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初探
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研究

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研究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军事领域的装备维护保障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军事部门实现对于装备维修保障的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率,降低维修保障成本,保障军事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从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的背景、意义、现状与发展、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背景装备维修保障是军事领域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军事作战的重要技术保障。
随着国家对军事领域的安全保障的不断加强,军事装备维修保障已成为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发展,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不断升级,信息化管理成为装备维修保障的新趋势。
三、意义1、提高维修保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装备维修保障的管理,发现维修保障问题,指导调整维修保障措施,提高维修保障效率。
物资的快速领取、调配及后勤管理,使得装备更加快速地维修保障。
2、降低维修保障成本装备维修保障的成本是很高的,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精确掌握各种维修保障情况,及时调整保障措施,降低支出成本。
同时,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得各种物资控管更加严密,杜绝过多损耗。
3、优化部队运转效率在保障力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和经费。
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让维修保障系统的运作更加高效和规范,节约了部队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四、现状与发展目前,国防部门正在加紧推进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主要围绕建立一套覆盖国防工业的“维修保障电子台账系统”、升级军事工业物资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维修保障流程、做好维修保障材料的采购和领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装备的维修保障质量和效率。
在技术信息化方面,重点推进装备陈旧预警系统和漫游梯次设计,应用现代化的维修保障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装备的保障质量和维修效率。
当前,面向未来,加大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的科学、规范、标准、高效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武器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探讨

武器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探讨
尚凡葵;晁爱民;付攀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新军事变
革的进程。
现代武器装备的建设科技含量高、牵涉面广、资金投入大、建造周期长,武器装备质量相关信息多而杂,使军代表对武器装备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为更好地保障武器装备的质量,武器装备质量监督也应该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更新质量监督管理观念,强化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武器装备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便于信息的传承、查询和相关的统计分析,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监督管理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尚凡葵;晁爱民;付攀
【作者单位】海军驻青岛造船厂军事代表室,山东青岛260002;海军驻青岛造船
厂军事代表室,山东青岛260002;海军驻青岛造船厂军事代表室,山东青岛26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探讨
2.关于《武器装备订购与质量监督国家军用标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3.武器装备协作合同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探讨
4.
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探讨5.水利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与质量监督要点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部队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发的《非正常应急处置预案》,系统、科学的修订段非正 常情况下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做到不缺、不漏,预案流程 清晰、分工明确,处置符合现场。按照预案要求构建统一规 范的安全风险应急数据库,搭建应急处置平台,充分调动
段、科室、车间的力量,做到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常态化开 展施工、LKJ 芯片换装、救援、季节性等应急演练,全面提 升干部、职工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效规范风险应急管理,降 低现场作业风险概率。
· 92 ·
内燃机与配件
试析部队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
摘 要 :武器装备是陆军基础保障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基于此,对武器装备的管理也是陆军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 互联网时代下,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是提升陆军武器装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借鉴与其他领域管理工作 的信息化发展经验,陆军武器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开展过程中,但是其开展效果一直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管理机构 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以及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人才等。而本文中将会对限制陆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 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武器装备管理的信息化提供理论参考。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 93 ·
分析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
韦东亮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柳州 545616)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通过与传统汽车底盘的对比,阐述了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汽车底盘上的特 点,简单概述了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制作要求,针对新能源技术为汽车底盘带来的革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 解新能源技术在专业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信息化作战已成为现代军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保障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电子战装备的分类根据作战任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电子战装备可以分为电子侦察装备、电子对抗装备和电子保护装备三大类。
1. 电子侦察装备电子侦察装备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对方电磁信号,获取有关敌情、敌情态势和敌方作战指挥系统等重要信息。
这类装备包括电子侦察舰、侦察飞机以及地面电子侦察设备等。
它们通过对电磁信号的探测和分析,为我方提供精确的敌情信息,为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2. 电子对抗装备电子对抗装备针对敌方电磁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以削弱敌方作战能力。
这类装备包括电子干扰弹、电子干扰车辆和电子干扰飞机等。
它们通过发送特定的电磁信号,扰乱敌方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在战斗中陷入被动,从而为我方作战争取胜提供有利条件。
3. 电子保护装备电子保护装备主要用于保障我方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被敌方侦察和攻击。
这类装备包括密码通信设备、反侦察雷达和抗干扰通信设备等。
它们通过加密和反侦察手段,确保我方的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不被敌方获取和破坏,并能够有效地抵御敌方的干扰。
二、电子战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一些目前值得关注的技术领域。
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电子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增强实时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
2. 网络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在电子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通过建立高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可以实现电子战装备之间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3. 光电技术光电技术的应用为电子战装备的侦察和干扰手段提供了新的选择。
例如,红外干扰技术可以对敌方红外制导武器进行干扰,削弱其精确打击能力。
新形势下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

