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氨及铵盐教学案

合集下载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氨与铵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它是继《硅》、《氯》之后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

其次,它为后续《硫》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2.学情分析2.1 知识经验层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气易溶于水等。

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背后的原理,学生并不清楚。

通过前面单元的研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氧化还原知识。

2.2 身心发展水平层面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喜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发现解决问题。

2.3 个体差异层面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太显著。

但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中,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

因此,本节教学在自主探究水平上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1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高一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以及碱性;3)掌握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3.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氨的还原性、与酸反应等的探究,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与酸的反应,以及铵盐易分解、与碱反应。

教学难点为氨与水反应的微观实质和氨的还原性的自主探究。

4.教法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

学生采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和自主归纳等方式进行研究。

高中化学_氨气铵盐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氨气铵盐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气、铵盐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2018-05-22考纲要求: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2、了解铵盐的性质3、掌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习目标:1、用变化观念和平衡的思想联系氨气、铵盐的性质2、在题目的推导和知识点整合过程中培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3、形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难点:氨气、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制法;喷泉实验;铵根离子的检验【课前复习巩固区】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某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白茫茫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附近的行人感觉到寒气逼人。

事故造成几十人有明显症状,消防员快速赶到,对泄漏处喷水、稀释,控制氨气继续挥发。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采集到哪些信息,1.氨气的性质①写出氨气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②氨气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极易溶于水,通常条件下,一体积水能溶解体积的氨气。

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可用作。

③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平衡关系?(以方程式表示)④氨气的化学性质: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一种性气体,氮元素显价,表现出一定的性。

氨的催化氧化:氨气与氯气反应:(运输氯气的管道如何检验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出现何种现象?)2. 常见的铵态氮肥、、、(有机氮肥)3. 氨气的工业制法4.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方程式氯化铵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碳酸氢铵:②与碱共热产生氨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常见的快速获得少量氨气的方法,各自利用了什么原理?如何证明某种物质属于铵盐(铵根离子检验)?【互动】下发预习区资料卡片,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汇总是否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难点。

氨气铵盐预习区知识卡片2.氨气的性质④写出氨气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⑤氨气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
的气体(即氨气)来鉴定。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气体 泄漏。
加热时需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且试管 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 起试管炸裂。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应放在试管口处 ,以便及时检验产生的气体。
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去导管,再熄灭 酒精灯,防止倒吸现象发生。
05
氮循环与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01
氮气与氧气在高温或放 电条件下可生成一氧化 氮。
02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易与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
03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 硝酸和一氧化氮。
04
此外,氮氧化物之间还 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氧 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可 以相互转化。
03
氨气制备、性质及应用
氨气实验室制备方法
1 2
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重要性与应用
01
氮肥
氨气、铵盐等含氮化合物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氮肥原料,对提高农作物
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02
工业原料
氮气、氨气、硝酸盐等氮化合物在化工、冶金、电子等工业领域有广泛
应用。
03
环境保护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控制和减少氮氧化物的
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氮气等惰性气体在防止金属氧
• 氮的转化:含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在分解时,转变为尿素,尿素被细菌分解后变成碳酸铵 ,碳酸铵被植物吸收,这一过程叫做氮的转化。
• 氮的循环:含氮有机物经过无机化作用分解为铵态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被微生物转化成亚硝酸盐和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氮气重新回到大气中,而植物吸收的铵态氮经过合成转 化成氨基酸再转化成蛋白质,以蛋白质形式存在,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吸收植物体内的蛋白质,蛋白质经 过分解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尿素被微生物转化成铵态氮,物质又重新回到土壤中被植物吸收,这就是氮的 循环。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全国通用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全国通用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5·北京高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2.判断正误(高考题选编)(1)[2016·全国卷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2)[2015·全国卷Ⅰ]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3)[2015·全国卷Ⅱ]浓硝酸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4)[2015·山东高考]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5)[2015·海南高考]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6)[2014·天津高考]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7)[2014·重庆高考]液氨用作制冷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8)[2014·广东高考]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9)[2014·山东高考]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3.(2016·浙江理综,1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4.(2016·课标全国Ⅰ,26节选)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苏教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苏教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苏教版thiscoursewillhelpyougaintheideas,knowledgeandskillsyouneedtowritefundraisingc opythatproducesmoreimpressiveandprofitableresults.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次讲座教育信息】i课程内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教学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掌握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氮的固定,掌握氮气的性质。

