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信息化“建立”之运维服务管理新概念
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
![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1542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c.png)
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引言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铁路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系统、高效的管理和运营。
该系统通过集成、处理和分析铁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的工具和平台,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实现铁路运营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功能和特点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拥有多种功能和特点,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 运营调度管理该系统能够对铁路运营计划进行制定、调整和协调,实现列车的调度和运行控制。
通过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指令的下发,可以优化列车的运行速度、间隔和停靠站等因素,避免拥堵和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2. 资源管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对铁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
包括车辆、乘务员、站台、道岔等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3. 客运管理该系统支持铁路客运业务的管理和服务。
包括客票预订、检票、售票、退票等业务的操作和管理。
通过实现自动售票和网络售票,可以提高购票的方便性和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统计和分析客运数据,为客运计划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4. 财务管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对铁路运营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包括票款管理、费用核算、财务报表等功能。
通过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者提供权威和可靠的财务信息。
5. 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该系统集成了大量的铁路运营数据和信息,并具备强大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铁路运营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优势和价值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和价值:1. 提高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铁路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铁路传输网管理与维护PPT课件
![铁路传输网管理与维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fd51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监管措施与手段
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铁路传输网监管制度,制定监管计划和方案,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检 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管手段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对铁路传输网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监 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 力。
辅助系统
包括电源、接地、防雷等 系统,保障传输网的稳定 运行。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传输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主要铁路干线和枢纽地区。
传输技术不断升级,从PDH、SDH到MSTP、PTN等技术的演进,提高了传输网的 带宽和效率。
国内外发展现状
• 智能化、自动化维护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网络 运维水平。
03
铁路传输网维护方法
设备巡检与故障排查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检查铁路 传输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排查, 定位并解决网络故障,确保网 络稳定运行。
监控网络性能,及时发现并解 决网络瓶颈和性能问题。
软件升级与补丁安装
定期对铁路传输网设备进行软件 升级,以修复软件缺陷、提升设
功能增强
增加设备的功能模块,如加密、压缩等,以满足更多业务需求。
设备健康管理
建立设备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和保养,确保 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新技术应用探索
SDN/NFV技术
01
引入SDN/NFV技术,实现网络的可编程和虚拟化,提高网络灵
活性和资源利用率。
5G通信技术
02
结合5G通信技术,提升铁路传输网的带宽和传输速度,满足高
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2e4b9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6.png)
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研究摘要:交通运输工程具有参与者多、规模大、组织调度相对复杂等特点。
其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在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模式效率低、精细化差,逐渐难以满足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要求。
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通过对各类建筑工程信息的有效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显著提高交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时代;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引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交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新概念将为中国经济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进一步发展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从而达到交通运输业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目标。
1.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现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迎来了新的时期。
为了适应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交通运输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模式落后,交通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目前,中国交通工程管理体系主要以“三个阶段”为主要目标制定建设规划。
这就要求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经营特点和需求,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内部需求,从而确定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环境的运输管理制度模式;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交通信息平台。
信息时代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也随之出现了新问题、新要求。
首先是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不可或缺要素之一[1]。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c08b1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1.png)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提升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保证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更好地服务于铁路业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在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期间,为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可靠、安全运行,进行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运维需求管理、运维计划管理、运行值班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应急管理、资产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铁路信息系统由应用软件、支撑其运行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环境组成。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运行维护的信息系统、子系统或系统部分。
未交由信息技术部门运行维护的系统、子系统或系统部分,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运行维护,参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实行总公司、铁路局两级专业管理,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运维,日常维护分级负责,重大事件统一调度、协调处置机制。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采用一线运行值班、二线技术支持、三线厂商保障工作模式。
第六条总公司运输局信息化部归口管理全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组织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审核批准总公司本级及跨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重大变更、外包申请等有关事项;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
