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讲解重点]本篇导游词通过介绍西柏坡优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中央工委驻地为什么会选中西柏坡,使之成为革命圣地。
讲解毛泽东主席、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旧居;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引导游客参观西柏坡纪念碑、纪念馆、石刻园等,从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宏扬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加深对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认识。
[示范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河北XX旅行社热烈欢迎您------来自湖南毛主席家乡的贵客!“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出了个毛主席领导我们得解放”。
一曲浏阳河是否勾起了您的思乡情?湖南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河北西柏坡有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的故居,来此旅游对您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是导游员XXX,这位是司机X师傅,我们乘坐的是河北旅游黄色大巴,车牌号为XXX。
我们会用百分之百的热心和诚心换取您的欢心和称心,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由我带大家走进西柏坡,了解西柏坡,解读西柏坡的神秘。
让您的西柏坡之旅,快乐多多,收获多多。
下面利用旅途这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柏坡的概况: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界之处。
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坐落着一处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西柏坡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耀中华,永载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中外游客敬仰的革命圣地!她的闻名源于1947年5月-----1949年3月间,这里曾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赞歌!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铸就了永世不朽的“西柏坡精神”。
精选5篇河北西柏坡导游词
精选5篇河北西柏坡导游词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总面积为 16440 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河北西柏坡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河北西柏坡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
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
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一定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
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
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
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
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
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殊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
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
好了,我们的车现在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面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面请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
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
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心得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心得西柏坡,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小村庄,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摇篮,也是毛泽东的故乡。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我有幸踏上了这块神圣的土地,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伟大历程。
来到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壮观的毛泽东铜像。
这座铜像高高耸立在山顶,气势雄伟。
身旁的红旗迎风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
看着这座铜像,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战胜不了的,只要他们站起来了。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进入纪念馆,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程。
我看到了毛泽东同志提笔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诗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和红军将士在艰苦条件下的奋斗和牺牲,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奠基石。
在这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在西柏坡的山坡上,有一排排整齐的红军旅居民点。
这些红军旅居民点是当年红军的住所,现在被保护得非常完好。
走进其中一座旅居民点,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场景。
狭小的房间里摆放着简陋的床铺和简单的生活用品,这些简朴的生活条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
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人民军队要同人民打成一片,要为人民服务。
”红军战士们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正是这种牺牲奉献的精神,才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
除了红军旅居民点,西柏坡还有许多红色景点值得一游。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pt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 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 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 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 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 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 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 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 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 不朽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 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 挥中心。 • 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伟大的土地改革群众 运动,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 根基,“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最根本的条 件”。 • 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指明了中国由新民主主 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绘制了建设新 中国的宏伟蓝图。
三、西柏坡精神内涵
•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神。
四、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西柏坡精神
•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 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优秀 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西柏坡精神,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忠 告,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贯穿我们的 工作、学习、生活中去。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地西柏坡召开一次土地会议,总结土改经验,制定土改政策。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筹备,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
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来自各解放区和军队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有权;废除一切乡村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由“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略计划,即在五年内(从1946年7月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更是通宵达旦地。
西柏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
