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楼宇智能化系统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和注意事项
楼宇智能化系统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和注意事项随着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常用的几种接地型式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如何与强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统筹考虑?下面一一分析!1、IT系统I表示电源端不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
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IT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可以不切断故障线路。
为保证人身安全,它要求发生接地故障时发出信号,设备的接触电压不大于50V,其动作电流应符合下式要求:RA·Id≤50V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触电阻(Ω)Id―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电流(A)为达到此要求,应减少配电系统的对地电容,例如限制设备线路总长度。
IT系统的缺点是不宜配出中性线N,并必须补充一些安全措施,不宜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低压配电系统。
但智能化系统重要的主机房设备和各层终端设备设置防雷击、防干扰隔离变压器后可采用IT系统供电。
2、TT系统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1)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
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在中性线N带电情况下,PE线不会带电。
(2)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RA·Ia≤50V 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Ω)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由于接地故障电流的大小受电源端的接地电阻和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之和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其电流较小,不能启动低压断路器跳闸或熔断器熔断,将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故应采用漏电保护器保护。
浅谈智能化楼宇电气接地
壳带 电( 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 坏而漏 电) , 故障保 护 时 接地
的动作特性应符合 ( ) : 2式
R ・ 0 I≤5 V ( Q) () 2
《 民用建筑 电气 设计 规 范》 G/ 1 J JT 6—9 《 压 配 电设计 规 2、 低 范》 B 0 5 9 G 50 4— 5以及 IC T 6 E / C 4标准 中 , 接地制式将 低压 按
p p rp e e ts v r l o otg o e it b t n g o n i g p t r sw ih a es i b efri tl cu l e u l ig, d a l u r a d a e r s n e ea w v l e p w rd s i u i r u dn at n h c r u t l o ne l t ai d b i n a so p t o w r l a r o e a e z d n f s me me s r so tl cu l e u l ig e rh s se t ru h t e a a y i a d c mp r o . o a u e fi el tai d b i n  ̄ a t y tm h o g h n ss n o a i n n e z d l s
Ke r s:L w v l g o e it b t n d sg I y tm ; T y tm ; N s s m ; r tci e e rh; r c —c re te r T e b n i g y wo d o ot e p w rd s u i e in;T s se 1r s s a i r o e T y t e P oe t a t Di t u r n a t h o dn v e h;
论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统常用 于建筑物供 电来 自公共 电网的地方 。T T 系统的特点是 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线 P E无一 点 电气 连接 , 眭| 即中. 接地与 P E线接地是分开 的。 系统 在正常运行时 , 管三相负荷平衡不 该 不 平衡 , 在中性线 N带电情况下 ,E线不会带电 。 P 只有单 相接地故障时 , 由于保护接地灵 敏度低 , 故 障不能及时切断 , 设备外 壳才可能带 电。 正常 运行 时的 T T系统类似 于 T - 系统 , 能获得 NS 也 人 与物 的安 全性和取 得合格的基 准接 地 电位 。 