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词+事迹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词+事迹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善被看见,让爱被感知让春天常在,让真诚常存致敬向上的力量!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钱七虎颁奖词: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
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
事迹: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
在国内倡导并率先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石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深部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填补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效应的防护计算理论的空白。
2019年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2年获颁“八一勋章”。
颁奖词: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邓小岚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
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事迹: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这群在鸟巢体育场内唱响世界的孩子们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载,无私奉献的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
十几年来,她每年数十次往返于北京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只为改善当地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山里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而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努力。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杨宁颁奖词: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
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
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
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事迹:“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作者:赵凤鸣来源:《神州》2012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王光祈学者音乐思想的思考、剖析与评述,目的在于使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加强对王光祈先生音乐思想和音乐教育理念的了解,为现实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佐证,从而,更精确地促进音乐审美心理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音乐思想引言:王光祈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我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同时还是中国比较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的开创者。
他的一生中或是社会实践或是著述都是以推动社会的根本进步为己任,致力于改良中国社会。
他之所以从事音乐理论研究,也是从改良国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旨出发,试图以学习、研究音乐思想,以音乐教化影响国民,从而来达到他的“救中国”的目的。
王光祈先生是一个全球性音乐教育时代的先行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他到德国改习音乐之后,对西方音乐和我们的民族音乐都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提倡多元化,提倡中西音乐思想的结合,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并倡导大力发展民族音乐,以达到礼乐救国的最终目的。
一、深入研究西方音乐思想光大民族音乐首先,他的观点认为西方音乐发展到今天的水准,是“数千年来进化之结果”,“超过吾国旧有音乐百倍以上”,他主张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以研究音乐,并改造中国音乐师资,促进音乐文化教育,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王光祈提出的必须借鉴西方音乐的先进教育模式,其立足点仍然是为了促进本国音乐的发展。
因此,他曾经反复强调,“中国人不懂西洋音乐,可也,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则不可也。
”进而,“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可也;不懂本国固有音乐,则不可也。
”再进一步说,“懂本国固有音乐,而不能使其发扬光大则更不可也”。
这里反映了王光祈学者对音乐教育问题的不同层次及其重要性的提示。
它说明了王光祈讲音乐进化,并没有忽视我们研究音乐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没有忽视他心目中最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民族性国乐的发扬光大。
周沛然乐事初考
90周沛然乐事初考张 凡(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 要:周沛然是新中国音乐教育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合唱艺术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编辑出版过多册音乐书籍并大量印刷、传播甚广。
他的合唱指挥教材,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再版,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与梳理,大致还原出了这位音乐家早期的人生经历与从艺发展轨迹,并尝试在梳理研究个案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文艺、中国合唱艺术理论和中国大众音乐教育的个案梳理,做出实证研究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周沛然;中国现当代音乐史;革命文艺;合唱;大众音乐教育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1)04-090-10收稿日期:2021-06-21项目基金: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草原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传播与研究基地”2018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全球化语境下草原音乐的传承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ZDA006)及2019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蒙汉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NDA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凡(1980~),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周沛然(1916~2007)先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学肆业、远离家乡走上革命道路的一名文艺工作者。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之旅,他是最早为毛泽东诗词谱写旋律的作曲者之一。
