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区分-2016【鱼类学】

合集下载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鱼类学1.1

鱼类学1.1

1.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

2.繁殖策略:就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征。

繁殖策略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它保证种及后代对所生存的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

3.不可逆点:指饥饿仔鱼抵达该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又称不可逆转饥饿或生态死亡点。

4、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3分)5、物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物种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

(3分)6、单系群:分支系统学中将一个祖先物种及其所有的后裔构成的一个类群称作单系群。

(3分)4.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5.洄游:降海性鱼类溯河性鱼类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

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6.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

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9.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W=aLb中b值在3附近的种类,丰满度用K=100(W/L3)表示W—体重(去内脏后,单位克)(),L—体长,单位cm。

W=aLb中b远离3,用相对丰满度(Kn)用Kn=100W/w表示更为合适:W—实测体重(不去内脏),w—按长重相关式推算的体重。

鱼类学

鱼类学
动物一样,包括外部形态与内部十大器官系统构造 外部形态 皮肤及其衍生物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排泄)系统 尿殖(泄殖)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内分泌腺 注意:仅为学习与研究交流方便而如此划分
第一章
外部形态
☆目的要求
△了解体外部的分区分部和鱼类头部器官
不对称型
如鲽Pleuronectes、鲆Bothus、舌鳎 Cynoglossus等,它们的身体原呈侧 扁而非平扁,但由于长期适应于一 侧平卧水底的习惯,所以其成体已 形成亟其特殊的体型——头向一侧 扭转,两眼均位于头部同一侧,口 几乎已完全偏歪,颌牙的强弱程度 在两侧并不一样,甚至身体上的色 泽斑纹两侧也不同。
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branchiostegal membrane) 鳃盖膜被细长肋骨状的鳃条骨(鳃盖条)(branchiostegal rays)所支持
喉部
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为喉部(jugular)
下颌联合 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颏部(颐部) 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或颐部[颐部(chin)] 峡部 颏部的后方、喉部的前方为峡部(isthmus)
由于水环境和鱼本身生活习性的不同,使各种鱼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动物界中, 无论哪一类的体型没有像鱼类那样的多样化。这与它们的水生生活条件无疑是密 切相联系的。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鱼类的体型大致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 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 、圆筒型 一、纺锤型(Fusiform)
○本型是最常见的一种体型。
由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的部分为尾柄(caudal peduncle)
第一节 鱼体外部的区分
第一节 鱼体外部的区分
头部可以区分成下列各部 : 吻部 头部最前缘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鱼类介绍

鱼类介绍
5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洄 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出
“双名法”。
6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纲。
4
二、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是鱼类学(Ichthy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
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2、鱼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鱼类形态学(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3)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4)经济鱼类学 (5)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
3、建国以后的成就: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7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类)和真骨鱼 类。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0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8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

特征区分2016【鱼类学】

特征区分2016【鱼类学】
18 团头鲂 鳊
19 三角鲂 鳊
20 鳊 红鳍鲌
21 翘嘴红鲌 青稍红鲌
22 蒙古红鲌 青梢红鲌
23 红鳍鲌 翘嘴红鲌
24 翘嘴红鲌 蒙古红鲌
25 圆吻鲴 细鳞斜颌鲴
26 黄尾鲴 细鳞斜颌鲴
27 银鲴 细鳞斜颌鲴
28 倒刺鲃 刺鲃
29 麦穗鱼 棒花鱼
30 铜鱼 圆口铜鱼
31 华鳈 黑鳍鳈
32 齐口裂腹鱼 青海湖裸鲤
鉴别各组鱼(每组至少写出2个以上区分特征)
区别特征
序号
种类