第七条铁路局信息化处归口管理管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组织制定管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审核批准管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重大变更、外包申请等有关事项;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管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
第八条信息中心负责全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解决技术问题;统一调度指挥总公司跨级或重大信息系统变更、故障处理工作;负责总公司本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25943a90c69ec3d5bb75d2.png)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提高铁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铁路公司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及控制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网络和统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入侵、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第四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主动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目标和措施第五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目标是通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业务应用连续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支撑总公司业务发展。
第六条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
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工作流程等。
技术保障体系包括应用安全架构、安全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安全架构等。
运维保障体系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监控、事件管理、变更管理等。
第七条全面推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识别安全风险、完善风险管控流程、强化风险应急处置,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第八条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按照集中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在总公司统一指导下,各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
第九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应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总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网络安全工作,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规与政策,对总公司网络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高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管理
![高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60bd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b.png)
高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管理高铁系统作为一种高速铁路运输工具,对于现代交通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证高铁系统的安全运营和良好的服务品质,合理的运维和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需求、运维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铁系统的运维和维护需求1.1 设备巡检和维护高铁系统需要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耐久性。
常见的巡检内容包括信号设备、轨道设备、电力设备等各类关键设备,通过巡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避免对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1.2 轨道维护高铁系统的轨道是高速运行的基础,因此轨道的维护至关重要。
轨道的维护包括轨道的清理、检修和换新等工作,以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牢固性,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1.3 信号设备维护信号设备是高铁系统中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之一。
对信号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持其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信号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确保高铁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1.4 车辆保养高铁系统的列车作为运输载体,需要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包括车辆的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磨损零部件等工作,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运行效率。
二、运维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2.1 运维计划制定根据高铁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运维计划是运维和维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确保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避免因工作计划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紧急故障处理高铁系统在运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故障,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正常运营。
运维和维护管理团队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保障高铁系统的运行安全。
2.3 数据分析和优化通过对高铁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了解高铁系统的运行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
运维和维护管理团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
![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6243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e.png)
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保障了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也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保证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有效的运维管理。
本文将探讨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重要性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与列车司机和调度员的通信,确保列车运行的正确性和顺畅性。
信号系统则起着列车行进控制的作用,保证不同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速度控制。
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二、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原则1.预防性维护: 通过定期检查、测试和检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安全性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和维修,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故障处理:一旦发生故障,要迅速响应,并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及时修复,尽量减少故障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4.数据管理: 对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培训与人员管理: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确保具备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
三、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的运维管理方法1.定期巡检:对整个通信与信号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包括设备和线路的检查,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2.故障排除:针对已发现的故障,运维人员应迅速定位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备件管理:确保备件的及时补充和有效管理,以免因备件不足导致故障修复时间延长。
4.技术支持:与设备制造商和专业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服务。
5.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故障处理流程、工作人员调度等,以保证故障及时处理,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6.数据分析: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定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铁路四化实施方案
![铁路四化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a478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0.png)
铁路四化实施方案铁路四化即指铁路电气化、互联网+铁路、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运维四个方面的实施方案。
