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人” 。如 广西南 丹 县 的“ 白裤 瑶” , 该 县瑶族 男 子都穿 着及 膝 的 白裤 ; 又 如广西 那坡 县 的“ 黑衣 壮” , 该县壮
少 数 民族服 饰 文化丰 富 多彩 , 一 图一 案 , 一 款 一
族 同胞都 穿着 黑色 衣服 。
( 三) 性别 、 年龄、 婚 姻 的 标 志 少 数 民族 男 女 服 饰 有 着 不 同 的 特 点 。妇 女 的服
历 史上 发生 的重 大 事 件 , 或 者生 动 地 再 现 本 民族 艰
辛 的生 活历 程 。例如 广西 隆林各 族 自治县 的苗族 同
胞 将 曾经 居 住 过 的 村 寨 简 化 成 服 饰 上 的 四方 形 图 案, 将 祖先 在迁徙 过 程 中经 过 的 三条 江 河 在 服饰 上 用三条 不 同颜 色的条 纹来 表示 。少 数 民族 仪、 节庆、 民俗等 , 其 中 少数 民族 服饰 可 以说 是少 数 民族 的显著符 号 。我 国
的苗 、 瑶、 壮等 民族将 本 民族服 饰 当成本 民族特 有 的 徽记 与 标 志 , 人们 无论走 到哪里 , 都 可 以“ 以 衣 认
一
、
少 数 民族 服 饰 文化 的 内 涵
社 会 的构 建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 随 着 经济 社 会 的发 展 , 少 数 民族 服 饰 文 化 在 保 护 与 传 承 方 面 存 在 被 忽 略 的 现 象 , 其 发 展 面 临 困境 。如 果 再 不 予 重 视 , 少 数 民 族传 统 服饰 文 化在 现 代 社 会 就 会 逐 渐 衰 落 , 甚至濒临消失 ,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 的措施 , 加 强 少 数 民族 服 饰 文 化 的保 护 与 传 承 工 作 。
青瑶服饰文化传承探析
青瑶服饰文化传承探析青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地区和广东省的惠州地区。
青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服饰文化是他们独特的传统特色之一。
青瑶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有男女两种类型。
男子的传统服饰包括青瑶袍和蟒床帽。
青瑶袍是一种长袍,多数由蓝色的绸缎制成,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刺绣。
蟒床帽是一种圆顶帽,上面有花纹和摆饰。
女子的传统服饰则包括青瑶袄和青瑶裙。
青瑶袄是一种短上衣,多数由丝绸制成,上面也装饰着各种图案和刺绣。
青瑶裙是一种长裙,多数由麻布制成,也有一些制成丝绸材质的。
女子的青瑶裙多样化,有直裙、裙襦、摆裙等各种款式,都非常精美。
青瑶族的服饰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青瑶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开始采取相似的服饰风格。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青瑶族的服饰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例如在元代,青瑶族的服饰开始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外部文化的渗入使得传统的青瑶族服饰不再纯粹。
这种变化持续到了清代,官方开始推行汉化政策,少数民族的服饰逐渐被汉族的服饰所取代,青瑶族的传统服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尽管经历了外界文化的冲击和变迁,青瑶族的服饰文化仍然得以传承并保持了其独特性。
近年来,青瑶族的服饰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和学者们对青瑶族的服饰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保护,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对青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青瑶族的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载体。
青瑶族的服饰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更反映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
青瑶族的服饰不仅注重细节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青瑶族的服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颜色,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青瑶族的服饰文化传承既源远流长,又具有鲜明的特色。
通过对青瑶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加深我们对青瑶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的多元文化更加繁荣和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民族文化精神以它博大的内涵、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带来新的生机,也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多达11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支系较多,服饰文化同样也会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走进壮族的服饰文化世界——特色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
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样,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男装与女装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着宽大裤,束腰带,有的缠绑腿,扎青、黑、蓝或白头巾;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1. 引言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瑶族的服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瑶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对瑶族服饰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2. 瑶族服饰的特点瑶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独特的风格瑶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瑶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繁复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著称。
无论男女老少,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瑶族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2 华丽的装饰瑶族服饰注重装饰效果,以华丽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服饰上常常镶嵌有金银丝、珠子、绣线等装饰物,使整体效果更加华丽和美观。
2.3 精湛的工艺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从选材到编织,再到刺绣和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制作。
正是这种精湛的工艺,使得瑶族服饰成为了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典范。
3. 瑶族服饰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瑶族服饰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类别的介绍:3.1 传统婚礼服饰瑶族的传统婚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婚礼中,瑶族服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和幸福。
