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指导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产养殖、⽣物科学)“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220 专业:⽔产养殖、⽣物科学学时:33学时指导教师:龚⼩玲第⼀部分鱼类形态实验⼀鳞⽚、⾊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形式、鳞⽚的分区、鳞⽚上年轮的识别,⾊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鱼的⾊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剪⼑、镊⼦、玻⽚、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观察的主要内容:⼀鳞⽚1.盾鳞: 由表⽪真⽪发⽣(路⽒双髻鲨)鳞棘(露在⽪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肤部分)2.硬鳞: 由真⽪发⽣(软⾻硬鳞类硬⾻硬鳞类)3.⾻鳞: 由真⽪发⽣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呈同⼼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乎平⾏)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素细胞取活体⾦鱼彩⾊鳞⽚,放在载波⽚上,盖上盖玻⽚,在显微镜下观察⾊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不分节假棘: 不分⽀分节软条: 分⽀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素细胞,其它使⽤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双髻鲨鳞⽚的⽰意图(注意各部分的⽐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意图实验⼆~四鲫鱼、⼩黄鱼、鲳鱼的形态⽐较解剖(9学时)实验⽬的鲫鱼、⼩黄鱼、鲳鱼⽣活环境、⽣活⽅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较解剖,从⽽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性。
鱼类增养殖学实验指导
鱼类增养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常见增养殖鱼类的辨识与比较一.实验目的1.了解增养殖鱼类形态结构以及与生态食性的关系,为鱼类增养殖奠定基础。
2.了解增养殖鱼类主要系统的基本构造。
二.实验材料和用品1.实验材料:常见的养殖鱼类标本(10种以上)。
2.实验用品:解剖盘、镊子、解剖刀、直尺、剪刀、解剖针、解剖镜、毛巾三.实验方法(一).辨别常见的养殖鱼类1.淡水养殖鱼类:青鱼、鲢鱼、鳙鱼、草鱼、鳗鱼、胡子鲶、鲤鱼、鲫鱼、黄鳝、泥鳅、淡水白鲳、斑鳢、罗非鱼、鲶鱼、鲮鱼等。
2.海水养殖鱼类:石斑鱼、牙鲆、大菱鲆、鲻鱼、梭鱼、军曹鱼、遮目鱼、紫红笛鲷、真鲷、接吻鲈、花尾胡椒鲷、(二).比较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体型鳙鱼的体型、鲢鱼的体型、石斑鱼的体型、胡子鲶的体型、黄鳝的体型、斑鳢的体型、泥鳅的体型、鳗鱼的体型等(三).比较不同食性鱼类的吻部鲤鱼的吻部、石斑鱼的吻部、斑鳢的吻部、胡子鲶的吻部、鲢鱼的吻部、鳙鱼的吻部、草鱼的吻部等(四)比较栖息在不同水层鱼类的呼吸器官鳙鱼、草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腮、皮肤及副呼吸器官构造(五).比较栖息在不同水层鱼类鱼鳍的构造鳗鱼、黄鳝、斑鳢、鳙鱼、罗非鱼、泥鳅等鱼鳍的构造(六).比较不同食性鱼类的口齿、咽喉齿结构石斑鱼、斑鳢、淡水白鲳、草鱼等的口齿、咽喉齿结构(七).比较不同食性鱼类肠道的长短鲤鱼、鳙鱼、鲢鱼、斑鳢、鳗鱼、石斑鱼等肠道的长短(八).比较栖息不同水层鱼类膘的大小鳙鱼、草鱼、罗非鱼、鳗鱼、黄鳝、鲻鱼等膘的大小四.作业1.绘出鳙鱼、石斑鱼、鳗鱼的外部形态图2.绘出石斑鱼、淡水白鲳的口齿与草鱼的咽喉齿的结构图3.绘出斑鳢和鲢鱼的肠道结构图实验二:养殖鱼类种鱼的挑选一.实验目的1.了解养殖鱼类种鱼挑选的过程2.掌握种鱼挑选的方法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罗非鱼种鱼、淡水白鲳种鱼、鲤鱼种鱼、鳙鱼种鱼2.实验用具:解剖镜、解剖盘、直尺、鱼筛、塑料鱼盘、塑料盆、塑料桶、钢管、吊水网箱三.实验方法(一).鱼种吊水过筛1.起捕鱼种:将鱼种从鱼池中捕起2.吊水:将捕起的鱼种集中于吊水网池中,清楚淤泥杂物3.过筛:把不同规格的鱼种过筛分级4.留大去小:在保留的群体中严格挑选该种鱼特征明显的个体做为种鱼5.随机取样:随机取样10%-15%的个体进行检查,如98%以上符合该种的特征,则保留该群体做为种鱼培育6.严格挑选:如果抽样个体中只有80%-90%符合该种的特征,则要严格挑选整个群体,把不符合和不太符合该种特征的个体去除,使保留的种鱼群体符合率达到98%以上7.强化培育:把保留的种鱼群体放回培育种鱼池进行强化培育四.