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全

合集下载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0 诗词鉴赏(一)(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了“兴”(比兴)的手法。

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2.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

《关雎》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二)(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1.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1)天黑了。

(2)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意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2.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3.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案】2.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3.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

三、原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注释《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从:跟随、追寻。

宛:好像、仿佛。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王勃作了一首诗相赠。

这首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树立正确的交友观;4、背诵、默写诗歌。

三、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注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任:上任。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代指蜀州。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靠近,挨着。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五、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

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六、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赏析: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细腻地描写了恋人不至时女子的心理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分析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关雎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3.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卖炭翁1.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分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作用。

3.举例说明本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四、式微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五、子衿1.“青青子衿”至“子宁不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全文虽寥寥几十字,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为什么会达到如此效果?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辅”和“望”各有什么表达效果?2.这首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赏析其中妙处。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颂,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八、题破山寺后禅院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2.“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九、送友人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上阕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2.下阕“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一、卜算子·咏梅1.在上阕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如此环境中,梅花还是开了,可见梅花有什么精神?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十二、蒹葭1.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2.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作用?3.此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无处不在。

部编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鉴赏《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部编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鉴赏《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二.写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0卜算子咏梅(宋陆游)-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0卜算子咏梅(宋陆游)-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0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主题】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写法】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唐诗〉三首》目录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内容主旨: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7.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2蒹葭-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2蒹葭-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心爱的人却使他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

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飞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风停了,天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赏析】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整理(共5首)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整理(共5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整理一、关雎【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②/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的陆地上。

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①〔洲〕水中的陆地。

②〔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④〔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内容: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写作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参差/荇菜,左右/流⑤之。

窈窕/淑女,寤寐⑥/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

悠哉/悠哉⑧,辗转/反侧。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时左右求取。

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成了空想,日日夜夜不停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身直到天亮。

⑤〔流〕求取。

⑥〔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⑦〔思服〕思念。

服,思念。

⑧〔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内容: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写作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炼字: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22《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子衿》。

我们都经历过离别,体会过离别后的思念,让我们在《子衿》这首诗歌中感受一下这份思念吧!二、目标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

2、品读诗词,体验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

三、原文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四、注释《子衿》:选自《诗经·郑风》。

子衿:你的衣领。

子:你。

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子:男子的美称。

这里是指第二人称你。

衿:衣领。

悠悠:思绪不断的样子,这里形容忧伤的样子。

往:前往。

宁:岂,难道。

嗣:接续,继续。

佩:指佩玉的带子。

挑达: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五、诗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六、赏析她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然而,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诗经·邶风·式微》原文、翻译及赏析【部编版指定课外诵读篇八年级下】

《诗经·邶风·式微》原文、翻译及赏析【部编版指定课外诵读篇八年级下】

完善完善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版《诗经·邶风·式微》原⽂、翻译及赏析【部编版指定课外诵读篇⼋年级下】式微先秦: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完善诗经译⽂及注释译⽂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中劳作!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注释式:作语助词。

微:(⽇光)衰微,黄昏或⽈天⿊。

微:⾮。

微君:如果不是你们。

故:原因,缘故。

中露:露中,在露⽔中。

倒⽂以协韵。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体。

有⽤没⽤参考资料:鉴赏 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说均牵强附会,因为⽆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昼夜不辍地在露⽔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章,寥寥⼏句,受奴役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诗有两个特点。

⼀是以设问强化语⾔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问,⽽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地在野外⼲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然要倾吐⼼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直述,则易于穷尽,采⽤这种虽⽆疑⽽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有情致,同时也引⼈注意,启⼈以思,所谓不⾔怨⽽怨⾃深矣。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二、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答: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

11、词的上阕写边塞秋景,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0、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异”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11、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12、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1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心情。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3.用了那些典故?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4.《满江红)这首词反映出秋瑾对时局的优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已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着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下面根据词中的句子做具体的阐述:“四面歌残终破楚”,表达对时局的优虑。

当时的中国遭受八国联军的侵略,孤立无援,处境危急。

“八年风味徒思浙”,透出词人对婚姻的不满。

结婚八年了,词人却只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委婉地表达出夫妻感情的疏离。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旧社会男尊女卑,而秋瑾主张男女平等,所以不顾惜自己的女性身份。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蔑视。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这两句表现出词人内心涌动的英雄气概。

尽管身处困境,但她把眼前的困境看作是一种“苦其心志”的磨难。

“葬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写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

四、《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五、《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翻译: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2)烂柯人:①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