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合集下载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9楼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国音乐经典《梁祝》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六乐章》中之一,作者是韦正发,写于1976年。

本作品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
特色。

《梁祝》中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运用了多首民间
曲子,如《眉杆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飞燕回》等,融合古
典和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一部流传着千百年的文化瑰宝。

开头抒情和缓,舒缓而焦急,以小提琴单簧管主旋律,伴以柔和
的大提琴和钢琴,温柔抚慰;随着节奏加快,管乐调子上升,小提琴
演奏地更加热情,显得活泼;用抒情抒怀,加以伴奏,演绎出“梁山
伯与祝英台”美妙的爱情故事;再进行紧张的节奏,表现出激动的场景;小提琴沉浸在要求技巧的音乐中,弦音之间抒发出深情的思慕,
又彰显出激昂的热情。

《梁祝》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古典曲风的演绎,也勾起
了无尽的遐想,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和陈刚创作于1959年5月。

作者以越剧的曲调为素材,选取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比较有代表的三部分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作为了音乐的主要内容。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选择了故事中的“草堂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分别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第一部分——呈示部开始用长笛模仿出各种鸟的叫声,然后配合双簧管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境界,随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共同开始演奏出爱情的主题,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

开始小提琴悠长的声音似乎是祝英台向人们讲述着她同梁山伯之间的爱情往事,又似乎展现的是她对往昔的回忆。

紧接着,代表祝英台的大提琴登场,大小提琴共同演奏,向人们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相识的快乐岁月,听着让人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相遇,在草堂结拜,并一路嬉戏游玩去求学的场景,感受到两人之间纯洁的友情和互相爱慕之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1. 引子:音乐的魅力说到小提琴,大家肯定都会想起那些优雅的旋律,还有那种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

而提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哎呀,那可真是如沐春风啊!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它还蕴含了中国古代美丽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听了就心醉神迷。

你能想象吗?在一场音乐会上,乐声起伏、情感交织,就像在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爱情电影,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流泪。

2. 故事背景2.1 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的故事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想啊,这两个小年轻为了真爱,竟然女扮男装、跨越重重阻碍,真是“为爱奋不顾身”的典范啊!最后,他们为了爱情不得不忍受离别,甚至化作蝴蝶,飞舞在一起。

听到这里,多少人不禁感叹:“爱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所以,当小提琴的音符响起,我们就能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2.2 音乐的语言音乐能够传达情感,绝对是小提琴的强项。

尤其是《梁祝》,在指尖跳动的旋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

听着听着,仿佛能看到梁山伯在追逐祝英台的身影,而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爱情故事中的点滴瞬间。

那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觉,简直让人心痛不已。

3. 音乐的表现3.1 旋律的起伏再说说音乐本身吧。

《梁祝》这曲子有着非常鲜明的旋律,轻快的部分让人心情愉悦,而悲伤的片段则能瞬间把人带入深渊。

你听,开头的那段旋律,简直像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开,柔和又美好。

接下来,当音乐进入悲伤的部分时,那种凄婉的旋律就像秋风扫落叶,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悲情的压迫。

简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人无法自已。

3.2 演奏的魅力小提琴演奏家更是将这段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他们手指在弦上飞舞,那种流畅与激情,真是让人目不转睛。

你能想象吗?每一次弓弦的摩擦,都像是在讲述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浑然天成。

那种与音乐深情对话的感觉,让人真心觉得,音乐就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连那些平时不太喜欢音乐的人,听了也会被深深吸引,真是“琴声何处诉情愁”啊!4. 总结:爱的永恒总的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仅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详细赏析这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是1959年由何占豪和陈钢根据同名越剧传说于上海音乐学院创造,由呈示、展开和再现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分开曲部分由轻柔的炫乐和定音鼓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了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在一片花香鸟语的原野上展开了。

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美丽江南的美丽图画。

在柔和的竖琴的伴奏下,充满 着女性美的小提琴奏出了主旋律,这里描写的是梁祝相遇。

这时候出现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象征着梁祝二人在草桥结拜。

主旋律的重复,华彩的乐章暗示着两人的情谊更加的深厚。

随后,小提琴独奏的部分,描写的是祝英台窃喜的心情,窃喜找到了心上人。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描写的是梁祝二人三载幸福的同窗生活,二人两情相悦,欢快嬉戏。

然而,好景不长,祝英台将奉召回家,乐曲改为慢板,变得柔和,表现出二人的别恨离愁。

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出祝英台与梁山伯二人的窃窃私语,两人难舍难分。

这里就是著名的“十八相送”。

背景音乐部分描绘出他们依依惜别,望着对方远去的身影。

展开部分紧接着,沉重的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了不祥的音调,预示着悲剧将要来临。

