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
大雪节气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的生活
大雪节气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的生活大雪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通常会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到12月6日或7日之间。
在这个时期,随着气温的降低,大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农民们会进行一系列与农事活动相关的工作,以保证农田的良好收成和农民的生活需求。
一、大雪节气的农事活动1. 农田耕作准备大雪节气是农民们进行农田耕作准备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清理农田的杂草、秸秆和残余物,同时翻耕土地以促进土壤的松散和通气。
他们还会施加有机肥料和农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并保护庄稼免受害虫的侵害。
2. 种植冬季作物大雪节气也是种植冬季作物的时候。
农民们会选择适合冬季生长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进行种植。
他们会耕种土地、播种种子,并进行灌溉和施肥等农事活动,以确保冬季作物的顺利生长和农田的良好产量。
3. 养护农田在大雪节气中,农民们也会进行一些养护农田的工作。
他们会及时排除农田积水,修复农田的堤坝和水渠,以确保水源引导到田地中。
同时,他们会检查农田的灌溉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处理畜禽大雪节气也是处理畜禽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准备饲料,并对家禽和牲畜进行充分的喂养和管理。
他们也会检查和修复畜舍,以提供温暖和舒适的环境,保护畜禽免受严寒的影响。
二、大雪节气对农民生活的影响1. 火炉烧制和取暖在大雪节气中,由于气温的骤降,农民们会开始使用火炉来烧制炭火,并使用炭火来取暖。
他们也会把火炉摆放在室内,使室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以确保冬天生活的舒适度。
2. 冬季衣物和食物准备大雪节气也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农民们会开始准备冬季所需的衣物和食物。
他们会制作厚实的衣物,如棉袄、棉裤和毛衣,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此外,他们还会储存足够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以应对严寒天气和农田无法种植时的需求。
3. 农村文化节庆活动大雪节气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节庆时期。
农民们会举办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如大雪节庆祭祀、表演传统歌舞和举办集市等。
全年24节气农事安排
全年24节气农事安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所独创的一种灿烂的农耕文化。
二十四节气指出了一年中气候的转换、雨水的多寡、气温的炎凉、霜雪的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北方冬麦田清沟、沥水、防渍、顶凌、划锄。
▪南方冬季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早稻开始播种。
▪江淮地区要施好小麦、油菜返青肥,茄果类蔬菜开始播种育苗。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北方冬小麦开始返青,抓紧耙麦除麦,增温保墒,若麦苗长势弱,可追施返青肥,缺水需浇返青水。
▪南方加强水稻、油菜田间管理;早春蔬菜的培育,包括蔬菜早春温床育苗,如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黄瓜等。
温床育苗可以早采收,早上市,延长收获期。
谨防倒春寒。
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北方冬小麦返青,及时中耕、追肥、浇水,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果树枝剪、刮树皮,刮除虫卵、防治腐烂病。
▪南方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
开始进入春耕季节。
▪长江流域早稻开始育秧,麦田预留棉行,备好棉花营养钵,地膜玉米播种。
早熟瓜菜播种育苗、定植。
防治小麦、油菜病虫害。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北方冬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根据苗情、墒情适时浇水、施肥;果树进行刮树皮、治疗腐烂病。
▪南方早稻先后进行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西瓜育苗,莲藕移栽。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序标志,它以太阳运行周期划分了一年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
这些节气,既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农民在不同节气下的生活与农事活动。
立春:立春是农历的开始,也是农民开始新一年农事活动的节气。
在这个时节,农民们开始筹备春耕,清理田地和灌溉设施,准备播种的材料。
同时,春天的气温逐渐回暖,农民们也开始饲养家禽和家畜。
雨水:雨水节气标志着旱季的结束,开始转入雨季。
这个时候的春天是旱地和农田迎来最重要的降雨季节,农民们需要做好田地的排水工作,防止过多的雨水对庄稼造成影响。
惊蛰:惊蛰是春季乃至一年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始鸣、蛰虫开始苏醒。
对于农民而言,这个时候是农作物萌芽和生长的关键期,需要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施肥。
春分:春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表示昼夜平分,太阳直射地面,天空逐渐变暖。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中,这个时期被视为春耕的关键节点。
农民们开始种植水稻和其他一些喜欢温暖气候的作物。
清明:清明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的开始,也是农民进行休闲和祭祖的时候。
在农田方面,这个时候是插秧的好时机,农民们会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准备丰收的季节。
谷雨:谷雨节气是中国农历24节气中最后一个春天的节气,意味着稻穗开始吐花。
这个时候的农民们除了进行稻田的管理和水稻的耕作外,还要开始收割一些早熟的春作物。
立夏:立夏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的农民们会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有益于夏天的生长。
同时,立夏也标志着夏季进入旺季,气温逐渐升高,需注意农田的浇水和防治病虫害。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庄稼进入了成熟期。
农民们开始收割早熟的夏粮和蔬菜,并适时进行对农田的修整和田间管理。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庄稼的颖穗已经饱满,迎来了丰收,同时也标志着农民们开始更新耕地、制种,为下一轮的种植做准备。
冬至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的冬季农事安排