配饰方面,头饰、项链、手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3.2 节日盛装瑶族人重视节日,节日时会穿上盛装庆祝。
节日盛装通常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图案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在节日盛装中,常常带有瑶族文化和传统的元素,是瑶族人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3.3 日常服饰瑶族的日常服饰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和便捷。
男性常穿长衫或马褂,女性常穿上衣和长裙。
由于日常服饰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细节,因此相对而言工艺要求较低,但仍然保持了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4. 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瑶族服饰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元素和设计。
广西地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 )旅游服饰 文化 资源开发与其 它旅游 资源脱节 二
服 饰 资 源 一 般 是 作 为 辅 助 型 的 旅 游 项 目吸 引游 者 , 为 一 作
种独特 的地域 资源不仅增加 了当地旅游 的魅力 ,同时也 向世界
各 国展示其特 有的民族风情和精神 内涵 。但 目前广西 各地 ,却
一
系列相 关的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既收获 了一定 的经济 建 立 。 ( )旅游服饰 文化资源开发的 内容和形 式创新不够 三 旅游 服饰产 品的开发 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 , 从传统 的旅 游实 物产 品开发 到深层次的参 与体验式 产品 , 都是很好 的旅游资源 开发形式 。广西地 区由于 少数 民族较多 ,服饰旅游 资源也颇为
效益 ,在 展示广西文化 的同时也增强 了其 民族 自豪感 。但在 笔 者看来 , 广西地 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 资源开发方面存在 的问题
也相 当突出 。
( )资源品位高 , 一 商品文化特 色差
由于地域交通等原 因 , 这里 的民族文化保存相对比较完好 , 丰富 , 但是 目前其 服饰旅游文化资源 的开发还 只是停 留在传统 保 留了各个民族相对独立和 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广西地 区民族 服饰产 品和服装的试穿 、拍照 留影等较低 层次 。旅游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以古朴、 庄重为主要特征的不 同服装 资源开 发的内容和形式没有 创新。
1 8—— 服饰设计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 深印象与感受 , 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探索异域风俗的好奇心 这
三 、广 西地 区民族旅游服饰文化资源 的开发对策
和 求 知 欲 ,也 可 以 使 广 西 的 民 族 文 化 在 旅 游 者 的 实 际体 验 中得
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特质及保护传承
目录
01 一、壮族传统服饰特 点
03
三、壮族传统服饰文 化的保护传承
02
二、壮族传统服饰文 化内涵
04 参考内容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 中,壮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其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魅力。 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内涵及其保护传承。
总之,宾阳壮族织锦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文化嬗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面 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独 特的文化遗产。要注重创新和发展,使宾阳壮族织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 活力和光彩。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丰富历史和传承,分析它在现代 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宾阳壮族织锦的历史、技艺和 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同时,可以举办展览、 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和参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2、促进创新与发展:鼓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融入宾阳壮 族织锦的设计和制作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运用新材料、 新工艺和技术,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织锦产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丰 富织锦图案和色彩等。
二、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 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日益 凸显。首先,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风貌和文化底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可以增 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许多国内 外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元素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 的作品。这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灵感。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研究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研究【摘要】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是一种物质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为满足自身生理、审美和社会文化等需要所创造的一种非物质文化产品。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是当地民族文化的外在形象表现,是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语言之一,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图案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鲜活个性,表达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在西南边陲地区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为建立理想世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喜用吉祥充满生机的题材,既为避凶趋吉,也为歌颂勤劳少数民族人民的优秀品质,图案创作形式洋溢着积极乐观、开朗的气氛,极富文化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
【關键词】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一、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文化遗存(一)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原始巫术民族服饰图案产生,有很多种说法。
