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走出去的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非遗学”视阈下年画艺术的审美转向及其困境与出路

“非遗学”视阈下年画艺术的审美转向及其困境与出路

“非遗学”视阈下年画艺术的审美转向及其困境与出路
刘军
【期刊名称】《艺术研究快报》
【年(卷),期】2024(13)1
【摘要】年画艺术的当代活态变化,即“活态传承”问题,是非遗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现代社会的转型,导致年画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一种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就是转向“美的艺术”。

然其本质,实乃年画艺术在现代艺术“权力话语”下的一种自我规训。

不但如此,这种转向还面临着两方面的困境:一是年画艺术要以追求个性与独创性来实现对传统的反拨;二是年画艺术理论言说的本身阙如,使得现代艺术世界无法将其纳入其中。

在现代艺术世界中,艺术品身份的确立,不在于它的外显特征,而在于它引发的理论解释。

故而,年画艺术进入现代艺术世界的关键,并不在于一味地趋同“美的艺术”,而是要努力建构年画艺术理论话语体系。

【总页数】7页(P49-55)
【作者】刘军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以重庆武隆非遗外宣英译为例
2.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的传播困境与出路
3.“非遗”视阈下太极拳新媒体
传播的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4.阜阳剪纸: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活态传承与困境出路--基于“非遗”传承人葛庭友的访谈5.艺术审美视域下国家级非遗“得荣学羌”的舞蹈动作语汇——基于网络民族志的田野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画市场调研报告

书画市场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书画市场调研报告篇一:20XX年中国字画市场专项调研报告20XX-2020年中国字画市场专项调研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XX-2020年中国字画市场专项调研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出版日期】20XX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订购电话】400-600-8596010-60343812【报告编号】R304253【报告链接】/research/20XX01/304253.html报告目录:第一章字画行业概览第一节字画行业概况一、行业的划定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行业特性分析二、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阶段四、技术发展水平五、行业经营模式第二节字画所处产业生命周期一、根据产品发展周期理论判定二、根据产业整体进入与退出壁垒判定三、根据产业的整体生产形态判定第三节字画行业相关政策与监管机制一、产业政策及行业规范二、行业监管体制第四节影响字画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五节字画行业竞争环境的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会四风险第二章20XX年中国字画市场供需分析第一节20XX年中国字画供应分析一、行业生产现状分(:书画市场调研报告)析二、生产特点分析三、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五、20XX-2020年字画供应形势及预测第二节20XX年字画需求情况分析一、需求量分析二、下游需求结构三、影响需求的因素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五、需求地域特征第三节20XX年字画供需缺口及投资机会一、市场缺口二、投资需求第三章20XX年中国字画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XX 年中国字画发展经济分析一、经济增长二、存贷款利率变化三、财政收支状况第二节20XX年中国字画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相关行业政策分析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三节20XX年中国字画行业贸易环境分析一、发展现状二、发展趋势三、风险预警第四节20XX年中国字画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五节20XX 年中国字画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四章字画市场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第一节字画上游原材料市场分析一、原材料构成二、原材料最新市场动态三、国内生产情况四、原材料价格走势五、上游原料对字画行业的影响第二节下游消费市场分析一、下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二、下游市场走势分析三、下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四、未来几年市场走势第三节潜在市场一、字画产品的现有用户分析篇二:装饰画消费市场调研报告南宁市画廊装饰画消费市场调研报告目录一、概述1.调研背景材料。

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困境及突破点

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困境及突破点

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困境及突破点一、引言文化艺术作为人类灵魂的表达,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当今社会,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困境,并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突破点。

二、经济压力与商业化2.1 经济压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压力常常成为阻碍艺术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年轻艺术家需要用自己的创作维持生计,但市场对他们来说往往不利。

缺乏经济支持和稳定收入使得他们难以专注于真正有价值和有趣的创作。

2.2 商业化商业化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当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时,一些艺术家可能被迫放弃自己真正喜爱并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转而追求更受欢迎和商业利益较高的作品。