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编辑的歌曲集,成为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编写的音乐教科书和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使之成为新中国音乐教育的先行者。
周沛然先生也是中国合唱艺术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从1949年起一直在大学里教授合唱指挥法,直至2006年,他撰写的合唱书籍还在出版。
笔者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摞“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制的会员登记表,其中一张表的内容(见图1,周沛然填写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制的会员登记表内页),在众多表格里显得非常特殊,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姓名:周沛然籍贯:浙江健康状况:不算好业务专长:指挥主要社会职务(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团体兼职等):曾任天津音协理事;《音乐技术学习丛刊》编辑主要学历(包括学校、科班和师承关系):武汉艺术专科学校肆业,向冼星海学过指挥,向91巴拉晓夫学过指挥主要经历(包括何时参加文艺工作及工作简历):1938年东北战地服务团、1940年太行山剧团、1943年太行山文联音协、1946年北方大学、1948年华北大学、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1953年河北师范学院业务成就(包括解放前后主要创作、理论研究、教学、导演、表演、摄影、美工、翻译、编辑及其他著作、演出等。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
音符是你杀敌的武器,旋律是你进攻的号角。
游击队歌常萦绕耳边,一代宗师人去精神在。
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贺绿汀,是一个既能作词也能编曲的战地红色音乐家。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曾经用音乐作武器,激励华夏儿女奋起抗日,发挥了枪炮难以替代的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260多部音乐作品,包括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100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及其他作品。
代表作有《游击队歌》《牧童短笛》《天涯歌女》《四季歌》《嘉陵江上》等,以其炽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人们。
一、贺绿汀的家乡和家世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九龙岭新庵堂村(今九龙岭镇绿汀村),原名贺楷,字安卿,号抱真。
他的父亲贺生春,除了种田是行家里手以外,还善于经营纸行。
贺家生有三男三女,贺绿汀的两个姐姐夭折,留下曼真、聚真、培真、抱真(即绿汀)四人,因贺绿汀排行最小,故乳名小六子。
贺绿汀的妻子叫姜瑞芝,出身邵阳名门,祖上做过清末的督销总办,岳父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婚后她随贺绿汀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多年。
他们生有三个女儿,分别是贺逸秋、贺晓秋、贺元元,另有一小儿子在延安夭折。
贺绿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音乐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之外,与家人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分不开。
其家庭成员中有一个重要的共产党人——贺绿汀投身革命的引路人,比他大7岁的三哥贺培真(1896-1990)。
贺培真又名贺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同窗同寝室五年半,与蔡和森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成员和中共党员,1925年从苏联归国。
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是粤东潮汕地区红4师党代表。
贺绿汀随贺培真参加了广州起义,一度在中共海丰县委工作。
贺绿汀还有一个亲戚贺民范(1866-1950),又名贺希明,字洪畴,邵阳市邵东县魏家桥镇两头塘(今民范村)人,两家相距很近。
贺民范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支持湖南新军响应辛亥革命并担任省临时议会秘书长;五四时期成为湖南早期共产党员、长沙船山学社社长、湖南自修大学校长,是刘少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任弼时等赴俄罗斯留学的介绍人。
40位音乐人物,一部中国近代音乐简史
民族器乐改革家、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其创作包括二胡曲、琵琶、民乐器乐合奏, 其中二胡曲的创作是他全部艺术成果的结晶。他的创作从题材上看都是,几乎都是他个人 内心感受到的抒发,反映时代的悲痛和苦闷的心情,以及寄托于自然的情感。他的作品形 象生动,乐曲的音调和曲式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如何充分发挥二胡、琵琶的新的 表现力和性格特点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试图借用其他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来丰富 二胡、琵琶的表现力,并采用其他民间音乐体裁的结构方式来丰富二胡琵琶曲。例如在 《空山鸟语》中吸取了拉戏演奏中的模拟手法。在吸取西洋现代音乐经验用于民族器乐方 面,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例如借用小提琴的揉弦、跳弓、颤弓、换把、以及泛音等演奏 方法,进一步提高了 器乐曲的乐汇。但这种借鉴刘天华以尽可能是为表现内容,以及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乐器 的表现力为前提。对二胡的改革还提出“固定音高定弦”的建议。在二胡、琵琶的教学方面, 他参照国外演奏的训练方法,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练习曲的先河,使得中国民族乐器在高 等院校的教学建立在循序渐进的科学性的方法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代表作《病中 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刘天通过毕生的努力,通过创作、演 奏、教学以及理论研究的长期实践,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中, 为民族器乐的改革和民族器乐曲的创作的提高,特别是二胡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十世纪初始,西方音乐大面积传入中国,并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性格塑 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中,一方面音乐成为了复兴救国的 媒介;另一方面音乐摆脱依附,成为独立的艺术追求。
