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生物技术专业
本科生物学专业论文写作指南
本科生物学专业论文写作指南一、引言在本科生物学专业中,论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
本文旨在为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一份写作指南,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
本指南将从选题、文献综述、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二、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为论文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选择论文选题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考虑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确定选题后,学生应该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学生应该选择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四、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论文写作的核心部分,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学生应该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并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实施的难度,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资源。
五、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学生应该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
同时,还需要将实验结果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和讨论,发现其中的差异和共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结论结论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得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方案。
在进行结论部分的撰写时,学生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建议。
同时,还需要对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生化、制药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综述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这就要求有合适的实时检测设备。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的选择、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个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微芯片上,通过微通道结构来控制流体流动,从而完成不同的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它为生化分析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通俗点,就是将实验室搬到微芯片上,微流控芯片为环境监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分析监测设备。
本文介绍了以色谱纸为基材制作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芯片的发展现状、芯片的制作、芯片检测方法,并将纸基微流控和微污染物-微生物的活性相结合,对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
2.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一种新兴的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快速分析、低消耗、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
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已经显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微流体驱动或者控制、检测技术为依托,以微通道网路为结构特征,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主要应用对象,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上,而且制作简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性强,分析化学则是其第一轮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领域[1]。
近年来,微流控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现状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的概念是1990年Manz和Widmer等人首次提出来的,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一。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标题:生物文献综述引言:(简要介绍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本文综述了生物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涵盖了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有益的信息。
主题一:(介绍第一个主题,概括研究目的和方法)近年来,生物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xxxx领域。
本文综述了xxxx的研究进展,包括xxxx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xxxx对xxxx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已经在xxxx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xxxx的xxxx以及xxxx的应用。
主题二:(介绍第二个主题,概括研究目的和方法)另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是xxxx。
本文综述了xxxx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在xxxx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研究表明,xxxx在xxxx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
然而,xxxx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xxxx和xxxx。
未来的研究将专注于解决这些挑战并推动xxxx的发展。
主题三:(介绍第三个主题,概括研究目的和方法)最后一个主题是xxxx。
本文综述了xxxx的研究进展,包括xxxx的定义、相关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研究发现,xxxx对xxxx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xxxx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xxxx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xxxx和xxxx。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克服这些限制,并促进xxxx的发展。
未来研究和结论:(总结综述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生物领域的研究综述,本文总结了xxxx、xxxx和xxxx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xxxx的xxxx、xxxx的xxxx以及xxxx的xxxx方面。
这些研究将为xxxx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并推动生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列出本文综述所引用的文献列表)。
生态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态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其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学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向。
二、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从生态学的初级阶段逐渐发展为系统生态学,再到如今的现代生态学,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进步。
本小节通过概述生态学发展的历程,回顾生态学的演进过程。