新形势下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作者:李强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世界占据的话语权越来越多,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实力的保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彰显国家硬实力的标准之一,我国从未松懈过对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研究,尤其是近些年来相关资源倾斜较为严重,使得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体系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能,还是信息储备的能力大幅度增强,能够高效全面的实现电子对抗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问题解决措施;具体应用一、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平发展为世界发展的统一主题,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局部冲突仍然十分频繁,尤其是在中东等地区局部战争日益激化。
针对这些战争过程中电子对抗装备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现代战争已经成为了信息的主战场,无论是空战还是地面战争,哪方掌握了信息就占据了主导权。
电子雷达的信息收集装备是现代电子战争中的主要装备,是组成电子对抗系统的重要基础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着一场战争的成败。
因此针对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时刻研发新型技术,提升电子对抗装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保障自身装备的功能完善,为战争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参考依据。
现有的电子对抗装备管理体系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些信息化方面建设尚不完善,这都是我国军队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管理系统内部设计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是采取系统管理的体制,分为上下两层,基层设施是最为基础的管理应用软件,而上层设施是决策层所应用的管理软件。
基层管理软件主要负责的就是对各种电子对抗装备进行备份,对其日常工作状态和调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标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况,为后续的维修与检查提供信息支持和维修记录,其次,信息系统还应该对装备的库存情况,保存情况,磨损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采取信息收集处理技术和传感技术,采取良好的把关,这样可以保证仓库的合理利用,既不会积压大量的装备,也不会出现没有装备可用的情况,为采购员的采購提供一个合理的采购方案。
装备质量体系监督审核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

装备质量体系监督审核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装备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装备质量监督审核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进装备质量体系监督审核的信息化建设,本报告将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质量监督审核也不例外。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装备质量监督审核的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监督审核能力,推动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装备质量体系监督审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设备体系,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在软件系统方面,已经开发了一些专门的装备质量监督审核软件,可以进行信息的录入、查询、分析和报告等功能。
此外,还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素质。
四、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好装备质量审核信息的安全。
其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亟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共享装备质量审核信息。
另外,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五、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措施为了进一步推进装备质量体系监督审核的信息化建设,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加密重要装备质量审核信息,严格限制访问权限,做好备份和灾难恢复工作。
2. 提升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装备质量审核信息互通互联。
3. 针对中小型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
4.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规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求,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和技术保障。
六、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启示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装备质量监督审核的效率和能力,推动装备质量的不断提高。
装备保障实现信息化的措施探析