学堂乐歌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历史的开端;王光祈提出借助音乐之力复兴 民族文化的理想,希望创造出一种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赵元任在摸索“中 国化”和声方面进行了多方面“中国派实验”。“国立音乐院”的建立,标志中国专业 音乐教育的开端,其中黄自等音乐家为中国专业音乐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其 中有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青主提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的著名 观点,这是对艺术本质境界的一种见解......。下面这40位音乐人物作为就是一部 中国近代音乐简史。我们应该了解过去,并在历史中实践当下和未来......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1.富国强兵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权.2.定义: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目的推广新学,传播新知、教育国民、改革社会《中国音乐改良说》4.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新生等。
代表性的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编曲的《中国男儿》3).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秋瑾的《勉女权》等)4).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沈心工、李叔同词曲的《春游》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文明婚》5.艺术形式:倚曲填词(一曲多词、一词多曲)6.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沈心工(白话词)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1936年,将自己毕生所编写的学堂乐歌进行了精选、修订,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辑《心工唱歌集》编创作品:《体操-兵操》、《竹马》《春游》创作作品: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黄河》创作特点历史意义:作品体现出年轻人的性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言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以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程度也逐渐提高。
比当时其他出版的唱歌集大大提高了作为学校唱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曾志忞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组织指挥的乐队。
音乐活动: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包括“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杨仲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杨仲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再认识杨仲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篆刻艺术家,我国近代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推行国乐改进实践的先行者。
他为创建我国高等音乐学府的专业化、民族化和正规化,为培养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为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5年是杨仲子先生诞辰130周年,笔者想通过此文,对杨仲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和研究,以纪念他为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所做的突出贡献,同时更想借此唤起学术界对杨仲子先生更多的关注,以启迪后人,学习他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担当精神,希望后来者能够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向前。
1901年,杨仲子从南京江南格致书院毕业后考取“庚款”官费留学,入法国根特大学和图卢兹大学理学院学习化学。
后考取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音乐理论。
1920年回国后,他响应萧友梅“以美育代宗教”的号召,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多所院校任教。
1927年,时任教育总长的刘哲以“音乐为有伤风化,无关社会人心”为由,取消了除北京女子大学音乐专科以外的北京各大院校音乐系。
杨仲子随即在北大国乐改进社主办的《音乐杂志》上发表《质疑》一文,质问奉系军阀,为音乐教育界请命,要求恢复音乐系。
文中显示出杨仲子一生都极为关注且为之努力的音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国乐的改革、师资的建设、专业音乐院校的创建以及音乐专才的培养。
1928年6月12日,北京音乐界人士在北大第三院召开联席会议,杨仲子受命向国民政府和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请命,建立“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并拟写了《请并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女子大学音乐专科,改设国立北平音乐学院计划书》和《拟国立北平音乐学院组织大纲草案》等文件。
这个建议得到了北平政治分会和大学院长蔡元培的认可,但南京政府却未同意。
虽然音乐学院最终未能成立,但这两份文件却饱含了杨仲子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殷切期望,他坚信中国一定会有一所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为了这个信念他为之等待并准备了整整13年。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2019年精选文档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学习萧友梅 1901 年在广州时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 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钢琴与声乐, 1904 至 1909 年一直在 东京音乐学校注册学习, 1906 年期间在东京帝国大学部学习教 育。
1912年,萧友梅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之余,同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专修音乐理论。
1913 年又到德国莱 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
1916 年,萧友梅向莱比锡大学提 交博士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
这是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古代乐器、 乐队史的专著, 其中不但指 出了中国音乐文化在近代以来发展缓慢和滞后的根本原因, 也提出发展音乐最为重要的方面: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
并取得博士学位后于 1920 年回国。
二、为我国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针对不少音乐学校忽视音乐教学, 教学课时的情况, 他提出要修订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 学时间,并且订立音乐教育视察制度。
其次,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萧友梅痛感我国中小学校长期以来无适用教材, 他便一面积 极的倡议重编音乐教科书, 一面身体力行编撰了多部供普通初级 中学使用的乐理、唱歌、钢琴、风琴教材。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同时 在基础的音乐教育上, 萧友梅有着自己明确的主张,首先要任意减少 增加教的社会影响力,为使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发挥自己的力量。