随着大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的出现 , 系统 也会 该 越来越作 为智 能型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但从 实 际情 况来看 , 由于公共 电网的电源质量 不高 , 难 以满足智能化没备的要求 , 以 r 所 r 系统很 少被 智能化大楼采用 。 l 5I T系统 I T系统是三相三线 式接地 系统 , 该系统 变 压器 中性点不 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 中性线 N 无 , 只有线 电压(8v , 电压(2V , 3o ) 无相 20 ) 保护接地 线P 各自 E 独立接地。 该系统的优点是 当一相 接 地时, 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 系统可 以照常运行。 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 N 因此它 。 是 不适用 于拥 有大量 单相 设备 的智 能化 大楼
关键 词 : 平衡 ; 负荷 电位基 准点 ;N S 单点接 地 ; T —; 防静 电接地 ; 一接地体 统
l 接地系统分析 在建筑物供配 电设 计中,接地系统设计 占 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关 系到供 电系统 的可靠 性, 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 , 在供 电设计 中总 包含有接地 系统设计 。 而且, 随着建筑物的要求 不同 , 设备 的功能不 同, 各类 接地系统也相应 不 同 。尤其进入 2 世纪 , 的智能化楼宇 的出 1 大量 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 多新 的要求 。在常 用的几种接地方式中 , 哪一种能够适合智 能建 筑呢?下面分析 几种接地 系统 。 1 N C .T - 系统 1 T- N 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 四线 系统 , 系统 该 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 P E合二为一 , 通称 P N E 线。 这种接地 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 , 线路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有效方法
试论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的有效方法摘要:在建筑项目中,电气工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在建筑内部用户起着非凡的作用。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改革在新的形式下的演变,增加了电气保护施工的规定,并且大幅度的转变了接地系统的布置。
基于此,本文对智能建筑电气保证与接地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有效方法给用户以及建筑本身提供安全保障,并确保设施的持续运行,是接地的基本功能。
在供电设计中,会对所有形式的建筑物针对其不同型号规格而配备相应的接地系统设计。
然而,建筑设备的功能选型由于不同的建筑内部所用于的不同的自身需求,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对施工单位而言,务必要安排好全面施工方案。
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具体阐述了现代智能化建筑选择的接地系统、电气保护方式等。
1 智能建筑电气接地防护1.1 tn-c系统三相四线系统也就是tn-c系统,此系统保护接地pe与中性线n 之间相互融合,又叫做pen线。
在此类接地系统中,由于其具有简单的线路连接的特点,三相负荷较平衡等方面有着广发的运用。
在智能化大楼内需要消耗的符合比例达,无法保持正常的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的荧光灯、晶闸管等会导致高次谐波电流。
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将会使中性线n上叠加,中性线n电压波动,造成电流变化过程中电流的不稳定性,最终无法完成中性点接地电位的稳定。
由于这些现象而导致的危害有很多:引起设备外壳带电,危害人身安全,对于确切的电位基准点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妨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
由此得出,tn-c 接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是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见图1)。
1.2 tn-s系统tn-s接地系统属于三相四线加pe线系统,对应的配电设备都会设置在建筑内部。
这类系统的特点在于,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只会在变压器内部实现接地,而对于其它位置则不会出现电气连接。
中性线n属于带电体,而pe线则不会带有电荷。
该接地系统自身则带有了相应的电位基础,能够保持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
