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体系构建
前挂后联
1.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3.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围绕这一基本问
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
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是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
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
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
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
(6)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
特色专题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
答题规范
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外在美”就是表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学科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从总体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全,话要精。
1.政治术语的恰当运用
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答题。
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要用专业术语以及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的阐述等。
2.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
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
例如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
答题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3.答题要体现逻辑性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善性。
既要做到语言精炼,又要答全要点,做到不重不漏。
要突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理论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答题一定要采用“观点统帅材料”的方式,把关键词放在前面,材料分析放在关键词之后,切忌先分析材料,后得出结论,以免阅卷老师没有耐心,忽略了关键词,给出较低的分
数。
4.书写工整
字体要工整,以行楷为主,字迹要清晰,少用或不用连笔。
5.注意答案分层
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用合适的符号,如:①②③④等分开,让批阅试卷的老师能清楚地发现知识点。
(2013·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参考答案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评分细则①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或巩固领导核心地位、或巩固执政地位、或作为执政党)(2分);确立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或奋斗目标、或方案、或方向、或任务)(2分);
②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或者确立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作用(2分);
③加强党的科学执政(2分);把握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或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或增强文化建设的本领)(2分);
其他作答:只写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并且正确结合材料的给6分,不结合材料的给4分;只写科学执政,并且写得很好,最多给6分。
1.(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
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不强。
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评分细则①意识对世界(物质;人;实践)具有反作用(能动作用;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指导作用),或者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四性”任具其一即可),或者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分)
②正确的意识对世界(人;社会;物质;社会存在;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或者错误的意识对……具有阻碍作用,或者意识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主客观)条件的。
(2分)
③教学观念对学生产生影响。
(1分)科学的(正确的;创新的)教学观念可以扩大(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
(3分)不同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
(2分)若材料表述充分,出现关键词给3分,否则1分,带“不同”2分。
(良好、开拓、
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感染每一个人。
1分)
④错误的教学观念……对材料理解及给分参考③。
⑤客观条件:只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尊重客观规律”“实践”“客观条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没有分析给1分,能详细阐述者给3分。
⑥主观条件:必须见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动力)等学生自主学习的词才能给3分。
⑦有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者教学观念不是唯一因素(决定因素)等词语给2分。
2.(2013·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地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参考答案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评分细则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3分)
②认识有对错之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或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或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有局限性);(3分)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或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分)
④争论有利于:a.相互交流/学习/碰撞/借鉴;b.克服片面/全面认识/取长补短/明辨是
非/分清利弊;c.拓宽视野/开拓思维/改变思维定式;d.获得正确认识/真理性认识/发展、发现真理;(4条任意写2点得4分,只写一点得2分)
以下不给分:文化交流的意义;认识的具体性条件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争论检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