这种商业化倾向可能导致艺术作品的同质化和缺乏原创性。

三、社会认可与审美困境3.1 社会认可艺术家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对他们自信心和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文化艺术往往被大众认为是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社会对于艺术家的价值与贡献缺乏充分认知。

这种社会认可不足可能使得一些优秀的创作受到忽视,并给创作者带来挫败感。

3.2 审美困境当今社会中存在广泛而多样的审美观,这也给艺术家带来了相应压力。

他们需要在满足大众口味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

这种平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突破传统和创新的力量,以及表达个体内心世界的能力。

四、技术发展与数字化创新4.1 技术发展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来创造出更加惊人和令人难忘的作品。

4.2 数字化创新数字化时代给文化艺术带来了许多机遇,例如在线展览、数字音乐平台和电子书籍等。

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数字化创新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到全球范围内,与更多的观众互动并获得反馈。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市场潜力。

五、教育与社区支持5.1 教育艺术教育在培养未来一代艺术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

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

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一、引言当代艺术产业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领域,正在经历着艰难的发展阶段。

尽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与之相应的资金和资源供给却显著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艺术产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突破路径,以期促进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困境1. 资金缺乏与分配不均:当代艺术作品常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完成,并且其创作周期长,风险高,对资金支持有较高的要求。

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政府对于艺术产业的投入仍然非常有限,私人投资欠缺。

此外,传统文化机构普遍面临着财政压力和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2. 缺乏专业人才:当代艺术涉及众多领域,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创作、推广、销售等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既精通艺术又了解商业运营的人才。

学校教育与艺术实践的脱节也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3. 缺乏市场规范:当代艺术市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这也为市场中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恶意炒作等行为提供了机会,影响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运转。

4. 社会认可度不高:相较于传统艺术形式,当代艺术在社会认可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部分观众由于审美观念、文化背景等原因无法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导致其接受程度较低。

此外,许多国家甚至存在着对于当代艺术有刻板印象的现象,这也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

三、突破路径1. 政府增加投资和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增加对当代艺术产业的投资,并制定相关政策来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参与其中。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机构改革和运营效率提升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全行业活力。

2. 建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应加强学校与当代艺术界的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通过提供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出更多既有艺术创作才能又具备商业意识的专业人才。

3. 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市场透明化和健康发展。

这包括完善交易流程、加强版权保护以及净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吴雅玲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年第11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其代表性名片之一。

文章探讨将非遗文化“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校园,拓展性课程中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从“沿袭传统教学,体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纯正味”“研究在传统元素中融入现代元素,挖掘年画的艺术味”“探索多样媒材,创新木刻年画的表现味”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现状蜿蜒流淌的苏州河流孕育了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髓,而传承了近百年的桃花坞年画也曾在这里生生不息。

可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桃花坞年画似乎慢慢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代的人们很少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张贴年画,年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艺人也寥寥无几,不仅是桃花坞年画,许多传统文化也面临巨大的传承危机。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桃花坞年画的认知程度,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低中高各年级段只有28%左右的学生对桃花坞年画略有了解。

桃花坞木刻年画对咱们苏州的孩子来说都很陌生,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年画。

本地域的孩子不熟悉自己家乡的桃花坞木刻传统年画的现状实则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桃花坞年画制作工序烦琐复杂,并且本身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然脱轨。

除此以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艺术的市场越发萎缩,桃花坞年画后继无人的情况越发严重,值得欣慰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愿意加入传统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作为当今美术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毕竟年画代表着一方文化,我们要让这一方文化的经典再放光彩。

那么如今美术教师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把曾经的“潮流”介绍给现在的孩子们。

因此,传承和创新这项地方文化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照学校拓展性课程内容选择自主、自由、教学活动更加灵活的特点,尝试着把传统木版年画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实践过程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夯实文化底蕴,领会非遗文化的价值。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当谈及中国艺术,中国画便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画一直被中国人民所崇尚和喜爱,而且逐渐被世界所认可。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国画无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危机,面临着怎样保持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的难题。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画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为中国画的未来找到一条出路。

