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幼儿园大班科学《了解风》教案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幼儿园大班科学《了解风》教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居民已经离开了自然环境,远离了自然美景,与自然的亲近度越来越低。

而在幼儿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与自然亲密接触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一堂课——《了解风》。

一、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增强与自然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

2、探讨风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1、导入环节老师可在幼儿园的室外教学区域,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界中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于风的认知和观感。

2、实验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进行实验,协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探究风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材料可以是一张大纸片或一张塑料布,让幼儿体验在强风的情况下将它拿开的困难。

用大风扇和纱布来表现风的清晰程度和形状,以及如何通过阻挡风来探索风的方向变化、速度和形状。

3、组织活动老师可组织幼儿们进行风筝飞行、捏风和纸飞机飞行等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风带来的感受和变化,如在风中飞行的困难,风带来的声音和压力等。

4、总结教育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回顾等形式,让幼儿们总结本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实践性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风的形成规律和特性,并在其中探究科学思想与方法。

2、教育游戏法通过风筝和纸飞机等游戏,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风的特性和变化,并提高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问题式探究法通过问题式的探究和引导,让幼儿们加深对于风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幼儿课堂表现、活动表现、作品展示、和师生互动等方面,通过绘画、口述、情景再现、视频拍摄等方式来展现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该科学课程的学习,幼儿们能够进一步了解风的特性和变化,并从中获取自然界的启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主题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介绍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和写作此文的初衷。

三、分析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会自然的美好。

2.解读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3.这些事例给你哪些启示?2.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四、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2.分享交流。

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加深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2.强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短文,可以是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等文体形式。

2.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15.搭船的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动作,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把观察所得写具体、生动。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审美创造: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关注结构:课文中,作者先看到的是静止在船头的翠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形,接着按照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具体部位:羽毛、嘴来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关注描写: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词语,把翠鸟一瞬间的捕鱼动作,切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分步写清楚、写连贯。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重点)2.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重点)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4.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去年的树》讲述了一棵大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以及它与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

2. 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文章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季节的作文,描绘出那个季节的美好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并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去年的树》原文。

2. 图片素材:大自然的美景、树木的生长过程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完成作文和课堂练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析讨论:分组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感受大自然》教案

《感受大自然》教案

《感受大自然》教案感受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

2. 练习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2. 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用于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亲近大自然并感受它的美的经历。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个大自然的景色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美景和感受。

鼓励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张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共同描绘出场景,并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每个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派代表展示给全班。

4.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练习与拓展:给学生发放一些素材,让他们从中选择一个大自然的场景进行绘画或临摹。

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观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感受大自然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或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力量。

鼓励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并进行分享。

七、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时是否准确、丰富,以及他们在展示和分享时的表达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上是本节课《感受大自然》的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教案】亲近自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的意义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有关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自然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探讨)介绍: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

它给予我们无尽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那么,自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1.自然的意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 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的港湾。

2.自然的价值(引导学生探讨)-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

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1.户外活动(组织实地考察)- 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观察和探索;- 让学生用五官感受大自然,触摸树木的纹理、听蟋蟀的叫声、闻花朵的芳香;-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记录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科普讲座(邀请专家授课)- 邀请自然保护专家或野生动植物研究者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自然景观和生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保护自然,我们的责任1.知识普及(了解环境问题)- 介绍一些当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2.行动起来(提倡环保行为)- 讨论并列举一些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参加植树活动等;-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年级语文远足教案

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年级语文远足教案

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年级语文远足教案随着城市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

很多孩子成长于城市中,很难有机会和大自然接触,这种情况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的关注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爱护自然,体验自然的美好,我们特别组织了一次以近郊野外为主题的一年级语文远足教学活动。

计划教学目的1.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地理通过识认周围的地形,了解山、水、岛、半岛等基本地理概念,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

2.植物观察野外植物,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在植物配对游戏中体验植物的特性,提高孩子的分类和辨认能力。

3.动物观察野外动物,从形态、习性、生命进化和性别等方面,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并在野外防卫游戏中体验动物生存的艰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考察式教学在课程开始前,我们要带着孩子们进行一次地理研究,了解野外地貌特征及有关植物、动物的信息。