因此,西柏坡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我们组织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西柏坡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2.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激励学生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 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参观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瞬间,深切体会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3. 参观西柏坡革命烈士陵园在西柏坡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们重温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崇高品质。
4. 参观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国家安全教育馆以“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向我们普及了国家安全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5.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如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故事讲述等,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活动成果1. 深入了解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 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3. 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大革命圣地
(一)石家庄(西柏坡)1、历史: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5A级景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2、红色景点:(1)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12处。
(2)西柏坡陈列馆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共12个展室。
展览内容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于会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半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
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3)西柏坡纪念碑位居停车场南侧、纪念馆后的山顶上。
总高度为20.5米,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碑文是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五位领导人铜铸像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均高2.5米,青铜铸像,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景。
(二)延安1、历史: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
简称“延”,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位于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
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一行有感20xx年x月x日清早,我们一行5人由xx出发,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向往,乘火车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新中国一路走来的那一段心酸岁月。
我通过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参观以及与当地居民生活、交谈,领略到了革命圣地的风采,也感受到了一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柏坡”精神。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山区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交通我个人认为是极为不便的,没有直达的班车,我们到达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只能先乘坐小型客车前往平山县城,再由平山县城乘车前往西柏坡。
一路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石家庄的繁华与酷热,而是由平山县城前往西柏坡沿途的景象-------一条不见尽头的柏油路,两旁是光秃秃的山脊,偶见几棵杨树以及看似采石场的黄沙漫天。
到达西柏坡时已将近晚饭时间,下了车,沿公路向山坡步行三四里,还未行至坡顶,就看到一幅巨型浮雕,上面题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想象着新中国在此生长、壮大,顿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多少革命先辈们的热血才铸就了今天这样强大的新中国。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来到了西柏坡山村,村子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大概百八十户。
由于离我们要参观学习的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比较近,我们就借宿在当地一户村民家中。
正好家中有年长的爷爷、奶奶,在吃过晚饭后,我们实践队便围坐在年长的爷爷周围,聆听当年那段辛酸的岁月、难忘的历史,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柏坡人民与中共领导人、革命先辈们一起开创新中国的一幕幕。
第二天一早,我们实践队开始此次实践的第一个主要实践任务,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参观。
按展馆顺序,行走在其中,仿佛乘上时光机器,沿着时间轴重新回顾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等重要时期与时刻,“参加”了土地革命,同各位领导人一起“参加”会议,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呼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那一刻,心潮澎湃;那一刻,无比自豪。
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中国强人”在河北地区,有一个地方叫西柏坡,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色,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热闹的家园,只有一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只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小村落,但这里却是建国前的革命根据地,山中低矮的房屋就是我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住所。
这样艰苦的环境,却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
西柏坡,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在夺取全国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
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不足一年,连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动不到两年),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应该有别于被逼上井冈山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有别于被迫踏上长征路的长征精神,有别于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产生的延安精神。
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
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
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作者:冯兰芽李建民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10期摘要:风雨岁月,中国革命由农村转向了城市;美好未来,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复兴之路,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是描绘新中国建设构想的伟大转折;更是推进我们党永葆初心的伟大转折。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伟大革命,新的雄韬伟略,在西柏坡孕育而生。
关键词:西柏坡;中国革命;新中国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栉风沐雨,初心不忘。
从大革命开始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让我们党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成熟,在目标的前进中更加笃定,在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永葆青春。
西柏坡,是我们党对革命的总结,对未来的展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西柏坡,让我们党真正开始走向执政党,从思想上,行动上在不断地改变,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中华大地……一、西柏坡——历史的丰碑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四条统一战线。
第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第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我们党正是牢牢树立这四条战线,使得突破重重围剿,重重阻力,重重困难,真正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走向了胜利的曙光。
在西柏坡,毛泽东等党和领导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指挥三大战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也开始做好筹划新中国建设的准备。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11日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提到,“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充分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陈毅同志当年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也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讲:“兵民是胜利之本”。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作者:张玉荣来源:《小康》2016年第14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最独特、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实力由弱小变强大、战略由被动转为主动、地位由从属变为主导三个重要转变。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是赋予革命圣地西柏坡的荣耀。
