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详解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产养殖、⽣物科学)“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220 专业:⽔产养殖、⽣物科学学时:33学时指导教师:龚⼩玲第⼀部分鱼类形态实验⼀鳞⽚、⾊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形式、鳞⽚的分区、鳞⽚上年轮的识别,⾊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鱼的⾊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剪⼑、镊⼦、玻⽚、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观察的主要内容:⼀鳞⽚1.盾鳞: 由表⽪真⽪发⽣(路⽒双髻鲨)鳞棘(露在⽪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肤部分)2.硬鳞: 由真⽪发⽣(软⾻硬鳞类硬⾻硬鳞类)3.⾻鳞: 由真⽪发⽣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呈同⼼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乎平⾏)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素细胞取活体⾦鱼彩⾊鳞⽚,放在载波⽚上,盖上盖玻⽚,在显微镜下观察⾊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不分节假棘: 不分⽀分节软条: 分⽀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素细胞,其它使⽤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双髻鲨鳞⽚的⽰意图(注意各部分的⽐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意图实验⼆~四鲫鱼、⼩黄鱼、鲳鱼的形态⽐较解剖(9学时)实验⽬的鲫鱼、⼩黄鱼、鲳鱼⽣活环境、⽣活⽅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较解剖,从⽽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性。
鱼类学实验—消化和呼吸系统
实验四消化和呼吸系统一、实验目的: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并了解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内容:1消化系统的观察(1)消化管,鲤科鱼类仅具咽齿,无胃。
①口咽腔:鲤没有颌齿,腭齿及犁齿,而具发达的(下)咽齿个。
咽齿着生在口咽腔后方第5对鳃弓,角鳃骨扩大形成的咽骨上,咽齿与基枕骨突起下面的角质垫(咽磨)组成咀嚼面。
鲤咽齿每侧3行,呈臼齿状,大多具沟槽。
齿式1.1.3/3.1.1。
口咽腔底部中央有突出的舌,其后方是着生于鳃弓前面两侧的鳃耙,鳃耙具滤食作用,观察分析其形状,数目、排列状态和食性的相互关系。
②食道和肠:鲤食道甚短,接续口咽腔,管壁肌肉层为横纹肌,内壁具纵褶,背后方有鳔管开口,并以此作为与肠的分界点,肠较长,为体长的2—3倍,盘旋多折,前部较粗,后部渐细。
肠内壁有网纹状的粘膜皱褶,后部皱褶渐少,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2)消化腺:①肝胰脏:因胰脏组织弥散分散在肝组织中,故名,为黄褐色不规则形,体积较大,散布在肠管周围的系膜上。
②胆囊:为椭圆形深绿色囊,位于腹腔前右侧,并被肝胰脏所包盖。
胆囊前部有一粗短的胆管,开口于肠始处的右侧腹面。
此外肠系膜上还有一深红色长条形腺体,为脾脏,属淋巴组织而非消化腺。
2.呼吸系统: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1)鳃盖和鳃盖膜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2)鳃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
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行为生态学调查及分析
鱼类行为生态学调查及分析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它们在水环境中的生存具有独特的行为生态学特征。
鱼类行为生态学是指研究鱼类在其生活史中表现出的行为表现的学科,它是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鱼类学、渔业生态学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领域,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鱼类生物学、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以及维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行为表现类型鱼类的行为表现种类繁多,经典的分类方法主要以鱼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性质为基础,可以分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群居和社交行为、避险逃生行为以及其他行为。
1. 觅食行为鱼类为了获取养分和能量必须进行觅食活动。
不同种类的鱼类觅食方式不同,例如,鲸鲨以摄食大型鱼类为主食,会在近海进行大规模的觅食活动;而一些小型底栖鱼类通常在海底寻找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生物。
2. 繁殖行为关于鱼类繁殖行为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对于我们对鱼类生态学和遗传学的了解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鱼类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鱼类通常选择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域产卵,而胎生鱼类则在母体内孕育出幼鱼,雌鱼直到幼鱼孵化后才将幼鱼释放到水中。
3. 群居和社交行为许多鱼类表现出群体行为和社交行为,它们在群体中寻找安全感和食物。
例如,一些鲨鱼和鲸鱼通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觅食活动,一些鱼类在群体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等行为。
群体行为和社交行为对于鱼类间的物种关系、食物链关系以及保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 避险逃生行为面对敌害,不同种类的鱼类表现出了不同的避险逃生行为。