了解硝酸的重要性质;了解浓硝酸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氨、铵盐、氮氧化物和硝酸的性质四.教学过程:(一)氨和铵盐的性质:1、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2.氨分子中氮的价态为-3,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键角为105.5℃,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属于极性分子。

+3.当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nh3?H 2O可以部分电离形成NH 4和-+-Oh,NH 3+H 2O NH 3?H2onh4+Oh,所以氨是碱性的,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氨是还原性的:它可以被Cl2、O2和其他物质氧化:2nh3+3cl2=6hcl+n2(当nh3过量时,也可生成nh4cl);4nh3+5o2=4no+6h2o5、铵盐:常见的铵盐有:nh4hco3、(nh4)2co3、nh4no3、nh4cl等。

铵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都能与碱反应,nh4+oh=nh3?h2o,受热时产生nh3;铵盐受热均易分解。

6.NH3的实验室制备:实验室通常使用生石灰或Ca(OH)2与NH4Cl混合来生产氨。

Ca(OH)2+2nh4cl=CaCl2+2nh3↑ + 2H2O;该反应属于“固体+固体”反应,因此该装置与实验室制氧装置相同,但必须采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并用湿红石蕊试纸检查氨站是否满。

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

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

氮及其化合物(原创)李军国学习目标1、 掌握N2、NO 、NO 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铵盐的性质并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掌握硝酸的重要性质,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知识要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 氮的氧化物简介种类物理性质 稳定性 NO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 中等活泼 NO 2 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有毒 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应N 2O 4____色气体 较活泼,受热___分解 2、 NO 、NO 2的性质、制法(1)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NO 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 NO 2和N 2O 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九氮及其化合物考点二氨及铵盐教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九氮及其化合物考点二氨及铵盐教学案

考点二氨及铵盐1 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属于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3)化学性质高温、高压(1)工业制法:N2+3H22NH3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度400~500_℃,压强20~50_MPa,催化剂铁触媒。

(2)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②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学霸巧学卡(1)氨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2)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 2O 、NH 3·H 2O 、NH 3)和三种离子(OH -、NH +4、H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H 3·H 2O ,但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NH 3代替。

(3)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生成的一水合氨(NH 3·H 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 3·H 2O=====△NH 3↑+H 2O 。

当氨水作反应物时,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分子式表示。

3 铵盐的性质学霸巧学卡(1)不能用直接加热铵盐法制取氨。

如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而有危险;NH4HCO3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和NH3遇冷后立即化合又生成NH4Cl,阻塞导气管。

(2)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可能生成N2、HNO3和H2O。

(3)铵盐遇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产生氨,因此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 几种含氮物质的检验学霸巧学卡NH+4检验操作步骤1.思维辨析(1)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 )(2)液氨用作制冷剂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姓名单位TEL:000000002016年12月27日第三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单位姓名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在化学课堂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潜力。

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时效性,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灵活有效。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维。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本节课主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重点账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从近期的热点问题“雾霾”入手,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复习了新学习的基本知识,也让学生掌握了通过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以调查雾霾中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来源为主线,通过探究氮氧化物的来源和处理,达到复习的目的,同时树立环保的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及氨气的相关性质。

2.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等相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难点:将氮的基本知识整合,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三复习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课标描述: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水平,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分析: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世纪金榜》,教材主干回顾、考点研析梯级演练三个内容安排,在复习的时候还需结合《必修1》教材相对应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及复习资料实行学习。

在主干知识回顾中已将所有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和图示表现,基础梳理部分对氮元素的单质、氧化物和酸的知识实行梳理,考点研析主要分析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所有内容融合分为两课时实行梳理,第一课时梳理氮气、氧化物和硝酸,第二课时梳理氨和铵盐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对于高一学习的本节内容早已遗忘怠尽,特别是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更是困难重重,所以,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本节内容无论是性质还是应用均需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现,引导学生从氮单质转化为氧化物继而转化为酸及盐的过程,理解氮元素在各步转化中的条件及产物。

其次,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应用和现象解释的识记知识,须协助学生整理出知识点并以问题形式学习与识记。

