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思考题

电路实验思考题
电路实验思考题

电路实验思考题

虚拟实验

1. 在EWB5.0中,如何使读数及其波形定格?

答:是读数及其波形定格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接通电源进行仿真前进行一下设置:“analysis ”→“Analysis Options ”→“Instruments ”→选定“Pause after each screen ”;另一是在接通电源进行仿真后按下“Pause ”按钮。

2. 在EWB5.0中,如何使示波器中已经定格的波形上下左右移动?

答:在示波器界面上调整“X position ”的数值即可使已定格的波形左右移动,调整“Y position ”的数值即可使已定格的波形上下移动。

伏安特性的测绘

1. 图2中,R 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取消R ,会有什么后果?

答:图2中,电阻R 为限流电阻,其作用是保护二极管。二极管加正向电压超过其导通电压时相当于导线,如果取消电阻R,接通电源时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就会很大,可能会击穿二极管。

2.记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型号、符号,理解其含义。

答:本实验中使用的半导体二极管型号为2CP15。“2”表示二极管、“C”表

示二极管为硅材料二极管、“P”表示二极管为普通二极管、“15”是二极管的出厂编号。其符号如右图所示。

本实验使用的稳压二极管型号为2CW51。“2”表示二极管、“C”表示二极

管为硅材料二极管、“W”表示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51”是二极管的出厂编号。其符号如右图所示。

3.试说明磁电系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是如何产生的?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偏转角与被测电流是否成正比?

答:磁电系测量机构是机械电表的一部分。固定部分的永久磁铁和放于磁极间的圆柱形铁芯可在空间形成辐射的匀强磁场。产生力矩的线圈置于匀强磁场中,当无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由于弹力的作用可使机械表的指针置于最左端处。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转动力矩。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故磁电系测量机构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产生的转动力矩与流过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即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偏转角与被测电流成正比。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1.举例说明测量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oc U 和

等效入端电阻0R 的两种方法。

答:测开路电压oc U :

方法一:直接测量

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直接用电压表接开路两端,即可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oc U 。 方法二:零示法 (如右图所示)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外加一个与oc U 反向的可调的稳压源U 。慢慢调节稳压源U ,使被测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为零。根据补偿法可知oc U 等于稳压电源电压U 。(如右图所示)

测等效入端电阻0R

方法一: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oc U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SC I ,则等效阻为: SC

oc I U R =0 因此,只要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oc U 和短路电流SC I ,0R 就可得出,这种方法最简便。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部的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

方法二:外加电源法

令含源一端口网络中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端

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 ,测得流入端口的电流I (如右图),

则: I

U R =0 也可以在端口处接入电流源I ',测得端口电源U '(如

右图),则:''

0I

U R =

2.试说明电磁系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是如何产生的?电

磁系测量机构的偏转角与被测电流成何比例?

答:电磁系测量机构是利用载流线圈的磁场使可动软磁铁

片磁化而产生转动力矩的。这种测量机构主要用于构成工

频或稍高于工频的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并具有很强的电流过载能力,准确度一般在0.5 级以下,最高可达0.1级。

电磁系电表的转动力矩M 与通过线圈的电流I 的平方成比例,即M =f (α)I 2

,系数f (α)与偏转角α有关。对于交流电,转动力矩是脉动的,测量机构可动部分的偏转角取决于转动力矩的平均值M а,M а=f (α) I e ,I e 为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因此,当用于测量交流电时,测量的基本量是电流的有效值,并且电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改变铁片形状可以调整系数f (α),从而在一定围改变电表的刻度特性,使之均匀化或局部扩展。

按可动铁片的受力情况,电磁系电表可分为吸引式和推斥式两种。吸引式电磁系电表中,被磁化的动片受线圈磁场作用而吸入线圈,带动指针偏转,其吸引力的方向不受电流方向的影响。反抗力矩由游丝(或丝)供给,游丝中无电流流过。推斥式电磁系电表除具有带动转轴偏转的动片外,在线圈中还安放了称为静片的静止软磁铁片。两铁片同时被线圈磁场磁化,相互间将产生以推斥力为主的电磁力,此力方向不受电流方向的影响。

受控源的实验研究

1.受控源与独立源相比有何异同点?

答:相同点:受控源与独立源都分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具有电压源的特性,受控电流源具有电流源的特性,受控源的电路符号及特性与独立源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能提供电流或电压。

不同点:受控源又称“非独立”电源;

独立电压源的电压或独立电流源的电流是独立量,而受控源的的电压或受控源的电流受电路中某部分电压或电流控制;

受控电压源或受控电流源因控制量是电压或电流可分为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

2.四种受控源中的μ、m g 、m r 和α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得?

