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合集下载

湘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 音乐教案全册 带电子课本

湘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 音乐教案全册 带电子课本

一年级音乐上册(湘艺版)教材目录及教案设计(全册带电子课本)第一课欢迎你 (6)唱啊,跳啊 (8)谁的歌儿多 (9)第二课其多列 (10)小鸟狮王 (11)听听谁在唱 (12)第三课亮火虫 (14)高音唱名手势 (15)打掌掌 (16)夏夜 (17)第四课牵牛花当喇叭 (18)好朋友来啦 (20)蓝精灵之歌 (21)第五课飞啊飞 (22)音高唱名手势 (23)牧童谣 (24)牧童 (25)第六课买菜 (26)节奏记号 (27)爷爷、爸爸和我 (28)我爱我的家 (29)第七课月亮 (30)太阳 (31)太阳起床,我也起床小白船 (32)第八课小青蛙找家 (34)青蛙妈妈 (36)第九课大眼睛羚羊 (38)滑雪 (39)龟兔赛跑 (40)第十课蓝鸟 (42)粉刷匠 (44)三只小猪 (45)第十一课火车开啦郊游 (46)旅游路上 (48)郊外去 (49)第十二课新年联欢会 (50)我们的音乐天地 (52)让歌声更美好 (53)唱唱听听玩玩 (54)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游戏《欢迎你》教学目标:1. 对新学期新同学新环境加以认识,指导学生用疼有的音乐方式问好;2. 在学会歌曲《欢迎你》,学会并喜欢本节课的音乐游戏,活动及规律,并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3. 指导学生在参与演唱与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培养学生爱听音乐的好习惯;2. 学会歌曲《欢迎你》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节奏及声音的表现与创作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情景导入师:小朋友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吗?仔细听好了。

(边说边拍节奏)师:同学们,你们能像我这样介绍自己吗?(1)学生根据老师拍击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姓名(2)教师改变速度与声音的强弱,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3.学唱歌曲师:小朋友们介绍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欢迎你》,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歌词,重点拍手读好节奏,进而学唱歌曲。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呀,跳呀》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首律动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单生动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展现了唱跳结合的音乐形式,让学生在唱跳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律动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音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但同时,他们的自律性、协调性和音乐基础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唱呀,跳呀》。

2.让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并做出相应的律动动作。

3.培养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唱呀,跳呀》,并做出相应的律动动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游戏化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4.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唱跳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歌曲:《唱呀,跳呀》。

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3.律动教学:教学生做相应的律动动作,让学生在唱跳中感受音乐的韵律。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唱跳和律动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展示环节:让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组的唱跳和律动成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歌曲名称:《唱呀,跳呀》2.歌曲节奏:用简谱或图形表示歌曲的节奏3.律动动作:简单示意图或关键词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八. 说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演唱、律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中的《节奏记号》一课,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节奏记号,包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这些节奏记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音乐,对节奏的概念还很模糊,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节奏记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的节奏记号。

2.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理解各种节奏记号。

2.难点:运用节奏记号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节奏记号。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记号。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各种节奏记号的课件,以便直观展示和讲解。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拍手鼓、木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节奏。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其中的节奏记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节奏记号,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节奏记号有什么特点?它们在音乐中起到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记号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每组选择一种节奏记号,用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分析教材中的歌曲,找出其中的节奏记号,并进行讨论。

最后,每组选取一首歌曲,进行表演。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主要介绍了音高、唱名和手势三个方面的知识。

音高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唱名是用来表示音高的一种简便方法,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手势则是指挥和演唱时用来表示音高的一种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对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对手势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的练习和模仿,才能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高的概念,能够辨别不同音高。

2.让学生掌握唱名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唱名。

3.让学生学会使用手势表示音高,能够熟练地做出相应的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音高,掌握唱名的读写方法,学会使用手势表示音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地做出相应的手势,能够准确地表示音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概念。

