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浅谈对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浅谈对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发表时间:2012-10-31T09:28:17.0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姜钰佳[导读] 一个班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的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
姜钰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中学255400 记得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小时候上课,真信书里说的,长大了,走上社会才发现,生活不是书中的样子,多年坚守的东西忽然不是那个模样,我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因此,当我看着网上、报纸中那些说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失的话语,我只能无奈地笑着,因为那时的教材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
后来,自己参加了工作,拿到教材时候的心情可以用惊喜二字来形容。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名称由思想政治改成了思想品德;内容,删除了社会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记得当时上学的时候这几部分内容很难理解,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增添了很多内容,比如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征,比如如何与人交往,甚至我们上学时被诸位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男女关系问题也由以前避而不谈、简单粗暴压制改成了写在教材里,用引导,引起学生思考而后找到正确交往模式的方法出现。这一切,无一不在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本真。
记得当年,我刚刚入职,接手了我校新初一的一个班。由于我们的学制是五四制,初一的孩子们大的十一岁,小的十岁,正处于男生女生相互排斥的时期。那个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全班参加学校的活动,需要穿校服,那些在校服外穿了外套的同学就需要临时把外套脱下来。按照规则,男生先参加活动,女生后参加活动。于是我跟同学们说,咱们男生参加活动的时候女生帮着拿一下衣服,女生参加的时候男生帮着拿一下吧。结果,我听到了一阵阵“啊,不要”。后来,男生比赛的时候,女孩子们倒是帮着拿了,但都是用两个手指尖夹住,把胳膊伸得长长的,离得自己远远的。我看到之后,哑然失笑。
后来,在上《荡起友谊的双桨》那一课时需要讲到男女生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时我想到了校园里的那一幕,就在考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能起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直白的提问,能打开学生思考的思维吗?于是这一课,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班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的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突发奇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请问:你知道班主任的“绝招”是什么吗?为什么?(带女生参观男生宿舍)记得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甚至男生在知道答案之后,还是依然一脸的不服气。可是,学生们的话题是打开了,接下来的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敢想、敢说。经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也有了许多连珠妙语。后来的生活中,虽然学生依旧会有相互排斥、相互打小报告的情形存在,但大多数时间,学生除了小报告之外还会说一句:老师,某某在某些方面还是挺好的。这多少也是个小小的进步吧。
今年,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标准再次修改,将回归生活作为修改的重要理念,以“大德育”为目标,在没有修改大框架的前提下,对许多的细节进行了调整。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修改后的课标给了老师更广泛、更加自主发挥的天地。可这也对我们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老师如果希望自己上好每一堂课,那么他的人文素养、课堂驾驭能力、生活逻辑同理论逻辑相结合的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
课堂能否鲜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正确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否灵活运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时机。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六年级的《挫而不折,积极进取》。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自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挫折有什么,并反思这些挫折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头垂得很低,她在纸上写了涂,涂了写,教师过来看她的时候还遮遮掩掩。当时的教室里不仅仅有授课教师和他们班的同学,还有许多在听课的老师。我现在回想起这一幕还会想,如果是我面临当时的情况,我会怎样处理这个学生?会不会因为她的不参与、不配合而大发雷霆?当时授课的教师并没有像我一样做,在她对这个学生仔细观察之后,她举起了这名学生手中的小纸片,对我们大家说:刚刚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这里有一位同学的经历和观点不仅真实更让我感动,下面我想请这位同学做一次发言。后来,这名学生起立的时候头依旧垂得很低,我们可以看出她心中的不自信,最后这个发言是由另一位同学替她完成的。通过这个发言我们才知道,这名同学天生手有残疾,她为此很自卑,害怕与人交流,以致于现在性格有些软弱,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畏手畏脚,但是她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融入到人群中来。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教室中一片沉默,甚至听到了几个女孩子呜咽的声音。此时,教师用轻柔、低沉的声音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们见到了一位勇敢面对自身,积极融入班级的十分优秀的同学,那大家有没有话想对她说啊?接下来的场面非常让人感动,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用自己朴素的语言表达着对这位同学的欢迎、对她的坚强的敬佩。此时的课堂真正上升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高度。
品德教育是一种隐形的“无痕教育”,大道至简,如果我们硬要将这种教育拔高、说教,那么必然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从政治课到思想政治课,再到思想品德课,我们的品德教育一步步从高于生活走上了回归生活之路,我们相信,唯有在这样的道路下,品德教育才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