作业1.简述种鱼过筛分级的操作过程2.简述种鱼的挑选过程实验三:亲鱼的催产与繁殖一.实验目的掌握鱼类催产的基本方法和常见养殖鱼类繁殖过程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鳙鱼、鲢鱼、胡子鲶2.实验用品:毛巾、取卵器、烧杯、量筒、注射器、注射水、鱼类催产药物、酒精三.实验方法(一)检查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度1.把亲鱼腹部向上翻,用毛巾盖住亲鱼眼睛,肉眼检查雌性亲鱼的腹部膨胀情况,再用取卵器从雌性亲鱼的生殖孔插入腹部两侧取出一小点卵子放在酒精中检查。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学实验详解
鲫鱼的解剖
2014年10月13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鲫鱼解剖的常规操作 • 2、了解硬骨鱼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
• 1、活鲫鱼 • 2、镊子、剪刀、解剖盘
三、实验原理
鱼类根据其骨骼的来源和性质、鳞片的类 型等特点,可以区分为两个纲: (1)内骨骼均为钙化软骨,无膜骨;鳃间 隔发达,多具盾鳞……软骨鱼纲
鲫鱼解剖
从肛门前向前剪开
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之后
鲫 鱼 解 剖
鲫鱼解剖
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
鲫鱼解剖
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
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
鲫鱼解剖
原位观察,鲫鱼的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
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鲫鱼解剖
呼吸系统
鲫鱼的肾脏
肾脏
鲫鱼的精巢
鲫鱼的卵巢
循环系统
• 鲫鱼的循环系统主要是由心脏、动脉球、 动脉、脾脏组成;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
单循环
鱼的循环系统
鳃里的毛细血管 心房
背部的大动脉
心室Biblioteka 静脉 体内的毛细血管动脉球 鲫鱼的心脏
脾脏
鲫鱼的心脏
五、实验作业
1、鲫鱼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刺激? 2、鲫鱼呼吸器官特点如何?鳃丝、鳃弓、鳃耙的
(二)、内部解剖
• 取活鲫鱼放在40度温水中处死,5分钟后取出放在解剖盘
里; • 使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前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
中间剪到下颌之后;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 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
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即可原位观察,鲫鱼的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2SO4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鱼类增养殖学》实验指导新—18930微改-4个实验-水本2016级用) (1)
《鱼类增养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鱼类增养殖常用渔具的识别、吊池和筛鱼。
一、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正确识别常用渔具,掌握在池塘中开池、括鱼起网、洗吊池和筛鱼的基本技能。
二、材料和试剂吊池、鱼筛、鱼网、塑料桶、塑料盘、白色圆瓷盘、白瓷盘、筛鱼配套工具、扦竹、下水裤、鱼塘和实验用鱼等。
三、内容和方法开池:两人配合,一人持插竹一人持吊池,同时下塘,然后持插竹者于塘中选择适合位置(离塘堤约1米处),根据吊池宽度插稳插竹并与持吊池者合作将吊池池头上纲纲绳固定于插竹上,然后沿一边塘堤延伸方向开池、插稳插竹并固定吊池的另一端。
刮鱼起网:4—8人一组,于吊池的对岸开网,两至四人拉牵捕鱼网的一头,往鱼塘装吊池的方向赶鱼、起网,将鱼赶集于吊池内(外购鱼苗种时则直接将鱼苗种放入吊池中,无需拉网捕鱼)。
洗池:两人分别在吊池的两边,相互配合将吊池中鱼赶至吊池的一端,然后两人往相反方向拨水洗鱼池,集池中杂物并移出池外弃之,用同样的方法洗鱼池的另一端。
筛鱼:2—6人一组,相互配合,用不同规格的鱼筛筛鱼。
鱼苗计数:用碗量法计数鱼苗。
描述开池、洗池及鱼苗计数方法,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鱼类不同时相卵巢的识别一、目的要求掌握鱼类卵巢分期及鱼类性腺在体腔中的观察方法,计算成熟系数及相对怀卵量。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塑料桶、塑料盘、白瓷盘、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镜、卡尺、其他配套解剖器械、百分之一克电子天平、玻璃器皿、实验用鱼等。
