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

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

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

在大陆,过去60多年,大陆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文化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今天的大陆,中华文化处处生机勃勃,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东方与西方彼此借鉴,内容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

在台湾,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台湾同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但无需讳言的是,2008年之前的10多年间,台湾出现了一股“去中国化”的逆流。

这种数典忘祖的行径,理应遭到所有中华儿女的抵制和谴责。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

当前,经过两岸同胞不懈努力,两岸关系终于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大交流、大合作的新篇章,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随着两岸民众往来日益频繁,“三通”之后更重要的是实现心灵的沟通,深化感情的交融。

因为,文化的交流要比其他任何领域的交流都更为深刻,更为长久。

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两岸关系的动力才能更加持久,两岸关系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经受风雨的考验。

当前,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需要两岸同胞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华文化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以礼敬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深刻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更积极地弘扬中华文化。

二是共同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倡导和谐与合作,应当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时代形象。

初中思想品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

初中思想品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国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青年学生: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关系:①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②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

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启示: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训练:2019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举行(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训练:2019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举行(含答案解析)

2019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举行【背景材料】2019年4月7日,2019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暨福建省第八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在漳州市漳浦县举办,并在漳浦县、龙海市畲族乡设分会场。

本次活动将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突出宣传民族团结、两岸和平发展。

主会场设在漳浦县,将举办开幕式及文艺演出等,分会场设在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漳浦县赤岭畲族乡、湖西畲族乡,将举办畲族传统祭祀仪式、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等。

届时,将有中央、省、市及县(市、区)统战、民宗、台联部门代表,台湾少数民族代表,畲家企业商会代表参加。

材料一“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活动自2008年以来,以两岸少数民族基层群众为主体,以促进共同家园建设为目标,以沟通同胞情感为基调,深化闽台少数民族交流交往。

通过活动的持续举办,展现新时代少数民族风貌,扩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

活动始终秉持着“两岸一家亲”理念,注重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实力量。

材料二近年来,两岸已经合作了多部影视作品,大陆影视作品也被允许进入台湾市场,与台湾观众见面。

台湾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被允许在大陆出版发行、销售、传播;台湾艺术家在大陆被允许进行演出活动,拍摄广告等,大陆艺术家也获准来台参加活动;台湾地区的正规出版物被允许进入大陆市场,两岸成功实现版权交易活动;两岸宗教界开展宗教领域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妈祖佛光”等大型活动;两岸相连的宗教为两岸宗教合作、交流打下基础;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成功举办,两岸科技发明专利获准进行交易、合作,实现两岸科技领域共繁荣。

材料三2019年4月7日上午,中华一家亲·2019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暨福建省第八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畲歌飞扬,两岸同胞载歌载舞。

两岸少数民族同胞以歌传情、以舞会友,台下欢笑连连、掌声阵阵。

台湾传播中华文化例子(一)

台湾传播中华文化例子(一)

- 传统节日的传承台湾作为华人社会的一部分,传承了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台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庆祝,人们通过举办游行、祭拜、赏花灯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台湾传统手工艺在当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例如台湾的剪纸、陶艺、织锦等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台湾本地得到传播,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 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演出台湾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作品、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等形式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 传统舞蹈和音乐的传承台湾的传统舞蹈和音乐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台湾京剧、歌仔戏、民间舞蹈等。

这些形式通过演出、比赛等活动得到传播,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士前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台湾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传播地之一,许多中医师在台湾开设诊所,向台湾及国际患者传授中医知识和技术。

通过推广中医传统医学,台湾为中华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中华文化的教育推广台湾的教育系统将中华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推广,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也定期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和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 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台湾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文化节、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台湾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和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以上是一些台湾传播中华文化的例子,可以看出,台湾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希望台湾继续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摘要: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认同;两岸关系;交流合作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本为一体,台湾文化深深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

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

”台湾作家李敖2005年访问大陆时写下了《台湾无处不中国》一诗,对此是个很好的说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会与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基础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

共同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一直是维系两岸人民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

因此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有力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一、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范畴,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