继萧友梅之后,更多的音乐教育家加入到创编音乐教材行列中,终于改变了中国教育完全依赖外国教材,和以外国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倡导和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无疑占有首屈一指的位置。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1927年11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高等的音乐学府一上海国立音乐院。
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无高等音乐学府的历史,对20 世纪华人的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全国各类音乐机构输送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继人才,由此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广东近代名人事迹
广东近代名人事迹广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名人。
现将名人们的事迹简单介绍如下:孙中山香山-中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李光耀梅州-大埔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原新加坡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癸亥年)—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前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
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
1954年11月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曾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立法议会(1965年12月改称国会)议员、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总理公署高级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内阁资政(总理公署)。
萧友梅及其对音乐的贡献
萧友梅及其对音乐的贡献摘要:萧友梅被誉为近代音乐教育宗师。
他参加创立了北京大学音乐教研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我国早期音乐院校的建立。
还编写了很多音乐教育的书籍,是第一个向外国介绍中国音乐的音乐家。
萧友梅是我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的留学生;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的创办者; 是我国第一个专业音乐创作者。
萧友梅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音乐理论研究的探索者。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论述萧友梅的一生,第一部分是对其生平的介绍,由此萧友梅从出生到逝世的主要经历便可一目了然;第二部分是论述其音乐创作,这部分又分为三个方面(音乐教材、论著;声乐创作;器乐创作),这部分做了重点论述,这些足以证明他是音乐理论研究的探索者和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第三部分是阐述萧友梅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从萧友梅的教育及贡献、教育思想、爱国表现来体现他是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创作音乐教育贡献XIAO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musicAbstract:XIAO known as the master of modern music education. He participated in mus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und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Shanghai National Music Institute and other institut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rly Music. Also prepared a number of books on music education, is the first foreign introduce Chinese music to the musicians. XIAO is our first music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s China's first professional School of Music founder; is China's first professional musical talents. XIAO is a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our founder, pioneer of the professional music, music theory study of explor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XiaoYouMei life of his life is introduced, which XiaoYouMei from birth to death can be clear at a glance of the main experienc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usic creation, this part and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music teaching, works; vocal music creation; the creation), a key, the music is proof enough of his theory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music creative explorer of pioneer, The third part is expounded in music education XiaoYouMei contribution, mainly from the education and XiaoYouMei education thought, contribution, to reflect his patriotic music education is the founder.Key words: Xiao Youmei Music composition Music education Contribution引言他创办了中国近现代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
音乐理论的先行者李重光
音乐理论的先行者李重光我们学了这么多乐理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乐理教父李重光的乐理经历,一起来看看吧!乐理教父——李重光李重光,汉族,生于1929年,山东省栖霞县人。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副会长。
194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江定仙先生学习作曲。
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1984年调中国音乐学院任附中校长。
1987年转作曲系。
1989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4年退休。