三、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物种多样性理论、生态位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解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框架,并在实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对这些核心理论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节将综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
2. 生物入侵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并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本节将综述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和调控策略,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3. 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节将综述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进展,并探讨生态系统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
五、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生态学研究依赖于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分子生态学等。
本节将综述这些方法和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生态学领域文献的综述,本文对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研究热点以及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文献综述(1)
《鸭绿江银鱼三种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文献综述(辽东学院农学院生物技术 B0902 刘国玲)摘要: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成功启动了银鱼细胞的原代培养,为建立银鱼鳍、心脏和吻组织细胞系,本文利用不同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对银鱼鳍、心脏和吻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根据银鱼的生物学性质来设计银鱼细胞培养的最适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培养基,从而为银鱼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细胞的成功迁出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过利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pH 值对银鱼三种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含20 % FBS 的DMEM/ F12 ( pH = 7. 2)是银鱼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细胞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4 ℃。
关键词: 银鱼;体外培养;鳍细胞; 心脏细胞; 吻细胞; 细胞系正文:银鱼隶属于鲑形目、银鱼科,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
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细嫩透明。
, 分布于中、日、韩、越、俄等国,中国种类最多. 银鱼个体小、生长快、产量较高; 其味佳, 具较高的经济价值, 内销出口, 广受欢迎, 因此被列入国家水产资源中重点繁殖保护对象. 近世纪以来, 中外鱼类学家们主要依据鱼类的体外细胞培养从从各个方面对银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鱼类细胞的体外培养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
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鱼类细胞系有200 多个,我国亦建成30 余个,其来源的组织有吻端、肾脏、卵巢、尾鳍、膘、性腺、肝脏、胚胎、囊胚、原肠胚、鳍条等。
鱼类细胞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作为一种实验对象和体系,有着活体鱼无法比拟的优点: 一是成本低,细胞系的维护不需要大型的养殖设备和大量的换水与充气。
二是重复性好,实验条件可以精确控制。
三是对濒危保护动物来说,可以减少使用活体鱼而造成的种群数量的减少,起到保护野生资源的作用。
目前,银鱼银鱼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下降的趋势,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环境 , 除了过渡捕捞外,还因为环境污染引起严重的病害,面临着大规模病害爆发的巨大危险。
关于微生物的文献综述的选题思路
关于微生物的文献综述的选题思路选择一个关于微生物的文献综述的选题时,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1. 特定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选择一个具体的微生物领域,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可以探讨该微生物领域的新发现、技术进展、重要研究论文和研究方向等。
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可以包括人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的综述。
3. 微生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可以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位和功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等方面的综述。
4. 抗生素耐药性与微生物进化:探讨微生物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和演化机制。
可以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形成的关系、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演化、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综述。
5. 新兴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选择一个新兴的微生物学领域,如微生物组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并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方法应用。
无论选择哪个选题思路,建议先进行文献搜索和资料收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然后确定综述的范围和目标,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撰写综述文章。
1/ 1。
高中生物教育文献综述
伴随着高中生物教材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生物科学教育也在不断的革新。高师院校的生物专业不仅担任当着培养生物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更重要的任务是对生物师范生的培养。因此,随着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师范生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韦艳艳于其学位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生物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中提到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体系封闭、人才培养目标单一[6],且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脱节等问题。师范生缺乏对教材的全面了解和应用型知识与理论型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教育观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方式枯燥,一般以讲授法为主,课程实施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远离学术前沿的情况[7]。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物学教师,不仅需要扎实地掌握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等[8],还应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动态,在能力上具备由生物学科的实验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如生物学思维能力、熟练的实验操作及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特殊素养要求[9]。