狭义的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体现该社群的心理、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生活方式、生存样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总和。

[1]广义的文化则包括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活动的总和,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科技、宗教、道德、艺术等多个范畴。

本文的讨论主要在狭义范畴展开。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一方面,中华文化由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百越文化、闽台文化等等)构成;另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多的区域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统一体,决定了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

台湾文化浅析

台湾文化浅析

台湾文化浅析我对宝岛台湾的了解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

在此,我主要从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台湾独特的饮食文化来浅析台湾文化。

一.宝岛台湾与中华文化关联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荷兰和日本的侵略,但是台湾的文化在吸取其有益部分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色。

台湾和祖国大陆,使用共同的汉字、汉语和书面语。

汉字相同,只是有简体繁体之区分。

秦汉之际,中原文化已经流衍台湾,汉字亦随之传入台湾,尤其是伴随着祖国大陆大批汉民族移居台湾,已经定型化的汉字作为中原文化的载体亦大规模输入,成为台湾通行的文字。

国民党退台后,台湾通行的汉字规范化,海峡两岸使用共同的汉字。

台湾除了原土住山民外,绝大部分是祖国大陆汉民族的移民。

所以,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既通行普通话,又流行方言。

梨园戏曲京剧是清代中叶崛起的一个剧种,是在徽班进京的影响下,又吸取汉剧、昆曲、梆子腔的精华而逐步形成的,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

京剧在台湾被称为平剧或国剧,自清末开始传入台湾,清台湾巡抚刘铭传从内地请京剧团到台湾演出,因演员口音为京腔,而被台湾民众称之为京班。

当前,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积极弘扬京剧艺术,把京剧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这一国粹在世界艺术之林继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其它地方戏曲如高甲戏、四平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也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融说、表、音、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台湾各种节庆祭祀活动,现代的加上传统的非常繁多。

传统的岁时节俗与祖国大陆非常相近,只是有的更具地方特色,保留了更多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也非常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著名寺庙举办的花灯比赛是“闹元宵”中非常热闹的节目。

台北市龙山区的龙山寺、青山宫、祖师庙和北港妈祖庙等著名寺庙每年举办花灯比赛。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台湾一年中三大重要节日之一。

家家户户吃粽子,是基于传统上的说法祭奠屈原。

浅谈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和今后的发展

浅谈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和今后的发展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文化的心得感悟

台湾文化的心得感悟

台湾文化的心得感悟
台湾文化是一种多元、包容、开放的文化,它融合了中华传统
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特色。

在我的观察和感受中,台湾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台湾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

台湾人民尊重并接
纳不同文化的存在,这种包容性不仅表现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也表现在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的接纳。

在台湾,我
们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台湾人民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宗教、不同性取
向等方面的尊重。

其次,台湾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

台湾地区的历史和地理
环境决定了它的多元性。

在台湾,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
的多元文化。

再次,台湾文化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文化。

台湾地区的文化不
仅受到了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也与世界各地的
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台湾的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在国
际上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台湾人民也积极参与到国际文
化交流中。

最后,台湾文化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文化。

台湾人民在文化领
域中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这种创造力体现在台湾的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等方面。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国际上有着很
高的竞争力。

总之,台湾文化是一个多元、包容、开放、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2)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2)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作用?形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象: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会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台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台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台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维护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责任。

2. 经济合作与发展:台湾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伙伴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

两岸经济合作对两岸关系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化交流与传承:台湾作为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和传统。

两岸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促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 和平稳定与区域安全: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总之,台湾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福祉。

形势政策-台湾问题

形势政策-台湾问题

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的必然性一、实现祖国统一的文化基础中华文化是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重要基础。

台湾人口中的98%都是汉族人,他们与高山族同胞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亦发展了与祖国大陆血脉相通的文化,共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

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荷兰和日本的侵略,但是台湾的文化自始至终都是根系祖国大陆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海两岸的文化有着共同的传统根基,共同的民族形式,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两岸文化历史和现实有着许多的共同点,纵观建国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状况,尽管两岸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道路不同,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现实差异,但两岸文化同是中华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要素:1.两岸文化都蕴含着传统的民族精神,国家分裂的忧患意识与民族凝聚力,锐意进取精神与民族进步,民族和谐,这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的思想渊源。