在野外教学过程中,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各种观察和实践活动,获得学习的有趣经验。

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考察表来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

2.团队合作每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团队,他们要协作进行各种活动,完成和解决生态任务和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相互了解彼此,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教学形式1.野外观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提供一定量的自学时间,孩子们可以在树林里自由走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由自己判断和探索,获得非常多的知识。

2.手工制作在野外制作小型环保艺术品,让孩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场景,本着“爱地球,保生态”的观念,同时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

教学评价1.考察表每个孩子都会获得一份考察表,以对孩子们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估。

亲近大自然幼儿园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丽

亲近大自然幼儿园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丽

本教案以“亲近大自然,探索发现”为主题,让幼儿通科学探索、自然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提高自然观察力和自然认识能力。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

一、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与兴趣,激发幼儿自然探索的积极性;2.增强幼儿自然观察与自然发现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3.发展幼儿社交能力,增强幼儿的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4.增强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幼儿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二、活动内容1.自然观察在幼儿园内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好,提高自然观察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植物观察准备不同种类的花草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特征,如花色、叶片形状、气味等,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植物,提高幼儿对植物的认知能力。

3.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验证自然现象和规律,如水的流动、温度的变化等,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自然探险在园内外进行自然探险,如寻找野花、观察昆虫等活动,让幼儿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探险能力。

5.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实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如废物分类、垃圾清理等,促进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1.活动目标介绍:引导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活动方案介绍:介绍本次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让幼儿对本次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

3.活动实施:根据活动方案,引导幼儿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体验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四、课后延伸1.继续观察自然环境,培养自己对自然的兴趣和认知能力;2.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3.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小开始关注和保护环境。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课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指读、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

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预设: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保护动物公开课教案7篇

保护动物公开课教案7篇

保护动物公开课教案7篇保护动物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意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保护动物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问题。

环保,应该从娃娃抓起,从自我做起。

基于此,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教育活动。

旨在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为了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化抽象为形象,我围绕“保护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开火车去旅游,认识动物,激发兴趣;观察照片,发现问题,引起幼儿的同情心;观赏课件,了解真相,明白道理;讨论制定保护动物的方法,从身边的事做起,并自觉去实践。

教学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一些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各种动物受伤的照片。

2、动物受伤原因介绍的课件。

3、环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动物头饰、小树苗、小草、标牌、透明胶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

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

难点:通过看照片能自已总结出动物求救的原因。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老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去旅游,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呀咱们要开着小火车去旅游。

你们准备好了吗火车要出发了。

呜————(放课件音乐《火车开了》)。

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经过草原。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那里了幼:大草原。

师:咦你是谁呀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师:是吗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还有那些动物朋友幼:羚羊、牛、马、兔子……师:有这么多动物朋友呀!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高兴呀!我们请梅花鹿坐上旅游车好不好火车继续出发,呜——2、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森林。

幼儿园中班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多彩的秋天了》——秋天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多彩的秋天了》——秋天在哪里
(三)讨论课的内容:
星期一艺术:《秋天》
星期二健康:《小松鼠找树洞》
星期三科学:《收藏树叶》
星期四社会:《林中漫步》
星期五语语言:《秋天的颜色》
三、环境布置:
1.创设主题墙:“秋天在哪里”将幼儿制作好的树叶拼图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
2.美工区:投放多种树叶,让幼儿进行树叶拼图。
四、家园配合:
请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观察秋天的的变化。
为了让幼儿多角度地了解与感受多彩的秋天,主题从秋天的自然、秋天的生活、秋天的蔬果三条线展开,紧紧围绕秋季的明显特征,让中班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秋天;和幼儿一起寻找、感受、体验秋季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现绚丽多彩的植物,自然地感知秋天天气逐渐凉爽,观察并感受秋季服装的丰富性;每位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身经历,观察、探索秋季丰收的蔬果,萌发喜欢秋季蔬果的情感。
本主题突出的是秋天的季节特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科学认知为基础,既要关注自然,又要关注生活,注重让幼儿通过身体姿态、制作装饰、诗歌歌曲等方式表现缤纷的秋季。同时在主题展开过程中,自然渗透熟悉知识的学习,避免知识的灌输。
主题实践中要充分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户外环境及社区资源,让幼儿直接接触周围自然,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秋季的斑斓色彩。这同时也依靠家长的积极参与,提醒家长利用节假日或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秋天的大自然,获取秋天的直接经验。教师利用幼儿收集与记录的秋天的“痕迹”(如落叶、蔬果的实物或图片画等)布置活动室,营造“秋天”的气息。
1.关注、发现秋季自然环境的变化,感受、了解秋季的主要特征。
2.亲近大自然,喜欢秋天美丽的景色,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二)主题说明:
秋天,万紫千红,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又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田野,沉甸甸的稻谷翻腾着滚滚波浪,飘散着醉人的芳香,好似灿烂的彩霞抖落在田间。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了,上市了,带给幼儿的是斑斓的色彩、各异的形态、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公开课(教案) (10)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公开课(教案) (10)

