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给我的启发可以归到下面这个题目中来谈:什么才是教育的正道?我将 从父母、教师和个体自身三个方面来谈这个话题。
从父母的角度来讲。 我们的父母应当坚定一个信念,"永远不要去爱使儿童备受折磨的教育体制" (张文质语),"家长天真地支持学校强制的体制,却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敌人,有 时是终生的敌人".(P150)从最低的底线来说,如果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正处 于学历军备竞赛的洪流当中,出于生命本能的对孩子的爱,也不应做学历军备竞 赛的帮凶。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站在呵护孩子生命的这一边,保证孩子从学历军备 竞赛的战场回到家后,身心疲惫之时,能够获得父母的关心与理解、呵护与帮助。 父母应时时记得提醒自己的孩子:这并不是唯一道路。 之所以我会把学历军备竞赛比作"洪流",是因为它不管不问,没有任何警告, 就直接把所有它经过之处的人们席卷其中。父母对此无法正面反抗,消极以对倒 成了比较好的方式。 父母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正面引导呢?书中引用了一位日本圣人远山正瑛的 话:"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P13)以此说明"其一,身教胜于言传; 其二,父辈的影响恐怕不是学校所能替代".(P13)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两点启示: 其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道德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道德发 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影响非常大;其二,学历军备竞赛并非密不透风,家庭 教育有可能修复孩子在"战场"所受的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减少学历军备竞 赛给孩子生命造成的危害,父母二字的前头有必要加一个定语:"学习型"父母。 可以断言,每一位拥有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父母,都将获得一些基本的与学 历军备竞赛这个吞噬孩子生命的恶魔斡旋的勇气和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走教育的正道?
严格说来,学历军备竞赛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洗脑手段,它效率极高,让大 部分人认同并且只认可(有的时候也是别无选择)这条道路。学历军备竞赛发展 到今天,"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孩子一生下来就加入了这场拥有亿万选手 的战场。偶尔有反叛者,反叛的过程大多极为惨烈——长时间背负冷眼、疏离与 指责。
实际上,生活在忙于学历军备竞赛的社会,每个人内心都是不安全的,因为 每个人都在谋划要如何超越他人,只有超越了他人才能证明"我"的价值,而"我" 超越他人的反面则是:不断地有人超越"我".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时时处于 害怕被人超越的恐惧当中,这样的恐惧滋生出普遍性的对生命的漠视与仇恨。
当我读到"爱无疑是一种情感,恨其实与爱构成了情感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这句话时,我意识到,郑也夫的"愤懑"背后,也隐藏着对孩子,对生命成长的深 沉的爱意。我读书时喜欢时不时地从文本中跳出来,然后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 品味、体验作者写某句话、某段话时的情绪状态,我觉得这种感觉挺好玩的。这 是题外话。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从个体自身来讲,教育的正道就是去过健康的生活,这意味着你要有良好的 运动习惯,总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施展自己的创造力。
"当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内分泌与快乐情绪有密切关联,特别是其中四 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脑啡和脑内啡……而研究表明, 运动和某些活动同样可以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快乐关系密切,运动直接 提升多巴胺。……脑内啡可以在从事你所热衷的活动中产生。"(P179)良好的 运动习惯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让你获得更多快乐、安宁的体验,而持续的这 类体验又能促使个体生命长久地保持活性状态。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他们都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功。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 下显得更加重要,它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骄傲的 传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二) 如何消解"学历军备竞赛"的恐惧 ——我读《吾国教育病理》 陈文芳 我上研究生时学的是教育学,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内心比较复杂,有欣喜, 也有难过。欣喜的是又多了一种看中国教育的方式,另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很 多可以继续涉足的小径之门,也使我开心;难过的是作者寻找到的中国教育症结 短时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还有一点,我特别不愿意讲,但却是无法掩饰的事实— —今天的大部分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根本就没有能力写出这种有丰富内容、又 有历史厚度的教育研究著作。 还是回到今天活动的主题,我想先谈谈这本书的书名——《吾国教育病理》, 书名意味着它是一本诊断性的书,核心是谈中国教育的病症。作者郑也夫诊断出 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历军备竞赛". 一直以来,把中国教育的问题归结于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郑也夫提出的"学历军备竞赛"源自应试教育,但与应试教育有根本性区别。