例如,一些小型底栖鱼类采取躲藏等方式避免被掠食者发现,而一些稀有鱼类则采用逃跑等方式避免危险。
二、鱼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跟踪调查现代技术手段如定位系统、声纳和卫星追踪器等能够有效地跟踪和观察鱼类的行为动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和卫星追踪器对不同种类的远洋鱼类进行位置跟踪和行为观察,从而深入研究其生态习性。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学实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实验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各鳍的名称,功能及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能够写出实验鱼的鳍式和鳞式。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解剖盘,解剖镜,鲤鱼标本,盾鳞,骨鳞(圆鳞和栉鳞)标本三、实验内容:1观察鲤鱼的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以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目。
如花鲈: D.XII, = 1 \* ROMAN I-13表示第一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
鲤:D.3—15~22表示背鳍由3枚不分枝鳍条(假棘)和15到22枚分支鳍条组成。
①软条:柔软、分节a分枝鳍条:末端分支b不分枝鳍条:末端不分支②硬刺:坚硬a真硬刺(棘):鳍条变形,1根,不分节。
b假硬刺:两鳍条骨化成,水煮可分开,分节。
算作一枚分枝鳍条。
2观察鳞片的结构: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骨鳞为真骨鱼类所特有。
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
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
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
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1)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
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
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
(2)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
鳞沟仅向基区辐射。
鳞焦偏顶区,如脂科的鲈。
(3)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
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
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2《鱼类》实验解析
《研究鱼类的鳃》实验解析
【实验名称】
研究鱼类的鳃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鳃的作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鱼、鱼缸、小烧杯、滴管、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 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2. 准备一个小烧杯,里面盛有清水,再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3. 用滴管吸取少量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4. 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红色液体被鱼吸进去后,从鱼鳃里流出来了。
5.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位。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鱼是靠鳃来呼吸的。
【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动作要轻缓。
2.用滴管吸的红色液体要稍少。
鱼类学实验—骨骼系统
实验三骨骼系统一、实验目的: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熟悉和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鲨和鲤的骨骼标本、解剖盘、解剖针。
三、实验内容:第一部分、观察软骨鱼类的头骨构造一、脑颅:由整块软骨构成,故称原颅,外观颇似小提琴。
1、背面观:①吻软骨,突出于脑颅前方的三条棒状软骨,前中央有一小孔,腹面中央的一条为中央棒,两侧为侧棒,前端彼此愈合,为支持吻部的骨骼。
②鼻囊,位脑颅前部两侧一对薄壁的椭圆囊,内包嗅觉器官,其腹面为鼻孔,在鼻孔的前后方各有突出的软骨瓣,即鼻瓣软骨。
③前囟,吻软骨后方中央一个椭圆形孔,上覆有纤维薄膜。
④眼窝,鼻囊后方两侧,容纳眼球的凹窝,其后上方的突起称眶后突,侧壁内有大小不等的脑神经和血管通孔。
⑤耳囊,眼窝后方两侧的隆起,透过透明软骨可见埋藏半规管的痕迹,是为耳囊,其腹面的软骨是构成口腔顶壁的基板。
⑥内淋巴窝,位耳囊之间的中央部,内有2对开孔。
外侧1对较小的为内淋巴管孔,内侧1对较大的为前庭窗或称外淋巴管孔,这些管道均与内耳相通。
⑦枕髁及枕骨大孔,位脑颅最后端的1个大孔,称枕骨大孔。
是延脑与脊髓相通的部位,也是脑颅与脊柱相连部分,孔两侧的突起称枕髁,为脑颅与第一脊椎骨相关节的部位,其两侧具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的通孔。
腹面观:①鼻囊与鼻孔,前端两侧膨大的软骨囊为鼻囊,内藏嗅觉器官的嗅囊,腹面的孔即鼻孔。
②腭突关节面,鼻囊后侧的一对凹窝,与上颌的腭突相关节。
③舌颌骨关节面,在眶后突的侧面,有一对凹窝,与舌颌软骨相关节,其内侧各有两对开孔,外后方一对为外颈动脉孔,前内方一对为内颈动脉孔。
二、咽颅:包括7对软骨,第十对支持上下颌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对至第七对为鳃弓。
1、颌弓:囤上颌骨,亦称腭方软骨,为一对大而扁平的软骨,中部较窄,两端较宽,其前背方有一突起,称腭突此突起借韧带与脑颅鼻囊后方两侧凹窝相关节。
腭方软骨的后端与下颌米克尔氏软骨相关节。
②下颌骨,亦称米克尔氏软骨,为一对扁平软骨,其后背侧有凹关节面与上颌的腭方软骨相关节,后端外背方借结缔组织与第二对舌弓的舌颌软骨相关节。