三、内容和方法每6人一组,每组准备不同年龄鲢鱼及鲤鱼各6尾,将实验鱼按种类编号;称量各实验鱼全重;分别用解剖剪剪开各实验鱼腹部,用镊子取出肠、胆、肝、胰;观察卵巢在体腔中的位置、形状、颜色及是否有卵粒形状,判断卵巢所处时相(期);取出性腺及鳔,分别测量各性腺的宽度和长度;用天平准确称量性腺重量(精确到百分之一克)及去除内脏后的实验鱼空壳重(单位与性腺重一至),抽样计数达到Ⅳ~Ⅴ期(时相)的卵巢全部卵粒数,计算相对怀卵量;按性腺重/鱼空壳重计算成熟系数。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05-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鱼类学实验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鱼体测量及描述的一般方法;熟悉鱼类分类学所习见的某些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以便为鉴定鱼类分类奠立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鲨和鳐鲤或鲈2、工具:解剖盘镊子分规直尺或鱼体测量板三、观察内容(一)测量项目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算单位。
1、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或标准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最后1枚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的垂直距离。
3、叉长由吻端至尾叉最凹的直线长。
4、头长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
5、吻长自吻端或上颌前缘至眼前缘的垂直距离。
6、眼径眼水平方向前后缘的最大距离。
7、眼间距头背部两眼间的最大距离。
8、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自眼后缘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距离)。
9、口裂长由上颌前端量至口角的距离。
10、口长上颌正中至口角处的垂直距离。
11、躯干长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生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
12、体高鱼体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3、体宽鱼体左右侧的最大距离。
14、尾部长自肛门(或泄殖腔)后缘至最后一椎骨(用手拿尾鳍向上折弯处)的垂直距离。
15、尾柄长自臀鳍基底后缘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的垂直距离。
16、尾柄高尾柄部最低的垂直高度。
17、尾鳍长尾鳍基部至尾鳍末端的垂直距离。
鲨、鳐类除上述测量项目外还有些项目:1、口前吻长 自头腹面吻端至上颌前缘距离。
2、唇褶长 口角裂状沟,上颌口角处为上唇褶,下颌口角处为下唇褶,唇褶的有无及其长度是分类特征之一。
3、背鳍 ①背鳍长,背鳍前缘长度或称背鳍前缘长。
②背鳍高,背鳍上角至背鳍基底的垂直高度。
③背鳍上角 ,背鳍向背上方的角。
④背鳍下角,背鳍向后方的角。
⑤背鳍后缘,背鳍向后方的边缘。
⑥背鳍下缘,背鳍下角末端至背鳍基底终点间的距离。
4、胸鳍 ①胸鳍基底长,胸鳍基底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04-实验四-鱼类的呼吸与循环系统-鱼类学实验
实验四鱼类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尖头斜齿鲨、鲤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解剖和观察,了解鱼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了解鳓和乌鳢的鳔,鲢的咽上器官和乌鳢的咽上器官,并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鲤鲢鳓乌鳢和鲈2、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三、观察方法(一)呼吸系统A、尖头斜齿鲨①鳃裂:由发达的鳃间隔分隔成头后外侧的5对外鳃孔(裂),开口于口咽腔的为内鳃裂。
内外鳃裂间的通道为鳃裂道或称鳃囊。
②鳃弓:为5对弧形软骨,支持鳃间隔,第1-4对鳃弓的前后外侧面上都附生有鳃片。
③鳃间隔:前后两鳃片附板状鳃间隔上,故有板鳃鱼类之称。
鳃间隔每侧5片,长有鳃丝并延伸到体表。
④鳃片:鳃间隔两侧附有呈丝状的表皮突起,即鳃片。
每一侧的鳃片称一个半鳃,2个半鳃合成一个全鳃;每侧共有9个半鳃,最前面附生于舌弓的鳃间隔上只一个半鳃,1-4鳃弓上有4个全鳃,第5鳃弓无鳃。
