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竞技乐趣——感受加拿大桥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受竞技乐趣——感受加拿大桥牌文化
在北美这片桥牌运动十分发达的土地上,加拿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能由于人口稀少等因素,加拿大的桥牌整体水平比不上美国,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如国内桥牌界所熟知的埃里克•库克什(Eric Kokish)、弗雷德•吉特曼(Fred Gitelman)等一批闻名世界的人物,其国家队及国家青年队在任何世界级大赛上也是一支十分强劲的队伍,所以称其为桥牌强国并不过分。笔者赴加拿大一年多来常参与当地的桥牌活动,以下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些对加拿大桥牌文化的感受。
一项运动只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普及后才会有持续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常识。以笔者所居住的大多伦多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地区为例,正式在北美定约桥牌联盟(以下简称ACBL)注册的桥牌俱乐部就有20多家,经常去俱乐部打牌的人数估计在4000—4500人左右,而这些桥牌爱好者中ACBL的会员就达到2800多人,其中包括900多名达到终生大师(Life Master)以上级别的牌手。不仅如此,一旦有区域级以上的ACBL大型比赛举行,参赛人数往往达到500-600人,有时甚至超过1000人。不少牌手都是从几百公里之外驱车赶赴赛场,还常有一些从加拿大西部或美国专程过来的参赛牌手。此外,各类有关桥牌的书籍和刊物的出版量也很大,在加拿大和多伦多的几份主要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可以找到桥牌专栏。桥牌已经形成了社会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背后的推动力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笔者之见,除了桥牌运动在北美开展的年数较长等历史因素外,更重要的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一、活跃兴旺的俱乐部与桥牌的产业化
在市场经济社会,文化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桥牌项目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加拿大,各类大大小小的桥牌俱乐部就是按市场规律经营桥牌最活跃的主体。
俱乐部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从职业牌手到刚入门新手等各种层次的桥牌爱好者提供一个经常打牌的场所,其主要收入来源于会员年费、俱乐部日常比赛报名费和举办各种培训班所收取的学费,而不是仅仅靠聘用几名职业牌手去打比赛或拉赞助。大俱乐部有自己的固定场所,每天都举办常规双人赛,对任何牌手都开放,但如果每年缴纳一定年费成为会员的话,每次参加比赛时就会享受一些折扣和其他许多优待。小俱乐部一般每周只有1—2次比赛活动,采用租借如社区文化中心活动之类的场所来解决场地问题。所有俱乐部都是独立经营,而不需挂靠任何企业,但需要通过向ACBL的注册并得到资格审定后才能够将本俱乐部的比赛结果向ACBL申报大师分。由于日常双人赛都是严格按ACBL的正式竞赛制度进行,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获得名次还可以得到大师分并被报纸报道,再加上宽敞明亮的环境,牌手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气氛和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包括帮助新来的牌手介绍合适的搭档,免费提供咖啡和小食品等),因此牌手们都愿意花点钱去俱乐部而不是呆在家里打牌。同时,这里社会上有为数不少喜欢桥牌的老年退休者有大量时间泡在俱乐部,将打桥牌作为欢度晚年的主要生活内容,构成了俱乐部一批十分稳定的客户群。虽然这些老人中多数牌技并不是很高,俱乐部也主要从桥牌能健脑从而有助于延年益寿的角度去宣传吸引他们,但他们的存在在客观上却刺激了桥牌市场,促进了俱乐部的人气旺盛。而俱乐部日常活动越兴旺,就会带动越多的人入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如笔者所加入的Kate Buckman Bridge Studio是加拿大最大的一家俱乐部,其会员人数通常保持在千余人左右,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常规双人赛,天天如此,从不间断(除非碰倒2003年8月份的大停电那样的意外情况)。会员中既有如Fred Gitelman,Gavin Wolpert这样的世界级大师或现役国手(Fred已于2002年移居美国拉斯韦加斯),也有大量的初中级牌手和初学者,但大家在俱乐部中都是彼此平等的