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服饰图案是人类摹仿自然形态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服饰上的图案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岭南一带民族服饰上的图案,与生活、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很多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卍”纹,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来自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
巫术产生于服饰图案之前,还是产生于服饰图案之后,这需要科学的考证。
岭南服饰美,无论是瑶族、苗族还是黎族、土家族,基本集中反映在服饰与头饰的装饰上。
(二)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文化“图腾”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原始人迷信特定的物体(动物或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一般以动物居多)与本氏族有着血缘等特殊的关系,作为氏族图腾的特定物体,它就是该氏族的标志,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象征,具有团结群体和维系原始社会组织以及互相区别的职能。
一些民族往往将本民族的图腾崇拜物刺绣在服饰的纹样中,而民族服饰就成了图腾纹样的载体。
1.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图腾文化(1)太阳图腾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有太阳图腾文化。
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就把太阳当神来膜拜。
广西金秀瑶族服饰造型研究
广西金秀瑶族服饰造型研究广西金秀瑶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瑶族人民以其精湛的手工艺、独特的服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广西金秀瑶族服饰的造型进行研究。
金秀瑶族的服饰造型丰富多样,每个部落和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首饰是瑶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见的有发饰、耳饰、项链、胸针等。
发饰通常由银质制成,形状各异,如花朵、鸟、蝴蝶等,寓意吉祥和美好。
耳饰也是瑶族妇女的重要装饰品,多为银质制成,形状独特,如铜铃、花朵、动物等。
项链通常由多个银制或珠子串成,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胸针是瑶族男子的重要饰品,常用银质制成,形状多样,如动物、花朵、凤凰等。
服装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的传统服装包括上衣、裙子、裤子和腰带。
上衣一般为黑色或白色,采用手工绣花和刺绣的工艺,图案多样,寓意吉祥和美好。
裙子通常为蓝色或红色,也是手工绣花和刺绣的,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的传统服装包括上衣、裤子和腰带。
男子的上衣一般为黑色或白色,样式简洁,多采用竹编等工艺。
裤子一般为黑色或蓝色,长度及膝盖,舒适实用。
腰带是男子的重要装饰品,多为红色或黑色,常用丝线织成,寓意吉祥和祝福。
瑶族服饰造型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服饰的表面特征进行观察,更是对瑶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入了解。
通过研究瑶族服饰的造型,我们可以了解到瑶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艺术表达方式。
同时,研究还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的手工艺技术和文化传统,促进瑶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总之,广西金秀瑶族服饰的造型研究是对瑶族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和探索。
通过对瑶族服饰的造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促进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身于这个领。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读后感
其制作的历史 演变过程 , 综观广西少 数民族服饰演变经历
了从无衣 到有衣 , 从简陋简单 到繁华精 巧 , 从单一 到多样 的过程 , 呈现 出产生 、 熟 、 成 变动 、 复兴 、 衰退几个 明显 的历
以上两个事 例表明 ,在 与少数 民族接触交 往 的过程 中, 最先引起人们好奇和关注的是他们穿着 的多姿多彩 的 民族服装与服饰 , 然后希望进一步 了鳃的是隐藏在 民族服 装与服饰后面的一切相关信息 。如服装 的面料 、颜 色 、 款
一
天 在街上走着 ,突然看见 两位身着 艳丽 民族 服装的姑
娘, 与我们 同行的一位来 自南京 的女同事 , 即快 步赶过 立
去, 同她们聊起来 , 原来是 白族人 。谈话 中 , 大家好奇地 问
了不 少 问题 。
民族 服装 、 服饰绝不仅仅是 满足人们 蔽体 御寒 的生活
日用 品, 而且是一个 民族 的表征 , 具有丰 富而深刻 的文化
⑥ 李启明
( 广西教育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 2 ) 30 3
【 摘
要】广西民族大学玉时阶教授 的新著一《 临消亡的广西 少数 民族服饰文化》 濒 一书 , 从纵横 两大层 面
勾勒 出了广西 少数 民族服饰文化的整体架构和基本面貌 , 深入考察 了其制作的历史演变过 程。作者 以深切 的现
少数民族服饰对人们总有一种磁石般 的吸引力。小时 生活在桂北一个县城 , 在街上不时看见一些 山里 出来 的瑶
风俗 、 信仰等。而这一切 , 对于我们生活在民族地 区的人来
说也是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的。
族人 , 她们的穿着打扮 , 特别 引人 注 目。不 知从何 时起 , 在
城里 在乡下 , 在平时的 E常生 活中 , 很难遇 到穿着少数 t 就 民族服装的人了。
侗族服饰手工艺保护传承问题探析
侗族服饰手工艺保护传承问题探析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服饰手工艺而闻名于世,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侗族服饰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析侗族服饰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现状1.缺乏专业的传承人和技艺传承机构。
由于现代社会对技术和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很多传统工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由于传承人的年龄逐渐增长,许多技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传承和记录。
2.市场需求偏低。
随着现代服装制造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侗族人开始选择现成的服装,而不是制作传统的侗族服饰。
这使得侗族服饰手工艺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3.商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侗族服饰手工艺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很多优秀的传统工艺技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与此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侗族服饰手工艺进行了滥竽充数的仿制,对原创手工艺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手工艺,应优先培养和选拔专业的传承人。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技艺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侗族服饰手工艺的传承中来。
2.建立传承机构和档案资料库。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保护侗族服饰手工艺,可以建立专门的传承机构和档案资料库。
