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是江苏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会统计,并能用统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按照这一理念,我在这节课在设计上,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动物王国的运动会的情境串,并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的数学素材,学生在合作,交流,争论比较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生活意义,抽象出合理的统计方法。
1. 创设故事情境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学生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表现出了很好的统计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
我认为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本节课中,当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对小动物进行,由于分类标准不明确,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这时,学生便对掌握更好的统计方法产生了期待。当学生面临这个新问题时,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都纷纷投入到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想这时的参与便是更深层次的参与。
3、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分类统计过程。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表述,其实是看到了过去的教学我们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而,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算是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呢?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统计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复杂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在课堂上在我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比比这些不同就体会到了问题和统计活动是相关的,问题决定统计活动,统计活动服从于、服务于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我组织学生
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就是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解决学生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
在教学习题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将一些形状颜色都不相同的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图片中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清晰的了解图形的情况,从而确定分类的标准,准确的将图形进行分类统计。接下来一个环节是由多媒体出示一组照片,说说这些照片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多媒体出示以生动活泼的照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分类,再填写统计表。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小动物的一些照片比较感兴趣,因此都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地想要将这些照片分一分,进行统计。
最后一个环节是我尝试将统计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以学生小组内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你能不能将你们小组的同学进行分类统计呢?问题刚提出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表现的非常的高,大家都踊跃发言,大胆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于是我就放手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到学生完成了统计表之后我便问他们:“统计表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本节课的课堂总结评价阶段。我带领学生回顾了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由于这一节课,教学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所以在评价时,我采用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由于让学生自主交流发言,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说了许多这节课的收获与同学的表现。
接下来我来说说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如在完成第一个练习的时候,让学生来想如何统计这些图形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可以按绿正方形、红正方形、黄正方形……来分,当时在课堂上我只是简单的表扬了一下,课后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动态资源,当时没能恰当的处置,真的是很可惜的。其实这已经说明学生已经明白了分类标准不同的统计的多样性了,我当时应当让学生按这个标准也进行统计,让它变成一个教学良机。在上海听曹
培英老师的讲座时,曹老师也曾用史宁中教授分纽扣的例子,告诉我们其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处理并加以运用,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我想这些就是我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