1 2 3
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核 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对外依存度高。
信息化应用范围有限
我国装备保障信息化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尚未覆 盖全部业务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较 为突出。
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装备保障信息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完 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制约了信息化建 设的推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技 术的理论探讨和应用案例分析 ,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
现有研究尚未涉及信息化技 术在装备保障决策支持方面 的具体应用和实现机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信息 化技术在装备保障决策支持方 面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实时
决策和智能管理。07 参考文献Fra bibliotek参考文献
[1] 张三. "装备保障信息化:现状与对 策." 《军事科学》 2020年10月.
[2] 李四. "信息化战争中的装备保障." 《国 防科技》 2021年1月.
[3] 王五. "论信息化装备保障的发展 趋势与挑战." 《信息技术与应用》 2022年3月.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平的不断提升。
05 装备保障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
01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的装备保 障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实施效果 。
定量评估法
02
03
综合评价法
建立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 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评估 效果。
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构建信息化 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 综合评价。
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 发展,信息化装备保障已经成为 军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装备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

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初探摘要: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信息化的装备保障。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分析了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结合我军装备保障的实际情况,较系统地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目标和建设原则与应优先考虑的问题等,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目标提出了装备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保障理论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牵引装备保障形态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必然要求装备保障信息化。
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刚刚起步,急需装备保障信息化理论的引领,但目前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本文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概念、外延、内涵、目标和建设原则与应优先考虑的问题等作了大胆的探索,以供商榷。
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
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
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
浅谈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

浅谈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各行业的推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现代化战争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未来战争,必然是各种类型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在多维空间进行协同作战,想要取得胜利,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对武器装备开展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化作战。
【关键词】装备保障;信息化;作战装备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呈现信息化作战的佐证,而且对各种武器装备的消耗率大幅度增加,战争进程较快,传统武器装备保障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作战的实际要求。
近些年,我国对于信息化部队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新装备也在快速更新入列,对武器装备保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当前信息化作战背景下,如何做好武器装备的保障工作,使作战部门的装备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一、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特点为了满足现代化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要打造信息化武器装备保障模式,实现指挥智能化、保障部队一体化以及保障模式立体化三大特点。
首先,保障指挥智能化模式下,需要全面提升当前的指挥决策、指令传输、作战计划等,确保相关的数据信息得到快速传输,要不断增强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其次,保障部队一体化。
在信息化战争下,联合协同作战是最为显著的一项特点,但同时也对战场装备保障的要求有了很大提升,单纯依靠单一兵种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最后,保障模式立体化。
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新的装备保障方式,将社会资源快速进行整合利用,确保立体化保障得到贯彻落实,有先进、快捷的输送武器装备输送方式。
二、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一)满足现代化军队建设要求一个国家的军队,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虽然新中国成立时间较短,在近些年我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猛的,与世界强国的军事差距越来越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作战装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对作战装备的信息化保障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建设现代化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

新形势下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发布时间:2021-03-10T02:52:14.11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1期作者:张伯阳[导读] 其一,趋于系统化和体系化,电子对抗装备技术复杂,在设计和研究上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防设备,集侦查、测向、干扰等功能为一体;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战部队对电子攻防武器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电子战装备是对抗型装备,装置实验只有在真实战场环境当中开展,才能够合理评估作战效能。
而当前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地区常年战乱,在这个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战装备实验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欢迎。
文中对新形势下电子对抗装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电子战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对抗装备;发展;数据库;信息管理伊拉克和科索沃等现代战争的发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现代战争表明电子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序幕和先导,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掌握电磁权、制海权、地面作战主动权才能够在作战过程当中不陷入被动状态。
其中,雷达装备是现代电子战当中的重要对抗装备,也是开展电子对抗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在现代文明的发展当中,也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标志。
1.现代电子对抗装备的特征其一,趋于系统化和体系化,电子对抗装备技术复杂,在设计和研究上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防设备,集侦查、测向、干扰等功能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功能也逐渐从单机向体系化对抗的方向发展。
运用在作战体系当中,实行全过程作战实验。
其二,组织协调难度很大,电子装备作战实验涉及到诸多实验设备,参与人员多、实验环节多且周期很长。
其三,实验运用环境复杂,将电子装备运用在对抗作战当中,电子对抗装备本身具备密集、复杂、多变等与特征,作战场所有可能是短波,有可能是毫米波,甚至有可能是海上、也有可能是空中等。
这些特征对电子对抗装备的研究、实验增加了难度。
军用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

