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残疾人社区照顾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作者:李丹丹来源:《商情》2019年第35期【摘要】本文基于对成都地区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成都市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当前我们在残疾人社会救助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一些具体的层面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救助形式的临时性、救助理念的缺陷等。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很庞大、性质也特殊的传统弱势群体,无论是我们的政府还是社会,在面对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时,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和关心程度仍然是不够的。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支持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制定或修改,但更多的惠及残疾人福利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资料与方法数据源于对成都地区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成果分析。
调查根据成都市残疾人口分布,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了7个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学校,然后根据具体残疾人口数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7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6.62%。
二、成都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分析根据表1整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女性残疾人多于男性残疾人,不过二者差距不大;超过60%的被调查者属于非农户口;7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更有接近1/2的被调查者接受过大专、大学等高等教育;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已婚人数占60%以上,未婚、离婚人数分别占到17%、10%,残疾人的婚姻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在工作状况方面,70%的被调查者处于工作状态,失业或是一直没有工作的被调查者也接近1/3。
根据表2整理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残疾人中,肢体残疾是最主要的残疾类型;本次调查的各类残疾按四级划分,一级为最严重,四级为最轻,二、三级介于其间,在调查的所有残疾人中,一级残疾占4.0%,三、四级残疾占到70%以上;致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先天遗传因素、意外损失、交通事故和疾病四大方面;有23%的被调查者的致残时间是在0~3岁,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到先天性遗传因素的影响,另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是在16~50岁的青年或成年阶段致残的;超过90%的被调查者表示能够做到生活完全或部分自理。
残疾人调研报告
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困难的群体,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社区现有总人口1867人,残疾人10人,其中肢体残疾人7人,智力残疾人1人,精神残疾人1人,革命伤残军人1人,为了能够让更快的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社区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1名。
1、在这些弱势群体中,社区工作人员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
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充分利用社区的黑板报、向居民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向辖区弱势群体做宣传工作,并且不定期的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作为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构成了他们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得残疾人工作更为艰巨、复杂。
正因如此,做好残疾人工作更加显示出社区建设的无比优越,显示出社区建设给社会文明带来的。
从另一看,在残疾人中也蕴藏着巨大的碍,必要的条件,就会焕发潜能。
只要帮助消除障社的能动作用,同样区建设的力量,社会文明的建设者。
残疾人的“自尊、着无可替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社区建设中同样代的感召力,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思路四、融入社区是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社区建设为残疾人事业抓住这次机遇,了一次发展机遇。
社区工作的新途径,开辟残疾人工作的重大改革,先决性、基础性,社的新领域。
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体制在基层这任何一项要求的工作来说,的意义。
,将社区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的设计并区建设的总体框架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同步发展是这项工作的总体思路。
篇二:残疾人调研报告关于我县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为更准确地了解残疾人生活状况,让普通民众更加关心爱护残疾人,因此进行一个关于残疾人现状的社会调研报告。
社区照顾分析报告
社区照顾分析报告一、引言社区照顾是指为老年人、残疾人、病患等特殊群体提供的一种基层照护服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照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社区照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照顾需求。
二、社区照顾的现状2.1 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对社区照顾的需求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8年的17.9%上升到2020年的18.1%。
这意味着社区照顾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2.2 社区照顾服务的覆盖率提升缓慢尽管社区照顾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社区照顾服务的覆盖率提升缓慢。
一方面,由于社区照顾服务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社区照顾服务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 社区照顾服务的机构化建设不足社区照顾服务的机构化建设是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照顾服务的机构化建设还比较薄弱。
大部分社区照顾服务仍以个别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组织。
三、社区照顾改进策略为了改进社区照顾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照顾需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建议:3.1 加大对社区照顾服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区照顾服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提高社区照顾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社区照顾服务。
3.2 加强社区照顾服务的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照顾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
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支持,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培训经费,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3.3 推进社区照顾服务的机构化建设加强社区照顾服务的机构化建设是保障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区照顾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服务。