答:μ:对于压控电压源(VCVS ),转移特性曲线为)(12U f U =。 而12/U U =μ称为压控电压源(VCVS )的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如实验4,固定压控电压源的输出端的负载,调节输入电压1U (控制量),测量输入电压1U (控制量)及相应的输出电压2U 的值,绘制)(12U f U =曲线,其线性部分的斜率即为压控电压源(VCVS )的转移电压比μ。 m g :对于压控电流源(VCCS ),转移特性曲线为)(12U f I =。而 12/U I g m =称为压控电流源的转移电导。

如实验2,固定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的负载,调节输入电压1U (控制量),测量输入电压1U (控制量)及相应的输出电流L I 的值,绘制)(1U f I L =曲线,其线性部分的斜率即为压控电流源(VCCS )的转移电导m g 。 m r :对于流控电压源(CCVS ),转移特性曲线为)(12I f U =。而12/I U r m = 称为流控电

压源(CCVS )的转移电阻。 如实验1,固定流控电压源的输出端的负载,调节输入电流S I (控制量),测量输入电流S I (控制量)及相应的输出电压2U 的值,绘制)(2S I f U =曲线,其线性部分的斜率即为流控电压源(CCVS )的转移电阻m r 。

α:对于流控电流源(CCCS ),转移特性曲线为)(12I f I =。而12/I I =α称为流控电流源的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如实验3,固定流控电流源的输出端的负载,调节输入电流S I (控制量),测量输入电流S I (控制量)及相应的输出电流L I 的值,绘制)(S L I f I =曲线,其线性部分的斜率即为流控电流源的转移电流比α。

3.受控源的输出特性是否适于交流信号?

答:控源的输出特性适用于交流信号。受控源与信号种类无关。受控源对外提供的能量,既非取自控制量又非受控源部产生的,而是由电子器件所需的电源供给。所以受控源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受控源的电流或电压由控制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控制,当对受控源输入交流信号时,则受控源的电压、电流受交流信号控制,此时受控源的输出特性同样适用于交流信号。

交流参数的测量

1.阅读理解电动系仪表的工作原理。试说明电动系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是如何产生的?答:将磁电式仪表中固定的永久磁铁改为固定的线圈,使其磁场与活动线圈中的电流同时改变,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表就是电动系仪表。

其工作原理—根据通电固定线圈的磁场与通电活动线圈相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的原理制成的。

I以后,可动线圈活动的空间便产生了一个均匀的磁场。磁感应强当固定线圈通过直流

1

I,则与均匀磁场相互作用后,可动线圈受到一度设为B。如果可动线圈中也引入直流

2

对力F,他们的方向按左手定则确定。这对力使可动部分受到一作用力矩而转动。

2.有一只电动系功率表,电压量程为300V,电流量程为2.5A,满刻度为150格。问如果把此表的两电压端钮并联到220V电源上去测量该电源电压,问此时功率表的指针有什么反应?

答:单相电动系功率表的接线原理见图5。

图5 单相电动系功率表的接线原理

这种电表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M 与1I 2I cos θ有关,1I 为静圈电流,2I 为动圈电流,

θ为两电流相量间夹角。使负载电流I 通过静圈,即1I =I 。将负载电压U ?加于动圈及与动

圈串联的大电阻R 上,则动圈中电流2I R U ?

=。这样θφ=,而转动力矩M=k 1I 2I cos φ,这反映了功率P 的大小。

当把功率表的两电压端钮并联到220V 电源上时,流过静线圈的电流为零,即1I =0,测量机构转动力矩M 为零。所以,当把此表的两电压端钮并联到220V 电源上时,功率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实际上,将功率表的两电压端钮并联到220V 电源上时,并没有测量任何负载的功率。而功率表的示数是测量的是某负载的功率,对于负载:P=UI ,而此时I=0,故P=0。即功率表的示数为零,功率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功率因数的改善

1.为提高电路功率因数所并联的电容器的电容值是否越大越好?

答:不是。

功率因数由1cos ?提高到2cos ?,并联电容、无功容量的确定:

U &L

由上述向量图,有:

21sin sin ??I I I L C -= 代入上式,得将 cos , cos

1

2??U P I U P I L == )tg tg (21CU U P I C ω??=-= )tg tg ( 212??ω-=U

P C )tg tg (212φP CU Q C -==φω

综上所述可知,补偿容量不同功率因素提高也不一样:

欠补偿 —功率因素提高适合。全补偿—电容设备投资增加,经济效果不明显。

过补偿—使功率因数又由高变低(性质不同)。

综合考虑,功率因素提高到适当值为宜(0.95左右)。

2.阅读理解电动系仪表、感应系仪表的工作原理。

答:电动系仪表:

将磁电式仪表中固定的永久磁铁改为固定的线圈,使其磁场与活动线圈中的电流同时改变,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表就是电动系仪表。

其工作原理—根据通电固定线圈的磁场与通电活动线圈相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的原理制成的。

当固定线圈通过直流1I 以后,可动线圈活动的空间便产生了一个均匀的磁场。磁感应强度设为B 。如果可动线圈中也引入直流2I ,则与均匀磁场相互作用后,可动线圈受到一对力F ,他们的方向按左手定则确定。这对力使可动部分受到一作用力矩而转动。

感应系仪表:

感应系仪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感应系机构目前主要用作交流电度表。

交流电度表工作原理——将电度表接入线路,电压线圈两端通过交流电压(负载电压),线圈产生交流电流;同时电流线圈也流入交流电流(负载电流),由这两个交流电流产生响

应的交变磁通。穿过铝盘的磁通为一个电压主磁通和两个电流主磁通,这三个磁通在铝盘中分别感应出3个涡流,这3个涡流和3个交变磁通相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驱使铝盘转动。经分析,转动力矩的大小是正比于负载的有功功率的。

铝盘转动切割制动磁铁的磁力线,在铝盘中产生感应电流,它和制动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制动力矩。经分析,电度表的转数正比于被测电能,因此利用计数器记录其转数便可以确定电能。

感应系仪表只能测量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抗外磁场的干扰能力较强;准确度较低;易受温度影响。

三相电路

1. 采用三相四线制时,为什么中线上不允许装保险丝?

答:会增加"断零"的可能性,如开关拉开。开关接触不良"断零"后接在三相四线上的220V

负载相当于星形联接接在380V 上,然而三相负载不可能是平衡的,负载轻的一相电压最高,使这一相上的220V 设备大量烧坏,而对单相负荷则不可能有回路。“断零”后

会造成中性线对地电压升高,增加触电的可能性。因此,规定在中线上不允许安装熔断器和开关设备,并选择机械强度高的导线。

2. 本实验中为什么要通过三相调压器将380V 的市电线电压降为220V 使用?

答:本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上配备的负载(白炽灯泡)是220V 规格的,而实验时,我们需要测量接负载时的线电压,线电压即为市电线电压,若接上380V 则会导致负载烧毁,所以要将380V 的市电压将为220V 使用。另外,实验测量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才进行降压的。

3. 用实验数据验证对称三相电路中的3关系。

答:用实验数据证明如下

在三相电路的星形连接中,在电源和负载都对称情况下,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值关系为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即 :P l U U 3 。

在三相电路的三角形联接中,线电压恒等于相电压。两线电流则为两个相电流的矢量差,当电源和负载都对称时,线电流在数值上为相电流的3倍,即

I 3由上述所示实验数据验证了对称三相电路中的3关系。

4. 用实验结果分析,三相对称星形负载一相开路时各相电压的变化情况(设B 相负载开

路)。

答:实验数据表明当三相对称星形负载B 相开路时,在有中线的情况下,即使负载不对称,各相负载都可以得到对称的电压。在无中线的情况下,负载不对称则导致各相负载获得的电压不对称。阻抗小的负载获得的电压很低,导致负载无法工作;而阻抗大的负载获得的电压与线电压相同,可能会导致负载烧毁。

由此可推出中线的作用:无论负载对称与否,只要有中线,就可以保证各相负载获得对称的相电压,安全供电。如果没有的话,在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会造成三相负载获得的电压不相等,导致有的负载相电压高(甚至高过额定电压),有的负载的相电压降低,导致负载无常工作。

5. 用实验结果分析,三相对称星形负载一相短路时各相电压的变化情况(设B 相负载短

路)。

答: 实验数据表明B 相负载短路后,相电压220AO U V =,0BO U V =,220CO U V =。相电压提高到了220V ,若线电压是380V ,则B 相短路后A 相电压和C 相电压会升高到380V ,两相负载获得的电压将会高于负载的耳钉工作电压,甚至会烧坏负载设备。

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

1.阅读理解功率表的工作原理。

答:功率表作为感应系仪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

工作原理:电压线圈两端通过交流电压,线圈产生交流电流,同时电流线圈也流入交流电流,由这两个交流产生的交变磁通,在铝盘中分别感应出一个电压主磁通和两个电流主磁通。这三个磁通在铝盘中分别感应出三个涡旋,这三个涡旋和三个交变磁通相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驱使铝盘转动。而转动力矩的大小是正比于负载的有功功率的。 若这段时间负载的功率不变,得到公式:P C ω=。P 为功率,C 为比例常数,ω为转动的角速度。

