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行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合集下载

调研报告: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六个老有”目标,不断夯实养老基础,完善养老政策,创新养老模式,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社区养老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足亟需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不足。

社区养老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基层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经费支出负担较重,且主要用于人员支出和社区日常事务支出,用于社区建设支出的经费不到总经费的XX%,而用于养老方面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政府虽出台了系列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准入门槛较高,导致政策难以落实且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为继。

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缺乏。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落实是一个重要问题,是关系到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

只有社区人员充足,才能保证很好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以X县城区为例,X个社区辖区内共有XX周岁以上老年人口XXXX人,占城区非农业人口总数的XX.X%O每社区只配备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日均照料老年人达XXX多人(次)。

基本上以文体活动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没有专业护理人员,不能满足服务需求。

三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

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X县城区X个社区定期联系社区卫生站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

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

四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随着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不仅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期望获得内涵丰富的精神生活。

社区养老服务过多重视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照顾,其服务多是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等项目,忽视了老年人对沟通、娱乐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武汉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探究

武汉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探究

察, 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合作医疗基 金的监督 力度 , 建立健全 合作医疗基 金监督制度 , 形成有效的监管机 制 , 严禁以任何理 由挤 占、 截留 . 用合作医疗基金 挪
2 规 范 基金 的分 配 与 使 用 、
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 的住院登记 、 住院病 历 、 收费 票据 、 转
乘之机 ,要针对个别 医护 人员与参合农民共 同套取合作医疗基金
的行为 , 制定相关奖惩 制度 , 严肃处理违纪违规行为 。 要严格落实 、 执行好基金财务管理 和政 务公 开制度 , 实做 到钱账分 离 、 切 封闭运
行、 保证安全 、 公开透 明 、 公平公 正 、 合理使 用。省 、 、 财政 , 市 县 监
权益 , 避免一些不必要 的意见 。 经办机构应与委托结报 的机构之间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对业务处理 的原始档案管理 , 应严格遵照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 的有关规定 , 落实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 会计档
案的管理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应建立财 务信息公示制度 , 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有些地 区因地制宜所采取 的灵活多样
诊审批 、 用药诊疗等手续 , 重点对合作 医疗 报销操作规程 、 医疗 质 量 、 用药 、 合理 合理诊疗 、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 。 同 时, 可采取定期 、 不定 期检 查的方式巡查医疗机构的科室 、 病房 , 核 查病 历 、 处方等资料 ; 采用入 户调查 , 了解 医疗机 构对合作 医疗政 策的执行 、 资金补偿 、 务合 同的履行和合 作医疗财 务等情况 , 服 发 现 问题及时处理 , 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 以有效防止过度医疗
1 老 年人 的居 住 状 况 、

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体现。

20XX年3月—7月,社会建设委先后到我市10个区及1个开发区共28家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现场了解、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和瓶颈短板。

同时,借鉴考察学习成都、重庆、武汉三市养老服务工作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调研中了解到的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瓶颈短板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据了解,截止20XX年底,我市户籍人口X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X万人,老龄化率XXX%。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率虽不算太高(全国老龄化率X%,其中成都、武汉、杭州、重庆等市均在20%以上),但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已经很大,从发展趋势上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大幅攀升,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我市以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 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市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X万张,养老机构总数为X个,公办X个(其中公建民营X个),民办1XX 个,床位X张,入住老人X人,入住率X%;日间照料中心X 家,床位X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X个,床位X张;乡镇敬老院X个,床位X张,入住老人X人,入住率X%;农村幸福院X个,床位X张,基本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虽然我市养老服务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距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