论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论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黎耀新(广东奥新电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3)应用科技【I裔要]本文通过对_I乙种供电接地系统的概括介绍,筛选出适合作为智能楼宇的供电接地系统,并对其所应采取的各粪接地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分析,对智能楼宇应采驭的电气保扩与接地方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D∈钼阑】负荷平衡;电位基堆点;TN-S;单点接地;防静电接地;绞.磁地体’,,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
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
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在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能化楼宇呢?我们不妨分析—下下面几种接地系统。
1T N-O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 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 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
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 EN线连接)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T 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
2T¨C专系统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 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 N—C 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 N—S系统。
智能化楼宇电气设计中的接地技术探讨
时, 不管三相负荷是否平 衡 , 巾性线 N带 电情 况下 ,E线 在 P 不 会带 电 。该 系 统 只 有单 相 接 地 故 障 时 , 于保 护接 地 灵 敏 由 度低 , 故障不能及时切断 , 设备外壳可能带电 , 但是故 障电流 取决于电力 系统 P E线 的接地电阻 , 其值往往很小 , 足以使 不 数千瓦的用 电设备 的保 护装置 断开电源 。为 了保 护人身安
智能 化楼 宇 电气 设计 中的接 地技 术探 讨
彭 惠冰
( 建 莆 田电业 局 , 建 福 福 莆田 3 10 5 10)
摘
要: 通过 分析 电源的接 地方式 、 防雷保 护接地 、 电子 电 气设 备 的安 全保护 接地 以及 防静 电接 地 和屏
蔽接地 , 对智 能楼 宇 电气设计 应采取 的接 地方 法提 出 了适 当的建议 。 关键词 : 能化楼 宇 ; 智 电气设 计 ; 接地技 术
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 制系统 、 楼宇 自动化 系统 、 保安 监控 系 统 、 公 自动 化 系统 、 办 闭路 电视 系 统 等 , 地 对 于 智 能建 筑 中 接 设备的安全运行 和数据 的可靠传输有 着很大影 响。如果接 地不好 , 轻则会造成设备不 能有效传输 数据 , 降低智 能建筑 设 备 的 可 靠性 ; 则 会 损 坏 设 备 的部 件 , 至 造 成 设 备 瘫 痪 重 甚
并 影 响 人员 的安 全 。 由 于 智 能 建 筑 内 多 设 有 具 有 防 静 电 要 求 的程 控 交换 机 房 、 算 机 房 、 防 及 火 灾 报 警 监 控 室 以 及 计 消 大 量 易 受 电磁 波 干 扰 的精 密 电子 仪 器 设 备 。 因此 , 智 能 化 在 楼 宇 的设 计 和施 工 中 , 了 考 虑 电源 的 接 地 方 式 、 雷 保 护 除 防 接地 、 电子 设 备 的 安 全 保 护 接地 外 , 应 考 虑 防 静 电 接 地 和 还 屏 蔽 接 地 的要 求 。
浅析智能化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以 防 止 雷 害 为 目的 的 接 地 叫 作 防 雷 接 地 , 要 主 作 用 是 把 雷 电流 迅 速 导 入 大 地 。 中 铁 四 局 集 团 施 工 的 广 州 大 学 城 华 师 大 二 期 机
两 点 , 防 止 侧 向雷 击 。 从 第 二 层 起 , 两 层 利 用 结 以 每 构 圈梁 水平 钢 筋与 引下 线焊 成 均压 环 , 有 引 下线 , 所 建 筑 物 内 的 金 属 结 构 和 金 属 体 等 与 均 压 环 连 接 。柱 头 钢 筋 与 接 地 体 连 接 , 成 具 有 多 层 屏 蔽 的 笼 形 防 组
供 配 电 系 统 的 接 地 方 式 可 分 为 TN — C 、 TN —
等 级 低 , 干 扰 要 求 高 , 受 雷 击 的 部 分 。 不 管 是 直 防 怕 击 , 击 , 击 都 会 使 电 子 设 备 受 到 不 同 程 度 严 重 干 串 反 扰 或 损坏 。 此 该 教学 楼采 取 了严 密 、 靠 的 防雷接 因 可
—
C— S 接 地 系 统 适 合 三 相 负 载 不 平 衡 的 场 合 , 以 可
保 障人 身及 设 备 的 安全 , 使 电子 设 备 共 同 获得 一 能
个 稳 定 的等 电位基 准 点 , 保设 备 的正 常运 行 , 合 确 符 智 能 楼 宇 的供 电特性 , 以 用 作智 能 建 筑 物 的接 地 可
地 。其 他 的 功 能 接 地 , 是 以 防 雷 接 地 系 统 为 基 础 , 又
建 立 了 严 密 , 整 的 防雷 结 构 。 完
s、 TN—c— s、 TT、 T 系 统 等 几 种 。第 一 个 大 写 字 I 母 T 表 示 电源变 压 器 中性 点直 接 接 地 ; I表 示 电 源
智能楼宇防雷与接地设计
2 智能楼 宇接地系统
21 智能 建筑 接地 方式 的选择 .