1
中华鲟
达氏鳇
2
施氏鲟
中华鲟
3
海鲢
大海鲢
4
圆腹鯡
脂眼鯡
5

黄鲫
6
黄鲫
斑鰶
7鲥Βιβλιοθήκη 斑鰶8花鰶
斑鰶
9
青鳞鱼

10 大银鱼 太湖新银鱼
11 大麻哈鱼 虹鳟
12 细鳞鱼 大麻哈鱼
13 马口鱼 宽鳍鱲
14 赤眼鳟 草鱼
15 青鱼 草鱼
16 鱤 鳤
17 团头鲂 三角鲂
33 鲤 鲫
34 银鲫 鲫
35 鲢 鳙
36 胡子鲇 鲇
37 鲇 南方大口鲇
38 长吻鮠 黄颡鱼
39 海龙 海马
40 鲻 鮻
41 花鲈 鳜
42 青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43 四线天竺鲷 斑柄天竺鲷
44 斑鱚 多鳞鱚
45 蓝圆鲹 大甲鯵
46 竹甲鱼 蓝圆鲹
47 大黄鱼 小黄鱼
48 黑鲷 真鲷
49 横带髭鲷 斜带髭鲷
65 木叶蝶 高眼鲽
66 红鳍东方鲀 假睛东方鲀

鱼类学讲义-生态学

鱼类学讲义-生态学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生物学)第11章鱼类与环境重点和难点: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及各生态因子对鱼类的影响掌握鱼类种内、种间及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鱼类的生活环境及鱼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鱼类的环境:围绕着鱼类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11.1 水环境-水的性质一、水的性质1.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相当粘稠→流线型体型;水在4℃时比重为1(鱼类:1.02-1.06);表面积/体积较大+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故鱼类可自如沉浮2.压强:深度↑→压强↑,每加深10 m,约增加1atm;深海鱼类:肌肉强度、骨骼中钙含量、维持鳔的能力等3.比热:较高→鱼类的分布4.透明度:纯净的天然水相当透明。

不同光线被水吸收的快慢不同:红光:5m深处基本被吸收;橙光:可达15m深处;绿光、黄光:可达20m深处;蓝光:可超过100m在浑浊和被污染的水中,光的穿透力减少。

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20m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5.优良溶剂:溶解→O2、N2、CO2等气体,矿物质、盐类、许多有机物;溶解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二、水环境的类型1.淡水环境:流水环境+静水环境仅占地表的1%;在温度、水流、深度、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基质和暂时稳定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41%在淡水中。

2.盐水环境:广阔、时空连续;海底类型、水的运动、温度和盐量多变海底区域:大陆架带→深达200m上陆坡带→深至约1000m下陆坡带→可达3000m深海底带→可深达约6000m超深渊带→含深海沟水层区域:表海层带→深约至200m,约为有效光线透射深度和大陆架边缘中海层带→深约至1000m,是所有光线透射的界限深海层带→无光,深达6000m超深渊海层带→ 6000m以下的深海沟,最深处11000m三、水环境对鱼类的影响★种群与环境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水环境具有多样性1.淡水环境1.1 流水环境◇上游→水流急、基质岩石性、DO高、温度低具吸盘(如平鳍鳅)或特殊的呼吸机制(如双孔鱼类);体流线型、运动力强(如红鳟、红点鲑);一般独居性和有较高的代谢率;生活在水底或接近水底的种类无鳔或鳔退化或鳔包藏于骨囊中;卵沉性或具粘性。

鱼类学复习1汇总

鱼类学复习1汇总

鱼类学复习一概论1鱼类的进化地位非常重要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例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在鱼类中开始进化而来的,因此,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2鱼类学研究方向•功能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分类:鱼类的亲缘关系•生理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朱元鼎的贡献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4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5鱼类的基本类群•圆口类:没有上下颌(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鱼类)•软骨鱼类:鲨鱼•硬骨鱼类:大多数的鱼类6鱼类的进化史鱼类的祖先—甲胄鱼类有颌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棘鲨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全头鱼类、板鳃鱼类硬骨鱼类:辐鳍鱼类、肉鳍鱼类7地球上有多少种鱼类现在全世界估计有4万种鱼,有记录的约3万种(其中圆口类80种,软骨鱼类800种),(其中淡水8000多种),(其中中国3000种,淡水800种)8鱼类的分布大多数分布在近大陆架的温暖水域中.9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鱼•最大的鱼:鲸鲨(15米长)•第二大的鱼:姥鲨( 14米长)•最小的鱼(虾虎鱼)(1厘米长)生活在珊瑚礁中.•最近刚刚在新西兰发现一种只有8mm的鱼(目前还没有命名).10鱼的寿命•大多数鱼类的寿命在几岁到十几岁。

