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题型限时专练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pptx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能量与动量4“三大观点”解决力学问题课件
解析:(1)滑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0mgcos θ=ma0, 代入数据解得 a0=2 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v02=2a0sinh37°, 代入数据解得 v0=2 m/s. (2)C 在 A 上表面滑行时,A、B 一起运动,受到 C 给的向右的 摩擦力为 μ1mg=2MaAB, 解得 aAB=2 m/s2, 隔离 B 分析,A 对 B 的弹力为 F=MaAB=2 N.
12/8/2021
(1)滑块 C 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v0 为多大? (2)滑块 C 在 A 上表面滑行时,A、B 间的弹力大小为多少? (3)经多长时间滑块 C 运动到 A 的右端?此时滑块 C 的速度为多 大? (4)最终稳定时,滑块 C 是否脱离长木板 B?若未脱离,滑块 C 相对 B 静止的位置距离 B 右端多远?
(2)2 N
1 (3)4 s
1.5 m/s
(4)滑块 C 未脱离木板 B 27.5 cm
12/8/2021
考向二 用功能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知识必备]——提核心 通技法
1.若过程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应首先考虑应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
2.若过程涉及摩擦力做功,一般应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 恒定律.
(2)B 获得向右速度后,A、B 间发生相对滑动,到再次左边缘对 齐,A、B 两物块的位移差为 L.
12/8/2021
[解析] (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 加速度的大小 aA=μg 匀变速直线运动 2aA L=v2A 解得 vA= 2μgL (2)设 A 、B 的质量均为 m 对齐前,B 所受合外力大小 F=3μm g 由牛顿运动定律 F=m aB,得 aB=3μg 对齐后,A 、B 所受合外力大小 F′=2μm g 由牛顿运动定律 F′=2m a′B,得 a′B=μg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课件
(向1上)碰运后动瞬的间1部小.分5球继×的续速1上度0升3大的k小高g;(度,2为)木两h板2 车的长与度。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
(解2:01(81·)全A到国时B卷过Ⅱ间程)汽,极车由A运短在动水,学平公在冰式雪碰路面撞上后行驶车.驾轮驶均员发没现其有正滚前方动停有,汽重车B力,立加即采速取度制动大措施小,但g取仍然1撞0上m了/汽s车2.B求. :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必考点
学习目标
●透彻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具体内容,并能形 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能熟练、灵活选择相关观点来解决问题,提 升物理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动力学 观点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
v v0 at
x v0 v t 2
设P点的高度为h,则A上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解:(1)碰后,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B g mBaB
由运动学公式 vB2 2aB xB
解得 vB 3.0m / s
(2)碰后,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由运动学公式
mAg mAaA
v
2 A
2a A xA
解得 vA 2.0m / s
AB与弯曲滑道BC平滑衔接,滑道BC高h=10 m,C是半径R=20 m圆弧的 最低点,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 a=4.5 m/s2,到达B点时速度vB=30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长直助滑道AB的长度L; (2)求运动员在AB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的大小; (3)若不计BC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点时的 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活用力学三大观点解析力学计算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可以简化计算过 程,提高解题准确性。
多做模拟题
多做模拟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 确性。
拓展力学计算题的深度和广度
1 2 3
深入探究物理本质
通过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深入探究物理现 象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解题思路
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将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简单 的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运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解 。
碰撞与反冲问题
碰撞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相互靠 近,或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 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
反冲
解题思路
掌握碰撞的特点和规律,注意动量守 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对于 反冲问题,要明确系统的内力远大于 外力,系统动量守恒。
纠正方法
在记忆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含义,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公式的 理解和记忆。此外,可以将易混淆的公式进行对比记忆,以避免混淆。
计算过程不规范,导致结果错误
不注意单位换算
在物理计算中,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同,学生容易忽视单位换算,导致计算错误。
计算过程跳步
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喜欢跳步,导致计算过程不完整,容易出现错误。
02
01
03
解题步骤 1. 列出甲车和乙车的位移方程; 2. 根据位移关系列出方程;
例题一:直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3. 求解方程得到相遇时间。
总结:追及相遇问题中,关键要抓住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根据位移关系列出 方程进行求解。例题二:曲线运动中的平 Nhomakorabea运动问题
问题描述
从高为h的平台上水平踢出一球,欲击中地面上的A点,若两次踢球的方向都相 同,第一次初速度为v1,球的落地点比A近了a;第二次初速度为v2,球的落 地点比A远了b。试求v1和v2的关系。
二轮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课件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为使物块越过“壕沟”,求物块在B点最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v的大小;