建 筑 物 可 采 用 多种 方 式 的接 地 系 统 进 行 接 地 如 T 系 统 、 N
T T系统 、 系统等。 根据 国际电工委 I T员会( C标准 《 I ) E 建筑物电气 装 置) C 434 3的 有关规 定. 国低压 供配 电系统 中多采用 ) 6 (6 — 1 T 我
维普资讯
建 材 与 装 饰 20 年 1 07 2月下 旬 刊
建 筑 与 设计
智 能楼 宇 防雷与 接 地设 计
章 尤 强
( 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广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智能楼 宇的防雷 设计 , 智能楼宇接地方式 的选择 , 智能楼字统~接地系统设计, 安全保护接 地、 直流工作接地 、 屏 蔽接地与 防静 电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系统系统设计。
上钢 筋作引下线。 柱内钢筋 与建筑物基础钢筋这个 自然接地体连
接 。 外 。 钢 筋 、 层 钢 筋 、 墙 面 所 有金 属 构 件 也 应 与 引 下 另 圈梁 楼 外
线连接。 组成具有多层屏 蔽的笼形 防雷体系 。这样不仅可 以有效
防 止雷 击 损 坏 楼 内设 备 . 还 能 防 止 外 来 的 电 磁 干扰 。 而且
T N接 地 系 统 。 N接 地 系 统 又 分 为 三 种 型式 . T C系 统 、 N S T 即 N— T — 系统和 T — — N C S系对象 。 智能建筑多属 于一级 负荷. 按一级 防雷建筑物 的保 应
.
T— N C系 统 被 称 之 为 三相 四线 系 统 , 系 统 中 性 线 N与 保 护 该
的所 有 功 能接 地。 须 以防 雷 接 地 系 统 为 基 础 . 建 立 严 密 . 整 必 并 完 的防 雷 结 构 。 防雷 接 闪 器 是 专 门用 来接 受直 接 雷击 电流 的 金 属 物 。建 筑 物 的 房 顶 尤 其 是 房 顶 上 较 突 出 的 部 位 , 房 角 、 脊 、 儿 墙 与 如 房 女 房檐 等 , 易遭 受 雷 击。 置 在 房 顶 上 的设 备 与 器 具 。 是 雷 击 的 最 设 更
建筑楼宇智能化安装与接地要求分析
建筑楼宇智能化安装与接地要求分析摘要:智能建筑系统主要包含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网络系统、智能通讯系统、智能数字系统等等,覆盖了建筑安全、数据传输、生活娱乐等等方面,实现其复杂功能的基础是一台台先进的电子设备,这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都十分严格。
如何保证这些高度精密的电子设备高效运营,需要我们建筑智能设备施工人员不断进行探索,全面了解各个设备的使用要求与安装要求,从安装阶段就要对设备的安全保护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为以后建筑智能设备的良性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子设备保护接地技术研究随着现在建筑高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使用大量的强弱电设备与传输介质,这些个电子设备普遍存在高科技、精密化、使用环境要求苛刻这些个特点,如何保证建筑智能化设备的运营安全,保证建筑智能化功能的长久使用,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所属功能的发挥以及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如何对建筑智能化设备进行安全保护,本文主要对建筑智能化电子设备的特点以及接地技术、安全传输技术进行阐述分析。
1建筑智能化设备接地相关概念为了确保建筑智能化设备和人身安全,利用接地扁钢、接地扁铜、接地铜线等将电气设备可能带电的外壳部分与土壤进行完善的电气连接,就称为接地(earthing),其中与土壤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体就称为接地体(earthing body)或接地极(earthing poie);而专门为建筑电气系统接地而设置的接地体则称为人工接地体(manual earthing body);建筑物中兼作接地用且与大地直接接触的各种建铳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结构内部的钢筋等,称为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body)。
当设备处于正常运行工况时,接地线是不载流的,而当设备存在漏电等危害时,就会通过接地线和接地体将漏电电流宣泄到大地中,进而确保建筑智能化设备和人身安全。
2智能楼宇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1) tt接地系统。
智能楼宇的电气接地
中图分类号 :U8 T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3 1 2 1 0 — 0 9 0 10 - 1 (0 0)9 0 5 — 1 - 4
1 T 系统 I 迅速动作 , 切断故 障回路 电源达到保护 目的。 I 表示 电源端不接地, 或经过高阻抗接地。T表示 负载侧 电气设 32 由于 三 相 负载 不 平 衡 ,E 线 上 有 不 平 衡 电 流 ,对 地 有 电 . PN 备 外 露 可导 电部 分 直 接接 地 。T系统 最 大 的优 点是 当发 生 单 相 接地 压 , 以 与 P N线 所 连 接 的 电气 设 备 金 属 外 壳 有 一 定 的 电压 。 I 所 E
位 连接 的措施 及设计 方 法。
A b ta t sr c :Ba e n te c mp rs n a d n lss f sv F y e o v la e d srb t n gou dn s d o h o a io n a ay i o e ea tp s o lw otg iti ui r n ig, s ia l r u d n y e o o vla e l f o u tb e g o n i g tp s frl w otg dsrb to y tm n i elg n ui i g a d me u e nd d sg t dso o it u in s se i ntl e tb l n s, a r sa e in meho fc mmo run ig a d r nr d c d. i i d n s n g o dn n a ei to u e
Va u g n e i g l e En i e rn
・59 ・
智 能楼 字 的 电气 接 地
浅谈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二]
二二]
维普资讯
交 流
备 的要 求 ,所 以 ,、 统 很 少 被 智 能 化 大 楼 采 用 。 r系 I
( )I 统 5 T系
格 与 屋 面 金 属 构 件 作 电 气 连 接 ,与 大 楼 柱 头 钢 筋 作 电 气 连 接 ,引 下 线 利 用 柱 头 中 钢 筋 、圈 梁 钢 筋 和 楼 层 钢 筋 与 防 雷
点 是,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线 P E除在变 压器 巾性 点共同 接地 外,两线 不再有任何 电气垃 接 }眭线 N是带 电的 . l
P E线 不 带 电 . 该 接 地 系 统 完 仝具 备 安 全 和 可 靠 的 基 准 电 位 。 只要 采 取 与 T — — 接 地 系 统 同样 的 技 术 措 施 .T — NCS Ns 系 统 可 以 用 作 智 能 建 筑 物 的 接 地 系 统 如 果 计 苒 机 等 电 子
设备? 有特殊的要求时 。一股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 盐
( )T 4 r系统
加 .使 中性线 N电压波动 ,且 电流 时大时小极不稳矗 .造 兰 成 中性点 接地 电位不稳 定漂 移 不但会 使设 备外壳 i P N线连接)带电 .对人身造成 不安垒 .而且 电无法取到 E
一
通 常称 T r系 统 为 三 相 四 线 接 地 系 统 浚 系 绕 常 用 于 建 筑 物 供 电来 自公 共 电 同 的 地 方 。 T T系 统 的特 点 是 中 性 线
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 T — N C接 地 系 统 不 适 合 作 为智 能 化建 筑 的接 地 系统 一
( )T — — 2 N C S系 统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大型建筑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是楼宇内自控系统的应用就更加普遍,成为楼宇智能化的根基。