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有刘诗昆、盛中国、施万春、李西安、黎信昌、王秉锐、金铁林……除教学之外,经常应邀到电台、电视台、音乐院校、社会团体举办专题讲座,录音、录像、灌制唱片,根据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与需要,先后发表歌曲、器乐曲140余首,文章百余篇;出版教材和理论著作数十册。
他编著的儿童音乐书籍通白晓畅、由简入繁,深受从教者和孩子们的喜爱。
如《少年儿童钢琴曲选》是特意为孩子们编写的具有一定技术训练目的五声调式的标题性钢琴小曲集,曾重印多次;儿童歌曲《小鼓响咚咚》自1960年4月在《儿童声乐》发表以来被全国许多家出版社的小学音乐课本、教材、歌集所选用,广为流传;《儿童视唱入门》《儿童练耳入门》无不深入浅出,讲解详尽……另外,有些小歌,小曲,虽然仅有十几个小节,但录成盒带,灌成唱片,制成VCD,拍成卡拉OK电视片,影响广泛而久远。
一百年来,中国基本音乐理论从无到有,与中国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从观念到实践各个领域的变迁。
在此期间的40多年里,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自出版以来一直都是重要的乐理教材,对中国乐理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它在对欧洲基本乐理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述之外,强化了中国五声调式在基本乐理学科体系中的合法地位,其应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任何一本乐理教材都无法比拟的。
李重光主要音乐作品ISBN7103003467《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年李重光最早作品)ISBN7540429429《键盘上的乐理知识》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103006431《基本乐理简明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754042642X《李重光基本乐理六百问》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540428317《怎样练视唱》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040155338《基本乐理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540434104《怎样读五线谱》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103028613《儿童练耳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7801290046《五线谱入门》华乐出版社ISBN7103014205《基本乐理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7504335533《五线谱读法基础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504335657《简谱读法基础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801290380《儿童市场入门》华乐出版社ISBN7540432764《李重光新编通俗基本乐理》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103000247《幼儿歌曲分析60首:幼儿园教学参考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3103003475《简谱乐理知识(修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9621423163《简谱读法基础教程(繁体)》万里机构ISBN9632423171《五缐谱读法基础教程(繁体)》万里机构ISBN7540432756《李重光基本乐理书面作业习题集(附答案及说明)》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540436352《李重光儿童趣味钢琴练习曲(附CD光盘一张)》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040037793《基本乐理(上)》(我学过的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037807《基本乐理(下)》(我学过的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540418494《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540433132《李重光儿童视唱入门》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7540434090《怎样读简谱》湖南文艺出版社。
肖友梅对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贡献
肖友梅 , 著名音乐教育家 、 理论家 、 作曲家 。字雪朋 , 号思鹤 , 祖 此 , 老师就必须要不断完善 自身 , 在教学 当中发挥指引者的作用 , 因
籍广东 中山,童年随父亲移居澳门。他是我国 2 0 世纪突 出的音乐 此 , 在教学中 , 他一直都是严谨 自律 的, 他对 自己的要求很高 , 就是 家, 先后 多次 留学国外 , 大量学习西方音乐 , 为其 多元 的音乐创作 奠 因为他怕 自己辜负了学生们 的期望。 他提 出的一些教学方案和教学 定了基础 。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家 , 也是一位 积 思考对后世 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大 的意义。 肖友梅在近代专业音乐教 极创作 的作 曲家 , 可以说他就是 中国近代音乐 的先祖 , 他是 我国近 育 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赶赴德 国深造的道路 , 这一去 , 就又是十年。在音乐探索 的道路上 , 方交融 的音乐文化风格更是难得 , 不同的音乐风格 , 让学生直接受
他没有前人可以借鉴 , 更多时候 , 他只能通过 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 他 教 , 能从他 的身上学到不同的音乐特色 , 这不得不说 , 他的丰富的音 辗转求学二十年之后 , 用 自己的辛勤汗水斩获 了成果 , 获得 了德 国 乐才华 , 是社会 的财富。 在音乐教育 当中, 他把多种多样 的风格融入 就读学校的博士学位。 看到 自己祖国的现状 , 他深感悲痛 , 决心要为 到他 的教学当中 , 为 当时的音乐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也 为中国培养 了 自己的祖 国做一些事情 , 于是 , 他决定 回到 自己的祖国 , 走上了音乐 大批的音乐人才 , 他们在各种音乐领域崭露头角。
教育 的漫漫长路 。 他先后在北京多所学校任教 , 最后 , 在蔡元培等人
谈音乐家黎锦晖历史贡献
谈音乐家黎锦晖的历史贡献黎锦晖(1891-1967)出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及弹拔乐器。
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花鼓戏、湘剧等音乐对他的影响较深。
1912年长江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北京和长沙任职员、编辑、音乐教员,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社团活动并在那里开始学习西洋乐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致力于音乐教育创作和推广国语的工作。
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可谓硕果累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称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剧的创始人,是第一个中国歌舞学校的创办者,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一、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及歌舞表演曲儿童歌舞剧是“五四”后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学校里流行的一种音乐体裁,是一种简单的有唱、有简单情节结构和舞美的儿童歌舞小戏,后人称这是中国近代歌剧的雏形。