冬至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的冬季农事安排冬至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农事繁忙的季节,人们需要做好各项农事安排,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田的保护。
以下是冬至时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常见的冬季农事安排。
1. 土地休养冬至过后进入严寒的冬季,土地需要休养生息。
在冬至之前,农民们会将农田依次收割玉米、菜蔬等作物,然后轮作换地,将之前的耕地留闲一段时间。
这个过程有利于土壤的修复和有机物的积累,为来年的种植作准备。
2. 秸秆处理冬季是处理秸秆的好时机。
农民们会将秸秆切碎后,用于覆盖在农田上,在寒冷的季节保持土壤的温度,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
同时,当秸秆降解后,还能提供养分给土壤,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提供营养。
3. 冬季灌溉冬至之后,土地往往比较干燥,因此需要进行适量的冬季灌溉。
农民们利用冬季雨水或水源进行灌溉,以确保农田的湿度,为春季播种作准备。
适量的灌溉不仅可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还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来年作物的生长。
4. 农具维护冬季是一个较为冷清的季节,许多耕作工具都会进入闲置状态。
农民们会利用这个时期对农具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下一年的农忙时能够正常使用。
这包括对犁、耙、镰刀等农具的清洗、修补和润滑等工作。
5. 饲养家畜农耕社会中,家畜是农民生活和农田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冬季,草木凋零,饲料相对减少,农民们需要合理安排家畜的饲养。
他们会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并注意牲畜的体重和健康状况,确保其在严寒的冬季也能保持良好的体态和生产能力。
6. 农民培训和学习农耕社会中的冬季也是农民们进行培训和学习的好时机。
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会组织各类讲座和培训,向农民们传授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水平和综合农业素质,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决定了农民的冬季农事安排。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管理,农民们能够保护农田,培育土壤,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节气地理知识
24节气地理知识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它是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来划分的。
这种划分方式不仅反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还与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24节气有关的地理知识。
立春是农历的春季开始,表示农耕生活的重要节点。
正值春季,气温逐渐回暖,农民开始准备春耕,大地逐渐苏醒。
此时,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春耕季节,北方地区则还处于寒冷的冬季。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降雨增多的季节的开始。
在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
适宜的降雨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雨水节气是农民们期盼的节气之一。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春季播种的结束,进入了秧苗生长的季节。
此时,气温进一步回升,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节气是农民们进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间,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立夏是农历的夏季开始,表示农耕生活的重要节点。
此时气温进一步回升,大地逐渐干燥,农作物也进入了快速生长的阶段。
立夏节气标志着农民们开始进行夏季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农作物进入了生长的繁忙期。
此时,气温进一步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小满节气是农民们进行农作物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芒种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夏季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已经完成,进入了生长壮大的季节。
此时,气温进一步回升,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芒种节气是农民们进行农作物管理的关键时间,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立秋是农历的秋季开始,表示农耕生活的重要节点。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大地逐渐凉爽,农作物也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立秋节气标志着农民们开始进行秋季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工作。
白露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秋季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增多。
此时,农作物逐渐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
白露节气是农民们进行农作物采收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作物成熟的重要阶段。
冬至农民的重要节气
冬至农民的重要节气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对农民而言,冬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点。
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
本文将探讨冬至对农民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冬至期间的传统活动。
一、冬至作为农事节点的重要性农历中的冬至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一时刻太阳达到一年中最南方的位置,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对于农民来说,冬至标志着农事活动的重要转折点。
在冬至之前,农民们主要忙于秋收和田地的准备工作。
而到了冬至之后,农业生产进入了一段相对休养生息的阶段,同时也是一系列农事活动的开端。
二、冬至期间的传统活动1. 吃冬至饺子:冬至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传统习俗。
