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的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的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的历史教案《三国鼎立》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歌唱得真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怎样一幕历史悲喜剧。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2页,我们来学习《三国鼎立》。

二)教学过程()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其中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以许昌为首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的势力发展很快,在曹操的势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占据今天河北一带的袁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终于演变成为一场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

(投影《官渡之战》形势图)。

当时,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兵精粮足,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

而曹操尽管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人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不同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士兵,演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历史剧本见附页)曹操听从了许攸的意见,带领几千兵马,穿袁军服装、打袁军的旗号,混过了袁军的道道关卡,来到乌巢,一把火将袁军的.粮草烧个精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

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师: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
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
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
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官渡之战:时间: ------年
蜀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4、小结。
5、作业
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讲授新课】
3、讲述新课:
师: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
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卢红宾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慌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间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导入新课:视频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南方美景和歌颂江南的优美诗歌。

江南美景,美不胜收。

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示图展示江南的范围,江南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我们就生活在江南。

说一说:请用一个词(成语)描述你眼里的江南。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司马迁时江南还是荒凉之地,那时黄河流域(中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从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开始发展,到宋朝时已是一片繁荣景象。

【问】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江南能够发展呢?【板书】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史海探究】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人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 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4.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 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B.魏、蜀、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5.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精讲点拨: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夏朝①西周东周②西汉东汉③西晋
魏蜀吴
图1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
9. 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宦官专权B .军阀割据
C.大一统局面 D.外 族侵扰频繁
10.对赤壁之战中曹操 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 刘联 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达标测试答案
1—5.DCCBC 6—10.DCABD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政治黑暗,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发动了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力集团。
2、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建立者

洛阳
221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教师:天下大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最后究竟是谁问鼎华夏,一统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教师升华1:历史使人睿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三国历史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悟?
请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多媒体投影出示(内容略)
教师升华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的真实历史,我们知道了周瑜也不是诸葛亮气死的,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曹操和诸葛亮呢?打个比喻本来曹操身高1.8米,诸葛亮1.7米,可罗贯中把曹操贬低为1.5米,而把诸葛亮抬高成2.5米,我们通过学习怎样还原他们原有的高度呢?怎样还原历史的真实呢?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作业:
如何评价曹操或诸葛亮?你喜欢谁就评价谁。

(四)拓展练习
教师:下面我们完成习题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投影出示习题
1.东汉末年,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候”。

B.招募流民垦荒屯田,势力不断增强。

学生:练习巩固
学生:思考探究
充满疑惑。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1(重点资料).doc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洲等基本知识。

二.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三.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1.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2.公元年,曹操将迁到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并下令求贤,唯才是举,吸纳了不少人才。

比较著名的有、、等。

3.在北方各种武装势力中,曹操和袁绍的势力比较强。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进行决战。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从而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4.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谋略是:。

5.公元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企图统一全国。

孙刘联军在与曹军相拒,通过火攻,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为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6.赤壁之战后,刘备乘势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进占。

孙权则完全拥有江东。

7.220年,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史称曹魏;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年,孙权正式称帝,定都,建立吴国,史称孙吴。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8.196年,曹操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

年,曹操下令推广军屯和民屯,经济相对落后的江淮、河南两地屯田较多。

通过屯田,曹操基本解决了,同时也使流民有了安居之所。

9.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推广“”,积极发展农业,并实行,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10.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以“”、恩威并济的手法,这幅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南中少数民族纷纷诚心归附。

从此,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而且促进了,对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三国鼎立教案

七班级上三国鼎立教案以教材中课文消灭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为对同学应把握学问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一起看看七班级上三国鼎立教案!欢送查阅!七班级上三国鼎立教案1[学问与力量]以教材中课文消灭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为对同学应把握学问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同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争辩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日我们共同争辩这课的内容。

3、叙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或许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爱好,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月。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同学预备,后由同学发言,叙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2021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2021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2021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年雪燕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把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2.教学难点: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缘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摸索: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什么?是谁建立的?②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哪些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历史?2.导入:秦始皇首次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局面,那么我国封建社会是否一直坚持着秦汉时期如此的统一局面呢?并非如此,正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所说:“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汉时期之后,进入政权分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学习与探究新课1.介绍第四单元所要学的要紧内容2.展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3.学生自学课文,并摸索下列问题:①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什么?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什么阻碍?②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什么?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什么阻碍?③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④了解三国时期经济进展情形4.学习小组内就自学情形进行交流5.各小组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先由学生解答,然后老师进行引导。

