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案
3.下列两个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 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 ①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 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 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 诗人。 ①用比喻手法,以“剑”为喻,既写出叶的 形状,同时写出叶挺拔而富有生机的情态。 ②用比喻手法,以“诗人”为喻,写出树在 雨中仍然执着于自己生活状态的安然自如。 ③用拟人手法,写出树在风中、雨后的不同 情态。
7.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 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 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 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 子…… 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 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 往之情。
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 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
• 10. 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 析。这时,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 展开一幅迷离的情景,若隐若现,似有似 无,正如朦胧之中的的月牙,还如闪闪烁 烁的星辰……
•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日比作 月牙、星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落日 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间迷离的情境, 抒发了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品析划线句子。 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 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 的鸣叫似呼吁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 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 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 之一振,力量陡增。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雁阵高亢的 鸣叫声比作“呼朋引伴的呼喊”和极有气 势的“行军歌”,突出了雁鸣的嘹亮高亢,
12. .品析划线句子。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 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 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 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 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比喻,把丑兵的外貌(肖像)比作“歪脖子 榆树”“干疤土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丑兵的外表之丑。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评析]:___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豁达洒脱见长。
该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性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1)诗中的主要景物有:青山、绿水、两岸、___、___、乡书、归雁。
2)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是:思乡之情3)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相互映照4)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___5)诗中所表现的意境是:自然与人文相融,形成一种和谐美感6)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拟人等7)诗中所表现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自然、清新洒脱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考点分析]中考古诗词赏析题考查的是课内教读的诗词,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包括对中心思想、所抒感情、抒情主体形象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包括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1、了解作家和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诗句的原意。
2、根据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入手,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入手,例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等,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入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1.______的诗词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描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通过丰富的___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描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描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古诗名句赏析解题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
古诗名句赏析解题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赏析名句历来是中考古诗阅读的经典题型,掌握赏析角度,明确赏析要点是得分的一个关键。
那么,该怎么对名句进行赏析呢?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考题回放: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诗的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解题指导:解答这类赏析题目,应先明确句中的修辞手法,再分别从表达效果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自己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有运用比喻手法,将白雪比作飞花,形象的写出了雪花的美丽姿态,把初春的料峭寒冷写成了仲春的灿烂热闹,富有情趣。
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从意境的角度赏析考题回放: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指导:这一句当然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是: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垂柳在东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的美丽风姿,表现了雨后池塘的动态美,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全诗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我们也可以从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意境?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例句:这幅画不光形象美,而且色彩美,意境美。
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 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 也可以是回忆, 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 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七年级阅读理解—赏析语句或段落
七年级阅读理解—赏析语句1、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
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利、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
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
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
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
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
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
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
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
”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
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docx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考点分析]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央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解题思路与技巧]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L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评析1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 虚实相交.“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常析1 :〔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 后四句写虚星〔2〕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3 〕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用〔4 〕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一风萧瑟,洪波涌起〔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6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事在写景,彳日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比照残夜,江春比照旧年,都是新牛事物孕育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赏析]:〔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照应.〔2〕颈联说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似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3〕尾联与首联照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4 〕正_、>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5 〕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 绿杨阴里白沙堤.「评析1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L赏析L〔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开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2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 ______ 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源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4.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 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 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L赏析L01〕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2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伽J面衬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版U面衬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3〕上阙中的惊肛鸣飙蛀苣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旁农村牛活的情感O5.秋词6.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竭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 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说明游子思乡之情.[赏析1: 〔1〕?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发奋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那么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3〕前一句在写景杼情上的突出特点星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而,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7.?木兰诗?〔节选〕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析1 :比拟“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 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黄昏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 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一一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赏析1 :〔 1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二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 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9.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 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别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赏析1 〔 1 〕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 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2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遮湿 ____ 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手短,浑欲不胜簪.〔3 〕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慨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10.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 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赏析]:〔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 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 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比照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苣 _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评析1 :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 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 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赏析1: 〔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 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 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3〕 “衣沾缺乏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说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2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 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 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 以及滚滚的黄河吼叫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常析]:〔1〕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1 〔2 〕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土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 了诗人思念故土,热爱故土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 泊不定的行踪.〔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 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 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4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13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 水(故土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 表达诗人对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赏析]:(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2 )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土的留恋.(3)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14.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评析1 :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忽然生出许多希望(忽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尾联:中“假设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一一今后, 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赏析1 : (1)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等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史L.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3)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表达,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评析1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挖苦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似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漂浮的船〞[赏析」:(1)表达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遥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开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说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3)“沉舟侧畔下帆过,病树前头方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又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比照.16.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由于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说明.