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①。
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孙叔敖戒子》【注释】①禨:(jī):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数封我矣多次,屡次B.必无受利地一定C.知以人之所恶恶劣D.孙叔敖之知通“智” 智慧(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4)这两篇文章同为劝解儿子的书信,但是目的不同。
甲文诸葛亮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________ 乙文孙叔敖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 。
【答案】(1)C(2)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己的话来说也对);不要去接受王给的肥沃的封地,而是要选择贫瘠而又名声差的封地。
【解析】【分析】(1)C项“恶”意思是“厌恶”。
(2)这句话意思是: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
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翻译需注意,非:不是;致:到达;第一个“知”:通“智”,智慧;第二个“知”,明白。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不逾矩________④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⑤不舍昼夜________(2)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乎”的内容,在今天有意义吗?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法度;能忍受;舍弃(2)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3)①(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仍有意义。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需要对人忠诚、讲求信用、善于学习,如果每天都能够认真反省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如何,对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都有好处。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fǔ)掌:拍手。
③搐(chù):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
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
山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专项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删改)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语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
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
“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③凑泊:凝合、聚合、拼凑、附着的意思。
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的号,论诗提倡“神韵”。
1.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B.言简意赅C.余韵悠长D.理屈词穷2.揣摩文中画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强调了“境界”说触及诗词评论的根本。
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之情溢于言表。
(二)示弟立志说 (节选)王阳明夫立志亦不易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濬①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②。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
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
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有删改)【注释】①濬(jùn):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②昏:昏聩,糊涂。
【通读文本识句读】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联读分析明主旨】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小语: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6 课外文言文 含答案
六、课外文言文专题6.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9分)陶母责子退鲊①陶公②少时,作鱼梁吏③,尝以坩④鲊饷⑤母。
母封鲊付⑥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鲊(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②陶公:对陶侃的敬称。
陶侃,东晋人。
③鱼梁吏: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员。
④坩(gān):盛物的陶器。
⑤饷(xiǎng):赠送。
⑥付:交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尝.以坩鲊饷母曾经②反书.责侃曰名词作动词,写信(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解析】重点词:益:好处。
乃:反而。
(3)你认为陶侃的母亲教育儿子有什么可取之处?(2分)陶母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要求儿子为官要清正廉洁,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轻时,担任监管河道及渔业的官员。
(他)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用陶器盛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腌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6.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9分)殷仲堪①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③,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⑥其本!尔曹⑦其存之!”(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任荆州刺史。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②水俭:因水灾而年成不好。
③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真素:真诚无饰;质朴。
⑥捐:抛弃。
⑦尔曹:你们。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①外无余肴.鱼肉等荤菜②每语.子弟云告诉(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3分)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登上高枝(指做宫)就丢弃了根本呢!【解析】重点词:之,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满分100 分)姓名得分一、古诗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8) 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9) ,秋风吹散马蹄声。
(20) 河流大野犹嫌束,(21)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22)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24)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25)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28)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29)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章》)(31)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2)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33) 淫慢则不能励精,。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学而时习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曲肱而枕之D.日月之行(3)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答案】(1)A;C;B(2)D(3)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解析】【分析】(1)“尝月下戏”意思是“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所以“尝”解释为“曾经”;“若令月中无物”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由此“若”应解释为“如果”;“然”是“这样”。
(2)“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徐孺子。
A.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
B.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代词,指代手臂。
D.结构助词,的。
D项用法不同。
(3)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4)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注】①鄙:粗朴。
②伉直: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欺凌,施暴。
⑤质:质,通“贽”,礼物。
【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②回转顾望________(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答案】(1)生气;反省;迷惑;喜好;坚守(2)①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________》,是由南朝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②太丘舍去 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④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4)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2)约定;离开;拉,牵拉;回头看(3)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②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4)【示例1】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2】元方这样做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
【解析】【分析】(1)本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顾”意思是“回头看”。
(3)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惭”是因为自己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这一行为说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改正错误。
(4)从元方有理有据的批评陈太丘的朋友看,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四)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3、你认为文中的高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五)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并.壳入口/两狼之并.驱如故B、仕于.南方/于.我如浮云C、其人自.护其短/有朋自.远方来D、啖菱须去.壳/去.后乃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子亡.马几何时矣/身亡.所寄B、月余日.矣/君与家君期日.中C、顾.而谓曰/入门不顾.D、至丞相府归.我/一屠晚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的为人及品质。
(七)范仲淹苦学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往往饘粥不.继/尊君在不.B、日.昃再食/日.内集C、遂大通六经之.旨/下车引之.D、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大笑乐.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八)梁上君子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娟二匹。
注: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
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乃起自.整拂/有朋自.远方来B、呼命子.孙/曾子.曰C、不善.之人未必本恶/其不善.者而改之D、习.以成性/学而时习.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3、你认为陈寔是个什么样的人?(九)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B、遂牵而去./去.后乃至C、询其故./温故.而知新D、遂.牵而去/遂.成枯落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十)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黄雀方欲食.螳螂/饭疏食.,饮水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3、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一)陆元方卖宅1、C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陆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去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称颂。
【参考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处小宅子。
价钱已经谈妥,家里人都准备拿钱了。
买(房子)的人请求见见元方。
元方便告诉那人说:“这宅子很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推辞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别人呢。
”(一)不学无术1、B2、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参考译文】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
”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
张咏将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张公是这样说我的。
”(三)列子学射1、C2、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示例:射箭的道理(规律方法);做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探究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方法,才算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
【参考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四)高凤笃学1、D2、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3、赞扬了高凤热爱读书、专心致志、勤奋。
【参考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晒了麦子,叫高凤看护好鸡(以防鸡吃了麦)。
正值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儒家经典著作),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冲走了麦子。
妻子回来感到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醒悟过来。
(五)自护其短1、A2、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3、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
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译文】有个北方人生来就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同壳一起吃。
有人说:“吃菱角须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
”问的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角生在水中而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弄成知道。
(六)误认1、A2、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3、卓茂知道此马不是那人丢的,仍然把马给了丢马人,由此可见卓茂不仅处事细心、热心助人,更加有宽广的胸怀,显示出卓茂的高尚品质。
【参考译文】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
有一个人认作他的马是自己的。
于是卓茂问他:“您丢失马多少时间了?”回答说:“一个多月时日了。
”卓茂拥有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解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看着那人并对他说:“如果这不是您的马,希望你把马牵到丞相府还给我。
”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还给了卓茂。
(七)范仲淹苦学1、D2、既长/知其世家/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勤奋刻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
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
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
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八)梁上君子1、C2、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3、心地善良、宽宏大量、教育有方【参考译文】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寔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