二、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短板通过到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市三个城市调研,三市在法规政策完善、资金支持保障、护理队伍建设、医养融合发展、智慧养老探索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1 . 2 老 年人 的经济 状 况 调查 的老 年 人 中 . 8 1 . 4 2 %的 老
子女 ” 的矛盾 . 传 统 的家 庭 养 老 模
式 在 现代 社 会 逐 渐 瓦解 : 机 构 养 老 又存 在 床位 紧 张 、服务 不 到 位 、 管
年 人 经 济 来 源是 基 本 养 老 金 或 退
模 式 成 为一项 紧迫 而艰 巨的 民生任 务 。因此 , 研 究意义 显 而 易见 。以武 汉 市武 昌 区为例 , 通 过调
查与 访谈 8个社 区的老人 , 对 武汉社 区居 家养老现 状进 行 了研 究 , 并提 出相 应 建议 。
关键词 : 社 区; 居 家养老 ; 服 务现 状
中 图分 类 号 : G 9 1 3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4 . 0 5 . 0 1 6 交 圈 子 的条 件 下 . 仍 然 生 活在 他 们 熟 悉 的社 区 中 . 通 过 社 区加 强 老年
供给 的少 之又 少 在每 个 月 的生活
费上 . 1 0 0 0元 以 下 的 为 2 4人 . 占 2 1 . 2 4 %: 生活 费介 于 1 0 0 0 2 0 0 0元 之间 的占 4 2 . 4 8 %: 2 0 0 0 ~ 3 0 0 0元 的 为 3 4 、 5 l %: 3 0 0 0元 以 上 的 仅 占
0 引 言
《中 国 老 龄 事 业 发 展 报 告 ( 2 0 1 3 ) 》 蓝皮 书指 出 , 中 国 将 迎 来 第一 个 老年 人 口增 长高 峰 . 2 0 1 3年
老年 人 口数 量 达到 2 . 2亿 .老 龄 化 水平 达 到 1 4 . 8 %。 老龄 化背景 下 . 如 何破 解养 老难 题备 受社 会关 注 忙 于 工 作 的子 女 往 往 无 暇 照 顾老人 . 深 陷“ 事业人士 ” 与“ 孝 顺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一、研究背景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根据我国的情况,将*岁及以上的人群界定为老年人。

*年_月_日*省统计局公布的*年*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公报显示,*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这一比例较上一年度增长加了*%,而*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人均寿命延长。

与此同时,人口呈现“老龄化”与“少子化”态势,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的慢病率更高。

这给我国的养老资源以及医疗资源都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按照全国养老界的“*”概念,即*%的老人居家养老,*%的老人享受社区养老,*%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

由此可推算,*省将会有*万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老年人对于医疗资源较为依赖,由于养老机构医护资源配套欠缺,使得养老院大量床位空置,反观大型医院却存在“小病大治,长期压床”的现象。

医养结合自*年提出以来,各地均进行了积极探索。

*年,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批准同意,*省*市被列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有必要对*市养老机构运营及其医养结合情况进行研究。

二、*市养老机构供给现状(一)*市区养老机构基本概况如表*所示,截至*年_月,*市区共计六个城区,分别为*区。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显示,该区域内人口数量,小店区最高,*区区域最低。

在养老机构及床位数量方面,*区各类养老机构共计*所,其中公办*所,民办*所,床位数共计*张。

其中,*区养老机构数量最多,占比*%,*区养老机构数量最少,占比*%。

基于*区人口及养老机构基本概况分析可知,目前*市养老资源在*区分布不均,人口数量较多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区、*区养老资源不足。

(二)*市区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情况*年_月_日全国医养结合监测统计,*市*区手续全部齐全,没有资质过期等问题的医养结合机构共*家,共有床位*张,总共入住老年人*人,平均入住率为*%。

武汉市智慧养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武汉市智慧养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武汉市智慧养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李映玉,卢志威,陈显友(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养老服务工作仍处于建设期,与老龄化进程、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现今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居家养老模式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近年来智慧养老——秉承互联网开放、便捷、分享的理念,让“互联网+”大数据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相融合一同打造养老服务备受瞩目。

基于此,课题组对武汉市智慧养老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研、考察等方式对武汉市智慧养老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就武汉市智慧养老建设和探索中存有的难题,如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率较低,宣传不够,缺乏适老化设计,缺乏高端综合性人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宣传,制定相关政策推进智慧养老的普及工作,加强产晶的适老化设计和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等对策。

关键词:智慧养老;老年人;武汉市;对策建议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武汉市智慧养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编号:2019085o一、智慧养老的发展背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根据2020年最新报告,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人口超过32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o据测算,203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人口将达到5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2050年该数据将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3%;2073年将达到该数据的最高值1.74亿,占比提高至17.1%;2100年为1.56亿,占比20.8%。

城区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以武汉市为例

城区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以武汉市为例

城区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以武汉市为例◎杨莉一、引言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02亿,老龄化率达到14.9%。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扶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新农保与城居保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连同先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管齐下完善了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

武汉作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着力打造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特别是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不仅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力争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城市社区”的目标任务,并将“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00个”列入省政府2013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内容重点推进。

