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第一章小结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PPT总结
鱼类学PPT整理1、鱼类学概论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例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在鱼类中开始进化而来的,因此,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鱼类学研究什么的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功能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分类:鱼类的亲缘关系生理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朱元鼎(1896-1986):(上海海洋大学)1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2 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伍献文(1900-1985)(中科院武汉水生所)著名的鲤形目鱼类的分类学家。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的基本类群圆口类:没有上下颌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鱼类。
软骨鱼类:鲨鱼硬骨鱼类:大多数的鱼类鱼类的祖先—甲胄鱼类现在全世界估计有4万种鱼,有记录的约3万种(其中圆口类80种,软骨鱼类800种),(其中淡水8000多种),(其中中国3000种,淡水800种)鱼类的分布大多数分布在近大陆架的温暖水域中. 在极地水域中约1100种. 外洋水域目前只知道 225种. 深海鱼类 (水深100-1000 米深水域)被发现的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已知约 1000种•最大的鱼:鲸鲨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15米长)•第二大的鱼:姥鲨basking shark (Cetorhinus maximus)( 14米长)•最小的鱼Trimmatom nanus(虾虎鱼)(1厘米长)生活在珊瑚礁中.最近刚刚在新西兰发现一种只有8mm的鱼(目前还没有命名)•不同地方对同种鱼有不同的叫法,需要统一的鱼名,才能进行交流。
学名采用瑞典科学家林奈的双名法(属名+种名)•大多数鱼类的寿命在几岁到十几岁。
•也有只活几周或几个月的(一些小型的珊瑚礁鱼类)。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生物是水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具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特征和适应性。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关于鱼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分类、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分类学鱼类分类学是研究鱼类物种分类关系的学科,根据形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将鱼类物种归为不同的科、属、种等级。
目前已知的鱼类物种众多,被分为两个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鱼亚纲。
1. 肺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特殊类群,包括肺鱼、蒙眼鱼等。
它们具有一对肺,可以在缺氧环境下换气。
肺鱼还可以通过皮肤、口腔黏膜进行呼吸。
2. 辐鳍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主要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鱼类。
辐鳍鱼的鳍条由软条和硬条组成,可以用于稳定和控制游泳姿势。
二、解剖学鱼类的解剖学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鱼类体型:鱼类体型各异,从小巧的倾盆大剑鱼到庞大的鲸鲨。
鱼类的体型通常会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2. 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骨头和软骨组成。
鱼类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附着提供支持。
3. 鳞片:鱼类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鳞片可以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和感染。
鳞片的形状和结构因鱼类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 鳃呼吸器官:大多数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
鳃结构复杂,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以便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三、生理学鱼类的生理学研究探索了它们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鳃、鳃耙和肺等组成。
通过呼吸系统,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鱼类的心脏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血管系统供应给各个组织。
3.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肝等组成。
(形态学)鱼类学第一章
末末不不
末末不不
鳍棘 不分成左右两半 假棘 用水煮分成左右两半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Dorsal fin--位于背部,功能:维持身体直立和平衡,
