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基』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

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

面铺以砖石。

须弥座xūmízuò原为佛象底座。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踏跺

tàduò

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龙尾道

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

榜。

慢道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礓碴

jiāngchá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形状就像洗衣板。

辇道

niǎndào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陛石bìshí用作铺设御路的石块。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角石

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首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

chīshǒu部。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柱』建筑名词解释

柱zhù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柱础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鼓镜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覆盆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鼓蹬

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

墩,称之为鼓蹬。

檐柱yánzhù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中柱

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但中

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山柱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角柱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金柱除檐柱、中柱、山柱外,其他柱子都称作金柱。

外金柱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金柱

「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

作里金柱。

童柱

是下端不著地的短柱,立于梁、枋之上,上顶檐脊之

用。

瓜柱

是立于两层梁架、梁檩之间的柱子。宋朝时称之为「蜀

柱」。

脊瓜柱位于脊桁下的瓜柱。

金瓜柱位于金桁下的瓜柱。

雷公柱为短小的柱子。在庑殿项中,它是用来支撑山面挑出的脊檩。

而在攒尖顶中,它则是顶著宝顶。

廊柱

通常古时房屋都有回廊或走廊。而支撑著廊檐的柱

子,就是廊柱。

通柱由地面直通屋顶的柱子。

『梁』建筑名词解释

liáng 它是安放在前後金柱或檐柱和金柱顶上的横木,即与建筑物正面成90度的水平木条。其作用为承托建筑物上部梁架结构和屋面的所有重量。

明清时期,梁通常为方形;而南方,梁则多为圆形。

枋fāng 也是安放在柱顶上的横木,不同的是其走向与梁成90度,即是和建筑物正面平行著。说详细一点,它是设置于檐柱之间或金栏之间的横木。

桁héng 也叫做「檩lǐn」。它设置在枋上边,详细一点,它是安放在梁头之间或斗拱之间的横木。与枋不同,桁(檩)是圆柱,而枋则是方形的。

抱头梁

设在檐柱和金柱之间的短梁。其一端放在檐柱顶,而

另一端则插入金柱内。其後演化成「挑尖梁」。

太平梁用于庑殿顶建筑中,用来承托雷公柱的梁木。

元宝梁

在徽州古民居中,太师壁旁通道上方梁木,以其元宝

形状得名。

角梁屋顶垂脊最下边斜置并向外伸出的梁木。

顺梁

虽然是梁,但它的走向和枋一样,与建筑物正面是平

行的。通常位于金枋下边。

扒梁

又称「趴梁」,它既是梁,也是枋。它不直接架在柱

头上,而是扣著枋或梁上面。

额枋安置在檐柱间的横木。

金枋在金柱之间的枋木。

脊枋位于脊柱之间的枋木。

椽chuán 是密集地排列架在桁上的圆形木条,负责承托屋面组件的重量,如瓦片。它按屋面坡度铺砌,所以和地面形成角度,而不是水平的。

脑椽架在脊桁和上金桁之间的椽子。

平椽又叫「花架椽」。架在金桁之间的椽子。檐椽架在下金桁与檐桁(正心桁)的椽子。

飞椽

在原有的檐椽末端,多加一段方形椽子,从而加长屋

檐挑出的深度。

扶脊木在脊桁上方,一条有孔的横木,用来固定脑椽的上端。

叉手最上层的梁和脊桁之间的斜置木组件,用以扶托脊桁。

唐朝及以前,只用叉手;宋代则叉手和瓜柱并用;清朝则不用叉手。

托脚

也是宋代梁架结构组件。除最上层梁外,余下的梁和

桁之间的斜置木组件。

步架

这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单位』。它是相邻两条

桁之间的水平距离。

抬梁式构架又叫做「叠梁式构架」,为最常用木构架设计。先在柱子上放梁,梁上安瓜柱,瓜柱上再放梁,层层叠叠直到屋脊;而梁头上安置桁;桁又放椽,使内部空间宽敞。

穿斗式构架用多排柱子,柱子顶上放桁;只于柱子之间,则用短木相连。相比抬梁式,穿斗式所使用的木材较细较小。但因柱、枋较多,因此内部相连空间受到约制。

由戗

yóuqiāng 在庑殿顶建筑物中,位于正面和侧面屋面相交,即是四条垂脊的承托斜木。

『斗拱』建筑名词解释

斗拱此结构为屋身和屋檐的交接。它将柱头延伸加长加宽,在明朝以前,斗拱具承重功效。明朝起,慢慢演化成装饰结构,通常只有宫廷、庙宇才使用。斗拱主要组件为:斗、拱、升,都是水平安放;和斜放的昂。

斗用来承托拱、昂的方木。

升用来承托上层枋或拱的小形斗木。

其断面为是距形,外貌像「弓」。清代时,拱是左右

横放著。

翘qiáo 在清代,翘和拱的形状是一样,只是翘是前後伸出并翘起「纵」著放置。

贯通斗拱斜著放置的组件,位于斗拱中线处,前尖端

斜向下,後头上伸进屋内。

『雀替』建筑名词解释

雀替清代建筑组件名称。原为安放在柱顶,以分担柱头承重压力,并可减少梁枋的跨距。

至清朝,雀替渐渐变化为柱梁间的装饰。

『屋顶』建筑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