现状首先,中国画在现代中国还是受到重视的,但与一些西方艺术形式比较起来,它处于一个较为难以突破局面的境地。

原因并不难寻找:中国画本身作为传统艺术,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精妙,这与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有些脱节。

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中国画需要通过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

中国画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学习环境的问题。

多年的糟糕学习体系、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等等都一直是中国画能较好地发展的拦路虎。

也就是说,现代学习中,中国画需要面对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适应更加亲民化和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来吸引年轻人。

此外,还有制造价值的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上,中国画的价值一般与画家的名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市场上的名气与商业界的关系很大,这也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潜力。

出路为了让中国画有新的生命,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出路。

第一,让中国画有更多的创造性。

面对现代社会审美趋势的变化,中国画应该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接触。

这一个问题与2005年博览会上《泼墨山水图》的成功相似。

《泼墨山水图》的制作引入了当代特色,为中国画增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成为文化大家、实业家和国际机构争相购买和珍藏的艺术瑰宝。

如果其他的中国画家也能够探索并在艺术创作中加入当代元素,并保持其原有的优美风格和特点,那么中国画肯定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极好的机会。

第二,提升学习环境。

在中国画的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法和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一个过程,这一点也需要更加科学、全面、专业的学习体系。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苏绣传承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1. 引言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苏绣传承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苏绣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苏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问题分析2.1 传承断代问题由于苏绣的刺绣技艺传承主要依靠传统的口传心授,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苏绣的传承常常断代问题严重,很多传统的刺绣技艺无法被有效地传承下去。

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刺绣技艺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2.2 市场需求缺乏问题苏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很多年轻人对苏绣缺乏兴趣,导致苏绣产业的市场需求比较落后。

这可能是因为苏绣工艺的复杂性和传统感较强,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3 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现代社会中,专门从事苏绣刺绣技艺的专业人才较少。

缺乏专业人才将直接导致苏绣传承的问题,而一些传统的刺绣技艺可能因此失传。

同时,人才培养不足也将极大地限制苏绣产业的发展空间。

3. 对策探讨3.1 引入现代技术辅助传承为了解决传承断代问题,可以尝试引入现代技术辅助传承。

例如,可以将刺绣技艺的传统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在互联网上建立刺绣技艺的在线学习平台。

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学习和传承苏绣的技艺,从而避免传承的断代问题。

3.2 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了提高市场需求,可以尝试将苏绣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例如,可以运用现代设计元素,将苏绣应用于时尚服饰、家居用品等方面。

这样既能传承苏绣的技艺,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苏绣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苏绣学院、举办相关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苏绣专业人才。

同时,可以和相关高校合作,将苏绣纳入相关专业课程,提高苏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论苏绣传承发展面临着传承断代、市场需求缺乏和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当代时代背景下读“‘扬州八怪’之艺术精神”

当代时代背景下读“‘扬州八怪’之艺术精神”

当代时代背景下读“‘扬州八怪’之艺术精神”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8期摘要:在中國书画艺术史中,清朝康熙至雍正年间的扬州曾出现过这样一批书画艺术家异常活跃,他们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乃至处世态度与性格爱好,都极尽相近、相似,甚至相同,他们被时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从“扬州八怪”的书画艺术精神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扬州八怪”诸多画家的身世背景处入手分析,再结合现当代的时代背景与书画艺术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探讨“扬州八怪”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书画艺术工作者的一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扬州八怪;书画艺术精神;当代背景“扬州八怪”这一名称从何而来,至今仍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疑案,后世学者专家对其名称的由来,更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由于郑板桥、汪士慎、金农、李、黄慎、罗聘、高翔、李方膺几位,虽出身贫寒却为人怪异偏执、不喜权贵、荒诞不经,故时人称之为“八怪”。

