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人性
从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独意识-2019年精选文档
从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独意识、情感缺失的孤独者形象情感缺失,往往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感情的缺失,缺失是指在应该享有的时候没能及时或者充分享有,情感的缺失会对人的日常行为和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就塑造了这样一批情感缺失的孤独者形象。
神巫之爱》中的神巫,神职地位和贵族出身使得他高高在上。
作为美和生命力象征的神巫没有爱情,花帕族的女子虽然貌美如花,但都是给那些普通男人准备的,没有一个女子能够配得上完美的神巫。
神巫就好像是梁山伯,但是正如花帕族族总所说:神为了显他的手段,仿照了梁山伯身材造就了你,却忘了造那个祝英台了!” [2] 没有祝英台的梁山伯,爱情只能是缺失的。
同时,神巫还没有朋友,友情对于他而言也是不存在的。
他身边唯一了解自己的仆人五羊,除了每天和神巫不停地赶路之外,不走路时就得吃喝,不吃喝时就得打点小牌,不打牌时就得睡!” [3] 当五羊与他交谈的时候,神巫却又以神的语气对五羊进行训诫,他说:“我要的佣人只是能够听命令的人。
” [4] 尽羊不是他的朋友。
族总作为长辈,却不是以长辈亲人的身份和他交流,而是怀着尊敬和他交谈,这种尊敬无形中拉开了他们的距离。
他们之间也谈不上感情。
对于神巫而言,情感是缺失的,神巫真算得上是知音难觅,曲高和寡。
管五羊是最了解他的人,他却仅仅把五羊当作佣人使唤,因而五小说《边城》中的翠翠自幼失去父母,在老船夫爷爷无微不至的爱护下长大,但父母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
翠翠情窦初开,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老船夫只是一味地顺着翠翠的心意,猜测翠翠的心思,不料最终却酿成翠翠凄美的爱情悲剧。
换个角度来观照这个爱情悲剧,正是翠翠父母亲情的缺失,造成了爷爷身复一日地等待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份的混乱与错位,最终老船夫含恨而终,留下翠翠一人孤独地日小说中翠翠最后的孤独甚至无望的等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
另外,小说中天保在意识到翠翠心属弟弟傩送之后,毅然出走下船最后意外身亡,天保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
饭店服务中人性化缺失与构建
【 关键词】 人性化 ; 服务质量; 客人 需饭店一般采用 所谓人性化服务 , 就是在了解 客人需求的基 础上用心 为客人 提供 影响。而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 服务, 即不仅要求掌握客人的共 性、 显性需求 , 同时又要 分析研究 客人 分布式布局, 由多个低层建筑物分别充当各功能部门, 这样的布局排 除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饭店缺乏明显的标志, 乏明显 的方 缺 的个性 、 隐性需求 , 充分理解客人 , 了解客人基 础上 投其 所好为 其提 相互干扰 , 在
维普资讯
饭店服 务中 人性化缺失与 构建
经 营 管 理
饭 店 服 务 中 人性 化缺 失 与构 建
陈 王 芳
( 宝鸡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陕 西 宝鸡
711 ) 2 0 3
【 摘
要】 我 国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 水平与 国际 同类饭店相 比, 还有相 当大的差距。本文从人性化 角度对
前厅部是饭店的 门面 ” 前厅部的 服务 质量直接 影响客人的第一 , 同时开辟独特 、 周 饭店服务质 量的下降一方面表现为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客 人不 印象 。这就需要服务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 得不承受饭店转嫁而来 的部分经营 成本, 导致在相 同价格下 服务质 量 到细致的服务方式。 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 客人和服务 工作的一 种行为倾 向 , 它是 优 的隐性下降 ; 另一方面饭店在激烈的竞争形 势下 , 面临高额 的经营 成本
、
l 服 务 效 率低 下 、
些常规的服务 , 还需要服务人 员提供许多个 性服务 , 信函邮 寄 , 如 材料 状和颜色 , 给客人使用带来不便。客人住进饭 店 , 只能满足客人物质上 的整合与写作 , 事联络 等 , 人 服务 人 员现充当 的不仅 是饭 店的服 务人 的需要 , 而无法满足 客人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要。 员, 而且是商务客人的秘书 , 而饭 店服务人 员综合素 质低下 , 在这 一服 二 、 性 化 服 务在 饭 店 中的 构 建 人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道德拔高和人性缺失
-
D U、U UY Ⅳ
读与悟
》 观天下
小 学语文教材里 的道德 拔 高和 人性缺 失
◆ 张 敬 伟
的标本 , 作为启蒙的楷模 , 指导孩子 的思想和行为。在 此教育思维下 , 将伟人和名人作为空 白模特, 然后把别
人 的道德 素材 或 聪 明才 智 覆 盖上 去 , 后 通 过灌 输 以强 然 化教化功能。
一
言 蔽 之 ,宏 观 上 这 是 中国 大 一 统 文 化 的 惯性 使
然 , 观 上 则 是 抹 杀 个 性 强 调填 鸭 的 教育 传 统 所 致 。 微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统 的影视 作 品, 其 是 儿童 影 视 作 品 , 传 尤 也 都 秉 承 乌 托 邦 化 的道 德 启 蒙 模 式 。 其 是传 统 动 画 片 , 尤 是 非 善 恶 的故 事 场 景 设 计 更 为 肤 浅 弱 智 。 也 正 因 为 如 此 , 子 们 才对 视 为 经 典 的 中 国传 统 动 画片 嗤之 以鼻 , 孩 而 狂 热 追 捧 日本动 漫 和 好 莱 坞 动 画 。 难堪的是, 影视 剧 已经 多元 化 , 走 娱 乐 化 和 市场 在 化 的道 路 。 是 中 国 的语 文 教 材 , 然 在 教 材 体 例 的 设 可 虽 置 上 有 了变 化 ,但 是 在 教 材 内容 的 设 计 上 依 然 因循 守 旧 , 了道 德 教 化 而 不 惜 虚 拟造 价 。 人 编 纂 者 对 伟 人 为 成