冬至这天,人们会整家人一起包饺子,寓意团圆和幸福。
冬至饺子一般采用猪肉、韭菜等食材制作,形状圆润,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2. 吃冬至汤圆:与北方地区吃饺子不同,南方地区的人们更喜欢吃冬至汤圆。
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汤圆,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3. 过冬至节:在冬至这一天,农民们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冬至节庆活动,例如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祖先等。
这些传统活动寓意着瘟神的赶走和新一年的祥和和平。
4. 预测冬季天气:冬至这一天,农民们还会观察天象、留意动物的行为来预测接下来的冬季天气。
例如,冬至之际,一些地方的农民会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冬季的雨雪情况。
三、冬至给农民带来什么?冬至作为农事节点的重要时刻,给农民们带来了一些便利和机遇。
1. 休息和充电:冬至之后,农田中的农作物即将进入休眠期,农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休息和充电。
他们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也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技能。
2. 计划和准备:冬季是一个重要的计划和准备阶段。
农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规划接下来一年的农事活动,制定种植和养殖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购买种子、养殖设备等。
二十四节气与农时农事
24节气和农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
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
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
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
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的意思
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的意思“秋分过五,小麦入土”是一句在中国北方广泛流传的农谚。
这句谚语描述的是在秋分节气之后五天,小麦等秋季作物开始进入土壤中播种的农事活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秋分这个节气。
秋分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这一天,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随着秋分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
“秋分过五”意味着在秋分之后的五天。
这个时期,秋季作物已经成熟,天气也变得更加凉爽,适合进行耕作和播种活动。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小麦是主要的秋季作物之一。
“小麦入土”则是指小麦等秋季作物开始进入土壤中播种的农事活动。
在秋分过后的五天,农民们会开始进行耕作和播种工作,将小麦种子播撒在土壤中。
这个时期播种的小麦能够在冬季来临之前生长出茁壮的幼苗,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这句谚语反映了中国北方农民根据节气和气候变化进行农事活动的智慧。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农民们能够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这种智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为农民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除了这句谚语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在中国各地流传。
这些谚语都是农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业文化和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总之,“秋分过五,小麦入土”这句谚语是中国北方农民根据节气和气候变化进行农事活动的智慧结晶。
它不仅反映了农民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适应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农业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
冬至与农业农民的冬季耕作与农事安排
冬至与农业农民的冬季耕作与农事安排在中国的农村,冬季是农民们备耕和休养的重要时期。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对农业农民的冬季农事安排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冬至与农业农民的耕作1. 农田休耕与土地保护冬至过后,农民们会停止播种和耕种工作,让田地休养片刻。
这有利于土地的恢复和保护,减轻土地的精疲力竭。
此时,农民们也可以好好休息,以备春耕之忙。
2. 土地整治与农田基础建设冬季也是对农田进行整治和基础建设的好时机。
农民们会利用无田务和休闲时间,进行土地平整、排水设施的修筑和农田道路的修建。
这些工作能够为来年春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3. 农田肥料与土壤改良冬季还是适合施肥的时候。
农民们会在冬至之后,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肥料的施加和土壤的改良。
这样能够充分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和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冬至与农业农民的农事安排1. 养殖管理冬季是一些农业养殖业的重要时期。
对于养殖来说,冬至之后,农民们需要加强对牲畜的保温和防寒工作。
他们会为牲畜提供更多的饲料和保暖设施,确保牲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2. 果树修剪冬季也是果树修剪的好时机。
农民们会在冬至之后,对果树进行修剪和整形,促进其新一年的生长和结果。
这个时候修剪伤口会更容易愈合,也利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
3. 种植花卉和蔬菜在冬至过后,一些农民也会种植早春的花卉和蔬菜,利用农田资源,为早春的市场供应做准备。
他们会在温室或者露天地块种植花卉和蔬菜,为来年的春节和早春市场提供丰富的选择。
三、冬至与传统习俗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也有一些与农民的农事安排相关的习俗。
比如冬至食汤圆,这是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寓意全家团圆和身体健康。
农民们在冬至这一天,会准备汤圆和其他美食,与家人一同享用。
同时,也有一些祭祀仪式,农民们会祭祀祖先和土地神,感恩祈福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总结:冬至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对农业农民的冬季耕作和农事安排有一定的引导和影响。
冬至北方农民的休闲娱乐
