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团主义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演变一、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源头“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 =“非桌子家具”联合国的官员非营利组织肇始于16-17世纪,20世纪70年代是其勃兴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许多慈善机构脱离了教会,私人慈善逐渐发展起来•以政治权益和话语权为基础的、带有政治色彩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运动,产生了代表各种群体的行会组织(一)源头之基督教传统1、宗教的分类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宗教的经典论述,宗教有四种历史形态: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

原始宗教是对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生活的幻想反映,是最早产生的宗教形态,包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行业神崇拜等内容,其崇拜方式主要是巫术、禁忌和献祭。

国家宗教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它是原始宗教民族国家化的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幻想反映。

如古代埃及宗教(消亡)、古代巴比伦宗教(消亡)、古代印度宗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古代中国宗教(商周宗教和儒教)、古代希腊罗马宗教(消亡)、古代以色列宗教(摩西教和犹太教)、古代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古代日本宗教(神道教)等民间宗教是作为国家宗教的异端而出现的新型宗教,一般由个人创立。

除三大世界宗教外,主要有犹太教、摩尼教、耆那教、道教、锡克教等。

世界宗教是民间宗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古印度帝国孔雀王朝的(准)国教(佛教)、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阿拉伯帝国的国教(伊斯兰教),最终发展为世界宗教。

(二)源头之人道主义传统人道主义的理解Humanitarianism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与运作模式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与运作模式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与运作模式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营利组织中,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然而,对于这些组织的目标和运作模式,很多人并不熟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和运作模式。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某种社会公益目的而组织的、不以谋求利润为目的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可以是慈善组织、教育组织、文化组织、环保组织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社会或者环境,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等。

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1.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非营利组织的最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他们致力于为弱势群体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和援助,例如贫困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

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如提供食品和住所、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就业支持等,他们将弱势群体和社会最需要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到更好的水平。

2.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也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环保技术的应用等,以减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

非营利组织的环保活动是为了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生态平衡,从而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也会积极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他们在社区和城市中推广各种公共服务项目,如开展教育、卫生和儿童保健等。

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提高社区的发展水平,也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待遇。

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1. 筹集资金非营利组织需要筹集资金来支持他们的运营和项目。

他们的资金来自不同的途径,如捐赠、政府赞助、商业合作和社会资本等。

通过与投资者或商业合作伙伴的合作,非营利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公众认可和支持,进而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推广项目和宣传活动非营利组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工作,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与媒体、社交平台合作等方式,他们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

同时,推广各种社会项目和服务,让公众了解他们的目标和理念,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工作。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非营利组织是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一种力量,它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商业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公益,而非追求经济利润。

但是,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许多治理和发展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治理是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个好的治理机制可以保障非营利组织公正和透明运作,加强社会信任度。

1.制定合适的章程、规章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一套章程或规章,明确组织的目的、义务、行为规范、财务及领导机构组织结构等,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作,并绝对没有经济利益代名的产生。

2.加强领导力量非营利组织领导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力。

因此,领导人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领导才能、组织和沟通能力、创新和应变能力等。

3.加强成员意识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对其目标、工作职责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参与组织的工作和慈善事业。

同时,组织要加强成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实施公正透明的财务管理公正透明的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根本。

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定期公布财务报告,接受监督和审计。

5.进行监督和评估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组织的工作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评估,以保证组织健康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是其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转的关键。

1.建立赞助、捐赠和资助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赞助、捐赠和资助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适的资金捐赠和资助。

2.构建有效的工作体系非营利组织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力、物力和时间等因素,以构建高效的工作体系,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开展合适的活动和项目非营利组织要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和项目,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提高组织的影响力。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应该与政府、企业、其他非营利组织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相关工作。