6.问题探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哪些相同点?7.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什么缘故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实力强于孙刘联军,反而失败?8.班内交流各学习小组的讨论意见9.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具备了统一北方的条件(政治才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人才)但他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军南下有一些不利因素,孙权、刘备各有优势、联合抗曹等)10.引导学生从三国鼎立的“鼎”字含义分析三国时期历史的要紧特点。

(展现《三国鼎立形势图》(三)新课小结1.指导学生画知识结构树2.引导学生揭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三个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四)知识拓展延伸1.学生从《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找出三国时期长沙属于哪国。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历史《三国鼎立》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word教案〖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差不多史实。

②明白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通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什么缘故地区经济得到显著进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固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进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复原和进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要紧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进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闻名的战争,刘备、孙权联合抗击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如何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判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差不多上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进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差不多情形,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通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上册《三国鼎峙》讲课设计七年上册《三国鼎峙》讲课设计第一三国鼎峙讲课设计 [ 知与能力 ] 以教材中文出的基自己物、事件、和提示学生掌握知的要求;其余只要求一般了解。

[ 程与方法 ] 1、以多种角度来学生的史唯物主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 、将、听、三方面资料合起来的思能力及独、敏捷是思品的培育; 3 、口表达能力的。

[ 感情度与价 ] 1 、责怪地承曹操、葛亮的道德、精神; 2 、认识国家衰、个人成就、个人成的原由。

[ 要点 ] 赤壁之、三国鼎峙场面[ 点 ] 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造史的力互相关系的史。

[]1[ 型] 新授 [ 方式与方法 ]以中心的合启式讲课[ 教具 ] 地册、官渡、赤壁之相关多媒体、三国鼎峙[ 授程 ] 1 、复、提上内容 2 、入新:今日我学第21 三国鼎峙,就是那像一个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日我共同的内容。

3 、述新:三国鼎峙是哪三国?同学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翻翻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一位同学大家。

220 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 年刘建立蜀国,都:成都;222 年建立吴国,都:建。

[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主曲江逝水,浪花淘尽英豪。

是非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是非成空,之或得或失,个道理突出的表在官渡之和赤壁之两大役中。

两大役都有曹操个主角,大概同学曹操也很有趣,先从文中找出两个役的年月。

(官渡之在 200 年,赤壁之在 208 年)相距八年的两,曹操呢?前者以少多,后者以多于少,是什么?大家,我先官渡之。

(留出一段学生准,后由学生言,述故事。

) 208 年,刘在江的赤壁与曹操。

大家先一下在一中居于的曹操,弊端在哪里?赤壁之、果又如何?(先看多媒体大江去⋯⋯,后由学生言)接下来我一认识魏蜀吴三国的展状况。

4 、小。

展现件知点萃5 、堂:曲中的曹操与史中的曹操区。

播放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张开议论。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学生抢答:曹操 诸葛亮 刘备 孙权……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等
学生回答: 西汉建立之初 学生回答:曹操
官渡之战
教师:曹操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类似谁采纳谁的什么建 议而首霸中原的呢? 教师:官渡之战前,用诸葛亮的话说是“曹操比于袁绍,则名 微而众寡,然曹虽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好,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还用诸葛亮的话说是“非 惟天时,亦亦人某也。” 《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多媒体展示):
在,(郭嘉已死)也许会帮势优的曹操分析 10 大劣势。曹操也 所以学生听讲认真。教师的讲是
许就不会有赤壁之败了,这也正是战败后退回北方的曹操为什 必要的,关键是讲什么,历史教
么最怀念的人是郭嘉了!(郭嘉之才不次于诸葛亮)
师的才学识非常重要!!!
教师: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课件出示: 《三国鼎立形势图》
学知识。
背诵一下。
教师:投影展示该首诗。
教师:曹操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不答应, 学生:没有
他们是?
学生:统一全国。
学生:一起背诵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刘备的军师是谁吧? 教师: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 教师:好!下面我们师生就一起演历史情景剧,再现当年的诸 葛亮隆中对中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的情景。(投影出示三顾茅庐 的图片) 老师就当一回诸葛亮,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请我出山。三位同学 分别扮演刘备、关羽和张飞,我再请一位同学扮演我的书童。
3.课件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不淡化教师的讲。
三、个人说明:本节课设计容易,但要设计得独特出色,相当不易,本人之所以敢
选这节课参评,便有相当的自信。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历史专业素质、较强的课堂驾
驭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视角,能做到与众不同!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5课 三国鼎立》word教案 (5)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5课 三国鼎立》word教案 (5)