表面看去 , 小学语文教材的瑕疵是为了更好地进行 思想 品德教育, 从小让小学生完善思想品格。但是, 自
以为 是 的 好 愿 景 却 带 来 了既 误 人 子 弟 又误 国误 民 的坏 影 响 。这 种悖 论绝 非 偶 然 , 而是 体 制 、 机制 的必 然 。 品德 教 育 从孩 子抓 起 , 每个 国家 都 很 重视 的 教育 是
人性缺失的英语作文
人性缺失的英语作文Title: The Lack of Human Nature。
Human nature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aspect of our existence, embodying both our inherent goodness and our capacity for darkness. However,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ere seems to be a pervasive sense of the loss or absence of human nature. This phenomenon manifests itself in various forms, ranging from societal injustices to individual moral decay. In this essay, I will delve into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deficiency and explore potential avenues for its rectification.One of the primary causes of the erosion of human nature is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materialism and individualism in modern society. Capitalism, with its emphasis on competition and profit maximization, often undermines the values of empathy, compassion, and cooperation. As peopl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umed bytheir desire for wealth and success, they may prioritizetheir own interests over the well-being of others,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altruistic behavior.Moreover,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social media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personalization of human interactions. In virtual spaces, individuals can easily conceal their true identities and engage in behavior that they would never exhibit in face-to-face encounters. This anonymity fosters a culture of deception and hostility, further distancing people from their innate humanity.Furthermore, the prevalence of systemic inequalities perpetuates the devaluation of human life.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such as racial minorities, LGBTQ+ individuals, and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often face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undermining their sense of dignity and worth. When certain segments of society are systematically disenfranchised, the collective conscience of humanity suffers, resulting in a diminished regard for human rights and dignity.In addition to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strugglesalso contribute to the loss of human nature. Theexistential angst stemming from the awareness of one's mortality and insignificance in the vast universe can lead individuals to adopt nihilistic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futility of existence, some people may succumb to despair and nihilism, forsaking their moral principles in favor of hedonistic pursuits or apathytowards others.However, despite the bleak portrait painted by the erosion of human nature, there is still hope for redemption. By fostering empathy, cultivating moral virtues, and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we can begin to reverse the tideof moral decay and restore faith in humanity.