下面我将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铁路电气化:铁路电气化是将传统的吸纳供电方式改为交流供电,使列车通过接触网获取动力,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实施方案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设备更新:修建和改造相关的供电设施,包括架空接触网、牵引变电所、配电变电所等。
2. 电力系统优化:升级电力系统,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3. 车辆改造:更换或改造现有的车辆,使其能够适应电气化运行。
4. 线路改造:修建或改造适应电气化运行的线路。
二、互联网+铁路:互联网+铁路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
实施方案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建设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包括在线购票、查询信息、预订餐饮等。
2. 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乘客的出行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座位推荐等。
3. 引入智能设备:引入智能设备提升旅客体验,如自助取票机、自助查票机、智能导航系统等。
4. 加强网络安全:加强互联网安全防护,保护乘客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三、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将铁路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施方案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铁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车票管理、列车调度、维修保养、安全监控等系统的全面覆盖和信息化管理。
2.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运营方案。
3. 建设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灾害。
四、智能化运维:智能化运维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和平台,提升铁路设备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实施方案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最新版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832b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0.png)
制定安全运维策略
确定安全运维目标
01
明确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如保障系统
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露等。
制定安全运维政策
02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安全运维政策,包括密码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漏洞管理策略等。
分配安全运维职责
03
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安全运维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
责任追究机制。
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建立
01
定期备份
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可恢复
性。
02
备份存储安全
采用可靠的存储介质和安全的存储环境,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
性。
03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数据恢复流程、恢复时间和恢复点目标,以便
在发生灾难时迅速恢复业务运行。
隐私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违规行为查处与整
改
对违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进行查处,并督促相关部门和人 员进行整改,防范潜在风险。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安全漏洞和风险评估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探索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 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探 索其在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隐私泄露应急响应
建立隐私泄露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隐私泄露事件,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程序,及时通知受影响的用户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06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
应急响应流程梳理和优化
识别关键业务系统和资产
01
明确需要保护的重要系统和数据资产,为应急响应提
供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智能运维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智能运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052a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2.png)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智能运维技术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的头号难题。
以中国为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扩大规模,其功能设备也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更好地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智能运维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智能运维技术的定义、应用及相关案例展开阐述。
二、智能运维技术的定义智能运维技术(Intelligent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是指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设备、工具和资源的自动检测、故障诊断、预测分析和维护调整等服务。
智能运维技术通过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告警识别和故障定位等功能,大幅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和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三、智能运维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1. 数据化行车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运维技术之一就是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运行数据。
智能运维技术通过感知各项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行情况,并针对性地解决车辆设备故障和交通管制等问题,提高轨道交通运行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 智能巡检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信号、电源等各种元器件需要定期巡检和维护。
智能运维技术通过使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对轨道交通的各种元器件定期进行巡检,实时获取数据,并据此进行故障预测和管控,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故障的处理和维修是影响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核心因素之一。
智能运维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过对设备故障的自动记录、故障定位和预测修复,实现对设备的智能维修和快速响应,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预警能力。
4. 智能物资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大量的物资来维护和保养设备,如轨道、转向器、交流电抑制器等。
智能运维技术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等实现对物资的智能管理和监测,提高对物资的监管和调配效率,减少库存和浪费,节省成本。
四、智能运维技术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案例1. 上海地铁使用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车站、车厢和安检等区域进行远程监控,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检测出故障,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等级和服务质量。
铁路货运系统维护及管理方案
![铁路货运系统维护及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b0a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7.png)