2.在图2中,如何根据两只功率表的读数的大小判别负载的性质

答:在负载对称情况下:

(1) 当负载为纯电阻时,两功率表的读数相同。

(2) 当负载的功率因数为0.5时,将有一个功率表的读数为零。

(3) 当负载的功率因数小于0.5时,将有一个功率表的读数为负值。

(4) 当负载的功率因数大于0.5时,两个功率表的读数均为正值。

3.用二功率表测量三相三线制电路中的总功率。设所用的两个功率表均为1.0级,电压量

限为300V ,电流量限为5A ,它们的读书分别为1P =1455W 和2P =178.5W,试求测量总功率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4.某一低功率瓦特表的准确度为0.5级,电压量限为300V ,电流量程为5A ,cos 0.2?=,

共150格。问:该表的最大可能误差是多少分格;读数为50分格,相对误差为多少;读数为130格时,相对误差又为多少;用该表去测量某一负载功率,瓦特表指针偏转50分格,负载消耗的功率为多少瓦。已知该负载的电压为220V ,负载电流为2.6A ,求该负载的功率因素。

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1. 示波器面板上“s/div ”和“v/div ”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示波器面板上“s/div ”(SEG/DIV)是扫描速度的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扫描速度。即示

波器上水平方向每大格所占的扫描时间(也叫扫描时间因数)。扫描围从0.2μS/DIV~0.2S/DIV 进位分为19档,微调提供至少2.5倍合理连续调节,根据被测信号频率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档级,在微调顺时针旋转至校正位置时,可根据开关的示值和波形在水平轴方向上的距离读出被测信号的时间参数,当需要观察波形某一个细节时,可以进行水平扩展×10倍,此时原波形在水平轴方向上被扩展10倍。

②、示波器面板上“v/div ” (VOLTS/DIV)为信号垂直偏转灵敏度衰减开关,用于调节垂

直偏转灵敏度。即示波器上垂直方向每大格所占的电压幅值(也叫垂直偏转因数)。

2. 观察本机“标准信号”是,要在荧光屏上得到两个周期的稳定波形,而幅度要求为五格,

试问Y 轴电压灵敏度应置于哪一档位置?“s/div ”又应置于哪一档位置?

答:1Y (实验被测标准信号输入通道,可自行选择。)通道的Y 轴电压灵敏度(VOLTS/DIV)

应置于“0.1V ”档位置;“s/div ”又应置于“0.2ms ”档位置。

3. 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荧光屏上出现下图所示情况时,试说明测试系统中那些旋钮的

位置不对?应如何调节?

A B C

D E F

答:

A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选择了1Y 通道作为信号输入通道,而垂直触发方式却选择了2Y 的触

发方式。另外,信号输入端置地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应检查信号输入通道与触发通道是否一致,不一致应调节为一致;检查信号输入端是否置地,置地应调节为不置地。 B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Y 轴位移(垂直方向位移或水平方向位移)调节不当,使得整个波

形超出了示波器的显示屏。应调节Y 轴位移使信号波形显示在是示波器的显示屏幕上。 C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扫描方式扫描不对或者电平调节不对。应重新调节。

D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示波器面板上“v/div ” (VOLTS/DIV)信号垂直偏转灵敏度衰减开关调

得过小,即示波器上垂直方向每大格所占的电压幅值(也叫垂直偏转因数)调得过小。应把此值调大。

E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示波器面板上“s/div ”(SEG/DIV)扫描速度的调节开关,调节扫描速度

调节的过大,即示波器上水平方向每大格所占的扫描时间(也叫扫描时间因数)调得过大。应把此值调小。

F :此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选择了1Y 通道作为信号输入通道,而垂直触发方式却选择了2Y 的触

发方式。并且示波器面板上“s/div ”(SEG/DIV)扫描速度的调节开关,调节扫描速度调节的

过大,即示波器上水平方向每大格所占的扫描时间(也叫扫描时间因数)调得过大。此情况即是A 和E 情况的叠加结果。此时应按A 和E 情况的调节方法调节示波器。

R 、L 、C 串联谐振电路

1.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

答:由公式)(210C L X X LC f f ==

=π可知,改变电路的电容C 、电感L 或激励频率f 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

2. 如果信号源给出1V 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L U 和C U ,应该选择多大

的量限?

答:应用10V 的限量。R 、L 、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与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一

般情况下,其数值高于电源电压许多倍。

3. 谐振时,输出电压0R U 与输入电压i U 是否相等,对应的0C U 和0L U 是否相等,如果不

等,原因何在?

