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分类整单元(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第四单元分类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够按照指定标准或自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利用《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分一分”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 通过对“生活中的分类”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按指定标准或自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按指定标准或自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分类的意义,能够独立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杂乱无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感受,引出分类的概念。
2. 新课:让学生利用《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分一分”实践活动,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3. 讲解:通过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四单元分类2. 板书内容:- 分类意义- 分类方法- 生活中的分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活动?2. 学生是否掌握了按指定标准或自选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3.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引导?4. 下一节课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本教案为基本框架,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在初级阶段。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10以内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加减法运算。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计算器、实物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猫买鱼”的故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85~87“整理和复习”、“练一练”以及“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序数含义、组成等知识,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11~20各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自主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整体把握20以内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一、知识回顾1.单元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我认识了11~20各数,会读写各数,知道了它们的组成;我会给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我会比较数的大小;我会计算十加几、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十几减十……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学习这么多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手制作“知识图”。
师:(课件出示××整理的“知识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同学制作的“知识图”。
我们来看看这张知识图上有哪些知识,××是怎样将它们排列起来的?【学情预设】预设1:我从××整理的“知识图”中看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十加几,十几减几以及十几减十的计算。
预设2:我还发现整理了数位表,十位上的数是1,个位上的数是3,表示13这个数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预设3:我也有发现,在××的“知识图”中,有我们学习过的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求12和16之间有几个数,通过图示我知道了这两个数之间有3个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认位置》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知识点回顾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2、辨别左右方位(1)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明确判断左右的基本方法,例如:发言举右手,写字、抛物时通常也是用右手。
(2)设计活动: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手,右边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步掌握知识。
3、当涉及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时,只要求学生把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通过观察辨认位置关系(1)左右关系,只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不要求学生说明相关情境中人或动物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2)前后关系,只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说明自己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不要求学生说明具体情境中两个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桌上放了一个台灯和一个笔筒,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宜用前后来表达。
二、基础题1.画一画2.想一想,连一连三、易错题1.家在哪里,连一连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中,小兰的后面是( )A.小强B.小东C.小丽2.我们上下楼梯都要靠( )走。
A.两边都可以走B.右边C.左边3.从左边数,猴子坐在的第( )节车厢里。
A.第2节B.第3节C.第4节4.我用( )手拿。
A.左B.右C.无法判断5.观察图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鸭子的上面B.的下面有鸭子和小鱼C.大鸭子的右边有2只小鸭D.小鱼在的下面二.填空题(共10小题)6.看一看,填一填。
(1)小华排在最 面,小强排在最 面。
(2)小丽从前数和从后数都是第 。
7.我会排队。
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
排第 ,排第 。
后面有 只小动物。
8.在横线上填“上”、“下”。
(1)小鸟在小猴的 面。
(2)小兔在小猴的 面。
(3)小鸟在小兔的 面。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6课时 挖红薯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基础练习
1.妹妹再折几个就和哥哥的一样多?
3个
7个
3 + 4 =7
基础练习
2.说一说,填一填。
3+4=7
5+3= 2 +6 8
5=2+3 6+1=9- 2 7
拓展练习
3.填一填,说一说。
5个
7个
左边加2个方块。
右边去掉2个方块。
右边给左边1个方块。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挖红薯
情景导入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我想和哥哥的 一样多。
5个
3个
哥哥挖了5个红薯。
妹妹挖了3个红薯。
探究新知
比一比,哥哥和妹妹谁挖的 多? 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
哥哥挖了5个红薯。
妹妹挖了3个红薯。
探究新知
我用 代替 , 画一画……
哥哥挖的 多,妹 妹挖的少。
5>3
通过比较得到了哥哥比妹妹挖的的 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
妹妹再挖2个,就
5个
和哥哥的一样多。
3个
3 + 2=5
探究新知
妹妹想和哥哥的 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
哥哥拿走2个,哥 哥和妹妹一样多。
5 - 2=3
53个 3个
等号两边的 数量相等。
探究新知
奇思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
45个 5-1=4
3+1=4
43个 5-1=3+1
哥哥给妹妹1个, 就一样多了。
移多补少
探究新知
5-1=3+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哥哥给妹妹1个后,还剩5-1=4(个);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一课时认识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流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箱子,箱子里放着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分一分请几位同学把箱子里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并请他们说一说是如何分的?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
想不想知道?打开课本34页,大家看一看。
2、贴一贴老师这里有一些它们的照片,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贴一贴,让它们对号入座。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这些物体是什么样的?a.长方体:它是方方正正的,有6个面,有平平的面,摸上去滑滑的,但角却尖尖的。
b.正方体:有6个面,并且都一样大。
面都是平平的,摸上去很平。
c.圆柱:上下都有一个圆,圆是平平的,而旁边却是弯曲的。
竖着放的时候,能放稳,但横着放的时候,它就可以滚动起来。
d.球:圆圆的,可以滚动,它的面都是弯弯的,没有平平的面。
2、游戏:你来猜,我来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一位同学说名称,一位同学上台把相应的物体拿出来。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说一说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2、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球有()个。
(2)()和()同样多。
(3)长方体比()()个。
五、迁移运用、拓展探究1、找规律,接着画。
(1)()()(2( )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学习目标1、通过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和______。
2. 5后面的第3个数是______。
3. 比7小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6个即可)。