另一说法是,此八人的绘画艺术风格迥异于时,虽也属古代传统的文人画范畴,却有别于同时期形象逼真、气派富丽的宫廷绘画,以及平易的民间绘画,与同时期的宫廷绘画及民间绘画的主流地位相比,此八人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故而当时的人们将其称之为“八怪”,又因他们的活动范围均是在扬州,也就又有了“扬州八怪”之称。

此外,另有一“扬州画派”说,即“八怪”并不是单指八人,而是泛称,除上述八人之外,另有华、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因他们的书画艺术精神与主张相近,故而称之为“扬州八怪”,又称之为“扬州画派”。

在此,我们仅就“扬州八怪”的书画艺术精神予以探索分析,以求能为当代书画艺术工作者提供些许的借鉴与启迪。

一、扬州与“扬州八怪”扬州,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扬州是一座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有瘦西湖、何园、个园等诸多景点,乌篷船和阡陌纵横的水乡构成独特的出行方式,扬州炒饭、灌汤包、阳春面等诸多小吃美食。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之一,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前艺术市场的竞争激烈,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下,中国画正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两个方面来浅谈。

一、中国画的现状1. 传承危机中国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创作和传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教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的传承危机愈演愈烈。

一方面,许多中国画家的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正逐渐被遗忘或淡化,以至于许多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无法准确理解并制作中国画作品。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快速的科技创新,中国艺术市场趋于追求现代化的经济效益,这也对中国画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缺乏创新性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有着浓厚的传统风格,这一方面保留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美学价值,但是也让中国画在现代艺术领域中显得无法与时俱进。

因为中国画的创新很少并且往往只是一些表面的改变,不能真正发掘其潜力,也就缺少了吸引年轻观众的吸引力。

3. 艺术市场机制缺失艺术市场在当今的文化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画的艺术市场机制却发生了很多的问题。

作品的保真性和鉴定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国画市场的混乱。

一些不良商家乱搞赝品,破坏了中国画的艺术形象,也影响了市场的信誉。

二、中国画的出路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画艺术要想适应当今的艺术市场,就必须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与现代艺术进行结合,对其进行创新,以拓展其受众群体。

例如,融入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风格,可以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满足现代观众对于艺术风格的追求。

2. 培养新的艺术人才要想摆脱传承危机,中国画领域必须加强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具有民族传统和现代艺术创造力的新一代艺术家,推动中国画创作水平的升华。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艺术教育的全面改进,为年轻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

苏州现代版画发展史探析

苏州现代版画发展史探析

苏州现代版画发展史探析作者:张一弛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2期摘要:基于苏州现代版画的历史发展,具体从传统版画的源起与传播、现代版画的形成与发展、当代版画困境与突破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在梳理苏州现代版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索其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

关键词:苏州;现代版画;时代特征;地域性一、源起与传播苏州地处江南,四季分明,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

吴地的水墨丹青便是在江南山水的滋养下,渐而勃发。

从六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到唐代的张璪,再至明代的“吴门四家”,而后又有以“四王”为代表的“虞山派”与“娄东派”,文人画之文脉由此延续而来。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之兴起的市民文化与文人传统交织又促发了吴地版画繁荣的新貌。

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各具特色的传统版画流派交相辉映,互相影响。

戏曲题材版画、小说插图、绣像版画取代宗教版画,成为当时的潮流,也由此催生出带有喜庆吉祥图案和故事情节的版画的印制与传播。

苏州作为全国刻版中心之一,传统版画在此逐渐走向成熟。

桃花坞传统版画就在此时应运而生,渐成规模。

清代中期以后,桃花坞传统版画从技法上形成了仿古画谱法和仿泰西笔法两种风格。

它既保留了江南地区的文人画传统,同时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作品远销日本及南洋地区,分流至欧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浮世绘在主题、形式等方面都受到桃花坞传统版画的影响。

至清晚期,随着上海石版印刷技术迅速发展,桃花坞传统版画面临转型,其在审美取向上更趋于世俗化,题材通俗易懂,色彩十分鲜艳。

由此可见,明代以降,苏州传统版画的兴盛,不仅构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趋向,而且反映了其超越时代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二、博兴与繁荣苏州版画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发展至今,在全国颇具影响。

