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国各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体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
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它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和形神相依的联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广泛、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中医理论和古典兵法思想等都是武术的理论基础。
中国哲学与武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易经》以及后来发挥《易经》思想的《易传》。
阴阳五行、八卦生化的哲学观念,被作为拳理的哲理依据,运用在拳技理论中。
“天人合一”观对武术文化影响至深,各种象形取意的拳种和拳式,都在这一哲学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知行一致”的哲学观念,也成为其理论指导原则。
武术要求“动静相生”、“刚柔互补”、“快慢相间”、“后发先至”等,这都是以阴阳辩证观念为指导的。
中国武术追求内向自我修养、整体和谐与抽象的武德武道的,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伦理,处处表现着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征,形成了重传统、重经验、尊师爱徒的人伦观念,在儒家仁义精神的基础上,融汇了禅宗佛学的“持戒”、“化解”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虚静”修真养性来调处,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热爱和平的美德。
中国武术正走向世界,在中国奥委会的努力下,武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借助奥运会这个表现舞台,吸引了广泛的中国武术爱好者,不仅因为它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蕴,国武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中国传统武术的来源个人自保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
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含义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含义有哪些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同时中国武术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中国武术是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
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
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
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
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
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
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
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
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对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武术文化的名词解释
武术文化的名词解释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体育和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
它既是中国古代健身保健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武术的练习,不仅要求身体的力量和技巧,更注重心身的和谐统一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今天我将对其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探索武术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一、拳术拳术是武术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使用各种拳法和手法进行攻防。
拳术的练习追求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的合理运用。
它注重的不仅是技术的熟练,更强调内外兼修,即内功与外功的统一。
拳术的发展影响并促进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后来的其他武术风格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二、剑术剑术是武术中最为经典和雅致的一种形式。
通过对剑的使用和剑法的施展,剑术体现了武术文化中的气韵和美感。
剑术强调的是剑与人的合一、剑与道的交融。
练习剑术需要修身养性,追求心境的净化和人格的高尚。
从古代的剑侠传说到现代的剑术比赛,剑术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华武术独特的象征。
三、器械武术器械是指在武术练习中使用的各种武器,如棍、刀、枪、戟等。
器械练习不仅考验身体的力量和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和武德的体现。
器械练习需要将器械与自身融为一体,以达到灵活、稳定和流畅的效果。
通过器械练习,人们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更能够领悟武术中的哲学和思想。
四、竞技武术竞技是将传统的武术技巧和现代体育竞技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在跨文化、跨国界的背景下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和传承。
武术竞技注重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综合考核。
通过比拼,选出技艺高强、身体素质优越的选手,以激发更多人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并推动其发展。
五、礼仪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礼仪。
礼仪在武术练习中扮演着纽带的角色,它强调的是尊重和谦虚,以及对他人和环境的呵护和关怀。
武术练习者在进行武术动作时,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技能,更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养。
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武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武术文化:包括武术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百万年前,狩猎捕鱼等生产实践。
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新石器时代发生脱离生产劳动的质的飞跃。
战国末期武术基础全面社会,(武术有了表演性,竞争性,娱乐性)出现“侠,士”和武术理论,武术体系初步形成。
秦-唐:套路剑刀戟,对抗,运气,唐武举制。
宋元武术为军训内容,由教头传习,民间普及,出现“擂台比武”。
明清是大发展期,流派林立,著作更多。
1840年,武术从军战脱离,成为强身运动,进入体育内容。
解放前,武术仍显发展趋势,解放后,武术步入鼎盛时期,武术世界进入国际比赛。
1、远古时期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这是中国武术的源头。
特点: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旧时期时代晚期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很大改进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运动。
新石器时代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萌发、各部落出现了频繁的战争。
特点:脱离了生产技术,转变为了军事格斗技能,完成了从量边到质变的过程。
2、公元前21世纪-1840年进入有阶级社会特点: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
公元前221-公元960年道家提出的炼养精、气、神的思想和唐代开始实行的“武举制”。
特点:武术出现了套路形式,其对抗性有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宋元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继续强化,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特点:进一步在民间普及,拳械技艺进一步丰富,套路武术有了发展,有了但练和对练等,同时也出现了打擂比武的“露台争交”。
明清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力加强特点:武术得到大发展,流派林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3、近代(1840年后)冷兵器的消亡,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各项运动的开展。
特点:武术开始走向专门化、社会化、体育化。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技术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一、身心统一的修养中国武术一直强调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身心统一的修养。