⑤鳃小片:从鳃片上取下2-3根鳃丝,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薄片状突起,为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注意相邻鳃丝的鳃小片彼此嵌合排列。
鳃丝附于鳃间隔的一侧有一小段距离无鳃丝附着,此处形成一管道,底壁为鳃间隔,两侧壁为鳃丝,顶壁为鳃小片突出部分,称此管道为水管,是呼吸水流排出处;为板鳃鱼类所特有。
B、鲤鱼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①鳃盖和鳃盖膜: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②鳃: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
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
西昌学院《名特水产养殖学实验》指导
西昌学院《名特水产养殖学实验》指导院系:动物科学教研室:水产与动物保护教师:周俊名赵金凤实验一名特鱼类的形态结构观察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通过对乌婚、斑点叉尾鲍、黄鳍、泥纵等名特品种进行解剖并对其结构观察,认识该品种、了解该品种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内容乌鲤、斑点叉尾蛔、黄鳍、泥爆等形态结构观察。
二、材料和用具乌醴、斑点叉尾蛔、黄鲜、泥瞅、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器、直尺、棉花、培养皿等。
三、操作及观察(以鲤鱼为例)(一)外形观察鲤鱼体呈纺垂形,略为侧扁。
头的最前端为口,口两侧各有一对口须(鲫鱼无口须)口上有一对鼻孔。
头后两例有宽扁的鲤盖,鲤即位于其内。
背鳍一个,最前端有一硬刺。
尾鳍两叶相等为正形尾。
臀鳍的前端亦有一硬刺,腹鳍已向前移位于胸鳍之后,注意偶鳍与鲨不同,不是向水平展开而是向垂直面展开。
躯干两侧有侧线,位于皮肤下。
肛门开口于臀鳍的基部,泄殖孔紧接其后。
(二)皮肤及鳞片的观察用手抚摸鲤鱼的体表,是否光滑?鲤鱼的体表被以一层上皮组织,并由其分泌大量粘液,在游泳时可以减少鱼身和水的摩擦。
在表皮之下覆盖着一层鳞片,鳞片彼此呈整齐覆瓦状排列。
(三)内脏器官观察取一条鲤鱼放在解剖盘里,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纵形剪开,使鱼体右侧向上,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鲤盖后缘剪去一例的体壁,使内脏全部露出。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肠等,消化腺只有肝胰脏。
先观察口腔,由上下领包围,上下颌均无牙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口腔底部有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
口腔向后是咽部,左右两侧是鲤裂。
第五对鲤弧称咽骨,其上无鲍丝,而生有咽喉齿。
咽喉齿排列的行数和每行的齿数年,为鱼类分类的依据之一,咽喉齿的形态则因鱼的食性不同而异。
鲤鱼的咽喉齿有3列,其齿式为1∙1∙3∕3∙1∙1;鲫鱼的咽喉齿为1列,其齿式为4/4。
咽的后方为短的食道,背面有膘管通到膘。
鲤(鲫)无明显的胃(杂食性或草食性的鱼胃肠的分化不明显,肉食性的鱼有胃的分化),食道之后即为肠管。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观察的主要内容:一鳞片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入皮肤部分)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3.骨鳞: 由真皮发生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二色素细胞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假棘: 不分支分节软条: 分支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鱼类学方面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时透过实验加深对鱼类的认识并提高实验技能。
二.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鱼类样本2. 显微镜3. 活体鱼类实验器材4. 安全手套和实验服5.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鱼样本按标准操作进行解剖,取出它们的鱼鳃和鱼鳞,并将其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2. 成像将鱼的鱼鳃和鱼鳞分别进行镜下成像,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对样本的成像来了解细胞结构和生理特征3. 