4.发挥社会影响力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宣传、教育、培训等,提高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程度,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一、引言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三、非营利组织的改革路径1. 法律规制体系完善2. 组织治理结构改革3. 资金管理制度健全4. 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四、非营利组织改革的案例分析1. 中华慈善总会2. 中国禁毒基金会3. 中国扶贫基金会4. 中国绿化基金会5.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五、结论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的领域广泛,包括教育、文化、环保、慈善等等。

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由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探索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改革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现状非营利组织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以牟利为目的。

它们主要是在公共利益、社会公益等方面从事活动,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环保、慈善等等。

非营利组织通常由志愿者、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基金会、民间组织等人员组成。

由于其活动的性质是为了公益、服务社会,这些组织通常是国家政府的合作伙伴,是社会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却受到一些限制。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法律法规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无法直接融资,这给其融资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

此外,我国新的非营利组织注册制度也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相关政策以及制度的限制,很多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和企业等组织合作时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情况也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非营利组织的改革路径1. 法律规制体系完善非营利组织与受支配组织相比,其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许多合理的担忧。

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法律规制来获得保障,同时也需要依靠政府与民间机构的互动来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设置一套科学明确的法律制度,为非营利组织的合法发展铺平道路,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同时维护 non-profit sector 的成员的切实利益。

1095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生存对策

1095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生存对策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生存对策引言非营利组织是以社会公益为己任,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设立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和生存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笔者将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生存对策进行探讨。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定位策略运营非营利组织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组织目标并确定组织定位,即确定组织在公共利益的层次上所扮演的角色。

社会化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和理念通常蕴含一种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组织间的社会联系也日趋紧密。

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承担社会化效应,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内部和外部积极传递价值。

人性化管理组织是人力资本的集合。

根据“人性化理论”,非营利组织应该尊重并从员工和志愿者角度考虑问题,关注如何激发他们的动机和潜力,建立“亲和力”和“默契”等人际情感,进而塑造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组织文化。

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对策非营利组织在生存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多元化筹资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往往有局限性,单一的筹款会使他们常年相对困难。

非营利组织应当积极寻求多种筹款方式,如赞助、物资捐赠、募捐活动等,避免完全依仗一种渠道。

实现自给自足自给自足是非营利组织走向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非营利组织可以积极寻求各种公共资源,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创新、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实现自给自足。

国际化合作随着国际的联系不断加深,非营利组织也应该拓展自身的发展性,加强与海外组织的联系,寻找外部的支持和合作,推动自身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论非营利组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形式,它们的存在旨在推进社会公益,满足社会对某些公共服务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承担公益使命,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对策,不断创新、扩大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本文观点,读者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独特经验,欢迎留言交流。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一、引言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创立的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今许多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包括筹款难、人才匮乏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困境1. 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和赞助来支持其运作和项目实施。

然而,当经济状况不确定或竞争加剧时,筹款变得愈发艰难。

很多潜在捐赠者有限的财政资源局限了他们对非营利组织项目的支持力度。

2. 人才匮乏与盈利机构相比,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提供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这使得人才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薪酬较高的企业岗位,导致非营利组织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和领导方面也存在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挑战。

3. 没有充分了解捐助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常常忽视对捐助者需求的深入调研。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自身项目,并忽略了理解潜在捐助者对社会问题、公益事业以及与之相关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

缺乏理解和满足捐助者需求可能导致筹款困难。

三、应对发展困境的策略1. 多元化筹款渠道为了减轻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应该多元化筹款渠道。

除了传统的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外,还应探索其他形式如基金会拨款、政府补贴、合作伙伴关系等筹资方式。

通过不同来源的资金支持,降低因单一渠道波动造成的财务风险。

2. 提供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重视人才管理。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发展培训机会,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提升员工动力和工作效率。

3. 与捐赠者建立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捐赠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紧密联系,并主动参与与他们之间的对话。

通过行业研究、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中。

同时,定期分享项目进展及成就,保证捐赠者对投资产生信任感。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些组织旨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涵盖了教育、环保、文化艺术、健康等不同领域。

