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_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_1.人员聘用制度:明确医院聘用人员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招聘的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资质。
2.岗位职责制度:规范医院员工工作职责和权责,确保医院各岗位的工作职能明确,职责清晰。
3.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医院整体绩效。
4.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流程,加强财务审计和监控,确保医院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账务的准确记录。
5.临床操作规范制度:制定临床操作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6.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7.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管理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8.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使医患双方能够公平公正地解决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
9.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手术管理、医疗质量监控等,提高医疗质量。
10.患者权益保障制度:确立医院重视患者权益的理念,制定患者权益保障措施,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1.医学伦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障医患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12.紧急救援制度:建立医院的紧急救援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救援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的安全管理规定,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
14.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15.文明待遇制度:建立医院的文明待遇制度,加强医院员工的礼仪修养和沟通技巧,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16.危机处理制度:建立医院的危机处理机制,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危机公关措施,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17.院务管理制度:规定医院的日常管理流程,包括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计划制度等,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为了有效运营和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章。
以下是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一、规章制度1.医院章程:规定医院的性质、目标、组织结构、职责等基本内容。
2.内部管理规定:明确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决策程序等。
二、人事管理3.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奖惩、离退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医院人事管理的公正公平。
4.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益,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财务管理5.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医院的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的预算制定和执行程序。
6.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医院资金的流转、审批、报销等内容。
四、设备管理7.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规定医院设备采购的流程、标准、评估等。
8.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明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药品管理9.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定医院药品采购的标准、流程、评估等。
10.药品库存与配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库存管理、配送程序等。
六、病案管理11.病案分型与编码制度:规定病案的分类和编码规则。
12.病案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病案的填写、整理、存档、质量评估等流程。
七、感染管理13.感染控制制度:规定医院感染控制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14.卫生防护与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八、手术管理15.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准备、术前讨论、手术操作、麻醉等方面的规定。
16.手术后护理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和观察要求。
九、急诊管理17.急诊服务流程制度:规定急诊收治、鉴别、诊断和处理流程。
18.急诊设备与药品管理制度:规定急诊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维护,药品的储存和管理等。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院运作和管理的基础,它们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规范。
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制度时,医院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不断做出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医疗环境的快速变化。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范本(三篇)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范本1、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一、医师在接待患者就诊时应态度和蔼,认真检查,规范、妥善处置,认真准确、客观书写病历。
对患者诊断处置措施以及患者提出的问题,应作必要可信的告知和解释,不得推诿拖延。
二、门诊首诊医师在接待急危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转送急诊科时,应立即就地组织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相关科室部门报告,协助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转运至急诊科或收入病房治疗。
三、对病情复杂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协商,妥善处置。
经会诊确属其他科室的患者,首诊科室应作必要的处置后,转科检查治疗。
四、对经检查确属错挂号的不属本科诊治范围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向患者作必要的处置和解释后,转相应科室。
五、对错收科室的住院患者,首诊科室应在细致检查及必要的处置后,邀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经会诊确属错收的,会诊科室同意转科后,首诊科室应及时转诊并护送病员至相关科室。
首诊科室在会诊和转诊期间,应保证有效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拖延治疗。
六、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在对急危重症病员进行必须的辅助检查、会诊、转诊期间,就给予积极必要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治疗抢救,检查,转诊时应有医护人员护送至相关科室,转诊病人应当面交接,经接诊后方可离去。
七、急诊科医师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突出“急”字,首诊医师查体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尽快给予必须的、有效可行的救治措施,并迅速向上级医师、医院有关部门汇报。
涉及多科疾病的应迅速邀请相关科室会诊,经会诊后以某科疾病为主,由某科主持救治,其他科室协助。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是指医院在管理方面的十八个重要制度,这些制度旨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下面是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
第一项制度:岗位操作规范制度医院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项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项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事故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第四项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库存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第五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医院建立器械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配备、使用和维护,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六项制度:门诊就诊管理制度医院建立门诊就诊管理制度,规定就诊流程和待遇差异,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七项制度:住院就诊管理制度医院建立住院就诊管理制度,明确住院流程和注意事项,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和护理服务。
第八项制度:住院费用管理制度医院建立住院费用管理制度,规范住院费用的核算和收取,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第九项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院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
第十项制度:医疗技术质量评价制度医院建立医疗技术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提升,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第十一项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院建立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编写、整理、归档和保管,确保病案的完整和准确性。
第十二项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防控,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第十三项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医院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管理,提供清洁、整洁的就诊环境。
第十四项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医院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约束,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目标、评价标准、监督机制和责任分工,保障医疗行为的规范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招聘、聘用、考核、晋升、奖惩等事项,保证医院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激励人员积极工作。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并加强对患者的跟踪和监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4.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处理程序,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
5.病历管理制度:规定病历书写、归档、使用和保密的要求,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6.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检验的流程、设备使用和结果解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医院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配送、管理和使用规范,防止药品的滥用、浪费和盗窃。
8.院感管理制度: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9.医院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医疗伦理的培养。
11.医患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对患者投诉和纠纷处理的程序,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12.红楼堂制度建设:建立红楼堂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13.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建筑、设备、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使用规范。
14.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的年度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控制。
15.病床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病床使用和分配标准,确保患者的住院需求得到满足。