•也有只活几周或几个月的(一些小型的珊瑚礁鱼类)。

•也有超过100岁的(金眼鲷目的某些鱼)•狗鱼(pike)据说有200岁的年龄。

11一般地,冷水性鱼和热带鱼,那类鱼寿命更长?冷水鱼,新陈代谢慢12鱼类年龄如何鉴定•耳石、鳞片12海马seahorse的游泳方式海马垂直游泳,游泳很慢13鱼类是色盲吗•鱼类能辨色. 鱼类视网膜里的视锥细胞能感知光波长。

14为什么深海鱼体表呈红色?•深海中红色最不容易被识别,但生活在很深很深的深海,鱼体表又不是红色的。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复习思考题(00-08)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圆口类;软骨类;硬骨类;真骨类;全骨类;鱼类的定义;棘鳍鱼类;软鳍鱼类。

二、讨论题鱼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思考题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第一章 鱼体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侧线鳞;颊部;喷水孔;鳍;软条;鳞棘;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三、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咽部B.吻部C.郏部D.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主轴B.矢轴C.横轴D.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A.纺锤形B.侧扁形C.棒形D.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1,3,1B.3,1,1C.2,1,2D.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泪腺,虹膜B.眼睑,玻璃体 C第三眼睑,瞬膜 D泪腺,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硬骨鱼类B.软骨鱼类C.肺鱼类D.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A.4B.5C.6D.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鳃丝B.鳃裂C.鳃小片D.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腹鳍,胸鳍C.奇鳍,偶鳍D.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背鳍B.尾鳍C.胸鳍D.腹鳍四、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五、思考题鱼类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生发层;表皮和真皮;盾鳞;硬鳞;骨鳞;腹棱;环片;棱鳞;侧线鳞;栉鳞;珠星;鳞焦;腋鳞。

鱼类学二

鱼类学二

1(6)头侧与胸鳍间无大型发电器官2(3)吻特别延长,作剑状突出,侧缘具一行坚大吻齿…………锯鳐目3(2)吻正常,侧缘无坚大吻齿4(5)尾部粗大,具尾鳍;背鳍2个;无尾刺…………………鳐形目5(4)尾部一般细小如鞭(如粗大,则具尾鳍),尾鳍一般退化或消失;背鳍1个;常具尾刺…………………鲼形目6(1)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官……………………电鳐目骨组织鉴定法(如鳞片或耳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测其年轮及间隔宽度,一次推算生长)年轮: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副轮: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所引起的。

(1)副轮没有年轮那么清楚。

(2)它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

(3)仅在某些鳞上出现。

(4)宽带在副轮之前或之后都较正常的狭窄。

肉眼观察法Ⅰ期:性腺尚未发育。

透明细线状Ⅱ期:性腺开始发育或产卵后重新发育。

扁带状Ⅲ期:性腺正在成熟,已较发达。

初见卵粒Ⅳ期:性腺即将成熟。

卵巢淡黄或深黄。

卵大而饱满Ⅴ期:性腺完全成熟,卵即将或正在排出。

卵排出滤泡Ⅵ期:产卵排精后的性腺。

刚产卵的卵巢胚前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胚后发育: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保护:人工放流,控制网具,休渔(渔业政策保护,定期捕鱼定期限定禁止出海捕鱼)。

保护环境减少工业排放。

人工养殖渔业。

卵生:大多数鱼类的生殖方式,鱼类将卵产至体外,胚胎发育在体外进行,其过程中完全依赖乱晃内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硬骨鱼产卵方式。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道内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黄提供营养,与母体无营养关系或生殖道只提供水和矿物质,最终有母体产出仔稚鱼,多鲨鱼机多种硬骨鱼产卵方式。

假胎生:一些板鳃鱼类鱼母体有血液循环上的联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依靠母体供给和卵黄。

输送结构,胚胎发育所在的输卵管壁上有一些突起与胚胎相连,形成类似胎盘的结构。

绝对繁殖力:每一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怀卵总数。

相对繁殖力: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子数量。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1.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它们的身子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鳐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2.鲅鱼,又称蓝点马鲛(学名),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