有的种类一个D、有的2个D或3D,甚至有的后面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 (副鳍,如马鲛鱼),还有些鱼背鳍后方有一个富含脂肪的小鳍,称 脂鳍如鲑形目,鳕有3D 旗鱼、鮟鱇、鮣鱼、鲽形目鱼类、软鳍鱼 类、棘鳍鱼类
原形尾--椎骨末端平直,达到尾端,将尾鳍分成上下对 称的两叶。如圆口类 歪形尾--椎骨末端弯曲向上,上下叶不对称。 正形尾--尾椎骨末端向上翘,尾鳍对称(外形对称,骨 骼不对称)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胸鳍Pectoral fin--位置:鳃孔的后方。功能:使身体
前进,控制方向或行进中“刹车”。 圆口纲无P。鲨类P很大, 镰刀状或宽圆形,鳐类P十分宽大,前缘与头侧相连,成为辅 助摄食器官。硬骨鱼类P一般不很大形状各式各样。一般由软 鳍条组成。但鲶形目的P有硬棘(黄颡、海鲇)。舌片状P行动 迟缓,镰刀状P行动快。P有很多变态类型:飞鱼、弹涂鱼、四 指马鲅、红娘鱼的P下部有2-3枚粗而分离的鳍条形状如指头, 可以用来爬行,少数种类没有P(鳗鲡、海鳝科、合鳃目的黄 鳝,鲽形目的舌鳎)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腹鳍Ventral fin--位置:变化很大,比P小。功能:稳
定身体。圆口类无V,软骨鱼纲都有V。雄鱼腹鳍内侧有一鳍脚 --是雄性交配器官。硬骨鱼类中,软鳍鱼类V由分枝鳍条组 成,棘鳍鱼类多数由1枚棘和数枚分枝鳍条组成。比较特殊的 情况:蓝子鱼、三刺鲀科、鳗鲡目、鲽形目、鰕虎鱼类的吸盘。 腹鳍腹位--鲱、鱼形目,分类地位较低的鱼类 腹鳍胸位--位于P的下方前后,金眼鲷目、海鲂目、鲈形 目 腹鳍喉位--位置前移至喉部,如犀鳕科、鳚亚目 腹鳍亚胸位--位置介于中间,如鲻形目、银汉鱼等。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一、名词: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
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
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鱼类学整理 -2015.12.20
绪论1.鱼的定义: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除了具有相当于四肢的偶鳍外,还具有奇鳍,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
2.鱼的分类定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3.不完整的鱼类化石最早见于四亿三千万年。
4.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盾皮类是最古老的有颌类,最早的硬骨鱼类是古鳍类。
5.现生鱼类和可分为三类:无颌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盾皮类已灭绝)6.无颌类:现存种类均无偶鳍,体鳗形,无鳞,软骨,无上下颌,鳃成囊状。
7.软骨鱼纲:软骨,常钙化,但绝不骨化,具上下颌,具5~7个鳃裂,体被盾鳞或棘刺或光滑无鳞,雄鱼有鳍脚(1)板鳃亚纲。
鳃裂直接开口体外,无鳃盖。
包括侧孔总目、下孔总目(2)全头亚纲。
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外,有假鳃盖,仅银鲛目一目。
8.硬骨鱼纲: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1)内鼻孔亚纲。
具内鼻孔,偶鳍叶状。
(2)辐鳍亚纲。
真骨鱼类,无内鼻孔,鳍条呈辐射状排列。
第一章外部形态1.鱼类常见的四种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和圆筒形2.鱼体部位分界(1)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鱼类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是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等有鳃盖的鱼类则为鳃盖骨的后缘。
(2)躯干部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为界,对于那些肛门特别前移的鱼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脊椎骨为界。
(3)其中臀鳍最后一枚鳍条基部至尾鳍基部成为尾柄。
3.名词解释颊部:眼的后下方至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颌部:上下颌联合处,亦称口角。
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后方。
峡部:颏部与喉部之间的部分。
鳃盖膜是否与峡部相连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体长:吻前端至尾鳍基部的水平直线长度。
全长:吻前端至尾鳍末端的水平直线长度。
吻长:吻前端至眼眶前缘的水平直线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水平直线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4.口的位置:端位口、上位口、下位口5.脂眼睑: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覆有透明的脂肪体,称为脂眼睑。
瞬膜和瞬褶:有的鲨眼前内方有瞬膜或下方有瞬褶,瞬膜或瞬褶的有无为分类特征之一。
鱼类学
《鱼类学》公共(通识)选修课程—期末小论文选修这门课程,是因为我觉得可以从这们课程中更全面的认识“鱼”这个物种。
通过十几周的学习,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鱼类,开阔了眼界:原来,鱼类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接下来,我要从几方面去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收获。
一、鱼类的基本认识鱼的本意是一种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
因为从它们体内可以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很多可利用用价值。