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难点,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发展难题1.资源匮乏相比企业,非营利组织缺乏获益的动力和来源,难以在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等条件下开展其事业。

尤其在初始发展阶段,资金匮乏可能会令非营利组织难以开展各项工作。

解决策略: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与企业、政府机构、个人志愿者等之间合作获得资源,同时也可以筹集善款,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获取社会资本。

2.人才匮乏非营利组织的目的并非盈利,职业发展和收入等方面无法与企业媲美,这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率较高,难以招聘和留住人才。

解决策略: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以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志愿者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志愿者团队等合作机制,拓宽非营利组织的人才来源。

二、管理难题1.组织结构不清非营利组织往往是由一群志愿者或者创始人所创建,因此,在创始人离开后,组织结构可能难以维持稳定。

尤其在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层层转变时,组织结构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影响组织运营和发展。

解决策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明确职责和权责。

同时,在组织重大的转型升级时,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

2.运营不透明非营利组织与公众的互动非常频繁,因此,方式和运营的透明度可以影响组织的形象和信誉度。

如果非营利组织缺乏公开透明,可能会引发社会的质疑和不信任,危及组织的发展和未来。

解决策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公开知识产权等合法信息,也可以增强社会对组织成立的认同感。

3.保持财务独立作为非营利组织,它们往往要通过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资金,这意味着它们的资金来源和使用需要做到公开、透明。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但是,非营利组织运营模式和发展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情况。

一、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1. 捐赠和赞助模式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是靠捐赠和赞助来维持运营的。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财务上的支持,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捐赠、政府的拨款,以及慈善座谈会等公益活动组织方的赞助。

2. 活动筹款模式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筹集资金。

例如义卖会、慈善晚会、球赛、广告拍卖,这种模式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既可以筹集资金,同时也能提高组织的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

3. 服务合同模式某些非营利组织会与政府或企业签订服务合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财务支持。

这种模式主要是依靠市场化的服务交易和管理制度,也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

4. 社会企业模式社会企业模式是将商业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商业模式,以创造社会影响力为目标。

这种模式不仅考虑财务利润,也更注重组织在社会问题上的影响力和解决方案。

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1. 资金问题资金是非营利组织运营的关键。

许多组织依靠捐款和赞助来维持运营,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更稳定的经济来源。

因此,一些组织尝试了在不断寻求创新的项目中创造灵活、可持续和可衡量的模式,更多地关注慈善投资,通过投资获得回报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2. 内部管理问题许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和志愿者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沟通、团队合作和组织构建等内部管理问题。

组织内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效率和运营。

3. 组织形式问题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形式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也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合不同的人群和事业宗旨,而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可以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三、非营利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适应新时代和新技术的进步,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更加灵活、便捷的平台来吸引潜在的赞助者和爱心人士。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策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们以提供公益服务为己任,成为社会发展的补充和支撑力量。

然而,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治理。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策略。

一、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金问题。

相对于商业企业来说,非营利组织更加依赖于政府补贴和捐助资金,这种依赖让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供给方面较为薄弱。

为此,非营利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来确保财务可持续发展。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在依赖政府补贴和捐赠资金的同时,可以尝试通过组织自主筹款、开发公益项目等方式获取资金。

此外,在组织筹款活动时需要注意规范合法,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这不仅有利于增加筹款的成功率,更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在日常运营中,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国家的财务制度要求,全面规范其财务运作,建立详细的财务报表和监管机制,确保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合理、透明、公开,同时增强月结、年终结算、审计监督和信息公开的披露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为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营利组织需要注重机构的效率和专业性,保持其服务品质的稳定和优质。

这需要非营利组织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非营利组织应当培养专业性人才,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提高组织协调性与业务水平,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策略治理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层次体系,明确各级职责,确保信息畅通,协调运作。

此外,非营利组织也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职责和规划,明确管理的层级和赋权,使各级负责人在制定决策时更具有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

基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理论对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思考