2.两岸文化都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对于加强两岸社会道德建设和两岸关系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3.两岸文化都包含着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中推进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4.两岸的教育文化,同属于中华教育文化,这就有一个体认中华教育文化精华。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1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其中提出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经济基础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制度不同,但都在搞市场经济,在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上均有互鉴之处。

两岸经济一体化有着现实基础。

比较利益是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力。

海峡两岸互补、互利的产业分工和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使两岸具有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在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中客观地存在经贸优势互补和社会化分工、合作的必然要求。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邱.论探索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文/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李功员康杰摘要:近来年虽然两岸之间的正常交流受到一定的挫折和影响,但中华文化依然为实现两岸文 化相连、民心相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理和历史的溯源分析表明,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 化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面对新的形势,要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 传,拓宽两岸文化交流的渠道,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不断促 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关系;心灵契合;和平统一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海外统战工作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K20200205)近来年随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逐 渐加剧,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两岸同胞的利益 受到严重损害。

美国妄图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 中国的崛起,而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 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并且企图通过“倚美 抗陆”和“挟洋自重”的方式来达到其“渐进式台 独”的目的。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势下,依然无法阻 挡两岸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

在两岸众多的 交流项目中,经贸和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经贸 追求共同繁荣,而文化则是两岸之间存在最多共同 元素的议题。

中国大陆始终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的阶段性成果。

秀传统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两岸文化相连、民心相通。

面对新的两岸形势,在对台工作实践 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断扩 大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 契合,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一、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文化,更不是单 指汉族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全国各族 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 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探源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探源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探源直至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说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台湾与中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是不能通过对历史的篡改而能改变的,台湾人与大陆人同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这是永远无法割离开的关系。

回望历史,始终会发现,两岸统一是大潮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远古时期,大陆与台湾本是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中间的土地陷了下去,形成了台湾海峡。

通过人类考古学发现,在台湾生活的最早人种与福建省的早期智人乃同一源头,这部分人就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形成国家,并非据此说明台湾属中国一说,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同是华夏大地上中华民族的一员。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大一统思想便根植在历朝历代的人民心中,即便是处在分裂时期,各个诸侯王或各地域的统治者,无不想开拓自己的疆土,以巩守阵地,求日后统一整个中华大地。

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据守江南,在扩展势力的时候,派兵向东寻访“夷洲”(即台湾),带回了一批当地的原住民。

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对此写成《临海水土志》一书,记载了此事,并详细概括了当地的地理概貌、气候环境,民族风俗等。

这是后人得以了解的最早台湾基本全貌。

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曾三次挥师台湾,摸清和扫平了通往台湾的道路,并派遣中原居民迁移澎湖地区,尔后澎湖地区的居民又陆续迁移至台湾,迁移的同时为当地带去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习惯。

此后,陆陆续续的移民便使台湾当地的文化和中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台湾文化无疑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行政上来说,也是如此。

到了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遣将分驻各岛,台湾及附近岛屿在军事上归澎湖统辖,行政上,由泉州管理。

自始台湾列入了政府的有序管理中。

元朝时期,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福建泉州。

这是我国在台湾及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行政机构的开始,并延续到现在。

礼失求诸野——台湾原住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

礼失求诸野——台湾原住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

礼失求诸野——台湾原住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罗晓南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
【摘要】台湾原住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一脉相承.礼失求诸野,在原住民“天人合一”的“真人”智慧中,启发我们重新体悟中华文化自身的“天人合
一”“反璞归真”以及“禅悟解脱”之道,也提点我们不再只是一味从左脑意识、
个人主义、逻辑思维来理解自己的文化,而更能从一种整合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伦
理秩序及道德实践中,找回自己文化的活水源头.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罗晓南
【作者单位】世新大学新闻系,中国台湾台北 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上)
2.“礼失求诸野”与孔子《春秋》--兼论“礼失求诸野”与中国文学载道传统(下)
3.礼失而求诸野——试论中国近代人物画的佛教内涵传承
4.“礼失而求诸野”——从乐籍制度研究管窥中国礼乐文化结构功能与意义
5.文化自觉、"士志于道"与
尚礼精神——《文学的道与道的文学:"礼失求诸野"论纲》前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作者:潘越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