应试 教育"可以是一家一户的态度和行为"(前言),家庭是有选择空间的——这一部 分家庭选择应试教育,另外一些家庭也可以选择别的教育方式。而学历军备竞赛, 和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非常相似,一个国家亮出一个新型武器,与之敌对的国家 一定会亮出一个更高级的装备,这种军备竞赛是病态的,无休止的。仇恨是双方 的主导情绪。 我们福州一加一教师读书俱乐部成员黄静老师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画得 也很好,可是上高中后,她拒绝进艺术班。不是她不喜欢画画了,而是因为周围 的学艺术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成绩不好才去学的艺术,为此她感到压力很 大:自己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一旦选择考艺校,很多人就会拿异样的眼光来看 我,觉得我是因为成绩差才去考艺校的,而成绩差又意味着我这个人很差。黄静 女儿感受到的这种奇怪的、无法逃避的、无处遁形的、却真实存在的压力,正是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不要问"为什么",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随着生命的节奏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有过"自动去学"的经历,一个人才能够体验到自己探究、发现事物的快乐,
才能够体验到那种沉浸于学习当中的乐趣;而真正的学习——即沉浸于学习当中 的学习状态——需要有"连续的时间",否则"你无法总结整理扔过来的知识碎片" (P141)。好教师需要敏锐的嗅觉,这样才可能给予那些沉浸于学习当中的孩子 以更多的自由的"连续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没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么干扰,真正安静的 时刻,孩子反而可以发展自己的自我行为。"(P205)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好教师既要理解儿童,又要理解学习的本质。 理解儿童首先要回到对基本的人性的理解上来谈,这意味着教师要摒弃过去 "观念决定行动"的一元认识,以更宽广的态度去面对、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现 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复杂性思考的必要性,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根据进 化时间的不同,分成三个部分,最古老的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最低层,叫爬行动 物大脑,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呼吸、吃食;后来的一部分位于头颅的中 间位置,叫旧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情感;最后出现的部分位于头颅的最高层, 叫新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这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之 所在。三层大脑虽然各有分工,但最高层无法"宏观"控制最低层。(P153)换言 之,人类身体的工作原理是既相互联系又各司其职,所谓的理智并不能在人的行 为活动、情绪情感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把这个科研成果放到教育工作的现场, 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抄了几百遍《学生守则》却还是改不了做小动作 的习惯,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路上遇到老师总要躲起来,以防被老师发 现……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 理解儿童最终的落脚点是教育,是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教师要在哪些方面 去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呢?让我们翻到本书第九章,"知情志"是构成人类心理的 三个基本要素:知是智力;情是情绪情感;志是意志。处于学历军备竞赛之中的 中国的学校教育,关注焦点只集中于学生"知"的提升上。如果再往深处挖掘,我 们还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所关注的"知",从内容上来看有着狭隘、刻板的带 有特定政治意图的编排,从方法上来看是野蛮、粗暴的灌输与死记硬背。而真正 的教育,应当是对完整的生命的促进,是对知情志三位一体的生命整全发展的促 进。 好教师还要理解学习终究只能是自我教育。潘光旦说:"所谓教,也无非是 激发与鼓励此种自动的力量罢了。"(P154)潘光旦先生说的就是教师要激发与 鼓励学生自动学习的力量,因为只有自动去学,对学习主体而言才是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对儿童游戏的论述对我们理解"自动去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儿 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 游戏没有‘为什么’。(P173)"游戏事实上是人自发学习的典型状态,所以这句 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自发的学习状态当中,学习的目的消失了,自发的学习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一) 任帅 昨晚,夜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书中对中国教育现状问题的本 质做了精准的诊断,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平时我对中国 一些教育问题碎片化的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读了郑先生的书后使我对教育现 状的一些个人思考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中国教育制度在成就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终生讨厌学习,毁灭了一 代人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 能力,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在时间 上首先就没办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考察是要长期的一个人的爆发发展是不定期 的,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能给他一个合理的分数呢?