基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理论对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思考
后奥运时代 , 改革体育管理体制 , 强化体育公 共服务 , 解决人 民 群众 日益增长 的体育需求 和供 给不足 的矛盾 , 医治体 育事业 内 部结构存在 的沉疴 旧病 , 促进 我 国体育 事业 的可持续 发展 , 是
建 设 体 育 强 国 的重 要 任 务 , 需 要 民众 特 别 是 体 育 非 营 利 组 织 它 的积 极 参 与 和支 持 。本 文 拟 从 研 究 国 家 与 社 会 关 系 的两 种 路
和迫切性却 已形成共识 。在北京奥运会上 , 国的竞 技体育达 我
1 问题 的提 出
20 0 8年北京奥 运会 的辉 煌之 后 , 胡锦 涛 总书 记 明确 提 出 了“ 进一步推 动 我 国 由体育 大 国 向体育 强 国迈 进 ”的重要 指
到了让世界叹服 的巅峰 , 圆满完成了振兴 中华 的国家使命 。在
南 京体 育学院学 报
J un l f a j gIsi t f h sc l d c t n o r a o ni tueo y ia u ai N n n t P E o

● 体 育社 会 学
基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理论对 ,张远蓉
要: 各种非 营利组织 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 的趋势之一 。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 是建设体育强 国, 进我 国体 育事 业深入发展 的必然要求。 促
在 简述 了市民社会 和法 团主义的理论 主张后 , 概括分析 了这两种理论对我 国非营利组织 发展的渗透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立足市 民社会 精神 , 大力 培育草根体育非 营利组 织 、 依据法 团主义理论对体育社 团进行分类改革和通过制度创新促 进体育类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等几点思考。 关键词 : 育非营利组织 ; 民社会 ; 团主义 体 市 法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标而成立的组织,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

然而,在追求公益目标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第一个问题:资金来源与可持续运作1. 背景分析:资金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但由于宣传范围和效果受限,很多非营利组织在筹款方面十分困难,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运作甚至停滞不前。

2. 解决方案:a) 多元化筹款渠道:积极寻找政府补助、企业赞助以及个人捐赠等各种不同方式进行筹款。

b) 发挥网络力量: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在线募捐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c) 挖掘潜在资源: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掘双方优势互补的项目。

三、第二个问题:组织能力与治理结构1. 背景分析:由于非营利组织大多是由一批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发起成立,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参差不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效率低下。

2. 解决方案:a) 建立科学治理结构:建议制定明确的章程和内部运行规则,使组织工作更加有序。

b) 投资培训人才: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或聘请专业人员进一步提升成员管理能力。

c) 合理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特长设定职责,并通过团队合作凝聚成员间共识。

四、第三个问题:公众认可度与社会影响力1. 背景分析:公众认可度直接影响着非营利组织获取相应资源的难易程度。

而公众对名誉良好且透明的组织更倾向于给予支持。

2. 解决方案:a) 提升品牌形象:建立专业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对外宣传与公关工作,提升组织形象。

b) 透明运作:定期发布财务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等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信任感。

c) 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到相关社会议题讨论中,为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意见。

五、第四个问题: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1. 背景分析: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给予高薪酬和良好福利待遇,这使得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一个难题。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 2、治理理论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 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3、第三方政府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 3、分类控制理论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

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

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

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

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 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完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强调市民社会系由非政治性的社会所组成。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

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用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运作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运作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运作在美国法律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是受到严格监管和规范的。

这些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致力于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法律地位、监管机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探讨美国法律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运作。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法律地位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通过捐赠、资助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追求公益目标的组织。

在美国,这些组织通常被称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其法律地位受到《美国国内税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中的501(c)(3)章节的规定。

根据该章节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豁免联邦所得税和捐赠者的税收优惠。

二、监管机构与法律要求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内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简称IRS)。