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is endeavor, as it equips individual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critically evaluate societal norms and advocate forpositive change.Moreover, fostering meaningful connections andpromot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can counteract thealienation and disconnection that characterize modern life. By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clusivity and belonging, we can bridge the divides that separate us and rediscover the inherent dignity and worth of every individual.In conclusion, the lack of human natur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a pressing issue that demands our atten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By addressing the root causes of moral decay and fostering a culture of empathy, compassion, and justice, we can work towards a more humane and equitable world. It is only by recognizing and embracing our shared humanity that we can hope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that threaten to erode the essence of who we are.。
《别让我走》: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鸣曲
Z HU Xi a o l i
(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t o n g , J i a n g s u 2 2 6 0 1 9 , C h i n a )
化 问题 提 出深 刻 的批 评 。
关键词 : 《 别让我走》; 克隆人 ; 人性 ; 异化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7 9 ( 2 0 1 3 ) 0 5— 0 1 3 0— 0 5
Ne v e r Le t Me Go: a Tr a g i c S o ng De v o i d o f Hu ma n i t y
Ab s t r a c t : Ka z u o I s h i g u r o ’ S l a t e s t w o r k Ne v e r L e t Me G o d e p i c t s t h e g r o wt h, l e a r n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g i c f a t e s o f c l o n e me n, t h e p a p e r p o i n t s o u t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h u - ma n i t y l a c k i n g nd a li a e na t i o n, t h a t t h e a u t ho r d i fr a c t s t h e t h e me t h a t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l o n e me n b y
早期教育人性缺失的归因辨析
早期教育人性缺失的归因辨析【摘要】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实现教育培养理想人性的目的,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人,了解人性。
如此,人性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始,亦是教育之终。
面对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的、已在脱离“人性”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早期教育人性缺失的原因,思考教育回归人性的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早期教育人性缺失归因人性是人的共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与“兽性”“神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
所谓人性教育,是指“教育既非完全受人的本性的制约而进行,也非违反人的本性而发展,而是自然地接受它,通过尊重、保护和引导人的本性而趋向人性价值与意义的完满”。
[1]从这个意义出发,教育既要“顺兴而动”,又要超越本性,发展人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历“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三个阶段。
在以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阶段,儿童被群体所遮蔽,附属于成人、群体、部落、教会甚至国家,这是一种被奴化的、噩梦般的儿童时代,无人性可言。
当人的发展进入“对物的依赖”的阶段,个人不再依赖于群体,只是从群体的遮蔽中挣扎了出来的儿童,却又被迫转入“物”的藩篱,陷入“物”的桎梏牢笼,成为了“物欲化”时代的牺牲品。
随着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庞大的需求同时意味着强烈的追求,然而在无限膨胀的需求欲望,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观念的偏差,加之商业化操作模式的介入等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早期教育的人性缺失日益显现:否定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弱化儿童的能力和潜质;儿童的尊严与人格受到成人意志的随意践踏;儿童失去精神的自主自治而成为成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按照成人的逻辑在特定的轨道上艰难地“跋涉”;幼儿园、各种教育机构变成比拼和竞争的战场,儿童则被“包装”成成人用于竞争的工具和手段;追求儿童发展的短期效应和加速发展,让儿童失去了幸福而快乐的童年……儿童本应自由地存在,幸福而快乐地成长,如今却被碾压在人性缺失的教育车轮下,本该幸福的童年支离破碎,天性淹没,人性失真,自由缺席,生命淡漠,情感缺失。