这一物种种类繁多,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中华马鲛”、“斑点马鲛”以及。

除了这些常见的种类外,鲅鱼还有其他俗称,如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和青箭等。

其牙齿锋利,游泳速度快,性格凶猛。

一般体长介于0.26至0.之间,最长可达重量可达鲅鱼主要分布在北西部,我国渤海、均有分布。

作为一种暖性上层鱼,鲅鱼主要以中上层小鱼为食。

在夏秋季节,它们会结群洄游。

部分鲅鱼会进入渤海产卵,而秋季汛期时,它们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

因此,鲅鱼是北方经济鱼类之一。

3.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

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4.盾鳞是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棘突和基板两部分组成,它们以对角线的方式排列。

这些棘突从皮肤后面伸出,当用手抚摸鱼的皮肤时,就像在砂纸上摩擦一样,棘突外覆盖着一层釉质。

而基板则隐藏在真皮中,内部有一个髓腔,里面充满了神经和血管。

在形成过程中,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由表皮细胞分泌;而内层的齿质则来自中胚层,由真皮乳突的细胞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盾鳞和牙齿是同源器官,它们都由釉质和齿质构成,并且同样拥有一个髓腔。

5.鱼类,大多数都有鳔。

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

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等等。

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

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但鱼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鱼鳔的收缩和膨胀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

6.鱼类的产卵习性展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为了寻找适宜的产卵环境,确保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很多鱼类会选择进行洄游。

《鱼类学》讲稿

《鱼类学》讲稿

鱼类学绪论一、鱼类学的定义: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本分支学科,着重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的科学。

二、研究范畴: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研究范畴又产生许多分支:主要包括:1)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和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光线、饵料、溶解氧等)的关系。

4)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内部器官的功能,鱼体内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5)鱼类发生学:研究鱼类的胚胎发育及各器官的形成过程。

6)鱼类经济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形态特征、分类位置、产量、分布及经济意义等。

此外还有鱼类遗传学、组织学、行为学、古鱼类学等。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1、国内状况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在内陆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湖泊和河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世界上现生鱼有21700余种,我国出产的鱼类有3000种左右,淡水鱼类约800种,我国对鱼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养鱼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但是近代鱼类学的发展是则是近百年左右的事。

我国学者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才开始,经过艰苦努力,作了许多工作,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鱼类学家。

鱼类学的迅猛发展是在解放后:1)分类区系方面: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对各海区和内陆水域进行调查,写出许多鱼类志:东海、南海、黄渤海鱼类志,长江、黑龙江、珠江鱼类志等,此外还有各地方鱼类志,如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

2)生态学方面:对海水、淡水的主要经济鱼类如大小黄鱼、带鱼、鲐鱼、鲇鱼等进行大量的生态学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产卵场和环境,洄游路线,种群性状,种群变化等,写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科学报告,为发展渔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鱼类学

鱼类学

经济利用:1.食用:鱼肉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

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和矿物质。

维生素的含量也很高,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2.工业用: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科、饲料和药品。

3.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4.观赏: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

只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池塘养殖新模式:咸化养殖、淡化养殖⏹咸化养殖:将养殖生物从淡水池塘转移到海水或咸淡水池塘进行养殖的生产方式。

⏹适宜咸化养殖的生物类型:1.原来生活在淡水水域,但能适应较广范围盐度的生物2.溯河或降海型生物目的:1.增加养殖品种——在海水或咸淡水池塘驯化原来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种类。

2.提高养殖品种的品质和价值——通过咸化养殖,提高原来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生物的食用品质。

⏹淡化养殖:将养殖生物从海水或咸淡水池塘,经驯化后在较低盐度的咸淡水或淡水池塘进行养殖⏹适宜淡化养殖的生物类型:1.原来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水域,但能适应较广范围盐度的生物2.溯河或降海型生物目的:1.增加养殖品种——通常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中的生物,其市场价格相对淡水生物要高。

2.提高生长速度——通常生活在高盐度海水池塘中的生物,其生长速度要比在咸淡水中慢。

海水盐度: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淡水< 0.5 ‰微咸水/半淡咸水/汽水域0.5-30 ‰咸水30-50 ‰卤水>50‰鱼类定义: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分类地位: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研究鱼类: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分支学科:⏹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鱼类学(形态分类)

鱼类学(形态分类)