铁路货运系统维护及管理方案第一章铁路货运系统概述 (2)1.1 系统简介 (2)1.2 系统功能 (2)第二章铁路货运系统维护策略 (3)2.1 维护目标 (3)2.2 维护原则 (3)2.3 维护方法 (3)第三章铁路货运系统设备维护 (4)3.1 设备检查与保养 (4)3.2 设备故障处理 (4)3.3 设备更新与升级 (5)第四章铁路货运系统安全管理 (5)4.1 安全管理措施 (5)4.1.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5)4.1.2 加强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 (5)4.1.3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5)4.1.4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6)4.2 安全风险防控 (6)4.2.1 识别安全风险 (6)4.2.2 评估安全风险 (6)4.2.3 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6)4.2.4 实施安全风险防控 (6)4.3 应急预案 (6)4.3.1 制定应急预案 (6)4.3.2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6)4.3.3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6)4.3.4 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实施 (6)第五章铁路货运系统运营管理 (7)5.1 运营计划与调度 (7)5.2 货运流程优化 (7)5.3 服务质量提升 (8)第六章铁路货运系统信息化建设 (8)6.1 信息化建设目标 (8)6.2 信息化技术应用 (8)6.3 信息化系统维护 (9)第七章铁路货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9)7.1 人员配置与培训 (9)7.1.1 人员配置 (9)7.1.2 培训与选拔 (9)7.2 绩效考核与激励 (10)7.2.1 绩效考核 (10)7.2.2 激励机制 (10)7.3 团队建设与沟通 (10)7.3.1 团队建设 (10)7.3.2 沟通机制 (10)第八章铁路货运系统财务管理 (10)8.1 财务管理目标 (10)8.2 成本控制与核算 (11)8.2.1 成本控制 (11)8.2.2 成本核算 (11)8.3 财务报表与分析 (11)8.3.1 财务报表 (11)8.3.2 财务分析 (11)第九章铁路货运系统环境与能源管理 (11)9.1 环境保护措施 (12)9.2 节能减排策略 (12)9.3 环境监测与评价 (12)第十章铁路货运系统可持续发展 (13)10.1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0.2 产业链协同发展 (13)10.3 创新与转型升级 (13)第一章铁路货运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铁路货运系统是我国铁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铁路货物运输的组织、调度、管理及服务。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管理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496abe1711cc7930b71623.png)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管理摘要: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加,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管理对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而且已经在企业运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从夯实基础、优化模式、精细服务、强化培训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维;服务;管理1.引言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包括:负责服务器设施的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负责服务器软件系统及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用户由于误操作或系统异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系统维护级功能调整,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深化培训,提高关键用户的技术素质;加强内部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同时根据日常维护的数据和记录,提供用户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议,更好的为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提高运维服务的措施从整个IT 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在原有基础上呈现“五化”趋势:?集中化,IT 系统逐步全网统一,小系统逐步淘汰,运维趋向集中化。
?一体化,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功能都可整合于一个强大的框架式平台,可实现从数据备份、反病毒、到系统升级、部署管理的统一高效的管理。
?碎片化,IT 运维既要面向后端平台,也要面向前端客户,而前端客户的维护需求分散在各类的时间、空间场景中,呈现碎片化趋势。
?云端化,借助建设私有云维护平台,使运维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实现运维管理,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
?标准化,ITIL(IT 基础架构库)标准的推出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
从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内部信息化发展来看,近几年我公司信息系统陆续上线,逐渐形成以生产、经营管理以及ERP 系统为主线的信息系统,系统在建设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远小于在运维阶段,从系统的整个生周期看,运维占了一半以上,如果系统运维做的不好,那么花费大笔投资建设起来的系统,无法带来预期的效益,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a785a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6.png)
汇报人: 2024功能模块 • 系统实施与运维 • 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01
系统概述
系统定义与功能
定义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轨道交 通信号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预警预测和远程控制的综合性运维管理 系统。
率。
智能调度模块
01
列车调度
根据列车的位置、速度和信号设 备状态,智能调度列车运行,确 保列车安全、准时运行。
资源调度
02
03
调度优化
根据列车运行需求,智能调度相 关资源,如人员、车辆、备件等 。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 据,优化列车调度方案,提高运 输效率。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模块
可视化展示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 视化展示,方便用户查看和理解。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类型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模型设计
设计适合系统需求的数据模型,包括表结构、字段定义等。
数据存储和管理
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等功能。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数据加密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 露和被篡改。
访问控制技术
采用访问控制技术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限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02
系统架构与技术
硬件架构
核心硬件
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用于处理数据 、存储数据和传输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
传感器、摄像头、控制面板等,用于采集数据、监控 设备和控制设备。
通信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实现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数据 传输。
软件架构
铁路工务系统智慧运维设计方案
![铁路工务系统智慧运维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4a0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d.png)
铁路工务系统智慧运维设计方案智慧运维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铁路工务系统运维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实现对铁路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下面是铁路工务系统智慧运维的设计方案。
一、智慧设备管理1.设备感知技术:使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设备状态、温度、压力等参数,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
2.大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和处理,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的预测和预警,并提供决策支持。
3.设备维护智能化:通过远程监控和诊断技术,实现对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二、智慧巡检管理1.无人机巡检:采用无人机进行铁路线路的巡检,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获取线路的图像和温度信息,自动分析判断线路的安全状态。
2.智能摄像头监控:在重要设备和区域布置智能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对设备和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智能报警系统:根据铁路运行状态和设备运维情况,设置智能报警规则,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并且将报警信息存储在数据中心供后续分析。
三、智慧维修管理1.维修工单管理: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实时下发维修任务,记录维修人员的操作和维修结果,并对维修任务进行时效性和质量的评估。
2.远程指导和支持:通过远程语音和视频技术,实现对维修人员的远程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维修的效率和质量。
3.维修知识库建设:建立维修知识库,将维修经验和技术规范进行整理和共享,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智慧安全管理1.安全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对铁路设备和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设备的准备和应急指挥的组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3.安全培训和宣传: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智能化运维与管理
![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智能化运维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ecfd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2.png)
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智能化运维与管理近年来,铁路交通在我国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高速列车的运营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
为了提高铁路交通的运行安全,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智能化运维与管理逐渐成为各铁路系统关注的焦点。