若从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来看,自20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运动兴起,全国相继出现各类版画社团,这些社团作为时代的战鼓与革命的号角由城市深入农村、深入部队,走入大众生活,用刻刀与木版投身战斗,苏州版画家陆地就是这个时期版画队伍中的一名“战士”。

中国报告网-中国书法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分析及建议

中国报告网-中国书法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分析及建议

中国书法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分析及建议导读:中国书法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分析及建议。

在政策体制上,书法产业表现为书法文化体制建设滞后,书法文化管理体制的计划经济色彩较重。

其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受经济实力和体制方面的约束。

虽然政府一直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但传统遗留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书法产业是将书法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文化产业转化。

一件书法作品在书法家手里把玩,它所呈现的更多的是艺术审美形态,而当它流转到消费者手里,可能凸显更多的是价格的需求。

书法在当代已经不仅仅作为欣赏用途,还衍生出分类详尽的艺术创作、教育培训、作品销售、收藏、拍卖、投资等多方面的配套产业。

其实,书法产业古已有之,在当代,书法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书法产业存在的问题1.1书法产业政策、体制建设滞后在政策体制上,书法产业表现为书法文化体制建设滞后,书法文化管理体制的计划经济色彩较重。

其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受经济实力和体制方面的约束。

虽然政府一直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但传统遗留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书法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改革不彻底、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其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文化政策法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或不完善,书法市场就无法步入正轨。

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没有建立。

书画一级市场如书法交易市场、画廊、书画店等等,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和行业监督管理,以致书法市场运行不规范,缺少应有的运作程序,交易秩序较差。

所以,要让我国书法产业发展和壮大,就只有尽量让书法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真正做到书法产业化。

1.2书法市场交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书法产业的基础是市场,但书法产业市场化水平低。

书法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以拍卖行、艺术博览会为主的二级市场。

目前书法作品交易火热的基本上是二级市场拍卖业,而一级市场画廊业的现状并不是很好,表现为混乱无序而有活力,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

从“熟而近陌”到“突围嬗变”——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从“熟而近陌”到“突围嬗变”——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从“熟而近陌”到“突围嬗变”——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思考作者:李亚东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7年第9期李亚东【摘要】在书法教育逐步形成共识、推进书法课程进课堂的进程中,由于受到书法师资紧缺、教材体系不全、课程执行不力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书法教育研究面临着诸多问题。

以研究的视角看“研究”,对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剖析其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研究要“有标”“有人”“有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研究;问题审视;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9-0018-04【作者简介】李亚东,江苏省灌南县三口镇中心小学(江苏灌南,222503)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科研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培育对象,连云港市学术领军人才培育对象。

2011 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13 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均提出,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在刚结束不久的省小学语文写字(书法)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上,著名书法家李啸指出,要推进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的研究,“教学法”是书法教育的灵魂,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深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升、推广。

应该说,上述表述非常明确,书法教育研究对于书法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事实是,在广大中小学,尤其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受到书法教育师资紧缺、教材体系不全、课程执行不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书法教育研究不深不广不全,存在问题较多。

一、现状扫描自教育部《意见》《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明显加快,已初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我省推进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发展成效较为显著。

国画魅力不再?探求原因并寻找出路

国画魅力不再?探求原因并寻找出路

国画魅力不再?探求原因并寻找出路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但如今在许多方面面临着挑战。

魅力不再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1.缺乏创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艺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国画领域似乎缺乏足够的创新,一些传统的国画作品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风格和技巧上,无法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

2.审美观念的转变:随着西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而国画的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审美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国画魅力的减弱。

3.教育体制的问题:在教育体制中,对于国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国画教育体系,这也导致了国画人才的培养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4.缺乏国际渠道的推广:虽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但是仅仅以网络推广还是不够的,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也还没有为水墨画提供过多的全球性的传播。

为了寻找出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动创新:国画艺术家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同时,也可以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产生新的艺术风格。