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介绍
人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05 风险评估与对策
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服务资源不足
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可能导致服务覆盖面狭窄,服务质量不稳定。
信息沟通障碍
残疾人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影响服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服务需求多样化
不同残疾人的需求差异大,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可能导致服务效果不佳。
项目发起的原因和目标
社会关注
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福利问题。
政府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项目目标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 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2 项目内容
服务对象与范围
服务对象
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
服务范围
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包括社区、街道、乡镇等
主要服务内容
教育培训
开设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课程 ,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文 化素养。
日常生活服务
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代 购代办等服务,帮助残疾人解 决日常生活困难。
康复服务
提供康复训练、理疗和心理咨 询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身 体和心理健康。
就业指导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职业 规划和就业推荐等服务,促进 残疾人就业。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残疾人服务机构、专家学者等 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残疾人社 区服务的发展。
06 评估与反馈机制
服务效果评估方案
评估指标
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如服务覆盖率、服务满意度、服务质量等 ,用于衡量服务效果。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服务效果评估,收集相关数据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改进。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3篇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3篇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1残疾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惨绝人寰,上天给予了他们不伦不类的肢体,残缺不全的心灵,关爱残疾人的事例也是一波接一波,层出不穷。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他从小双目失明,父母早逝,生活过得惨不忍睹,每天靠捡点垃圾维持生计,他渴望自己能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但是他经常遭到别人的歧视,所有人都看不起他。
所有小朋友都捉弄他,戏耍他,说他是一个瞎子,什么也看不见的傻子,许多人都打他,骂他,揪着他的头发扯来扯去,当他是一个玩偶,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具,拉过来拉过去,人人都对他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完全不顾及他的感受,就连他最亲最爱的爷爷都说他是一个废人,没有一点用处。
他的心彻底的被击碎了,他对生活不再抱着一丝希望,这时奇迹出现了,好心人刘正刚了解了他悲惨的命运,觉得残疾人也是人,跟我们没什么区别,他们也有拥有梦想的权力,我们不能随意去剥夺。
我们应该赠予他们关爱与帮助,去温暖和恢复他们失落的心,让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光明正大的沐浴在阳光下,让他们的梦想也能得到实现。
所以,刘正刚不但帮他申请了盲人学校,还每个月补贴给他1000块钱,每次一有时间都来看望他,每次来都给他买了新衣服、新鞋子。
给了他父母般的关爱,亲人般的照顾,让他上学的梦想得以实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生活上的困难阻挠不了他报恩的心,他决定要回报每一个理解尊重帮助过他的人,特别是刘正刚,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给了他希望的第一人,那个在黑暗深渊中给他温暖的人,那个用真心真意去关爱他的人,他奋力直追,一点点超越着每一个人,当他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他总会对自己说:“我不能屈服,不止为我自己,也为千千万万帮助过我的人,还有刘正刚叔叔,我对他承诺过的,我会坚强下去,我会证明给所有人看,残疾人也能渴望梦想,更能实现梦想,我不能倒下,我要更加振作起来,不能被别人看扁,为了所有残疾人的尊严,我要努力,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心血和汗水。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研究以S机构阳光家园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研究以S机构阳光家园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普及,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成效评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S机构的阳光家园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旨在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成效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简要介绍了阳光家园项目的背景和实施情况,然后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接着,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光家园项目的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总结了项目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供参考。
2.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概述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旨在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度。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残疾人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这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等。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这种专业化的实务性工作使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具和手段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其目的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