一、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终端设备统一管理和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为铁路交通运行提供全面而科学的监控,实现智能化的预测和管理,有效的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干扰,提高了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二、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运维信号联锁系统的运维管理是智能化运维的核心,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信号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
一般情况下,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技术实现对各个节点的状态检测和疑似故障的预测。
一旦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实现远程的维护和管理。
三、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管理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调度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设备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级设备的统一管理。
同时,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检测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发展,铁路信号联锁系统的智能化运维和管理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系统将积极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同时,系统还将积极拥抱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总之,智能化信号联锁系统的运维与管理是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相信,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铁路交通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2019)41
![《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2019)41](https://img.taocdn.com/s3/m/6b5eb2fecaaedd3382c4d370.png)
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一章㊀总㊀则第一条㊀为加强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ꎬ提升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ꎬ保证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ꎬ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规定ꎬ制定本办法ꎮ第二条㊀本办法所称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ꎬ是指在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期间ꎬ为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可靠㊁安全运行所进行的维护工作ꎬ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应用系统运行维护ꎮ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运维需求管理㊁运维计划管理㊁运行值班管理㊁事件管理㊁故障调查处理㊁变更管理㊁配置管理㊁应急管理㊁资产管理等内容ꎮ第三条㊀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本级㊁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及专业运输公司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运行维护的信息系统ꎮ未交由信息技术部门运行维护的信息系统ꎬ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运行维护ꎬ参照本办法有关要求ꎬ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ꎮ第二章㊀职责分工第四条㊀总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2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ꎮ第五条㊀信息中心负责全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工作ꎮ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章制度ꎻ组织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ꎬ监督检查㊁考核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执行质量ꎻ组织建立信息系统应急处置机制ꎬ组织制定信息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ꎬ组织协调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处置工作ꎻ负责全路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工作ꎮ负责总公司本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具体管理工作ꎮ第六条㊀铁科院集团公司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工作ꎬ参加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制定ꎬ参加信息系统应急演练以及信息系统应急处置等工作ꎮ第七条㊀铁路局集团公司㊁专业运输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具体管理工作ꎮ组织制定本单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ꎻ组织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ꎬ监督检查㊁考核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ꎮ组织制定信息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ꎬ组织协调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处置工作ꎻ负责管辖范围内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工作ꎮ第八条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单位(以下简称运维单位)负责管辖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具体工作ꎮ第九条㊀有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提出业务应用运行维护需求ꎬ组织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ꎬ参与制定信息系统应急预案ꎻ参与重大事件处理㊁重大变更决策ꎬ协助开展信息系统应3急演练ꎮ第三章㊀运行维护管理第一节㊀运维需求管理第十条㊀信息系统交由运维单位运行维护前ꎬ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ꎮ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组织提出业务应用运行维护需求ꎬ交信息系统运维单位ꎮ第十一条㊀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ꎬ提出业务应用运行维护需求ꎬ主要包括:业务功能㊁业务服务质量以及业务数据维护需求等ꎮ第十二条㊀业务应用运行维护需求ꎬ应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及系统运行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㊁细化和完善ꎬ以指导运行维护工作ꎮ第二节㊀运维计划管理第十三条㊀运维单位综合汇总各业务应用运行维护需求ꎬ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环境㊁网络安全以及上级部门规定等其他运维需求ꎬ按年度㊁月度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ꎮ第十四条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应包括系统监控㊁日常巡视㊁数据备份㊁数据清理㊁硬件检修㊁健康检查㊁安全管理及其他日常运维工作安排ꎬ还应包括应急演练㊁特殊时期专项运维支持等工作安排ꎮ跨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纳入上级运维单位运4行维护计划统一安排ꎮ第十五条㊀总公司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ꎬ由信息中心商有关业务部门组织制定并执行ꎮ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站段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由铁路局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商有关业务部门组织制定并执行ꎮ专业运输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由专业运输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执行ꎮ第十六条㊀运维单位依据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计划ꎬ合理安排作业时间ꎬ统一调度运维资源ꎬ有序开展各项运行维护工作ꎮ实际执行时ꎬ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作业安排ꎮ第十七条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影响行车安全的ꎬ按照总公司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办理ꎮ第三节㊀运行值班管理第十八条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实行值班制度ꎬ总公司㊁铁路局集团公司运维单位设运行值班岗位ꎬ实行7ˑ24小时值班ꎻ值班人员负责投产信息系统及其基础设施环境状态监控和日常巡视ꎬ按计划执行信息系统日常操作ꎬ集中接报㊁记录和报告信息系统运行事件ꎬ并及时组织处置ꎮ做好数据中心(机房)日常管理工作ꎮ执行交接班制度ꎮ第十九条㊀运维单位应为运行值班工作配备所需的运维资源ꎬ包括提供各类仪器㊁仪表㊁工具ꎬ部署监控系统等ꎻ授予值班人员所需的场地进入权限㊁系统访问权限和技术文档与知识库5阅读权限并严格管理ꎬ配备值班操作所需的备品㊁备件㊁备份介质和低值易耗品ꎮ第二十条㊀为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及关键设备正常运行ꎬ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ꎬ运维单位应建立技术支持人员值班制度ꎮ特殊时期ꎬ可组织厂商保障人员参与现场值班ꎬ加强特殊时期重要系统运行保障力量ꎮ第二十一条㊀运行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工作职责范围内相关专业技能㊁业务知识ꎬ熟悉操作规程㊁值班管理规定和事件处理㊁报告流程ꎬ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ꎬ对无法处理的问题ꎬ应立即按有关规定升级处理ꎮ第二十二条㊀运维单位应定期组织召开生产例会ꎬ总结信息系统运行维护㊁故障处理㊁资源使用情况ꎬ协调解决存在问题ꎮ第四节㊀事件管理第二十三条㊀信息系统事件是指计划外的服务中断㊁服务质量下降或可能导致服务中断的事件ꎮ运维单位应以尽快恢复信息系统运行作为信息系统事件管理首要目标ꎬ加强事件管理工作ꎬ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ꎬ规范事件等级㊁事件响应㊁处理流程ꎬ明确事件升级策略ꎬ不断提高事件处理效率ꎮ第二十四条㊀信息系统事件处理实行