2.模仿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手势,反复练习,从而熟练地掌握手势。

3.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音高、唱名和手势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音高、唱名和手势的图片和示例。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口琴、电子琴等,用于演示和练习。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唱名的字母,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音高、唱名和手势。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三个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演示,详细讲解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手势,进行音高练习。

《唱呀,跳呀》(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唱呀,跳呀》(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地区的音乐文化中有唱歌跳舞的传统呢?这些舞蹈有什么特点?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要尊重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6. 创编活动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歌词。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节奏和音高。
-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内容。
2.教学难点:
-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跨度的准确演唱。
- 为歌曲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学习方法:
- 聆听法:通过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文化理解:介绍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中唱歌跳舞的传统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4.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展示自己的创意成果,分享创作的乐趣。
- 教师引导学生组练习,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和表情。
- 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5. 拓展延伸
- 设计意图:介绍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中唱歌跳舞的传统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 教师介绍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中唱歌跳舞的传统和意义,如蒙古族的舞蹈、傣族的舞蹈等。
2. 聆听歌曲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歌曲的内容。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1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1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1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是一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教材,本册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音高、唱名和手势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音高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唱名是用来表示音高的名称,例如:do, re, mi, fa, sol, la, si。

手势是指挥和演唱者用来表达音高和节奏的手势,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听音乐、唱歌曲和跳舞。

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达能力较差,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来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高、唱名和手势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高、唱名和手势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手势准确地表达音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手势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音高和手势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唱名和手势。

3.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高和手势。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音乐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感受音高的存在。

然后向学生介绍音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音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唱名和手势的基本知识。

用手势表示音高,同时教授学生唱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轮流扮演演唱者和指挥者的角色,运用手势和唱名进行互动。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蓝精灵之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蓝精灵之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蓝精灵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蓝精灵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蓝精灵的活泼形象和快乐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蓝精灵之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氛围,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集中力以及音乐基础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蓝精灵之歌》,感受音乐的欢快氛围。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蓝精灵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唱腔的掌握,以及音乐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音乐伴奏。

3.教学资源:收集与蓝精灵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蓝精灵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蓝精灵的认识。

同时,教师演奏《蓝精灵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词,教学生朗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奏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让学生跟随演唱《蓝精灵之歌》。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 第十课 (歌表演)粉刷匠(4) 》教案(表格式)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 第十课 (歌表演)粉刷匠(4) 》教案(表格式)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第十课(歌表演)粉刷匠(4) 》教案(表格式)一. 教材分析《粉刷匠》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容易被学生接受。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歌曲中的“粉刷匠”角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唱歌的过程中体验到角色扮演的乐趣。

此外,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音乐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

他们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要求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

此外,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粉刷匠》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演唱和表演。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要求。

2.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音乐。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粉刷匠》的音频、视频及图片等。

2.教学道具:粉刷匠服装、刷子等。

3.音乐器材:钢琴、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粉刷匠》,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提问:“歌曲中的粉刷匠在做什么?你们能感受到他的快乐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粉刷匠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粉刷匠的工作。

播放歌曲《粉刷匠》,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粉刷匠的动作。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粉刷匠》的歌词和旋律。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要求。

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

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

几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

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

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湘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一)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二)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三)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四)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三、教学目标(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律动)《唱呀,跳呀》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呀,跳呀》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欢乐中唱歌、跳舞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音乐,他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唱呀,跳呀》,感受音乐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创意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集体合作演唱歌曲。

3.创意表现歌曲,如动作、表情等。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模仿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创编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动作和表情,展示个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唱呀,跳呀》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教学乐器:打击乐器,如鼓、铃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唱呀,跳呀》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听歌曲,感受音乐的快乐。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唱呀,跳呀》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操练。

首先,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知识-节奏记号》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奏记号,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节奏记号所代表的时值。

教材通过简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对音乐节奏的概念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前期音乐学习中,已接触到简单的节奏练习,对节奏有一定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记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记号。

2.培养学生对不同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节奏记号的时值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节奏记号进行实际操作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节奏记号的时值。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知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演奏,体会不同节奏记号的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不同节奏记号的课件,以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非洲鼓等乐器,以便于现场演示和练习。