〕[赏析]:〔1〕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设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3〕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17.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评析1 :首联回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尾联:说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鼓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沉着就义.(1)“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世方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乱不安.〔2〕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说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说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 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8.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 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赏析]:〔1〕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 J_;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2〕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此缺,事古难全:最能表达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9.山坡羊•漳关心古•张养浩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咽.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挖苦.[赏析]:(1) 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2)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比照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 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4) “望西都,意踌蹦.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忆历史, 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20.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赏析」:(1)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似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2)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这首诗思积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它说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2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保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评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赏析]:(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2〕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说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此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5〕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 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评析1: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根底.〔即前面局部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 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赏析1 :〔 1〕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评析]:〔1〕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忽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Q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山回路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24.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赏析句子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棉花里的父亲(作者:章中林)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
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
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剌剌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
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
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
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
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
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
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
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
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
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
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父亲啊,父亲!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
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
父亲啊,父亲!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
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词句理解赏析(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词句的理解赏析【考点】:1炼字、虚词(新题型)2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知识梳理】:鉴赏古诗文中的字词(炼字)、名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炼字可以从字意、修辞的角度着手分析。
一般赏析的句子都有以下特点: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激励作用;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巧用修辞,意蕴深刻;融情(理)于景,情思幽深;用词精练传神等等。
名句赏析考察最多的角度是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其次还有写景、句式、哲理等。
【炼字】答题思路:1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该字(词)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点明;2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进行分析;3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意为······,(在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地思想感情。
易失分点:①使用的修辞手法没有点明;②分析时表达的内容、情感、意境等空洞,泛泛而谈,应侧重于要求的字词来分析。
【句子理解与赏析】答题思路:1 判断该句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若有,要先点明此修辞或表现手法。
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互文、设问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融情于景、用典、铺垫、衬托等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该修辞或表现手法;2 结合全诗或文本指出该句的作用,表达的情感等。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哲理等)。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七—九年级古诗词名句赏析)
配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代诗词(一线教师精心梳理,对古诗词考试重点、难点归纳,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及要点)七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1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3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此联意境犹为深远。
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4 、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
“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5、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
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6、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7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知识点 大全
《行路难》1.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赏析角度: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角度:修辞)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诗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仕途的坎坷不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3.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用典。
运用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赏析角度:修辞)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苦闷与迷惘。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炼字:“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情感: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自信的情感。
6.全诗感情:这首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内容:交代被贬之地的荒凉及被贬时间的漫长。
情感:表达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写法:用典。
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老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借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人运用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了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对自己身世的愤懑之情。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句子赏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1.以熟悉的课文为例,从六个角度,复习品析句子。
2.结合中考真题,掌握品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中考真题,掌握品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品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知道这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吗?对,“绿”字,其实王安石还用过“吹”“过”等字,这个“绿”好在哪里呢?对,“绿”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到来的绿意盎然。
下面我们重点从不同角度对记叙文中的句子进行品读。
在此之前,我们回忆一下三年的语文课上有哪些经典的美句,看看同学们都能从哪些方面赏析。
二、回归课本,总结规律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散步》)明确:“熬”字暗示母亲的身体不好,写出生命的脆弱,表达作者因母亲能熬过来的庆幸。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秋天的怀念》)明确:“挡”字挡住了绝望,留下了希望。
母爱是呵护,引导。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明确:“突然”“猛地”写出作者自己看到春天的雁阵、甜美的歌声这些美好的事物,想到自己的不幸,还是会“暴怒无常”。
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
“偷偷地”表现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
“红红的”含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
(一)从用词的角度。
一般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答题格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小结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小结内容预览: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似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分写局部,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雄伟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
运用抒情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物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
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断肠”是全曲之眼,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画龙点睛。
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虚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6.《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身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赏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7.《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简单渺小,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感情基调。
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悲情。
8.《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XXX的诗被XXX评为“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月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在独坐其中的诗人身上和他的琴上。
诗人弹琴、长啸,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XXX在这首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XXX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五、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诗人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在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达千寻的塔,据说每天早晨听到鸡鸣,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3、请简要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的意义。
不怕困难、挫折,因为身处高处,可以超越浮云,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4、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2、诗人运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在高处,放眼远方,才能不被挫折击倒,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3、诗句“飞来峰高耸入云”通过神话传说展现了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加自然。
初中语文 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
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语句赏析题目是中考阅读的一个热点题型,认真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典型范例,一定会对该题型形成正确的解读思路。
7上1、在山的那边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7上4 紫藤萝瀑布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揣摩景物描写,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
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7上11 春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语句赏析题目是中考阅读的一个热点题型,认真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典型范例,一定会对该题型形成正确的解读思路。
7上1、在山的那边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7上4 紫藤萝瀑布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揣摩景物描写,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
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7上11 春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7上12 济南的冬天二 (题略)设题意图:这是一道了解和运用知识,又揣摩语言的题目,引导学生借助题干的知识,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7下16 社戏三、揣摩下列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
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
“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
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7下17 安塞腰鼓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8上3 蜡烛二、揣摩下列语句,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8上5 亲爱的爸爸妈妈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
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
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
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④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⑤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
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
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8上11 中国石拱桥(说明文)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
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8下1藤野先生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8下2我的母亲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