西柏坡,是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中部的一个小山村。
据史书记载,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这样的一个本不起眼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康生、张闻天、彭德怀等,共34人。
出席会议的候补中央委员有共19人。
列席会议的有关人员共12人。
共计65人。
全会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主席团、轮流主持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会议决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全会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
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准备。
西柏坡介绍
西柏坡介绍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来到西柏坡。
从此,这个小山村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成了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10个月,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赢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目前,对外开放的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解放军总部旧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以及中共中央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和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旧址等。
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
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今日西柏坡,已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旅游景区。
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被钱其琛副总理誉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为了换救其垂死的命运,在军事上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并将进攻的重点置于我解放区之两翼——即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力 ,加 强 党 的执 政 能 力建设 和 先进 性 建设 ,搭 建 了很 好 的平 台 ,使 西柏 坡作 为全 省 乃至全 国的
党的先 进性 ” 为主题 ,分 为序 厅 、 中国共 产党廉 政 建设 、伟 人风 范 、革命 先驱 、人 民公 仆 和 千
秋基 业等 6 个部 分 ,全 面 系统 地 回顾 和展 示 了我 党 反腐 倡 廉 的伟 大历程 ,讴 歌 了革命 先驱 、人 民公 仆 的感人 事迹 ,同时揭 示 了少数 腐 败分 子 的蜕 变过程 ,给人 以深 刻的 启迪和教 育
Hale Waihona Puke 廉政教 育 示范基地 ,更加 系统 、更加 完善 。
( 图文由 西柏坡纪念馆提供)
西 新中 从这里 柏坡 国 走来
西柏坡 廉政 教 育馆 由石 家庄 市纪委 、 西柏坡 纪念馆 主 办 ,位 于 西柏 坡 纪念馆 东 南侧 ,建 筑
面积 1 0 多平 方米 ,陈展 照 片3 6 ,文物 资料 1 7 ( ) 0 8 O幅 件 份 。展 览 以 “ 2 牢记 ‘ 两个 务 必’ ,永 葆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_二年级日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今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起去西柏坡纪念馆参观。
到了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密密麻麻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每人的旧居后面都有一个防空洞。
我们还参观了展览馆,那里有毛主席从西柏坡回北京乘坐的吉普车,还有手枪、步枪、机关枪等等。
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革命接班人。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办公,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毛主席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
西柏坡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
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作者:暂无来源:《福建支部生活》 2019年第9期宋雪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论述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措施,以及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醒全党要做好思想准备,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大决战全面展开。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共历时142天,将国民党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消灭。
国民党政权元气大伤,失败已成定局。
毛泽东审时度势,在关键时间节点提出促进革命在全国最后胜利的方针。
当时,国民党政权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
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总结解放战争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
所谓天津方式,是指用战斗去解决敌人,毛泽东认为这是党必须首先注意而且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的。
他批判了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认为党和军队依然要重视战斗。
所谓北平方式,是指迫使敌军投降,也就是和平解放的办法。
毛泽东认为,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反革命遗迹的扫除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的肃清,比用战争方法解决问题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敌军主力被消灭以后必然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认为,和平解放并不意味着不用斗争,和平解放反而对其他方面的斗争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谓绥远方式,是指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并向其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共产党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再去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
以上三种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方式,是毛泽东从解放战争期间战争和斗争形式中总结出来的,是毛泽东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解决革命问题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体现了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理论上去认识问题的特点。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参观西柏坡有感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参观西柏坡有感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专业肖宁2008年4月26日,我们中科院海洋所师生一行80余人坐上了开往平山的客车,向西柏坡进发。
大家的心情很是激动,情不自禁地跟着导游唱起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客车装载着大家的歌声和对那个时代的回忆飞奔在路上。
一路风尘仆仆,在经过近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这里有建国初期修建的国内最大的水库:岗南水库。
汽车爬上水库大坝南岸,碧蓝如玉的岗南水库尽收眼底,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西柏坡,就座落在岗南水库的北岸。
据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们,真正的中央领导故居实际在建国初期修建岗南水库的时候就已经被淹没在库底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复原建筑。
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
1948年5月-1949年3月。
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和胡宗南进剿延安,47年春,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人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行至此开展工作,召开了全国土地法会议,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直属机关从西北东渡黄河转战华北而至此,召开了政治局九月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部署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西柏坡送走了旧中国的最后一个冬天,新中国的曙光也是从这里洒向全国。
大院里全是普通的华北式民房,大院里的主要建筑有七届二中全会会场、解放军总部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后山还有一个200米长四个出口的防空洞。
导游对每一片砖瓦都能讲出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个旧布袋、一个搪瓷碗、自制的纺线车无不让人看到革命先驱者坚毅的面庞和不息的心跳,无不记载着“一把撅头一杆枪”的革命历史。