铜管表现出了严厉的封建主题,显示出父亲逼婚的场面。

小提琴的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惑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小提琴奏出了激动和反抗的音调。

描写封建主题的背景音乐与小提琴单调交替出现,形成祝英台抗婚的场面。

代表封建主题的铜管逐渐占据了上风,小提琴表现出无奈与妥协。

祝英台被迫答应嫁给马家。

定音鼓显示出了扣人心炫的效果。

鼓声过后,乐曲转入慢板。

梁山伯去探看祝英台。

小提琴表达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哀怨。

大小提琴表达出两人对答,两人悲悲泣泣。

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楼台会”。

梁山伯痛苦地回到家里,在相思的煎熬下一命呜呼。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音乐急转直下。

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哭诉着,音乐凄楚、哀怨和愤慨。

在钟鼓齐鸣,紧张的音乐,描写了祝英台含恨投坟的场面。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中学语文论文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许孝梅彩虹万里鲜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年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写完乐曲总谱说明文字之后,浮想联翩的作曲家感慨地题上这四句颂词。

正如他们所期待地那样,这部以颂词尾名题句、被国外听众称为“歌颂蝴蝶爱情”的交响音乐作品,不仅以鲜明的主题: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纯真爱情,控诉封建社会对一对纯情男女迫害,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势力的抗争,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并以其悠美动人的音乐,一直长久不衰地在中外音乐舞台演奏,扇动着音乐的翅膀,从中国飞向了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民间故事,曾在全国各地长期流传,许多说唱艺人和地方戏曲都常表演这一家喻户晓的题材,新中国成立后还为它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

然而用外来纯音乐形式———协奏曲来表现这一故事,则是一项引入注目且颇具难度的崭新课题。

它的完成不能不说是音乐界的创举。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为素材,采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和民族器乐演奏技法与奏鸣曲式(西方音乐体裁的一种)结构布局相结合的形式写成,是一部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全曲依据故事的三段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化蝶”而安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乐队演奏出引子,长笛轻快活泼的旋律与双簧管柔美抒情的曲调在和声衬托下交相辉映,描绘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园林风光。

接着乐曲进入主部,独奏小提琴奏出优美纯情的爱情主题,以及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友情的与大提琴对答的段落。

经过小提琴的一段精彩独奏,乐曲进入回旋曲性质的副部,先出现一段活泼轻快的旋律,接着又现出一段酷似古筝演奏音型的对应旋律,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三年同窗、追逐嬉戏、情同手足的幸福情景。

乐曲随后是结束部,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私语所表现出的难舍难分乐意,将两人真挚的情谊拓向到更深沉的境界。

突然,打击乐器演奏出阴森可怕的声响,不祥之兆,随音而起。

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展开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欣赏(PPT_33)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欣赏(PPT_33)
1、在曲式上巧妙结合,将三个情节引入奏鸣曲的结 构中。
2、在配器上,使用了中国的板鼓、打击乐,变化运 用了京剧的倒板、越剧嚣板的紧拉慢唱的手法。
3、在演奏上,小提琴借鉴了二胡滑音的演奏技法和 戏曲散板的节奏,模仿了古筝的音调。
返回
作者简介——著名作曲家 何占豪
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 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返回
作者简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
吕思清,男,青岛人,1969年生。著名旅美小提琴家。他 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 大赛金奖的东方人。这位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誉 为“难得一见的天才”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是拿索斯远东录音 公司旗下的专属签约演奏家。吕思清四岁随父亲及叔叔学习小提 琴;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成为这所 著名学府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学生,被誉为"乐坛神童";11岁被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 学习;14岁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7岁夺得举世瞩目 的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金奖,是第一为夺得此奖的东方人。 19岁赴纽约示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 罗希·迪蕾女士及姜康先生。吕思清曾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国的 多个国际比赛奖项。目前他还应邀担任北京交响乐团,昆明交响 乐团特邀独奏家及香港拿索斯音乐中心小提琴系主任。
返回
作者简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
吕思清则被誉为:唯 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 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 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 帕格尼尼大奖得主吕思清 历经将近百次的《梁祝》 现场演出,以及三次录音 之后,终于录下了千锤百 练之后,众所期待的《梁 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

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它可以是一首温婉的小诗,也可以是一首犀利的檄文。

它可以波动心弦,也可以撼动心潮。

……而在我所听过的乐曲当中,我认为只有《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上述的任何一种特质。

是的,它既是一曲缠绵哀婉的爱情颂歌,又是一部慷慨悲壮的爱情悲剧。

不知多少次夜深人静时,用心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总会被它那优美的曲调打动,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总会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里……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用奏鸣曲式完成,乐曲的开头用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小提琴一遍又一遍地奏响爱情的主题旋律,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接下来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无奈自己女扮男装,难以启齿倾诉衷肠,只有草堂结拜为异性兄弟。