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1.体轴左右对称,一般有三个体轴(1)头尾轴 (第一轴或主轴)(2)背腹轴(第二轴或矢轴)——与头尾轴垂直(3)左右轴(第三轴或侧轴)——与前两轴相互垂直1.体型一般有四种类型(1)纺锤形(马鲛鱼、金枪鱼等)(2)侧扁形(鲳鱼、圆头鲂等)(3)平扁形(鮟鱇鱼、鳐鱼等)(4)圆筒形(黄鳝、鳗鲡等)第三节头部器官1、头部器官(1)口(2)唇(3)须(可以根据口须的位置、形状、长短、数目作为分类特征)(4)眼(无泪腺、无真正眼睑,部分鲨鱼有瞬膜)(5)鼻孔(鼻孔不与口腔相通,与呼吸无关)(6)鳃孔(鳃裂)(呼吸相关)(7)喷水孔(退化的鳃孔,大多数鱼退化掉)第四节鳍1.鱼鳍分类和功能鱼鳍分类和功能2.鳍式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举例: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皮肤1.鱼类的皮肤分为两层(1)外层——表皮a. 发生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b. 腺层(除去发生层其余都是腺层,存在大量腺细胞)(2)内层——真皮由上至下a. 外膜层b. 疏松层c. 致密层第二节腺体1.鱼类腺体分类和功能(1)单细胞腺(主要分泌粘液)a.杯状细胞b.棒状细胞c.颗粒细胞d.浆液细胞(2)毒腺(分泌各类毒素)第三节鳞片1.鳞片分类(1)盾鳞盾鳞(placoid scale),为板鳃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结构分基板和鳞棘两个部分。

鱼类学试题:2008级鱼类学参考答案(A卷)

鱼类学试题:2008级鱼类学参考答案(A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鱼类学学期学年:2009-2010-1 试卷类型:A考试时间:2010-01-22一、名词解释(5×2’)1.洄游:鱼类因季节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主动所作的周期性集群长距离定向游动。

2.饵料系数:鱼类所吃食物与鱼体增量之比。

3.年轮:鱼类二个生长年带间的分界线称为年轮。

4.成熟系数:性腺重量与鱼体去内脏重量的百分比。

5.正模:动物新种定名时作为主要依据的唯一标本。

二、单项选择题(10×1’)三、多项选择题(5×2’)四、判断题(10×1’)1. ×2. ×3.×4.√5.√6.×7. ×8.√9. √10.×五、简答题(5×6’)1.答:①保证雌鱼得到充足的食物,从而保证性腺发育,增加卵的数量、提高卵的质量,保证种群繁殖率;(4’)②在繁殖时,雄性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多,保证受精率。

(2’)2.答:①特点:属于第Ⅲ产卵类型,剩余群体多于补充群体、年龄结构复杂、性成熟年龄大、繁殖率低。

(3’)②资源利用策略: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应重点保护。

若需要利用,应捕捞已繁殖的大个体,保证种群延续。

(3’)3.答:①“1.3.3”:表示该个体前、中、后肠的充塞度依次为1、3、3,表明该个体在饱食后已停食一段时间;(3’)②“3.1.0”:表示该个体前、中、后肠的充塞度依次为3、1、0,表明该个体已停食一段时间,现正在大量摄食。

(3’)4.答:①种类:日粮大小、摄食均匀性、饱食量;②生理状态:不同年龄、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摄食量不同;③饵料:种类、数量、营养价值和投饵方式等;④群居:群居>独居;⑤环境条件:水温、溶氧量、季节、水质等;⑥种间关系:残食、寄生、共生、共栖。

(各1’)5.答:①雌性个体大型化:增加怀卵量(雄性个体小型化);(1’)②增加单位容积的怀卵量:分批产卵、缩小卵径、一年多次繁殖等;(1’)③提高性比:增加雌性的比例,提高种群繁殖力;(1’)④护幼:提高后代的成活率;(1’)⑤选择繁殖季节:避免恶劣环境,提高繁殖成功率(2’)六、论述题(1×15’)1.答:主要论点:①生活(生活污水尤其是富磷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②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污染,核废料放射性元素对鱼类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2’);③农业(罱河泥、捞水草、施肥、施药等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造成鱼类累积性中毒)(2’);④水工程(水电站大坝、节制闸分割生境,阻隔鱼类繁殖、索饵、越冬洄游通道)(3’);⑤围湖造田(减少鱼类栖息生境、增加洪泛几率)(2’);⑥渔业自身污染(残饵、排泄物、分泌物等对水体的污染)(2’);⑦外来种入侵(破坏侵入地生态平衡,侵占生态位,导致土著种濒临灭绝)(2’)。

