷砂处理等使表面粗糙 后再胶接。
适度胶接温度与压力,是产生足够胶钉的条件。

涂料与胶黏剂总结

涂料与胶黏剂总结

第一章1、胶粘剂(adhesive) 定义(胶黏剂): 通过界面(表面)层分子(原子)间相互作用,把两个固体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物质或材料称为胶粘剂。

也称粘合剂,粘接剂,或俗称胶,胶水。

2、涂料(coating):通过界面(表面)层分(原)子间相互作用, 粘附于固体表面,并能形成固体膜或层,达到保护表面和改变表面外观与功能的物质。

3、底胶:为了增加粘附力或保护被粘固体表面,在胶接之前所涂敷的物质。

偶联剂一般用于含有反应性基团的极性表面,底涂剂一般用于非极性材料。

底漆:为了增加粘附力或增加表面外观、保护被粘固体表面,在正式涂装之前所涂敷的物质。

底漆一般用于金属材料,多孔性材料等。

4、胶接亦称为粘接、胶粘、胶合、粘合等,是指将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技术。

被粘接在一起的部位称为胶接接头。

涂装技术:是指把固体物质表面用涂料进行涂饰的一种技术。

5、形成粘附力的条件?1 胶接前或涂装前为液体(适应被粘表面) 2 能够湿润(wetting)与扩展 3 固化或成膜(温度,湿度,压力,时间,光照,辐射)。

4 使用性能(导电、导热、透光、弹性、耐热、耐环境性)6、胶粘剂用量是工业味素?作用是维生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包括木材加工、轻纺、建筑、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医疗卫生、日常生活、尖端技术、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兵器、造船等领域7、分类方法热固性胶粘剂:指胶粘剂固化后,分子链相互化学交联,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加热不能流动或软化,也不能溶于溶剂。

特点:该类胶粘剂可在室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可以是单组份,也可以是双组份或多组份。