然而,伴随着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城区老年人已满足“吃饱饭”的基本养老需求。

目前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增加收入、提高医疗保障、缓解孤独寂寞三个方面。

这就需要我们对新形势下的养老工作做出新的统筹规划,制定更符合党的群众路线的养老服务政策,创新传统模式,树立崭新科学的社会养老理念。

为此,本课题组于2013年6-8月对武汉市汉口地区的100位老人进行了养老现状问卷和访谈调查。

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与城市环境耦合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与城市环境耦合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与城市环境耦合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1引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加之受到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老年人人口比重不断攀升,未来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强。

大城市的人口基数对应的潜在老龄人口数目体量较大,长久以来受我国传统孝道的影响,老人的赡养被狭义的限制在子女尽孝的范围内,而社会服务设施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养老服务设施匮乏落后等问题,城市中养老服务亟待优化。

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和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关系,能为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规划提供很好的启示,且对未来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养老设施是国家和社会针对老年人生活而设立的服务型设施。

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服务是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做支撑”[1]。

武汉市现状养老设施在区域上主要依靠政府设立和私人经办的养老院,下级街道主要依靠社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包括社区、事业单位配套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这三类典型养老服务设施有很强的代表性。

此外,老年人群体对城市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要创建良好的老年人生活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文化氛围、休闲娱乐场所、医疗条件、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的协同作用,而这些因素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密切相关联。

研究典型养老服务设施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在空间上的耦合性,对促进对大城市优质的现状发展基础高效利用和优化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国际上共同探讨的话题之一,而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是我国未来必须应对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较多,而这些研究大多从统计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历年经济社会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模型,缺乏从空间角度对老年人生活环境进行耦合性分析;且目前国内对城市老年人服务设施规划布置,过多依赖于决策制定者的主观定性判断[2],缺少针对城市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生活环境关系的定量评价。

武汉 养老 调研报告

武汉 养老 调研报告

武汉养老调研报告武汉养老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的挑战。

通过对武汉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可以了解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认知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的养老需求以及对各种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机构情况以及政府的政策安排。

三、调研结果1. 养老需求:调研发现,武汉市民对养老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医疗保障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大。

市民对于养老设施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设施。

2. 养老服务:调研发现,目前武汉市的养老服务相对滞后,老年公寓、养老院等设施不足。

同时,已有的养老机构规模小,服务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3. 政策支持:调研显示,政府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养老服务的发展。

例如,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四、调研结论1. 增加养老设施建设: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设施,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全天候的医疗保障和居家养老服务,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应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五、建议措施1.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增加养老设施建设。

2. 完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和考核。

3. 开展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总结通过对武汉市的养老服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养老设施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满足市民的养老需求,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养老设施,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武汉市社科院杨莉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与日俱增,许多大中城市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网络,发展养老院产业成为迫切之需。

201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新建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

每个中心城区新建1家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今年政府为市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中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适应老年人口变化的需求1、武汉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及特点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

武汉市已于199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武汉市老年人口显现出数量大、老龄化快、高龄化的特点。

截止2009年12月底,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35.5万人的14.59%,;2009年武汉老龄化程度比2008年增长了6.12%;7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6.6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3.92万人,100岁以上老年人为800人。

2、中国养老市场的“未富先老”状况相对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老化时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面临的状况是“未富先老”,即在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人口就已经老化。

据统计,1980年,全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2005年供养比是4:1,预计到2020年,抚养比例将达到2.5:1。

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也是养老服务的最要内容。

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

但目前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仍是一个普遍现象。

3、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老年人口增加,独生子女政策,让“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妻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越来越多。

同时经济发展使得住房条件改善,“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家庭迅速增加,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面临困境。

武汉市社区养老院实态调查与设计思考

武汉市社区养老院实态调查与设计思考

武汉市社区养老院实态调查与设计思考张薇;张韵波【摘要】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社区养老院将在我国居家养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社区养老院的选址、体量、功能组成、平面组合方式的调研,对社区养老院的医疗配备,与各社区公共服务点的关系,无障碍设计以及各类使用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社区养老院的选址,平面布局形式,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设计建议,为目前大量兴建的社区养老院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社区养老院;选址;平面布局形式;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作者】张薇;张韵波【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建规教研室;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93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预计激增至2.1亿人,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

中国养老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按照我国“90-5-5”的养老构想,95%的老年人口将居家养老,并向社区寻求养老服务。

这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院将在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5.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全市养老床位总数为5.8万张,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

2014年7月底,武汉市成为全国首批42个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其重要养老发展目标之一目标是争取用5至10年,使养老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5%以上。