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本质 上是把人区分出来的制度,它并不是提升能力的办法。而分数让提升能力变得不 重要,把人区分出来的变得很重要。要改变高考制度下中国教育的问题要一点一 滴的慢慢改进。当前推进教育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崔雪君老师之所以创办"袋鼠妈妈悦读教室",就是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 实践经历和经过了大量的教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 于对教育的理想和责任心所推出的传统经典阅读+电影阅读的兴趣教育方法。当 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书本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 能力、对求知的兴趣,电影阅读把孩子们的抽象想法具像化,把两者结合起来。 结合电影实践课、读书行走计划去让孩子亲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协作的快乐,让 孩子在快乐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 性。锻炼他们的情商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在培养智商教育,而 情商教育在社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是要比智商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 网时代下情商教育和创造力凸显的异常重要。例如互联网和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产 生了嘀嘀打车,乐视的董事长贾跃亭把很多行业的精英人才都团结到自己的旗下 做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这需要何等的情商了。我觉得在互联网 时代下让孩子把兴趣、实践、求知精神结合起来都能在将来产生很多伟大的成就,
正是在不断地遭遇问题-愤懑-继续遭遇问题-继续愤懑之中,郑也夫开始" 寻找真问题——解释其产生之因——寻求其解决之路".我们可以在本书的前两 章看到作者寻找真问题的线索,以及对问题产生之原因的严谨分析。我在这里主 要想谈一下作者分析出的"解决之路"对我的启发。
我在读这一类书的时候,经常是"双管齐下",一是看作者如何谈问题,一是 回到自身,思考自己可以去做些什么。
郑也夫是大学里的教授,这本书的写作有着明显的理论研究特征。所谓理论 就是能够自圆其说,具备论说的自足性。
在《前言》第一句,郑也夫就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 愤懑".他承认自己是带着很强的情绪来写这部理论著作的,听上去完全违背了" 做研究要理性、中立、客观"的基本原则。但在本书的 156 到 162 页,作者转述 了多项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情绪驱使没什么不好。我以为人类成员的 多数行为是由情绪驱使的。……我甚至认为,好的研究大多在选题时已积蓄了充 沛的动力,那动力若与情感无涉倒令人费解了。"(前言)首先让自己的写作动 机取得"合法性",这里面既隐藏着作者对教条化的研究规范的批判,又透露出一 股对自己的研究的自信。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郑也夫所说的学历军备竞赛所造成的。 学历军备竞赛导致了这么一种社会认知:只有你的学习成绩是好的,你的人
才是"好"的,你的未来才可能走得好;你想要拥有好的人生,有且只有一条出路 ——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意识形态既影响了家庭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也以某 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了孩子对他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判断。
从父母的角度来讲。 我们的父母应当坚定一个信念,"永远不要去爱使儿童备受折磨的教育体制" (张文质语),"家长天真地支持学校强制的体制,却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敌人,有 时是终生的敌人".(P150)从最低的底线来说,如果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正处 于学历军备竞赛的洪流当中,出于生命本能的对孩子的爱,也不应做学历军备竞 赛的帮凶。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站在呵护孩子生命的这一边,保证孩子从学历军备 竞赛的战场回到家后,身心疲惫之时,能够获得父母的关心与理解、呵护与帮助。 父母应时时记得提醒自己的孩子:这并不是唯一道路。 之所以我会把学历军备竞赛比作"洪流",是因为它不管不问,没有任何警告, 就直接把所有它经过之处的人们席卷其中。父母对此无法正面反抗,消极以对倒 成了比较好的方式。 父母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正面引导呢?书中引用了一位日本圣人远山正瑛的 话:"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P13)以此说明"其一,身教胜于言传; 其二,父辈的影响恐怕不是学校所能替代".(P13)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两点启示: 其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道德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道德发 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影响非常大;其二,学历军备竞赛并非密不透风,家庭 教育有可能修复孩子在"战场"所受的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减少学历军备竞 赛给孩子生命造成的危害,父母二字的前头有必要加一个定语:"学习型"父母。 可以断言,每一位拥有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父母,都将获得一些基本的与学 历军备竞赛这个吞噬孩子生命的恶魔斡旋的勇气和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走教育的正道?