2.培养新的艺术人才:加强国画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艺术教育的全面改进,为年轻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比赛等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国画创作。

3.加强国际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加强对国画的宣传和推广。

例如,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展示优秀的国画作品,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

4.拓展受众群体: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跨领域的合作等方式,拓展国画的受众群体。

例如,可以与当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5.坚持传统特色: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要坚持国画的传统特色,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总之,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的一支重要派别,兴起于元代,发展于明代,逐渐衰落于清代。

这一派别以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为中心,囊括了许多杰出的画家与作品。

下面,我将从吴门画派的兴起、发展与衰落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吴门画派的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年。

当时,不少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流派逐渐衰亡,一些文人画家为了继承并发扬南宋绘画的传统,纷纷迁徙至苏州和杭州一带。

这些艺术家以苏州的平湖派为主干,相互切磋,互相学习,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画派——吴门画派。

这一画派主张以写意为主,追求用笔墨表达个人情感,强调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吴门画派在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画坛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吴门画家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技艺的巅峰,作品格调高雅,用笔遒劲有力,画面构图丰满,色彩鲜明。

他们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和人物题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如周文璞、唐寅、文徵明等,他们的艺术成就被誉为“无上境界”。

随着明朝的衰落,吴门画派逐渐走向衰落。

明末清初,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画家们的创作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清代的画坛充满了功利与保守,官方美术理论强调概括和规范,妨碍了个人创新与风格发展。

外来艺术的影响以及工商业的兴起,也使得吴门画派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吴门画派的兴衰,也可以看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转型与冲击的缩影。

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它是中国画坛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吴门画派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对后世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吴门画派的兴衰历程是中国画史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它的兴起、发展和衰亡,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坛文化的兴盛与衰退,也表达了艺术家与时代的互动与影响。

吴门画派的影响与贡献,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中国画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21-10-10作者简介: 徐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贸易与投资。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KT202111)的研究成果。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软实力和话语权,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大战略。

长期以来,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融互鉴的主要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外文化以“送出去”为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在文化生产与传播上,应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将其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将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载体与路径。

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卖出去”为主的模式不仅可以将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销往海外获得经济利益,还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增加与外国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从而有助于我国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大力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背景下,促进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从“送出去”走向“卖出去”,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徐 清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文化“送出去”为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要求,要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以“卖出去”为主的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建议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重构全球文化产业链,集聚和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打造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平台和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文化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国际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企业,培养懂文化、善经营、会外语的外向型人才队伍,并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同步“走出去”。

浅析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悠悠的历史缔造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国书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流勇进,历经千百年的变化造就了不朽的中国书画艺术。

本文从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史出发,简要概述了我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详细解说了我国书画艺术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含义,并且对新时期推动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最后就传承和创新我国书画艺术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书画艺术;传承;发展前言:书画艺术集中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科技的崛起使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新的时代下,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我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一)书法艺术历史上的书法艺术大致分为书法的产生、发展、成熟和个性化发展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商代中后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甲骨文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大小变化,疏密有致,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第二个时期,秦统一后,文字统一,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小篆;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便于速写的草书蓬勃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成熟时期,博大的气象使当时的书法多体现洒脱奔逸、恢宏宽博的气势。

其中,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楷书,今天仍有“学习楷法从唐入手”的说法。

第四个时期,宋以后,我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个性化发展时期,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1〕。

(二)绘画艺术中国绘画的历史起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用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国画学习的困境:现状与解决策略

国画学习的困境:现状与解决策略

国画学习的困境:现状与解决策略国画学习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不足:在许多地方,国画老师数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

这使得学习者难以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学习效果。

2.学习者的兴趣不高:由于国画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许多学习者对此并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学习者的基础技能不足:国画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而许多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基础技能并不扎实,影响了后续的学习效果。

4.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不足:国画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了解。

而许多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素养并不高,影响了对国画的理解和欣赏。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师资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国画技能和教学水平,增加国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2.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国画活动,如展览、比赛、讲座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基础技能的培养:在国画教学中,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帮助学习者打下扎实的基础技能。