近一两年来,在政策的激励下,在各种武汉市社区养老院发展迅速,到2014年12月22日止,武汉市已经新建成和改扩建社区养老院达104家,已经入住老人6000多人。

到2020年,还需增加200家以上的社区养老院。

预计到2020年全市还有200家以上社区养老院要新建。

在短时间内兴建这样大批量的社区养老院,在为老年人提供可去之处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在争取数量达标的同时,如何保证设计质量,是需要每一个设计者认真思考的。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探讨——以武汉“十分钟养老圈”社区托老模式为例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探讨——以武汉“十分钟养老圈”社区托老模式为例
3 2 有 待 发 展 .
政 府 必 须 加 强 监 管 , 仅 要 做 到 事 后 检 查 , 要 做 到 事 不 更 前 提 醒 , 中检 测 , 整 个 过 程 中 要 注 意 及 时 收 集 信 息 、 事 在 反 馈 信息 , 现环 节控制 ; 力 推行 医方 信 息系统 建设 以保证 实 大 医 疗 服 务 信 息 的 透 明 公 开 、 时 准 确 。 向 患 者 公 布 医 生 和 及 住 院 费 用 清 单 有 关 信 息 , 高 医 疗 服 务 的 透 明 度 , 价 格 弹 提 使 性 发 挥 导 医 作 用 , 低 病 人 择 医 的 边 际 成 本 , 便 患 者 根 据 降 以 医疗服务 价格 、 用 、 率 、 益及 质量 自主选 择 医院就 医。 费 效 效 政 府 参 与 一 方 面便 于 医 疗 保 险 支 付 方 掌 握 更 多 有 关 医 疗 服 务 实 际成 本 的 真 实 信 息 , 其 监 管 功 能 能 够 正 常 有 效 的 发 使 挥 ; 一 方 面 , 于 患 者 更 多 更 真 实 的 了 解 医 方 各 方 面 信 另 便 息 , 患 者 能 够 真 实 地 感 知 与 反 映 医 方 的 质 量 水 平 , 证 按 使 保 病种付 费此种 医保支付 方式 的优越性得 到充分体 现 。
作 者 简 介 : 艾 君 ( 9 O ) 女 , 苏镇 江 人 , 吴 19一 , 江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究 方 向 : 政 管理 。 研 行

Hale Waihona Puke 3 4— N O.1 2 2 0, 01
现代商贸工业 Mo enB s es rd n uty dr ui s T a eId s n r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适老化服务购买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适老化服务购买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按照联合国规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是指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以上。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8.2%,21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并会持续到21世纪末。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几十年养老模式的发展探索过程中,发达国家逐步实现了由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变,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其中社区居家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家庭、市场,给予老年人补贴、鼓励其居家养老。

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四大部分服务,根据老人失能程度提供不同等级的生活照料和居家介护服务。

早在1996年,我国学者寿莉莉(1996)在社会科学期刊就未来社会养老模式的趋势进行了阐述,认为多种因素均倾向于社会将做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选择。

从城市老年人经济状况进行论述,王锦成(2000)通过分析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发现城镇老年人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发现居家养老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6]。

从老年人自身需求出发,李宝娟、孙晓杰(2019)阐明居家智慧养老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社会孤寂、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7]。

居家养老矛盾集中点在于供需的矛盾,学界研究主要从服务内容、行业现状、资源配置等方面展开。

李舒馨、李南(2019)主要从服务内容方面指出了社区居家养老在提供服务内容方面存在泛化、灵活性等问题;其次,宋煜(2020)指出了行业管理效率低下、人才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丁建定(2018)则从政策落实方面指出具体政策落地不足等问题。

此外,陈雅丽(2021)指出居家养老系统僵化、有效性不足及养老资源的配置不平衡及浪费问题。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从不同主体进行研究[9]。

首先,丁建定(2018)从需求的主体和服务人员主体出发,提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体进行细分、将服务人员需求纳入服务体系、构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模式。

新形势下养老服务发展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

新形势下养老服务发展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

工作研究新形势下养老服务发展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杨莉__阶段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土|丿|社会,老年人口的高龄、失丿少□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武汉作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近些年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形势下武汉市老年人数量和人口学特征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养老服务需求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未来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更具前瞻性、科学性。

武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目前,武汉作为我国中驰趣城市,鲜人口不歸夬,而老除癥弱化,社会瞬老舷激增。

老年人口"三多并存”现象突出。

截至2018年底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7.94万人,占全市883.59万总人口数量的2127%;80岁以上高龄老人25.09万人,占总人口2.84%…老年人口不仅数量多、发展快,还显现出空巢多、女性多、疾病多"三多”并存的特点。