残疾人既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资源各类残疾人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助,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2011社工硕士卢雅倩 M201174496摘要:据国家局统计,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且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分析回顾,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视角、等角度来综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这些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措施,以期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现残疾人现状的改善,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福利,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宏大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残疾人不仅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因此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群体自身的福祉,更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本文就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采取的视角等方面来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残疾现象和问题由来已久。
中外历代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应付的方法。
传统上,对于残疾问题的认识多局限于疾病的范畴,对其定义和分类也简单和直接,例如: 盲、聋、哑、跛、疯等都属于残疾。
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多种。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社区照顾名词解释
残疾人社区照顾名词解释残疾人社区照顾,也称为社区护理服务,是指在社区居住的残疾人群体得到适当的医疗、康复和生活照顾的服务。
它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使其融入社区,享受健康和尊严的生活。
下面将对残疾人社区照顾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
一、残疾人社区照顾的目的和价值残疾人社区照顾的目的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支持,帮助他们在社区中获得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提供定期的医疗和健康服务,以及社交、康复等方面的支持,残疾人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与社区其他居民建立联系,实现社会融入。
残疾人社区照顾的价值在于强调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它使残疾人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并从中获得支持和关爱,而不必接受机构化的护理。
这种个性化的照顾方式更符合残疾人的需求和个人选择,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和独立性。
二、残疾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残疾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照顾:残疾人可以得到定期的健康评估、身体检查和药物管理。
医护人员会提供定期的医疗服务,以监测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处理和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2. 康复护理:为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社区照顾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这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旨在帮助残疾人康复和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
3. 家居护理:社区照顾可以提供残疾人居住环境的评估和调整建议,使其能够居住在一个适应其残疾需求的安全和舒适的住所。
此外,社区照顾还可以提供个人卫生、营养饮食、按摩理疗等日常生活支持。
4. 心理支持:社区照顾不仅关注残疾人的身体健康,还提供心理支持。
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帮助残疾人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5. 社交支持:为了促进残疾人的社交活动和互动,社区照顾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社交聚会,以帮助残疾人与社区居民建立联系和友谊。
这些社交支持有助于减轻残疾人的孤独感和社会孤立现象。
三、残疾人社区照顾的机构和实施方式残疾人社区照顾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
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
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温暖的追求,残疾人居家托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关注。
残疾人居家托养旨在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照顾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包容性。
本文将从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探讨残疾人居家托养对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包括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分析残疾人居家托养对促进社会包容的重要意义,包括帮助残疾人摆脱社会歧视、实现社会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在论述完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之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其特色亮点。
个性化服务是残疾人居家托养的一大特色,它通过为每一位残疾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护理方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综合医疗保障也是残疾人居家托养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还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等综合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其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将全面了解残疾人居家托养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进而认识到其对于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居家托养的认识和支持,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生活环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这样的结构旨在让读者对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残疾人居家托养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其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让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所期待。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将详细阐述残疾人居家托养的社会效益和特色亮点。
在2.1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残疾人居家托养对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残疾人摆脱孤独和无助的状态。
社区照顾模式下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案报告
社区照顾模式下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案报告作者:王金梓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8期摘要:残疾人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在借鉴和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对残疾人进行帮助,政府部门成为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照顾的主体,能够使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