实验记录进行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记录,包括观察习性的变化,发现的问题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了鱼类生物学方面的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以及对鱼鳃和鱼鳞的构造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 结论及探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鱼类的鱼鳃和鱼鳞是它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对鱼类生存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鱼类吸收氧气,还可以防止身体遭受外界的伤害。
五. 实验注意1. 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会影响实验结果,必须穿戴实验服和安全手套2. 实验现场必须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污染仪器3. 在进行鱼类活体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造成其伤害,结束实验后应尽快放回水中以减少其压力4. 拆解鱼类样本时一定要办好防护措施,不要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了解了鱼类的鱼鳞和鱼鳃构造,对鱼类生物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此外,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学习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实验工作。
【鱼类学实验指导】鱼类的生物学测定(可编辑)
//0>./20104413200/2001.htm实验1//./20104413200/2002.htm2 //./20104413200/2003.htm3//./20104413200/2004.htm4 //./20104413200/2005.htm5//./20104413200/2006.htm6 //./20104413200/2007.htm7//./20104413200/2008.htm8 //./20104413200/2009.htm9//./20104413200/2010.htm10 //./20104413200/2111.htm11//./20104413200/2011.htm12 //./20104413200/2013.htm13//./20104413200/2014.htm14 15?实验十五??鱼类的生物学测定??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 (二)材料 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 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1. 引言鱼类学实验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鱼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行为、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响应。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鱼缸:用于容纳鱼类的透明玻璃容器。
•水质检测工具:用于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饲料:用于喂养实验中的鱼类。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鱼缸并填充适量的水。
检测并调整水质指标至合适的范围。
2.实验组设置:将一定数量的鱼放入鱼缸中,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等。
3.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包括游动方式、觅食行为、群体行为等。
4.生理指标检测:定期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并观察鱼类的生理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等。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鱼类的行为和生理响应差异。
6.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鱼类的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有所变化。
在较低温度下,鱼类的游动活动减少,觅食行为也相应减弱;而在较高温度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活跃。
这表明鱼类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
