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参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 “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 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 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 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 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 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 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 疏朗的秋天气息。
褐 绿
水 分
绵 密
浓阴满地
(干)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 语言中___的问题。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 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 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拓展探究: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全文总结
木叶 暗
相去无几 ?示
性
疏朗 空阔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释 下
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 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 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列 疏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词 窸窣—— 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语 冉冉——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的 缠绵—— 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
含 绵密—— 柔和紧密的样子。
义
迢远—— 遥远。 相去无几——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现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爱。
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 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
“木叶”到“落木”, 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
关键点
在“木”
字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阅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精读课文第六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 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 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 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Baidu Nhomakorabea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 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 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 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 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说木叶参赛一等奖
走近作者
林庚(1910— )字静希。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 大学中文系。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 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 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在唐诗研究方面, 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 唐气象”。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 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二、再读,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全文思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三、细读,思考
浏览文章第1、2段, 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 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 得单纯,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与“树”的意味有 什么异同? (第三四段)
“木”就是“树”,在
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 味上,“木”一般是在秋 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 的形象,而“树”则要借 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 感情。
2.“树叶”与“木叶”的意味的 不同之处(第五段)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 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 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 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 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 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 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 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 的精妙语言。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 意象潜在暗含的意 义,把它们各自表 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木 树
叶落 树干
微黄 干燥
叶茂 枝叶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 段段意。方法提示:抓住关键句
第一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 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 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 叶”却发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 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 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 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 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 “木叶”:“木”具有一般“木 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 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 “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 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 不一致的。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 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
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
相互讨论交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知识积累
1.字词注音 袅袅 (niǎo) 照浦 (pǔ) 褒扬 (bāo) 灼灼 (zhuó) 亭皋 (gāo) 寒砧 (zhēn) 涔阳 (cén) 万应锭 (dìng) 言筌 (quán) 窸窣 (xī sū)迢远 (tiáo)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2、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解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
(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 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 (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木 叶
秋脱 风尽 叶叶 落子
枯 黄
空 干阔 燥疏
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落
春枝 夏叶
绿饱 (叶) 含
饱 满
密密层层
叶
之繁 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