(2)若θ=37°,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拉力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
(3)若θ大小不确定,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力F的最小值。 关闭
((1结)由果h可=1保gt留2,得根号t=0) .4 s,v=������=4 m/s。
2
������
(2)v2=2al,解得 a=0.8 m/s2。
对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 θ-μ(mg-Fsin θ)=ma,即 F=co������s���������������+��� +���������s���in������������
代入数据可得 F≈5.27 N。
(3)由数学知识可知 F=co������s���������������+��� +���������s���in������������ = N(1()其4 m中/stan(2φ)=5μ.2)7。N (3)58255 N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力F的作用 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水平直轨道运动,到B点后撤去力F,物体飞出 后越过“壕沟”落在平台EG段。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物块与水 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段长L=10 m,B、E两点的高度 差h=0.8 m,B、E两点的水平距离x=1.6 m。若物块可看作质点,空气 阻力不计,g取10 m/s2。
解得水平恒力F应满足的条件为F≥0.625 N。
答案: (1)①10 m/s ②9 N (2)F≥0.625 N
2019届二轮复习 第4讲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 课件(48张)(全国通用)
答案
39 (1)16R
221R (2) 16
(3)9mg
考点三 应用动力学观点和动量观点分 析“滑块——木板”模型
1.用动力学观点分析“滑块——木板”模型时 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1)一个转折——滑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或者 滑块从木板上滑下是受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转折点。
(2)两个关联——转折前、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联 和滑块、木板位移和板长之间的关联。
[审题探究] (1)m1 与 m2 的碰撞过程,两者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 近似守恒? (2)m1、m2 碰后一起由 B 点运动到 Q 点的过程,有 哪些力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动能如何变化? (3)m2 停在 Q 点后,m1 的运动过程如何?其最终状 态如何?
[解析] (1)m1、m2 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1、f2 f1=μ1m1gcos θ=1.2 N f2=μ2m2gcos θ=0.8 N f=f1+f2=2 N m1、m2 碰后瞬间速度为 v,研究 m1、m2 整体,由 动能定理,有: -f·2L2-(m1+m2)gL2cos θ=-12(m1+m2)v2 得 v=6 m/s
x′=x1+x2+x3+…
m1gL2(sin θ+cos θ)-f1x′=0-0 x′=3.5 m m1 在两直杆上总共通过的路程 x=L1+2L2+x′ x=21.5 m。
[答案] (1)16 m (2)21.5 m
【题组突破】 1.(2018·漳州质检)如图 2-4-3 所示,在高 h=2.7 m 的光滑水平台上,质量为 m 的滑块 1 静止在平台边 缘,质量为 0.5m 的滑块 2 以速度 v0 与滑块 1 发生弹性 正碰,碰后滑块 1 以速度 v1 滑离平台,并恰好沿光滑圆 弧轨道 BC 的 B 点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圆心 O 与平台等 高,圆心角 θ=60°,轨道最低点 C 的切线水平,并与 水平粗糙轨道 CD 平滑连接,距 C 点为 L 处竖直固定一 弹性挡板,滑块 1 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返回,滑块 1 与 轨道 CD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3,g=10 m/s2。求:
专题五 解决物理问题的“三大观点—2020高中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共54张PPT)
联立⑪⑫⑬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A″=357 m/s,vB″=-257 m/s⑭ 这表明碰撞后 A 将向右运动,B 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 A 向 右运动距离为 xA′时停止,B 向左运动距离为 xB′时停止,由运动 学公式 2axA′=vA″2,2axB′=vB″2⑮ 由④⑭⑮式及题给数据得
xA′=0.63 m,xB′=0.28 m⑯ xA′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的距 离
(1)3m
2 (2)15mgH
11 (3) 9
[例 4] [“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19·全国卷Ⅲ,2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 A、B,质 量分别为 mA=1.0 kg,mB=4.0 kg;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 簧,A 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 l=1.0 m,如图所示.某时刻,将 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 A、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 为 Ek=10.0 J.释放后,A 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20.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A、 B 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
[例 2] [能量观点的应用] [2019·全国卷Ⅲ,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 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
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 h 在 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 中动能 Ek 随 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 10 m/s2.)该物体的 质量为( )
(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 A、B 速度的大小; (2)物块 A、B 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 A 与 B 之 间的距离是多少? (3)A 和 B 都停止后,A 与 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4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练习(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练习的全部内容。