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

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二、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本节教材从图片资料入手,展示了六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比拟熟悉的生物如企鹅、珊瑚虫、雪莲、鼠妇、豹、大象的生存环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资料,以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

此外,教材在DIY中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活动,教师可有目的地组织这项观察活动。

观察是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络、报刊杂志等,收集、展示、交流有关各种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资料,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有比拟系统的认识。

在各种形式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保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难点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

安排策略如下表方案1 方案2在绪言课上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调查。

本节课直接交流,结合游戏活动,讨论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

(1) 资料分析(2) 分组,提出调查任务。

(3)由各小组组长带着成员在校园内进行调查。

老师随行,及时指导。

〔4〕剩余时间交流等。

〔或下节课交流以引入新课〕三、活动指导: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根底上积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活动1:观察校园植物的环境针对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应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功夫,为今后的调查打下根底。

幼儿园有关秋天的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有关秋天的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秋天的公开课教案幼儿园有关秋天的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有关秋天的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秋天的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植物在秋季要准备过冬。

2、让幼儿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

3、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知识。

2、物质准备:《秋天的雨》课件,《秋天的雨》有声读物,配乐《秋日私语》活动过程(1)导入1、猜谜语,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小朋友,现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

"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2)基本部分: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朗诵《秋天的雨》,让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2、欣赏第一,第二段,让幼儿对秋雨有个更深的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文中出现的植物,颜色。

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画面,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植物啊,这些植物都像什么啊?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啊?"3、欣赏第三段,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有味道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话幻灯片形式,引导幼儿回答,回答时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秋天的雨很甜,很香,闻到这样的香味,你们的小脚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样的食物。

若幼儿回答油炸食品类,教师要提醒幼儿少吃。

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科学教案

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科学教案

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科学教案自然是儿童们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教育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从中班开始,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体验,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本篇文章就是一份关于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科学课程、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上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帮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让孩子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科学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自然的好奇心,诱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3、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学会保护自然环境。

二、活动内容本教案共分为四节课,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课:植物成长过程活动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成长过程1、课前活动教师准备一些种子、水等材料,利用观察法让幼儿们探索植物的结构。

2、重点教学(1)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幼儿带着好奇心了解不同植物的名称和特点;(2)利用形状拼图让幼儿们学习植物基本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3)让孩子们种下一颗种子,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等过程;(4)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探索植物需要哪些元素和条件才能生长。

第二节课:动物的习性和行为活动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习性和行为1、课前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养在教室里的宠物鱼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动物的基本行为。

2、重点教学(1)通过展示动物玩具,让孩子们认识不同动物,学习各种动物的基本习性;(2)带着孩子们去室外,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了解不同的物种;(3)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模拟动物的行为,并了解动物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课:空气和水的特性活动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基本属性、特性和用途1、课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探讨一些和空气、水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特性。

大班语言公开课春天在哪里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春天在哪里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春天在哪里教案反思1、大班语言公开课春天在哪里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树绿了,草绿了,花开了,生机勃勃的季节。