教学目标1.知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2.能说出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3.能准确书写由氮气转化为硝酸中的三步反应方程式,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碳与浓硝酸、实验室制备氨气、氨的催化氧化、铵根离子的检验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分析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各装置作用及注意事项;5.能说出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和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准确书写氮气转化为硝酸中的三步反应方程式,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碳与浓硝酸、实验室制备氨气、氨的催化氧化、铵根离子的检验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氨的实验室制法。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氮族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氮族

礼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课前预习区一、氮的固定1、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请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来解释这句农谚的含义。

2、什么是氮的固定你能写出几个氮的固定的化学方程式二、氮的氧化物和NO2的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颜色和状态水溶性NONO2NO与 NO2的相互转化三、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⑴与水反应:⑵与酸反应:⑶与氧气反应(催化氧化):3.氨的实验室制法⑴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⑵画出实验室制氨气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多余氨气的吸收装置⑶如何检验氨气已经收集满四、铵盐:1.铵盐的组成和水溶性(1)组成:(2)水溶性:2.铵盐的化学性质⑴受热分解⑵与碱的反应3、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碱性肥料(例如草木灰)混合使用五、硝酸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1.酸性:2.硝酸的特性①热不稳定性常见的浓硝酸常显黄色,为什么实验室应怎样保存硝酸②强氧化性[课堂互动区][重难点突破]考点1. 氮及其的氧化物[例1]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与O2反应生成NO2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例2]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产物不是亚硝酸酐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是棕色气体[变式训练]、NO2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NO2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

其中空气中的NO2是造成的主要因素。

2. 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考点2. 氨和铵盐[例1]都能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注:烧杯内为NaOH溶液)()A.HCl和CO2 B.NH3和CH4C.SO2和CO D.NO2和NO【规律总结】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烧瓶、预先吸水的滴管及直玻璃管都要干燥;②气体要充满圆底烧瓶;瓶塞要严密,不漏气,止水夹要夹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四章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五课时氨和铵盐〖复习目的〗〔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NH4+的检验。

〔3〕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4〕初步理解常见化肥。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氨及铵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精讲】1、氨〔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氨水形成氨气液化氨气溶于水物质分类纯洁物混合物微粒种类NH3NH3、NH3·H2O、H+、H2O、NH4+、OH-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分子构造电子式:空间构造:三角锥形。

〔3〕氨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响NH3+H2O NH3·H2O 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4+、OH-、H+。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

②氨气与酸反响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一样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NH3+HNO3===NH4NO3。

③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响:NH3+CO2+H2O=NH4HCO3或者者2NH3+CO2+H2O=(NH4)2CO3④NH3的复原性A、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B、与其他氧化剂反响4NH3+3O2〔纯氧〕=2N2+6H2O4xNH3+6NOx=(2x+3)N2+6xH2O2NH3+3CuO=3Cu+N2+3H2O8NH3+3Cl2=N2+6NH4Cl〔白烟〕⑤与盐溶液反响将氨水参加以下溶液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4+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Ag++NH3·H2O=AgOH↓+NH4+沉淀后消失AgOH+2NH3·H2O=Ag(NH3)2]++OH-+2H2O〔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第二课时 氨及铵盐(教案)

第二课时  氨及铵盐(教案)

第五章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及铵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喷泉实验,了解氨水的化学性质,同事要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对于铵盐,使我们农作物的一种重要的氮肥,要认识铵盐在农业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铵盐的使用,要注意使用安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喷泉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现象和结构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喷泉实验的原理,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向空气要面包教学环节二:合成氨工厂进军氮肥业该专利的BASF公司,急于拓宽市场,想要进军氮肥业。

【提问】当地农民会购买氨气直接做氮肥吗?氨气是否可溶于水,并伴有何变化?【实验1】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过渡】建国初期《如何正确使用氨水化肥》的画册(画册内容:氨水化肥盛装在密封的陶罐中且存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提问】气态的氨气无法做氮肥,液态的氨水也有弊端,那可如何转化,制得更优化的氮肥呢?【实验2】氨与盐酸仪器:小烧杯、保鲜膜、棉花团、胶头滴管操作:在两个棉花团上分别挤上少量浓盐酸、浓氨水,迅速盖上保鲜膜。

教学环节三:铵盐类氮肥的正确使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农民不喜欢使用铵盐类氮肥,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常跑氨,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共施肥效降低。