试论道德缺失的人性理据
第2 8卷
第 7期
黎
松等 :试论道德缺失的人性理据口
2 9
险 而采 取道 德 冷漠 的态 度 。 综 合 以上 三种 观点 ,社 会 制度层 面 的道 德缺 失 只 是说 明 了一定 的生产 力状 况 或经 济情 况对 道德 主
现 象 ,必须 尊重人 性 。 『 关键 词1 道 德 ;道德 缺 失 ;人 性 ;物性 ;神性
[ 中图分 类号] 8 B2 [ 文献 标识 码】 A [ 章编 号]6 4 3 5 (0 2 0 — 0 8 0 文 17— 6 22 1 )7 02 — 3
道 德 在 得 到 充 分 而 合 理 的 体 现 和 展 现 时 ,称 之 为 积 极 道 德 。道 德 在 没有 被 合 理 地 体 现 和 展 现 时 .称 之 为 消 极 道 德 或 道 德 缺失 。 在探 究 道 德 缺 失 的原 因时 。某 些 政 治 家 、哲 学 家 和 伦理 学 家 总
是 从 社 会 制 度 、风 俗 习惯 等 一 些 外 在 的 原 因来 加
以 阐 释 ,没 有 或 很 少 从 人 性 的 角 度 来 加 以思 考 。
其实 ,人 性才 是道 德缺 失 的根本 理据 。
道 德是 人们 在社会 活 动 中所 要求 遵循 的一 种
行 为规 范或 准则 。如 果道 德规 范 的影响力 逐渐 减 弱 甚至 消失 .人 们放 弃 了对道 德法 则 的一般 性尊 重 而 出现 了道德 冷漠 和道 德 滑坡 的现象 。这 就是 道德 缺失 。出现这 一 问题 的原 因极 其 复杂 , 目前 。
[ 稿 日期 ]0 2 0 — 0 收 21—53
因救人 而 没有正 当的权利 保 护反被 危难 者 陷 害 的危
人性的缺失作文范文
当代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反思人性的缺失。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是人们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变得更加正直和高尚,相反,很多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越发堕落。
事实上,人性的缺失是一种深刻的人文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也是人类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难题。
人性的缺失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在工作中,许多人因为利益的驱动,常常采取不择手段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甚至不惜违法违规。
在学校里,很多学生缺乏对待学习的诚信和认真态度,在做作业和考试时会采用抄袭和作弊的方式来骗取好成绩。
在生活中,一些人也存在道德和品德方面的缺失,比如不守时、爱占小便宜、说谎等行为。
其中,一些表象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如果它们愈发普遍,可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贪婪和自私的漩涡中,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度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局面。
从根本上来说,人性的缺失源于人类的天性。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带有自私和贪婪的天性。
在古代,人类只是生活在单纯的自然状态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不够,因此人们的道德观和人性表现相对单纯而容易管理。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资和文化的丰富,很多人深陷物欲和利益的道路上,不能自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的进步反而放大了人性的缺失。
如何减少和避免人性的缺失?我们需要牢记人类的本质,保持自我约束和自制力。
只有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性表现。
我们需要努力发掘社会中的正能量,鼓励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比如,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义务教育,加强对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的行为和道德素质。
我们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社会信任度,建立更加公正、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构架。
在总结这篇作文时,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无论我们怎样发挥自己的天性和才能,都不能抛弃我们的良心和良知。
语文教学中人性缺失的反思