这些机构和资料库可以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的文物和资料,为传承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3.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
为了增强市场对侗族服饰手工艺的需求,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巡回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工具,扩大传播的范围,提高侗族服饰手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加强版权保护和商标注册工作。
为了保护侗族服饰手工艺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应加强版权保护和商标注册工作。
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利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传播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传播李丞(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南宁530023)摘要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区域间融合发展的速度也持续加快。
外来文化的侵入对我国包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少数民族服饰的民族性、独特性逐渐淡化;制作手艺人的不断减少也进一步加速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衰落。
面对当前的保护和传承困境,需要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给予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措施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传承;传播中图分类号:J826;J6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13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66一、前言我国拥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拥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款式多样、制作工艺精湛,古老朴实中展现着强烈的民族特性,充分体现本民族地域特色、宗教礼仪、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内涵等,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高度融合,是少数民族珍贵的历史语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服饰穿着具有传承性和程式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①。
二、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当前,由于青年一代在学校读书期间接受的艺术教育相对浅显和片面,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接触都不多,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服饰文化缺乏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技艺的了解。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一代不断接收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快餐文化”的讯息,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渐渐失去兴趣,导致越来越多承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实物和技艺逐渐失传,少数民族服饰也未能幸免。
1.由于少数民族服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手艺精湛的织工,特别是女织工,手工精心雕琢。
广西主要少数民族服饰及妆饰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内涵
广西主要少数民族服饰及妆饰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内涵伍琳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妆饰异彩纷呈,工艺种类繁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从服饰工艺的角度对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并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服饰是人类在各历史时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社会经济、审美观念等的影响,而创造的物质文化的体现,是各地区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
因此,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着民族信仰、社会伦理、审美礼仪等文化内涵。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族群的符号,承载着各少数民族过往的历史,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寄托了各民族人民对理想生活的愿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及妆饰进行分类研究,探究其文化内涵,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1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妆饰的分类研究1.1 少数民族服饰分类法分类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专门系统的学科。
通常是将被认识的对象进行识别、鉴定、描述、命名和归类,寻找其中相同与差异特征,以求更加准确完整地认识事物,深层次探寻文化内涵,达到实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民族服饰传统的分类研究方法通常有功能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年代分类法和族属分类法等。
1.2 按少数民族服饰工艺进行分类研究广西世代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仡佬、毛南、回、京、水、彝11个少数民族。
长期以来,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族服饰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工艺技术存在共同性,各民族的服饰风格表现出一定的相似之处。
广西壮族服饰(壮锦)保护性开发
广西壮族服饰(壮锦)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永远的时代重任,壮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融入现代社会。
壮族服饰文化产业也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穿用民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服饰工艺已呈现衰落的局面。