本论文主要通过结合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社会资源等)设计服务方案,运用社区照顾的理论与模式,整合资源,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自身情况,满足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社区照顾残疾人康复服务支持网络个案工作一、研究目的和意义近些年来,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为了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国家和政府也对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关注,从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对残疾人进行帮助。
结合沈阳市的一处“阳光之家”,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服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需要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自己走出困境,同时为以后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提供实务经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1.研究思路首先,在设计服务方案之前,要最大限度地了解案主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情况(残疾等级、是否有其他疾病等)、情绪状况、认知能力、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状况等。
对此,我设计了一份前测量表,在首次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时主动观察,注意细节,并通过与案主本人的交流获得更多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案主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设计服务方案,在结案之后,注意个案的评估和反思。
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便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通过量表的形式对服务对象分析测量,方便对照他的改变,以便评估。
(2)观察法:在服务过程中注意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表现、语言、表情等进行观察并记录,以得到服务对象对方案设计的反馈,适时调整服务方案。
残疾人居家照顾服务方案
残疾人居家照顾服务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残疾人的关注和关心也越来越多,所以残疾人居家照顾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方案旨在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和贴心的居家照顾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服务内容1.生活照料: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照料,包括为残疾人提供早餐、洗漱、穿衣、梳洗等服务,帮助残疾人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2.饮食照料:根据残疾人的喜好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提供餐食的准备和烹饪服务,保证残疾人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
3.康复及护理: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和护理服务,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保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4.心理疏导:为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5.陪伴和交流:为残疾人提供陪伴和交流的服务,给他们提供关心和关怀,帮助他们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6.代办事务:为残疾人提供代办各种事务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和烦恼。
二、服务流程2.评估与制定方案:社区或服务机构将派遣专业人员对残疾人的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具体需求和服务对象,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3.配送服务人员:社区或服务机构将根据残疾人的需求,选派适合的服务人员进行配送。
服务人员要求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专门的培训。
4.服务过程中的监督:社区或服务机构将对服务过程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了解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效果,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服务质量。
5.服务结束评估:服务结束后,社区或服务机构将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三、服务机构建设1.建立服务机构:社区或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残疾人居家照顾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的服务工作。
2.人员培训:服务机构要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优质的居家照顾服务。
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
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CHINASOCIALWORK/◎胡筱丹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社区照顾"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首先被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领域.我国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残疾人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1.助残理念尚未普及,信息宣传不够到位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残疾人社区照顾的思想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对残疾人的社会歧视和区别待遇较少,其残疾人政策的发展群众基础好,普及率高,社区障碍者生活支援内容较为丰富.在台湾,残疾人的"复健"与"自立"相应,其"正常化"与"社会参与"相应,这些理念都是为了达到残疾人回归社会和参与正常化社会生活的目的.台湾对残疾人的称呼由"残疾人士"到"身心障碍者"的改变,以及"大规模身心障碍机构(设施)"转型为"小规模身心障碍福利机构","身心障碍者自立生活运动"等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大陆地区的残疾人社区照顾工作与台湾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在大陆,社区助残仍需要一个适应, 发展的过程,残疾人机构的发展及各项残疾人保障,维权保护法等基础的铺垫还不到位.同时,关于残疾人与普通人拥有平等权利和尊严的思想尚未全民普及,社会上残疾人遭受歧视,不公正待遇,社会排斥等现象还很普遍,导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自助助人'等更进一步的残疾人社区照顾目标只能在小群体中实现.笔者通过对基层残联负责人的访谈发现,很多基层社区对自己所应帮助的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福利政策没有清晰的认识,助残政策和实施方向比较模糊;很多社区内的残疾人士也不清楚自己能享受哪些福利.访谈中,某负责人表示,经常有本社区的残疾人前来询问其他社区残疾人享受的福利是否在本社区实施.而同时,笔者发现,即使是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或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明确的关于现行残疾人可享受政策的全面,系统,细致的信息公布.2.服务项目笼统,缺乏专门人员目前,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指导政策过于笼统,很容易导致无法评估其具体效果,造成社区助残的实施效果与政策预期落差大的尴尬局面以北京市为例,今年以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制定了九条涉及老年人与残疾人福利的政策办法,简称"九养政策".在"九养政策" 之前,北京市面对残疾人的福利措施还包括在社区建立"两站(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社区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及在每个社区设立残疾人温馨家园.这些福利保障政策覆盖面广服务种类多,服务程度深入残疾人的生活.