第15课“三国鼎立”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1、基础知识: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洲等基本知识。

二.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三.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1.公元 ______ 年,黄巾起义爆发。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2.公元______ 年,曹操将_________ 迁到许,以_____________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并下令求贤,唯才是举,吸纳了不少人才。

比较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3.在北方各种武装势力中,曹操和袁绍的势力比较强。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________ 进行决战。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从而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4.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谋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公元______ 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企图统一全国。

孙刘联军在__________ 与曹军相拒,通过火攻,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6.赤壁之战后,刘备乘势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进占_____________ 。

孙权则完全拥有江东。

7.220年, _____ 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________ ,史称曹魏;_______ 年,刘备在________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_________ 年,孙权正式称帝,定都 _______ ,建立吴国,史称孙吴。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8.196年,曹操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

________ 年,曹操下令推广军屯和民屯,经济相对落后的江淮、河南两地屯田较多。

通过屯田,曹操基本解决了,同时也使流民有了安居之所。

9.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推广“________ ”,积极发展农业,并实行__________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10.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以“ ___________ ”、恩威并济的手法,这幅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南中少数民族纷纷诚心归附。

从此,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而且促进了,对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11.写出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孙权占据江南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劳动力也大大增加。

为增加收入、扩大兵源与开发落后的地区经济,孙吴实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政策,强迫山越人进入平原地区屯田,与当地汉族人同居共耕,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13.吴国的________ 比较发达。

公元_______ 年,孙权派将军______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一(今__________ )。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14.填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照表15.填三国鼎立表16.填三国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简表1.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爆发的农民起义是()A. 大泽乡起义B. 绿林赤眉起义C. 黄巾大起义D. 瓦岗军起义2.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军事对手是()A. 刘备B. 孙权C. 刘表D.袁绍3.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重要战役是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支持,联合孙权,对抗 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的人是() 关羽 B. 赵云 攸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官渡之战 B. 淝水之战 野之战 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曹操 B. 刘备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 立魏国8. 下列关于屯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汉武帝为解决军粮问题,曾从内地迁徙汉族人前往河西屯田B. 曹操最早在江淮、河南屯田,后又在许一带屯田成功,基本解决了军粮 问题C. 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D. 孙吴强迫山越人进入平原地区屯田,开垦了大量荒地 9. 你知道“七擒孟获”的故事吗?诸葛亮通过恩威并济的手法, 主要解决了什么地方少数民族的问题 ()A. 四川地区B. 川西地区C. 南中地区D. 益州地区10. 台湾自古就与大陆有联系,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发生在 () A. 孙吴 B. 蜀国 C.曹魏D.东汉末年11. 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奠定胜局,是成功利用了当地的()A. 4. A .5.A.6. A . C. 诸曷亮 D. 许 )C. 赤壁之战D. 牧 ( )C. 孙权D. 张A. 天气B.气候流12.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A.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结束 立魏 C.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立吴 13.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用的战术未重视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败C.地形D.河)B.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 D.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不正确的是()B.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1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二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5.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政权瓦解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16.在封建割据混战中,曹操能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 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17•“出师未捷身先死”让多少人感慨不已,你知道这句话说的是谁吗()A.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18.2009年吴宇森贺岁大片之一的《赤壁(下)》反映的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次重大战役的交战双方一方是曹操,另一方是()A.袁绍和孙权B. 刘备与孙权C.袁绍和刘备D.孙权与刘表19.229年,孙权正式称帝的地点是()A.洛阳B. 成都C. 建业D. 长安20.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当时的台湾被称作()A.台湾B. 夷洲C. 琉球D. 柴桑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生理,这全在于用人之道。

……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材料二: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郡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县官吏和中央官吏一样,都由皇帝任免。

(1)材料一中内容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是在何时发生的?(2)材料二中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材料二中反映的这次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思想为什么曹操在材料一反映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反映的战役中却以号称百万之师以多败少呢?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材料二:“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成都武侯祠联)材料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唐•杜甫)(1)上述三则材料描述的人物是谁?哪则材料最能概括此人的功劳?(2)材料一中的“取西蜀” “东和北拒” “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的什么?(3)你能列举与此人相关的成语吗?(至少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