技术升级机制ꎮ运维单位应按照事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不同的优先级ꎬ制定事件技术升级策略ꎮ对运行值班人员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处6理的事件ꎬ应及时升级到技术支持㊁厂商保障ꎮ第二十五条㊀事件影响范围㊁程度或持续时间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ꎬ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ꎬ尽快恢复业务运行ꎮ第二十六条㊀运维单位要及时分析事件产生原因㊁可能存在的隐患ꎬ提出解决方案ꎬ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ꎮ第二十七条㊀运维单位应建立并运用事件管理库和知识库ꎬ加强主动性管理ꎬ及时分析和判断系统潜在风险ꎬ提前采取应对措施ꎮ第五节㊀故障调查处理第二十八条㊀因违反作业标准㊁操作规程及养护维修不当或在设计㊁研发㊁采购㊁施工㊁验收㊁报废更新等方面存在缺陷或缺失ꎬ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ꎬ造成投产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用ꎬ影响铁路运输生产㊁经营开发㊁建设管理㊁客户服务的ꎬ列为信息系统故障ꎮ第二十九条㊀信息系统故障调查处理ꎬ应确定故障原因ꎬ提出故障定级㊁定责处理意见ꎬ并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情况ꎮ第三十条㊀故障分为责任故障和非责任故障ꎬ责任故障应件件定责ꎬ并纳入考核评价制度ꎮ第三十一条㊀故障构成铁路行车设备故障或铁路交通事故的ꎬ按照有关规定执行ꎮ7第六节㊀变更管理第三十二条㊀对已投产信息系统应用软件㊁系统软件㊁硬件设备及其配置㊁基础设施环境等的改变构成信息系统变更ꎮ第三十三条㊀信息系统变更分为重大变更和一般变更ꎮ符合下列四个条件之一的为信息系统重大变更:变更影响范围大ꎬ涉及重要业务的全部应用或核心应用ꎻ变更实施时间长ꎬ超过重要业务允许的中断时间ꎻ变更实施风险高ꎬ可能会对重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ꎻ应用系统功能调整大㊁数据结构变化大ꎬ实施时间超过五天ꎮ第三十四条㊀信息系统变更由实施单位向基础设施运维单位提出申请ꎬ基础设施运维单位组织制定变更计划ꎮ对于重大变更ꎬ变更计划主要包括变更依据㊁技术方案㊁影响范围㊁实施计划㊁回退方案㊁应急预案及前期测试结果等ꎻ对于一般变更ꎬ变更计划主要包括变更依据㊁影响范围㊁前期测试结果等ꎮ第三十五条㊀总公司本级信息系统变更计划由信息中心审批ꎬ铁路局集团公司或站段级信息系统变更计划由铁路局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ꎮ必要时会同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审核ꎮ第三十六条㊀信息系统变更由基础设施运维单位组织ꎬ相关单位及人员按照审批后的变更计划实施ꎬ变更结束后ꎬ经测试和验证完好后方可投入运行ꎮ第三十七条㊀根据变更结果更新配置库ꎬ并及时将新版应用软件㊁参数配置㊁变更记录等资料归档保存ꎮ8第三十八条㊀跨级变更由上级运维单位组织实施ꎮ第七节㊀配置管理第三十九条㊀运维单位要加强配置管理工作ꎬ建立配置库和技术文档库ꎬ准确记录和描述组成生产系统的各个组件及其相互关系ꎬ为系统监控㊁事件管理㊁变更管理㊁应急处置等运维活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ꎮ第四十条㊀运维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配置管理工作ꎬ建立并执行配置管理流程ꎬ规范配置信息内容ꎬ及时更新配置库和技术文档ꎬ保证配置信息的完整㊁准确㊁及时㊁受控㊁可用ꎮ第八节㊀应急管理第四十一条㊀信息系统上线运行ꎬ或新建基础设施平台投入使用时ꎬ运维单位㊁业务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分析隐患㊁识别风险ꎬ制定信息系统应急预案ꎮ第四十二条㊀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应明确信息系统应急处置机构组成和职责ꎬ规定应急处置和决策流程ꎬ事先制定各种故障情形下的检查诊断方法㊁工具㊁步骤和恢复措施ꎬ明确应急资源准备要求ꎮ第四十三条㊀各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机制ꎬ开展规范化㊁常态化应急演练工作ꎮ应急演练计划由运维单位㊁业务管理部门提出ꎬ纳入运维计划ꎮ可能影响运输生产㊁经营开发㊁建9设管理㊁客户服务的应急演练为重大应急演练ꎬ重大应急演练由总公司或铁路局集团公司组织实施ꎻ一般应急演练由运维单位组织实施ꎻ跨级应急演练由上级单位组织实施ꎮ第四章㊀运行维护保障第一节㊀系统状态监控第四十四条㊀运维单位应建立运行维护监控系统ꎬ对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环境㊁硬件设备㊁系统软件㊁应用软件等进行监控ꎬ对涉及运输生产㊁经营开发㊁建设管理㊁客户服务的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状态要做到全面监控ꎮ第二节㊀数据中心(机房)管理第四十五条㊀运维单位应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ꎬ明确人员进出㊁设备进出㊁日常巡检㊁维修养护㊁工程施工等活动管理流程ꎬ加强和规范数据中心(机房)日常管理工作ꎮ第四十六条㊀加强数据中心(机房)安全保障措施建设ꎬ按规定配置消防㊁电子门禁㊁机房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ꎬ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ꎬ实时监控并阻断未经授权人员侵入㊁非法访问ꎬ保障信息系统运行安全ꎮ第三节㊀运维安全管理第四十七条㊀运维单位负责建立健全运行维护安全生产责任01制ꎬ明确职责ꎬ责任到人ꎮ应加强运维人员业务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ꎬ定期考核ꎬ注重实效ꎮ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ꎬ保持工器具良好状态ꎮ凡进行危险较大ꎬ影响人身安全的工作ꎬ必须事先拟定安全技术措施ꎮ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ꎮ第四十八条㊀运维人员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ꎬ按规定开展运维工作ꎬ确保安全ꎮ第四节㊀资产管理第四十九条㊀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资产包括生产用计算机㊁网络㊁存储㊁其他外围设备ꎬ以及机房基础设施类实物资产ꎬ也包括系统软件㊁应用软件等许可证类无形资产ꎮ第五十条㊀加强信息系统资产日常管理ꎮ资产管理单位应及时准确掌握资产数量和状态ꎮ运维单位做好信息系统资产日常维护工作ꎮ第五十一条㊀资产管理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资产台账ꎬ详细登记系统简介及软硬件资产名称㊁型号或版本㊁数量㊁配置㊁许可证㊁研发单位等信息ꎬ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列账ꎬ并对设备的检验㊁入库㊁领用㊁维修㊁更新㊁报废等进行详细记录ꎻ定期核对固定资产账册㊁设备台账㊁盘点设备实物ꎬ确保账实相符ꎻ定期对软件许可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ꎬ及时调整许可证期限ꎬ避免影响业务应用ꎮ第五十二条㊀对于超过设备折旧期限或状态达到报废条件和11标准的信息系统设备ꎬ资产管理单位应及时依据资产报废处置有关规定ꎬ办理设备停用㊁报废及更新手续ꎬ防止设备超期服役ꎬ消除设备安全隐患ꎮ信息系统设备折旧期限及报废条件和标准ꎬ按总公司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ꎮ第五节㊀备品备件管理第五十三条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需落实必须的备品备件ꎮ新建系统ꎬ与建设同步ꎬ按规定标准配备备品备件ꎮ在用系统ꎬ以年度为单位ꎬ按规定标准配备备品备件ꎮ第五十四条㊀运维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备品备件管理ꎬ建立备品备件档案ꎬ对种类㊁数量㊁存放地点㊁使用情况㊁维修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ꎬ确保备品备件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补充ꎬ合理布放ꎮ第六节㊀管理平台建设第五十五条㊀运维单位应搭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ꎬ实现运维需求信息㊁计划信息㊁值班信息㊁事件信息㊁故障信息㊁变更信息㊁配置信息㊁资产信息等运维数据共享ꎬ支撑运维服务流程自动化管理ꎬ提升铁路信息系统运维标准化㊁规范化㊁智能化水平ꎮ21第七节㊀人员机构及经费保障第五十六条㊀根据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需要ꎬ健全各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构ꎬ合理设置相应岗位ꎬ明确岗位职责ꎬ强化技术和业务培训ꎬ提高人员技能ꎮ第五十七条㊀信息系统运维费用包括应用软件运维费用和基础设施运维费用ꎮ运维费用实行财务预算制ꎬ统一管理ꎬ专款专用ꎮ运维费用预算编制㊁提报㊁审批ꎬ按照总公司信息化经费管理相关规定执行ꎮ第五章㊀运行维护考核评价第五十八条㊀各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考核机制ꎮ各单位㊁各部门对规章制度落实㊁运维计划执行㊁故障恢复㊁应急处置㊁运维保障等工作进行考核ꎬ掌握运维工作情况ꎬ评价运维工作质量ꎬ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ꎬ不断提升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水平ꎮ第五十九条㊀运维单位依据运维服务指标要求ꎬ明确责任㊁落实措施ꎬ及时㊁全面㊁准确地收集提报运维服务指标数据ꎬ配合做好考核评价工作ꎮ依据考核评价结果ꎬ改进运行维护工作ꎬ提升运行维护质量ꎮ第六章㊀附㊀则第六十条㊀各单位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信息系统运行维31护管理办法ꎮ各级运维单位依据本办法及其他相关要求ꎬ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实施细则ꎮ第六十一条㊀本办法由总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ꎮ第六十二条㊀本办法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ꎮ前发«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铁总运 2016 55号)同时废止ꎮ。
2024版年度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ppt课件
![2024版年度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c1d3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9.png)
02
造价定额标准体系介 绍
2024/2/2
7
造价定额标准体系框架
2024/2/2
造价定额标准体系的概念
01
明确造价定额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形成统一的
管理和评估体系。
造价定额标准体系的构成
02
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各类标准
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造价定额标准体系的层级关系
5
信息化运维造价概念及影响因素
2024/2/2
信息化运维造价概念
信息化运维造价是指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运维过程中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总和,包括 硬件设备、软件许可、人力成本、培训费用等。
影响因素
信息化运维造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规模、业务需求、技术选型、人员技 能等。不同企业的信息化运维造价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评估和预算。
21
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造价定额标准制定
制定原则