所以在现行的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对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师范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断更新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李江林在他的博士论文《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中提到传统师范教育存在教育学科水平不高,培养规格偏低,课程设置陈旧,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弊端,我国的生物学科教学受“知识本位”的影响较深,学生本身的科学素养存在缺陷,他们毕业后不能很快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10]。这表明在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对师范专业基础课程的选择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 不是很明确,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对生物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师范专业相关生物教材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相对应、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生物课程的过程中把握重要知识点,能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更好的适应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有教师教育体系中,依然存在缺乏内容整体性和概念组织严密性的问题,Anthony T. Milanowski的学术论文里也有对新教师所出现的问题的描述,如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对教材内容的不熟悉以及对教材的分析能力不强[11]的情况。Li-Yun Wang在其论文中提到全面掌握教材对一名优秀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12]。可见,全面掌握教材,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知识框架,对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知识并不是高度抽象的命题性知识, 而是经验性的、境遇性的、带有教师个人风格和特征的整合性知识[13]。2005年,蒙绍权、李桂芳在《生物课程标准与高师教学行为的变革》中提到高师院校应增设如自然、科学等综合理科课程,该课程在各学科综合的基础上, 对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进行综合。其知识既要体现各学科知识体系, 又要充分体现交叉性、综合性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环节。使准教师获得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教师[14]。2004年,张秀云在《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与生物教育学改革》中明确指出高师院校生物教育学改革必需依据《纲要》精神, 坚持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环节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为 21 世纪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师[15]。师范专业院校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适应中学生教育的发展,而针对师范生生物课程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培养优秀的生物师范生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生物师范生的生物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
生物文献综述范文生物文献综述,植物内源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内源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包括植物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激动素等。
这些内源激素通过调控植物的生长、开花、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合成、信号转导以及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进行综述。
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的参与。
以生长素为例,它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通过色氨酸途径进行。
首先,色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吲哚-3-乙酸,然后再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合成生长素。
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则是通过异戊二烯途径进行的,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需要多个酶的参与。
植物内源激素的信号转导是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重要环节。
植物内源激素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触发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最终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生长素为例,它的信号转导主要通过TIR1/AFB蛋白介导的途径进行。
当生长素与TIR1/AFB蛋白结合后,会激活SCF 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进而降解生长素反应蛋白,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而赤霉素的信号转导则主要通过GID1蛋白介导的途径进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
植物内源激素通过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激素,它对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赤霉素则主要调控植物的伸长生长,它能够促进植物的茎、叶等器官的伸长,从而影响植物的整体生长。
而激动素则主要调控植物的开花、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它对植物的生殖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植物内源激素通过生物合成、信号转导等过程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对植物内源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植物内源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合成生物学文献
合成生物学文献综述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学系统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
随着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合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合成生物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其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
一、研究背景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背景十分复杂,涉及到生物技术、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同时,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敲除、基因敲入、代谢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造。
此外,生物信息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如成功改造了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等。
2. 合成生物学在基因敲除和敲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功能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
3. 合成生物学还可以通过设计新的蛋白质来改善药物的生产效率或增强药物的效果,例如通过对药物酶进行基因编辑来实现药物的优化生产。
四、研究结论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合成生物学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农业、医学、工业等。