黎锦晖从1921-1929年间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谁和我玩》等。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
继承和发展了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将民间音乐素材植入音乐,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曲牌、民歌、小调及地方戏等音乐元素,均成为创作的素材,所以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二、黎锦晖与流行音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音乐界都承认,黎锦晖就是流行音乐创作的奠基者,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
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于是黎锦晖的流行音乐便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
他创作的《桃花江》《特别快乐》《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渝中区音乐教研员_陈(3篇)
第1篇在我国广袤的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重庆市渝中区,有一位名叫陈的音乐教研员,他以其深厚的音乐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渝中区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围绕陈老师的事迹,探讨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一、陈老师简介陈老师,男,中共党员,毕业于我国一所知名音乐学院,拥有丰富的音乐教育经验和深厚的音乐理论功底。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老师一直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曾担任过小学、中学、高中等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现任渝中区音乐教研员,负责全区音乐教育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陈老师的主要贡献1.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陈老师深知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始终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定期开展音乐教学观摩、研讨,引导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他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教学,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2. 推进音乐课程改革陈老师积极推动音乐课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他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渝中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音乐课程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此外,他还提倡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陈老师深知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他积极组织各类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音乐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陈老师的努力下,渝中区校园文化生活日益繁荣。
4. 培养音乐人才陈老师关注音乐人才的培养,他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特长生。
这些学生在各类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为渝中区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215498873_一纸风行逾百年——黎锦晖与《小朋友》摭拾
093■ 袁刚毅一纸风行逾百年——黎锦晖与《小朋友》摭拾了21世纪的今天,成为中国报刊史上迄今发行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本期刊。
黎锦晖秉承“要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来办《小朋友》杂志”的理念,在创刊号上他如是写道:“小弟弟,小妹妹,我愿意和你们要好,我就是你们的小朋友,我的内容有唱歌有图画,有短篇小说,有长篇小说,有笑话,有谜语,有小剧本……材料很多,并且很有趣味。
我每星期五出来一次,你们要看我,我在中华书局等着你们,若是你们要我每星期上你们的家里来,就请订一份。
小朋友们呀,小朋友们呀,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吗?”这口吻恰似小伙伴,亲切又稚气可掬。
黎锦晖与编辑同仁为了《小朋友》实现“时时体贴小友们的心志,注意小友们的兴趣,谋划小友们的便益”,设计了许多巧思让孩子喜欢上这份杂志。
譬如,每一期刊头的题字都是由小读者们创作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朋友》的刊头每一期都是不一样的。
来自全国各地小读者的手笔,有着多样的书写风格,充分地体现出这是一本真正属于小朋友自己的刊物。
又如,在杂志启事上注明:每一期都要发一版小朋友读者的像片,该栏目在每期封底上冠以“爱读小朋友的像片”,姓名、年龄、籍贯赫然在列。
这些举措,使得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及其家长们,都精心挑选出了小朋友的书法和照片寄给杂志社,也使得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获得在自己喜爱的刊物上亮相的荣耀,黎锦晖营销理念一以贯之的就是要与儿童产生呼应和共鸣。
《小朋友》经常专题征文,如“征集歌谣启事”——“小朋友们,你们平常在家乡唱些什么歌谣?你们如果将爱唱的歌或是童谣抄出来,投到《小朋友》编辑部,一定可以得到可爱的奖品。
”黎锦晖亲自撰写、发表在《小朋友》上的短篇小说、童话、诗歌有400余篇(首),另有长篇童话9篇,歌舞剧12部,其中《可怜的秋香》被业界公认为是其最早且最成功的儿童歌曲,文化部将其列为“20世纪经典作品”。
《总理纪念歌》则为彼时中小学生集会必唱的礼仪歌曲。
此外,“小羊儿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老虎叫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等童谣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唱至今。
致敬伟大的教育先行者
致敬伟大的教育先行者教育,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铺就了通向知识的道路,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伟大的教育先行者,感受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伟大贡献。
教育先行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我们要致敬的是古代的教育先行者。
在古代,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与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古代的教育先行者们却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以身作则,教导后人,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者的责任。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其次,我们要致敬的是近代的教育先行者。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但教育的发展却始终没有停止。