专题0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力学问题力要清,力的三种时空效应更要清.即力的瞬时效应产生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原因;力的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力的空间位移积累做功,是动能变化的原因.力的三种时空效应是开启力学问题、力电问题、乃至整个高中物理问题的三把金钥匙.解力学题一定要牢记力学的三大观点,即力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动量的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这必将是2019高考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例1、(2018洛阳一练)如图所示,A、B质量均为m,叠放在轻质弹簧上(弹簧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对A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F(F>2m g)的力,将弹簧再压缩一段距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而处于平衡状态,现突然撤去力F,设两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A、B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则关于F N的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刚撤去外力F时,F N=2FmgB.弹簧弹力等于F时,F N=2FC.两物体A、B的速度最大时,F N=2mgD.弹簧恢复原长时,F N=mg【参考答案】B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块AB只受重力向上运动,F N=0,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课标版二轮复习应用“三大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ppt课件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m)v共
高考导航
μmgΔl=
1m
2
v02-
1 2
(M+m)
v共2
解得v共=3 m/s,Δl=6 m
(2)对木板有μmgs=
1M
2
v共2 -0,解得s=2
m
当L≥2 m时,木板B端和C点相碰前,物块和木板已经达到共同速度,碰后物块
以v共=3 m/s匀减速到C点
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s1,返回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s2,P点的高度为h,整个过 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有
mgH-fs1=
1 2
mv12
-0
④
-(fs2+mgh)=0-
1 2
m
-
v1 2
2
⑤
从图(b)所给出的v-t图线可知
s1=
1 2
v1t1
⑥
s2=
1 2
·v1
2
·(1.4t1-t1)
5
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 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 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60°)=
1 2
mvA2
-1
2
mvP2
在P点受力分析如图an=
vP2 R
ax=g sin 60°
a=
an2 ax2 =
67 g
2
考点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球 a 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Wf; (2)小球 a 通过弹簧与小球 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 弹性势能 Ep; (3)小球 a 通过弹簧与小球 b 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 小球 b 的冲量 I 的大小.
6
[解析] (1)小球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 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 定理得:m1gR+Wf=12m1v21,
板块二
高频考点强化
1
热点 4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
2
[热点分析]
3
力学问题力要清,力的三种时空效应更要清.即力的瞬时效 应产生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原因;力的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 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力的空间位移积累做功,是动能变化的原 因.力的三种时空效应是开启力学问题、力电问题、乃至整个高 中物理问题的三把金钥匙.解力学题一定要牢记力学的三大观 点,即力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能量守 恒定律),动量的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这必将是 2018 高考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
4
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 R=0.4 m 的四分之一 圆弧轨道 AB 在最低点 B 与光滑水平轨道 BC 相切.质量 m2=0.2 kg 的小球 b 左端连接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另一 质量 m1=0.2 kg 的小球 a 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 弧轨道最低点 B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小球 a 重力的 2 倍.忽略空气 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8
(3)小球 a 与小球 b 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最 终速度为 v3,b 球最终速度为 v4,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1=m1v3+m2v4, 由能量守恒定律:12m1v12=12m1v23+12m2v42, 根据动量定理有:I=m2v4, 联立可得:I=0.4 N·s. [答案] (1)-0.4 J (2)0.2 J (3)0.4 N·s
10
9
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 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 (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 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 (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 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 定律.
小球在最低点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m1g=mR1v21, 联立可得:Wf=-0.4 J.
(2)小球 a 与小球 b 通过弹簧相互作用,达到共同速度 v2 时 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此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1=(m1+m2)v2, 由能量守恒定律:12m1v12=12(m1+m2)v22+Ep 联立可得:Ep=0.2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