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活动自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残工委发【2010】12号
威远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培育活动的自查报告
四川省残联:
自省市残联将我县列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以来,我们按照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威远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隶属内江市。全县幅员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20个镇、323个行政村、4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5万(农业人口60万),有各类残疾人23218人,占总人口的3.1%。
其中办证残疾人15878人:视力残疾2753人、听力残疾623人、言语残疾99人、智力残疾985人、肢体残疾9089人、精神残疾1250人、多重残疾1079人。
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约1.6万人,康复需求筛出率2.1%,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人数近2万人,建档率85%。
我县已建县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5个;依托各镇卫生院建立镇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分中心20个、残疾人康复室20个,设置率100%;建立村(社区)残疾人康复站371个,并分别配备1名康复协调员,建站率、配备率均为100%,其中配置康复器材的社区4个。
二、培育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工作,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培育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并明确了培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全县各镇都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育工作领导班子。
二是明确任务,责任落实。我县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县政府以威府办发[2010]7号文件下发了《威远县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培育工作动员大会,全面进行部署落实。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推动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争取全社会对培育工作的支持,我县通过报纸、电视、宣传资料等各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全力营造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氛围。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培育工作局面。
(二)着重实情,创新发展
一是确立了以农村为主的康复工作总体思路。我县人口大部份分布在农村,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2.3万余人,其中农村残疾人约2万人,占87%。为此,我们确立了社区康复重点在农村的总体思路。依托广大农村,进行政策倾斜,进一步构筑完善残疾人康复组织管理、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三大网络,积极探索一条富有农村特色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新路子。
二是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康复服务平台。针对农村残疾人康复意识比较淡薄、农村康复设施条件较差的实际,不断加大基层康复站的建设投入,力求实现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依托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建立了规范的五类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依托全县各镇卫生院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分中心;依托各村(社区)卫生站布点设置了残疾人康复站。在各镇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分中心(镇卫生院)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由市残联出资3万元,县残联匹配3万元,为一个康复室、4个康复站配置康复训练器材50余件及编印了通俗易懂的康复宣传单3万份。全县统一实行县、镇、村和中心、分中心、站(室)分级管理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体系。在各级康复机构做到了牌子、制度两上墙,
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
三是形成了社会积极参与的康复助残模式。采用社会化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残扶残,多渠道筹集康复资金,增强民众的助残意识。
(三)强化措施,突出结合
我县在开展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中,始终把为残疾人康复服务作为培育工作的落脚点和重头来抓,具体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机构康复与社区康复相结合。加强对全县医疗、民政、老龄、教育、文化、社保等资源的整合,为残疾人康复所用。在县级医院建立了全县五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康复医疗专家指导组,在开展社区康复业务指导的同时,着力抓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二是重点康复与一般康复项目相结合。一手抓“助听、助行、助明、启智”等重点康复工程。近年来,共完成白内障手术1745例,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350例,白内障手术复明率达90%;由县残联负责为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大(小)腿假肢55支,安装率达90%;为聋儿免费安装助听器30只,为低视力残疾人配置助视器48副,配置率达40%。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率达80%。完成聋儿语训47人,训练率80%。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36人,训练率达80%;成年智残人康复训练率达到50%;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达90%。一手抓基础性康复。依托全县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知识普及、辅助用品选购、转诊转
介及精神病康复等七类基础性康复服务,建立指导医生、康复员上门服务制度、残疾人签名制度和功能评估制度。全面开展精防工作,对需要服药的精神病患者都建档立卡,送药上门,并要求亲属做好监护工作。按需为残疾人配置辅助用品,近年来共赠送轮椅188辆、盲杖20支、腋杖35副、座厕椅10把、其它辅助用品500多件。
三是上门服务与站(室)服务相结合。经过严格挑选,全县组建落实了专(兼)职康复指导医生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各371名。确定了康复医生重点抓重度残疾人康复,康复协调员抓一般残疾人康复的服务模式。规定每位康复医生定向挂钩8名重点康复对象,康复协调员联系12名以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每月上门1-2次开展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填写上门服务记录表和康复训练档案。同时,康复室(站)给予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医疗护理、康复知识宣传、心理疏导、康复器具使用、训练指导等服务内容,广大残疾人不出村就可以到附近的活动室和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接受康复服务。
四是训练指导与转诊转介服务相结合。对有固定工作或有劳动能力的肢体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帮助他们制订训练计划,尽力指导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提高盲人的独立行走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目前已培训盲人30人。2010年全县计划训练盲人定向行走50人。对基层难以开展的康复服务项目,如白内障手术、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等,及时帮助转诊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