05-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鱼类学实验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鱼体测量及描述的一般方法;熟悉鱼类分类学所习见的某些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以便为鉴定鱼类分类奠立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鲨和鳐鲤或鲈2、工具:解剖盘镊子分规直尺或鱼体测量板三、观察内容(一)测量项目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算单位。
1、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或标准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最后1枚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的垂直距离。
3、叉长由吻端至尾叉最凹的直线长。
4、头长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
5、吻长自吻端或上颌前缘至眼前缘的垂直距离。
6、眼径眼水平方向前后缘的最大距离。
7、眼间距头背部两眼间的最大距离。
8、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自眼后缘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距离)。
9、口裂长由上颌前端量至口角的距离。
10、口长上颌正中至口角处的垂直距离。
11、躯干长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生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
12、体高鱼体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3、体宽鱼体左右侧的最大距离。
14、尾部长自肛门(或泄殖腔)后缘至最后一椎骨(用手拿尾鳍向上折弯处)的垂直距离。
15、尾柄长自臀鳍基底后缘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的垂直距离。
16、尾柄高尾柄部最低的垂直高度。
17、尾鳍长尾鳍基部至尾鳍末端的垂直距离。
鲨、鳐类除上述测量项目外还有些项目:1、口前吻长 自头腹面吻端至上颌前缘距离。
2、唇褶长 口角裂状沟,上颌口角处为上唇褶,下颌口角处为下唇褶,唇褶的有无及其长度是分类特征之一。
3、背鳍 ①背鳍长,背鳍前缘长度或称背鳍前缘长。
②背鳍高,背鳍上角至背鳍基底的垂直高度。
③背鳍上角 ,背鳍向背上方的角。
④背鳍下角,背鳍向后方的角。
⑤背鳍后缘,背鳍向后方的边缘。
⑥背鳍下缘,背鳍下角末端至背鳍基底终点间的距离。
4、胸鳍 ①胸鳍基底长,胸鳍基底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观察的主要内容:一鳞片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入皮肤部分)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3.骨鳞: 由真皮发生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二色素细胞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假棘: 不分支分节软条: 分支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鱼类学方面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时透过实验加深对鱼类的认识并提高实验技能。
二.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鱼类样本2. 显微镜3. 活体鱼类实验器材4. 安全手套和实验服5.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鱼样本按标准操作进行解剖,取出它们的鱼鳃和鱼鳞,并将其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2. 成像将鱼的鱼鳃和鱼鳞分别进行镜下成像,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对样本的成像来了解细胞结构和生理特征3. 实验记录进行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记录,包括观察习性的变化,发现的问题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了鱼类生物学方面的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以及对鱼鳃和鱼鳞的构造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 结论及探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鱼类的鱼鳃和鱼鳞是它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对鱼类生存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鱼类吸收氧气,还可以防止身体遭受外界的伤害。
五. 实验注意1. 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会影响实验结果,必须穿戴实验服和安全手套2. 实验现场必须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污染仪器3. 在进行鱼类活体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造成其伤害,结束实验后应尽快放回水中以减少其压力4. 拆解鱼类样本时一定要办好防护措施,不要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了解了鱼类的鱼鳞和鱼鳃构造,对鱼类生物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此外,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学习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实验工作。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1. 引言鱼类学实验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鱼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行为、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响应。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鱼缸:用于容纳鱼类的透明玻璃容器。