3.练习曲谱:准备一些简单的曲谱,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有趣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节奏记号的图示,并结合实物(如非洲鼓)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节奏记号的时值。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节奏,加深对节奏记号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节奏记号。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亮火虫》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亮火虫》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亮火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亮火虫》是一首一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介绍了一种常见的昆虫——亮火虫。

通过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亮火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夜晚飞舞的美丽景象。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

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差等问题。

在学习《亮火虫》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了解亮火虫的特点,能够模仿亮火虫的动作,同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亮火虫》的内容,了解亮火虫的生活习性,能够模仿亮火虫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演唱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亮火虫》,了解亮火虫的特点,模仿亮火虫的动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正确地唱出歌曲的高音部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夜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亮火虫飞舞的美妙。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模仿教学法:让学生观察亮火虫的动作,进行模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亮火虫》、钢琴、音响设备、亮火虫图片。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灯光柔和,有利于学生观察和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亮火虫》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夜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展示亮火虫的图片,让学生对亮火虫有直观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亮火虫》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引导学生模仿亮火虫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024年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

2024年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

2024年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1一、教材使用:今年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册教材分为八个主题单元,即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第五单元“动画城”;第六单元“迎新春”;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有三个班,每班40人左右,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

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

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

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2、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教学目标:(一)发声训练部分: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

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

(三)演唱部分: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乐知识)休止符0》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乐知识)休止符0》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乐知识)休止符0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知识:休止符0》是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休止符,理解休止符的作用,并能正确地读、写休止符。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兴趣,但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休止符,理解休止符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休止符,理解休止符的作用。

2.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休止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休止符的作用。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休止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休止符的图片、动画和游戏环节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拍手鼓、小鼓等。

3.教学资料:准备一些关于休止符的实例音乐,以便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展示休止符的形状,引导学生关注休止符。

然后,播放一段含有休止符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休止符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休止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休止符的名称。

接着,教师简要讲解休止符的作用,如表示音乐停顿等。

3.操练(10分钟)(1)教师击打拍手鼓,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敲击小鼓,感受休止符的停顿。

(2)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演奏含有休止符的音乐片段,其余组员观察并指出休止符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含有休止符的歌曲,注意休止符的位置和作用。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1课《郊游(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1课《郊游(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1课《郊游(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郊游》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二年级歌曲,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春天里郊游的场景,歌曲旋律轻快,节奏明快,富有跳跃性,歌曲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课程,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不够熟练,但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郊游》,并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2.能够理解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独立地演奏歌曲。

3.通过学习歌曲《郊游》,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歌曲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生动讲解: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场景。

2.示范演唱: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模仿和学习。

3.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郊游》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用于示范演唱和节奏练习。

3.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活动和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歌曲《郊游》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郊游》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并解释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教师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并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教案一. 教材分析《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高、唱名和手势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音乐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高、唱名和手势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正确识别音高、唱名和手势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音高、唱名和手势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正确辨识音高、唱名和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音高、唱名和手势。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音高、唱名和手势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学道具: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模型或图片。

3.教学音频:准备一些具有不同音高的音乐片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音乐游戏或歌曲演唱,引起学生对音高的关注,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音高、唱名和手势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三个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高、唱名和手势的辨识练习。

首先,教师播放一些具有不同音高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识别;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唱名和手势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段音乐。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音高、唱名和手势知识,通过演奏、唱名和手势展示等形式,展示小组的音乐创作成果。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唱啊,跳呀(律动)》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唱啊,跳呀(律动)》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唱啊,跳呀(律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啊,跳呀(律动)》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唱歌和律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教材中包含了简单的歌曲和律动练习,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唱歌和跳舞来表达自己。

然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唱歌。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感知。

2.正确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唱歌和律动,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歌曲和律动。

3.游戏法:教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2.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唱啊,跳呀(律动)》。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歌曲和律动,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唱歌和律动。