楼宇自控系统是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简称,电气自动化是楼宇智能化系统中很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接地和保护部分。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接地电气保护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楼宇智能化系统就是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起来。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的是为建筑物服务的能够提供人们基本生存环境所需的大量的机电设备的应用,如暖通空调设备、变电设备、照明设备以及给排水设备等设备,通过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来达到对设备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和人力,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实现楼宇的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气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物自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实现楼宇智能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下,就有关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住宅小区建设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趋于智能化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楼宇智能化的核心内容,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制冷机组给排水变电设备系统都是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控制的。
在办公室现场可以布置控制灯光,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安置人体感应控制,做到无人关灯,还可以安装电动窗帘,挡烈日的同时控制了室内的温度节约了空调的利用,所有的卫生间的照明空调抽风也可以自动感应进行控制,通过应用这些自动化设备,保证了员工工作的方便,也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
现阶段,造成我国楼宇电气设施火灾隐患较多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楼宇电气设备在施工、安装工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电气设备和材料不合格、电气设施安装的偷工减料等。
阐述电气自动化中电气接地及电气保护技术分析
阐述电气自动化中电气接地及电气保护技术分析作者:曹成李文锋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強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就此技术中的接地与保护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楼宇自控系统;电气保护1、电气接地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尤其近年来,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目前的电气接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1 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
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
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
只要象TN-C-S接地系统,采取同样的技术措施,TN-S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如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
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
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扩大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
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
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建筑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智能化楼宇中,为了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电气系统的接地与安装都必须符合智能化建筑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提供良好、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然后根据实际的智能建筑选择合适的电气接地系统,并提出了在安装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旨在保护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关键词:负荷平衡电位基准点 tn-s 单点接地防静电接地统一接地体在建筑物的基础设施安装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接地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气设备的安装以及使用。
我们从多个建筑物来看,接地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由于每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价值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接地系统的安装也就有所差异。
自上个世纪9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也就决定了接地系统的发展,并使得接地系统也走向智能化。
下面主要介绍了几种接地系统,并分析了不同的接地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使用情况,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一、接地系统的种类1.tn-c系统所谓tn—c系统也就是指中性线与保护线两者合二为一的tn系统。
在这种系统当中,t主要是中性线的一点与地面相互连接;n 主要是系统外部到店的不稳与中性线的一点相互连接并接地;c主要是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在一起的线路,并将其统称为pen线。
采用这种接地系统可以节省一根导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路线相对较为简单,但是这种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能够运用在三相用电较为平衡的建筑当中,而在智能化建筑当中,大多数建筑的单相用电负荷量大,这就不能够保证三相用电平衡,再加上在建筑的线路中还有其他设备电流的出现,如果这条线路没有出现故障,那么设备上的电流也就会在系统的中性线上叠加,从而导致中性线上的电压波动,极不稳定。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一、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具体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经济合理、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指应用现代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
建筑智能化结构由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这三大部分组成。
二、电气保护与接地措施在智能建筑设计中,接地型式及其安全保护配置的应用应该引起专业电气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系统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环境条件、负载类型、维护能力等因素。