通过武术练习,人们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血液循环、呼吸系统以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而通过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武术练习者能够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培养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这种修养不仅有益于武术练习本身,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身心健康和平衡。
二、德育与道德规范中国武术注重德育,通过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人们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武术源于古代的军事和防身技巧,讲究以德治人、以武守国。
在武术练习中,弟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合作,严守规矩和纪律,注重诚信和正直。
同时,武术还注重尊重生命,追求和平,以及对他人的和谐相处。
这些道德规范在武术练习中得到体现,并在练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贯彻。
三、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武术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思想就是“太极”理念。
太极强调阴阳相互转化,追求平衡和和谐。
武术运用太极的思想,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追寻动静之间的平衡。
此外,武术还包含了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等观念,鼓励武术练习者做一个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通过这些哲学思想的体现,武术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从古代起,中国武术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无论是形意拳、八卦掌还是太极拳等,每一种武术都传承着特定的历史和传统,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同时,武术在表演艺术、戏曲以及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为地域范围、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始延衍流传、如丝充满、人人皆有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教育在于言传、身敎。
文在言传,武在身敎。
身体力行是敎、身正法明是敎、以身作则是敎、上行下效敩是敎。
武化,是身体力行的敎化过程。
中国传统武术的对比特征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的不同。
传统武术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精神武艺、武义、武德修养奥林匹克精神奇淫巧计核心目标竟竞巧实施方式自保自卫自立自足自强自胜自修自由竞争角逐比赛杂技技艺行为目标自保精进自我超越竞逐精进展示演示规则与约束道德各门类规则以奇、巧取胜方向对内。
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对外。
分析对手,制订相应举措。
对外展示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没有“体育”这个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
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
我们耳熟能详的“百步穿杨”、“水上漂”、“神行太保”、“举石锁”等运动形式,都可以在西方体育中找到相对应的运动项目,而它们在古代中国都属于“武”的范畴。
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竞技体育框架下,当代武术,被划归到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下的一个运动项目,只不过是体育的几十分之一。
而事实上,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武与表演、体育、竞技和格斗的不同一:武术与舞术不同舞术不是武术,就如放烟花不是投炸弹,一样。
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
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武术技艺,更是一种体现中国文化智慧和价值观念的艺术形式。
在中华武术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发展。
武术练习者在修炼过程中,往往会注重顺应自然、融合自然的原则,体会自然规律,锻炼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身体和心灵。
这种敬畏自然、融合自然的理念贯穿于武术的各个练习环节,使其成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体验。
其次,中华武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尊崇和理解。
武术练习强调“不以力取胜”,注重内修外练,培养出人们内在的素质和道德规范。
在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人们要保持谦虚、虚心、坚韧的品质,不仅要锻炼肢体,更要修炼心性。
这种尊崇生命、培养道德的精神指导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中不退缩,坚守信念,追求完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另外,中华武术还传承了中国人民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武术套路中的起手动作、身法步法、攻防技术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思想,体现了人们对宇宙、人生规律的探索和领悟。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感悟生命的脉搏,体验宇宙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
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让武术不仅是一种技术动作的展示,更融入了中国人民对生命、自然、宇宙的深刻认知。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底蕴。
通过中华武术的练习和传承,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独特魅力。
因此,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不仅是对技术动作的解读,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宇宙的理解和敬畏,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和智慧。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功夫的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功夫的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夫,也被称为中国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身体和精神训练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功夫的介绍:
1. 起源和发展:中国功夫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自卫和保护家园的需要,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身心健康、修身养性的运动方式。
2. 特点和分类:中国功夫的特点包括注重招式的精确性、力量的掌握和身体的敏捷度。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技能的表演,更是一种注重哲学、道德和社会伦理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中国功夫可以大致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前者注重内功修炼和内在力量的发挥,如太极拳;后者则注重外力的发挥和身体的爆发力,如少林拳。
3. 核心价值观:中国功夫强调身心和谐的发展,注重遵守道德规范和传统价值观。
它在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多样性:中国功夫具有丰富的流派和种类。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杨式太极拳、峨眉派、长拳、八卦掌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培训方式,通过师父传徒的方式进行。
5. 精神意义:中国功夫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武术技能,更是一
个全面的身心训练体系。
通过练习功夫,人们可以培养自我控制、自律、毅力、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同时,它也强调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总之,中国功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身心修炼的方式,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坚毅和智慧的精神特点。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武术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技法传承至今,成为世界瞩目的精髓之一。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古代中国的武术形式多样,包括拳、剑、刀、棍等多种兵器和各种格斗技巧。