4.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等方式,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增强对国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6.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可以激励学习者更加努力地学习国画。

7.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8.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国画可以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书法、诗歌、音乐等,通过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丰富国画的内涵和表现力。

总之,解决国画学习的困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需要学习者、教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推动国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实施书画强省新战略

3、实施书画强省新战略

实施书画强省新战略树建文化江苏新品牌民盟江苏省委员会(书面发言)江苏是文化大省,而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支点之一,就是能创作和展示一批将传统艺术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中国书画精品,使它们在大众中获得很高的美誉并被广泛珍藏。

江苏人杰地灵,明末清初产生了以龚贤、樊圻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建国后产生了傅抱石、钱松岩、魏紫熙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以及林散之、高二适、萧娴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书法大师,创作出一批足以流芳百世的珍贵书画作品,在海内外文化艺术品市场为江苏夺得一席之地,为支撑文化大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近年来,我省书画界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作品缺乏扛鼎力作。

书画创作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是书画界难找核心人物。

省书法家协会长达12年没有换届的现象令人费解,特别是在全国美术家协会的领导班子中,竟然没有来自江苏的画家,与江苏文化大省地位极不相称。

三是书画市场不完善,远不如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火爆繁荣。

如2008年江苏嘉恒拍卖公司当年首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大部分拍品以等于或略高于起拍价成交,最终以不超过40%的成交率平淡收槌。

我省众多书画收藏爱好者不得不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拍卖会,为当地文化发展做贡献。

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

政府对书画作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重视不够,相关产业政策不明晰,有关公共服务比较薄弱。

二是资源整合不到位。

书画创作机构多头管理,艺术家创作热情不高。

虽然一些书画院和书画家个人很有成就,但书画界在国内外的整体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经费投入有偏差。

资金投入大多用于场馆建设,书画创作和奖励资金不足。

四是市场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省书画市场规模不大,秩序不够规范,有时拍卖会近一半拍品是赝品。

常言道:“盛世兴收藏”。

我省许多书画大家的作品是传世之宝和不可再生的稀缺型资源,极具收藏价值。

在江苏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建设书画艺术人才队伍,进一步繁荣文化消费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本文为江苏省 委省政府决策 咨询研 究基地—— 江 苏艺术 强省建设研 究基地年度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陶小军( 1 9 7 6一 ) , 男, 汉, 江 苏南京人 , 南京师 范大学社会 发展 学院历史学 专业在读 博士研 究生, 南 京大学历史 系兼 职教师。
研究方 向: 书 画艺 术 理 论 , 文化产业理论。
4 5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 S S C I ) 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 0 1 3 年 第6期 总第 1 3 5 期
H UNDRED SCH00LS I N ARTS