答:R 、L 、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输出电压0R U 与输入电压i U 相等,电路的阻抗最小,

电流最大。对应的0C U 和0L U 不相等,因为电感线圈的线阻是不可忽略的。

4. 要提高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答: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计算公式为

Q = 故要提高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可以增大电路的电感L 的值或减少电容C 的值或者减少电阻R 的值。

5. 某收音机的输入回路(调谐电路),可以简化为一个线圈和一个可变电容器串联的电路,

线圈的电感0.233L mH =,可变电容器的变化围是142.5C pF =,1360C pF =。试求此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围。

答: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0f =

011600f Hz kHz ==≈

02550f kHz ==≈ 即此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围为:550kHz-1600kHz

RC 一阶电路的响应

1. 已知RC 一阶电路的10,0.1R k C F μ=Ω=,试计算充放电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

的物理意义,拟定测定τ的方案。

答:根据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3610100.1101RC s ms τ-==???=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这就是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如图1所示电路,对于零输入响应:

//t RC t C u E e E e τ--=?=?

当τ=t 时,E u c 368.0)(=τ,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对于零状态响应,亦可用其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E 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5所示。

2. 什么叫微分电路?什么叫积分电路?这两种电路有何功用?

答:输出电压在数学上与输入电压有导数关系的电路叫微分电路,且其时间常数2RC T τ=<<,其中T 为电路激励的信号的周期。微分电路输出电压在数学上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c i R du du u iR RC RC dt dt

==≈; 输出电压在数学上与输入电压有积分关系的电路叫积分电路,且其时间常数2RC T τ=>>,其中T 为电路激励的信号的周期。积分电路输出电压在数学上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11C i U idt u dt C RC =≈??

。 这两种电路都可以用于实现波形的变换。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1. 本实验方法可否用于交流双口网络的测定?

答: 可以。

电力拖动实验—思考题答案

; n1.测量比例+积分环节前,必须将电容两端短路,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电容两端短路是为了让电容放电,将电路变成纯比例环节,否则测量时只能观察到比例环节而看不到积分环节。 2.接线检查无误、弄清楚如何测量数据/波形后,方可通电,并尽快完成测试断电,准备下次测试,通电调试时间过长容易烧电机和其它器件(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实验中的电机无散热装置,调试时间过长,引起电机发热,其温度升高超出允许限度,导致绕组过热烧毁。 3.工作时,必须保证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励磁电源接通(为什么) 如果没有励磁,电机内没有初始磁场,电机无法启动,且先加电枢电源,引起启动电流过大,长时间后会烧坏电机。 ( 4.电流变换器的输出值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一:放大器的电压倍数,电流变换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转速偏差电压。 答案二:电流输出与整流管电流大小、变压器功率大小有关。如果是开关电源,还与开关管功率有关。 5.本系统中,给定值、比较器、执行机构、受控对象、被控量、测量及变送器、测量信号分别是什么 给定值——转速给定电压 比较器——PI调节器 执行机构——UPE(晶闸管可控整流器) < 受控对象——电动机M 被控量——转速 测量及变送器——电流变送器 测量信号——给定值 6.P调节器和PI调节器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它们对于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误差和静态误差有何影响 作用:P调节器使调速系统动态响应快,PI调节器使调速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运行,实现无静差调速,提高了稳态精度,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 影响:P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越小,消除误差能力越强;而采用PI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无静差。 # 7.实验中,如何确定转速反馈的极性并把转速反馈正确地接入系统中调节什么元件能改变转速反馈的强度 通过给定值Uct的极性来判断。调节给定值Uct和反馈系数比α能改变转速反馈的强度。 8.对于电流单闭环、速度单闭环和速度-电流双闭环系统,给定输入的极性应如何设置(Uct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复习指南 1、基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表量程的选择,Rp的选择)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必须用准确精练的物理语言回答。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所有电学实验); 考查点3.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即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如实物图接错了 例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选用两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 2、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均不亮,检查各个接线柱均连接良好,小明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时,两个灯泡仍不亮,连接BC两点时,L1发光,则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电流表分别把图中A、B、C三点,测出个点的电流。 4、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图1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2)结论:串联电路中。 (3)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例题2: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 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 I A/A I B/A I C/A 0.2 0.2 0.4 (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_(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表4—1实验数据一(开关S3 投向R3侧) 表4—2实验数据二(S3投向二极管VD侧 )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图(a )计算)(6.117S S S mA R U I == 图(b )测得Is=123Ma 1. 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答:电压源内阻很小,若输出端短路会使电路中的电流无穷大;电流源内阻很大,若输出端开路会使加在电源两端的电压无穷大,两种情况都会使电源烧毁。 2. 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答: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输出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 响?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都是存在内阻的,实际电压源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实际电流源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因此都是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快慢受内阻R S 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S ; (2)满足S S S R I U =。 所谓等效是对同样大小的负载而言。 电压源与电流源不能等效变换。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1、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 何放置? 在平面内绘制xOy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电压U,y轴为电流I,观察I和U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合理地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2、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 普通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电电阻很 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电电阻极大或无穷大。正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 电路中常把它用在整流。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加反向电压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稳压二极管用来稳压或在串联电路中作基准电压。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都是PN半导体器件,所不同的是普通二极管用的是单向导电性, 稳压二极管是利用了其反向特性,在电路中反向联接。 实验二网络的等效变换于电源的等效变换 1、通常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直流恒流源的输出端不允许开路,为什么? 2 P U 如果电压源短路,会把电源给烧坏,相当于负载无限小,功率R为无穷大。 2 如果电流源开路,相当于负载无穷大,那么功率P I R为无穷大,也会烧坏电流源。 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趋势,稳压源和恒流源的输出在任何负载下是 否保持恒值? 因为电压源有一定内阻,随着负载的增大,内阻的压降也增大,因此外特性呈下降趋势。电流源实际也有一个内阻,是与理想恒流源并联的,当电压增加时,同样由于内阻的存在,输出的电流就会减少,因此,电流源的外特性也呈 下降的趋势。不是。当负载大于稳压源对电压稳定能力时,就不能再保持电压稳定了,若负载进一步增加,最终稳压源将烧坏。实际的恒流源的控制能力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恒流源的恒流性能较好,可以基本保持恒流,但超出恒流源的恒流范围后,它同样不具有恒流能力了,进一步增加输出的功率,恒流源也将损坏。 实验三叠加原理实验 1、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 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置零连接?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单独作用,则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 短路侧;要令U2单独作用,则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不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小航小组的同学完成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定值电阻R1由5Ω换成10Ω时,接下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若电源电压为6V,R1的可选最大电阻为20Ω,为保证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2V,那么滑动变阻器R2阻值应不小于_______Ω。 2.(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物图连接起来,要求满足当滑片P移动到 B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参照表一数据) (2)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指向如图甲所示,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在下表一中补充完整; 表一表二电压 U/V 3电阻 R/Ω 51020 电流 I/A 电流 I/A (4)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_________。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 (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__A,则R的阻值为________Ω。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________V。 (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中补上两根导线,使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不得改动已有的接线)。 (2)小柯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当他将原来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为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当小柯改用15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聪明的小柯发现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经计算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4)最终小柯完成了整个实验,并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1、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 在平面内绘制xOy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电压U,y轴为电流I,观察I和U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合理地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2、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