首先,空巢老人多。

武汉市中心城区空巢老人已占到老年人数的3成,近30万人,有的社区空巢老人比高达73.1%,空巢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管理难题。

其次,女性老人多。

武汉市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女性老龄人数在每个老龄段均多于男性人数;并旦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别比例相差越发悬殊。

全市475名百岁老人中,女性人数是男性的3倍多。

最后,疾病老人多。

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类风湿是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群中最高发的疾病。

老年人失能率高,养老金水平低。

湖北省老龄办《关于湖北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市2018年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5.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的2.82%。

高龄老人的空巢、失能、失智、贫困、疾病、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问题非常突出。

同时,武汉市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老工业基地,企业退休职工数量多,养老金水平低。

经过武汉市政府的“14连增”,2018年武汉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到2800元,但是依然低于武汉市人均3984元的工资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作者:夏艳红束依邓迎松等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5期夏艳红束依邓迎松吴群(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中国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民生任务。

因此,研究意义显而易见。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通过调查与访谈8个社区的老人,对武汉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5.016 0引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龄化背景下,如何破解养老难题备受社会关注。

忙于工作的子女往往无暇照顾老人,深陷“事业人士”与“孝顺子女”的矛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逐渐瓦解;机构养老又存在床位紧张、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弊端,老年人“家庭依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基于此,一种吸收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优点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大力推广。

政府牵头,家庭、政府、社会三方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社区居家养老给广大老年朋友既提供专业化服务,又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1武昌区老年人基本状况调查选取了中华路街、紫阳街、黄鹤楼街、白沙洲街等共计8家建成时间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样本,以期具有代表性。

通过对武昌区8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个案访谈10人,回收有效问卷113份,了解到社区内老人的基本状况及问题。

以下是基于此次调查结果进行的思考,以期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在接受的老年群体中,男性52人,占46.02%;女性61人,占53.98%,性别比例相当。

从年龄分布看,60~69岁老年人47人,占调查人口的41.59%;70~79岁老人56人,占49.56%;80岁以上的仅10人,高龄受访者比例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esearch of survey in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s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Take Wuhan as an example 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行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张伟湖北经济学院Abstract:with the aggravation of China’s aging problem, endowment problem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demand for aging problem in the society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ict. Various kinds of endowment patterns are gradually developed immediately, however ,problems are much more than patterns. Community endowment pattern is one of all endowment patterns, and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pattern in Wuhan appears low popularity, small scope, little content, short of function, imperfect mechanism, incomeplete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few capital sources, no standard services, lack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has not been formed yet. For this newly formed endowment patter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support of policy and system, meanwhile, the community can play its advantage ,bring in the Market Mechanism ,develop perfectly through capital, staff ,resources ,build a favorabl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endowment.Key words: aging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station professional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养老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各种新型养老模式随即在探索中逐渐展开,形式多样却问题重重。

社区养老服务站模式是众多养老模式中的一个,武汉社区养老呈现出普及率低、范围小、内容少、功能缺乏、机制不完善、软硬件设施不齐全、资金来源少、服务不规范、专业性缺乏,尚未形成标准化和体系化等特点。

对于这种新兴养老形式,政府应当加大政策、制度的支持力度,同时社区要发挥自我优势,引入市场机制,从资金、人员、资源上进行完善发展,为养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站专业化一、引言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逐步改善,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将到达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长到14%,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进入了世界最快国家之列。

就中国现状来看,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人口增长明显,人口老龄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点。

由此可知,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尤为迫切。

然而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我国的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在城市,养老机构不外于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几种,社区的养老机构也是诸如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形式,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服务几乎是一种混杂状态。

但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必须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所谓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形式之一。

而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

就具体操作来看,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与社区养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除此之外,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其经济来源与服务方式的不同,社区养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社区自有,其服务是以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共享的方式来实现,这与居家养老以家庭为主、老人自费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而社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社区养老的公共产品,便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作为一个新兴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发展很不完善,与居家养老方式中的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的形式不同,它的多功能性、全面性、文化娱乐性等明显强于后者,基本针对老人的业余发展,有益于减缓老龄化带来了部分诸如孤独、心理压力大等老人的心理问题和老年痴呆症等健康问题。

就武汉而言,养老产业也只是刚刚起步,在特定的一些社区试点探索。

笔者以武汉为例,对十多个社区进行访问,并着重对汉口的湖边坊社区、万松街社区、唐家墩社区以及武昌的广八路社区、石牌坊社区等多个社区的服务站及老人做了详细的问卷及个案调查。