变得 美 丽 , 活 、 人 , 能使 人产 生一 种 神往 , 仰 。 鲜 动 才 敬 而汉 语 , 作 不 用提多 容易 。 种认识 和态 度最终 在 日积月 累中滋生 了 国人 对母 为华 夏 民族 五千 年历 史 的积淀 , 为是炎 黄 子孙 思想 文化 的承 载 , 这 作 语 的轻 视感 , 我们 向来 就有 一种 以熟相 轻 的观念 。 况且 在这 样 的一 伴随 这个 伟 大而 又充满 辛 酸 的民族 一路 走来 。 重 , 其厚 其价值 又 岂 个 国家 , 在这 样 的一个 时代 , 搞好 语 文教 学显 得更 加 困难 。 又 要 万 能估量 ?所 以怎样完 成这神圣 伟大 的使 命便成为 干百年来语文 教师 般无 奈 中 , 用 一种 文 明换来 另一 种 文明 时 , 们却 付 出了惨 重 的哥德 巴赫猜 想 。 我们 我 曲折前 行 的道 路上 有太 多 的教训 要我 们反 思 , 也 的代 价 。 物质 对 意识 的决 定性 质被 再一 次 肯定 。 革无 罪 , 改 市场 无 有 数不 清 的经验 等着我 们在 实践 中去 验证 , 去创新 。 过 , 心而 论 问题来 自于教 育 的滞后 和偏 废 , 种 急功 近利 的教 育 凭 这 这七 年 的语 文教 学工 作使 我 在艰难 的爬 行 中 明 白。 语文 是 丰 理念决 定 了这 场悲剧 的必 然性 。 市场指 导下 的物质建 设 主观武 断地 富的 , 为她包 罗 万象 ; 文是 多情 的 , 因 语 因为 文学 即人 学; 文是 语 割舍 了人 与物 的联 系 , 致使 教 育 的功利 化 , 单一 化 。 没有 去 过多 的 有 生命 的 , 因为创 新是 她 的灵魂 , 文 是真 实 的 , 语 因为生 活是 她 的 在乎教 育对 人 性 的塑造 , 重对 人 的智力 培养 , 样做 的严 重后 基 础; 只看 这 语文 更是 灵 动 的 , 因为她 的 千娇 百媚 。 以重 构汉 语 的主导 所 果 就是使人在 增长知识 的过程 中丧失 了人性 , 沦为无 隋无 义 的工具 。 地 位 , 仅是 民族 文化 传 承与 繁荣 的迫 切需 要 , 我们语 文教 师 不 也是 由于才 德失 衡 , 自我 观念 日 浓 厚 , 现 欲 , 有 欲 , 竞争 大旗 改 变不 利局 面 的舆论 力量 。 华夏 五千 年 的结 晶纳入 课 堂教学 , 趋 表 点 在 将 尤 的荫庇 下潜 滋 暗长 , 终 导致几 代 人道 德 的大滑 坡 。 最 许多人 在 现实 其是阅读教学。如 《 论语 》 孟子 中庸 》 大学》 《 《 中儒家经天纬地 的角逐 过程 中认 定我 , 高 自我 , 而失 去 了理想 , 去 了信仰 , 提 进 失 失 之理 , 济 天下 之仁 、 善其 身 之 明 , 经岁 月 的考验 而成 为这 个 兼 独 历 去 了包 容 , 为 物质 富翁 的 同时 沦为精 神 的乞 丐 , “ ” 成 以 人 为本 变 伟 大 民族 的脊 梁 乃至精 神 家 园。 正是 这 片深 厚 的土地 孕育 了姜 尚 、
海明威反战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人性缺失解析
海明威反战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人性缺失解析作者:慕容倜倜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5期摘要: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写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比如《老人与海》等,同时他也是美国“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丧钟为谁而鸣》是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反战小说。
该小说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在作品中作者对战争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和海明威之前的作品相比,发现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对战争的认识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海明威经过缜密安排,对战争的丑恶进行了重点描写。
本文主要突出了战争对人性的践踏,战争使人们失去了人性,强有力地抨击了战争的罪恶。
关键词:战争人性沦丧《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是厄纳斯特海明威一部著名的作品。
该部作品是《飘》之后的又一美国经典之作,该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这部小说是根据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亲身经历与海明威对战争的感悟而创作的,该小说强力地抨击了西班牙内战的罪恶,是一篇战争反思性小说。
当然读者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有好也有坏,来自西班牙的一名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是“这部小说所写的内容与西班牙的内战真实情况不符”。
当然对于这种评价是有失公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人生永恒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作家表明了海明威自身的真实想法,也详尽地表达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珍视,也间接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感触和想法,这是读书人想说但不敢说的心声,会很容易地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阐述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使人类丧失人性、失去最基本的道德。
战争使无辜的人惨遭不幸,他们可能会失去亲人、家庭或者生命,从而促使他们在人性上发生一些变化,使他们沉浸在痛苦的深渊中不可自拔。
《丧钟》这部小说叙述的是西班牙内战。
在没有战争之前,交战双方具有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信仰,但是战争却毫无保留地隔断了这一切,使他们反目成仇互相成为敌人,在战场上毫无人性,毫无道德。
浅析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
浅析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作者:王小燕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9期摘要: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生产促成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而现代设计及其受众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现象即是由此而引发,并且普遍存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
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应关注设计受众的不同特点及作品本身所依托的基本元素的深层次含义,以此来应对这个问题。