文章编号 : 1 0 0 3— 9 1 0 4( 2 0 1 3 ) 0 6— 0 0 4 5— 4 0
就 书 画人 才 , 着 力 打 造 无 愧 于 时 代 的精 品 力作 。
关键 词 : 文化 建设 ; 江 苏书画 ; 艺术 传播 ; 难点; 突破 路 径
中图分 类号 : J 8 0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江苏 书 画艺 术在全 国的地 位 与特 色
势所在 。
江苏历 史悠 久 , 人文荟 萃 , 具有深 厚 的文化 积淀 ,
作 已经 展 现 出 了新 的 时代 面貌 , 原 有 的 书 画 艺 术 理 论 已不 能 完全 满足 书 画 艺 术 创 作 的 需要 理 论 的研 究 , 促 进 对 当 代 书 画 创 作 实 践 的 指 导 。 二 是 为 实 现 艺 术 强 省 的 建 设 目标 , 我 们 需要 创 造 出 能使 更 多 书 画 艺 术 人 才 脱 颖 而 出的 良好 氛 围 。 目前 的 状 况 是 人 才很 多 , 但 是 既 出不 来 、 又 留不 住 , 这 使 得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发 展 的 后 劲 明 显 不 足 。 三 是 由 于 经
摘 要 : 书 画 艺 术是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中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也 是 当代 文 化 建 设 中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和 一 项 重要 的 基 础 性 内容 。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在 历 史 上 有 着 非 常 突 出的 重 要 地 位 , 但 随 着社 会 、 经 济 的 迅 速 发展 , 也 逐 渐 面 临 了几 大 难 点 : 一是 随着社 会 经济和 科技 的发展 , 中 国 书 画 艺 术 创
口 陶 小 军, 等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走 出 去 的 难 点 与 突 破 路 径 研究
HUNDRED S CH0OLS I N ARTS
发 展全 局 的重要位 置 。
第一 , 书 画 理 论 研 究 对 当 代 书 画 实 践 的 指 导 还 不
够 充 分 。 江 苏 书 画 理 论 是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的 重 要 组 成
济 发 展 的 不 平衡 和 书 画 艺 术 本 身 的 特 殊 性 , 江 苏书 画的 商品化 、 市场化 程度 参 差不 齐 , 这 也 严
重 影 响 了 江 苏 书 画 艺术 的 创 新 和 繁 荣 。 江 苏 书 画 艺术 应 遵 循 以 下 几 种 方 式 , 以探 索 寻 求 发 展 、
实 现 突破 的 有 效 路 径 : 第一 , 紧抓 历 史发 展 机 遇 , 以艺术 强省为 契机 , 开 拓 书 画 艺 术发 展 之 路 ;
第二 , 依 托 和整合 江 苏艺术资 源平 台, 提 升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的 活跃 力 ; 第三 , 加 强 书 画理 论 研 究 , 促 进 书 画 艺 术 创 作 实 践 的繁 荣 发 展 ; 第四 , 大力发展 书画产业 , 规 范书画 市场 ; 第五 , 培 养和造
江 苏 书 画 艺 术 走 出去 的难 点 与突破 路径 研 究
陶小 军 , 楚 小 庆 ’ ,
( 1 . 南京 师 范大学 社 会 发展 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2 . 东南 大学 艺 术学 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1 8 ; 3 . 江苏省 文化 艺术 研究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5; 4 . 江 苏省 委省 政府 决 策咨 询研 究基地 江苏 艺术 强省 建设研 究 基地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0 5 )
力 。经 济 实 力 的 雄 厚 , 又 为江 苏文化 的传 承和 创新提
供 了物 质 基 础 。 江 苏 对 文 化 建 设 也 高 度 重 视 。 1 9 9 6
年 , 江 苏就 曾经 提 出“ 建 设 与 经济 发 展 相适 应 的 文化 大省 ” 。2 0 0 1年 , 江苏省委、 省 政 府 又 以 十 年 为期 制
定 了《江 苏 省 2 0 0 1—2 0 1 0年 文 化 大 省 建 设 纲 要 》, 全
面 规 划 了 江 苏 建 设 文 化 大 省 的 目标 和 内 容 , 文 化建设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也 是 当 代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基 础 和 优
也 成 为 江 苏 社 会 发 展 的 主旋 律 之 一 , 被摆 到经 济社会
这 为 江 苏 经 济 的 快 速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了 源 源 不 竭 的 动
中国书画艺术 , 包 含 了 书 法 和 绘 画 两 种 艺 术 形
式 , 中国 的书法 是一 种 富有 民族 特 色 的 传 统艺 术 , 它 伴 随 着 汉 字 的产 生 和 发 展 一 直 延 续 到 今 天 , 经 过 历 代 书 法名 家 的 熔 炼 和 创 新 , 形 成 了 丰 富 多 彩 的 宝 贵 遗 产 ; 中 国 的绘 画 艺 术 , 是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艺 术 中 起 源 最 早 的艺术 形 式之 一 , 显 示 了 中 国人 民高 尚 的 审 美 意 趣 和 高超 的艺 术创 作才 能 。书 画艺术 , 是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