但据笔者观察,社区在具体执行这些项目时,与政策的规定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仅把"两站"的建立和存在作为评判结果的标准,而对其人员,服务形式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社区内"两站合一" 的状况很普遍;虽然一部分社区普及了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30中国社会工作2010.9(七)/CHINASOClALWORK/研究探索/ 桌的服务,但另有一部分社区中有此需求的居民却"只闻其名,不见其踪".即使是建立了托残所的社区,也是将各项服务集于一身,很难有精力,资金,资源去支持单独开展的各个服务项目,做到政策预想的服务专业化,其服务助残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而社区为残疾人办理服务的行政机构,功能复杂而集中, 工作量特别大,如果再拿出精力去精细化地照顾到社区中每一位残疾人的需求,实在也勉为其难.笔者向中国残联有关领导提及这些问题时,他们也表示由于没有比较好的评估措施,因此政策虽然下发了,也只能倡导社区尽量施行.5.服务意识弱,主动性不强残疾人福利的可及性和服务的主动性可以视为我国台湾残疾人社区照顾的又一基本出发点.台湾社会保障对于残疾人的支援和帮助是现实而便利的,为了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台湾遵循主动服务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法规和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他们各自所需的帮助和支持.与台湾相比,大陆的残疾人社区照顾服务意识较弱,主动性不强. 目前,我国大陆社区中的大部分残疾人福利政策都与残疾人证和低保认证挂钩."低保"或"低保边缘"的身份也是享受各类残疾人服务的基础.可以说,残疾人是否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点.在笔者的调查中,某街道工作人员说,有很多残疾人曾经出于面孑.,自尊而不愿意申办残疾人证, 随着政策优惠幅度增大,范围扩大, 很多残疾人才来到街道残联要求办理残疾人证.由于新近简化了办理程序,申办者只要拿着区内指定的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书,就可以在街道残联"温馨家园"全流程操作, 资料都可在网上互递.可见,多一道程序对于残疾人来说就是多一重困难,主动服务的意识很重要.4.专业力量薄弱,服务到位率不高我国助残政策中的很多条款具有专业性的要求,而在落实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所限,导致其技术操作无法执行到位. 以北京市某示范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为例,其下属的残疾人"温馨家园"本应负责社区残疾人的精神关怀(心理咨询)服务,但却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去介入和干预残疾人士的心理健康,而只是由街道,社区找一些较有经验,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去慰藉前来咨询的残疾人士.另一条政策强调的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其实施则受限于申报数量大,资源少而到位率不高,而且在一次实施之后的至少5年内都没有继续实施改造的机会.北京市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权且如此,就更无法想象在其他欠发达地区相关政策遇到的阻力了0启发与建议以人为本,大力转变服务理念与做法.如,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可以组织残疾人士参加"身心障碍者运动会";有针对性地面向残疾人士开展资讯快报,交通出行,生活训练,生活环境改善,体育,咨询等内容的福利服务;普及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残疾人士进行就业培训;向残疾人士提供社区服务站恢复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残疾人士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让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这样, 既有利于消除残疾人士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心理阴影,又能让残疾程度不同的残疾人士互相启发,有利于残疾人士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念.充实助残队伍,加强社区助残管理人才力量.目前,助残政策中提出的一些办法具体而颇具人性化, 但常常因为社区人手不足,人员不专业等原因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建议整合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以及各种残疾人管理机构的资源,避免服务重合或服务不到位现象发生;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尤其注意加强助残专业队伍建设,尽快充实社区助残管理人才队伍,使各项残疾人福利政策有人落实,落实到人.及时调整政策,完善残疾人整体福利体系.对于实施社区残疾人照顾的管理机构来说,建立明确,系统,全面的政策了解体系,会更有利于提高助残服务的质量.残疾人保障体系的整体设计应纳入各级各类社会机构的管理和研究中,要适时根据各项政策的修补及时修订残疾人整体福利体系.近来,中国残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确定了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UHP.务体系的大趋势,并提出了建设这两大体系的分阶段目标.这是我国残疾人服务逐渐人性化的表现,也是有望建立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国家残疾人服务福利,服务体系之举动.细化分工,推进专业化服务.针对目前助残服务存在专业性不足,介入不深入的问题,在残疾人社区照顾中必须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细化服务项目,力求为残疾人士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高水准,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酝主要参考文献:…高圆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 2009(8).[2]2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J].现代特殊教育, 2007(1).(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10.9(上)中国社会工作3l。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在我们的社会中,残疾人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
社区作为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程度。
然而,当前残疾人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1、服务设施不完善部分社区缺乏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轮椅斜坡、扶手等。
这使得残疾人在社区内的出行极为不便,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机会。
2、服务内容单一目前,很多社区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物质帮扶上,而对于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无法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需求。
3、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从事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对残疾人心理、生理特点的了解以及相应的服务技能。
这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无法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4、信息沟通不畅残疾人获取社区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社区在服务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方面存在不足。
这使得残疾人无法及时了解到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和资源,影响了服务的利用率和效果。
5、社会参与度低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不够,参与残疾人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使得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资源和力量相对薄弱。
二、解决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的对策1、完善服务设施社区应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残疾人能够自由、安全地在社区内活动。