热塑性胶粘剂:相对于热固性胶粘剂而言,固化后胶粘剂分子没有相互交联,仍呈线性,因此受热时可反复软化或溶于溶剂或分散于水中。

热塑性胶粘剂是单组分体系,可靠熔体冷却(热熔胶)或溶剂和水分蒸发固化。

弹性体胶粘剂:这种胶粘剂固化物具有橡胶的特性。

供应形式有溶剂型,乳液型,胶带型,单组分或双组分无溶剂型或糊状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粘剂与涂料
第一章 胶接基础
Chap. 1 胶接基础
1.1 序言 1.2 胶粘剂的组成和分类 1.3接头强度的解释
1.4胶接流变学与胶接破坏 1.5与胶接相关的因素 1.6 胶粘剂的选择
1.1 序言
1Hale Waihona Puke 定义:望文生义胶:一类具有粘附性能的物质的总 称; 粘:多音字 NIAN同(黏)胶的示性形容词 ZHAN 完成胶接的动词 剂: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1、机械理论 (产生胶接力的第二位次要因素) 依据:粗化增强 解释: 润湿 液体胶粘剂 机械摩擦力 套接强度>搭接强度 渗透 变定
胶钉、钩、锚
胶接接头
机械结合力与摩擦力有关。它必然与压力、表面不 平整度有关。
实例:无机胶中氧化铜与磷酸的固化反应,套 接强度>搭接强度(对接强度); 机械结合理论对于木材这种多孔质的被胶接材 料显得尤为重要(木材表面存在的大量的纹孔 和暴露在外的细胞腔是形成胶钉作用的有力条 件)。 不足:无法解释化学处理的增强作用 , 不能解 释非多孔性材料(如玻璃)的胶接。
√充分成分——辅料 :
填料(filler): 填料用材料: •有机物: 淀粉、蛋白、单宁、木粉、木素 •无机物: 炭黑、钛白、锌白、炭白、双飞粉、膨 润土、高岭土 •金属粉末:铜、铝、铁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充分成分——辅料 :
有利操作:增稠、触变 填料(filler): 缓冲应力:温度、缩聚、 提高强度:交联 赋予功能:导电、导磁、导热 填料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出丁基橡胶,1941年开发出三聚氰 胺胶黏剂;1942年开发不饱和聚酯胶,1943年使有机硅胶黏 剂投入生产; 1946 :瑞士 Ciba Geigy公司试制成功双酚 A 环氧树脂,使胶 黏剂品种日趋增多;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胶黏剂研制中独领风骚,1953年乐泰 公司成功研制出厌氧胶黏剂,迄今风靡全球,1955年 Eastman(伊士曼)公司研制出a_氰基丙烯酸酯,1958年又试 制成功酚醛环氧树脂,1959年杜邦公司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 酯问世,次年又使EVA聚合物投入生产; 20 世纪 60 年代,胶黏剂的研制达到了顶峰 , 1961 年美国 Narmco公司高性能耐高温的聚苯并咪唑,同年杜邦公司又研 制出同类聚酰亚胺胶黏剂,1962 年美国Westing House公司 开发出聚二苯醚胶黏剂,同年Dow Corning 公司也研制出无 溶剂硅树脂胶黏剂,1965年该公司试制成功脂肪族环氧胶黏 剂,1969年英国的Midland公司试制成功聚酚醚胶黏剂。
1.1 序言
3、胶粘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应用广泛:
木材加工方面:
人造板(七板):
人造板(七板): 胶合板、(竹 ) FQ NQ
刨花板、 NQ
纤维板 FQ
中纤板 NQ
人造板(七板):
细木工板 NQ 地板 FQ
水泥木丝板
水泥
人造木(两木):
层积木、 Q NQ
集成木。 FQ N
4、 化学键理论(胶接作用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 化学键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依据: 解释: 润湿、迁移 T、 P 化学键力 化学处理 新相生成
胶液
接触
化学反应 活性基团
化学键
胶接接头
不足:无法解释惰性物质胶接
实例:硫化橡胶与黄铜表面形成硫化亚铜,通 过硫原子与橡胶分子的双键形成化学键。聚氨 酯胶接木材、皮革等。 化学键形成途径: 通过胶黏剂与被胶接物中的活性基团形成化学 键: 如活泼氢与-NCO、-COOH、-COCL反应:这类 反应可能发生在羧基橡胶与聚酰胺类纤维或塑 料的体系中。 如羟基与-NCO、环氧基、R-CH2-OH反应:如异 氰酸酯或环氧树脂胶黏剂与纤维素、玻璃交接 时,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充分成分——辅料 :
填料(filler):
•增粘剂( tackifier ) 能增加胶液粘性或扩展胶 粘剂黏接范围的固体物质 • 增稠剂(thickener)为增加胶粘剂的表观粘度而 加入的非黏性固体物质。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20世纪70年代:胶黏剂工业逐步转入系列化和完善化阶段,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品种,1970年日本曹达公司使1,2-聚 丁二烯商品化,英国的 ICI 公司开发出聚苯醚砜, 1975 年美 国试制端稀型无溶剂硅树脂胶黏剂,杜邦公司研制的液晶聚 合物和瑞士Ciba Geigy公司的加聚性三嗪树脂胶黏剂; 当今:胶黏剂的研制逐步向功能化、高性能化、专业品级化 和规模化发展。
50年代引进 80年代完善 90年代提高
20世纪初,合成树脂的出现成为粘接技术 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1907:美国L.H.Baekland等人发明酚醛树脂,1910年Allied 化学公司又开发古马隆树脂,在此基础上,美国于1912年研 制成功酚醛树脂胶黏剂。 1925:美国试制出天然橡胶型压敏胶; 1926:醇酸树脂胶黏剂; 1930:英国British Cyanides公司研制出脲醛树脂胶黏剂; 加拿大试制出可小批量生产的聚乙烯醇胶黏剂。前苏联试制 成功聚丁二烯橡胶; 1931:美国开发氯丁橡胶; 1933:德国研制出丁苯和丁晴橡胶,1935年试制生产聚异丁 烯; 1937:A.G.Bayer公司开发聚氨酯; 1939:美国聚醋酸乙烯胶黏剂;