由此可见,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无论哪种类型的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都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
下面就针对常用的接地系统,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系统分析:IT系统具体是指电源中性点与大地不直接连接或者经阻抗接地,而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可以直接接地,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三相中的一相接地时,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因此它是不适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
TT系统具体指电力系统中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TT系统尤其适用于无等电位联结的户外场所,例如户外照明、户外演出场地、户外集贸市场等场所的电气装置。
TN系统分为TN-S、TN-C、TN-C-S三种。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属三相四线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与公共的保护线相连接,保护线线与中性线在接地点相连接。
TN-C系统:在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二为一的,它的优点体现在TN-C系统比较容易实现,它不仅节省了一根导线而且可以使保护电器节省一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初期设备的投资费用,如果故障电流大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可以直接采用瞬时切断电源的形式来保证人员生命以及财产安全;TN-C系统的缺点在于线路中有单相负荷或者三项负荷不平衡,即电网中有谐波电流时,电气设备的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间有压降,对敏感性电子设备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发生相线对地短路,就会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就会进一步使故障扩大化。
电气接地及电气保护技术分析王学东1贺先建2
电气接地及电气保护技术分析王学东1 贺先建2发布时间:2023-06-18T03:27:56.62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7期作者:王学东1 贺先建2[导读] 由于电气设备在当今的工业世界中已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使用,而与此同时有关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方面也是越来越的被人所关注,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电气设备的接地设计了。
对这种技术来说,接地设计首先是为了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的安全性,涉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以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在对接地装置的研究措施的实践中,需要对一系列的控制因子加以研究,如土的电阻率以及接地体的容量、接地网类型等的具体组成元素。
本章内容首先是根据目前的弱电机房对接地防护的具体施工需要展开讨论,并针对当下的接地防护要求加以探讨。
1身份证号码:21022219651113xxxx2身份证号码:51092219851213xxxx摘要:由于电气设备在当今的工业世界中已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使用,而与此同时有关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方面也是越来越的被人所关注,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电气设备的接地设计了。
对这种技术来说,接地设计首先是为了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的安全性,涉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以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在对接地装置的研究措施的实践中,需要对一系列的控制因子加以研究,如土的电阻率以及接地体的容量、接地网类型等的具体组成元素。
本章内容首先是根据目前的弱电机房对接地防护的具体施工需要展开讨论,并针对当下的接地防护要求加以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接地;电气保护引言接地处理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性的关键。
通常需要采用特殊导线,使中性点、外露面导电部分以及外部的导电部分和地面一致相连。
接地处理的最关键部件就是接地装置,而接地装置一般由接地线和接地体构成。
另外,接地电流也是接地处理的重要控制点。
电气设备接地是一项电气设备防护工艺,一般包括了防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保护与接地【摘要】智能建筑的供配电和接地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智能建筑接地设计宜首先采用TN- S 系统,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及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设置好电气、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 各种接地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
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中常见的接地方式,分析研究了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的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电气保护接地智能楼宇建筑内设备种类繁多,其电气保护与接地系统, 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 选用T N- S 和TN-C- S 接地系统, 对接地措施做整体综合设计, 做好防触电保护工作。
统一接地体为接地电位基准点, 分别引出各种功能的接地引线, 利用总等电位和辅助等电位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接地系统, 用以保障智能化楼宇中依赖于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运行的各种设备能工作在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环境中。
一、智能建筑中常见的接地方式1、IT 系统IT 系统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 该系统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无中性线N, 只有线电压( 380V) , 而无相电压( 220V) , 保护接地线各自独立接地。
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一相接地时, 不会使外壳中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 系统可以照常运行, 同时由于各设备的保护接地线PE 彼此分开, 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电磁适应性也比较强。
其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N, 因此它不适合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建筑。
2、TN- C 系统TN- C 系统被称为三相四线系统。
该系统中性线N 与保护接地线PE 合二为一, 通称PEN 线。