提着相机咂着矿泉水,我无法想象当时的艰苦条件,对着油灯和烛台我陷入了沉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的,中国革命的烈火何尚不是油灯和蜡烛燃烧起来的?从上海到南湖,从井冈到瑞金,从古田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最后到北京,不就是它点燃了一个个红色圣地么?在“山头云欲泣山下呼声急”的风雨年代里,这点点星火何曾熄灭过?!我仿佛看到在漆黑的夜里,大院里闪闪的灯光,照亮了柏坡岭,照亮了太行山,照亮了神州大地。
关于西柏坡的简介
关于西柏坡的简介西柏坡,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
这里有大自然格外垂青的自然条件,巍巍太行山塑造了地形之利,滹沱河水滋养了平山的土地,为革命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里是一片革命热土,从霍宾台诞生平山县第一个党支部起,革命之火迅速燃遍平山,为革命事业高潮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里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见证地,西柏坡村、王子村、北庄村,这些普普通通的村庄,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历程。
一、至此始平天造地设的根据地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一处坡岭上,革命圣地西柏坡坐落于此。
盛夏时节,西柏坡景色如画。
放眼望去,柏坡岭上松柏苍翠、绿意盎然,柏坡岭下,一湾碧绿的湖水环绕,美丽而宁静。
山水环绕间,西柏坡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平山大地上。
平山,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西汉时置县,称蒲吾县,隋朝分置房山县,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房山县为平山县。
平山何以谓平山?在《平山县志》记载中,有此一说:谓历晋五台、太行两山,万山嵯峨,至此而势始平,故曰平山。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地处太行一脉的平山处处皆山。
其实不然,平山处于高原山地到丘陵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巍峨的太行山“至此而势始平”。
而西柏坡,恰恰位于丘陵区即将进入山前平原这样一处地方。
西柏坡村,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后因与东柏卜隔苇地相对居西,取名西柏卜。
民国时,该村教师齐玉军将“卜”改为“坡”,遂演名西柏坡。
一个“坡”字,道出了西柏坡的地理特征。
“西柏坡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严格来说,它所处的位置应该算一片山坳。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说,这里背靠太行群山,安全性好,村前有芦苇地遮蔽,村中有适合建造房屋的地基,这些都是当年中央工委选址西柏坡的原因。
如果把视线从西柏坡放大到整个平山,会发现这一区域的地理条件尤其利于开展革命活动。
正值盛夏,距离西柏坡直线距离20公里的沕沕水景区游人如织,这里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景区内的天然瀑布是游客们必打卡观光的景点,瀑布从半山泉洞涌出,飞流直下,形成近百米的落差,极为壮观,素有“沕水瀑布从天降”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副题(1999年该书再版时就以此作为书的名称)。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
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
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
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
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
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
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
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
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
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
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
”由此看来,西柏坡的被选中如同历史上每个革命大本营的选择一样,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战争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事业的发展需要。
西柏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落实到她的肩上。
经过紧张的筹备, 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
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
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
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
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肖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
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
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不仅奠定了统一华北解放区的基础,并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
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
3月24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
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
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
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
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
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西柏坡胜利会面了。
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
从此,西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
为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党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
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政治局常委以及14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名重要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场设在中央大院的两间中灶食堂。
会议根据战略反攻的新形势规定了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中心议题,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并提出了建军五百万,大约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
会议主要解决了五个问题:第一,能否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第二,打倒国民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三,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化战争的过渡?第四,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第五,讨论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委制,训练和准备大批新区工作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以及加强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等问题。
要求全党全军同志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
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党中央指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与平原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转变,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
决议指出:1949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
决议还指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及“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等。
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
会场设在中央大院中央机关自己盖的职工食堂,南半部为会场,北半部为服务处,会场正面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和党旗。
整个会场整洁、朴素而庄严。
周恩来和任弼时还亲自检查了会场的布置情况。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人员19人,列席人员12人。
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
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取得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以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英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对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解放,以及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
临行前毛泽东把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就要进北平了。
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
他们进北京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
”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
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日和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
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