⑴我们大家都知道鱼也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为什么呢?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4.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5.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6.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7.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⑵鱼的食用价值无疑是很高的,但是不同种类鱼的食用价值有所区别,海淡水的鱼的食用价值有差别,养殖鱼与野生鱼的食用价值也有区别。
⒈海淡水鱼的食用价值区别与淡水鱼相比,海鱼的碘、硒、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鱼肉当中的维生素A、D的含量也比较高,海水鱼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热量高,特别是维生素 A 、D、B12及B6含量狠高。
11种氨基酸含量也比鲤鱼高出许多。
鱼类学讲义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鳃孔 5—7 对,分别对外开口,无鳃盖(板鳃类),或每侧具 4 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方具一总鳃孔(银鲛 类);'=33、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wMM. 4、歪型尾;>nA\ 5、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Fvl 6、肠短,具螺旋瓣;+ 7、无鳔;Ea+\ 8、卵大而少,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1"4`& –(二)软骨鱼纲的分类 4T&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un`0 1、板鳃亚纲:分二总目 A (1)侧孔总目(鲨形总目):分 8 目,我国产 7 目:六鳃鲨目、虎鲨目、鼠鲨目、真鲨目、角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背腹轴(又称矢轴或第二轴):是自鱼体的最高部通过头尾轴,与头尾轴垂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V •3、左右轴(又称侧轴或第三轴):是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O1v 二、鱼类的四种基本体型 S/u(8 •1、纺锤形@ –最常见,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金枪鱼、鲐鱼、青鱼、草鱼。K •2、侧扁形{F1 –硬骨鱼类中较普遍,大多生活在平静的水中、中下层水流缓慢的内湾及湖泊,其运动不甚敏捷,如团头鲂、长春鳊、 乌鲳、银鲳等。&wiDP •3、平扁形"9][ –硬骨鱼类中的鮟鱇、爬岩鳅、平鳍鳅,软骨鱼类中常见的鳐、魟、鲼等,它们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VD •4、圆筒形(又称棒形或鳗鲡形)p!IBi? –如黄鳝、鳗鲡、海鳗等,具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穴居,善于钻泥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动不甚敏捷,游泳缓 慢。+^!* 三、其它独特的体型 U)_w –1、带形 如带鱼。w0 2、箱形 如箱鲀。[O" 3、球形 如东方鲀。T0 4、海马形 如海马。 2ah5、箭形 如颚针鱼、鱵鱼、银鱼。47Q#k0 6、不对称形 如鲽形目鱼类。"I,$[H 7、翻车鱼形 如翻车鱼。(: 、热带鱼、龙鱼 #0 第二节 鱼体外形区分>e_)=~ •鱼类的体型任其如何变异,仍然可以清楚地区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主要部分。z&op:p 一、鱼体区分 YH'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m,i 1、在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如鲨、鳐),以最后一对鳃裂为界;qT 2、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等(如鲤、鲈),则以鳃盖骨的后缘(不包括鳃盖膜)为界。[D"m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W\ 1、一般以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为界限;#HdLeg 2、有些鱼类的肛门特别移向身体前方(如鲽形目鱼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为界。sErS@ –尾部是自肛门以后到尾鳍末端,包括尾柄和尾鳍。qfAMN 二、头部区分 pxspfO –1、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Rzk(w= 2、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BU\ID 3、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K1SV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iNH 5、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cNPd 6、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LEY 7、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Nm<5_ 8、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e 9、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亦即颏部的后方。b;HD`o 三、可量性状 P37lH8 –1、全长──吻端到尾鳍后缘。f0 2、体长或标准长──从吻端到最后一椎骨(或尾鳍基部)。n.(zbz 3、头长──从吻端到最后一鳃孔或鳃盖骨后缘。uwgs 4、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距离。3: 5、体高──指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度。