军用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产品实现作为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重要过程之一,其信息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企业质量部门的重视。
军用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优劣将影响装备的设计、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旨在以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流程、权限及文档等关键技术,并根据军工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了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实现过程。
针对军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管理方面具体过程,对条款中的要求进行了解释,对重要过程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规划和总结,建立了适合典型军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详细流程图。
2)探讨了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关键技术,对关键技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
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文档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库设计技术建立了基于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实现过程管理模型。
3)以典型军工企业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为背景,建立了基于C/S构架的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和三层技术架构。
采用分布式工作流模型对系统模块进行了合理划分,建立了系统建模和数据库,完成了软件系统设计和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
本文所提出的产品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经过程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初步测试,达到了预期目标。
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

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成为了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进行探讨。
一、军队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军队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将军队的作战指挥、后勤管理、情报收集等工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军队信息化的意义在于:1. 提高指挥效能:信息化使得指挥官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获取作战所需的各类信息,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2. 高效利用资源:信息化让军队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提高作战能力:信息化让军队具备更强的攻防能力,能够更加精确地攻击敌方目标,提高打击的准确性。
二、电子战的概念和作用电子战是军事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作战手段,是指通过利用电磁波进行干扰、压制、欺骗、迷惑等手段,对敌方的电子设备、电磁系统和通信网络造成破坏或干扰,以达到摧毁敌方通信、侦察和指挥系统的目的。
电子战的作用主要有:1. 干扰敌方通信:通过电子战手段,可以对敌方的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进行指挥和通讯,从而削弱其作战能力。
2. 压制敌方雷达:电子战可以通过干扰敌方雷达系统,使其无法正常侦测目标,从而减少敌方对我方的监视和火力打击。
3. 打击敌方电子设备:电子战可以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破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造成敌方指挥系统的瘫痪。
三、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军队信息化对电子战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情报收集能力:信息化建设使军队具备了更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快速、精确地获取敌方的情报。
这对于电子战的实施至关重要,能够提前了解敌方的电子设备和雷达布置,有利于做出更好的干扰和压制计划。
2. 加强电子干扰手段:信息化使得军队具备了更多样化、精确度更高的电子干扰手段。
通过信息化手段,军队可以针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定向干扰,提高干扰的精确性和效果。
对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策略探析.doc

对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策略探析摘要: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是实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必要条件,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各种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电子信息装备日常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出发,结合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建设,对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以及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可靠性工程电子信息装备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促成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因素。
电子信息装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竞争发展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竞争中,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等条件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体系的整体运用以及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对于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1、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电子信息装备实际应用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
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电子信息装备的生产、使用管理以及电子信息装备的配套装置中。
其中,电子信息装备设计以及生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比电子信息装备在相关配套装备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机率要相对较大。
在有关调查中,电子信息装备的实际应用中,那些新型的电子设备装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是由于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部分的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大部分是在应用中的使用管理阶段开始暴漏质量问题,而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由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以及生产阶段造成的。
电子信息装备应用过程中,另外一部分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和电子信息装备的复杂性的增加,电子信息装备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于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护费用提高,而且也面临着一定的质量和使用完好问题。
浅谈基于信息化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