•水质检测工具:用于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饲料:用于喂养实验中的鱼类。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鱼缸并填充适量的水。
检测并调整水质指标至合适的范围。
2.实验组设置:将一定数量的鱼放入鱼缸中,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等。
3.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包括游动方式、觅食行为、群体行为等。
4.生理指标检测:定期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并观察鱼类的生理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等。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鱼类的行为和生理响应差异。
6.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鱼类的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有所变化。
在较低温度下,鱼类的游动活动减少,觅食行为也相应减弱;而在较高温度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活跃。
这表明鱼类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
此外,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鱼类的行为也有所变化。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有所减小,觅食行为减弱;而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加活跃。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鱼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水质参数和鱼类生理指标的监测,我们发现水质的变化对鱼类的生理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当水质变差时,鱼类的呼吸频率增加,表明它们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鱼类的呼吸频率相对较低。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鱼类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一鱼类的外部形态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类体形的多样性及体形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不同鱼类鳍条和鳞片的观察与计数,掌握鳍式与鳞式的正确表达方式。
掌握鱼体可量性状的正确测量方法,体会可比性状的形态学意义。
3、初步熟悉鱼体外部特征与术语。
二、实验内容:1、体型与体色;2、各鳍的形态特征;3、侧线完全情况下与侧线不完全情况下鳞片的数计4、棘、假棘、不分支软条与分支软条的观察与数计;5、鱼体外部可量性状及可比性状三、仪器与材料:显微镜、测量与绘图用具,1套/组。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鱼的名称并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2、识别各种鱼的各种鳍及掌握鳍式的表达方式3、测量各种鱼的可量性状五、作业(一)填空题1、鱼类骨骼可分为外骨骼鳞片+ 鳍条和内骨骼头骨+ 脊柱两大部分。
2、骨骼之功能为支撑身体、保持体形和保护鱼体内部器官。
3、背鳍、臀鳍的支鳍骨一般由基节、中节和末节构成,高等鱼则逐渐减少。
4、支持胸鳍的带骨为肩带,支持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5、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前者是软骨鱼类特有,后者是硬骨鱼类特有,它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末端分支、末端不分支、末端不分支鳍条。
6、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前者起源于上皮细胞,后者起源于结缔组织。
7、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园鳞、栉鳞。
8、鲤和鲫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是否具有两对口须。
9、青鱼和草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生活环境,形态特征。
10、鲈鱼和鳜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腹部腹鳍前后腹棱。
11、鱼类的体腔分为___颅腔___与____腹(胸)腔_____两部分。
12、在生殖季节,许多硬骨鱼雄体常在鳃盖上,上唇触须上、胸鳍等部位出现一些点状或小片状突起,叫做_珠星,它们是由表皮__角质化___形成。
13、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胸鳍基部_至___肛门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腹鳍____至___肛门__。
鱼类学实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实验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各鳍的名称,功能及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能够写出实验鱼的鳍式和鳞式。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解剖盘,解剖镜,鲤鱼标本,盾鳞,骨鳞(圆鳞和栉鳞)标本三、实验内容:1观察鲤鱼的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以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目。
如花鲈: D.XII,= 1 \* ROMAN I-13表示第一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
鲤:D.3—15~22表示背鳍由3枚不分枝鳍条(假棘)和15到22枚分支鳍条组成。
①软条:柔软、分节a分枝鳍条:末端分支b不分枝鳍条:末端不分支②硬刺:坚硬a真硬刺(棘):鳍条变形,1根,不分节。
b假硬刺:两鳍条骨化成,水煮可分开,分节。
算作一枚分枝鳍条。
2观察鳞片的结构: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骨鳞为真骨鱼类所特有。