近代的教育先行者们,他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严复是近代中国的教育家和翻译家,他致力于翻译西方科学和文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严复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也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最后,我们要致敬的是当代的教育先行者。
在当代,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育的目标和使命却没有改变。
当代的教育先行者们,他们不仅要面对传统教育的挑战,还要应对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和变革。
他们积极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提高教育质量,使新加坡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先行者们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们个人的成就上,更体现在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守初心。
教育事业的先行者——教师职业道德演讲稿
教育事业的先行者——教师职业道德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教育事业的先行者——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业,教育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而教育的质量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密不可分。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们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引路人和伙伴。
然而,在职业道德方面,我们仍存在许多不足。
有的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按规定上课,不尊重学生,不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的教师在担任教师职业时,把自己的利益和个人私心放在第一位,不顾学生的权益和利益,波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的教师容易失去教师专业的职业边界,私自插手学生家庭内部事务,过度干预学生的家庭关系。
这些都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
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我们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
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和榜样,他们肩负着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诚实、正直、公正,不得有言谈举止耍花招、虚伪、阴险等不健康行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向老师学习追求真理、正义、美德等理想品质,从而真正做到“以德为师”。
第二、尊重。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权。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保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权益。
不得因为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地位和成长环境等因素而对学生进行歧视或者严格分等。
相反,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立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茁壮成长。
第三、责任。
教师是学生智力、身体、品德全面发展的指导者,需要承担巨大的教育责任。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职业责任,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应该积极完善、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以上几点只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相信,只有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教育事业中受益匪浅。
论音乐教育家黄自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出获 得 了美 国音 乐界很 高 的评价 。《 新 港 晚 报》 刊 文称 赞 《 怀 旧》 是音乐会 中“ 唯 一 能 自始 至 终 给 人 以享 受 的乐 曲 。是 管 弦 乐 曲 中的佼 佼 者 … …表 现
借古讽今警世劝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和上层社会人士的一片歌舞升平他与韦翰章决定合作一部清唱剧本来打算以元朝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波折为题材的后来却改变了这个想法而是以白居易长恨歌为题材并参照洪升传奇剧长生殿的内容以声乐演唱的形式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清新雅 丽, 余音袅袅。因此 , 他的音 乐创作给 予现代 的中国乐坛 以深远的影响 , 文章从 中国音乐教 育的开拓 者与
现 代 音 乐 的先 行 者 两 个 方 面 来探 讨 黄 自在 中 国现 代 音 乐 史上 的特 殊 位 置 。 关键词 : 现代 音 乐 ; 专 业 作 曲领 域 ; 民 族音 乐 ; 清唱剧 ; 电 影音 乐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0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4 7 3 5 ( 2 0 1 3 ) 0 1 — 0 1 4 2— 0 5
业 作 品 即交 响序 曲《 怀 旧》 , 由黄 自的导 师 、 耶 鲁 大
学音 乐学 院 院 长 , 著 名 的指 挥 家 大 卫 ・ 斯坦 利 ・ 史密 斯 ( D a v i d S t a n l e y S mi t h )指挥 该音 乐学 院学 生
乐 队与新港 ( N e w Ha v e n ) 交 响乐 队 , 于同年 5月 3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
摘要: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与新音乐实践的先行者,他在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及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7-01
一、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学习
萧友梅1901年在广州时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钢琴与声乐,1904至1909年一直在东京音乐学校注册学习,1906年期间在东京帝国大学部学习教育。
1912年,萧友梅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之余,同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专修音乐理论。
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
1916年,萧友梅向莱比锡大学提交博士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