更能加快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军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更是提升军工产品质量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以往军工企业,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过度重视人力检测方式,不断增加人力资 源,此种现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效率与安全性,降 低差错率,却增加检测成本与管理风险。因此,在管理工作 中,应结合军工企业质量管理实际情况与信息化系统,不断完 善管理体系。因此,在现有引进信息化系统之上,应不断完善 并整合各类数据,缩短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软件修改时间,将原 有的基础数据放在重要位置,提升数据安全性。其次,结合军 工企业情况,在现有质量管理软件基础之上,增加质量管理与 查询功能,对军工企业各项活动进行精准记录,并对质量数据 不断分析与整理,做好质量数据传输工作,为军工企业产品质 量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准确数据,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与此同时,应增加产品节点管控工作[3],当某一节点数据出现 变化时,可以将原始数据输入其中,并对生产质量统计表进行 分析,将原有数据统计表与现有数据统计表进行对比,确保相 关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看到数据变化,找到产品质量 出现变化主要因素。最后,应结合不同军工产品管理岗位负责 人,在软件中增加管理权限,最大限度降低越权与操作失误问 题出现。只有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软件基础之上,结合军 工企业质量管理需求,对军工质量管理软件进一步优化,才能 提升质量管理效果。
1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为确保军工产品质量,作为军工企业,在实际生产工作 中,结合时代发展与军工企业需求,早已构建完善质量管理 体系,促进军工产品生产工作稳步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技 术不断发展与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军工企业管理难度,为 军工企业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应对信息化 技术对军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将以往管理理念与 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融合[1],才能解决军工产品管理工作 整合遇到的不同问题。以某军工企业为例,在该军工企业生产 中,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出 现,以往质量管理方式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其一,为信息传递不及时,以往信息传递方式相对较慢, 导致军工产品管理节奏变慢,整体反应效率较为低下。其二, 引进信息化管理软件相对复杂,以往军工企业工作人员难以掌握 此种管理方式,导致信息化质量管理方式被逐渐削弱,导致资源 浪费问题出现。其三,为以往质量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只能借助 人工方式,对军工产品质量进行记录与管理,此种传统管理模 式,极易导致质量记录丢失与人为更改等问题出现。上述几种管 理方式或是资源浪费问题,极易阻碍军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更 新,对军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浅谈做好信息化装备的质量监督

浅谈做好信息化装备的质量监督作者:苌军红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4期1.装备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一般被用来描述某件武器装备(系统)采集、传输、处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或者被用来描述某战场、某支部队中各种信息设备从战场互联网络中共享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十分复杂,总体上可归并为指挥信息系统、数字化作战平台、单兵数字化系统和信息化弹药。
指挥信息系统即C41SR系统,在我国又称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战场的中枢。
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各级又分为地面、海上和空中等。
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除系统规模、适用范围和功能侧重点不同外,在基本功能和结构上大同小异,都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管理、分发自动化,保障对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一机系统。
数字化作战平台主要包括数字化的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等升空平台、作战舰艇等水面水下作战平台以及电子战装备、各种数字化陆载平台等。
它们作为战场信息网的终端设备,通过信息网共享战场资源,互通情报,相互支援,形成全方位、全空域、全地域的战场信息网络,可极大地提高作战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单兵数字化系统是指对作战人员穿戴和装备进行数字化设计,即将信息探测、采集、处理、数字通信、数字控制和人体保护等多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单兵配备的武器装备上而构成的一种综合作战系统。
配备了这种系统的士兵将具有个人无线电收发、网络通信、GPS导航定位、夜视、敌我识别、告警和对某些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弹药的发射指挥等功能。
它们可近实时地接收各种有关作战的信息,既可接收高度集中的指挥命令,又可按上级的作战意图和自己掌握的战场信息,高度自主地对敌作战。
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武器,主要包括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巡航导弹、末制导导弹、反辐射导弹等。
它们是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位置信息,修正自己的弹道,准确命中目标的弹药。
国防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国防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军事领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也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的体系。
而其中,国防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个议题。
一、信息化管理在国防装备制造业的意义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国防装备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保证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另外,国防装备制造业在信息化的支持下,也可以更快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为军队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保障。
二、国防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国防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中,一方面是技术落后,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共享和管理不够完善。
装备研发、生产和维修仍然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效率,也对后勤保障和作战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国防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技术问题目前,军工企业通常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往往只停留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很少进行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这导致了信息化对于国防装备制造业的提升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我们需要更有效地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研发先进的工业软件和硬件,实现生产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2.信息共享问题在国防装备制造业,不同部门之间虽然都有信息系统,但彼此之间的数据交流非常有限,很难实现信息共享。
这种信息孤岛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在维修和保养上,由于信息无法共享,每个部门需要编写、维护自己的维修手册和维护表格。
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容易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更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3.保密与信息安全问题在国防装备制造业中,信息安全很重要。
毕竟我们所处理的都是国家机密。
信息化国防对军事装备质量控制的要求