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尽的美丽。

儿童语文课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接触自然,在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理解、欣赏春天的气息和优雅。

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孩子观察图片,讲述内容,观察自然的变化,热爱自然,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讲述内容,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在群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

3.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春天的颜色。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通过故事和游戏引导孩子学习和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把他们眼中的春天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和感情。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选择典型的春天景物拍成照片,制作一张美丽的春天景色图,图中有:小鸭子、小青蛙、桃花、燕子、小草、柳树、做运动的小朋友等,轻音乐磁带、录音机、双面胶带,室内装饰画一幅,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预留一个板块。

准备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四个成语卡片。

2.幼儿: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教师引出课题:春天来了点评:老师不是一笔一画地写题目,而是用艺术化的文字和鲜艳的彩图引出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课堂生动起来。

二、观察图片,寻找春天〖师出示自制的一张美丽的春天景色图,图中有:小鸭子、小青蛙、桃花、燕子、小草、柳树、小池塘、做运动的小朋友等〗师:春天来了,在图中你能发现什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哪些变化?生: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池塘和青蛙醒了。

生:柳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草变绿,桃花变红。

健康:我们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

亲近自然,描绘美好:幼儿园素描教案

亲近自然,描绘美好:幼儿园素描教案

亲近自然,描绘美好:幼儿园素描教案第一节课主题:自然景色目标:通过观察自然景色,了解不同色彩和形状,并能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内容:1.带领幼儿出门,在校园内寻找自然景色,例如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草地上的小鸟小虫等。

引导幼儿静静观察,欣赏自然美景,用心感受。

2.向幼儿介绍素描画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线条、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法等。

3.通过小练习,让幼儿在纸上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观察到的自然景色,再用颜色填充。

4.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群体创作,在白板上画出大型自然风景画,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2.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素描技巧,从而能够用画笔把自己的想象呈现出来。

第二节课主题:人物造型目标:让幼儿通过简单的人物造型,学习如何勾勒人体基本轮廓,并用颜色进行填充和表达情感。

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物形象,例如老师、朋友、家人等。

从人物的姿态、面部表情、服装等方面去发现不同的线条和形状。

2.教师在白板上展示一些简单的人物造型,比如蹲下的小孩、舞蹈的姿势等,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描绘。

3.幼儿在纸上进行练习,用线条和形状勾勒出人体轮廓,再用颜色填充和表达情感。

4.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完成造型作品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动作。

教学重点:1.让幼儿学会用线条和形状勾勒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2.教会幼儿如何运用颜色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第三节课主题:动物描绘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教学内容: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动物知识,例如动物的口、眼、鼻、耳等特征。

2.带领幼儿走进小动物园,观察、感受不同种类的小动物。

鼓励幼儿注意动物的姿态、表情和习性,并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来。

3.幼儿在纸上进行练习,用颜色将动物形象填充,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印象和感受。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环保意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运用表达方式,培养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4. 写作指导法:以课文为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激发学生对课文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2)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环保意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授课人:沈瑞玲
课型:作文专题课
时间:2009-3-13
教学模式:
“讲、练、评”模式。

课堂环节预设:鉴赏名段,归纳技巧;掌握格式,训练表达;品评师文,激发兴趣。

授课时,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整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认真观察景物,了解什么是景物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技巧写景状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在练笔写景类文章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点拨归纳法
教学设想:
必修2“表达交流”中的《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适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景记叙文(我们常称之为散文)和记人、写事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不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不是容易操作的一种写作技巧,阅读教材你会发现,从总体上讲,教材并没有让学生明白到底怎样去描写景物。

因此,我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平日的练笔经验设计了这个专题的作文教学,进行一下新的尝试。

本专题教学计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以品读名家名段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技巧。

第二课时练笔整篇文章。

第三课时针对学生所练文章进行讲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部分(3分钟左右)
①记叙文中有这么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这类文章我们称之为写景的记叙文。

②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写作的角度看,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③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与其它景物的地方。

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特点。

写作时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二、描写景物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5分钟左右)
1、深入自然,细心观察,突出景物本身特点。