同时针对社区老人和养老服务站进行A、B卷调查,A卷是关于老人的基本情况,B卷是关于服务站的基本情况,并做好了相关个案访谈。

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情况调查(一)社区老人对服务站模式的态度1、老人对服务站的运作模式较为认同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得知,老人对服务站运作的现状较为满意,并对服务站的改进发展抱有较大的期许。

老人们的参与度较高,且对服务站评价较高。

62.5%的社区老人经常参加,37.5%的社区老人偶尔参加,52.5%的老人对服务站的服务很满意,37.5%的老人对服务站的服务较为满意,社区老人对这种服务站模式还是较为支持的。

老人们的参与度及支持度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站发展模式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社区养老服务站模式有着广阔的前景。

图一:老人的社区服务参与度 图二:老人对服务站体系的评价2、 老人参与的服务项目倾向明显根据我们的调查,老人多数会参加休闲娱乐、健身保健、医疗保健及阅览学习等活动,据统计数据显示,44%的老人会接受休闲娱乐的服务,23%的老人会接受医疗保健的服务,20%的老人会接受健身保健的服务,11%的老人会接受阅览学习服务。

基于这项调查,不难发现,老人对服务项目的选择更倾向于文娱健康型,这些项目的开展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这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您一般接受服务站的哪些服务内容44%20%图三:老人接受服务站服务的内容(二) 服务站的运作情况1、 服务站的基本情况概述(1)服务站建立时间普遍较短根据资料统计和实践调查显示,服务站的建立时间都较短,57%不超过一年,43%不超过三年,说明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形式的普遍年轻化。

年轻化就意味着不够成熟、不够规范标准、不够专业、不能充分达到很好养老的效果,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不仅武汉,全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都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使这种养老服务站形式没有很好的参照模式,只能缓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服务站建立时间图四:社区服务站建立时间(2)服务站场地来源多样化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站,场地、资金的来源决定了服务站的性质。

据了解,服务站场地的来源基本上包括社区自有、政府提供和租借三种形式,社区自有的情况使服务站的建立成为社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政府提供场地使服务站建立成为政府支持的项目建设,而租借形式使服务站引入市场竞争模式,凭借市场力量发展。

三种不同形式各有优劣:社区自有形式相对灵活,便于社区根据老人数量、老人参与度、社区承受能力、老人喜好等调整场地大小,调整出适合本社区的养老服务站规格样式,但社区往往没有过多可用场地投入进去且回报率低;政府提供形式为社区节省一大笔投入,有助于为服务站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但往往不符合社区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要,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灵活性差;租借形式灵活性大,利用市场能更好的促进服务站发展,更好的满足老人需要,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但这种形式却使负担较多的转移到了老人身上,降低了预期养老效果。

由此可见,三种形式优势互补的空间较大。

(3)服务站服务内容广泛、功能明确服务站提供服务的内容广泛,基本上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服务站的服务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家政服务、娱乐休闲、健身医疗、阅览学习等各方面,功能较多,内容齐全。

另外,服务站服务的功能区分明显,每个服务站都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有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培训室等,每个功能区都聚集着相同要求的老人,分布明确,这种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便于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自由选择。

养老站提供的服务内容22%图五:社区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内容(4)服务站选址标准各异服务站的选址标准各异,基本上根据方便出行、节约成本和资源组合情况来选址。

有的选址在人群聚集区,有的选址在较边缘的地方,有的选址在环境幽雅区,但无论是以什么为标准,都是以社区的基本现状为前提的。

当然,这个选址标准的确定还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资金、场地等,如果是政府提供的场地,选址标准就由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难免有些不符合社区情况的,如果是社区自有,还要受到社区其他事项发展需要的限制,所以,服务站的选址只能避轻就重。

(5)服务站宣传工作较充足服务站的宣传较多,且能够经常听取居民意见,这对于服务站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其中,意见邮箱和服务热线的方式居多。

充分听取居民和老人的意见,对探索中的服务站社区养老模式来说是现阶段唯一明确的工作指向了。

目前社区养老模式普及率低,充足的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况且引起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度也是顺应当前需要的要求。

除此之外,服务站还会经常协调志愿者开展老年自愿服务活动,这也是服务站服务形式之一。

2、服务站的运行机制(1)资金组合以财政拨款、社区自有和少量收费为主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目前武汉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次是社区自有资金,最后是对老人的少量收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