_WC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量出的眼的直径,即眼眶的前缘到后缘的直线距离。Y31 7、眼后头长──眼后缘到最后一鳃孔或鳃盖骨后缘。q6 8、尾柄长──臀鳍最后鳍条基部到最末一椎骨(或尾鳍基部)的直线距离。D'D@7J 9、尾柄高──尾柄最低部分的垂直高度。zk1 k 第三节 头部器官_5&. •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在头部着生的器官却无增减。头部主要的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裂和鳃孔、 喷水孔等。BZ/Kd 一、口 c>;@_Z •(一)软骨鱼类的口 s^~ –一般位于头部的腹面,鲨鱼的口多作新月形;魟、鳐等不十分活泼的底栖性软骨鱼类,其口呈裂缝状。wd|') •(二)硬骨鱼类的口 TZE(N –可区分为上位口、端位口和下位口。De-+ 1、上位口 如翘嘴红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4K 2、下位口 如鲟鱼、密鲴、鲮鱼。<o 3、端位口 也称前位口。如鲢、鳙、海水的鲐鱼、马鲛鱼等。9i2v}3 二、唇:[q •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生活在水底层的鱼类有比较发达的唇。板鳃类中有些种类在口角 有唇褶。n0B (F
《鱼类学》形态部分
形成一大孔,即枕孔,为脑和脊髓的通孔,腹后端有椭圆形的枕髁, 与第1脊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③基枕骨,位脑颅腹面后端正中,前端腹面部分为副蝶骨所覆盖,前接 前耳骨,腹面具骨质底盘,其腹面紧贴一块角质垫,称咽磨,与咽齿 形成相对的咀嚼面。
31
硬骨鱼类的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2
硬骨鱼类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3
硬骨鱼类鳃弓
鲈鱼鳃弓背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4
鲈鱼鳃弓
鲈鱼鳃弓腹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5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6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所组成。 脑颅:可分成筛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四个区。
⑥ 鳞片骨,位于脑颅背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骨片,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接在后颓骨上。
⑦后颞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覆盖着肩带上匙骨的前部。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9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枕区:包围在脑颅最后端枕骨大孔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上枕骨,位脑颅背后端中央,背面中央有较高的上枕脊突起,中部两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7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眼区:包围在眼球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 额骨,位脑颅背面,中筛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骨片,后缘
与顶骨相接。 ② 眶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左右两眼眶之间的一块鞍状骨。 ③ 翼蝶骨,一对,位脑颅腹面,眶蝶骨后方两侧。 ④ 副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端分叉,
鱼类学教案(生物科学)
鱼类学教案(生物科学)第一篇鱼类形态学部分 (3)第一节鱼类学的定义和范畴 (3)第二节鱼类的特征和进化 (4)第二篇鱼类的形态构造 (5)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 (5)第一节鱼类的外部分区 (6)第二节鱼类的体型 (7)第三节头部器官(外部) (8)第四节鳍 (9)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0)第一节皮肤 (10)第二节鳞片 (11)第三节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12)第三章骨骼系统 (13)第一节主轴骨骼 (14)第二节附肢骨骼 (15)第四章肌肉系统 (16)第一节肌肉的类别 (16)第二节肌肉的结构 (16)第三节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18)第五章消化系统 (18)第一节消化管 (18)第二节消化腺 (21)第六章呼吸运动 (22)第一节鳃 (22)第二节呼吸运动 (23)第三节辅助呼吸器官 (24)第三节鳔 (25)第七章循环系统 (26)第一节血液 (26)第二节血管系统 (27)第三节淋巴系统 (27)第八章尿殖系统 (27)第一节泌尿器官 (28)第二节生殖系统 (29)第九章神经系统 (32)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32)第二节外周神经系统 (34)第三节植物性神经系统 (34)第十章感觉器官 (34)第一节皮肤感觉器官 (35)第二节听觉器官——内耳 (35)第三节视觉器官——眼 (36)第十一章内分泌器官 (36)第一节脑垂体 (37)第二节甲状腺(thyroid) (37)第三节其它腺体 (37)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任课教师:龚小玲第一篇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第一节鱼类学的定义和范畴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它有许多分支学科,如:鱼类形态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古鱼类学、经济鱼类学、遗传学、组织学、鱼类行为学等。