(以学生习作片段为例)
教师强调:抓住景物特征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自然,细心观察。

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舌去品,用体去触,用心去思,才能达到求真的地步。

2、运用表达技巧,学会绘形、着色、摩声。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和张晓峰《柳》中的片断为例)
使用修辞绘景时:①不要忘记着色。

②不要忘记摹声。

使用修辞可把景物写美。

动态描写景物时:①静景、动景相结合;②化静景为动景。

动态描写可把景物写活。

3、尽量写出眼中之景,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新课标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景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特殊环境的真实情绪。

4、掌握描绘景物的一般格式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为例)
环境(位置)+(定语)对象+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练一练(12分钟左右)
以某种景物(一株树、一幢建筑物、一场春雨、落叶、白云、小鸟、鲜花------)为描写对象,运用描写景物的一般格式,写一段文字。

四、我的作文你来评:(8分钟左右)
请说出你对《那一场浓雾》和《窗外绿意》这两篇文章的看法。

五、小结(1分钟左右)
六、作业(1分钟左右)
借鉴《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选取自己熟悉的一种景物(山川湖泊,花鸟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或者自己最近感知的景物,以描写为主,结合本节课所总结的写景技巧,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写景:美

教学后记:
附教师作品1:那一场大雾
沈瑞玲
①早晨6点40分去学校,发现起雾了,丝丝缕缕的雾弥漫在人的周围,你会看到为了行驶安全,不管是小轿车还是面包车,车灯都全部打开。

迷迷蒙蒙的雾气中,迎面而来的车灯透出青绿的光,渐行渐远的车灯则是桔红色的,车速与平时相较慢了许多,都不快,雾不是很大,我赶忙打开电动车的灯,给迎面而来的人一个提醒:前方有人。

②等给学生上完上午的前两节课后,太阳和冷风已把雾扯拉地不见踪迹。

今早的这场晨雾让我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寒冬早晨遭遇特大浓雾的情景。

③那天,因有早自习,5点40分我便骑自行车出了城里生活的小区,通往学校的路上,没有看到清洁工的身影。

路灯下,冷空气很快驱走了我从被窝里带出的热气,不一会儿带着厚厚手套的指尖已经冰冷生疼,我赶忙扯一扯围巾,遮住冷空气对鼻子、嘴巴的侵袭。

④始料不及的是一过北关铁路道口,我竟进入了跟铁路以南截然不同的境界,这里成了雾的海洋,雾的世界!而我刚刚走过的铁路以南的路上可是没有丝毫雾气的。

雾很浓,霭霭一大片,像一大团硕大无朋的棉花,骑着自行车行在其中没多久,一种恐惧袭遍全身,感觉头发根根直立,看看四周,扑天盖地的浓雾把路灯光裹得紧紧地,一切都混混沌沌,你只能看见距离你最近的东西。

有那么一刹那间,我的头一下子蒙了,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为何在这里?我停下车,看看被雾气笼罩着的自己,仔细想了想才明白自己是要去学校给学生辅导早自习的,清醒过来的我打了退堂鼓: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趁现在离家近退回去呢?犹豫中我还是骑上车,但蹬车的速度慢了好多,我安慰自己:坚持,坚持!
⑤无边无际的浓雾加上恐惧心理,我感觉到学校的距离由“咫尺”变成了“天涯”,浓重的雾气落在我的身上,打在我的眉毛上、睫毛上,不一会儿我就要用戴着手套的手把脸上的雾水抹去,此时天地间充斥的都是湿漉漉的微小颗粒,铺天盖地弥漫的雾让我几乎不能呼吸,在浓浓的雾障中,除了蹬车链子的声音,我听不到一点其他的声响。

世界上仿佛只有我孤零零一个人,这时真得希望路上有个伴儿,哪怕陌生人也好,可一路上偏偏看不到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靠近路两边的隔离带行驶,以免遇见传说中的“鬼打墙”,让自己在一个地方来回兜圈子。

⑥不知在浓雾中走了多久,行了多远。

猛一回头,我发现身后大路左边的某个地方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些微茫的灯光,凭直觉判断,那不是路灯。