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
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
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
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1)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
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
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
(2)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
鳞沟仅向基区辐射。
鳞焦偏顶区,如脂科的鲈。
(3)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
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
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鱼类学实验—鮋形目、鲽形目、鲀形目分类
实验十二鮋形目、鲽形目、鲀形目分类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鮋形目、鲽形目、鲀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红娘鱼、绿鳍鱼、鲬、鳄鲬、牙鲆、高眼鲽、舌鳎、条鳎、绿鳍马面鲀、三刺鲀、箱鲀、东方鲀、刺鲀、黄鮟鱇三、检索表1(26)第一背鳍的第一鳍条上无肉质突起2(17)腹鳍存在,不特化为棘3(10)成鱼左右对称4(7)体侧扁5(6)体被栉鳞,吻突凹形………………………………………………………红娘鱼6(5)体被圆鳞,吻突钝圆………………………………………………………绿鳍鱼7(4)体平扁8(9)眼间距等于眼径…………………………………………………………………鲬9(8)眼间距等于1/2眼径…………………………………………………………鳄鲬10(3)成鱼左右不对称11(14)前鳃盖骨游离,背鳍、尾鳍、臀鳍不相连12(13)两眼位于体左侧……………………………………………………………牙鲆13(12)两眼位于体右侧…………………………………………………………高眼鲽14(11)前鳃盖骨不游离,背鳍、尾鳍、臀鳍相连15(16)两眼位于体左侧……………………………………………………………舌鳎16(15)两眼位于体右侧……………………………………………………………条鳎17(2)腹鳍不存在,或特化为棘18(21)腹鳍特化为棘19(20)两腹鳍共有一个鳍棘………………………………………………绿鳍马面鲀20(19)两腹鳍各有一个鳍棘……………………………………………………三刺鲀21(18)腹鳍不存在22(23)齿不愈合,体被骨板,形成体甲…………………………………………箱鲀23(22)齿不愈合,体被骨板,形成体甲、24(25)上下颌齿板有中央缝,体无粗棘………………………………………东方鲀25(24)上下颌齿板无中央缝,体被粗棘…………………………………………刺鲀26(1)第一背鳍有3枚游离鳍棘,第一鳍条上有肉质突起……………………黄鮟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鲫鱼的解剖
2014年10月13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鲫鱼解剖的常规操作 • 2、了解硬骨鱼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
• 1、活鲫鱼 • 2、镊子、剪刀、解剖盘
三、实验原理
鱼类根据其骨骼的来源和性质、鳞片的类 型等特点,可以区分为两个纲: (1)内骨骼均为钙化软骨,无膜骨;鳃间 隔发达,多具盾鳞……软骨鱼纲
鲫鱼解剖
从肛门前向前剪开
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之后
鲫 鱼 解 剖
鲫鱼解剖
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
鲫鱼解剖
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
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
鲫鱼解剖
原位观察,鲫鱼的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
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鲫鱼解剖
呼吸系统
鲫鱼的肾脏
肾脏
鲫鱼的精巢
鲫鱼的卵巢
循环系统
• 鲫鱼的循环系统主要是由心脏、动脉球、 动脉、脾脏组成;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
单循环
鱼的循环系统
鳃里的毛细血管 心房
背部的大动脉
心室Biblioteka 静脉 体内的毛细血管动脉球 鲫鱼的心脏
脾脏
鲫鱼的心脏
五、实验作业
1、鲫鱼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刺激? 2、鲫鱼呼吸器官特点如何?鳃丝、鳃弓、鳃耙的
(二)、内部解剖
• 取活鲫鱼放在40度温水中处死,5分钟后取出放在解剖盘
里; • 使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前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
中间剪到下颌之后;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 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
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即可原位观察,鲫鱼的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 部分。
鱼的呼吸系统主要是鱼鳃,包括:鳃 盖膜、鳃弓、鳃片、鳃耙;鳔。
鲫鱼的鳃
鳔
消化系统
• 鱼的消化系统包括由口腔、咽、食道和 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由消化腺肝胰脏和 胆囊组成。
鲫鱼口腔
三角形舌
鲫鱼咽部
鲫鱼咽部
咽齿
鲫鱼的消化系统
肠 肝胰脏
鲫鱼的消化系统
胆囊
泄殖系统
• 包括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的泌尿 器官和精巢、输精管和卵巢、输卵管组 成的生殖系统。
(2)内骨骼骨化为硬骨,有膜骨;鳃间隔 退化,多具圆鳞或栉鳞……硬骨鱼纲
四、实验步骤
(一)鲫鱼的外形观察
取活鲫鱼置于解剖盘中观察。鲫鱼外形呈纺锤形,左右侧扁, 全身可分为头、躯干和尾部。
1、头部:口、鼻、眼、鳃盖;
2、躯干:鳞片、侧线、鳍、肛门、泄殖孔
背鳍
鳃盖
尾鳍 侧线
臀鳍 胸鳍 腹鳍
认识鲫鱼
鱼的侧线
作用是什么? 3、写出鲫鱼血液循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