制定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 和可操作性。
通过市场调研、成本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 确定各项费用的定额标准。
标准内容
实施与监督
包括硬件、软件、人力等各方面的定额标准, 以及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调整系数。
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标准 的贯彻执行和不断完善。
分析运维成本构成
对应用系统运维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各项费用的构成和占比。
2024/2/2
制定定额标准
根据成本分析结果,结合行业经验和 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的调整与更新
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定期对定 额标准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持其时 效性和准确性。
铁路局信息系统集中运维管控解决方案
![铁路局信息系统集中运维管控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2fe034a7302768e993926.png)
4
服务器1
服务器2
服务器3
服务器4
安全运维审计 系统
运维区域
交换机 防火墙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安全运维审计系统典型部署图
安全运维审计系统的功能如下:
面向角色的运维人员管理——针对运维用户角色对资源的访问进行权限划 分,最大限度的保护资源安全,通过定义可执行命令(白名单)或不可执行 命令(黑名单)的集合,对运维用户的非法操作进行实时阻断,实现对用户 访问资源的细粒度权限控制 。
3.2.1 集中运维管控......................................................................................................................6 3.2.2 安全便捷的运维模式 ........................................................................................................7 3.2.3 全面运维审计......................................................................................................................7 4. 成功案例 .................................................................................................................................................8 4.1 昆明铁路局 ...................................................................................................................................8 4.2 呼和铁路局 ...................................................................................................................................8 4.3 上海铁路局 ...................................................................................................................................9 5. 方案配置清单 ..................................................................................................................................... 11
高速铁路的运维和安全管理
![高速铁路的运维和安全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d205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e.png)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应急资源
建立应急资源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及 时有效。
维修计划管理
维修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周期,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
维修进度管理
对维修工作进行进度管理,确保维修任务按时完成。
维修质量管理
对维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设备维修后能够安全 可靠运行。
02
实现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如与航空、公路、
水运等的联合运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智能化调度系统
03
运用先进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提高列车正
点率和运输能力。
高速铁路的环保挑战
噪声与振动控制
采取有效的降噪和减振措施,减少高速铁路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和 振动影响。
节能减排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高速铁路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绿色 低碳发展。
设备维护管理
01
02
03
定期检查
对高速铁路的轨道、桥梁 、隧道、电力设备等进行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处于 良好状态。
预防性维修
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规律 ,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 提前进行维修和更换。
应急维修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 启动应急维修程序,尽快 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应急处置管理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标准化管理
制定范性和科 学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3
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第一
将安全作为高速铁路运营 的首要任务,确保乘客和 员工的安全。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安全风 险。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cf78e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系统性能评估
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对信号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找出瓶颈和 不足之处。
性能优化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性能优化建议,如调整信号参数、 优化控制逻辑等。
系统升级与改造
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对信号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系 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05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发 展趋势与挑战
数据采集与整合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实时采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
运行数据。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 理,去除异常值和噪声数据,为 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
。
数据分析与挖掘
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挖掘 技术,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运 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概
述 •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关
键技术
目录
•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应 用案例
•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发 展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 高效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涉及信号 设备、控制设备、通信设备等多个组 成部分。
故障诊断过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实时监测 和数据分析,准确诊断出故障的原因 和位置。
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快速定位故障位 置,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运营效 率。
故障预测模型
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 实时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提 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之运维服务管理新概念王辉(北京京天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客车机车事业部,北京100085)摘要:为适应当前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公司参与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积累的大量经验,特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提出针对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量身定制的运维服务管理新概念。
通过对京天威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的分析评估,相信必将对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规范的、体系化的、层次化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运维服务管理,京天威运维服务监控系统,JTV BSMS,ITIL1引言伴随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大发展,信息数据在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性等凸显日益重要。