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人民;精神家园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

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文同种,地缘相近,血缘相通,文缘同根,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与桥梁,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1、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性文化是人类思想的历史集成,是人类历史的积淀。

它作为人类生活最深层的东西,是人的活动及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自觉地积淀和凝结的结果。

文化作为稳定的生存方式一旦生成,它对于置身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主体的生存就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它像血脉一样构成人的存在的灵魂,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具体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化形式而言,积淀于不同地域人们头脑中特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尤其是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渗透力,它能赋予人们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并且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和民族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1. 重视历史和文化: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2.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我们应该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3. 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互信,缓解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4. 推动和平解决:解决台湾问题应该坚持和平、对话和协商的原则。

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

5. 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对于台湾问题的感悟可能会因个人背景、观点和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如果你对台湾问题有更具体的问题或想要进一步讨论,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两岸关系的政治与文化问题

两岸关系的政治与文化问题

两岸关系的政治与文化问题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的交流一直保持着不同的形态和程度。

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两岸存在许多争议和难题,需要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从两岸关系的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政治问题两岸政治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

自1949年国共内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撤离到台湾,建立了台湾地区的政府。

此后,两岸政治关系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中国大陆支持“一中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主张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两岸分裂问题。

而台湾地区则主张“一边一国”,认为台湾已经是独立的国家,并且应该被国际社会承认。

这种矛盾和对立,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尽管两岸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是两岸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为了缓解两岸政治矛盾,逐步改善两岸关系,中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放海峡两岸的直航、颁发台胞证和居住证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两岸互动和合作,为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但是,政治问题仍然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如何加强两岸合作,缓解两岸矛盾,是面临的重大问题。

文化问题除了政治问题,两岸文化交流也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方面。

民族文化是世界各国历史、传统、习俗、语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集合,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哲学。

在两岸关系中,中华文化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两地文化交流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十分重要。

为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推动了许多文化交流项目。

如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文化展览、文物交流、考古研究等。

这些交流项目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但是,在两岸文化交流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如大陆方面对台湾小越是刻板印象、文化差异等,这些问题对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阻碍。

总结政治和文化是两岸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

政治问题是两岸关系长期不可回避的难点,如何缓解两岸矛盾,增进双方互信,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是摆在两岸政治家和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对台港文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台港文学的影响

一、概述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内容,对台港地区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对台港文学的影响,分析其在文学作品、创作理念、文学风格等方面的体现。

二、我国传统文化对台港文学的深远影响1. 传统文化对文学主题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这些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台港地区文学作品的主题选择。

在台湾文学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常常贯穿在作品的主题之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体现。

而在香港文学中,佛家思想所强调的生死轮回、理性超越等概念,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道法自然”、“心灵至善”等思想,深刻影响着台港地区文学创作理念的形成。

在台湾文学中,作家们常常强调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追求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而在香港文学中,作家们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理性思考,倾向于通过小说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我国传统文化对台港地区文学的写作风格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台湾文学中,受到唐诗宋词等传统诗歌的影响,许多作家对于文字的雕琢和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在香港文学中,影响更多的来自古代的文学思想和现代的西方文学风格,这使得香港文学在文字运用和叙事手法上更加多元和宽广。

三、我国传统文化在台港文学中的现实价值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在台港地区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于未来可能的生活和创造的思考。

在台湾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创作灵感,同时又鼓励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做出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在香港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则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得香港文学在现代化的同时仍然贯穿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2. 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与地域归属我国传统文化在台港地区的文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认同和地域归属作用。

台湾民俗文化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台湾民俗文化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台湾民俗文化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一、台湾文化的特色1、中华传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台湾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源头。

据考证台湾岛本来和大陆是一体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才造成了海峡两岸地理位置上的分离。