它们起初是为了自卫和战斗需要而产生,逐渐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综合格斗技艺。
以少林寺为代表的武术流派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道家、儒家、佛家的哲学思想渗透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明代以后,武术逐渐走向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多元化的流派与拳种。
二、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武术注重身心平衡,追求内外兼修的境界。
其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1. 尚武精神:武术强调悍勇和勇气,崇尚正义和英雄主义。
它提倡勇敢、坚韧和意志力,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2. 忍耐与自律:武术修炼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学会了忍耐和自律,锻炼了毅力和毅力,从而塑造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3. 尊重与谦逊:武术教导人们尊重他人和谦逊待人。
在对抗中,武术修炼者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对手,不过度自信或自负,同时也培养了谦逊的态度。
4. 和谐与协调:武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协调动作,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和谐。
武术修炼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与意识形态的平衡。
三、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1. 传统的师徒制度: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父的指导和学徒的不断练习,武术技艺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 武术的学院与协会:为了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成立了许多武术学院和协会。
这些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和专业的培训,推广了武术的普及与传播。
传统文化——武术
• 两晋南北朝时期。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 两晋南北朝时期。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 • 隋唐五代时期。随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 隋唐五代时期。随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术重新兴起。 术重新兴起。 •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 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 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 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 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 •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 馆 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 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 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 现在 国家组织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 现在。国家组织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 现在不少地区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教学。 会。现在不少地区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教学。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 原始社会。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 原始社会。一是为了自卫﹐ 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 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 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 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 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 如矛﹑ 剑等。同时﹐ 如矛﹑戈﹑斧﹑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 武器的用法﹐如劈﹑ 砍等技术。 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长柄武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 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 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 •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有明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瑰宝。
武术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其哲学思想上。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天人合一观念在武术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都是武术招式和技法的重要原则。
刚劲的拳法与柔韧的身法相配合,进攻的招式与防守的姿态相互转换,这种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在武术中随处可见。
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让习武者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应天时地利,借助自然之力来提升自己的武艺。
武术与道德伦理紧密相连。
“武德”是武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练武之人强调尊师重道,尊敬师长,传承技艺和品德。
讲究诚信、正义,不以武欺人,而是用武术来维护正义、保护弱者。
这种道德规范不仅约束着武者的行为,更是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品质。
在武术的世界里,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要有高超的武艺,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胸怀。
武术还承载着民族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习武者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练意志,不断超越自我,克服困难,这种坚韧的精神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
武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危难之际,许多武林人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武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地域文化信息。
不同的武术流派往往源自特定的地域和历史背景,其招式、风格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少林武术源自佛教文化深厚的少林寺,其拳法刚猛有力,蕴含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武当武术则与道教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内功修炼和阴阳调和。
武术在健身养生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调节身心,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许多武术功法注重呼吸的调节和身体的放松,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这种养生理念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相通,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再者,武术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魅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由于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当今世界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武术是个最富哲理的运动,有其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文化内涵。