鱼类学——精选推荐
鱼类学(一)鱼类学(1)同学们好,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内容包括鱼类的形态,鱼类的分类以及鱼类的生物学等内容。
现在我们讲第一讲,先跟大家介绍鱼类的形态与分类概要。
第一个问题,鱼类的形态,鱼类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环境及其复杂,就淡水水体而言,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各种水体的环境彼此不尽相同。
鱼类在这些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其体型、体表及外部的某些器官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先我们看看鱼体的外部分区。
鱼类的外部可以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大家看图。
头部是从鱼体的稳端鳃盖膜。
躯干部是从鳃盖骨的后缘至臀鳍基部的起点,就是这个地方,这是躯干部。
这里大家注意,有些鱼类,到躯干部也可以这样说,是到肛门为止。
但是有些鱼的肛门前移,如果肛门前移的鱼类以最后一个躯指骨为界,这个是躯干部。
尾部呢,就是从肛门开始,到尾鳍的基部,这里是尾部。
这在尾部里面大家注意,臀鳍基部西点的末端,这个地方至尾鳍的基部,这一段我们通常叫鱼类的尾柄,这是头部的鱼鳍的分区三个部分。
那么整个头部呢,从侧面看,我们又可以把鱼鳍的头部分为吻部,是吻端至眼睛的前缘,这里是吻部。
眼睛的后面至腮盖骨的后缘,这一段我们叫做什么呢,叫眼头头部。
从鱼体的腹部看,那么它的头部又分为这几个部分,第一个颐部,颐部怎么样呢,是下颌两耻骨的联合处的后方,这个地方是颐部。
颐部的后方是峡部,峡部的后方是喉部,喉部的地方是胸部,胸部的后方是这里面就是腹部,这是头部的分区。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鱼体的测量。
鱼类的外部形态变化比较大,国内鱼类的测量方法和项目不尽相同。
硬骨鱼类常用的测量项目有下面一些测量项目,大家看图。
一个是全长,全长吻端至尾鳍的末端,这个之间的长度是全长。
第二个是体长,吻端至尾鳍的基部,这个直线距离是体长,体长也叫标准长。
头长是头部的长度,躯干长,躯干部的长度。
尾长,尾巴的长度,尾柄长是尾柄的长度。
眼后头长,就是眼后头部的长度,鱼体的体高是指鱼体的最大高度。
[宝典]鱼类学总结
鱼类鳞片类型:盾鳞、硬鳞、骨鳞发光器的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色素体硬骨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软骨化骨,这种硬骨的发生时完整地经过三个阶段的(膜质期、软骨期、硬骨期——内骨骼的形成);膜骨,是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尾鳍类型:原型尾、歪型尾、正型尾鱼类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躯椎、尾椎躯椎与尾椎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具有椎体、椎管、髓弓、髓棘不同点:躯椎具有横突与肋骨,而尾椎没有尾椎具有脉弓、脉棘、而躯椎没有肌肉类型:平滑肌、横纹肌、心脏肌发电器官:除电鱼占之外,其余都是由肌肉衍生而成的。
其来源大致分四种情况:一是由尾部肌肉变异而成的;二是由鳃肌变异而成的;三是由眼肌变异而成的;四是由真皮腺体组织特化而成的。
鱼类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躯干部和尾部肌肉的交替收缩而使身体左右扭动前进;二是利用鳍的摆动;三是利用鳃孔向后喷水使身体前行。
鱼类体腔三个腔:围心腔、腹腔、背腔。
齿:咽齿:着生在鳃弓上的牙齿成为咽齿。
鳃靶:鳃靶数:常以第一鳃弓的外鳃靶数代表某色的鳃靶数,即上鳃耙数加下鳃靶数。
齿式:纪录咽齿的数目、排列状态的格式食道囊:银鲳等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齿状突起,称鲳类的食道球状构造为~胃类型:I型、U型、V型、Y型、卜型胃结构:幽门盲囊: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即~~消化腺组成:肝脏、胰脏、胃腺肝:肝脏最重要的机能为制造胆汁。
第二个重要作用是对来自消化管内的毒物进行抗毒。
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第三个作用是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胰脏:鳃的结构:鳃是由咽部后端两侧发生的。
鳃裂开裂与咽部的一侧为内鳃裂,开裂与体外为外鳃裂。
鳃片(或称鳃瓣)是鳃间隔前后两侧成丝状或板状的突起,它是鳃的主要组成部分,鳃片有无数鳃丝排列而成。
每一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是为鳃小片,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红⾊字体表⽰重点中的重点绿⾊表⽰名词解释蓝⾊表⽰与后⾯分类部分有联系的紫⾊表⽰有修改的部分(20100103)带?表⽰我⾃⼰还不太清楚的地⽅绪论1、软鳍鱼类:⽐较低等的真⾻鱼类,鳍通常⽆棘。
2、棘鳍鱼类:⽐较⾼等的真⾻鱼类,鳍通常有棘。
第⼀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第⼀章鱼体的外部形态⼀、鱼类的外部分区1、头部的各名称:⼆、鱼类的体型1、三轴:主轴、失轴、侧轴。
相互垂直,⽐值决定体型。
2、基本体形及环境适应性:·纺锤形(鲻、梭、鲐、马鲛鱼):这样的体形可将⽔的阻⼒减⾄最低限度。
·侧扁形(乌鲳、团头鲂):在硬⾻鱼类中较为普遍,多栖息于⽔流较缓的⽔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做长距离回游。
·平扁形(黄鮟鱇、鳐、魟):⼤部分栖息于⽔底,运动较迟缓。
但鲼胸鳍发达,使得他们能活跃于⽔体的中上层。
·棒形(鳗鲡、黄鳝):适于⽳居或环绕⽔底礁⽯岩缝间。
⾏动不甚敏捷,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不见。
·其他:海马的海马形,刺魨的球形等。
三、鱼的头部器官1、头部主要器官有吻、⼝、须、眼、⿐、腮孔、喷⽔孔等。
2、须:颏须、颌须、⿐须、吻须。
这是很重要的分类依据。
3、眼:·脂眼睑:若⼲鲱形⽬和鲻形⽬的种类,眼的⼤部分或⼀部分被覆有透明的脂肪体,特称之为脂眼睑。
·瞬膜:有些鲨鱼眼特有的,可以⾃⾏移动眨眼。