这是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古代乐器、乐队史的专著,其中不但指出了中国音乐文化在近代以来发展缓慢和滞后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提出发展音乐最为重要的方面: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
并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
二、为我国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基础的音乐教育上,萧友梅有着自己明确的主张,首先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针对不少音乐学校忽视音乐教学,任意减少教学课时的情况,他提出要修订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增加教学时间,并且订立音乐教育视察制度。
其次,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萧友梅痛感我国中小学校长期以来无适用教材,他便一面积极的倡议重编音乐教科书,一面身体力行编撰了多部供普通初级中学使用的乐理、唱歌、钢琴、风琴教材。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使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发挥自己的力量。
继萧友梅之后,更多的音乐教育家加入到创编音乐教材行列中,终于改变了中国教育完全依赖外国教材,和以外国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倡导和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无疑占有首屈一指的位置。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1927年11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高等的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院。
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无高等音乐学府的历史,对20世纪华人的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全国各类音乐机构输送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继人才,由此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他认为:实行“拿来主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系统、科学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应该是必要的,是适应时代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同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否定“全
盘西化”,对待国乐要有“采取其精,剔去其渣滓,并用新形式表现之”。
萧友梅的见解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音乐文化它始终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没有脱离社会的音乐文化。
三、引进及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留学海外时间最长的音乐家,萧友梅对西方音乐文明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个始终不变的观念:学习西方音乐,整理中国旧乐,再创造出中国新音乐。
而当时的中国音乐教育才刚起步,就只有两种办法:“请进来”和“送出去”。
在“请进来”这点上萧友梅不遗余力,在办学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萧友梅曾聘请查哈罗夫、苏石林等诸多外国音乐家以及黄自,周淑安等曾留学海外的中国音乐家到国立音专任教。
有“请进来”之余还必须有“送出去”再回来的优秀专业人才。
于是在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请大学院以后选派西洋留学生时注意音乐科学额按》就反映了萧友梅这一思想提案。
该提案提出了政府在选派留学生时关注音乐学生名额的建议。
这些都是萧友梅在音乐人才培养上所做的努力,他一直希望国乐方面的人才能够同时认真学习西方音乐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借鉴西乐,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的新国乐。
四、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教学机构、教学制度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实行旗帜鲜明的“拿来主义”
运用“拿来主义”无论是萧友梅在世期间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还是他去世后建立的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重庆国立音乐院分院都或多或少的沿用了这一做法。
设置理论作曲、键盘乐器、声乐、国乐等若干系科或专业,并根据师资情况开设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概论、音乐欣赏等音乐共同课和文化课。
这样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改组建立的一些音乐学院也没有多大改变。
2.以发展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萧友梅虽然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弊端,可是他并未丧失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信心。
在从事专业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不忘加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并积极支持“国乐改进”工作。
这一观念继萧友梅之后,在年轻一代的中国音乐家身上很好的得以体现,并获得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他们中间有些人曾经在国立音专求学,有些人曾经与萧友梅共事多年,有些人虽然没有和他有直接接触,而对这一问题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认识,这些都成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萧友梅不遗余力的通过广播、杂志、书籍、音乐会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音乐,提醒人们“多听好的音乐”,尽量避免“靡靡之音”乃至“淫词淫曲”等不好的音乐作品对人们,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
这说明萧友梅及一些音乐家们一直没有放弃用“唤起群众的精神”的音乐去影响民众精神生活的努力。
他们对当时社会
庸俗、颓废、格调低下的音乐作品造成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希望以音乐的力量来改造社会。
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在更多的青年人中间提倡优秀的音乐艺术,用它们来占据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位置。
结语: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中强调学习西方音乐,整理中国传统音乐,在中西融合中创造中国新音乐的一贯认识;对专业音乐教育极其重视,培养了许多的专业音乐人才,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燃烧自己,倾其一生的崇高奉献精神,理应成为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自我期许与实践的崇高信念!
参考文献:
[1]汪敏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聆群.萧友梅音乐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