欢迎阅读!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从武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形态的形式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很大,包罗了许多传统思想及学说流派,影响较大者有道家哲学、周易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哲理以及孙子哲学等几个方面。
我们将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武术的思想渊源。
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我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气”是“道”的体现,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
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
由于生命的盛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决定着生命状态的优劣,因而“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点。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范畴。
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寻求发展。
武术的认识论基础“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知与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
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经常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
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而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的宗旨。
而武术的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
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武术文化相关知识点总结
武术文化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起源于古代防御和捕猎技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强烈审美意义的武术形式。
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武术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其技艺和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其发展过程中,武术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战斗技能,更是一种注重修身养性的内化实践。
二、武术的分类武术可以分为内家拳与外家拳。
内家拳主要是指"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主要强调的是养生养性,强调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克动,追求的是内外合一,顺应自然。
而外家拳则主要是指"咏春拳"、"螳螂拳"、"形意八卦掌",注重的是拳打脚踢,以实战为主,善于进攻。
另外,根据不同传统流派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武术还可以分为太极拳、咏春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不同的门派和流派。
三、武术的技法与特点武术技法主要包括拳术、器械和搏斗的技巧。
拳术是武术中最为基础的技术。
它包括站发劲、领劲、腰发劲、肩发劲、臂发劲等30多种技术要领,所蕴含的含金量极高。
器械主要指武术中使用的各种兵器,如刀、枪、剑等。
武术的技法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的,其特点是注重力道、技巧、速度和身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四、武术的哲学思想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
在“太极”哲学的指导下,武术强调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克动,追求内外合一,阴阳调和的原则。
武术强调以柔克刚并不是说要软弱无力,而是要善于操控对手的力道,使之偏离原方向,从而达到制敌而不伤人的目的。
武术所强调的以静克动,是指行动之前,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内外合一是指心与身的合一,运动过程中,要求心静如水,身姿迅捷,这样才能达到心不动,气不散,力不竭的境界。
关于武术的资料
关于武术的资料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精神。
从古至今,武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是古代人民战争经验的结晶。
在战争中,人们通过对抗,逐渐总结出各种武术技巧,并传承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和文化表现形式。
武术不仅注重技巧的熟练,更强调内心的修养和意志的坚定。
练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更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修身养性,培养意志力和耐力。
武术包括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多种种类,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讲究内力和呼吸的配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理气血。
而武术中的剑术则强调快速准确的出剑动作,精准的攻击要害,体现了剑的灵动和快速。
不同的武术种类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练习者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不断追求完美。
除了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外,武术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武术之乡”。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对武术的描写和赞美,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武艺成就都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身心修养的重视,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许多人通过练习武术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吸引着大批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武术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武术,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武术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武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武术文化既是一种身体技能的综合表达,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武术文化通过拳法、剑术、刀法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人对于身体、健康和内心修养的追求,同时也承载着他们对于团队合作、家族血脉和国家尊严的重视。
一、武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武术作为一种体育形式和格斗技术,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
古代的战争需要勇士们具备过人的武艺,因此武术技击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随着历史的进程,武术逐渐从战争中脱离出来,开始作为身体健康、文化修养的一种方式存在。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武术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武术体系,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流派。
这些武术流派相互承先启后,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结合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例如,武术中强调的“以柔克刚”和“以静制动”思想,与道家中“无为而治”的理念不谋而合。
武术倡导者通过身体运动和呼吸调节,追求身心和谐一致的境界,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契合。
这些哲学思想的结合,使得武术文化更加有深度和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
三、武术文化的培养品质和价值观武术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技艺的展示,更是培养人们品质和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在武术修习过程中,人们需要坚持训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耐力。