这种接地系统对接地故障反应的灵敏度高, 线路经济简单, 在一般情况下如选用适当的开关保护装置和足够的导线截面, 也能满足安全要求, 目前国内这种系统应用得比较多,但它只适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建筑内单相负荷所占的比重较大, 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 PEN 线的不平衡电流以及线路中由荧光灯、晶闸管( 可控硅) 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 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 上叠加而使其带电, 且电流时大时小, 极不稳定, 从而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而漂移。
防雷接地在楼宇建筑中智能化系统作用论文
防雷接地在楼宇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智能化,建筑内部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防雷装置的安装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的安全,本文对智能建筑工程防雷及接地的质量控制要求及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装置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防雷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智能化大楼和小区内多系统带来了接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接地系统质量的好坏,将影响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与价值。
防雷与接地对于智能建筑中的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是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智能建筑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过电压防护能力薄弱,为保证系统、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专门、特殊的措施加以保护,而防雷、接地、抗干扰则是重要必备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
一、雷电对现代智能建筑的危害研究智能建筑物的雷电保护,必须对雷电进行了解,分析雷电是通过哪些方式、途径、渠道危害智能建筑物,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1.直击雷击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力者。
其主要危害有:(1)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巨大,可使金属熔化,甚至引起火灾。
(2)由于雷电产生热效应的原理,在作用与非导体上,被击中的电子元件内部产生强大的机械压力,导致电子原件被击穿,严重是可能造成爆炸。
机械压力所带来的效应对非金属罐车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电闪雷鸣时,雷会对大地有放电作用,通过大地导体或电感物体,雷所产生的电流会瞬间产生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这种效应完全可以使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中的设备进行不可估量的摧毁,这也是为什么电气设备做到双重接地的原因。
智能楼宇的电气接地
能 化楼宇的 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 出了许 多新的要
求。在常用 的几种接地方式 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 能化楼宇呢 ?我们不妨分析几种接地系统。
lT — C系统 N
T N—C 系统被称 之为三相 四线 系统 , 系统 中 该
性线 N与保护接地 P E合二 为一 ,通称 P N线 。这 E
种接地 系统 。
T N—C—s 系统 由 两个接地系统组成 , 第一部 分是 T N—c 系统 , 第二部分是T N—s 系统, 分界
面在N线与P 线的连接点 。 系统一般用在 建筑物 E 该
98
4I T系统
I T系统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 , 该系统变压器
中性 点不接地或 经阻抗接地 ,无 中性线 N,只有线
系统提 出 了新要 求 。本 文 简要介 绍 几种接地 系统
关键词 : 建筑物 ;接地 系统 中图分类号 : U8 T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7 — 9 820 ) — 08 0 6 3 06(0 70 09 — 2 3
在建筑物供配 电设计 中,接地 系统设计 占有重
要的地位 ,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安全
中性线 N 电压波动 ,且电流时大 时小极 不稳定 , 造 成 中性点接 地 电位漂移 不定 。不 但会 使设备 外 壳
电气连接 。中性 线N是带电的 , P 而 E线不带电 。 该
接地 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 的基准 电位 。只要像
( P N线连接 )带 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 ,而 且 与 E
稳定的供 电电源外 ,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 电
位 。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 铜芯线作为引线 ,一端
智能化楼宇中的接地保护措施
智能化楼宇中的接地保护措施
张继涛;赵阳
【期刊名称】《河南建材》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通过对几种保护接地系统的概括介绍,提由适合作为智能楼宇的保护接地系统方法,并对其所应采取的各类接地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分析.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张继涛;赵阳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73009;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730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
【相关文献】
1.现代智能楼宇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与接地保护措施探讨 [J], 叶任容;
2.智能化楼宇电气设计中的接地技术探讨 [J], 彭惠冰
3.现代智能楼宇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与接地保护措施分析 [J], 郑顺枝
4.防雷接地在楼宇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作用 [J], 张淑河
5.现代智能楼宇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与接地保护措施探讨 [J], 叶任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607-11 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
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
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在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能化楼宇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下面几种接地系统。
1.TN-C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
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EN线连接)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T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