台湾的早期人类是在距今约在115万至3万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由中国内地移入台湾的。

在早至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最迟者由约在2000年前的汉代,大陆南方古越族也开始大量移入台湾,今天的原住民大多是他们的后裔。

因此,不管从地理源头还是从文明源头来看,台湾文化始于中国内地。

然而,早期的大陆移民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古代文明,台湾文化的萌芽则开始于第三批汉民族的移入,这批移民始于宋元之际,止于20世纪40年代末,其间,有明郑时代、清初和1949年前后有三次移民高潮。

这批移民的意义至关重要,台湾得以渐次拓垦,汉文化得以在岛内传播和发展,都是汉民族大量移入的直接结果。

2、台湾文化的多元性除了中华传统文化外,台湾文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它既有原住民文化,又具有闽文化、岭南文化的显著特质,同时,还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大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

此外,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外来文化(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

正由于台湾较大陆更多地受到各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从而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台湾地方文化,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二、台湾旅游业的文化特色1、人文旅游资源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台湾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最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西海岸的台北、高雄和台南,尤以台北最为集中,人文景观以寺庙和古城堡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和大陆的文化传承和移植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本岛自我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则相对匮乏。

比如,为北京故宫迁移文物而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与台南孔庙、云林北联盟港妈祖庙等无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容量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无穷的民族智慧,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以其恢宏的民族文明著称于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根在祖国大陆。

两岸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从旧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由华南陆续进入台湾。

上古迄秦汉之际,中华文化已流入台湾地区,这是公认的事实。

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同胞,祖先都是大陆人,他们与高山族同胞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亦发展了与祖国大陆血脉相通的文化,共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

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荷兰和日本的侵略,但是台湾的文化在吸取其有益部分的基础上仍然保持“龙文化”的本色,没有成为孤立的“海洋文化”。

日本虽然殖民统治了台湾五十年,但是,台湾民间社会一直还有用闽南话偷偷读汉学的传统,很多人把传统的汉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看到民间的戏曲如歌仔戏、布袋戏等,都大量使用七字文、唐诗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也就这样在台湾民间社会保留下来。

当然,台湾也存有本土文化,台湾本土文化的实质就是闽南文化文化的广义是“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由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歌舞、文学、节庆以及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文化体系,如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俗,等等”。

台湾所谓的“本土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介于两者间的文化体系,实际上都是闽南文化在台湾扎根、发展的结果从方言上看,“台湾话”就是闽南话。

闽南方言传播到台湾是和闽南人大量移居台湾联系在一起的。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元代福建泉州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经过几次大的移民潮后,形成了台湾人口以闽南人为主的状况,也因此闽南方言成为台湾省内的主要方言。

根据192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占台湾人口总数83.1%的福建籍移民中,来自漳、泉两地的约为80%,如果加上属闽南语系的永春州、龙岩州以及潮州府,闽南方言就成为台湾岛内的主要方言,当时讲闽南方言的人口约占台湾总人口的83.87%。

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多讲客家话、原住民语以及其他汉语方言的台湾同胞,一般也都懂得闽南话,从这个角度上说,人们也习惯将台湾的闽南话称为“台湾话”,或简称“台语”。

从物质文化形态上来看,台湾始终和闽南地区保持高度的一致。

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和住房习俗。

根据清代乾隆年间范咸主编的《重修台湾府志》来看,从清代至今,台湾的饮食结构并无质的巨变,很多方面仍与大陆闽南地区高度相似。

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台湾依旧处处可见。

从精神文化形态上看,台湾乡土文化的实质仍然是闽南文化。

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节庆、歌舞等方面。

在宗教信仰方面,台湾和闽南地区都崇尚佛教,释迦牟尼佛,台湾和闽南均俗称为如来佛,农历四月初八是其诞辰日,俗称浴佛节。

观音佛也是闽台地区最为普遍的崇拜对象,台湾各地的观音宫、观音寺极为普遍,台湾和闽南地区都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