严格说来,学历军备竞赛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洗脑手段,它效率极高,让大 部分人认同并且只认可(有的时候也是别无选择)这条道路。学历军备竞赛发展 到今天,"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孩子一生下来就加入了这场拥有亿万选手 的战场。偶尔有反叛者,反叛的过程大多极为惨烈——长时间背负冷眼、疏离与 指责。
实际上,生活在忙于学历军备竞赛的社会,每个人内心都是不安全的,因为 每个人都在谋划要如何超越他人,只有超越了他人才能证明"我"的价值,而"我" 超越他人的反面则是:不断地有人超越"我".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时时处于 害怕被人超越的恐惧当中,这样的恐惧滋生出普遍性的对生命的漠视与仇恨。
当我读到"爱无疑是一种情感,恨其实与爱构成了情感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这句话时,我意识到,郑也夫的"愤懑"背后,也隐藏着对孩子,对生命成长的深 沉的爱意。我读书时喜欢时不时地从文本中跳出来,然后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 品味、体验作者写某句话、某段话时的情绪状态,我觉得这种感觉挺好玩的。这 是题外话。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从个体自身来讲,教育的正道就是去过健康的生活,这意味着你要有良好的 运动习惯,总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施展自己的创造力。
"当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内分泌与快乐情绪有密切关联,特别是其中四 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脑啡和脑内啡……而研究表明, 运动和某些活动同样可以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快乐关系密切,运动直接 提升多巴胺。……脑内啡可以在从事你所热衷的活动中产生。"(P179)良好的 运动习惯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让你获得更多快乐、安宁的体验,而持续的这 类体验又能促使个体生命长久地保持活性状态。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他们都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功。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 下显得更加重要,它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骄傲的 传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二) 如何消解"学历军备竞赛"的恐惧 ——我读《吾国教育病理》 陈文芳 我上研究生时学的是教育学,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内心比较复杂,有欣喜, 也有难过。欣喜的是又多了一种看中国教育的方式,另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很 多可以继续涉足的小径之门,也使我开心;难过的是作者寻找到的中国教育症结 短时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还有一点,我特别不愿意讲,但却是无法掩饰的事实— —今天的大部分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根本就没有能力写出这种有丰富内容、又 有历史厚度的教育研究著作。 还是回到今天活动的主题,我想先谈谈这本书的书名——《吾国教育病理》, 书名意味着它是一本诊断性的书,核心是谈中国教育的病症。作者郑也夫诊断出 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历军备竞赛". 一直以来,把中国教育的问题归结于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郑也夫提出的"学历军备竞赛"源自应试教育,但与应试教育有根本性区别。应试 教育"可以是一家一户的态度和行为"(前言),家庭是有选择空间的——这一部 分家庭选择应试教育,另外一些家庭也可以选择别的教育方式。而学历军备竞赛, 和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非常相似,一个国家亮出一个新型武器,与之敌对的国家 一定会亮出一个更高级的装备,这种军备竞赛是病态的,无休止的。仇恨是双方 的主导情绪。 我们福州一加一教师读书俱乐部成员黄静老师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画得 也很好,可是上高中后,她拒绝进艺术班。不是她不喜欢画画了,而是因为周围 的学艺术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成绩不好才去学的艺术,为此她感到压力很 大:自己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一旦选择考艺校,很多人就会拿异样的眼光来看 我,觉得我是因为成绩差才去考艺校的,而成绩差又意味着我这个人很差。黄静 女儿感受到的这种奇怪的、无法逃避的、无处遁形的、却真实存在的压力,正是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不要问"为什么",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随着生命的节奏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有过"自动去学"的经历,一个人才能够体验到自己探究、发现事物的快乐,
才能够体验到那种沉浸于学习当中的乐趣;而真正的学习——即沉浸于学习当中 的学习状态——需要有"连续的时间",否则"你无法总结整理扔过来的知识碎片" (P141)。好教师需要敏锐的嗅觉,这样才可能给予那些沉浸于学习当中的孩子 以更多的自由的"连续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没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么干扰,真正安静的 时刻,孩子反而可以发展自己的自我行为。"(P205)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好教师既要理解儿童,又要理解学习的本质。 理解儿童首先要回到对基本的人性的理解上来谈,这意味着教师要摒弃过去 "观念决定行动"的一元认识,以更宽广的态度去面对、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现 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复杂性思考的必要性,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根据进 化时间的不同,分成三个部分,最古老的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最低层,叫爬行动 物大脑,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呼吸、吃食;后来的一部分位于头颅的中 间位置,叫旧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情感;最后出现的部分位于头颅的最高层, 叫新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这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之 所在。三层大脑虽然各有分工,但最高层无法"宏观"控制最低层。