3、鳍: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偶鳍:胸鳍(P)、腹鳍(V)·⾓质鳍:不分枝、不分节,软⾻鱼特有。
分枝鳍条鳍软条(也叫鳍条):柔软、分节。
不分枝鳍条鳞质鳍(⾻质鳍条):由鳞⽚衍⽣⽽来真棘:不分节硬棘(也叫棘):不分枝、不分节假棘:⽔泡后分节鳍的组成和鳍条数⽬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鳍式:⽤鳍的缩写、符号、数字等表⽰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如鲈:D.XII,I-13 表⽰鲈的第⼀背鳍有12个棘组成;第⼆背鳍由⼀枚棘和13枚鳍条组成。
2014鱼类学
鱼类学绪论1、什么是鱼类?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的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鱼体披鳞片;是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一、鱼体的外部分区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二、鳞片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一、盾鳞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系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在外形上可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
皮齿:鲨、鳐体表的棘刺、锯鲨和锯鳐吻锯两侧的锯齿,均为盾鳞的变异。
二、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系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一般都具有硬鳞质,一般不作覆瓦状排列,鳞片间以关节突相关连。
典型的代表为雀鳝、多鳍鱼。
鲟、鳇等分布于我国的硬鳞鱼类,其硬鳞不很发达,真正的硬鳞仅分布于尾鳍上缘。
三、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呈覆瓦状排列,由真皮产生。
分区:前区(基区)、后区(顶区)、侧区(上侧区和下侧区)分类:圆鳞、栉鳞圆鳞:露出部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构造,如鲤形目等;栉鳞:露出部分的边缘密生细齿,如鲈形目等。
一般认为圆鳞较为原始,栉鳞较高级 骨鳞的结构骨鳞可分为上下二层:下层:纤维层,柔软,由交叉错综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新长出的一片在下面,要大些。
上层:骨质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
从边缘再生长新的一圈.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
鳞焦所在位置因种而异, 有鳞焦基位、鳞焦顶位或位于鳞片中心。
鳞沟:鳞片上从鳞焦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沟。
鳞沟在形状上的变异亦因种而异。
鳞嵴: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又称环片,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
鳞片的特化类型皮状突起:一些鲇形目鱼类;棱鳞:鳞片中央有刺状突起,大部分鲹科鱼类的部分或全部侧线鳞;鲱科鱼类;红娘鱼、绿鳍鱼的背鳍基部两侧;骨板:箱鲀;环状骨片:海龙目;骨刺:鲀形目;绒毛状鳞:单角鲀。
1鱼类学常识(1)
图示观赏鱼类三大类型的代表品种
四眼水泡
大 正 三 色
蓝 七 彩 神 仙 鱼
鳃盖膜(branchial membrane):有鳃条 骨(branchiostegal ray)支持 。
喉部(jugular) 下颌联合(mandibula symphysis) 颏部(颐部chin) 峡部(isthmus) 峡部是否与鳃盖膜
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 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
板鳃类和鲟类的 吻一般比较发达。 颌针鱼、旗鱼、 箭鱼的吻也很长。
功能:摄食、防 御。
二、 口(Mouth)
功能: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呼吸时水流 进入鳃腔的通道。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
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
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
及端位口。
唇(lip):鱼口缘的皮褶构造,无任何肌 肉组织,有别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
海马形
翻车鲀形
独特的体型
箭形
带形
箱形
第三节 鳍
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 类型? 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 各鳍有哪些特化现象? 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 义。
鳍的功能和组成
功能:鳍(fin)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 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 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 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前鼻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
开。
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
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腔
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动物。