【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预测铵盐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氨和铵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氨和铵盐

第23讲氨和铵盐[复习目标] 1.掌握NH3及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2.掌握喷泉实验、NH3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及操作。

考点一氨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的小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思考试从结构和性质上解释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

提示NH3、H2O均为极性分子,NH3与H2O之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并且NH3和H2O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提醒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②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

3.喷泉实验如图为氨喷泉实验的装置(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①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②简述产生喷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2)只使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①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管中有空气,氨与水不接触,不能被水吸收,烧瓶内压强不减小,故不能产生倒吸现象②如何引发图2装置的“喷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使烧瓶内氨膨胀,将导管中的空气排出,使氨与烧杯中的水接触(3)指出下面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的吸收剂。

第四章第19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第19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 11 —
【易错辨析】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写明原因。 (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2)NO2 溶于水时生成 HNO3,故 NO2 是硝酸的酸酐( × ) 原因:HNO3 的酸酐是 N2O5。 (3)N2 与 O2 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 NO2( × ) 原因:N2 与 O2 在放电条件下生成 NO。 (4)NO2 与水反应时,NO2 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 ) 原因:3NO2+H2O===2HNO3+NO,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⑤验满方法: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5 __蓝____色,说 明 NH3 已收集满。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6 ___白__烟_____产生,说明
— 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9讲 氮及其氧化物 氨和 铵盐
化学
高考总复习精准备考方案
— 返回 —
— 返回 —
[复习目标] 1.认识氮气和氮氧化物的性质,并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角度预测性 质,以及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2.认识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NH4+的 检验。3.认识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2 —
— 返回 —
(2)与酸的反应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_有__白__烟__生__成___;将浓盐 酸改为 __浓__硝__酸___,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_N_H__3_+__H_N__O_3_=_=_=_N__H_4_N_O__3。
— 23 —
— 17 —
解析
— 返回 —
2.(2023·江苏淮安检测)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 D.与氧气反应制 NO 从而制硝酸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和铵盐【回顾1】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氮元素常见氧化物有哪些?【学生】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回顾2】解答氮的氧化物(NO 、NO 2)溶于水的计算问题应明确原理是什么? 【学生】无论是单一气体(NO 2),还是NO 、NO 2、O 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 2+H 2O===2HNO 3+NO,2NO +O 2===2NO 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 或O 2,不能是NO 2。

【教师】评价、肯定。

【预习1】氨(NH 3)的主要性质特点及规律是什么?【学生1】氨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 小 、 极易 溶于水的、有 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

【学生2】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学生3】氨水呈碱性,NH 3·H 2O 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 3进行计算。

【学生4】氨可与多种物质反应。

如:NH 3+H 2O ==NH 3·H 2O 、2NH 3+H 2SO 4 == (NH 4)2SO 4 、氨气与氧气 4NH 3+5O 24NO+6H 2O 。

【预习2】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干燥及验满方法分别是什么? 【学生1】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Δ2NH 3↑+CaCl 2+2H 2O【学生2】干燥方法: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NH 3能被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吸收)干燥NH 3,可用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NH 3具有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干燥NH 3。

【学生3】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氨水显碱性)或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氨气遇挥发性酸反应生成固体铵盐小颗粒)【导入】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氨及铵盐1 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属于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3)化学性质NH3+H23·H 2+4+OH-高温、高压(1)工业制法:N2+3H22NH3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度400~500_℃,压强20~50_MPa,催化剂铁触媒。

(2)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②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学霸巧学卡(1)氨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2)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 2O 、NH 3·H 2O 、NH 3)和三种离子(OH -、NH +4、H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H 3·H 2O ,但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NH 3代替。

(3)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3·H 2+4+OH -。

生成的一水合氨(NH 3·H 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 3·H 2O=====△NH 3↑+H 2O 。

当氨水作反应物时,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分子式表示。

3 铵盐的性质学霸巧学卡(1)不能用直接加热铵盐法制取氨。

如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而有危险;NH4HCO3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和NH3遇冷后立即化合又生成NH4Cl,阻塞导气管。