16.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采购、入库、使用和报废的程序和要求,减少物资的浪费和滥用。
17.办公室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流程、任务分工和责任制度,保证办公工作的顺利进行。
18.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1.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
2. 医保支付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推行按病种付费、按诊断相关组(DRG)付费、按服务包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推动医疗费用合理控制。
3. 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推动医院分类管理,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4. 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将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推进药品价格谈判和带量采购制度。
5. 医师多点执业:放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限制,鼓励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6.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价格结构,合理定价,加强价格监管,保障合理利润和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7. 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加强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
8. 健康档案电子化:推动健康档案电子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信息共享和调阅的便捷性。
9. 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10. 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医学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1. 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支持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医疗科技进步和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12.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绩效考核,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13.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4. 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照护和护理服务。
15. 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防止医疗信息泄露和滥用。
最新版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最新版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每个医院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介绍医院最新版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一、医院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医院将制定患者权益保障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平等、尊重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并提高医疗质量。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院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优化医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四、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合理定价,控制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的经济利益。
五、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将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六、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疗信息管理制度,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准确、便利的医疗信息服务。
七、医疗队伍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疗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医生、护士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八、药品管理制度医院将制订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药品采购、存储、使用和销售,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九、医患沟通与纠纷处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患沟通与纠纷处理制度,加强医患双方沟通,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十、急诊医疗服务制度医院将建立急诊医疗服务制度,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十一、医院秩序维护制度医院将制定医院秩序维护制度,维护医院的良好秩序,提高医疗环境质量。
十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十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和处理,保障环境安全。
十四、门诊医疗服务制度医院将建立门诊医疗服务制度,提供全面、高效的门诊医疗服务。
十五、住院医疗服务制度医院将制订住院医疗服务制度,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和医疗服务。
十六、科研与学术交流制度医院将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建立科研与学术交流制度,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
十七、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将建立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和安全人员的管理,确保医院的安全。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院感染事件。
3.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4.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监测,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3.医院应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4.医院应鼓励创新和改进,分享成功的改进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以下辅助管理制度:
1.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信息、医院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防止泄露。
2.采购制度:规范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公开、透明和高效。
2.医院应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学术团体的合作,促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医院应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国际影响力。
4.医院应建立国际患者服务制度,提供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
十六、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医院应制定医学教育及科研规划,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医学教育和科研水平。
2.医院应建立健全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确保科研活动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3.医院应加强对医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4.医院应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医学科技创新。
1.医院应制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规划,降低医疗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治安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治安秩序良好,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院务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院务会议,讨论医院的一些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3. 人事管理制度:对医院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4. 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管理,确保财务的合理运作。
5. 信息管理制度: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和流畅。
6.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医疗水平。
7. 外联与合作制度:与相关的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升医院的影响力。
8.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安全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9. 行政管理制度:对医院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10. 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规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内审管理制度:对医院内部各项制度进行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12. 福利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进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13. 健康教育制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14.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卫生环境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就诊环境干净整洁。
15. 制度宣贯制度:对医院的各项制度进行宣贯,确保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规范性。
16. 紧急情况应急管理制度: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进行管理,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17. 病历管理制度:对患者病历的管理进行规范,保障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8. 轮岗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岗位轮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多岗位能力。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基本制度 (3)1.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5)1.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6)1.3 医疗纠纷处理与防范制度 (7)1.4 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8)1.5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9)1.6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 (11)1.7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1.8 药物使用与管理规范 (13)1.9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4)1.10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制度 (15)1.11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7)1.12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 (18)1.13 危急值报告与处理制度 (20)1.14 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度 (21)1.15 科室管理与协作制度 (22)1.16 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制度 (23)1.17 外部审计与监督制度 (24)1.18 康复与长期护理制度 (25)二、诊疗活动制度 (26)2.1 门诊管理制度 (27)2.2 住院管理制度 (28)2.3 手术管理制度 (28)2.4 会诊与转诊管理制度 (30)2.5 麻醉与疼痛管理制度 (31)2.6 脑死亡判定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 (33)2.7 有创操作管理制度 (34)2.8 临床试验与伦理审查制度 (35)2.9 医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制度 (37)2.10 护理工作制度 (38)2.11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39)2.12 医疗保险与支付管理制度 (40)2.13 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 (41)2.14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制度 (43)2.15 医疗服务投诉与纠纷处理制度 (44)2.16 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制度 (45)2.17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执行制度 (46)2.18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与发展制度 (47)一、基本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师应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负责,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必要的医疗服务。