实验六 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1、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源 阶跃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激励源;脉冲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激励源;正弦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完全响应的激励源, 2、已知RC 一阶电路R=10K Ω,C=μF ,试计算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的物理意义,拟定测量τ的方案。 ()ms s RC 111.010******* 63=?=???==--τ。测量τ的方案:如右图所示电路,测出电阻R 的值与电 容C 的值,再由公式τ=RC 计算出时间常数τ。 3、何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他们必须具备什么条 件它们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其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两种电路有何功用 积分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时间积分成正比的电路;应具备的条件: ?≈dt RC u u S C 1。微分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的电路;应具备的条 件:dt d RC u u S R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积分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三角波;而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为尖脉冲波。功用:积分电路可把矩形波转换成三角波;微分电路可把矩形波转换成尖脉冲波。 实验七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在50Hz 的交流电路中,测得一只铁心线圈的P 、I 和U ,如何算得它的阻值及电感量 若测得一只铁心线圈的P 、I 和U ,则联立以下公式:阻抗的模I U Z =,电路的功率因数UI P =?cos ,等效电阻?cos 2Z P R I ==,等效电抗?sin Z X =,fL X X L π2==可计 算出阻值R 和电感量L 。 实验八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1、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

欧姆定律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图2 图1 实验探究题 1. “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图1甲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的效果与图1乙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请你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推导出R 与R 1、R 2的关系式。 2.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小灯泡上标有“ 0.3A ”字样,电源电压为3V 。 请完成下列回答。 (1)根据电路图,在图2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2)某次测量,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计算此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为 8Ω 。 3.用图4所示电路测量小灯的电阻。 1)图4中只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然后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连接方法。 2)按图4中改正后的实物电路连接情况,在图5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图3

3)电路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变阻器,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范围内转动,幅度没有超出一大格的一半。虽然这样也能读出电流值计算小灯的电阻,但为了提高精确度,应对电路连接做如下改进电流表改接量程。 4)电路改进后,某一时刻,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6所示,此时小灯的电阻为 9 Ω。 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1)欧姆定律I=(或R=) (2)在图7中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未知电阻大于5Ω)(滑动变阻器采取“一上一下”即可,电流表必须接) (3)如某次测量中,老师只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恒定的电源一个(电压未知)、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R0一个(电阻已知)、单刀开关两只、导线若干。测待测电阻R X的值,请用给定的器材(可不用完)按下列要求完成实验: ①、在图8的虚线框内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②、扼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图7 图8