信息化国防对军事装备质量控制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国防已成为现代军事发展的主导方向。
信息化国防对军事装备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军事装备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和技术手段。
一、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信息化国防要求军事装备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通过信息传感、数据处理、自主决策等方式实现自主化的任务执行能力。
这就要求在装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装备的智能化需求,提高装备自身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
在质量控制上,需要强化对装备智能化部件的研发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在制造过程中没有疏漏和缺陷。
二、加强装备网络化能力信息化国防要求军事装备具备网络化能力,实现装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通过网络化,可以实现装备之间的远程监控、指挥控制和数据传输,提高作战效能和决策效率。
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在装备设计和制造中考虑网络化需求,确保装备在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装备受到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提高装备的信息化兼容性信息化国防要求军事装备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装备、系统和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数据交换。
这就要求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标准化和兼容性的考虑,确保装备在不同信息化环境下的无障碍连接。
在质量控制上,需要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和验证,确保装备能与其他装备正常通信和协同作战。
四、加强装备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化国防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装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装备维修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加强对装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装备问题,进行故障预警和维修计划的制定。
五、优化装备维护保障体系信息化国防要求建立健全的装备维护保障体系,确保装备的可持续运行和维修保障。
在质量控制上,需要强化对装备维护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维护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初探
发表时间:2019-06-04T16:09:25.8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吴建萍[导读] 从未来海战的实际出发,通过七个方面对电子战装备行业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从未来海战的实际出发,通过七个方面对电子战装备行业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工业数码神经系统思想、闭环管理思想和预防管理思想的设计理念为指导的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并且给出了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
引言
未来海军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和未来海上电子战、信息战、心理战的需要,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传递、处理速度将成为影响未来战争结果的关键性因素。
与此同时,未来战争对电子战装备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电子战装备系统的研制、协作、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海军部队电子战装备提供和服务保障的研制和生产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对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高管理、控制和响应能力,才是实现电子战装备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1电子战装备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战装备行业的质量管理现状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信息采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有关电子战装备的质量信息和数据的采集、传递基本上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主要依据大量的检验人员对每个零件及尺寸的符合性判断等情况进行事后记录、定期汇总和书面传递,手段落后、工作量大,造成质量数据的传递缓慢,此外工厂积累了大量的质量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所收集的数据全面性不能保证,有效性差。
(2)质量数据传递环节不流畅
目前在电子战装备生产企业内部质量记录仍然采用纸质记录的方式,质量数据的流转仍然采用表单传递、人工流转的方式,信息传递缓慢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首先表现在数据跨部门、跨系统传递环节存在传递瓶颈,导致部分数据遗漏;其次上下工序环节无法通过数字化的质量认证来确保质量的可靠性;最后,部分检验数据需要对源数据重新解析并进行二次登记的重复工作。
(3)质量数据难助于持续改进
由于数据分散,缺乏针对性的归纳、整理、分析手段和解决办法,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缺乏系统的收集、对质量信息和数据也没有集成分析;由于信息传递滞后,一些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引起重视,使得“预防为主”的初衷得不到充分落实。
(4)应用统计技术及统计工具的水平较低
目前电子战装备生产企业在质量数据分析上应用统计技术或工具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每年都有相关培训、讲座或学习,但受学习人员的局限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往往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应用和传授,多是事后、定期的报表应用,仅停留在对事后质量数据的分析,如电子战装备产品质量成本废品损失金额直方图、损失率直方图、工序平均损失直方图、各产品工序平均损失金额直方图以及超差利用品排图、内部损失费用排列图、废品损失率趋势图表。