会诊制度:对于复杂疾病或罕见病例,应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
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
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
三、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住院治愈好转率;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收入。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额度。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1. 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为全民提供医疗保障。
2.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用药需求,提高药物可及性。
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5. 科研和创新支持: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6. 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完善医疗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
7. 医药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医药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8. 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管,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9. 药品供应保障: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良好的药品供应。
10.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1. 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教育: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率。
12. 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13. 医疗资源配置和调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服务供需平衡。
14. 医疗救援和应急机制:建立医疗救援和应急机制,提高医疗救援效率。
15. 中药发展和保护:推进中药发展和保护,发挥中药在医疗中的作用。
16. 医疗健康促进和预防:加强医疗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7. 医疗资源统筹和患者流转:加强医疗资源统筹和患者流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8. 综合管理和监督:建立综合管理和监督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
三、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住院治愈好转率;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收入。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额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转科、传染病报告等工作负责.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初步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最新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六、医疗信息安全制度
1.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医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
2.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医疗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
3.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医务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临床路径制定: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各专业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明确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的标准流程。
2.临床路径实施: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3.临床路径评价: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变异原因,持续优化路径。
五、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上报和评价。
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1.医疗器械采购与验收:建立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制定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规范,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最新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实施。
2.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包括临床、护理、医技、药事、院感等各方面,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和改进。
3.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设立质量改进项目,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医疗纠纷防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一、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包括员工招聘、考核、薪资福利、晋升等方面的制度。
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规范,包括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等方面的制度。
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疗流程、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
四、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挂号、医患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五、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储存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六、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使用和处置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七、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隔离措施和感染病例的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八、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科研项目的批准、经费的管理和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制度。
九、病案管理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病历和病案的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病历书写、归档和保密等方面的制度。
十、院感防控管理制度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是医院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十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消防安全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灭火器的配置和消防演练等方面的制度。
十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职业健康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体检、职业暴露的防护和职业病的诊断等方面的制度。
十三、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纠纷调解、仲裁和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制度。
十四、危急病人处理制度危急病人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危急病人的救治和监护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和监护要求等方面的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版
3.医疗机构应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动员,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支持。
本制度旨在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医疗机构责任与监督机制: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医疗核心制度的个人或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2.医疗机构应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3.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教育与沟通机制: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版
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工作程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安全管理体系等。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十一、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学教育和科研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2.医疗机构应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医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科研伦理审查机制,确保科研活动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十二、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报废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1.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伦理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和责任意识。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危急值报告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凡第一个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负责安排患者的诊疗事宜,详细询问病情并体检,详细记录病史,及时给予初步诊断。
同时开具各项必要的检查申请单及初步治疗药物处方。
三、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的患者时,应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四、对于经首诊诊治后必须留院观察的患者,该医师应负责对接手诊治的医师进行床旁交班,并对病人家属说明由该医师继续负责其诊治。
五、凡是患有多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当经所有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根据此次发作的主要疾病,确定转由相关专科医师负责继续诊治。
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做相应处理后方可行辅助检查及转科。
急、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及收住其他专科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七、如患者确需转科,在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
如需转院,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联系上级医院或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落实好接待医院后方可转院。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实行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