同时,合成生物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新的生物系统、如何保证生物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概述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子学科。
它通过对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异规律。
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物科学研究进展1. 遗传学方面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通过对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表达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不同生物体的遗传差异,并且对基因的功能进行解析。
同时,遗传学的研究还为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生物化学方面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合成、降解和代谢途径,揭示了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运机制。
近年来,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3. 分子生物学方面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内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层面甚至亚细胞层面,为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生态学方面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物种分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生物体适应环境和相互关系的规律。
近年来,生态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热点问题。
三、研究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全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组学的研究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
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是对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文章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篇分子生物学文献综述的示例:标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在医学、农业、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系统,为基因治疗和遗传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变化的科学。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为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提供了重要信息。
四、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变化的科学。
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对尿液、血液等体液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过程。
同时,代谢组学研究也为农业、生态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五、应用领域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在农业领域,通过对农作物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技术 文献综述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研究概况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蒋立勋摘要:对于现如今石油的大量的开采,石油泄漏的状况发生的几率持续升高,近期的几个的漏油事故,对于它们的后续处理非常关键,特别是如何恢复原先的生态环境,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不失为一种环保的方式。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因素。
关键词: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际油品市场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但同时,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原油及其加工品流入环境,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2]。
石油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引起土壤理化特性发生变化,能够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作物生长发育也有不利的影响[3]。
同时石油通过生长于该土壤中的植物及其产品,以食物链方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4]。
在最初的石油污染治理工艺中,物理和化学方式处理是最主要的技术,且已研究得比较成熟。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逐渐成为核心技术[5]。
为了全面了解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现状,从而指导现阶段的研究工作。
笔者针对近几年国内外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归纳,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但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最大;这是由于微生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小、繁殖快、比表面积大、容易变异的特点所决定的。
微生物的降解酶体系具有氧化还原、脱羧、脱氨、水解、脱水等各种化学作用能力,所以对能量的利用比高等生物体更加有效;微生物高速度的繁殖特性和遗传变异性使它的酶体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显示出其在环境治理上的高效性和多样性。
涉及细胞生物学的专业文献
涉及细胞生物学的专业文献细胞生物学专业文献综述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专业文献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涉及细胞生物学的一些重要专业文献,以期为读者提供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的参考。
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题为"Cellular architecture and dynamics",作者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观察和分析了细胞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揭示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和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Natur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题为"Membrane dynamics in cell signaling",作者通过研究细胞膜的动态变化揭示了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膜结构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对于揭示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生理过程1.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题为"Cell metabolism and energy production",作者通过研究细胞代谢过程和能量产生机制,揭示了细胞内各种代谢途径的相互调控和协同作用。
该研究对于理解细胞能量平衡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题为"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cell division",作者综述了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裂过程的研究进展。
该综述对于了解细胞增殖和发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细胞生物学与疾病1.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题为"Cellular mechanisms of cancer development",作者通过研究细胞内癌症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揭示了癌症发生发展的细胞机制。