此外,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鱼类的行为也有所变化。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有所减小,觅食行为减弱;而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加活跃。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鱼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水质参数和鱼类生理指标的监测,我们发现水质的变化对鱼类的生理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当水质变差时,鱼类的呼吸频率增加,表明它们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鱼类的呼吸频率相对较低。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鱼类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一鱼类的外部形态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类体形的多样性及体形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不同鱼类鳍条和鳞片的观察与计数,掌握鳍式与鳞式的正确表达方式。
掌握鱼体可量性状的正确测量方法,体会可比性状的形态学意义。
3、初步熟悉鱼体外部特征与术语。
二、实验内容:1、体型与体色;2、各鳍的形态特征;3、侧线完全情况下与侧线不完全情况下鳞片的数计4、棘、假棘、不分支软条与分支软条的观察与数计;5、鱼体外部可量性状及可比性状三、仪器与材料:显微镜、测量与绘图用具,1套/组。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鱼的名称并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2、识别各种鱼的各种鳍及掌握鳍式的表达方式3、测量各种鱼的可量性状五、作业(一)填空题1、鱼类骨骼可分为外骨骼鳞片+ 鳍条和内骨骼头骨+ 脊柱两大部分。
2、骨骼之功能为支撑身体、保持体形和保护鱼体内部器官。
3、背鳍、臀鳍的支鳍骨一般由基节、中节和末节构成,高等鱼则逐渐减少。
4、支持胸鳍的带骨为肩带,支持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5、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前者是软骨鱼类特有,后者是硬骨鱼类特有,它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末端分支、末端不分支、末端不分支鳍条。
6、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前者起源于上皮细胞,后者起源于结缔组织。
7、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园鳞、栉鳞。
8、鲤和鲫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是否具有两对口须。
9、青鱼和草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生活环境,形态特征。
10、鲈鱼和鳜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腹部腹鳍前后腹棱。
11、鱼类的体腔分为___颅腔___与____腹(胸)腔_____两部分。
12、在生殖季节,许多硬骨鱼雄体常在鳃盖上,上唇触须上、胸鳍等部位出现一些点状或小片状突起,叫做_珠星,它们是由表皮__角质化___形成。
13、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胸鳍基部_至___肛门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腹鳍____至___肛门__。
鱼类繁育实习实训指导书
②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池塘清整,将池底周围的淤泥起放在堤埂上移栽水草,作为鱼类
的青饲料,注入新水应采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
a.放养时间: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鱼苗下塘时间应在清塘后 7~10 天,然后 根据鱼苗下塘时间施有机肥料,人为制造轮虫高峰期。
b.鱼苗质量评价 鉴别方法 优质鱼苗
劣质鱼苗
75 千克用木桶或塘底挖几个小坑把生石灰放入加水溶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向四周泼洒, 另一种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 1M 用生石灰 120~150 千克,将生石灰溶化后全池遍洒,7~ 8 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