冬至北方农民的休闲娱乐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到来。
对于北方的农民来说,冬至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好时光。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农民们怎样度过他们宝贵的业余时间呢?一、冰刀上的舞蹈冬至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迎来寒冷的冰雪天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就是溜冰。
溜冰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增强体质和协调能力。
冬至这一天,整个农村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纷纷踩着冰刀,在冰上展示自己的优雅舞姿。
在阳光的照射下,农民们的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二、传统赛龙舟冬至是中国南方人民庆祝丰年的传统节日,而北方农民则有自己独特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冬至这一天,北方农村很多地方都举办传统赛龙舟活动。
虽然这和端午节赛龙舟有所不同,但同样可以让人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农民们分成几个队伍,手持龙舟桨,争分夺秒地划行在冰雪覆盖的湖面上。
观众们则在湖畔欢呼助威,气氛热烈非凡。
三、集会庆祝冬至是北方农民的节日,也是他们互相交流和邻里团聚的好机会。
许多农村会在冬至这一天组织集会活动,以庆祝丰收和团结友爱。
集会中,人们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包括舞蹈、歌曲、戏曲等。
此外,还会有精彩的运动竞赛,如拔河、竞猜等,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增进友谊和互相了解。
四、温暖的火炉在北方的严寒冬季,温暖的火炉成为农民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冬至这一天,农民们会在家中点燃火炉,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炉火熊熊地燃烧,一边享受着家人的陪伴。
家人之间会聊天、讲故事、唱歌等,共度一个温暖而有意义的夜晚。
对于农民而言,这种简单而温馨的休闲方式是他们放松心情,排解疲劳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冬至对北方农民来说并非只是一个节气,更是他们享受休闲娱乐的好时机。
无论是在冰上畅快舞蹈,还是参与传统赛龙舟,亦或是举办集会庆祝,甚至只是守着温暖的火炉与家人团聚,北方农民都能用各种方式度过一个愉快且难忘的冬至夜晚,向着新的一年迈进。
小雪节气的农事与农民生活
小雪节气的农事与农民生活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小雪是农历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1月22日至11月26日之间。
这一时节,是冬天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农田的农事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田间农事:准备播种小雪节气是农田开始休耕的时候。
此时,大部分的秋季庄稼已经收获完毕,土地开始进入休整期。
农民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对田地进行耕犁、松土等工作,为接下来的冬季和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在小雪期间,农民还会进行一些特定的农事活动。
比如,在南方地区的农田中,此时正是大蒜的播种时节。
农民们会选择合适的地块,将大蒜种子撒在田地上。
大蒜能够耐寒,适应寒冷的冬季气候条件,因此小雪节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播种时间。
另外,在北方地区,小雪节气也是农民们进行水稻田的灌溉和修整的关键时期。
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农民们会利用小雪节气期间的相对寒冷来对水稻田进行不同程度的灌溉,以确保冬季水稻的正常生长。
二、农民生活:准备过冬小雪节气的到来不仅影响了田间的农事活动,也会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农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首先,农民们会开始准备供暖。
他们会检查、清理火炉、灶台等取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民还会采集干柴、秸秆等易燃物,作为燃料储备,保证在寒冷的季节里能够有足够的取暖方式。
其次,小雪节气也是农民们开始储存农作物的时候。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庄稼已经收获,农民们会将农作物储存在粮仓或者仓库中,以备冬季使用。
他们会精心保存、分类,确保粮食的质量和食用的安全。
此外,小雪节气对于农民的衣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天气逐渐寒冷,农民们会开始更换厚实的衣物,如棉衣、棉裤等。
他们也会对过去的衣物进行修补或清洗,以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应对未来的寒冷天气。
小结:小雪节气标志着农田的休整,农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耕犁松土等田间农事活动,为未来的冬季和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同时,农民们也开始准备过冬,包括供暖、农作物储存和衣物更换等方面。
小寒的农事活动与农民工作安排
小寒的农事活动与农民工作安排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5日左右。
在这个时节,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农田的耕作和农事活动也进入到了最为重要的时期。
由于农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寒的农事活动和农民工作安排尤为重要。
一、农事活动内容1. 农田管理:在小寒期间,农民需要认真管理农田,包括对土壤进行翻耕、整地、施肥等操作,以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2. 农作物收获:农民在小寒期间也需要收获一些农作物,如冬季小麦、油菜等。
这是农民们一年劳作的成果,也是为了保证来年的粮食供应。
3. 农作物储存:农民在小寒期间还需要储存一部分农作物,以备来年的销售或自家食用。
储存农作物需要注意保鲜和防潮,确保食品质量。
4. 农业设施维护:小寒也是农民修缮农村基础设施的最佳时间。
农田和农民家的房屋、灌溉设备、储藏室等,都需要在这个时段进行维护和修复。
二、农民工作安排1. 农民组织:小寒期间,农民通常会组织农事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开展农事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人员调配:农民会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需求调配劳动力,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适当的人手支持。
例如,农田管理、农作物收获和储存等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劳动力。
3. 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在农事活动中的技术水平,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通常会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小寒期间为农民提供农业知识和技术指导。