同时,武术注重团队合作,合练伴随,培养了人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武术强调的礼仪和正直的要求,使得修习者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武术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武术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人们普遍面临身心健康的问题。
武术强调的身体锻炼和内心修养,提供了一种促进健康,缓解压力的方式。
同时,武术文化也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发扬自己的气概和信念。
在当代社会中培养更多具备武术文化精神的人,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健康和有力量的社会。
10.武术文化PPT课件
(2)技击性
武术核心是技击性。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 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武术 功能。
(3)民族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求“道”,崇 礼,重视承传,尊师敬祖,使武术套路是 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运动形式。
(4)健身性
不仅重视 “精气神”的锻炼,还强调攻防技击 技术动作的演练,内外兼修、强身健体。
2.武术与养生学
在武术理论中把“精、 气、神”加上力和功, 与“手、眼、’身、法、 步”相对应起来,作为 训练的要求,这是养生 理论和武术理论及训练 方法相结合、相互渗透 的结果。
3.武术与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经络学、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施治的 原则对武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4.武术与美学
形神兼备成为拳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在武术中的反映。
(5)娱乐性 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从对
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
4.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
(1)强调“武以德立”“德为艺先”,反 映出民族的以“仁”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谐 的伦理观念
资料链接
习武训言
❖ 尚武武德为上,为人仁厚善良;修身注重 礼仪,养性抛弃豪强。
❖ 济困驱邪扶正,莫争高低短长;积善必有 余庆,积德百世流芳。
武德的仁学中心表现在:
❖ 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既是人生品德修养 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 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
❖ 武技的运用制取为主。武术的本质是技击, 技击必然内含着残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 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 人取命。
❖ 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 规范行为。
❖ 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 文依凭心,武以观德。
中国古代尚武文化
中国古代尚武文化中国尚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一贯的武德精神和高尚的文化情操。
尚武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为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武术文化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古代,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能,更是一种维护尊严、保卫家园的精神象征。
武术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古代,武术的修炼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方法。
武术家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努力学习和探讨武术的本质和精髓。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领悟到,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气节的途径。
二、兵书文化兵书是中国尚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成就。
兵书的创作和传承,既为战争指挥和大规模作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尚武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兵书主要有《孙子兵法》、《吴起诸侯论》、《左传》、《战国策》等,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更揭示了中国尚武文化的重要思想。
兵书中的“兵者诡道”,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谋略思想和军事智慧;“兵之胜负在于主计”,则强调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战争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既激励了军人顽强拼搏,也指出了战争对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害。
三、礼仪文化礼仪作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尚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礼仪文化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言行、举止、仪态、服饰等方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成就。
在尚武文化中,礼仪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人们将武术视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和道德,通过武术修炼来强化自己的品德和身体,成为一种重要的自我教育方式。
中华武术文化的概论
中华武术文化的概论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国古老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广泛的拳法、剑术、刀法、棍术等武术技艺,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1. 历史渊源:中华武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它与战争、军事训练和武士精神紧密相关,是古代军事技能和自卫技巧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问,既包含了武技技艺,也涵盖了哲学、文化、艺术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2. 特点和价值观: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彰显出其独特性。
它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统一,强健身体、提升意志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武术技艺强调技巧、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注重修身养性、尊重师德、忠诚、正直、谦逊和精神上的坚韧。
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华武术中体现出了深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3. 不同流派和门派:中华武术文化有着众多的流派和门派,每个流派和门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特点。
比如,太极拳以柔和、圆润的动作和内功修炼而闻名,少林功夫则以力量、爆发力和技巧性见长,而八卦掌则注重腰腿的转动和身法的变化。
每个流派或门派都有其独立的传承和技术体系,在技艺、理论和文化传统方面独具特色。
4. 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支持武术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武术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
许多人将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锻炼意志力。
同时,武术也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受到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总体而言,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国古老而深远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了武术技击的技艺传承,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武术文化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武术文化?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发展前景一武术的概念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