生物科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科学领域的特定主题,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生物学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科学专业的背景和意义,随后详细讨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问题第2章:文献综述2.1 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2.2 过去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章:材料与方法3.1 数据收集3.2 实验设计3.3 数据分析方法第4章:结果与讨论4.1 数据分析结果4.2 结果与已有研究的关联4.3 结果对研究问题的回答第5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总结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引言:生物科学是一个广泛且快速发展的学科领域,涉及生命现象及其相关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物科学的理解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旨在探讨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并回答该问题以便为生物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我们首先回顾了当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涵盖了从基础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不仅在理论层面,生物科学也在生物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发现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方法的不完善等。
材料与方法:我们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进行实验来回答研究问题。
数据的收集涉及对样本的采集、记录和统计。
实验设计需要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和图表展示等。
结果与讨论:在这一章节,我们展示并讨论了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展示,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研究问题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将这些结果与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以验证我们的发现的可靠性和独创性。
生物科学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文献综述】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摘要:纳米光催化颗粒在可见光下对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文对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优点和不足,损伤机理分析进行综述。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颗粒;病原菌;杀灭效果;损伤机理引言纳米光催化颗粒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的一类光催化剂,当用可见光照射纳米颗粒时,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可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负离子(.O2-)和氢氧根负离子(.OH)。
由于.O2-,.OH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构成细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的各种有机物质,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从而有效的的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可以引发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功能[2]。
1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光催化抗菌材料是近些年来专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近年来,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材料因其稳定性好、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3,4]。
但是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相对比较低 ,且对紫外线的要求比较严格,,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廉价的太阳能源,以致于对太阳能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是否能够开发出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而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新型光催化抗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纳米( nm )为长度单位, 1 nm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
而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纳米微粒的直径在1 nm ~ 100 nm之间。
微小的颗粒能使纳米材料拥有量子尺寸的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 从而展现出多种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光催化抗菌材料在滤光、催化、光吸收以及抗菌消毒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技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5]。
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优点和不足因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禁带宽度、催活性、氧化能力、无毒以及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所以关于污水处理,气体净化以及灭菌消毒等诸多领域都广泛的应用了这一技术,但是由于目前研究出的光催化抗菌材料大多数都是单一光的催化[6]。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植物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抗逆应答等方面内容的学科,围绕着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植物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将从植物基因组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等不同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学是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分析,揭示植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促进植物遗传改良的一门学科。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测序和解读。
例如,近年来对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揭示了大量水稻基因及其功能,为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
在植物生理学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
逆境胁迫如干旱、高温、盐碱等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植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对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蛋白质代谢、激素信号传导等研究成果为植物逆境响应机制的揭示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植物的改良和利用。