(6)捕捞上市 要坚持轮捕轮放,捕大留小,捕出一部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类,留较小鱼继续饲养,捕 大留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放鱼种或夏花,捕捞时要求水温较低,池水溶氧较高时进 行,捕捞后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使增加溶氧,防浮头。
鱼苗质量评价鉴别方法优质鱼苗劣质鱼苗体色鲜艳有光泽体色暗淡无光变黑或变白看活动情况行动活泼集群游泳受凉后迅速潜入水底不常在水面停留抢食能力强行动迟缓不集群在水面漫游抢食能力弱抽样检查鱼在盆中狂跳身体肥壮头小背圆鳞鳍完整无民常现象鱼在盆中很少跳动身体瘦弱薄俗称瘩子鳞鳍残缺有充血现象或异物附着c
鱼类繁育实习实训指导书
a.水源 对水源的地理、水文资料弄清楚;
b.水质 水的酸碱度,水中气体溶解量:氧气含量:4~6mg/L 以上;二氧化碳含量: 20~30mg/L;沼气和硫化氢,在缺氧的下产生,一般水中不允许存在。化学物质能造成鱼 类大量死亡如:油类、硫化物、氰化物、酚类及各类重金属;
c.能源 电能尤其重要; d.土质 壤土造池最好,砂土最次,含铁量过多的土料对鱼类危害较大; e.地形 一般建在地势平坦地区;交通运输、渔场建在便于运输的地方。 ②判断渔场布置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二、材料与工具1、实验材料:鲫鱼的新鲜标本或已制备好的浸泡标本2、工具:电炉、铝锅、旧牙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尖头镊子、透明胶三、解剖方法与观察内容(一)解剖方法1.将实验鱼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刀分离背鳍和侧线鳞两侧的白肌肉,然后用解剖刀沿鱼体腹中线剪开(注意别损坏腹鳍和腹鳍之间的带骨),然后去除内脏,然后将整条鱼放入沸水中稍煮片刻(10-15分钟),拿出,再用镊子撕去皮肤及附在骨骼上的大部分肌肉,最后用牙刷剔除剩余的肌肉。
2. 将眼球、嗅囊从骨骼凹窝内取出,等骨骼稍干燥后,这些小骨骨缝较明显时,再用镊子小心剔除脑颅腔内其余组织(剔除紧靠头骨后方第1—3脊椎骨两侧肌肉时,注意别损坏两侧的韦伯氏器(四块小骨连成一串的结构),待整条骨骼基本剔除干净后,待骨缝清楚后即可观察。
(二)观察内容第二部分:观察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一、头骨,由脑颅和咽颅所组成。
(一)脑颅:可分成筛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四个区。
1、筛区:包围在鼻囊周围的骨骼。
包括有:①前筛骨,1块,位于脑颅前方背面中央的棒形小骨。
②中筛骨,1块,位脑颅背方前端中央,呈三角形,外侧与侧筛骨相接。
③侧筛骨1对,位于中筛骨后方两侧的一对骨骼。
④鼻骨,1对,长椭圆形的一对薄片骨,位中筛骨基部两侧,内侧与中筛骨相接。
⑤犁骨,1块,位脑颅腹面前端中央,紧贴于中筛骨腹面。
眼区:包围在眼球周围的骨骼。
包括有:①眶蝶骨,1块,位脑颅腹面中央,左右两眼眶之间的一块鞍状骨。
②翼蝶骨,1对,位脑颅腹面,眶蝶骨后方两侧。
③副蝶骨,1块,位脑颅腹面中央,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端分叉,有细锯齿缘,嵌在犁骨与侧筛骨之间,后端紧贴在基枕骨腹面,整个骨骼呈“十”字形。
④额骨,1对,位脑颅背面,中筛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骨片,后缘与顶骨相接。
⑤围眶骨,位于眼球四周的一组骨骼,每侧具6块。
3、耳区:包围在内耳周围的骨骼。
包括有:①蝶耳骨,1对,位于额骨后外侧,其腹侧缘有一纵行凹面与舌颅骨相关节,后背侧覆有翼耳骨,腹面突起与前耳骨相接,前腹内缘与翼蝶骨相接。
②翼耳骨,1对,位于顶骨外侧的一对骨骼,后侧有一关节面与后颞骨相关节,后背缘与鳞片骨相关节,前缘与额骨,蝶耳骨相关节,腹缘与前耳骨相关节。
③前耳骨,1对,位脑颅腹面,前缘与翼蝶骨相接,外侧与蝶耳骨,翼耳骨相接,后内侧与外枕骨,基枕骨相接,内侧缘分成背腹两翼状纵行突起,背突起与对侧的前耳骨背突起相接,腹面的突起与副蝶骨的后背面相接,构成颅腔底壁,共同组成动眼肌室的骨腔,以容纳眼球的四对直肌,骨腔后端终止于基枕骨前端。
④上耳骨,1对,位顶骨后方的一对笠状小骨,外侧与鳞片骨及翼耳骨相接,前缘与顶骨相接,内侧与上枕骨相接,后缘与外枕骨的背缘相接,构成耳腔的后顶壁。
⑤顶骨,1对,位脑颅背面,颧骨后方的一对骨骼。
⑥鳞片骨,1对,位于脑颅背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骨片,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侧,后方接在后颓骨上。
⑦(后)颞骨,1对,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覆盖着肩带上匙骨的前部。
4、枕区:包围在脑颅最后端枕骨大孔周围的骨骼。
包括有:①上枕骨,1块,位脑颅背后端中央,背面中央有较高的上枕脊突起,中部两侧具翼状侧突,前缘与顶骨后缘相接,两侧仅与上耳骨相接。