同时,要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2、丰富服务内容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康复训练、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项目。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组织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3、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残疾人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我国大陆地区社区照顾研究综述
区照顾的发展思路, 取得明显的成效。为借鉴经验 , 大陆
学者于 2 0世纪 8 年代将社 区照顾概念引入 国内” 0 J 。囿 于资料收集方面的问题 ,本文仅对我 国大陆地区学 者
社 区 照顾 的研究 成果 进 行 综 述 ,未 包 括 港澳 台地 区学
性服务机构以及其他专业护理人员及心理辅导师的帮 助, 可以顺 利接受照顾工作并 获得 自身的发展 , 这一层
说明社区照顾不是孤立的某一社 区的封 闭行为而是需 要全社会 的资源共享及充分互动… 。
基金项 目: 中国残联 21 ̄ 0 1 00 2 1 年度 中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与 实践研 究课题 (OO Z O7 ; 2 1& C 0 )安徽大学 学术创新 团队项 目(K D 0 A S T 08 )
一
随着研究 的持续深入 , 区照顾概念也有所拓展 。 社 目前在我 国广 受学者借鉴 的是英 国学者艾伦 ・ 沃克所 描述的社 区照顾 的层次性 内涵 , 其主要 观点有 : 区照 社
顾 最 里 层 是 “ 社 区 照顾 ” a eC mm nt , 在 cr i t o ui )即 enh y
熟悉 的社 区 , 本 社 区 内接 受 服 务 ; 一 种 是 动 用社 区 在 另
收 稿 日期 : 0 — 3 4 2 1 0 —1 1
心精 神 即 “ 正常 化 ” 中间层 是“ ; 由社 区照 顾 ” a y ( r b ce t o m n y, h cm u i )即受助者能够 得 以“ e t 在社 区照顾” 是源 于 自己的亲人 、 朋友 、 邻居 、 志愿者等 其他社会人士形 成 的网络支持 与帮助 ,这一层表明谁是社 区照顾 的主 要供者 ; 最外层是“ 为社区照顾” ae )teC m u i C r frh o m n— i t, y 即提供照 顾者能够得 到相 应机构 , 如医院 、 ) 诸 专业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三篇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三篇(篇一)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良民生的重点和难点,为加速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良残疾人状况,促使残疾人同等参加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就,依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6 年度工作安排, 7 月 19 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残疾人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
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残联对于全市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的报告,实地观察了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痊愈服务中心及中进阳光助残服务中心等机构,召开了市教育、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和残疾人服务机构负责人、残疾人代表参加的会谈会。
现将调研状况报告以下:一、基本状况我市现有各种残疾人 24.4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5.92%,有残疾人的家庭 21.7 万户,波及到全市 1/5 的家庭。
《残疾人保障法》、《** 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行以来 ,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确实把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事关改良民生、建立和睦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建立拥有 ** 特点的、齐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系统和服务系统,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良,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参加社会更为宽泛,社会助残环境不停优化,残疾人事业连续稳固发展。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显然优化。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 ** 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2011 年—2015 年)》、《** 市特别困难残疾人生活救援实行方法》等 30 多个扶残惠残政策法例,一系列波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特惠政策得以实行,为加速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供应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一致安排,同步查核,形成了共同参加、共推发展的优异局面;健全残疾人法律救援工作协调体制,开通了12385 残疾人服务热线, 98 个法律救助机构五年受理残疾人案件1200 余件;鼎力宣传、支持残疾人工作,宽泛展开爱心募捐活动,助残志愿者队伍不停扩大, 31 支助残公益性社会组织 2 万余名志愿者深入残疾人机构和家庭展开服务,创立了残疾人事业加速发展的优异社会环境。
残疾人的社区融入与互助支持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残疾人就业促进组织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 促进残疾人的就业融入。
残疾人互助支持的活动开展
01
02
03
残疾人文化活动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 艺演出、书画展览等,丰 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残疾人体育活动
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体育 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 素质和健康水平。
残疾人技能培训
互助支持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张丽,一位视力障碍人士,在社区盲 人协会的帮助下,与其他视力障碍人 士共同组成了一个互助小组。他们定 期聚会交流,分享生活经验和技巧, 彼此支持与鼓励。
案例二
赵阳,一位智力障碍人士,在社区的 支持下,与几名同龄人结成了互助伙 伴。他们互相学习、关心和照顾,共 同成长进步,成为了社区中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课程, 帮助残疾人提高自身技能 和就业竞争力。
残疾人互助支持的成效评估
互助支持活动的参与度
统计参与互助支持活动的残疾人数目,了解活 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互助支持活动的效果反馈
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 和满意度。
互助支持活动的社会效益
分析活动对残疾人社会融入的积极影响,以及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方面的贡 献。
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福利和补贴,如残疾人津贴、住房补贴、教育补 贴等。
建立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
鼓励和支持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 导。
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
整合社会资源
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全方 位的服务和支持。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的服务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 率。
残疾人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视角