鱼类学 形态学

鱼类学  形态学

鱼类学形态学一】国内外鱼类学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业绩:1亚里士多德《动物学》2阿悌弟,鱼类学之父3林奈---双命名法4范蠡《养鱼经》5《鲤鱼解剖》《白鲢的系统解剖》二】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里的低等的变温的脊椎动物,绝大多数用鳃呼吸,鳍由鳍条组成,是运动和维持平衡的器官。

大多数身体覆鳞,并且具有鳔。

三】体型、鱼体分区(头部分区)、主轴、纵轴、横轴纺锤型:主轴最长、纵轴较短、横轴最短侧扁型:主轴较短,横轴更短、横轴很长平扁形:主轴一般,纵轴最短,横轴很长鳗型:主轴特别延长,纵轴和横轴均很短四】鱼体测量:主要指标(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全长:由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体长:由吻端至最后一尾椎骨的末端或尾鳍基部的直线长躯干长: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生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尾长:自肛门(或泄殖腔)后缘至最后一椎骨(用手拿尾鳍向上折弯处)的垂直距离。

五】鱼类头部器官:如口位、须的命名、眼的特点、鼻孔的结构)头部分区:口、须、眼、鼻、鳃孔、口:口上位、口前位、口下位喷水口:退化的鳃孔六】鳍条的分类与结构特点:鱼类各鳍的功能、鳍式的书写和解读鳍条:一、不分支的角质鳍条二、鳞片衍生的骨质鳍条,硬骨鱼所特有骨质鳍条:柔软分节的软条、鳍条变化而来的坚硬的不分支不分节的棘。

鲤形目鱼类有一种坚硬但不分节的棘的假棘。

1、鳍式记载鳍的性质和数量的一种方式,一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如鲈背鳍XⅡ,I—11—14,是表示鲈的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11—14枚鳍条组成。

【D背鳍A臀鳍C尾鳍P胸鳍V腹鳍】3、鳃耙记载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记载方式有2种:①上鳃耙数(长在咽鳃骨与上鳃骨上的鳃耙数)加下鳃耙数(长在角鳃骨与下鳃耙数)。

②记载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总数,而不分上、下鳃耙。

4、齿式鲤科鱼类最后一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化为下咽骨,其上长有牙齿,是为咽齿;咽齿的数目,行列记载的方式为齿式,如鲤齿式为1.1.3/3.1.1。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拿来背的。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拿来背的。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拿来背的。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名词解释1.鱼类学:研究鱼类形态构造、⽣长发育、⽣活习性、⽣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个分⽀学科。

2.尾柄:臀鳍基部后缘⾄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颐部:位于头部最前⽅,即下颌下⽅的⼀⽚区域。

4.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称假棘。

6.软鳍鱼类:指硬⾻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7.环⽚:指⾻鳞的上层结构,由⾻质构成,是围绕鳞⽚中⼼⼀环⼀环增⽣所形成的隆起嵴。

8.⾓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鱼类特有。

9.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

如鲥、鲚等。

10.侧线鳞:被管状侧线分⽀⼩管穿过的鳞⽚。

11.栉鳞:⾻鳞的⼀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后区边缘具细齿或⼩棘。

12.珠星:是⼀种⽩⾊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的衍⽣物,⼀般⽣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产上可利⽤这⼀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鳞⽚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

14、外⾻骼与内⾻骼:位于鱼体外的鳞⽚、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骼。

位于鱼体内的⾻骼为内⾻骼,如头⾻,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脊柱纵贯鱼体背⽅,俗称脊梁⾻,是由数量不等的椎⾻相互连接⽽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种。

16、红肌与⽩肌:红肌和⽩肌都属于⼤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富含肌红蛋⽩和多量的⾎液,呈暗红⾊,靠近⽔平隔膜,耐⼒强的鱼类较发达。

⽩肌不含脂肪,颜⾊淡⽩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分、⽆机盐、维⽣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细胞⽽进⼊⾎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腔齿与咽喉齿:.着⽣在⼝腔内周围⾻骼上的齿称为⼝腔齿,着⽣在第五对鳃⼸扩⼤形成的咽⾻上的齿为咽喉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鱼须2对
18