祝英台倾心相许,情深意长。

梁山伯心无猜忌,坦坦荡荡。

学业完成了,祝英台要返回故里,十八相送,英台欲言又止,山伯难分难舍,过了一山又山,英台借水里鸳鸯,借观音大士,借山中樵夫,如此种种都未能点化憨厚老实的梁山伯,只有把他比做那只呆头鹅,乐曲中小提琴悠扬缠绵的独奏将英台那种似嗔非嗔,又爱又怨的.娇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慢慢的,一声低沉严厉的声音传来,这是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怒吼声,一声急过一声,一声强过一声,暴风骤雨一般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祝 》 作 于 1 5 年 。 乐 曲 内 容 来 自一 个 古 老 而 优 美 动 人 的 梁 创 99
民间传说 :西晋时,在我国南方 的农村祝家庄,聪明热情 的祝员外之
女 祝 英 台 ,冲 破 封 建 传 统束 缚 ,女 扮 男 装 去 杭 州 求 学 。在 那 里 ,她 与
的深切 同情和 对幸福 爱情的 向往 和追求 。为 了探 索交 响音 乐的 民族 化 ,作者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 的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 ,以越剧 音乐 为 素材 ,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 、带标题 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 奏 曲《 山伯与祝英 台》 梁 由何 占豪、 阵钢于1 5 年创作 的。它是一部经 99 典不朽之作 ,是我 国交 响音 乐宝 库中一颗璀璨 夺 目的 明珠 。
■ 张 艳
【 要] 小提 琴 协 奏 曲 《 山伯 与 祝 英 台 》堪 称 古为 今 用 、洋 为 中用 完 美 结 合的 典 范 作品 之 一 。本 文 摘 梁 通 过 对 这 部 作 品 的 作 者 作 品 内 容 、音 乐 风 格 、曲 式 结 构 等 的 全 面 赏析 ,揭 示 了 这 部 经 典 作 品 的 内 涵 及
洲 音 乐 中常 用 的 曲式 之 一 ,它 是 一 种 以对 立 统 一 为 基础 的结 构 形 式 , 继 承 了 巴洛 克 音 乐 以 调性 为基 础 的 成 就 ,并 使 其更 富于 逻 辑 性 和 哲 理 性 。在 音 乐 的副 部 , 还运 用 了 回旋 曲式 。回 旋 曲式 也是 欧 洲 音 乐 常 见
爱、抗 婚、化蝶 ” 三个 主要情节作为主要构思布局 ,以浙江的越剧唱
腔 为素材 ,很好地将交响音乐 与中国民间戏剧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 ,
进行 了大胆 的、卓有成效的尝试 ,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 、抗 婚 、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深刻揭示 了作 品的情 感内涵和境界 ,成功塑 造 了鲜 明的艺术形象。全 曲结构为不完全的奏鸣 曲式。奏鸣 曲式是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它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

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

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

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二、《梁祝》乐曲的结构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与统一原则为基础的一种曲式。

它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与事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大型曲式结构形式,往往用于奏鸣套曲及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

呈示部中有主、副两个主题,也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它们之间往往是对比性的。

展开部一般是将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加以发展,达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再现部是经过陈述与发展后主题趋于平和、统一,具有明确的结论性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作品《梁祝》之赏析(姓名:钟雄班级:090513 班学号:09051333)摘要:小提琴协奏曲原是欧洲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巧多方面的探索创造,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被视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一部成功之作。

这部作品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淋漓尽致地描述出了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结拜相爱反抗化蝶1 作者及创作背景1.1作者介绍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1933——),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1.2故事背景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

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_赏析

《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_赏析

蓝衫团是中央苏区的一个文艺团体,它创建于1933年4月4日。

兴国也于同年6月成立了蓝衫团。

蓝衫团演员每人备有一件蓝衫,上襟缝有一块三角旗状、外红内白的夹层布,红色代表革命人物,翻出白色的一面代表反动人物。

蓝衫团的名称是因袭苏联的称呼。

在表演艺术上,蓝衫团立足并扎根在客家赣南这块土地上,融入了客家民间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使剧目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剧目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耘田、收割、砍柴、挑担等劳动场景,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蓝衫团的演员队伍中,也以客家民间艺人为主体。

最著名的有《海军舞》、《新海军舞》、《军事演习舞》、《耘田花鼓》、《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

蓝衫团的文艺演出活动,为争取广大群众以及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

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

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

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基于这个故事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这首协奏曲不仅是对这个传说的音乐表达,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首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深情与悲哀。

通过小提琴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强烈情感,以及他们无法在一起的痛苦。

这种音乐表达不仅让我们回味起这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命运和宿命的思考。

其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通过音乐的形式呈现了对于社会传统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是被社会禁锢的,他们的爱情被视为不道德、不合乎传统的。