专题论坛 | 19残疾人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视角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3.005文 \ 金昱彤 \ Jin Yutong \ 兰州文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焦若水 \ Jiao Ruoshui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摘要:社区照顾是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联合正规服务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向其提供照顾和帮助的福利服务模式。
从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的统计数据和实践案例,提出我国残疾人服务应扩展狭窄的社区康复范围,建构完整的残疾人社区照顾体系,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护、医疗、康复、心理、法律等方面更为全面的照顾,同时有助于志愿服务、亲属邻里等社会资源力量的发挥,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应该成为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的发展方向。
Community Care for the Disabl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照顾残疾人是我国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
某种意义而言,国家和社会对包括残疾人在内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截至2016年底,我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入库持证者约有3 219.4万人。
[1]而根据相关统计,中国实际的残疾人口总数已突破8 000万,占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6%。
研究发现,我国残疾人服务供需矛盾仍较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服务能力较弱、体系不健全。
已有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殊服务需求。
新时期加强残疾人基层服务建设刻不容缓。
[2]这种基层服务建设在广义上涵盖了政府、社区、民间、非正式组织、残疾人个体以及残疾人个体社会关系的全面照顾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残疾人社区照顾的研究
摘要:我国有着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残疾人服务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随着市场化的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福利机构难当重任,社区照顾以其独特的模式和理念被引入我国。
但是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正处在起步阶段仍需要很多改善。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照顾;产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86-01
社区照顾源于英国,广泛应用于老人、儿童和残疾人领域,其新型的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重视。
我国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照顾模式,在残疾人照顾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涉及20 %的家庭。
与1987年调查结果比较,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发生改变调查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约有4416万人,比1987
年调查时该年龄段残疾人数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残疾人新增总数的75.5%。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数量庞大的家庭,且直接影
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定的大局。
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残疾人,关系到一个国家残疾人事业的兴衰。
在此背景下,我国引入了西方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问题,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
社区照顾是西方国家在对机构照顾的反思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型照顾理念。
同样,我国残疾人的机构照顾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机构中较大的人员集合,常常是与被照料者的生活社区分离。
经过长期的实践,机构数量偏少,机构照顾成本昂贵,不能满足住院者过正常生活的需要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传统福利机构的封闭式管理和照顾使得残疾人与外界隔离,产生不良后果,社区照顾的理念便应运而生。
对于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来说,他们居住在杜区,活动在社区,生产劳动也在社区。
社区照顾将有困难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残疾人留在社区照顾,使所需要的照顾在家庭中就可完成;另外,通建立支持社区网络,使残疾人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在整体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服务被推出企业,推向社会。
在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不发达的情况下,推向社会就是推向社区,于是社区被赋予协助政府向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功能。
另一方面,家庭也不得不较多地承担起自助的责任。
这样,社会残疾人照顾就社区化了。
社区照顾从运行模式来看,主要是依托社区,政府主办,民间辅助。
名目繁多,包罗万象,有社区活动中心、家庭照顾、居家服务、暂托处、残疾人院等等。
社区照顾明确强调在社区内对有需要者提供服务,可以帮助他们继续生活在家中而无需长期住院护理。
在一定的社区中兴建服务设施,对不同程度的残疾人进行社区照顾,但这种社区是开放型的。
这与传统的将院舍与老人生活的社区隔离开来的院合式照顾不同。
社区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居家照顾生活服务,打扫居室、洗衣、做饭、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等,都由生活照顾工服务。
社区还安排保健医生定期上门,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知识以及预防疾病等,并按照需要向残疾人人提供有关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为了防止残疾人久居家中孤独郁闷,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专为残疾人提供娱乐、社交场所,帮助残疾人摆脱孤独。
我国关于残疾人的社区照顾正处在起步阶段,呈现的问题也是多样化的。
首先,政府在残疾人的社区照顾上还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我们的工作仍然是实践型的,缺乏理论的提炼和凝聚,所以,为了使残疾人的社区照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应在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从工作一实践型走向理论一实践型,从“组放型”走向“密集型”。
其次,实施社区照顾就意味着在街道一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同时面临着残疾人的人性化服
务的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专业人员和资金等资源匮乏,当导致残疾人照料服务的缺位。
另外,社区照顾还学要健全相关的法规政策,与现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保障制度相配套,根据与我国国情不断创新和完善。
虽然我国的残疾人的社区照顾服务有了很大发展,但仍需要很多改善。
特别是随着我国残疾人数量的急剧增加,有关部门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模式,立足于我国现有的条件,丰富、完善和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
同时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挖掘社区内潜在的资源,发展志愿者服务,使社区建立起为残疾人及家庭提供的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区照顾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社会工作研
究,199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