(P153)换言 之,人类身体的工作原理是既相互联系又各司其职,所谓的理智并不能在人的行 为活动、情绪情感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把这个科研成果放到教育工作的现场, 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抄了几百遍《学生守则》却还是改不了做小动作 的习惯,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路上遇到老师总要躲起来,以防被老师发 现……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 理解儿童最终的落脚点是教育,是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教师要在哪些方面 去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呢?让我们翻到本书第九章,"知情志"是构成人类心理的 三个基本要素:知是智力;情是情绪情感;志是意志。处于学历军备竞赛之中的 中国的学校教育,关注焦点只集中于学生"知"的提升上。如果再往深处挖掘,我 们还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所关注的"知",从内容上来看有着狭隘、刻板的带 有特定政治意图的编排,从方法上来看是野蛮、粗暴的灌输与死记硬背。而真正 的教育,应当是对完整的生命的促进,是对知情志三位一体的生命整全发展的促 进。 好教师还要理解学习终究只能是自我教育。潘光旦说:"所谓教,也无非是 激发与鼓励此种自动的力量罢了。"(P154)潘光旦先生说的就是教师要激发与 鼓励学生自动学习的力量,因为只有自动去学,对学习主体而言才是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对儿童游戏的论述对我们理解"自动去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儿 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 游戏没有‘为什么’。(P173)"游戏事实上是人自发学习的典型状态,所以这句 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自发的学习状态当中,学习的目的消失了,自发的学习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一) 任帅 昨晚,夜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书中对中国教育现状问题的本 质做了精准的诊断,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平时我对中国 一些教育问题碎片化的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读了郑先生的书后使我对教育现 状的一些个人思考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中国教育制度在成就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终生讨厌学习,毁灭了一 代人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 能力,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在时间 上首先就没办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考察是要长期的一个人的爆发发展是不定期 的,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能给他一个合理的分数呢?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本质 上是把人区分出来的制度,它并不是提升能力的办法。而分数让提升能力变得不 重要,把人区分出来的变得很重要。要改变高考制度下中国教育的问题要一点一 滴的慢慢改进。当前推进教育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崔雪君老师之所以创办"袋鼠妈妈悦读教室",就是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 实践经历和经过了大量的教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 于对教育的理想和责任心所推出的传统经典阅读+电影阅读的兴趣教育方法。当 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书本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 能力、对求知的兴趣,电影阅读把孩子们的抽象想法具像化,把两者结合起来。 结合电影实践课、读书行走计划去让孩子亲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协作的快乐,让 孩子在快乐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 性。锻炼他们的情商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在培养智商教育,而 情商教育在社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是要比智商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 网时代下情商教育和创造力凸显的异常重要。例如互联网和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产 生了嘀嘀打车,乐视的董事长贾跃亭把很多行业的精英人才都团结到自己的旗下 做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这需要何等的情商了。我觉得在互联网 时代下让孩子把兴趣、实践、求知精神结合起来都能在将来产生很多伟大的成就,
正是在不断地遭遇问题-愤懑-继续遭遇问题-继续愤懑之中,郑也夫开始" 寻找真问题——解释其产生之因——寻求其解决之路".我们可以在本书的前两 章看到作者寻找真问题的线索,以及对问题产生之原因的严谨分析。我在这里主 要想谈一下作者分析出的"解决之路"对我的启发。
我在读这一类书的时候,经常是"双管齐下",一是看作者如何谈问题,一是 回到自身,思考自己可以去做些什么。
郑也夫是大学里的教授,这本书的写作有着明显的理论研究特征。所谓理论 就是能够自圆其说,具备论说的自足性。
在《前言》第一句,郑也夫就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 愤懑".他承认自己是带着很强的情绪来写这部理论著作的,听上去完全违背了" 做研究要理性、中立、客观"的基本原则。但在本书的 156 到 162 页,作者转述 了多项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情绪驱使没什么不好。我以为人类成员的 多数行为是由情绪驱使的。……我甚至认为,好的研究大多在选题时已积蓄了充 沛的动力,那动力若与情感无涉倒令人费解了。"(前言)首先让自己的写作动 机取得"合法性",这里面既隐藏着作者对教条化的研究规范的批判,又透露出一 股对自己的研究的自信。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郑也夫所说的学历军备竞赛所造成的。 学历军备竞赛导致了这么一种社会认知:只有你的学习成绩是好的,你的人
才是"好"的,你的未来才可能走得好;你想要拥有好的人生,有且只有一条出路 ——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意识形态既影响了家庭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也以某 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了孩子对他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