4. 安全保障:农业工作一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农田管理和农作物收获等环节。
因此,农民需要加强安全意识,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农事活动和农民工作安排的意义1. 农业生产:小寒期间的农事活动和农民工作安排,直接关系到明年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
只有确保农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储存有序,才能够保证来年的粮食供应和经济收益。
2. 生活保障:农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是农民及其家庭温饱的基础。
小雪节气的传统农民与农田生活
小雪节气的传统农民与农田生活小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农民们正忙着收获秋季庄稼,同时也准备着冬季的农田工作。
小雪节气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对于传统农民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们与农田生活最为紧密的时候。
一、农民的收获小雪节气是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丰收的时节。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快马加鞭地进行小麦的收获工作。
他们用镰刀一束束地割下麦穗,再用秆捆绑成捆,堆放在农田或者庭院里晾晒,待干燥后再用锯子割下谷穗。
此外,小雪节气也是收获其他秋季庄稼的时候,如红薯、胡萝卜、大白菜等。
农民们会一一将这些庄稼挖出来,并储存在农田附近的仓库里,以备冬季的食用或者出售。
二、农田生活的准备小雪节气还标志着农田生活的转变。
农民们开始为冬季的农田工作做准备。
首先是田地的保护工作。
他们会修补田埂,清理杂草,将农田包覆上厚厚的秸秆,以抵挡冷风。
同时,他们会为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检修,确保冬季的田地可正常供水。
其次是农田设施的建设。
农民会修建农田内的土坎、水渠和水塘,以利于冬季的田地管理。
他们还会进行农具的维修和更新,确保使用的农具在冬季能正常工作。
最后是准备种植冬季农作物。
一些农田会种植冬绿作物如大麦、小麦等,用以保持土地的肥力和防止土壤流失。
而一些地区的农田则会休耕,给土地一个休息的机会,以利于来年的种植。
三、农民的生活变化小雪过后,气温开始降低,农民们的生活也会有所调整。
他们会穿上厚重的冬装,增加身体的保暖。
同时,他们的作息时间也会随之改变。
由于天黑得早,他们会早早收工,回家准备晚餐。
在寒冷的冬季,农民们的生活重心也会从田间转移到家中。
他们会为家庭储备足够的食物,保证冬季的供给。
此外,他们还会利用冬季这个相对闲暇的时间,进行家务和手工活,如编织竹器、制作农具等。
农民们在小雪节气过后,开始了一段与农田生活最为亲密的时光。
他们通过勤劳和智慧,为农田做好收获和准备工作,保证了农田的良好运转和来年的丰收。
小雪节气的农民生活
小雪节气的农民生活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小雪节气是农历十月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这个时候,北方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天气逐渐转冷,黄河以北的地区开始出现降雪的现象。
而对于农民来说,小雪节气标志着农田的冬季休耕期的开始,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一、农田的准备小雪节气到来之后,农民们会开始进行冬季田间地头的整理和准备工作。
他们会清理庄稼秸秆等农田上的杂物,将庄稼秸秆翻入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农民还会进行土地的耕作和翻晒。
这样可以将土壤中的杂草和病虫害干死,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发生,以便下一年的春耕准备。
二、农民的生活调整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农民的生活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会开始进入冬季的休闲期,这个时候他们会相对闲下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社区的邻居。
在农村地区,农民们还会利用这个时间参加各种传统的农村活动,比如农民集市、农耕祭祀等。
同时,小雪节气也是农民进行农产品储存和食物加工的重要时间节点。
农民们会采摘并加工一些冬季特产,比如腌制蔬菜、制作酱菜、制作腊肉等。
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满足农民一家在冬季的口粮需求,还可以在过年期间款待亲朋好友。
三、保暖措施的采取在小雪节气之后,天气变得寒冷,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暖措施来应对寒冷的天气。
他们会将家中的暖炉点燃,利用热力来取暖。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衣物的换季,将夏季的轻薄衣物收纳起来,换上冬季的棉衣棉袄。
对于农村地区没有暖炉的农民来说,他们会烧柴火或是柴炉来取暖。
四、农民的节日习俗小雪节气是农民们的传统节日,他们会在这个节气里举行一些特别的活动和仪式。
比如,在一些地方,农民们会组织集体宴会,邀请亲友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农家菜肴。
同时,他们还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比如向祖先和土地神祈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总结:小雪节气对于农民来说,标志着农田的准备和生活的调整。
农民们会进行农田的整理和准备工作,享受休闲时光,加工食物,采取保暖措施,并举行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
小雪节气中的农村生活与农事劳动
小雪节气中的农村生活与农事劳动小雪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
在这个时节,北方地区的农村生活和农事劳动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以小雪节气为背景,探讨农村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场景和农事劳动的内容。
一、家家户户备冬物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天气的逐渐加剧,因此,农村的家庭亟需准备冬季所需的物资。
每个家庭会开始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柴火,以度过严寒的冬季。
此时,农户们会收割耕田里的秋季庄稼,如玉米、红薯等,为冬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二、农田的冬季护理在小雪节气中,农田的冬季护理也是农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民会利用这段时间,对土地进行耕作和修整,以便春季播种。
他们会深耕土地,增加土壤的肥力,并消除田地上的杂草和害虫。
农田的冬季护理也包括田地的留茬,以保持土地的湿度和保持土壤的结构。
三、农村民俗活动小雪节气也是农村民俗活动的重要时段。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将在小雪节气前后进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庆祝农民的劳动成果和祈求来年的丰收。