在节庆上,台湾也继承了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

清朝时期的台湾,元旦至元宵,会有“好事少年装束仙鹤、狮马之类,踵门呼舞,以博赏赉,金鼓喧天;谓之闹厅”。

而在清代漳州民俗中,也有春节时“少年装束类狮猊,踵门呼舞,金鼓喧斗”的风俗;立春前一日,台湾地区“有司迎春东郊,仪仗彩棚前导;市中市春花、春饼之属”。

而在清代闽南,也有“有司迎春东郊市中,多市春饼春花春燕之属。

民间结彩为棚,童男女靓妆,立棚上十数人,……”的记载;戏剧、歌舞、音乐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地方戏剧活动十分活跃,所以闽南居民迁移到台湾后,把这种爱看戏、喜热闹的民风带到台湾。

台湾和闽南地区的文化体系彼此交融。

在文化学中,文化体系包括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俗等等。

台湾很多民俗和闽南地区是完全相同的。

闽南和台湾婚姻礼俗的基本内容相同。

结婚基本上要有四礼,以“议婚”、“订婚”、“完聘”、“完婚”四礼为主,闽南和台湾都长期保留了这个习惯。

台湾承继了闽南地区婚嫁奢侈习俗。

在丧葬礼俗上,闽南和台湾都有始丧、入殓、出殡和做旬四个部分。

至于其他民间礼俗,如祭祀祖先、待客、生产、行业等,台湾基本上保持了闽南祖籍地的风俗习惯。

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心愿,大迫切希望交往能进一步深入,充分利用各自在艺术创作和市场运作的优势,将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共同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了解完台湾本土文化,再来看看台湾那些与大陆同宗同祖的文化。

1、热闹繁多的岁时节俗台湾各种节庆祭祀活动,现代的加上传统的非常繁多。

传统的岁时节俗与祖国大陆非常相近,只是有的更具地方特色,保留了更多的传统习俗。

春节以农历年为春节。

除夕守夜,辞旧年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守岁等。

初一燃放爆竹,烧香上茶点祭家神拜祖先,以求得一年良好开始。

初一至初五,称为新春,举办各种庆贺活动。

初一早餐吃面条,以求绵延生长,吃糕祈望步步高升;初二新媳妇回娘家;初三俗称老鼠娶亲,宜早熄灯入睡;初四接神,果品供奉,烧金马、放爆竹迎神;初五开张日,商人可开市做生意,家家户户撤去祭祀供品,清理屋内积秽。

拜天公正月初九日为最高神———天公诞辰,是台湾春节后第一个大的岁时节俗。

是日家家制红龟果,即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求人生长寿。

此一节俗是以玉皇大帝为天公,是超人类祖先的天上皇帝。

认为他有生成保育万物之德,特地敬奉红龟果以求赐福。

元宵节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也非常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著名寺庙举办的花灯比赛是“闹元宵”中非常热闹的节目。

台北市龙山区的龙山寺、青山宫、祖师庙和北港妈祖庙等著名寺庙每年举办花灯比赛。

有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的花灯,如“唐僧取经”、“哪吒闹海”、“宝莲灯”等,也有花、果、鸟、兽、鱼、虫花灯。

此外,还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如盐水蜂炮,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以燃放鞭炮来纪念“关帝爷出巡”。

土地公生日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福德正神的诞辰。

是最受敬奉的主神之一,乡村、田野、都市、商家都要敬奉土地公,乡里村社要逐户敛钱、宰牲、演戏以慰当地土地公,名曰“春祈福”。

妈祖过生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

相传妈祖常往来于海上,称之为保母。

清康熙33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福建蒲田县的湄洲奉妈祖神像渡海来台,并在北港建立一座小祠奉祀妈祖,从此妈祖在台“安家”。

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大陆居民渡海移民台湾时,多觉受到妈祖的庇佑,而且台湾居民许多以捕鱼为业,因此信仰妈祖的人很多。

现在全台的妈祖庙总计达383座,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宫香火最旺盛。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生日。

这一天,为妈祖过生日的进香活动热闹非凡。

这一古老的祭拜活动,成为台湾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回乡谒祖祭每年农历三月廿一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