我赶忙掉转车头,小心地向光亮处靠拢,走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惊喜地发现,是学校大门的灯光!确认那朦朦胧胧的淡黄灯光就是学校门口发出的后,我心中紧绷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下来,上天保佑,终于到校了!在迷雾中我竟走过了学校近100米!
⑦那个冬季浓重的晨雾至今让我心怀恐惧,所幸,那个早晨路灯一直亮着,虽然浓雾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总还能让我在黑暗中感受到一些亮光;所幸,在扑朔迷离的浓雾中我克服了胆怯心理平安到达了学校。

由此我联想到,人生的路上是不是也会遇到你始料不及的这样或那样的雾障,它让你觉得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那么我想用我自身的经历告诉你:在雾障中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惊慌,小心谨慎,这
样定可走出雾障。

2009年1月8日
教师作品2:窗外绿意
沈瑞玲
①学校家属区西边围墙外有一排杨树,在我入住新家的那个夏天,这些杨树的树身已有碗口粗细,高高越过了围墙,树身配上紧紧靠拢的丫枝和片片向上的叶子,显得挺拔而又帅气。

②那个夏天的一个午休,我躺在北边卧室,扭头一望窗外,恰好的角度,让阳光普照下闪闪发光的一片苍翠扑入眼帘,当时我是一阵惊喜,赶忙跑到窗户跟前向西观望,发现映入眼帘婆娑舞动的绿叶是那排杨树的,我躺下再起身,反反复复地体会这片绿意带给我的凉爽,我绝没料到拥有这套住房的同时,会收到大自然赐予我的这份厚礼,这份礼物让我心中仅存的那丝郁闷一扫而光!
③这些郁闷是买房带给我的,记得买家属区的这套房时,我并不满意,因为套房位于二楼的最西头。

当时买房的人普遍认为,除了顶层(第四层)的套房位置不好,位于每层最东、最西套房的位置也不佳,而我恰好得到了楼层最西边的房子,入住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了别扭,可无意中发现的这道风景一下子驱走了我的郁闷情绪。

④拥有这片风景的九个年头中,我熟悉了这排杨树每一个季节的姿态,甚至觉得熟悉了它们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的每一次呼吸。

它们给我以身心的愉悦,也点缀着我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春、夏两季。

⑤春天,和煦的东风吹起,清新空气里,伴随着校内迎春花在枝头吐芳,柳树在路边抽芽,杨树毫不例外地在身上挂满了稚嫩的芽簇。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天杨树必要下的那场“毛毛虫”雨,在风的吹拂下,无数像毛毛虫的东西在家属楼前的空地上乱成一团,红紫色,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仅能感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乍一看,还以为踩到了真毛毛虫呢。

接着嫩叶在枝头展露头角,羞怯的样子让人联想到屋檐下刚能在窝边呢喃着四处张望的雏燕。

随着树冠穿上绿绸,杨絮也随风飞舞,跑得满校园都是,略微风大些,片片飞雪还会与你的脸颊来个亲密接触,告诉你夏季要来了。

⑥夏天,杨树枝叶繁茂,碧绿交加,树冠如盖,沁人心脾。

每一阵风过,杨树摆动着他们的手臂,心型的叶子有如一双双大手在风中欢快拍打,发出悦耳的声响,喧闹中带给人们醉人的绿意;每当风雨大作,树们被扯得摇摆不定,一阵莫名的担忧,就会从我心底升起;风歇雨息,看到树们不仅安然无恙,还枝叶鲜翠欲滴,我就溢满欢喜;尤其,听到夏末夜晚不甘寂寞的蟋蟀与树叶的和风而鸣,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初来三中任教时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听得懂那排杨树的言语,它们的每一个轮回都会告诉我一些人生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一定要充满积极情绪。

就像我虽未得到当时认为满意的住房,却获得了上天年年赐予我的翠绿;就像在教学的路途中遇到羁绊我的荆棘,前行的路上我不放弃,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地。

⑦这,又怎不让我感谢窗外的那片绿意?
2009年2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