IRS负责批准和监督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地位,以及确保它们符合相关法规。

除了IRS,各州政府也依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管。

根据不同州的具体规定,非营利组织需要履行一系列的要求,如注册、报告财务状况、保持组织纪律、公开透明等。

三、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董事会、执行长和员工。

董事会负责决策、监督组织运作、制定发展战略等。

执行长则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并落实董事会的决策。

员工是组织的运作支持者,负责具体的项目和服务。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筹款:非营利组织需要开展筹款活动,吸引个人和企业捐款,以维持组织运作和项目开展。

2. 项目实施: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项目来实现其公益目标,如教育项目、健康服务、社区发展等。

3. 资金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透明运作。

4. 法律合规:非营利组织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交财务报告、年度审计等。

四、常见问题与风险防范在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中,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如财务管理不善、透明度不足、捐款盗用等。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被学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自下而上式的行业协会、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以及政治性组织等六类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都是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

第二阶段从1949至1978年,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清理整顿工作,取缔和转化了一批非营利组织。

因此,非营利组织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政府的严密控制和支配,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上来,非营利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迅速增加和提高,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无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组织规模和组织功能等方面来衡量,非营利组织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1.非营利组织类型多样80年代以前,主要只有高度行政化的工青妇、文联、工商联、科协等九大团体,而目前中国的全国性社团按照官方的分类标准(主体功能)可分为17类:产业部门、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公共事物、信息与技术服务、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能源、企业行业组织、职业组织、地区组织、个人联谊以及其它组织。

2.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一般都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3.活动方式以信息宣传与教育为主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信息、宣传与教育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特色和与政府、企业的差异所在。

由于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依赖志愿者,因此它不可能像政府、企业一样以提供物质服务为主,而更多地以提供信息、教育与宣传服务为主。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事业,也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机制是非营利组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发展策略1.了解市场状况,确立优势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以便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针对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组织的定位和目标。

2.增强公信力,提高影响力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其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公信力和提高影响力,增加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力度。

3.拓展资源,建立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

因此,组织需要积极拓展自身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支持力度和发展动力。

二、建立管理机制1.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管理的透明度和高效性。

2.强化内部管理,有效提高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流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强化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

这包括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三、加强绩效评估1.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明确工作目标非营利组织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确定量化的目标和指标,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2.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加强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加强评估体系建设,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这包括加强对评估结果的总结,提高评估结果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与营利组织在经济模式和资源获取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资金多样化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来自个人捐赠、政府资助、基金会支持、企业合作等途径。

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盲目依赖某一种或几种渠道是不可行的。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探索多样的资金来源,避免过分依赖某一方面。

2. 管理与组织改进要确保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管理和组织架构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组织改进能够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3. 创新筹资方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非营利组织需要探索新的筹资途径。

例如,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企业合作,或者开展公益商业化活动。

这些创新筹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多的资金,还能将社会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4. 经济合作与联盟建设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联盟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作和联盟,非营利组织可以共享资源、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筹资能力。

此外,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5. 社会企业化在营利组织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借鉴社会企业的模式,通过创业思维和商业化操作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企业化能够使非营利组织更加灵活、富有创造力,并且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获得可盈利的回报。

6.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非营利组织需要注意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效率,保证更多的资源用于核心任务上;而合理利用资源则可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价值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策略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策略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保持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多元化筹款渠道筹款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单一的筹款渠道可能在某些时候面临不稳定或不可控的风险。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寻找多元化的筹款渠道。

例如,可以通过寻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基金会捐赠、个人捐款以及开展募捐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样的多元化筹款渠道可以降低组织的财务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包括公私合作、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学术机构的合作等。

例如,非营利组织可以与企业合作实施社会责任项目,获得企业赞助或支持;与学术机构合作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研究支持等。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实现使命,并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确保组织高效运作,遵循合规性要求,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并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此外,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报告机制,也是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强化组织发展能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组织发展能力包括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