我们在坚持自己文化底蕴的同时,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对待壮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对壮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有效的创新性、保护性开发,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标签:壮族服饰;保护性开发;发展战略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壯族,是我国现今少数民族中总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壮族的主要分布地区,承担着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而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部署下,全国各族人民都感受到了新形势下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而少数民族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壮族聚居最多的区域,改革开放40年,壮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融入现代社会。
壮族服饰文化产业也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穿用民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服饰工艺已呈现衰落的局面。
我们在坚持自己文化底蕴的同时,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对待壮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对壮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有效的创新性、保护性开发,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1.研究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途径,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壮族文化特点以及壮族服饰的组成部分、特色和制作工艺。
(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壮旅游资源,众多的民族人口及其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借助“三月三歌圩”等壮族民族节日,进一步宣传壮族服饰文化;同时借鉴西塘汉服文化节成功经验,举办壮族民族服饰展览,加强宣传,号召参与,增强壮族人民的民族服饰自豪感。
(3)坚持“合理开发原则”,保护文化生态,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涵及民族整体审美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元素对壮族服饰文化资源进行巧妙设计和改良,邀请行业知名服装设计师进行指导把关,创建品牌特色。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读后感
一、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现状1.民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术的逐渐衰落首先是服饰面料的变化。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工艺技术的衰落首先是从服饰面料的变化开始的。
在“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里,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面料均是妇女们自种棉花或麻,自己纺纱、织布,做成服饰面料,但因工艺技术较落后,加上纺织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高低不同,纺出的纱线粗细不均匀,加捻强度不够,造成织布时频繁断纱,影响效率与质量。
于是,当机纺纱出现,价格又能为少数民族家庭经济能力所承受时,人们便逐渐接受机纺纱,用之纺纱织布。
当机织布、化学纤维等面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村市场,且价格越来越便宜时,人们又逐渐改用机织布、化纤等面料制作服饰。
这种变化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开始出现,并且持续不断,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变化则始于当代。
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原料的发展,机织布、化学纤维、人造丝等不断进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市场。
同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购买力逐渐增强。
于是,机织布逐渐进入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取代自种、自纺、自织的棉土布和麻布,成为服饰的主要面料。
自纺、自织布料缝制衣服的人越来越少。
20世纪90年代,以耐磨、光滑、透明、易洗、快干为特点的人造纤维在充斥城镇市场后,又流向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以其价格便宜的优势争得市场,逐步取代机织布,成为服饰的主要面料。
其次是染色、挑花、刺绣、织锦用料的变化。
过去,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多自种棉、麻,有的地方还种桑树养蚕,人们挑花、刺绣、织锦所用的棉线、麻线、蚕丝均是自种、自纺、自捻而成。
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使用机纺棉线与丝线,但那时人们挑花、刺绣、织锦的用料仍主要是棉线、麻线、蚕丝,以自种原料为主,市场购买为辅。
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空前活跃,大量物美价廉的丝线、毛线、腈纶线等充斥农村市场。
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20世纪70年代“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棉、麻产量急剧下降,挑花、刺绣、织锦所用的棉线、麻线、蚕丝自给率不足,于是,人们又改用毛线,腈纶线刺绣图案纹样。
广西黑衣壮服饰传承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西黑衣壮服饰传承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广西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而其传统服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黑衣壮服是壮族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广西黑衣壮服的传承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材料供应不足、技艺传承不易、市场需求下降等。
有必要对广西黑衣壮服饰的传承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广西黑衣壮服饰传承存在的问题1. 材料供应不足广西黑衣壮服的制作需要用到丝绸、棉布等特定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供应不足成为了一大难题。
由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普及,传统的手工织布技术逐渐衰落,而传统的原料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导致了广西黑衣壮服的传统材料供应不足,影响了其制作工艺和质量。
2. 技艺传承不易制作广西黑衣壮服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织工,而这些技艺的传承并不容易。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传统手工艺,而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职业,导致了黑衣壮服制作技艺的传承困难。
一些老工匠的辞世也使得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面临了挑战。
3. 市场需求下降由于现代服饰的普及和新式服饰的不断涌现,传统的黑衣壮服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
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时尚新颖的服装,而传统的黑衣壮服显得过时和保守,这导致了黑衣壮服的市场需求下降,制作和销售业务不景气。
二、对广西黑衣壮服饰传承问题的对策研究1. 挖掘传统材料资源针对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挖掘传统的丝绸和棉布资源,进行资源保护和开发,保障传统材料的供应。