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集市活动,以交流物品和交流农业经验。
同时,还有一些民间舞蹈、乐曲和戏剧等文化活动,以增加农村生活的乐趣和娱乐。
四、农耕文化的传承小雪节气也是农耕文化传统的传承时间。
在农村地区,许多年轻人都会回到家乡,参与父辈们的农事劳动,学习耕种技术和传统的农耕知识。
这样的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护农耕文化的独特性,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农田耕作和农业生产的机会。
五、农民的劳动与希望小雪节气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标志着一年的农事劳动接近尾声并为明年的作物生长准备好了土壤。
在这个时候,农民们的劳动和希望都相对集中。
他们既要完成当前阶段的农事工作,又要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这代表着对明年的丰收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六、小雪节气的美食盛宴小雪节气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美食盛宴。
农民们会以丰收为主题,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美食,如糖葫芦、风干肉等。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与二十四节气是紧密相连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知。
在中国农村,人们依靠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生活节奏也因此与之相应。
本文将从农事安排、民俗习惯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首先,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安排息息相关。
中国农村的生活与农耕密不可分,而农事安排则是农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标志着不同的农事时间节点,如春分、夏至、立秋等。
农民们根据这些节气的来临来调整农活的安排,因此,农耕行为与节气息息相关。
例如,在立春节气后的“阳春三月”,农民们会开始春耕准备工作,而在冬至节气后的“寒冬腊月”,则是农田休耕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存在不仅为农民们提供了时间上的参考,同时也促进了农事的有序进行。
其次,二十四节气也影响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民俗习惯。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民俗传统,人们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来感谢自然的馈赠。
例如,在立冬这个节气里,北方的农村地区有佩戴“立冬补”腰带、开炉增加取暖的习俗,而南方地区的农民则有吃“冬瓜茶”和煮白菜汤的传统。
在农历节气的交替时,人们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夏至时吃饺子、冬至时吃饺子、春节时放鞭炮等。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农村社会的文化内涵,也带给人们欢乐和团聚的机会。
最后,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与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密切相关,被称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二十四节气,人们能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特点与精髓。
因此,在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的农耕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它不仅影响着农事安排,也体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承。
小雪时节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生活
小雪时节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生活小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22日和23日之间。
这一时节,正值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寒气逐渐加强,天气渐冷,农事活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小雪时节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下面将对其进行论述。
一、煮酒采薪迎冬至小雪时节,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冬天,气温逐渐降低。
这时,农民们开始增加取暖措施,尤其是采集薪柴。
农村的居民们会到树林中砍伐树木、准备冬季所需的柴火。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薪柴之外,农民还采集其他冬季生活必需品,如竹笋、蘑菇等。
同样重要的是迎接冬至,农民们会煮酒庆祝,取暖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二、收获水稻与栽种小麦对于北方地区的农民来说,小雪时节是水稻的收获季节。
水稻成熟后,农民们组织起来收割水稻并进行打糯米的工作。
此时的水稻穗饱满且颜色金黄,农民们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同时,小雪时节也是北方农民栽种小麦的时候。
他们会在农田里耕种,为明年的庄稼做准备。
三、照料果树并制作农作物储存小雪时节,果树开始进入休眠期,农民们要对果树进行照料。
他们会修剪果树的枝干,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以保证明年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民们还会利用小雪时节,进行农作物储存的工作。
他们将收获的粮食和蔬菜进行加工和保存,以备冬季食用和出售。
四、寻找兼职工作以增加收入随着天气的转凉,农田的农事活动减少,农民们会考虑寻找兼职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
在小雪时节,一些农村居民会到城市中打工,如建筑业、服务业等。
这不仅为他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还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五、丰富日常生活与社区活动除了农事活动,小雪时节农民的生活也有其他丰富多彩的内容。