电工基础习题册答案

电工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四版劳动社会出版社)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电流和电压 一、填空题 1.电流 电源 导线 负载 开关 2.正 相反 3. 相反 4.直流 交流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交流电流 交流 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 直流电流 直流 5.0.01 6.串联 + - 量程 7.电场力 将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 8.参考点 U ,—Ub Ub —U , 9.0 正 负 10.负 正 11. 并 一致 12. c d c 二、判断题 1.X 2.√ 3.X 4.√ 三、问答题 答:略 四、计算题 1.解:5min=300s )(12)(012.03006.3mA A t Q I ==== 答:略 2.解:(1)U ab =U a —U b = -6-(-3)=-3 (V) U cd =U c —U d =0-(-2)=2(V) (2)电压不随参考点的变化而变化 由上可知: U cd =2V U d =0 所以U 。=2V U bd = -3-(-2)= -1(V) 所以U b = -1 V U ab = -3 V 所以U 。= -4V U cd = -2 V 所以U 。= -2V

答:略 §1---2 电阻 一、填空题 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2.阻碍 3.正反环境温度 4.导电 强 弱 5.电导率容易 6.增大 减小 二、选择题 1.C 2.B 3.D 4.C 5 .C 6.A 三、问答题 略 四、计算题 解:(1) S L R ρ= ) (5.1710*22000 *10*75.168Ω==-- (2) )(75.82/5.17'Ω==R (3) )(704*5.17''Ω==R 答:略 §1~~3 欧姆定律 一、填空题 1.电压 电阻 2.正 反 3.内电压 外电压 4.端电压 负载电流 5.通路断路短路 6.大 10Ω 5Ω 7.= 非线性 线性 8.220 9.1 4 10. 1:1 11.小电流 大电流 二、判断题 1.X 2.X 3.X 4.√ 5.X 6.√ 7.√ 8.X 9.X 三、选择题

电工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 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

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①波形清晰;②波形稳定;③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④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答:①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②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③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④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电路实验探究题2021年10月19日(1)

1. ( 12分) (2020·长宁模拟)小明要测定某导体的电阻,小华要测定标有“3.5V”字样小灯的额定电功率,他们分别选择了电流表、电压表,开关、“20Ω2A”的滑动变阻器及若干导线、选样电源时,发现总共只有5节新干电池,他们在争抢时不慎把一个变阻器摔坏。老师对他们教育后提出:合理分配现有器材,若依然能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可原谅其过失。两位同学讨论后对电池节数和一个变阻器的分配达成了一致,并 最终都出色完成了老师的要求。 (1)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电池节数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画出小明实验的电路图。 (3)两位同学都正确连接电路并规范操作。闭合开关,他们分别填写了表一、表二中序号1的部分数据,他们继续实验又填写了序号2的部分数据。请根据信息,将表中空项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表一小明 表二小华 2. ( 6分) (2018九上·朝阳期中)某实验探究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 (1)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应________,即滑片应位于________端.(填“ ”或“ ”端)(2)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__________. A.滑动变阻器开路 B.电压表短路 C.灯短路 D.灯断路 (3)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示数很小,这种情况实验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该实验电路电表示数如图,电阻大小是________欧姆.(结果保留整数) 3. ( 7分) (2019·内江)某同学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如图甲所示,是取一段新的电阻丝紧密绕制,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示意图。由此可知,电阻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从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 (2)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法(选填“等效替代”或“控制变量”)。 (3)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L的关系,实验室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电源E(电压U=1.5V) B.电流表A1(量程0~100mA) C.电流表A2(量程0~0.6A)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电工学实验答案