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能够向植物中导入外源基因,使植物获得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例如,转基因植物能够提高农作物对虫害、病害的抵抗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不参与基本生长发育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对开发新药物、改良农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多个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和调控网络被阐明,为植物次生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综上所述,植物科学与技术领域涵盖了植物基因组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方向的综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还可以为后续的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文献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文献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有许多文献都涉及到这个领域。
以下是部分关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的文献: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这篇文献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抗病抗虫育种等方面。
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这篇文献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并展望了未来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发展趋势。
3. 《转基因作物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献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
4. 《生物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前景》:这篇文献介绍了生物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生产方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并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5. 《生物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这篇文献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抗病抗虫育种等方面,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文献都是关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在生物学领域,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研究重点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等领域。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安全性,为基因治疗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可能。
2.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细胞内信号通路等。
研究人员通过探究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4. 疾病机制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细胞和基因的异常有关。
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探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寻找肿瘤的靶向治疗方法。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未来生物学研究将更加强调多学科交叉,与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融合将会推动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为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性。
2.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将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未来,研究人员将更加关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信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方法。
3. 人工智能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文献综述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文献综述光电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原理的生物检测技术,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对生物样本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实现对生物样本中特定成分的快速、准确检测。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医学领域,光电生物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生物分子检测等方面。
例如,利用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体内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光电生物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的药效评价,通过检测药物对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水质、空气等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通过设计合适的光电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使其在应急事件监测和环境污染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食品安全领域,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添加剂等成分的检测。
通过利用光电生物传感器对食品样本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可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监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为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电生物检测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水稻栽培研究现状概括**: ***学院: 农学院专业: 生物技术班级: 生物技术082学号: *********成绩:指导教师: 陈全家职称:教授2012 年4 月 3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水稻栽培研究现状概括作者:徐晓婷指导老师:陈全家摘要:进入九十年代,世界育种事业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旋律跨入了新世纪,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世界种业发展的历程,已经向人们再次地揭示了种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世界第三次农业革命成功的内在动力,种子不仅解决了人类所需求的食物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
关键词:育种;种子;科技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水稻是世界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世界上约有55.9%的人口以稻米为主。
起源及栽培简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水稻在我国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1水稻概述1.1 世界生产概况世界上约有半数人以稻米为主食,特别是亚洲,稻米是主要的营养来源。
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但以亚洲为最多,播种面积为世界的90%.在亚洲,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重要的产稻国家,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总产量居第二位,日本单产很高,是世界上水稻高产国家之一。
1.2 我国生产状况我国是栽培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稻作历史古国,也是稻谷生产大国。
我国还是水稻科技强国。
世界矮秆稻育种的“绿色革命”源于我国,我国的杂交水稻更是举世闻名。
二、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栽培稻的分类栽培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籼稻和粳稻、晚稻和早稻、水稻和旱稻、粘稻和糯稻三、水稻栽培(一)选地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水稻适于微酸到中性的土壤pH6~7.5 。
