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by 张铮

2006-09-20 21:08

x 张铮

1、概况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熊澄宇,2000)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兼媒体实验室(MediaLab)主任尼葛洛庞蒂(N.Negroponte)推出了新作《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将数字化提高到了空前未有的地步。他认为,如果说物质时代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原子”的话,那么构成信息时代新世界的基本粒子就是“比特”(bit,binarydigit之缩写)。“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他的一句名言“计算不再和计算机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传遍了全球。尽管尼氏将“比特”褒扬得近乎无所不能的观点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尽管“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论断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回避眼前的事实: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新世纪全球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数字化差距,甚至掌握更大的主动权,摆在面前的挑战无疑是巨大而严峻的。

当数字化开始影响人类社会的时候,站在潮流前面的著名的IT界巨头、传播界巨头和未来学者纷纷对数字化进行阐述。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国际上不少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成立类似的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中国国内一些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和院校从20世纪末也陆续整合资源,成立相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如华中科技大学在原新闻系的基础上,于1998年4月正式组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形成了以人文社科与电信,计算机等工科交叉的教学、研究新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于1999年4月正式成立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并于2002年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00个重点学科;北京广播学院于2000年4

月成立全国首家网络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00年4月成立了新

媒体研究中心,在理论研究(包括媒介形态变化研究、网络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与社会互动研究、人机界面与交互理论研究等)、应用研究(包括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电子出版技术、交互媒体设计等)及政策研究(包括我国信息化进程中政策法规研究、新媒体传播政策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9月成立媒体与设计学院,下属有新闻传播系、数字影视中心、现代传播研究所和艺术、设计类系、研究所、实验室,体现“文理渗透、技术与艺术结合,数字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依托其先进的数字技术平台,力图构建新型的媒体与艺术设计学科新格局。在重大课题的研究上,国家也连年设立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学与传播学科1996年设立项目《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电子出版事业发展和宏观管理研究》;1998年设立项目《新闻传播手段的数字化:现状透析与发展预测》;1999年设立项目《网络传播新发展及其对策》;2000年设立项目《网络出版理论和实践的研究》;2001年设立项目《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及对策研究》;2002年设立项目《传播技术发展史研究》、《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按照中宣部的要求,2003年,对于新闻宣传、理论宣传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其中网络新闻宣传和理论宣传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人民网、新华网等就网络媒体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和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于9月也完成了《人文社会科学在网络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调研课题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对传播科技、数字传媒及网络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视。

二、代表性著作与译著

1994年

主要译著

1、《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苗华健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4;

1997年

主要著作

1、《网络,席卷全球的风暴》袁道之、白莉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著,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3、《网络化生存》乔岗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黑客:计算机时代的牛仔》胡泳、范海燕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生活在网络中》严峰、卜卫,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李河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译著

1、《信息高速公路透视》[美]迈克尔·沙利文等,程时端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2、《数字化生存》[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998年

主要著作

1、《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郭良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吴伯凡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译著

1、《信息媒体革命》[加拿大]弗兰克·凯尔奇著沉泽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未来日记:未来十年网际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加拿大]威廉姆森著,傅凯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皇帝的虚衣:网际网络文化实情》[美]摩尔著,王克迪、冯鹏志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4、《数字化犯罪》尼尔·巴雷特著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主要著作

1、《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明安香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Internet改变中国》陈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孙伟平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陆俊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