关键词:现代设计;人性化;缺失;表现;应对设计中的“人性化”缺失现象是随着20世纪现代设计的出现而凸显出来的。
所谓设计的“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以设计的对象“人”为目标进行设计,强调设计对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满足。
从设计本身来说,“人性化”本应是设计的应有之意,这从当代学者对设计的定义中可见一斑。
例如尹定邦认为,设计是对人的功能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
[1]王受之先生认为,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需求两个大方面、现代的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等等几个大的基本因素。
[2]在这些定义中,人的需求都是设计的核心之所在。
而在现代设计中,人的需求偏偏为很多设计师所忽视,诸多堪称反人类的设计屡见不鲜,因此,设计的“人性化”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失现象凸显的原因与现代设计相比,古典设计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其受众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举凡服装、建筑、家具、器具等的设计,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及富商巨贾服务的,例如王受之先生就说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等等的影响,(传统)设计也逐渐出现了细分,最为独立的设计活动,已经不再是为大众服务的活动,而主要是为社会权贵的服务。
”[3]这就决定了古典设计的受众具有范围窄、针对性强、个体意识浓厚的特点。
因此古典设计中“人性化”的分量更重,“人性化”的缺失往往意味着设计的失败。
缺失人性化 富士康 刷新员工跳楼世界纪录
陪 同 的情况 下 ,以到 走廊 外透 透
气 为借 口,从公 司龙 华 区一招 待
卢 新 在博 客 里说 :为 了钱来 到 公 “
司, 可阴 差 阳错 , 没进 研 发 , 到制 来
所 的6 楼跃 身跳 下 。/时后 , 的母 亲和弟 弟 4J 、 他
赶到 深圳 , 面对 的 已是一具 冰凉 的尸体 。 在他好 友兼同事 曾红领 眼 中, 卢新性 格外 向 、 乐观 、 为人 多才 多艺 、 喜欢 音乐 。0 7 , 20 年 他
造 , 还算多 , 是在浪 费生命 和前途 … …哎 , 钱 但
真 的很后悔 ……”
工 作 不如 意 , 活 不顺 心 , 存 压力 大 , 生 生 是 “O ” 多数 人 年轻 人 的现 实 处 境 , 在 8后 大 这 富士 康表 现得 尤 为 突 出 。 着 大学 本 科学 历 有 的卢 新 , 普通 流水 线 工 人 不 同 , 有 着 不 与 他 错 的待 遇 。按 理 说 , “ 即使 走 错 了 , 条 路 也 这
一
上 1A 多 , 1 富士康 将 卢 新安 置 在 台籍 主管 居
住 的招 待所 里 。 卢新 跳 楼 自杀 ,让 人 喟叹 生
位 男性 , 跳楼 原因 尚在调 查 中。 在 跳楼 自杀 者 当中 ,不得 不
提 富士 康20 级新 干班 工 人卢 新 09 (0 9 8 1 20 年 月 日加 入 富 士 康 )连 , 郭 台铭 也对 他的 离去感 到惋 惜 。 5
不 会 太差 。有 人这 样认 为 。 ”
暴力与人性的缺失_浅析余华_现实一种_
只剩两个女人。 皮皮摔死堂弟而导致全家人卷入暴
力与 复仇 的 漩 涡中,而复仇 只 是 表 面意 义 上的主 题,暴力残 忍 的 本 质 是 挟 持人 性的使然。在复仇过程中,每个人既是接 受者,同时也是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人的 本能力量以暴力这种“充满激情”的形式 爆发出来,在毁灭亲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 己。山峰 的复仇行 动是要 征 服 他的 仇敌 — — 侄子皮皮,在这一暴力过程中,山峰 不 仅 完 全 支 配了皮 皮的 身 体,而 且将 其 贬低,使之像狗一样趴在地上(贪婪地)嗜 血。山峰在盛怒之下一脚踢死了侄儿,这 种丧失理智的谋杀,使人感到的是人伦的 脆弱与复仇的凶残。
暴力与人性
在小说中处处可见人情的冷漠、人性 的缺失,当山峰和山岗的母亲抱怨骨头发 霉时,他们两兄弟以及各自妻子,孩子的 反应完全是无动于衷,他们没有对自己的
母亲表示过一点关爱,甚至是把母亲视为 了他们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人。山岗山峰母 亲每日的抱怨,只想引起两兄弟的注意和 一点关爱,但这两兄弟连这点也做不到。 因此他们的母亲在这种环境刺激下也发 生了“改变”。也变得麻木,自私起来。他 们 的 母 亲不 再 关心 他 们 两兄 弟的事,如 果 他 们 的 母 亲 能 在 家 庭中起 到一种”领 导“的作用,可能相互报仇的悲剧不会发 生。但他们的母亲从暴力开始到结束,只 是把自身当做一个“看客”。当她看到山 峰的儿子晕死在地 上时 她没有采 取任 何 行动,只是惊恐的躲回了房。如果他们的
67
LITERARY WORLD 文学天地
母亲能对自己的孙子有一丝关爱,可能她 们的母亲不会让皮皮这样随意的就把山 峰 的 孩子抱 出了家门,悲 剧 也 就不 会 发 生。但这一切是他们母亲的错吗?我觉得 不是。这一切完全是 人心冷 漠 所 带 来 的 结果。我们知道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纽 带 是 血 缘 。在年 轻 的时 候 兄 弟姐 妹父母 之间的关系普遍都很好。当这种血缘关系 被婚姻关系所取代,各自都有自己妻子儿 子时,这时候往往会显示出人们自私贪婪 的本性。只愿顾着自己的“小家”,而原来 的亲人沦为了自身可有可无的人实在是悲 剧。
人性探测的缺失
身” 大款的新新人类 , 傍 居然播 身一变成 了一个抗 击 “ 非典 ” 的英雄 。而事实上她 报道 “ 非典 ” 只是 出 于打 发无 聊 、 寻求
刺激 。徐坤 对她到底是称赞还是嘲讽 , 也让人莫 衷一是 。董
与众不 同的犀利与尖刻 , 并能 将之寓于轻描淡 写的嬉戏怒 骂
未 能体现出灾难之 下人性 的多 层面 内涵。或许 这 才是徐 坤 所 要展现的人 性—— “ 典 ” 非 肆虐 之 下依 然没 有 变化 , 然 依 粗鄙猥琐的人性 。“ 我们这 一代 人所受 的教 育 比较 理想化 , 光荣啊梦想 啊… …” “ , 我的作 品 当 中一成 不变 的 是一 种 比 较传统 的价值 观 、 界 观 , 世 不管 作 品 的形式 、 现手 法 如何 表 变 。 徐坤理 想主义的价值观让她对人物 的处理过分简单 , ” 而 让梁丽茹 和蜕变后的 于姗姗作 徐坤理 想 主义 的价值 观的 载 体, 实在是有些 牵强。 第四, 结构 松 散 , 事匆 忙 乏力 , 叙 语言 l 乏 味。徐 坤 罗嗦 说 :我 写小说十几年 了 , 方面 的积 累达到 了相 当的程 度 , “ 各 因此写长篇小说 是水 到渠成的。 作 家“ ” 写小说 十几 年” 并不