哈哈、b两端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电流表的内阻越小越好,以减小其上的电压,以保证a、b支路电流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4 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研究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总结串联交流电路的特点。 答:当X L X C时,电路呈电感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大于电容上的电压,且电压超前电流。 当X L=X C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电路呈电阻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近似相等,且大于输入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4从表4.1~4.3中任取一组数据(感性、容性、电阻性),说明总电压与分电压的关系。答:取f=11kHz时的数据:U=6V,U R=3.15V,U Lr=13.06V,U C=8.09V,将以上数据代入 公式 2 2 2 2) ( ) ( C L C L R X X R I U U U U- + = - + = =5.88V,近似等于输入电压6V。 6实验数据中部分电压大于电源电压,为什么? 答:因为按实验中所给出的频率,X L及X C的值均大于电路中的总阻抗。 9本实验中固定R、L、C参数,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可改变电路的性质。还有其它改变电路性质的方法吗? 答:也可固定频率,而改变电路中的参数(R、L、C)来改变电路的性质。 实验5 感性负载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6根据表5.2所测数据和计算值,在坐标纸上作出I=f(C)及cos ?= f(C)两条曲线。 说明日光灯电路要提高功率因数,并联多大的电容器比较合理,电容量越大,是否越高? 答:并联2.88uF的电容最合理,所得到的功率因数最大.由实验数据看到,并联最大电容4.7uF时所得的功率因数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可以得出,并不是电容量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8说明电容值的改变对负载的有功功率P、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 RL有何影响?答:电容值的改变并不会影响负载的有功功率及日光灯支路的电流. 11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法,而不采用串联法? 答:因为串联电容虽然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它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增大日光灯的有功功率,可能会超过它的额定功率而使日光灯损坏. 实验6 三相交流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负载对称的星形及三角形联接时U l与U p,I l与I p之间的关系。分析星形联接中线的作用。按测量的数据计算三相功率。

电路实验思考题

实验4 1.叠加原理中US1, U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S1或US2直接短接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实验6 1.如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直接测量 A.开路电压可以直接用V表直接量出来;然后接一个负载电阻,再量端口电压,该电压除以该电阻得电流,用该电流去除两次电压测量的差值,得等效内阻,于是,开路电压除以等效内阻得短路电流。 B.当内电阻过小时,不能测量短路电压,当内阻过大时,不能测量开路电压。 2.说明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 A.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b半电压法C.伏安法D.零示法 一用电压表直接测电压,把电路内电流源短路,电压源开路。用电阻档测电阻。二在电路分 别接二个不同电阻,测出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然后计算出。列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就行。 实验8 1.什么是受控源了解四种受控源的缩写、电路模型、控制量与被控量的关系 受控源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压或电流是受其它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因而受控源是双口 元件:一个为控制端口,或称输入端口,输入控制量(电压或电流) ,另一个为受控端口或 称输出端口,向外电路提供电压或电流。受控端口的电压或电流,受控制端口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根据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的不同组合,受控源可分为四类: (1)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如图8 —1(a)所示,其特性为: u2u1 其中:皿称为转移电压比(即电压放大倍数) 。 U1 (2)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如图8—1(b)所示,其特性为: i2 g U1 其中:g m 12称为转移电导。 U1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偏大 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09级电工实验预习思考题答案

09级电工实验预习思考题答案 实验三叠加原理实验1、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 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或)置零连接?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单独作用,则将开关投向侧,开关投向短路侧;要令单独作用,则将开关投向短路侧,开关投向侧。不能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置零连接,因为实际电源有一定的内阻,如这样做,电源内阻会分去一部分电压,从而造成实验数据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成立。当电流沿着二极管的正向流过二极管时,叠加原理的叠加性与齐次性都成立,但当反向流过二极管时,会由于二级管的单向导电性而使得无法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但这只是由于二极管的性质造成的。实验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1、在求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时,做短路试验,测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否直接做负载短路实验?测的条件是:插入毫安表,端接 A、B 端。在本实验中可直接做负载短路实验,测出开路电压 U 与短路电流 I,等效电阻。2、说明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1)测开 路电压:①零示法,优点:可以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缺点:操作上有难度,尤其是精确度的把握。②直接用电压表测量,优点:方便简单,一目了然;缺点:会造成较大的误差。(2)测等效内阻:①直接用欧姆表测量,优点:方便简单,一目了然;缺点: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②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优点:测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缺点:当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时,容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选用。③伏安法,优点:利用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缺点:需作图,比较繁琐。④半电压法,优点:方法比较简单;缺点:难于把握精确度。1、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 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 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2、为了改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问电路的总电流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原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总电流减小;此时感性原件上的电流和功率不变。3、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采用并联电容补偿,是由线路与负载的连接方式决定的:在低压线路上(1KV 以下),因为用电设备大多数是电机类的,都是感性负载,又是并联在线路上,线路需要补偿的是感性无功,所以要用电容器并联补偿。串联无法补偿。电容器是无功元件,如果补偿过头,造成过补偿,线路中的容性无功功率过大,线路的功率因数一样会降低。所以补偿要恰到好处(适量),不是越大越好。实验九三相交流电路的研究三相负载星形或三角形 连接,是根据绕组(如电动机)或用电器的额定电压连接的。负载额定电压是 220V 的星形连接;额定电压是 380V 的三角形连接。1、试分析三相星形联接不对称负载在无中线的情况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