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培训和扶持一批专门从事丝绸和棉纺织的从业者,以保障传统材料的供应。
2. 加强技艺传承为了解决技艺传承不易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手工艺人才培训基地,对年轻人进行技艺传承和培训。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等,为传统手工艺制作制订标准工艺和资料,以促进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 引导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挖掘和塑造黑衣壮服在当下时尚潮流中的地位,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黑衣壮服的爱好者行列中。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探索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探索花瑶挑花服饰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花瑶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花瑶挑花工艺而闻名。
花瑶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南、贵州、广东等省份。
花瑶族的传统服饰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变迁,而花瑶挑花服饰更是其服饰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探索花瑶挑花服饰的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花瑶挑花服饰的结构花瑶族的传统服饰以花瑶挑花工艺为特色,其服饰主要分为头饰、上衣、裙子、披肩等几个部分。
在这些服饰中,花瑶挑花技艺广泛应用,其中以花瑶挑花头饰最为精美。
花瑶挑花头饰通常由布料、花瑶挑花、珠片、丝线等材料制成,工艺繁琐,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花瑶挑花头饰的结构一般包括头骨、饰带、鱼线组成,采用箍子或者丝线将头骨和饰带系在一起,饰带上绣有精美的花瑶挑花图案,造型独特,美观大方。
花瑶挑花上衣和裙子同样采用花瑶挑花技艺进行装饰,花瑶挑花零碎地点缀在上衣和裙子上,图案多样,色彩丰富,格外美丽。
花瑶挑花披肩也是花瑶族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来配饰上衣和裙子,增添服饰的华丽感。
花瑶挑花服饰的结构精巧而繁复,工艺精湛,体现了花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花瑶挑花技艺的变迁和传承花瑶族的花瑶挑花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花瑶挑花技艺最早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花瑶族传统服饰中的瑰宝。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花瑶挑花技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传承环境日渐严峻。
一方面,花瑶族的文化传承体系日渐薄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下降,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不足,致使花瑶挑花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现代化生产工艺的介入也让传统的手工技艺面临着淘汰的危机,花瑶挑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花瑶族和相关政府部门对花瑶挑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推动花瑶挑花技艺的传承。
绣球与壮锦 交织千年的壮族风情
绣球与壮锦交织千年的壮族风情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
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他们秉承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其中绣球和壮锦便是其中的两个代表性符号。
绣球和壮锦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民族服饰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壮族风情。
绣球,是壮族妇女们手工编织的一种装饰品,它们多采用五彩丝线,以精致的针法编织成球状,再挂在胸前,给人以亮丽、富有动感的美感。
绣球是壮族妇女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节日还是日常,几乎所有的壮族女性都会佩戴绣球。
绣球不仅仅是容貌的修饰,更是壮族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绣球被誉为壮族女人的“第二颗心”,象征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与绣球相伴相生的,便是壮锦。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在历史悠久的千年岁月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壮锦的制作工艺繁复精细,通过精心设计、选料、纺织和织造,将灵动的纹样、鲜艳的色彩融于其中。
壮锦图案多为自然山水和壮乡人文生活,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
由于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壮锦被誉为艺术的瑰宝,是壮族传统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绣球与壮锦,分别代表了壮族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
它们在千年岁月中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壮族文化的一部分,彰显着壮族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绣球和壮锦既是壮族传统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族妇女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壮族家庭和社会中,绣球和壮锦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们承载着壮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寄托,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绣球和壮锦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象征着祝福和美好的寓意。
在壮族的婚礼仪式上,新娘会佩戴华丽的绣球和壮锦装饰,以示喜庆和吉祥。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也会穿着华丽的壮锦服饰,携带绣球,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和仪式不仅丰富了壮族的文化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了壮族民族的风情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服饰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观念,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7月21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上百名瑶族妇女在向中外游客展示传统纺织技艺。
近年来,该县通过挖掘民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传习基地、开设服饰制造技艺传习班、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等举措,加大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活性传承力度。
去年,红瑶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由当今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而引发的包括文化诸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在族群辨识上早已失去了判断力与载体。