姗、 董强等人 只是符 号化的人物 , 即滥情 、 情 、 矫 煽情 、 同情 与
等概 念的简单象 征 。顾 跃进 到处 滥情 , 非典 ” “ 虽然 让他 感 受到 了 自己的孤独 、 生命 的脆 弱 , 死亡 的考验 并没 有把 他 但 感化 成为一个生 活的智 者。劫难过后 , 他依 然执迷不悟 地追 逐金 钱与名誉 , 而不去深思 自己情感 与灵魂的归宿 。梁丽茹 作 为一个 四十 多岁且已为人母的博导 , 居然还能在情 人的面 前 做少女初尝 爱 情 的娇羞 与 浪漫 状 , 情地 背诵 林 徽 因 的 矫 < 间四月天) 人 。与其说 是“ 非典 ” 让她懂得 人生 的真谛在于 追求幸福 , 不如说是 情人带 来的 身心愉悦 让 她豁然 开 朗 , 同
关于人性丑陋的散文
关于人性丑陋的散文人性总有它丑陋的一面,不管是多么修养好的人。
关于人性丑陋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关于人性丑陋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关于人性丑陋的散文篇1:欧也妮·葛朗台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我想人性并不完全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大都没有见过那丑陋的一面。
而巴尔扎克却在书中塑造了一个贪婪、狡诈、吝啬,将金钱视作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丑陋人物。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
”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像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
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
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
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葛朗台得知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时,他爱钱如命的本性战胜了凉薄的亲情,竟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
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字,父亲这才放了心。
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却连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
像他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实质上却是金钱的奴隶。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亲情观已经极度的扭曲,他内心贪婪的欲望就像是面目狰狞的恶魔,泯灭了人性。
人性道德的缺失比什么都可怕
人性道德的缺失比什么都可怕的来由,是无数不能忍受的现象导致的忧虑,其中最近几件事最为触动人心:1、毫无人道的职业病防治所和有关机构。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一直以感冒治疗,后来经医院检查告知他得了“尘肺”,他就怀疑是在工厂得了“尘肺病”。
从2007年8月开始,为了弄清病情,他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都证明是了病因,但因为不是职业病医院只能从北京回来后,就去了具备资格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就诊,但由于振东公司拒绝出具诊断所需的材料,张海超并没有如愿。
随后,在历经了多次上访甚至和振东公司发生冲突后,由新密市领导和信访局协调,张海超才得以在2009年5月12日去郑州职防所进行诊断。
5月25日,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
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
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
-----职业病医院之无人道和工厂没有人道一样令人气愤。
我们的社会越发达越不能容忍此类违逆人性的事件发生,终于:新密市纪委监察局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件涉及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后,依据调查结果,按照有关法律、条例,作出严肃处理。
给予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公司副总经理秦永彬开除党籍处分,建议公司董事会解除秦永彬副总经理职务。
根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追究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后勤负责人郑海军的责任;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对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罚款25万元。
河南省卫生厅对“开胸验肺”事件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给予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撤职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失的人性
在高中的课本中我们学到了中华民族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先辈们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结和流传下来的,自有他的依据。
但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这些一直标榜自己善良、乐于助人、团结的中国人,是否真如自己说描述的那样?