②侧枕骨,1对,位上枕骨两侧,左右外枕骨在后方正中相接,腹面形成一大孔,即枕孔,为脑和脊髓的通孔,腹后端有椭圆形的枕髁,与第1脊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③基枕骨,1块,位脑颅腹面后端正中,前端腹面部分为副蝶骨所覆盖,前接前耳骨,腹面具骨质底盘,其腹面紧贴一块角质垫,称咽磨,与咽齿形成相对的咀嚼面。
(二)咽颅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
1、颌弓:组成口缘和支撑咽腔前部的骨骼,分为上颌与下颌两部分。
(1)上颌:①前颌骨,1对本骨为一对“厂”形膜骨,后缘与上颌骨的腹端突起相关节,仅有前颌骨构成上颌前缘,背中央后方突起以韧带与前筛骨相接。
②上颌骨,位前倾骨后方的一对膜骨,背端前方与前颌骨关节,后方与腭骨相关节,腹端以结缔组织与下颌的齿骨后端相接③腭骨,位犁骨前方两侧的一对长形骨骼,内侧面与犁骨前端两侧相关节,后端与中翼骨相关节。
④翼骨(亦称前翼骨),较小,一对,呈扁平菱形,紧贴方骨前缘,前接腭骨,其后背缘与中翼骨相接。
⑤中翼骨,位眼眶内侧,呈梯形,薄片状骨骼,前缘具凹形关节面与腭骨的突起相关节,背缘与副蝶骨腹外侧以结缔组织相连,腹缘与翼骨,方骨关节,后端与后翼骨相接。
⑥后翼骨,位于中翼骨后方的一对薄片状骨骼,背后缘与舌颅骨相接,腹缘与续骨、方骨相接。
⑦方骨,位中翼骨腹缘,背上方以软骨与中翼骨、后翼骨相接,前缘与翼骨相接,腹后方突起与续骨相嵌合,前腹端有一鞍状关节突,上颌诸骨借此与下颌的关节骨后端凹面相关节。
(2)下颌①齿骨,为下颌最前端一对骨骼,后部分叉,后背突起以结缔组织与上颅骨相连,背腹叉之间,嵌有关节骨及细棒形米克尔氏软骨。
②隅骨,紧贴在关节骨后腹面的颗粒状小骨。
④关节骨,嵌于齿骨后部两叉形突起之间,背后方的关节面与方骨突起相关节,后腹端与隅骨愈合。
2、舌弓:①基舌骨,位舌弓最前端腹面中央突出的一块长扁平的骨骼,前端圆钝,后端较细,与后中央基鳃骨和两侧的下舌骨相接,本骨突出口腔底壁,外覆粘膜,构成鱼类的舌。
②下舌骨,为2对小骨,位舌弓腹面中央,外侧与角舌骨相关节,背中央后方与基舌骨关节,腹面中央与尾舌骨相接。
③角舌骨,位上舌骨前方的一对扁平长方形骨片,前端与下舌骨相关节,腹外侧也附有鳃条骨。
④上舌骨,位茎舌骨腹面的一对扁平三角形骨,前方与角舌骨相关节,腹外侧附有鳃条骨。
⑤茎舌骨(或称间舌骨),位前鳃盖骨内侧面的一对圆柱状骨,背端与续骨和舌颅骨的腹端相关节。
舌弓借此与上颌各骨相关节。
⑥尾舌骨,位于腹面前方中央一块似箭形的骨,背中央有隆起颇高的纵脊,腹中央亦稍凹入,前端与左右下舌骨相关节。
⑦续骨,一对细棒状骨骼,紧嵌在方骨后方突起的背缘,其背方与后翼骨相接,借此骨缝合着后翼骨和方骨,故又称缝合骨,后端内侧与茎舌骨和舌颌骨相接。
⑧舌颌骨,位于头骨侧面,眼眶后方的一对骨骼,背缘有一近圆形关节突与蝶耳骨,前耳骨、翼耳骨所共同构成的凹窝相关节,背缘后方的关节突与主鳃盖骨前背缘凹窝相关节,其后缘紧贴前鳃盖骨,此骨腹端与后翼骨、续骨、茎舌骨相接,舌颌骨起着维系脑颅与咽颅的重要作用。
4、鳃盖骨系①主鳃盖骨,位于头部后方侧面近长方形膜骨,前背缘有圆形的凹窝与舌颌骨突起相关节,在腹缘覆盖着下鳃盖骨,前缘接前鳃盖骨,前下缘接间鳃盖骨。
②前鳃盖骨,位主鳃盖骨前缘,呈“』”形,弯曲部外侧面有一弧形突起,后腹缘光滑,前缘与舌颅骨、续骨、茎舌骨,方骨相接,腹缘覆盖在间鳃盖骨外侧面。
③间鳃盖骨,大部被前鳃盖骨所覆盖,后缘覆盖着主鳃盖骨前下缘和下鳃盖骨前缘。
④下鳃盖骨,位于主鳃盖骨腹缘,前端嵌在间鳃盖骨和主鳃盖骨之间,后端狭长而尖突。
⑤鳃条骨,3对,都为长条形骨片,附着于角舌骨、上舌骨的外侧缘。
?二、脊柱和肋骨:1、脊柱:约有36个脊椎骨连接而成,其中躯椎16枚,余为尾椎。
(1)躯椎具髓弓、髓棘、椎体、椎体横突与肋骨相关节,椎体背面前后方有两对细短突起,即前关节突,与前一椎骨的后关节突相接,后关节突与后一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2)尾椎包括髓弓、髓棘、椎体、脉弓与脉棘。
(3)韦伯氏器第1-3脊椎骨两侧有4对小骨,借韧带相连,是为韦伯氏器。
①带状骨,最小,呈椭圆形漏斗状,由第一椎骨的髓棘演变而来,位第1椎骨的椎体和髓弓之间,大部分被舶状骨所覆盖。
②舶状骨,呈扁圆形,腹缘有向前后方突出的细支,由第一髓弓演变而来,外侧后方有粗韧带与第3、4对小骨相连。
③间插骨,位于第2椎骨髓弓的腹缘,由第2髓弓演变而来。
为“丫”形小骨,后方叉状部分以结缔组织贴在第2、3椎骨的椎体侧面。
④三脚骨,为小骨中最大者,呈三角形,位于第2、3椎骨的椎体横突之间,由第3椎骨的椎体横突演变而来。
前端以韧带与前两骨相连,后方尖端埋在鳔前室鳔壁的结缔组织内。
鳔中气体压力的变动都通过这一组骨片传导到内耳。
鲤形目鱼类较灵敏,这与它们在内耳和鳔之间有效地传递感觉有关,故亦称此目为骨鳔目。
2、肋骨:鲤仅具腹肋,肋骨一端与躯椎的椎体横突相关节。
三、鲤的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及支鳍骨1、带骨:包括支持胸鳍的肩带和支持腹鳍的腰带。
(1)肩带:每侧的肩带由6块骨骼组成,由背至腹为:①上匙骨:呈棒状,前后端稍尖,位于后颞骨后方,后端覆盖着匙骨。
?②匙骨:为肩带中最大的一块,背上方呈尖形突起,其外侧面部分为上匙骨所遮盖,后缘内侧附有后匙骨,腹缘与乌喙骨相接,内侧面中央后方紧贴有肩胛骨。
③后匙骨:呈“S”形,背方以结缔组织附于匙骨后内侧面。
④肩胛骨:位匙骨后内侧,呈不规则形状,前缘与中乌喙骨关节,腹缘与乌喙骨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