在西方科技、商业、经济和文化的强大诱惑和吸引下,西方的政治与高科技,文化意识和审美已逐步熏陶和教育着我们。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这种教育下毕业了。
今天,我们说着最时尚的名词,干着最时髦的事情,快速引进着所谓西方最先进的文化、管理和科学技术等等。
我们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思想的意识上已
经与西方接轨了——那就是一切向西方看齐。
我们似乎比从前先进了许多,但从服饰文化的角度上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也许没有人愿意去思考,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民族服饰文化的彻底消亡是必然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提升,中国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明的冲击波已经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步伐也大大加快,经济变革日新月异,如火如嗏……,但民族服饰文化的存留与保护却在经济的大潮中呈现着一种尴尬的窘境。
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完全破坏了民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基础,二者几乎不可能共容。
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是不可预料的。
今天,在依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领域,我们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的文化部门和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大声呼吁要尽快采取措施,从宏观上规划,投入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力图对现存的民族服饰文化予以保护和开发。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脆弱性,我们基本上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融入所谓现代文明,又能存留、保护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方法。
文件规划更像是一纸空文,口号还是口号,愿望仍是愿望,服饰文化的基础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制造多少漂亮的口号和规划也无济于事。
现代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商业化,有人力图用商业的手段,曲线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掘。
然而实际情况是,凡是进入商业化领域的就几乎就没有什么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文化基本上成了商业妙作的标签。
既然没有文化的保护更谈不上挖掘与发展。
笔者二十几年前曾经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较长时间的采风,那时还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而近几年我又去过这些地区,看到的却是所谓的文明景象满眼的高楼瓷砖、歌厅商店,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美正在飞速地同一化、标准化。
民族服饰文化丰富的独特性,逐渐在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喧嚣中消失。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壮族服饰是一个壮族的象征,是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的历史悠久、款式独特、工艺精致,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特色。
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壮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得壮族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保护壮族服饰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壮族服饰的意义
保护壮族服饰就是保护历史。
中国人的汉字是象形文字,而多数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就借助针、线在服饰上描绘民族图案,讲述本民族的故事,让子孙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例如壮族服饰中,存在的大量动物纹样就折射出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
而服装中的腰围、背带等元素的加入是南方的稻文化的象征。
历史的足迹在壮族服饰上停留、记录,保护壮族服饰就是保护历史。
[1]
保护壮族服饰就是保护民族符号。
民族服饰具有象征性,是一个民族的符号。
在我国的地域范围内,各民族之间人民的样貌差异不是很大,多数人辨别民族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衣着打扮。
特别是壮族的服饰,走到哪里都完全可以“以衣认人”。
而在壮族内部,也有很多特色,如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他们就是身穿黑色衣服,极具分辨性。
也许“地球村”的形成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作为民族符号的服饰却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
保护壮族服饰就是保护信仰。
民族的信仰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民族服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壮族的服饰中,有龙和凤的图案,这是他们把龙、凤看做是吉祥和神威的象征,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期盼。
当然民族信仰不仅仅是服饰上的装饰,还衍生出了很多的故事和传说。
保护了民族服饰就是保护了这些传说,就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一大丰富。
[2]
壮族人民只有在族内的重大节日时才会身穿民族服饰,平时为了劳动方便,换上的是便装。
所以壮族服饰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保护壮族服饰有利于民族的统一。
其实不仅仅是壮族服饰,所有的民族服饰都有这个重要的意义。
民族的统一不代表消除民族的差异性,而是让民族保持自己的特色,能够互帮互助,在共同的一片天地下生活。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服饰上得以体现和传承,自然他们就成为了人们来接民族文化,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
只有各民族人民勇敢地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民族服饰得以流传,才能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让自己的民族文化同中国的命运一样,源远流长。
[3]
二、保护壮族服饰的具体措施。
做好收集、记录和整理工作,完善壮族服饰文化的数据库。
想要保护一件东西,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我们的眼前,了解它的全部,缺一不可。
相关科研单位和学术研究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壮族人民所在地,贵州、广西等省份展开大规模的民族服饰文化调查,将其服饰样式、意义、历史发展、材料等等都要详细记录在案。
特别是针对一些稀有的服饰更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将其保护起来,由博物馆收入,可举办研讨会、展览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对壮族服饰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