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下午巡视一次。
二、医护人员查房前准备病历、有关检查报告和检查器材等,经治的下级医师报告病历摘要、当前病情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分析病情,确定必要的检查,作出明确的指示。
(一)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长参加。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患者和员工的信息管理流程。
3.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新技术新疗法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疗法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有效解决医患纠纷。
6.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7. 应急预案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和流程。
8. 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9. 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记录、归档和存储。
10. 用药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11. 危险品管理制度:管理和储存医疗工作中的危险品。
12. 院感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流程。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制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4. 经济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控制医院经济资源的管理。
15.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和管理医疗废物的制度和要求。
16. 人才管理制度:招聘、培训和激励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17. 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各个工作流程和流程的管理。
18. 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安全和安全工作的管理。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1.门诊诊疗制度:规定医生门诊接诊、诊断、治疗的准则和规范,确保门诊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住院医疗操作规范:明确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入院安排、手术安排、医嘱管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视医疗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来提高医疗质量。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包括手术安全、药品安全、患者用血安全等。
5.费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透明的费用标准和收费规则,防止价格虚高和过度治疗,确保患者的合理负担。
6.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渠道,增加医患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7.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8.医学伦理审查制度:设立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医学伦理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9.医学人员考核制度:制定医学人员的考核规则和程序,对医生的医术水平、临床经验和医德医风进行全面评估。
10.护理服务规范: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流程和责任,确保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11.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和操作流程,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2.病案管理制度:规定病案的编写、归档和保密等规程,保证病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3.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规范:规定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要求,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14.医疗科研与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科研和创新,规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流程。
15.疼痛管理制度:建立疼痛管理专班,规范患者的疼痛评估、镇痛治疗和护理。
16.医疗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17.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程,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蔓延。
18.呼叫急救制度:建立急诊呼叫系统,确保患者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务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因本医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好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同意,并请示业务副院长批准同意后方可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6、凡违反本制度而造成医疗查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给医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者,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7、医务部负责首诊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1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3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
4对所查患者,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
5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科室工作管理水平。
6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下级医师“三基”知识。
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1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查房完毕。
2对所分管患者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患者应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夜查房。
4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对急危重、疑难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主任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予以纠正。
同时还应检查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决定患者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注意听取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三、住院医师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至少二次,并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危重患者和新入院患者及手术患者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2对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除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外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3有执业资格的住院医师应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
4向实习医师传授疾病诊断、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患者饮食及生活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历。
三、会诊制度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2、急诊会诊:凡病情危急需会诊者,申请科室医师填写会诊单并注明“急”字(注明时间,具体到分秒),并电话通知拟请科室,被邀请科室医师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
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3、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
会诊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
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4、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科主任批准后送交被邀请科室。
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5、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
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
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必要时请业务副院长参加,业务院长或医务部部长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6、外院来院会诊:①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有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报告(内容包括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所邀专业及专家),科主任签字送医务部,医务部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接待事宜。
会诊由科主任或医务部部长或业务副院长主持。
必须时,经医务部及分管院长批准,可携带病历陪同病人出院会诊。
②邀请外院医师来本院手术,会诊科室必须通过医务部与所在医院医务部联系,会诊医师必须于术前先行来本院会诊患者病情,参与术前讨论,其诊疗意见均应记录在案,并有会诊医师或科主任的签名。
危重抢救的急会诊可直接电话报请医务部及主管院长同意后实施。
7、院外外出会诊:①拟请我院医师外出会诊和手术的医院,应出具医疗行政部门的邀请函(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给我院医务科,非正常上班时间与总值班联系。
内容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请专家姓名、会诊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必要时应和拟请专家直接通话交流情况。
②接到外院会诊邀请后,由医务部安排能代表本院、本专业水平医师参加院外外出会诊,外出会诊前后,会诊医师应到医务部办理相关手续。
③各科室或个人一律不准直接对外联系或接受会诊,未经批准私自外出会诊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四、分级护理制度1、特级护理:(1)医嘱开特级护理,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医嘱开一级护理,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1)医嘱开二级护理,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1)医嘱开三级护理,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各科室、急诊科观察室、急诊科留观病房均实行早班机体交接班,每晨由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或护士长召集全病室医护人员开晨会,由夜班护士和值班医师报告晚夜班情况,报告病房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
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注意力集中,交接班人在未完成交班前,不得离开病房。
2、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3、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
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4、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
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
上级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总值班。
5、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
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
6、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即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
7、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8、医护应有书面交班本,详细记录危、重、新及手术前后病人情况和注意事项。
护士交接班本上还应详细记载病人流动情况。
9、护士交班时应共同巡视病人,进行床头交接。
同时按规定项目及数字交清剧毒、麻醉药品、医疗器械及病人特殊检查、收集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