√应用现况: 木工用胶 60% FQ MF 6.3%
其中:NQ 85.2% PVAC 其它 6.1% 0.3%
2.1%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必备成分——粘料(binder) :
胶粘剂配方中起粘附作用的主要物质。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充分成分——辅料 : 交联剂 : •固化剂(curing agent ) 直接参与化学反应使胶 粘剂固化的成分 •促进剂( accelerator ) 促进化学反应使胶粘剂 低温、快速固化的成分 •偶联剂( ) 通过架桥作用,与胶粘 剂及被粘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提高强度的成分。
淀粉类、蛋白类、天 然树脂类、天然橡胶 类、沥青类
• 树脂型:热塑性、 热固性 • 橡胶型 • 复合型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2、胶粘剂的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结构胶:酚醛树脂胶、环氧——酚醛胶等
非结构胶:聚醋酸乙烯、聚丙稀酸酯、橡胶类等
特种胶:导电胶、导热胶、光敏胶等
1.3 接头强度的解释 1.3.1胶合理论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充分成分——辅料 : 稀释料 :用来降低胶粘剂固体含量及粘度的液体 添加成分
溶剂 广义:溶剂、增溶剂、 稀 释剂。 狭义:溶剂 分散剂
1.2 胶粘剂的组成及分类
1、胶粘剂的组成 :
√充分成分——辅料 :
增韧剂(flexibilizer)、增塑剂
√应用意义 :
代木、节木 :
板种 耗木 胶合板 刨花板 纤维板 2.5—3.0
2.2—2.5 1.3—1.8
代木
5.0
3.0
5.6—5.7
1.1 序言
3、胶粘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应用意义 :
改善性能: 各向异性 提高效率: 变形 美化 易燃 易腐 榫接——胶接
涂料——饰面
1.1 序言
3、胶粘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PVAC
拼接:
EVA
CR
EP
粘贴:
PVF
各类乳胶
1.1 序言
3、胶粘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其他行业 : 建筑装修 ①包装材料 纸质 ②机械制造 铸造 ③生活用品 鞋 ④航空航天 蜂窝材料 松香 FQ CR 淀粉 PI 水玻璃 糠醛树脂 PU腻子
磷酸盐系列
1.1 序言
3、胶粘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不足:不能解释三相交联物质的胶接现象,不 能解释金属与陶瓷、玻璃等无机物的交接现象。
3、 吸附理论 (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
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
依据:近程分子力即范德华力的客观存在 解释: ≤100 nm 润湿 胶液 比表面靠近 吸 附 T、 P T 、P 近程分子力 胶接接头 根据吸附作用能可知:胶黏剂与被胶接物极性越大, 接触得越紧密,吸附作用越充分,物理吸附对胶接的 作用越大。
2、 扩散理论(胶黏剂分子与被粘物通过相互扩散 产生分子缠绕强化结合而产生胶接强度) 依据:金属扩散 塑料冷封接 塑料热熔接 解释: 润湿 扩散 介面消失 热塑性液胶 过渡层 T、P 穿插 帚化 大分子摩擦力 胶接接头 溶剂挥发
√ 扩散理论认为: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胶接作用 与它们的互溶特性有关。当他们极性相似时有 利于互溶扩散。 √依据扩散的热力学条件,只有同类高分子化合 物才能互溶和扩散,因此扩散理论(适用于解 释同种或结构、性能相近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胶 接)。 √依据扩散的动力学条件,适当降低分子量,提 高两种聚合物的接触时间和胶接温度,都将增 强扩散作用,提高胶接强度。
国家标准 通过粘〔黏〕附作用,能使被物粘结合在一起的 物质.所谓黏附作用是指两个表面接触时依靠物 理力化学力结合在一起的现象.
1.1 序言
1、定义:未尽之意 日本: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间介入第三材料作 为中间层,使材料相互结合起来,起结合作用的第 三物质称为胶粘剂。 自编:凡能润湿成一层薄膜,依靠这层薄膜在一定 条件下固化或硬化,在两个相同或不同表面之间形 成物理力、化学力或二者兼有之力使之结合在一起 并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使用要求的物质。
实例:醋酸乙烯-氯乙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胶 接玻璃,剥离强度与羧基浓度有关。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能够 吸附液体和气体。范德华力包括偶极力、诱导 偶极力和色散力。 吸附理论优点:正确地把胶接理论与分子间作 用力联系在一起。 吸附理论不足: 把胶接作用主要归因于分子间作用力。不能圆 满解释胶黏剂与被胶接物之间胶接力大于胶黏 剂本身的强度这一事实。 不能解释胶接力的大小与剥离速度有关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