08年汶川地震时,美国演员莎朗·斯通称其为报应。
此言一出,引来民愤连连,立刻发出“抵制莎朗·斯通”的倡仪。
但是,我们在对莎朗·斯通的行为表示激愤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她会做出这样的评论,为什么中国给人的映像是这样糟糕?空穴来风必有因,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自我的反思。
2011年10月13日下午4点40分左右,杭州西湖新天地水域有人跳水自杀。
落水者距岸边大约有20米,只能见到头发漂在水面。
突然冒出来一男一女两位老外游客,30多岁的样子,女的已在飞快地脱外套。
她脱得就剩一件背心,嗖地一下就跳进西湖,朝落水的人游过去。
女游客拉着落水者的衣服,飞快游回岸上。
落水者是个30多岁的中国女子。
落水者估计灌进了不少水,一个劲地咳嗽。
女老外看那个女人没事了,转身穿衣服离去。
“从发现溺水者,到脱衣下水,救人上岸,告别走人,整个过程不过10分钟。
”拍照的目击者对那名女游客果敢的决定,利落的身手,潇洒的态度,印象深刻,“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女侠”。
在后续的报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湖女侠”玛丽亚跳进西湖救人之时,岸上并不是只有她自己,但“人们(国人)都在拍”,当她意识到“必须要有人做点什么了”,自己“又讲不了中文,没办法呼喊”,便果敢地跳了下去;而“当我带着她从湖里出来的时候,我看到有七八个相机在拍照,我开始用英语大叫起来,说你们在做什么,她快死了,你们只想着拍照片。
我很生气,请走开,这不是时装秀”。
她说:“有一个拍照片的,他拿着一个大相机,他过来,安抚那个女人,跟她说话,他是唯一的一个,唯一的一个。
每个人都在好奇地看,仅此而已。
”这就是说,落水者遇险时遭遇的主要是“围观”,上岸之后还是如此。
是什么让中国人在面对别人的困境的时候只会在一旁围观,隔岸观火,没有一个人愿意伸手帮助一把?如果说你不会游泳或是跳入水中救人怕有生命危险,这也是情有可原,可是为什么在人被救上来之后一旁的中国人还是麻木不仁的抱
着看热闹的心情对待?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同胞都不能伸出援助之手。
举手之劳,却无人肯做。
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人性的东西。
一个外国女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生命当作他自己的生命,这是什么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般的麻木不仁,例如拾荒老人陈贤妹、最美乞丐李小辉。
2011年10月13日,一名两岁零四个月的女童王悦在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一街道先后被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碾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见死不救,陈贤妹救起女童并找到孩子家长。
随后,女童王悦被送往黄岐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医生说,其已接近脑死亡,随时都可能会离去。
14日下午,小悦悦又被紧急转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救治。
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过早夭折。
事后,当问及是否担心被冤枉成肇事者时,陈贤妹表示不担心,也不怕。
“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
救人最重要,毕竟还是个小孩。
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小孩,她就躺在路上,我远远地就看到她了。
”
当天晚上,南方日报记者陪同陈贤妹回到老家阳山县七拱镇岩口村。
一路上,陈贤妹有时会打断记者的话,自言自语:“我只是做了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啊”,“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做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说高尚的那些是假话,因为帮助别人本来就是很平常。
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却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
人们有没有想过,帮助一个人本是在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为什么到了现在却能因此而震惊全国?当一件普通的事变得不普通的时候,变得是我们这些人,因为这个社会变得漠然、冷血。
陈贤妹是一位朴实的老人,身体瘦小,看起来弱不禁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老人,却用她最平凡、最真实的善举“拾”起了中国人的良心,这在人们普遍感觉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当下,陈贤妹的行为无疑是一声呐喊,唤醒了人们麻木的灵魂,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人间自有真情在。
古人云:“无善恶之心,非人也”。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
界都充满着爱和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颗温柔的爱心。
只是在这个经济大潮汹涌的时代,各种诱惑、陷阱让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们在面对救人时常常面临“被诬”的境地,这才导致一些见死不救事件的发生。
因此,陈贤妹的善举无异于一盏明灯,让人们眼前一亮,其实救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即使担心“被诬”也可以报警、保护现场,或者与路人一同施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2011年12月5日,浙江舟山一名下肢残男性乞丐对着一幢高楼上欲轻生的男子大声劝导。
当日下午,该市定海区南珍大厦14楼楼顶,一名中年男子站在护栏外,情形很是危险。
警方及时赶到现场,正在僵持之际,一名在当地以乞讨为生的安徽籍残疾男子在媒体的帮助下乘坐电梯到达顶楼,他说要用自己的经历去劝解这名轻生的男子,遭到警方拒绝,理由是担心轻生男子有过激行为。
乞丐男只好回到地面,对着楼顶声嘶力竭地大喊劝解,有市民见状为乞丐买来了矿泉水。
令人欣喜的是,这名轻生男子最终被家人劝解下楼,一个生命得以重生。
相信大家平时见到路边残疾的乞丐都是报以一种嫌弃的态度对待,我也一样。
因为现在很多路边的乞丐都是有团伙的,一脱下衣服就可以打的赶往下一个地点,拿出的手机都比我们的高档。
但是在李小辉的身上我看到了,在中国还是有很多的人,很多路边的乞丐是真正的需要我们帮助的;看到了每一个的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看到了即使一个人的身份再卑微也不会改变他拥有的那一颗纯真的心。
一个乞丐尚且如此敬畏生命,他以朴实无华的行动宣示了一个人生的态度:活着就有希望,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明天的太阳。
“乞丐哥”的嘶力呐喊不知愧煞多少我们的围观者、冷漠人?
“生死不离,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洗尽铅华的“乞丐哥”,以不屈的灵魂感动着我们这些健全的人们·······当众人默然的时候,往往总有那么一个人,一个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人。
再卑微的人,在某一时刻也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摒弃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