会员,互相尊重,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桥牌氛围。
如果一家俱乐部的经营仅仅局限于为桥牌爱好者提供一个日常娱乐场所的话,那么其功能就和社区中心的老人活动室差不多了,上不了档次。作为一家像Kate Buckman这样的资深俱乐部,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培训,常年不断地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牌手组织各种讲座,从初级入门介绍到中高级叫牌和庄防技术等,应有尽有,并采取有专家现场指导比赛的方式将理论讲座和实战训练糅合在一起,使其培训效果达到最佳。俱乐部的经营理念是:桥牌不同于其他消遣性娱乐项目,其本质在于参与竞技。既然客户来到了我的俱乐部,我不仅要让他们得到打牌上的娱乐快感,更要让他们的牌技得到提高并能够去参与各种大赛,最后在比赛中打出成绩而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竞技与成就之乐趣。为此,俱乐部老板除了自己亲自上台授课外,还长期聘用了几位十分有名的牌手兼职任教。尽管参加这样的培训价格不菲,但还是有不少真正希望上档次的牌迷愿意掏腰包。同时,俱乐部还和一些学校和社团机构挂钩,根据需要提供上门的培训讲座服务。此外,俱乐部内还出售一些最新的桥牌书籍、牌俱和纪念品,其价格通常比市场上低15%—20%。
不仅如此,俱乐部还成为某些职业牌手(这里常称之为PRO)推销自己的场所。在Kate Buckman内部的告示栏上,常可以看到一些印有PRO们的自我介绍和联系方式的广告,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她)们就可以做你的搭档,参加俱乐部常规赛或参加大赛,帮助你尽快提高水平同时挣大师分。另外,这家俱乐部每年4月份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事业拍卖会,以拍卖的方式将一批专家牌手卖给业余牌迷作一次比赛(也就是一场26—28副牌的双人赛)的搭档,其收入全部捐给慈善机构。2003年的拍卖会上竟然有一位知名专家竞价到150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8000多元)才卖出,其场面十分有趣和刺激。
作为像Kate Buckman这样俱乐部的经营者,看到俱乐部每天如此兴旺的场面其心情是何等愉快,估计其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也十分乐观。可以说俱乐部的良性运作已经使桥牌这一文化娱乐项目形成了一项产业。目前这家俱乐部还被加拿大桥牌联盟选中为国家女队和国家青年队的训练基地,著名教练Eric Kokish常来这里指导训练。
由于俱乐部提供了这样一个对牌手有“催化”作用的环境,常常会有一些桥牌新秀从这里迅速崛起。如在刚刚结束的百慕大杯比赛上,有一对代表加拿大公开队参赛的队员Gavin Wolpert 和Vincent Demuy,年纪分别仅为20岁和19岁,成为百慕大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并在循环赛阶段连克美国1队和美国2队,给世界桥坛带来了一个惊喜。其中Gavin 就是从小在多伦多的这些俱乐部的熏陶催化下,加上本人的天分和努力而迅速成长起来的。Vicent 家在魁北克省,可能背景也差不多。
当然,俱乐部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有些小俱乐部试图通过降低比赛报名费的办法来吸引牌手,但仍然没有多少人气。其原因恐怕应归结于对桥牌爱好者这一特殊客户群的心态没有认真地研究和掌握。还有一家俱乐部以经营赌博性质的盘式桥牌为主,但除了少数好赌之徒经常光顾外,很少有牌手去。这一点也反映出广大牌手以及这个社会在心态上的成熟。
二、面向大众的竞赛机制和大师分制度
俱乐部的日常比赛毕竟还只是一种小范围内的活动,取得大师分的分额也非常有限,而且一般只能取得黑分。对牌手的真正挑战还是在于参加ACBL组织或授权组织的各种级别的锦标赛。ACBL的比赛按级别分为NABC级、Regional级、Sectional级和Unit级,级别越高竞争越激烈,当然取得成绩后所获得的大师分的分额和分值(指大师分的颜色)也就越高。
大多伦多地区及其安大略省的西南部在全加拿大以及整个北美范围内一直是桥牌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牌手的数量多,高手也较集中,因而竞赛活动十分频繁。在多伦多及其周边大约10000平方公里以内,Sectional级别的比赛每个月都有1—2次,有时甚至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