2.TN-C-S系统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TN-C系统前面已做分析。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
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那么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3.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
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
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
只要象TN-C-S接地系统,采取同样的技术措施,TN-S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如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
4.TT系统通常称TT系统为三相四线接地系统。
该系统常用于建筑物供电来自公共电网的地方。
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一点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
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管三相负荷平衡不平衡,在中性线N带电情况下,PE 线不会带电。
只有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保护接地灵敏度低,故障不能及时切断,设备外壳才可能带电。
正常运行时的TT系统类似于TN-S系统,也能获得人与物的安全性和取得合格的基准接地电位。
随着大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的出现,该系统也会越来越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公共电网的电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智能化设备的要求,所以TT系统很少被智能化大楼采用。
5.IT系统IT系统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该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无中性线N,只有线电压(380V),无相压压(220V),保护接地线PE各自独立接地。
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一相接地时,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
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N。
因此它是不适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
在智能化楼宇内,要求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用有效的保护接地。
如果采用TN-C系统,将TN-C系统中的N线同时用做接地线;或者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接在一起,再连接到底板上去;再或不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引线,而将直流接地直接接到PE线上;有的干脆把N线、PE线、直流接地线混接在一起。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接地要求的,且是错误的。
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智能化大楼内,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
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扩大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
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
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下面,我们接着分析一下智能化楼宇应采取的各种接地措施。
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叫作防雷接地。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
从已建成的大楼看,大楼的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吊顶内几乎被各种布线布满。
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
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
因此对智能化楼宇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
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各类防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应根据落雷时的反击条件来确定。
防雷装置如与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如阻抗,电阻等)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
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
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
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在智能化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
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
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
如图6所示。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经人身,大地流回中性点;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并经线路对地电容构成通路,这两种情况都能造成人身触电。
如果装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Id=Id'+IR,我们知道: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式中:Id―接地回路中的电流总值Id'―沿接地体流过的电流IR―流经人体的电流rR―人体的电阻rd―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由上式可以看出,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
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
即Id≈Id'。
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
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
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4.直流接地: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
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
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 线连接。
5.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在智能化楼宇内,电磁兼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所用设备的机能障碍,避免甚至会出现的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当能够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