上白礁,即是福建省白礁乡的意思。

一方面追怀祖国大陆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

这个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连续三百多年,从未间断。

清明节清明是24个节气中第5个节气,是天清气明、草长莺飞的季节,是台湾民俗中明定的扫墓节。

到清明前后,各地南山北岭扫墓人随处可见。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台湾一年中三大重要节日之一。

家家户户吃粽子,是基于传统上的说法祭奠屈原。

龙舟竞赛则是台湾端午节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活动。

城隍爷出巡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祭祀城隍爷,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之一。

台北霞海城隍爷是清代淡水厅的县城隍,于道光元年由福建同安奉请来台,其信徒众多,祭典特别盛大。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是古代传说牛郎与织女相会之日,也有人将此一天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女子在这一天要准备胭脂花粉供织女星,祈求良缘美貌。

有孩子的人家则也隆重祭祀七星娘娘。

中秋节这是台湾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大家互送月饼是显著特点,中秋夜晚,不少家庭也会在院中摆上月饼、瓜果、甜点祭拜月娘。

祭祀大典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

每年9月28日举行孔子诞辰纪念日。

其中最特殊、最具魅力的是奏圣乐以乐佾舞。

所谓圣乐,称为“孔子遗乐”,使用的乐器、乐调及乐谱相当特殊和古老。

2、遍布全岛的元明清历史古迹台湾有关部门对古迹曾进行过全面调查,选定元明清的历史古迹就有344处之多,其中重点景观已成为台湾著名的游览胜地。

澎湖天后宫位于澎湖马公镇,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

始建于明朝万历20年。

宫内有台湾最早的石碑,刻有沈有容退红毛蕃韦麻郎史实,记载明水师将领沈有容率战船赶走入侵的荷兰提督韦麻郎之事。

赤嵌楼位于台南市,始建于1653年(明永历7年),为荷兰侵占台湾南部时所建,故又名“红毛楼”,周围长151米,楼高12米。

1662年,郑成功率兵攻下赤嵌楼,曾以此为收复台湾的指挥部,改为承天府。

陈列有郑成功像等文物。

台南孔庙始建于1666年,又称文庙。

现为台湾一级古迹。

孔庙四周有“万仞宫墙”,庙内以大成殿为主,节孝祠、名宦祠、乡贤祠依序而建,每年均在此举办祭孔大典。

亿载金城位于台南市安平的南端。

1874年清政府为防侵犯台湾,派船政大臣沈保祯至台。

为加强台湾海防,沈保祯决定在安平建炮台。

炮台有18吨前膛大炮5尊,40吨的前膛大炮4尊,20磅后膛小炮4尊。

1895年清政府将台湾割让日本时,台湾同胞奋起抗日,驻台将领刘永福曾在此台指挥轰击日舰。

鹿港龙山寺位于化县鹿港镇,1786年依照福建泉州府晋江县龙山寺而建。

该寺有“台湾紫金城”之称。

寺内有一大钟,高2米,重逾千斤,为清咸丰9年浙江宁波铸造。

3、保留在台湾的中华文物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区士林外双溪,所保存的文物,是1948年冬国民党逃台时从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馆”等处抢运去的文物精华。

总计有3824箱,约25万件各种文物。

文物中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铜镜和历代玉器、瓷器精品及晋唐以来的名画书法、善本图书等珍贵文物。

台北“中央图书馆”馆藏图书80余万册,其中善本图书14万册,主要是1948年国民党运到台湾的。

其中宋版281部,金、元版本360部,明本3338部,历代手抄本3500部,敦煌写经及日本、高丽、安南旧刻本等。

台北“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1956年,藏有文物8万余件,主要来自原河南省立博物馆的商周时代的出土文物和日本归还的三批古物,其中有周王室的礼器、乐器,战国时代兵器,殷商时代的骨甲等。

4、台湾文艺台湾地区的文化形成过程与其自身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紧密相连。

纵观台湾历史,在时间的纵轴上,可以分为史前时期、角逐时期、明郑时期、清时期、日据时期和当代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