其它要求不高,适应性广。
高产水稻田的土壤要求:1、剖面层次明显,耕层深厚,质地好:高产水稻用耕层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好。
2、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而协调:高产稻田有机质含量一般要求2~4%,各种营养元素平衡供应。
3、保水,保肥,供肥性能好,又具有适当的渗漏性:灌一次水应保持5~7天。
4、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据研究,固氮菌、硝化细菌、铵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以及硫化细菌等的数量与肥力呈正相关。
(二)、育秧1、确定合理的播种期:播期范围:出苗---最早极限(粳稻>10 ℃ ;籼稻 >12 ℃) 安全抽穗---反推最晚极限(粳稻>20 ℃;籼稻 >22 ℃)相关因素:(1)、各生育时期对气候的要求:○1移栽>15 ℃○2扬花避开高温伏旱、龙舟水(2)、前作收获期的影响(3)、品种的“两性一期”的影响春稻主要根椐安全播种期的温度。
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12℃时开始播种为宜,一般于2月中下旬播种。
晚季稻根据安全齐穗期的温度,安全齐穗期的气温指标:日均气温不低于20℃,日最高气温不低于23℃,据此,安全齐穗期为10月中下旬。
2、确定秧龄秧龄---常以秧苗叶片数为标准,一般认为最适移栽秧龄为5-7叶。
秧龄长短一般规律:早熟种 < 中熟种 < 晚熟种移栽后大田中应有6~9片新生叶才能高产。
由此可反推可知:最长秧龄数临界值 = 品种叶片数—( 6~ 9)类型:小苗---3 叶期内,用于抢早移栽中苗---3~4.5叶内,用于抢早移栽和抛秧大苗--- 4.5 ~6.5叶内,用于双季和一季中稻环境影响: 1、高温育秧秧龄宜短,低温宜长2、超稀播种育秧可以延长秧龄3、确定播种量原则:在移栽前不出现相互遮光影响生长。
育苗期温度高或是要育长龄大秧应减小播种量,反之用量增大; 常规种用量应大于杂交水稻.我国南方稻区不同秧龄下适宜的播量:4叶期移栽的为150~200公斤,5叶期移栽的为80~100公斤,6~7叶期移栽的为50公斤上下,8叶期移栽的在25公斤以下,长江流域为培育杂交稻的多蘖大苗,播量应为7.5~10.0公斤4、水稻种子的处理(1)、晒种:目的是使种子后熟、干燥,便于浸种吸足水分;利用太阳的热量和短光波,散发种子在贮藏期间产生的湿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增强稻种透气性和吸水性,促使酶活化,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出苗整齐一致。
(2)、选种:选种可以去秕留饱,缩小种子间质量差异,使种子萌发整齐,幼苗健壮。
选种的方法很多,一般用清水选。
颗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是品质优良的种子,这些种子是我们重点要培育的,那么如何选择优质的品质呢。
种子品质最重要的参数有种子千粒重、种子净度纯度和种子发芽率。
其中种子千粒重都需要用到自动数粒仪或者电子自动数粒仪,即对一定量的水稻种子进行数粒,然后再来计算发芽的种子或者称重数出来的种子,而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则可以通过种子风选仪来进行测定(3)、消毒浸种:水稻生长过程发生的病害,很多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
因此,选种后还要消毒,以消灭附着在种子表面和潜伏在稻壳与种皮之间的病菌。
具体方法:用强氯精2克(1包),兑水2公斤可浸1公斤稻种,水超过2寸为宜,浸种24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2至3次,洗净后催芽播种。
(4)、催芽:浸种后,有的直接将种子播于秧田。
但不如催芽后再播种,出苗整齐,幼苗生长迅速,缩短秧田时期,减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培育壮秧,防止烂种。
催芽方法,因热源和保温方式不同,可分为堆堆催芽、温床催芽、木桶催芽、塑料薄膜催芽等。
催芽要求“早、齐、匀、壮”。
“早”要求2—3天之内出苗;“齐”要求发芽率达到85—90% 以上;“匀”指白芽长短一致;“壮”指根芽粗壮。
影响种子萌发因素:水分:当种子吸收自身重量25%就开始萌发但是慢而不齐,吸收35-40%水分可正常萌发。
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吸水快,10℃:90小时,25℃:48-72小时,30℃:40小时,所以低温下浸种应适当延长时间。
以确保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
温度:最低9-10℃发芽缓慢,最适25-30℃在此温度条件下,芽齐芽壮,破胸适温30-35℃,快而齐。
最高温度为40℃,超过40℃就会抑制根芽生长。
时间一长会削弱种子的发芽力,因此春季播种前催芽时,应高温破胸,适温催芽。
氧气:水稻种子发芽需要氧气,从破胸到齐芽是呼吸作用最旺盛时期需要充足的氧气。
若在无氧条件下发芽,产生乙醇。
所以要求催芽时,种堆不能过厚水分不能过多,温度不能过高且要勤翻动。
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1)、温度:恒温条件:籼稻出苗最低温度14℃,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超过15℃出苗正常,20℃对壮苗最有此期受冻指标:出苗前:最低气温0-1℃,苗床:0℃,出苗一、三叶期:最低气温3-5℃苗床:0℃三叶期后最低气温5-7℃,床面:2-4℃生产上三叶期前气温3℃,畦面-1℃作为受冻指标。
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和氧气,但二者是矛盾的在湿润而不淹水的情况下:氧足,根的呼吸作用良好,生根快,根毛多,吸收面积大幼苗生长健壮。
在淹水条件下:氧气少,无氧呼吸,消耗幼苗体内物质,抑制了新根的形成和幼苗生长,导致幼苗生长停滞或发育畸形。
所以幼苗根部通气组织形成前不能长期淹水。
(2)、对水分的要求:三叶前,不需要建立水层,土壤适宜水分为相对含水量70%,过多淹水,影响扎根,产生黑根,倒芽。
三叶后,通气组织完善,可以适应缺氧条件,由于气温增高叶面积增大,需水也增多,土壤含水不小于相对含水量的80%。
氙水影响光合作用幼苗生长缓慢,秧根深扎。
拔秧困难。
(3)、对养分要求:三叶前:幼苗从土壤中吸收20%N,三叶期营养能力差,青黄不接,此时幼苗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最弱。
如果此时低温、大风、PH值升高各种病虫,就会造成烂秧死苗因此生产上在三叶期要早施“离乳肥”。
2叶半时施,注意不能施用太多,反而易感病。
P肥促进根系发育蛋白质的合成和同化物质的转移。
K肥有壮杆作用。
P、K增强稻苗的抗寒力。
因此适量施用N。
并配合P、K肥。
(4)、光照:幼苗期需要充足的光照,三叶前靠胚乳营养生长,需光不强,但阳光充足幼苗健壮,三叶后需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叶色较淡,无光叶绿素形成受到破坏秧苗枯死,大棚育苗,如果管理不当常出现此种现象。
所以育苗时应选择光照条件好的秧田。
(三)移栽1、壮秧标准:(1)、形态标准:叶片宽大挺健,叶色青绿无病虫,黄叶少;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腐根现象;苗基部粗扁,有分蘖;秧苗生长整齐不徒长。
(2)、生理标准:光合能力强、干物重大,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都高,且碳氮比适宜,大苗(7-8叶)为14,中苗(5-6叶)为10。
2、大田整地(1)基本建设:修埂、挖沟等(2)翻地:翻地分秋翻与春翻,旱翻与水翻。
稻田翻地深15—20cm。
早季伸翻晒田、晚季一般不翻。
(3)耙地:一般在插秧前进行。
为提高耙地质量,水层不宜过深,水耙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通透性。
(4)基肥:一般70%以上的肥作基肥,以有机肥、磷肥、复合肥为主,N、K作追肥3、移栽方式拔秧插秧:最普遍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秧苗的栽插;拔秧时植物受伤较重。
铲秧栽插:将秧苗连同1~1.5cm的表土层铲下带土移栽,适用于旱育秧\小苗秧\中苗秧,具有缓苗快分蘖早抗性强特点。
抛秧:在抛甩和带土秧苗的重力作用下使秧苗定植于大田,适用于旱育秧;省工高效。
4、合理密植(1)、确定适宜的穗数:主要据品种特性,其次为地力。
以产量预期为目标,株型紧凑、茎杆粗矮的品种以及穗数型品种,适宜穗数高些;反之低些。
地力差的适宜穗数增加。
(2)、确定适宜的苗数:原则—栽插的苗数最多不宜超过适宜的穗数;栽插的苗数最少要保证在拔节前15天左右全田总基蘖数等于适宜穗数。
分蘖力差的品种、肥力低的地块或晚插的地块,应适当加大苗数。
一般在适期插秧的条件下,中产田栽插的苗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60-80%;高产田40-50%一般: 2-3万丛(常规)/亩,1.8-2.0万丛/ 亩(杂交)规格:20-23.3CM×10-13.3CM(常规)23.3-26.7CM×13.3CM(杂交)5、插秧插秧期:早晚决定于温度。
水稻发根的最低温度是14℃,分蘖的最低温度是15—16℃。
一般插秧的适温是15℃,这是水稻适期早插的上限。
浅插:适宜深度3.0cm,只要秧不倒,越浅越好。
插秧过深时,分蘖发生晚,发根力差,导致僵苗不发。
4、结实期管理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饱满,防止空壳秕粒。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
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
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
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再行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