为了强化组织发展能力,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提升组织内部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此外,组织应该与专业顾问或机构合作,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5. 制定长远规划和评估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组织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并根据规划中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非营利性组织的成长与21世纪的中国

非营利性组织的成长与21世纪的中国

非营利性组织的成长与21世纪的中国改革前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府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小城市到穷乡僻壤,都有党的组织和政府机构,所有人员和一切活动都在政府的控制之下;营利组织并不以盈利为目标,几乎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非营利组织更无独立地位和自主权利,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说中国的企业不象个企业,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那么,中国更没有第三部门,所有的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都是靠财政吃饭、为政府服务的准政府组织。

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政府绝对统治地位的削弱,另一方面是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独立和发育。

虽然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改革相对滞后,政府的相对控制依然很强,第三部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和困难,但是,营利组织的独立发展得到了法律的确认和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潮流。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中国的第三部门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

根据目前的登记管理规定可以分作三类,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办事业单位。

国办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由国务院及各级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登记,全国有110万个,编制2850万人,由于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均由政府决定和财政供给,还很难看作是第三部门,这里暂不讨论。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

据民政部1996年6月的统计,经过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1800多个,地方性社团近20万个。

由于对社会团体的发展采取了一种严格限制的方针政策,已经注册登记的要清理整顿,新注册登记的基本上一律不予办理。

因此,自由结社的权利基本上还是象征性的和不完全的。

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民政部门已经制定了暂行条例,但还没有公布实施,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又涌现出大量的民办非营利组织,于是一些其他政府部门也开辟了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的后门,很多单位成为非营利组织挂靠的上级部门。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作者:时间:2010-04-01 浏览次数:6847 次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提供动力 。 政府 和非营利组织都致力 于提供公共服务 , 承担公
共责任, 共 同的 目标使得两者建立起广 泛的联系与合作 。但是在 非营利组织运 营过程中 .其 所践行 的伦 理价值 准则有与政府相

散 与利益 团体之 间的无 限竞争 , 并 不能有 效地解决矛盾 与冲突 .
多个利 益团体之 间的竞争局 面应该被一种秩序化 、 协调 、 稳定 的
法 治 视 点
2 0 1 5 年第 2 期
法 团主 义 视 角 下 非 营 利 组 织 的 发展
张 宏 亮
( 沈 阳 师范 大 学 , 辽 宁 沈 阳 1 1 0 0 3 4 ) [ 摘 要 1 非 营利 组 织作 为 一股 重要 的社 会 力量 逐 渐踏 入 公 共 社 会 生 活 范 围 并发 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 目前 , 我 国 目前 处 于 整 个 社会 转 型
二、 非营 利组 织的发 展过 程 从 非 营利 组织 的发 展过 程来看 主要 经历 了三个 阶段 和时
期: 第一 阶段 是改革开放之前 , 1 9 5 0 年《 社会 团体登 记暂行 办法》
颁布 , 在这一 时期 中, 具 有真 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基本上处于
零增长 , 主要是以具有官方色彩的非营利 组织 为主。 第二 阶段是 改革开 放后的2 0 年间, 在这2 O 年间, 非营利组织得到 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 。 该 时期社会 团体的发展是 以体制 内注册成立为主 , 大多