2.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3.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硬骨鳞类、硬骨硬鳞类
(全骨类)和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4.鱼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鳃裂(或鳃孔),通常以鳃
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身披鳞片;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富有黏液;具侧线;具脊索,背神经管背位;出现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变温动物),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鱼类的经济价值:食用、饵料、工业用、药用、观赏和检测水体。
6.鱼类的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
特殊体型:球型、箱
型、不对称侧扁型、海马型、箭型等。
7.鱼类的头部器官及其作用:吻、口、唇、须、鼻、眼、鳃裂、鳃孔。
a)吻:辅助摄食、攻击或自卫、挖掘泥中的食物等。
b)口:上位口、端位口(口前位)、下位口。
索食、攻击、防御、也是鳃呼
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c)唇:帮助摄食、具有触觉和味觉
d)须:味觉、辅助觅食。
(通常有须的鱼类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
e)鼻:嗅觉器官的通道,能感受外界的化学刺激。
f)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若干鲱形
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
眼脸为斜行皱褶;眼脸为横行皱褶成为瞬褶。
g)鳃:水体交换。
8.鱼体的躯干部:有些鱼的腹部至肛门的腹中线有一隆起的尖锐的棱,叫做腹
棱。
腹棱分布于胸鳍基部至肛门之间的是不完全腹棱;腹棱分布于腹鳍至肛门之间的是完全腹棱。
9.鱼体的尾部:原尾型、正尾型、歪尾型、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
圆形以及尖圆形等。
10.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11.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
鳍
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和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12.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如“鱼翅”。
13.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故又称鳞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
又分为
软条和鳍棘(真棘),软条肉圆、分节,由左右两根拼合而成。
依其末端没有分支,又分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两种。
鳍棘坚硬、不分节、不分枝,仅有单根组成。
在鲤形目中有坚硬的棘,但有分节特征,并有左右两根紧密拼合而成,是不分枝鳍条硬化而成,叫做假棘(硬棘)。
14.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15.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16.脂鳍:在背鳍后方有由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形成的肉片状突起
17.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18.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19.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
背鳍鳍棘部
20.背鳍: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
21.背鳍的特化:
鳐类:背鳍退化,位臵移到尾部后端,形状很小
斑鰶及大海鲢等鱼:背鳍的最后一鳍条延长成丝状
体躯延长的鱼:背鳍很长
鮣:第一背鳍变成位于头顶部吸盘状
鮟鱇: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钓丝,深海鮟鱇背鳍鳍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
22.臀鳍: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23.尾鳍:推进和转向。
24.胸鳍:运动、协调鱼类转向、控制方向或在前进中起“刹车”的作用。
特化类型:1.扩大为体盘: 鳐等;2.特别长大:飞鱼等;3.发达成肉柄:弹涂鱼.4.延长成丝状:马鮁;5.特化成指状:红娘鱼;6.无胸鳍:黄鳝和丝鳗科特化类型:
25、腹鳍:协助维持身体平衡。
腹鳍的不同位臵在鱼类分类和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腹鳍胸位或喉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
腹鳍的特化类型
主要是特化为吸盘,如虾虎鱼,爬岩鳅等
软骨鱼类的鳍脚:所有现代软骨鱼类的雄鱼的腹鳍内侧变为鳍脚,为雄性交接器。
25.组鳍式
26.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即为组鳍式,是鱼类分类上的主要依据之一
27.D.-背鳍;A.-臀鳍;C.-尾鳍;P.-胸鳍;V.-腹鳍
28.鳍棘:用大写罗马字母表示;鳍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鳍:用小写罗马
字母表示
29.“-”:表示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表示分离
30.D.Ⅳ,Ⅰ-8;A.Ⅲ-8;P.17;V.Ⅰ-5;C.14
31.该鳍式表示鲻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有4条鳍棘,第二背鳍有1条鳍棘8