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武术源于战争、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其发展变化受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有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等的影响与渗透,具有内倾性、和谐性、艺术审美等特性。
”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哺育下,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历代华夏民族不断创造、提炼的结晶和生活智慧的凝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二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
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三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它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出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二)技击性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性。
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其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个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
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
因此,武术由于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运动和套路运动两种表现形式。
技击运动为散手和推手等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则讲究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体现武术的根本特征技击性为目的,力求表现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技击含意的感受。
武术的技击方法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注目和吸纳。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中国武术的竞技特征,作为推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为国际武坛有识之士所认同。
(三)健身性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
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
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
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
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娱乐性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
随着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达到娱乐的方法也越来越新奇,因而通过自身对武术的习练以达到自娱性为目的的日渐减少,而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情况,则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武术的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而大为增多。
这种由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的武术娱乐性文化特征的转变,亦是很有利于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
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与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因此,中国武术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
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高度发达的象征,而且将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所以,中国武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相信已为期不远。
二、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发展,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一些国家的拳术源自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1、柔道。
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
如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
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贇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上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贇而始”。
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
2、空手道。
日本国际拳道学联盟理事长大西荣三在《我所创建的国际柔道学》一文中写道:“相传在八十多年前,空手道从中国的福建省传到于日本冲绳。
后来冲绳首里的系洲官恒先生将传人冲绳的空手套路进行总结,形成了冲绳最初的空手流派。
与此同时,冲绳那霸的东恩纳宽量先生正好在中国福建拜谢先生为师,并学成回到日本。
”另据1989年11月22日《中国体育报》登载:“最近,由福建省体育总会、福建省旅游局和福建省武术协会以及日本冲绳县武术界的朋友在福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现今流行于冲绳县的空手道刚柔流源于福州市。
该流派的祖师东恩纳宽亮的师傅系我国鸣鹤拳的一代宗师,福州人如如哥(谢如如)。
”可见,日才的空手道源自中国。
3、跆拳道。
跆拳道是朝鲜的传统武术。
它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早在明代之前,中国的武术技艺就传入朝鲜,特别是在近代,随着中国武术和日本武术的不断输、花郎道的臂掌结合中国拳术、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而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天的跆拳道。
4、泰拳。
泰拳是泰国的国技,是最受泰国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
关于泰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泰拳主要受中国古代技击术的影响,源自中国。
泰国古称暹罗国,明太祖洪武十年(1378年)始昭禄群鹰为暹罗王,以我国翰林学士谢文彬为坤岳,建立了暹罗第一王朝。
此后,中暹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云南省等地迁居暹罗的人越来越多。
明清两代,华侨在暹罗做官也很多。
泰国人的祖先,大部分来自我国云南省西南的傣族。
中国武术早就随着其他文化传到暹罗。
从经过泰国几代人的筛选、提炼、融化而成今日独具一格的泰拳,不难看到,泰拳中的肘技、腿技等主要技击招式与中国武术完全相同或十分相似,这也许可以证明泰拳是源自中国、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5、截拳道。
美籍华人李小龙在20世纪60年代末70代初,创编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技法的现代技击术——截拳道而蜚声国际武坛,同时又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别具风格的“功夫片”而轰动国际影界,以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兴起了“中国功夫热”。
李小龙之所以能创造截拳道,是因为他长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熏陶。
他依照中国武术“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等拳理,根据咏春拳的手法和训练方法以及戳脚拳中的腿法并吸取了西方拳击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武术特长,从而糅合中外武术的精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理论和技击风格,创立了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技击术——截拳道。
(二)“武术热”丰富了世界体育生活作为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
武术在日本十分流行,仅“少林南拳法联盟”就有2600多个国内分支和300多个欧美分支组织,共有100万会员。
近几年来,其曾先后11次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邀请中国武术协会访问日本。
日本的大、中、小学还把柔道、剑道、相扑和弓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学习课目。
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也很流行。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精武体育会。
在每年举行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上表演的拳术,除流行的五祖拳外,还有泰拳、缅甸拳、本扎(印尼拳)等,也都是吸收了中国武术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