(2)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可能生成N2、HNO3和H2O。

(3)铵盐遇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产生氨,因此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 几种含氮物质的检验学霸巧学卡NH+4检验操作步骤1.思维辨析(1)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 )(2)液氨用作制冷剂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 )(3)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 )(4)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的原因是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 )(5)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 )(6)NH4Cl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答案(1)√(2)√(3)√(4)√(5)√(6)×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A解析A选项中,NH4Cl受热会分解为NH3和HCl,但两者遇冷后立即化合又生成NH4Cl,阻塞导气管。

[考法综述] 本考点主要考查:氨气(氨水)、铵盐的生成、性质和检验,含氮化合物与铵盐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氨的催化氧化。

还可以氨气、铵盐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试题具有的特点是:涉及的知识点一般高于教材,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学习和理解知识信息,从信息中捕捉解题的突破口。

命题法1 氨的实验室制法典例1 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试剂:①NH 4Cl 固体、②浓氨水、③NaOH 固体(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地制取少量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选用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选用上述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①若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自选)名称。

3A .H 2OB .浓H 2SO 4C .CCl 4D .饱和NaCl 溶液[解析] (1)不加热制取NH 3是快速制取少量NH 3的措施,具体操作方法是把浓氨水滴到固体NaOH 上。

(2)①用排气法收集NH 3的装置中要注意广口瓶中导气管的长短,因NH 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进气管短,出气管长,因NH 3极易溶于水,进行尾气处理时,要设置防倒吸装置。

②用排液法收集NH 3时,要求液体不能溶解NH 3(排除A 、D)且不与NH 3发生反应(排除B),故选CCl 4。

[答案] (1)B ②③ NaOH 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同时可使溶液中c (OH-)增大,促使NH +4+OH -3·H 2H 3+H 2O 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NaOH 固体上(2)①如图②C【解题法】NH3制备时的几点注意(1)制取氨时所用的铵盐不能是硝酸铵、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因为在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而(NH4)2CO3、NH4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

(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3)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干燥,也不能用CaCl2干燥,因为CaCl2可以吸收NH3。

(4)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命题法2 喷泉实验典例2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 A项中氯气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可以引发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B项中氢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造成负压,因此不能引发喷泉实验,所以符合题意;C项中通过a鼓入空气,会将水压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后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D项中加入浓硫酸放热,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浓氨水被压入烧瓶,与氯化氢反应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

[答案] B(1)喷泉实验的原理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①只要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泉实验,吸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酸液、碱液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体。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此原理。

(3)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①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②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气压减小。

③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4)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说明:装置②中最好采用顶部有孔的烧瓶。

装置③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双手捂热烧瓶,松开后片刻即形成喷泉现象。

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 sp(AgCl)>K sp(AgI),A项错误;没有排除原溶液中只含有Fe3+的可能,B项错误;向NaBr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置换出了Br2,能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C项正确;加热NH4Cl固体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在试管口处遇冷又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不是升华,D项错误。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答案 B解析B项中O2与HNO3不发生化学反应。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五氧化二磷e.烧碱固体(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下表装置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132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e(2)Ⅱ或Ⅲ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片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①饱和食盐水、浓硫酸②3Cl2+8NH3===6NH4Cl+N2③NaOH Cl2+2OH-===Cl-+ClO-+H2O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4点:①实验室中快速制备氨气的方法和原理;②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和操作;③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尾气吸收;④氨气和氯气的反应原理。

(1)在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3·H2+4+OH-,加入生石灰[CaO+H2O===Ca(OH)2]或NaOH固体,平衡左移,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水的挥发。

碱石灰的成分是烧碱和生石灰,能快速制备氨气。

(2)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CCl4,要用防倒吸装置,因此选择Ⅱ或Ⅲ。

要使装置D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内外压强差。

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可使D中氨气受热膨胀,通过导管后溶于水,D中压强变小即产生“喷泉”。

(3)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②探究氨气具有还原性,氯气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联系NH3+HCl===NH4Cl可知,“白烟”的成分为氯化铵,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必为氨气的氧化产物,可推知为氮气。

③氯气是有毒气体,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Cu2S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则参加反应的Cu2S与作氧化剂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0 B.1∶8C.1∶6 D.1∶5[错解] A或B或D[错因分析] 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主要问题有两点:其一,不能正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或对得失电子守恒应用不熟练;其二,错误认为参加反应的HNO3都被还原,错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