条鳍条,臀鳍有3条鳍棘8条鳍条,胸鳍有17条鳍条,腹鳍有1条鳍棘和5条鳍条,尾鳍有14条鳍条。
32.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保护、润滑、凝结、沉淀、调节渗透压、修补、辅助呼吸、感觉、吸收等。
33.真皮:起源于中胚层;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
34.疏松层含有色素细胞、变形细胞等,致密层不含色素细胞。
大多数鱼类在真
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下面有一层疏松的皮下层,含有色素细胞和脂肪细胞。
35.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三原色)和虹彩细胞
36.保护色:体色及斑纹尽可能与环境的背景色一致
37.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38.警戒色: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39.鱼类色泽的变化,系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扩散与集中所致,可因环境、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感情冲动而变化
40.发光器结构:系由皮肤衍生而来。
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
射器、色素体。
41.鱼类的发光原理:发光细胞→荧光素→荧光酶→氧化荧光素(荧光),属一
种“冷光”。
42.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1、种类识别信号;2、照明;3、引诱食饵;4、惊
吓敌害。
43.表皮:起源于外胚层,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
44.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
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
腺体由表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及毒腺
45.单细胞腺:包括棒状细胞、颗粒细胞、杯状细胞、浆液细胞和线细胞等
46.鱼类的棒状细胞和颗粒细胞能分泌黏液。
黏液的作用:保护身体不受寄生物、
病菌和其他微小有机体的侵害;凝结和沉淀水中的悬浮物;调节渗透压;减少摩擦,保持润滑,减小阻力等。
黏液腺发达程度与鳞片的发达程度相反。
以圆口类和鳗鲡目种类最发达。
47.具毒腺的鱼类有三种类型: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
如海鳝。
;具有毒性
的皮肤粘液腺。
如七鳃鳗;具毒刺的鱼类。
如虎鲨、魟、蓝子鱼、毒鲉等。
我国约有100多种。
48.珠星(追星):有些鲤科、鳅科鱼类的雄鱼,在性激素的刺激下,雄鱼表皮
局部区域的细胞膨大,聚集成底垫,底垫的最外层逐渐角质化,这种角质化的结构称之为珠星。
49.鳞片
大多数鱼类的皮肤中均有由钙质所组成的外骨骼,被覆在鱼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具有保护作用。
50.现生的圆口类体均无鳞片,但它们的古生种类,体外均被有硬甲;现生真骨
鱼类大多数体外被有鳞片,仅少数种类无鳞或少鳞,属于进化中的次生现象
51.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52.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在外形上
可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又称为皮齿。
鲨、鳐体表的棘刺、锯鲨和锯鳐吻锯两侧的锯齿,均为盾鳞的变异。
53.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系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鳞片间
以关节突相关连。
54.典型的代表为雀鳝、多鳍鱼;鲟、鳇等分布于我国的硬鳞鱼类,其硬鳞不很
发达,真正的硬鳞仅分布于尾鳍上缘。
55.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呈覆瓦状排列,由真皮产生。
56.分区:基区(前区)、后区(顶区)、侧区(上侧区和下侧区)
57.分类:圆鳞、栉鳞
58.圆鳞:露出部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构造,如鲱形目、鲤形目等。
59.栉鳞: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手摸鱼体一般会感到非常粗糙。
一般认为圆
鳞是较为原始,栉鳞较高级。
60.栉鳞细齿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可分为辐射型、锉刀型和单列型。
61.骨鳞分层结构:
下层:纤维层,柔软,由交叉错综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一片一片地生长。
上层:骨质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
62.表面结构:
鳞嵴: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又称环片,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
心圆排列。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
鳞焦所在位臵因种而异,有鳞焦基位、鳞焦顶位或位于鳞片中心。
鳞沟:鳞片上从鳞焦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沟。
鳞沟在形状上的变异亦因种而异
腋鳞:胸鳍上角和腹鳍外侧各有1扩大的尖刀状鳞片。
63.鳞片的特化类型
棱鳞:鳞片中央有刺状突起,大部分鲹科鱼类的部分或全部侧线鳞;(腹部棱鳞)
64.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
要依据之一。
65.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
一般包括三方面: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
侧线下鳞数。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