以上就是《唱啊,跳呀(律动)》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郊游》(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郊游》(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6.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郊游的知识和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教师介绍一些其他与郊游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郊游歌曲。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郊游经历,说说在郊游中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郊游》的旋律和节奏,自己创作一段歌词,然后进行演唱和表演。
(3). 合作法:与同学合作演唱和表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习策略:
(1). 预习策略:在课前预习歌曲,了解歌曲的大致内容和旋律。
(2). 复习策略:课后复习歌曲,巩固所学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
(3). 拓展策略:通过欣赏其他与郊游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丰富音乐体验。
五、学习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郊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道具(如草帽、背包等)。
2. 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1)播放《郊游》的歌曲录音,让学生认真聆听。
(2)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 歌曲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音乐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重点讲解节奏变化和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3)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准稳定练习》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准稳定练习》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音准稳定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准稳定练习》是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掌握音准的基本概念,提高音准的控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音阶练习、音准游戏、歌曲演唱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准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音准概念了解不深。

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高他们的音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准的基本概念,知道音准在音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概念的讲解与理解。

2.音准练习方法的掌握。

3.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准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准的变化。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音准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音准能力,制定合适的练习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音准概念、练习方法的课件。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示范和伴奏。

3.音乐素材: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歌曲,用于实践练习。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便于分析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的音乐动画,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简要介绍音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音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音准练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准的变化。

同时,讲解音准练习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音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准能力,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音准控制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音准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演唱歌曲,运用所学音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课飞呀飞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

2、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参与创编活动。

3、能够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4、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纸飞机、各种鸟类的小图片、各种头饰。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飞
1、导入
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鸟也飞回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鸟一起飞吧!(课件播放《飞呀飞》伴奏音乐及画面,学生随音乐模仿小鸟飞)
师:学了小鸟飞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2、出示《飞呀飞》的课题。

二、新歌学习:
(展示多媒体:蓝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太阳当空照,雄鹰展翅飞翔。

青青的草地上,有一群奔跑着的马儿,马儿上坐着可爱的达翰尔族小朋友,他们在欢快地歌唱。


师:来到了内蒙古,这里多么美丽啊。

你们想唱歌吗?听,那些坐在马上的小朋友开始唱歌了。

1、初听歌曲:
老师播放歌曲《飞呀飞》,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个怎样情绪的歌曲啊?
生:……(活泼欢快的)
师:这是内蒙古达翰尔族的童谣,名字叫做《飞呀飞》。

你们也想和达翰尔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唱这首歌曲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节奏训练
(1)、出示ppt认识一拍和半拍
(2)、节奏训练(2/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3、柯达伊手势
(do) (re)
4、熟悉歌词,老师按照节奏带读歌词:
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生找出衬词部分(珠那嘿)(德都嘿)师总结:
这是达翰尔族表达自己开心情绪的语言。

(1)、师: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来学一首“飞呀飞”的歌吧!(2)、师有节奏地教读第一段歌词,生有节奏的学读第一段歌词。

5、熟识歌曲
(1)播放歌曲《飞呀飞》,听到歌曲中的“飞呀飞”时,做飞翔的动作,听到“德都嘿”、“珠那嘿”时,做击掌的动作。

反复两遍。

(2)、学唱歌曲
出示《飞呀飞》歌单并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棒!
(a)学生在老师得引导下轻唱歌曲。

(b)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反复演唱。

(c)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三、创编“飞”
师:雄鹰能飞、马儿能飞,大自然中能飞得还多着呢!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能飞吗?
1、请学生说出各种能飞得东西。

生:……
2、用两种不同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说出它们是怎样飞的,并模仿它飞的样子,采用师生互动形式创编歌词。

3、将学生创编的歌词带入曲中,轻声演唱。

师:下面,请欣赏××同学创编的《××飞》。

四、小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草原上,和达斡尔族小朋友学习了他们的童瑶《飞呀飞》,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了飞、学习了飞、创作了飞、表现了飞,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唱着最喜爱的“飞呀飞”,飞向快乐的世界吧!(播放《飞呀飞》歌曲,师带着学生飞翔着走出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