信息是建立在高性能的硬件服务器和畅通发达的网络基础之上,数据是存储在运行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的硬件服务器上,一旦硬件服务器、网络和地理环境等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必将对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纵观当前中国铁路IT系统发展的现状:●随着中国铁路IT系统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业务系统在网络上运行越来越多,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要求对系统集成技术管理的内容日趋增多,包括网络管理、性能管理、应用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系统等内容。
●伴随中国铁路业务服务规模的不断增大,规划、维护、安全、管理等分工更加细致,迫切要求管理者需对业务服务管理和维护建立统一的、规范的、体系化的、层次化的运维服务管理模式。
●当前各路局普遍存在多设备、多系统的运行信息、告警信息的多样化。
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统计,得出有利于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数据,更有效、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伴随中国铁路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直接导致管理人员不断增多,管理流程日益复杂,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技术管理体系亟待需要完善。
2运维服务管理新概念2.1 运维服务管理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当前中国铁路IT系统环境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调研,急需建设一套统一的网络和业务系统监控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⑴、基于统一、集中的管理体系。
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展现,统一的告警平台。
目的是消除各个监控工具之间各自为政、系统管理员在各个界面间频繁切换的情况,将旧的监控工具的数据和事件统一融入到新的监控平台中来,并通过统一的展现界面进行展现、统一的告警平台,将所有告警纳入监控管理监控平台,通过短信、邮件和桌面客户端统一告警。
⑵、从业务的角度将传统的技术设备管理整合到基于业务的管理平台上来,不仅能完成对设备监控的需求同时能满足根据业务的组成定位问题根源,定位性能瓶颈,预测业务发展趋势和稳定性。
⑶、利用现有主机系统的少量资源,实现对各种服务器(Linux、AIX、Windows2003、Windows2008等)监控管理。
包括主机硬件、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进程和应用等。
主机监控的重点是对操作系统关键指标,如CPU、内存、进程、文件系统等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要求不仅能够在状态改变或性能指标超越门限时生成告警,同时还应该提供实时和历史的性能数据展现,并能够保存历史性能数据,以形成统计分析报表。
⑷、各种数据库(Oracle,Sqlserver等)监控管理,包括数据库的重要配置参数以及运行状况的监控。
主要关注数据库的关键指标,如SGA使用率、表空间占用情况、锁竞争和使用情况、缓冲区命中率等。
⑸、其它应用的监控管理。
比如IIS、Tomcat、Weblogic监控,重点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⑹、统一的报告和报表,多台设备性能比较,其它格式导出,柱图、XY坐标、饼图、折线图,定期的运维报告等等。
⑺、实现对某种业务的服务水平管理。
通过业务服务管理,可以对某种业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和衡量。
⑻、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并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和可扩充性的管理平台。
易于使用和维护。
统一的中文界面、浏览器管理方式,可以多人同时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和操作。
⑼、解放人力资源,依靠智能化技术化的管理手段,降低故障发生率,降低维护成本,并同时提高维护效率。
2.2 运维服务管理的终极目标通过此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平台的建设,我们最终将会实现以下管理目标:★建设全面的监控管理平台,消除监控死角:当前中国铁路的5T系统、客车系统、货车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采用了多个厂家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存储设备、应用系统。
因此本监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建设全面的监控管理平台将目前各个业务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软件、业务应用整合到监控平台中,消除管理对象之间的差别、消除数据采集手段的差别、消除管理软件的差别,对各种不同数据来源数据统一处理、统一展现、统一用户登录、统一权限控制。
★建设开放、具有良好扩展性的IT管理平台: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应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满足现阶段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需要,未来随着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业务的不断扩展,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越的监控环境。
3 运维服务管理技术方案3.1体系结构京天威运维服务监控系统(JTV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JTV BSMS)提出全方位运维管理的运维服务理念,基于ITSM标准规范,整合基础设备管理,应用管理,端到端应用流分析,业务服务管理等几大部分,消除客户IT运维断点,使各模块之间信息互通,以业务的视角实现整体IT运维管理。
这几大部分组成了JTV BSMS软件的精髓,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互通迅速高效,以业务的视角实现整体的IT运维管理。
图1 JTV BSMS首页图图2 JTV BSMS监控页面图3.2系统建设3.2.1系统平台构成基于JTV BSMS的IT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是在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响应时间管理、业务服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IT流程管理,帮助各路局建立以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流程为框架的IT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JTV BSMS中的功能模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主机监控●网络监控●应用系统监控●业务服务管理●报告报表管理●日志管理●统一报警(邮件、手机短信)JTV BSMS基于B/S架构,通过Portal的统一展现,对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监控,提供面向服务的端到端响应时间管理,不断改善用户体验;遵循ITIL流程框架,将运维工作纳入IT管理流程,最终建立业务服务管理;通过有效的报告报表分析,使用户能够动态可视的了解到IT 基础架构与业务服务之间的变化关系,最终进行帮助各路局实现IT系统的持续优化和长期规划。
3.2.2系统技术架构基于JTV BSMS的网络和服务器实施监控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基于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开发,符合现在受欢迎的主流技术。
JTV BSMS 可以在不同的Java容器上运行,包括Tomcat,Weblogic或者WebSphere。
采用标准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 支持广大的数据库,如MySQL、Oracle 9i/10g等。
支持国际标准协议,如HTTP、HTTPS、JMX、SNMP、JDBC、Telnet、SSH、WMI等。
图3 产品技术架构图如上图所示,基于JTV BSMS的IT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分为六个层次:1、被监控层:包含了所有被监控资源,如网络、设备、主机、应用、机房等。
2、营运管理层:包含了事件管理,策略管理。
3、诊断层:通过流程手段,对资源的可用性、健康状态以及故障进行诊断。
4、业务管理层:以IT服务的角度来营运IT系统,提供面向业务的管理视图。
5、流程管理层:满足ITIL流程框架,完成流程的定义、执行、监控和优化。
6、接入层: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浏览器、移动终端、手机等。
3.2.3系统部署架构图4 方案架构图当前各路局的信息化逻辑架构基本上按照如下三个层次构建,每一个层次的模块都是分开的,而且之间的关系都是松耦合。
层次与层次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API接口。
每一个不同的层次也分为数个关键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都是松耦合的关系,修改一个模块不会影响其他模块。
被监控层:被监控层包括所有被管理的对象,可以通过Agent或AgentLess方式以及和其他产品整合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网络设备(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安全设备等)●主机(Solaris、AIX 、HP-UX、AS400、SCO UNIX、Windows、Linux)●数据库(SQLServer、DB2、Oracle、Sybase、Informix等)●J2EE平台(WebSphere、WebLogic、Tomcat、JBOSS等)●Web服务器(Apache、IIS等)●中间件(Tuxedo、MQ等)●邮件服务器(Lotus Domino、Exchange、其他通用邮件服务器)●存储(EMC 存储平台、SUN存储平台等)数据处理层:负责将监控服务器的监控策略的下发执行,将采集的原始数据经数据汇总,并写入数据库,以供展现层从数据库调用监控数据;同时也用于处理展现层传递的用户操作与设定。
展现层:提供统一的JTV BSMS Portal,数据统一展现。
展现层通过Portal以完全B/S方式来展现各个管理模块;实现与用户互动,响应用户的操作与设定;以及集成第三方监控产品等。
通过以上部署方式即可实现对各路局各种IT资源的统一监控。
3.2.4机房环境监控JTV BSMS采用标准的TH-5829以太网温湿度传感控制器和SS-668为离子型烟雾探测设备,可以实现对机房环境的温度、湿度、烟雾等进行监控。
机房监控范围如下图所示:图表5 机房监控功能模块3.3软硬件配置3.3.1硬件要求JTV BSMS应用服务器系统硬件配置要求:CPU:双核CPU或以上内存:4G或以上硬盘空间:160G或以上3.3.2软件要求JTV BSMS应用服务器系统运行软件平台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2003企业版SP2数据库客户端:Oracle9i或10g客户端JDK:j2sdk-1_4_2或以上数据库:Oracle 9i或10g(企业版)4结论在中国铁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路局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多功能、多集成的信息化系统,务必给信息化管理人员增添许多工作困难。
如果今后再单独依靠人工去进行管理,很难保证信息化链路出现问题时,能准确及时的定位问题并处理解决问题,显然建立一整套适合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的运维服务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