(5)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急需提升
长期形成的检验为主的质量把关模式,反映出电子战装备工厂还处于不高的质量管理层次和水平,使得 “事前预防”少、“事中控制”无能为力,过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监控。
单纯依靠检验把关的质量管理模式造成的事后控制,无法预测和判断过程能力,因此带来质量改进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改进措施不能真正解决棘手问题。
2 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规划
为了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如下规划:(1)基于工业数码神经系统思想的设计理念
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按照工业数码神经系统理论进行设计,是由信息感知平台、信息控制平台和管理决策平台、战略计划平台四个层次组成。
系统通过全面的信息采集,规范的过程控制和高效的决策分析,实现管理者对整个质量过程的“可知”、“可控”、“可管”、“可谋”。
◆信息感知平台及时、准确、全面的对本系统以及其它信息系统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控质量过程状态;
◆过程控制平台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数据模型与设计及过程能够控制相结合,实现核心质量过程的“可控”;
◆管理决策平台在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型对质量过程进行评价,以支持管理决策。
◆战略计划平台通过一系列数据汇总和报表统计,并建立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计划。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将是企业质量管理从传统的检验质量管理向预防和过程控制转变,从经验管理向全面的信息化质量管理转变,从单一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转变。
(2)基于闭环管理思想
戴明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也是体现了闭环的思想,是ISO9000标准持续改进的理论模型。
发生问题,先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纠正措施,制定改进方案,形成一个闭环循环,杜绝问题重复产生。
每一次循环的结束,都会有新的收获;每一次循环的开始,都有一个新的起点。
在日常的质量管理中,对于每一个不合格品的处理,对每一个质量问题的归零,都需要应用闭环管理的思想,从问题的报告、分析到纠正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也是一个闭环思想的集中体现。
实现质量归零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
质量管理系统充分体现闭环管理的思想,对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验证和管理,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
3 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
电子战装备研制和生产企业通常面对的质量管理难点,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
因此,电子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实施通常在各阶段主要实施的内容如下:
(1)制造质量管理系统是对企业制造全过程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监控,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流程化的闭环跟踪处理。
系统对关键工序和质量参数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过程异常,通过分析、诊断和改进,帮助提高过程能力水平,降低不合格率,从而实现质量预防。
完善的质量信息库实现产品质量追溯。
(2)质量体系管理系统辅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体系的管理和运行。
电子化的体系文件分类管理,实现文件全生命周期的控制。
多部门、多种类质量记录与资料文档管理,形成企业质量信息库和知识库。
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过程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把质量管理部门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
(3)测量系统管理系统以实现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的检定与状态控制为主要目标,帮助计量部门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动态的器具台帐管理和状态管理,跟踪每个量具的全生命周期。
自动的检定计划和提醒功能,帮助使用部门及时送检。
量具使用信息、检定信息的有机关联,实现量具的追踪与追溯。
测量系统分析有效评价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等。
(4)质量改进管理系统成为帮助企业建立起质量问题处理和持续改进的信息化平台。
系统针对企业不同级别的质量问题,通过规范的处理流程进行闭环处理。
系统支持不合格品审理、质量问题报告、质量问题反馈、重大质量事件、FRACAS、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等信息的处理。
项目改进支持六西格玛改进、QC小组等攻关性改进活动,系统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跟踪管理。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四代电子战装备的研制已发展到以高科技为特点、以高质量为标志,全面追求电子战装备的综合效能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杀手锏电子战装备的立项研制和批产交付,给型号研制、生产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产品设计、批生产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缩短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部队战斗能力,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
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有效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落后的手工质量控制手段、滞后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及大量有用的质量信息的丢失,大量质量信息的查找都成为各研制和制造单位有效运行的薄弱环节,自动化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成为各单位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