他们可以结伴打牌、下棋,或者参加一些农民集体活动,如农民夜校、合唱团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结语:小雪时节的农事活动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节,农民们进行煮酒采薪、水稻收割、果树照料和农作物储存等工作,来迎接冬季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5-16作者简介:齐心(1969 ),男,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田翠琴(196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田翠琴女士主持的福特基金资助的社会学类重点项目 中国北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3年第3期总第11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 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No.3,2003General N o.11社会学研究中国北方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齐 心,田翠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石家庄 050051)摘要: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情况可以由其结构、类型和特征三个角度加以描述。
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包括生产劳动时间、生理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四个组成部分。
根据农民在各项生活时间上的支出,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的生活时间配置类型,即多劳型、均衡型、多闲型和家务型。
农村居民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生产劳动方式等方面与城镇居民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到生活时间的配置上也是各具特色。
关键词:生活时间;生活方式;农民;结构;类型;特征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6(2003)03-0061-07伴随改革开放和农民生活的全方位变化,中国北方农民的闲暇生活发生了多层面的复杂深刻的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北方农民生活时间配置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民生活方式乃至农村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发展轨迹。
一、问题的提出闲暇生活方式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是社会发展向社会学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纵观闲暇研究的进程,以往的闲暇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与时间配置,十分缺少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系统研究。
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民闲暇生活研究既不发达,也不被关注。
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对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如时间预算、闲暇生活质量、闲暇活动的社会管理、闲暇产业开发、大众媒介与闲暇问题等。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仍然局限在城镇的范围之内。
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群体。
20多年来,中国北方的农村和农民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在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劳动空间、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典型范式的发展轨迹,更突出了当今中国农村复杂多变的特色。
目前,中国北方农村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加快、广度加宽、程度加深,因此是研究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机。
中国农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
但已有的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表现出研究经济的多,研究社会的少;研究政策的多,研究生活的少;从劳动和生产的视角研61究农民的多,而从闲暇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农民的少。
时至今日,关于农村社会的研究还未向农民闲暇生活这个特殊天地!聚焦,没有研究农民闲暇生活的时间配置、活动结构、闲暇心态、闲暇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对农民时间配置与闲暇生活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研究。
正是从这一空缺入手,本文把关注点集中在农民的生活时间与闲暇时间的配置结构上,并进行闲暇时间开发研究,以引导农民构建文明、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二、数据及方法本文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河北农村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如未特别注明,数据来源皆为此调查)。
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8个样本村。
调查使用的问卷主要有两套:一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除背景资料外,主要了解被访者的闲暇活动、闲暇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此套问卷的填写方式采取的是调查员入户当场填写、当场验收、当场收回的办法。
在8个样本村中每村随机抽取60个农户,每户调查1 2名16 69岁的家庭成员,共获得有效问卷548份。
另一套问卷是∀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主要了解被访者在主要的生活活动上的时间支出情况。
农民时间结构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季节性强,有农忙!与农闲!之分,而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
针对这一特点,调查者改变了以往做城镇居民时间配置调查时,只做一个工作日和一个休息日(或一个工作日和两个休息日)的方法,而是对农民一年四季的时间配置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者在2001年3月1日至2002年1月30日之间,对河北省6个村157位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情况进行了一年四季(每个季节调查两天,两天分别是星期一至五中的一天与周六或周日中一天)的时间配置调查。
调查采取的是隔日访谈法!,即访问人员在选定日期的次日访问选定对象,根据受访问者的口头介绍,记下他前一天的活动内容、起讫时间,核实后登录在∀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上。
此套调查表共获得有效问卷1238份。
因为前一项调查的对象全部为农民,不能提供城乡对比的数据,因此在进行城乡比较研究时采用了第二期河北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资料。
该调查属于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一部分,后者则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第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大型抽样调查。