这首协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表达了对于这种社会禁锢和道德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它提醒我们,爱情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该受到社会的限制和偏见。

最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还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首协奏曲的悲伤和哀怨的旋律,表达了他们无法改
变自己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它使我们反思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

总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音乐的形式赏析了这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命运、社会传统和人性的反思。

它告诉我们,爱情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受到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束缚;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命运的挫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创作过程: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是一个狂热和喧嚣的年代。

大跃进的歌声响遍了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赶英超美的口号更是振奋着神州每一个人的心!春季的一天,报纸上出现显著了的大标题:“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了”(永久牌)。

几星期后,“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也面世了。

当时的艺术院校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就地为工农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平时在校学的可都是西洋乐曲,演奏起来农民都听不懂。

有一次只有一位农民阿婆坚持听完,着实把大家激动坏了。

可经打听,阿婆只是要等学生们奏完后拿回她的凳子而已!小提琴手们怎不伤心?回到上音之后,大家一直在议论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并喜爱小提琴的问题。

系支书刘品首先提出了小提琴要“民族化”的意见。

当时小提琴进修班一年级的何占豪和不少同学都表示赞同,他们也幻想着能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那样创作出自己民族风格的作品。

但他们毕竟没学过作曲,因此感觉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刘品的倡议下,八月九日那天,六位同学正式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他们是: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俞丽拿开始因为要参加比赛并没有被列入,后来是她自告奋勇参加的)。

六位当时的分工是:何、丁主创作,俞、沈主演奏,张、朱主理论。

第一批作品包括丁芷诺编曲的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以及何占豪运用越剧素材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梁祝”(后俗称小梁祝)。

正在这时,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捷克斯洛伐克弦乐四重奏组要来上音访问演出。

按照国际惯例,他们提出了要演奏一首中国的四重奏作品。

中方顿时陷入了困窘,因当时国内尚无像样的类似作品,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把何占豪的“小梁祝”摊到了桌面上。

何占豪急得直冒冷汗并打退堂鼓,但被领导喝到:“你一个学生,怕什么?拿出去就拿出去了!”令何占豪大感意外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演奏家们决定当晚在锦江饭店试奏“小梁祝”,并特地请何前来指导那些民族风格提琴指法。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一、呈示部1. 【引子】(1)写景: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画面。

(2)抒情: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2. 【主部】(单三部曲式:A+B+A)(1)展示主题: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作者何占豪曾在越剧团当演员。

据他所知:任何越剧演员,只要唱到这一唱段,都会博得台下阵阵喝彩的掌声。

于是作者选取此唱腔作为《梁祝》的爱情主题,并把它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

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2)草桥结拜: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3)再现主题: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之情。

3. 【连接部】自由华彩: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

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

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4. 【副部】(回旋曲式:A+B+A+C+A)三载共窗,共读共玩: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作者:李勤慧来源:《大观》2016年第11期摘要: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民族的交响音乐”,主要在于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运用艺术手法刻画形象上取得了成功。

整部协奏曲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研究这部乐曲的艺术特色、分析这部乐曲的艺术成就、总结这部乐曲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小提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结构;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它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

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

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

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再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把握乐曲的主要艺术特点和主要思想。
教学
难点
音乐要素的对比变化。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体验、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欣赏:《梁祝》(片断)
一、播放音乐
二、提问
1、乐曲的名称?
2、作者、故事梗概?
一、聆听音乐
二、回答问题
1、《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何占豪、陈钢(略)。
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
提问:
你对作者(何占豪、陈钢)的生平有何了解?
简介对作曲者的生平了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简介关于《梁祝》的故事、旋律特点及地位
设置疑问
1、谁能说说《梁祝》的故事?
2、其旋律特点及地位?
回答问题:
1、学生1-2人,试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2、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观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几位学生上台听音乐做表演(或多媒体展示音画)
一、显示部——相爱
问:优美的笛声,仿佛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片什么样的景象?
二、展开部(略)
三、再现部(略)
一、
答: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明媚诱人的大好春光。
二、三、(略)
同上
演唱、演奏
演唱由A组,演奏由B组担任。
学生参与:A组哼唱主题,B组设计——节奏型(身势)为音乐伴奏。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
小结
1、归纳本课内容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课型
以欣赏为主的
综合课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板与体验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对比变化,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2、结束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本课里教师通过讲解、观赏、视唱、演唱、演奏、创作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这样既突出了音乐学科特点,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活跃了气氛,又掌握了知识,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学生的信息反馈
生:“本课内容很有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3、今后的教学建议:
学生观赏、表演(或观看大屏幕)
复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设置疑问:
1、作品内容表现了什么?
2、播放音乐。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内容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教礼法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教学环节起铺垫。
分段欣赏进行音乐要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