法 团主义 的含义
2 0 1 4 年 民政部统计数据( , 2 o 1 3 年社会 服务发展统计公 报》 显 示, 截至2 o 1 3 年底 , 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 4 . 7 万个 , 吸纳社会各类 人 员就业6 3 6 . 6 万人 , 形成 固定资产 1 4 9 6 . 6 亿元 ; 社会 组织增加值 为 5 7 1 . 1 亿元, 接收各类社会捐赠4 5 8 . 8 亿元 。服务 范围涉及工商 服 务、 科技研 究 、 教育 , 卫生 、 社 会服务 、 文化 、 体育 、 生态 环境 、 法 律、 宗教、 农业及农 村发展等方面 。由此 可以看 出, “ 小政府 , 大社
致的方面 , 也有对政府形成 冲击 和挑 战的方 面。此外 , 由于我
国 目前尚处 于社会转 型发展期 ,体制上 的缺陷和观念上的落后
使得政府与非 营利 组织 之间难以形成一 种 良性 的互动 。因而要
合作关 系所取代 。法 团主义提供了一种从新角度看待 中国现实 情 况的方法 ,与 中国现时的 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趋势有一定程
度 的契合 ,其理论 内容 也与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有一定程
充分发挥好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公共主体 的职能, 弥补“ 政府失灵” 与“ 市场失灵” , 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
关系研究便显得十分重要 和迫切 。
度 的吻合。丰富 国内非营利组织研 究方 面的理论 内容 . 通过与 中 国现实相结合 , 加深其理论 内涵 , 扩展理论 内容 。国家和社会 的
发展 时期 , 加 快 培 育和 发 展 非 营利 组 织 , 对提 高其 服 务 社会 与公 众 的 能力 , 对 构 建 和 谐 社会 具有 积 极 意义 。法 团主 义 是 一 个 关 注利 益 政治, 着 眼 于 国 家体 制 和 功 能 团体 实现 有 序 化 合 作 的理 论 。本 文 尝 试从 法 团 主义 的 视 角 出发 , 研 究 非 营 利 组 织 的发 展 过 程 。
是关 于行动 、 而是关于结构 的学说 。它的基本 目标 , 是要提供社
会 结构的若干理念类 型 .这些类型特指社会不 同部分 的制度化 关系, 其重心在集 团行为和体制 的关系。这一特 征使得法 团主义
具有极 强 的可塑性 和适 应性 。其次 。 法团主义承认 国家权威 。 并
具有 “ 制度主义 ” 倾 向。 法 团 主 义试 图 建 立 的是 一 个 组 织 化 , 制 度
会” 的社会改革 目标 的实现需要非营利组织 的积极参与 。作为社 会组织的一部分 ,非营利组 织已经成为社会生活 中重要 的组成 因素 。 承担起公共生活 中的部分责任 , 为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 发
首先 , 从 法团主义理论研究本 身来讲 , 理论并不涉及政治体
制 的问题 。 它是一种理体 系、 思想观念、 理论模式 。 法 团主义不
是政府 主导 或控制并 服务 于政府职 能的需要 。1 9 8 9 年, 国务院 出
控制 , 体现出较为浓烈 的国家法团主义色彩。未来 中国应在保持 国家 自主性的前提下 。 培育社会 自治能力 , 增加 自治性与政治参
与 能力 , 提 升 非 营 利 组 织 的 自主 性 和 协 调 性 , 科 学合理地推动社
关 系不 是分离和对立 的 , 而应该是融合 的 , 国家和社会存在对整
体 利 益 的一 致认 同 。
总体而言 , 非 营利组织 的成立 、 运作 过程 中 , 背 后都有一个
强大的政府在 支持 , 这是非营利组织得 以发展 的关键性 因素 ; 非 营利组织与政府 的协作 发展 体现 出非 营利组织作 为社会生 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其 主体 性越发 明显 , 自主性逐步 增强 , 能够在 与 政府 的协 作中 , 践行价值观 , 实现为弱势群 体谋 福祉的 目标 和追 求。中国非营利组织具有 明显 的官民二重 性质 。 在法律 地位 、 组 织特 征、 经费统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官方特征 。非营利组织对政 府还 有相 当程度 的依赖 ,政府对非 营利组 织具有 较强 的约束 和
化 的利 益团体结 构。社会组织 依靠制度建构 的完善 , 才能确保垄
断代 表性 的地位利益 。组织参与到 国家决策体制 中必须有秩序 地进行 , 功 能团体与 国家 问的合作是 制度 化合作。最后 , 法团主
义强调 的重点是 “ 利益协调 ” 和“ 合作 ” 。法 团主 义 认 为 权 利 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