4. 在1、4、7、0、9、2中,最大的数是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5. 8和10中间的数是______。
6. 按顺序写数:3、______、5、______、7。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0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0比1小。
()2. 4和9相比,4离10更近。
()3. 比5大比9小的数只有6、7、8。
()4. 7后面的数一定比7大。
()5.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比6大的数是()。
A. 3B. 5C. 7.2. 在2、5、0、8中,最小的数是()。
A. 2B. 0C. 5.3. 9前面的一个数是()。
A. 8B. 10C. 7.4. 下面数字中,与4相邻的是()。
A. 3和5B. 2和6C. 1和7。
5. 比8小3的数是()。
A. 5B. 6C. 11.四、计算题(每题2分,共20分)1. 1 + 3 =.2. 4 - 0 =.3. 2 + 5 =.4. 7 - 3 =.5. 3 + 3 =.6. 6 - 2 =.7. 4 + 4 =.8. 8 - 5 =.9. 5 + 2 =.10. 9 - 7 =.五、按要求做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把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9、0、6、1、8。
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 > 7.5 = □.0 < □ < 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2分)硬币的上下两个面是()A.长方形B.圆形C.正方形2.(2分)下面()号图形搭得稳。
A.①B.②C.③3.(2分)()可以立起来,还可以滚动。
A.B.C.4.(2分)哪根绳子最长?()A.B.C.5.(2分)用能描出()图形。
A.B.C.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6.(2分)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判断对错)7.(2分)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判断对错)8.(2分)这个纸杯是圆柱。
(判断对错)9.(2分)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不一样大小的圆。
(判断对错)10.(2分)如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
(判断对错)三.填空题(共7题,共26分)11.(6分)填一填:图1中有个,图2中有个,图3中有个,个,个,个.12.(4分)看图回答。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个球个13.(3分)数一数有几个正方体。
(1)个;(2)个;(3)个。
14.(5分)看图形,按要求填空。
长方体有;正方体有;球有;圆柱有。
端面为长方形的图形有。
15.(2分)有个圆柱,有个球。
16.(4分)先数一数下面的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填入表中。
(1)个;(2)个;(3)个;(4)个。
17.(2分)观察图片,填一填。
门柱、大灯是由和构成的。
四.作图题(共3题,共15分)18.(5分)按要求涂色。
(长方体涂红色,正方体涂绿色,圆柱涂蓝色,球涂黄色)19.(5分)数一数,填一填。
五.解答题(共5题,共23分)20.(4分)说一说用什么搭出来的!21.(4分)找朋友(把同类的物体用线连起来)22.(4分)认一认,填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23.(7分)给积木分类。
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六.综合题(共2题,共8分)24.(8分)在稳定的图形下面画“√”。
25.(8分)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连一连。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2分)硬币的上下两个面是()A.长方形B.圆形C.正方形【考点】圆柱的特征.【分析】因为硬币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由此解答即可。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共15张PPT)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经典例题
1.数一数,填一填。
有( 5 )个。 有( 3 )个。 有( 1 )个。 有( 5 )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学习重难点
通过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 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重、难点)
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
认 识 正方体 图 形 圆柱
球
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有六个大小相同的面。 圆柱上下对着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球形的物体容易滚动。
问题解决 考点一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对应练
填一填。
(4 )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Hale Waihona Puke )个(5 )个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整理与 复习 (共15张PPT)人教版
考点三 立体图形的特征
请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圈起来。
第4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复习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 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 区别这些图形。
学习目标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 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的显著特征。
学习目标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 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 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算式谜和简单的排列组合。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数学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了解其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能够解答算式谜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答算式谜题,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式谜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倍数的方法。
3.算式谜题:给学生出示算式谜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排列组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4.6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1页。
【教学目标】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经历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过程,能根据图意列出三道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三道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读出计数器上的数?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2页课件展示)预设:学生说出15、13、18、20。
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及1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
二、探索算理,掌握算法1.探究10加几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例4情境图。
教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预设: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或3+10=13)、13-10=3、13-3=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师:10+3等于13,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
预设2: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预设3: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
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单元名称
谁的手儿巧
需用总课时数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难点:正确分辨它们的形状
教具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难点:会判断是哪种图形。
课次
课题
主要内容
1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
练习课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课堂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29课时
二、搭积木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重
点
难
点
熟练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4、自主练习第2题
5、猜一猜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习题处理及补充练习
回家和爸爸或妈妈做做猜物体的游戏。
板
书
设
计
谁的手儿巧
习题处理及补充练习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课堂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30课时
课题
谁的手儿巧练习课
主备人
卢学英
本单元第2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授课时间
复备人
王丽娜
教
学
目
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课题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主备人
卢学英
本单元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复备人
王丽娜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重
点
难点Βιβλιοθήκη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