河北省是本次调查被抽中的省级单位之一。
调查时间为2000年12月1日。
河北省调查总体为全省范围内常住户家庭中的18 64岁全体男女公民。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完成。
调查采用分域分层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样本总人数达到2111人,所得结论可以推论全省的情况。
在数据分析时,除采用了频数分析、交叉分析、聚类分析等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外,还在部分数据的处理中使用了决策树分析。
该方法为数据挖掘的算法之一,利用SPSS公司的Answ ertree 软件,使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发现具有显著统计特征的组群,并将结果以直观的树形图表示出来。
三、北方农民生活时间的配置结构关于人类生活时间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若以日为总体,按照人类活动的不同类型,可将一昼夜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按照组成部分的多少,其分类方法有二分法!(分为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三分法!(分为工作时间、家庭时间和闲暇时间)、四分法!(分为工作及通勤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和五分法! (生理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生产劳动时间、上下班途中和购物时间、学习娱乐等时间)。
由于四分法!清晰、详尽、科学,故在我国关于生活时间分配的统计调查中经常被采用[1](PP18-23)。
我们这次对农民生活时间的研究,采取的也是四分法!,即按照生产劳动时间、生理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来考察和研究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在北方农民的生活时间支出结构中,生理必需时间为最大的一块,花费的平均时间为621.95分钟(95%置信区间为616.93 626.98分钟),占一天时间的43.19%。
其次为生产劳动时间,379.58分钟(95%置信区间为365.47 393.70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6.36%。
再次62为闲暇(自由支配)时间,305.82分钟(95%置信区间为294.83 316.82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1.24%。
最后为家务劳动时间,132.64分钟(95%置信区间为124.76 140.51分钟),占一天时间的9.21%。
(一)生产劳动时间生活时间的四个部分中,处于首位和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劳动时间,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部分的状况及发展。
调查显示,农民平均每天的生产劳动时间为379.58分钟(6小时20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6.36%。
农业生产带有鲜明的季节性,因而农民不能像城市职工那样一年四季均匀地分配生产劳动时间,而必须根据农时的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等的生长状况安排整个生活时间。
这样,在农忙季节,他们往往没有什么自由支配时间,甚至连生理必需时间有时也要压低到最低限度;而在农闲季节,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则会大量增加,劳动时间则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调查显示,在冬、春农闲季节,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平均分别为218和384分钟,而夏、秋农忙季节则分别为479和432分钟。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农民生产劳动时间的差别,在农闲季节则主要体现在职业差异上,而在农忙季节主要体现在男女差距上。
如在春季,决定农民生产劳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其主要职业,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298分钟)要短于以各种非农职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民(450分钟),后者的劳动时间由于较少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春季劳动时间的减少并不明显。
决定冬季农民生产劳动时间的则是农民的兼任职业。
无兼业的纯农民和以农业为主兼任非农职业的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较短(137分钟),特别是年龄在45岁以上者,劳动时间更是只有67分钟;以非农业职业为主要职业兼任农业的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则较长,为274分钟。
夏秋农忙季节,农民生产劳动之间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男女之间。
夏季男性的劳动时间平均为528分钟,女性为403分钟;秋季男性的劳动时间平均为490分钟,女性为341分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小农社会时间分配上的形象写照。
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特别在农忙时或夏季时更突出。
夏季,早上地里凉快,农民愿意早早地把活干完,以免受太阳曝晒之苦。
下午待太阳快落山时,再去地里干活。
走村串户做买卖的也是利用早上的时间,丽阳村经营猪饲料的王某说8点一过,人们该忙啥的都忙啥去了,你想卖东西,根本找不到人。
所以我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早地去卖!。
(二)生理必需时间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是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时间或说是生理时间,主要包括睡眠、用餐、个人卫生和其他生活必需时间。
本次调查表明,北方农民平均每天的生理必需时间为621.95分钟(10小时22分钟),占一天时间的43%。
其中睡眠时间为523.27分钟(8小时43分钟),占全部生理必需时间的85%;用餐时间为68.88分钟(1小时9分钟),占1%;个人卫生、修饰时间为20.42分钟,占3%;其他生活必需时间为9.29分钟,占1%。
生理必需时间最大的差异发生在年龄之间,可以划分出4个生理必需时间有显著差异的年龄段,即31岁及以下、31 35岁、35 56岁、56岁以上,四个年龄段的生理必需平均时间分别为628、589、620、658分钟。
对于31岁及以下和56岁以上两个年龄组而言,文化程度是影响其生理必需时间的又一个因素。
饶有趣味的是,对于31岁及以下组而言,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生理必需时间要长于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两者分别为657分钟和619分钟;而对56岁以上年龄组而言,却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生理必需时间要短于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两者分别为631分钟和67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