口裂小
胸鳍棘前缘有明显锯齿
南方大口鲇
口裂大
胸鳍棘前缘较光滑无明显锯齿
19
长吻鮠
头顶被皮肤
臀鳍条14-18
黄颡鱼
头顶裸露且粗糙
臀鳍条21-25
20
海龙
有尾鳍
尾部不能卷曲
海马
无尾鳍
尾部可蜷曲
21

脂眼睑很发达
上颌骨完全被眶前骨掩盖

脂眼睑不发达
上颌骨后端外露
22
花鲈
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
体延长而侧扁

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
体侧扁而高,背部隆起
23
大黄鱼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倍余
鳞较小
小黄鱼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倍余
鳞较大
24
黑鲷
全身呈现淡红色
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
真鲷
全身青灰色参杂黄色
体侧具若干条褐色纵纹
25

体腹银白色,一般无斑点
尾柄短而细
蓝点马鲛
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
尾柄细
26
纹缟鰕虎鱼
胸鳍基底部肌肉不发达
无眼睑
弹涂鱼
胸鳍基底部肌肉发达
下眼睑发达
27
弹涂鱼
第一背鳍鳍棘12~17
两颌齿均呈直立状
大弹涂鱼
第一背鳍鳍棘5~6
下颌齿斜向外方
28
乌鳢
背鳍起点在腹鳍前上方
尾基无弧形横斑
侧线鳞60-69
斑鳢
背鳍起点在腹鳍基上方
尾基有2-3弧形横斑
侧线鳞50-56
29
许氏平鮋
眼间隔较宽,约等于眼径
背鳍鳍棘13枚
褐菖鮋
9
马口鱼
口裂较大
上下颌侧缘凹凸镶嵌
宽鳍鱲
口裂较小
上下颌侧缘较平直
10
赤眼鳟
下咽齿三行
眼上有一红斑
草鱼
下咽齿两行
眼上无红斑
11
青鱼
咽齿1行
背鳍3,7-8
草鱼
咽齿2行
背鳍3,7
12
团头鲂
背鳍刺一般短于头长
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三角鲂
背鳍刺一般长于头长
尾柄高一般小于尾柄长
13
翘嘴红鲌
口上位
头后背部几呈水平状
蒙古红鲌
鳃盖膜彼此不相连
5

上颌中央有一明显缺刻
体侧无黑斑
斑鰶
上颌中间无显著缺口
体侧只有一个黑斑
6
花鰶
上颌中间有一显著缺口
体侧有4~6个黑斑
斑鰶
上颌中间无显著缺口
体侧只有一个黑斑
7
青鳞鱼
头及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
体被大而薄的圆鳞

全身银白色。体背侧淡黄绿色
体被中等大的圆鳞
8
大银鱼
吻尖
个体较大
太湖新银鱼
吻短
个体较小
眼间隔较窄,为眼径的一半
背鳍鳍棘13枚
30
许氏平鮋
臀鳍有棘
下颌稍长于上颌
大泷六线鱼
臀鳍无棘
上颌略长于下颌
鉴别各组鱼(每组至少写出2个以上区分特征)
序号
种类
1
2
3
1
中华鲟
口裂小
须圆柱形
体侧骨板大
达氏鳇
口裂大
须侧扁
体侧骨板小
2
施氏鲟
口大
鳃盖膜与不峡部相连
中华鲟
口小
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3

无棱鳞
臀鳍17~23
黄鲫
有很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鳞
臀鳍条30以上
4
黄鲫
口裂达眼的后方
体侧无黑斑
鳃盖膜彼此微相连
斑鰶
口裂不达眼的后方
体侧有一黑斑
口端位或亚上位
头后背部渐向上倾斜
14
银鲴
侧线鳞少于70枚
新鲜个体尾鳍灰黑
鳃盖上有橘黄色斑
细鳞斜颌鲴
侧线鳞多于70枚
新鲜个体尾鳍橘黄色,后缘黑色
鳃盖上无橘黄色斑
15

须2对
下咽齿3行

无须
下咽齿1行
16

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基部
腹棱完全

胸鳍末端超过腹鳍基
腹棱不完全
17
胡子鲇
背鳍、臀鳍均很长
须4对

背鳍短或无,臀鳍基部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