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吴中、吴江、相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初一年级调研试卷语文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填涂考试号.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冯梦龙村东靠漕湖产业园,西邻望亭镇,北(zhěn)_____望虞河,是明代杰出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故乡,也是冯梦龙历史文化的发详地。
灰瓦白墙,前屋后舍_____,走进冯梦龙故居,仿佛穿越时光的长河,与幼时的冯梦龙飞花对令,感受冯氏诗书传家的氛_____围。
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冯梦龙故居尽可能地还原了冯梦龙年少时的生活场景,探寻冯梦龙青廉为官品质的思想渊源……一方水土(zī)_____养一方文学,唤醒沉睡于土地中的文化种子,冯梦龙村正不断擦亮文化旅游新“名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北(zhěn)_____望虞河②前屋后舍_____ ③氛_____围④(zī)_____养(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3)结合上下文,说说“修旧如旧”在句子中的含意。
2. 同学们对相关古诗进行了收集,请你完成填空。
诗中风光无限。
它有①______(诗人)“深林人不知,②__________”(《竹里馆》)的清幽之境;也有韩愈笔下“草树知春不久归,③__________”(《晚春》)的盎然生机。
诗中情韵无穷。
它有李白“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中对故土的万千思念;有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中思亲与报国不能两全,最终振奋精神告慰家人的复杂情感;更有木兰身跨战马,奔赴战场“⑧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义无反顾、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bǔ)迭.起(dié)彭湃.(bài)气冲斗.牛(dǒu)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C.呜咽.(yàn)山涧.(jiàn)徘.徊(huái)锲.而不舍(qì)D.亘.古(gèn)愧.怍(kuì)踱.步(duó)叱咤.风云(c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屏障抱歉取谛心不在焉一泻万丈B.斑斓泛滥震悚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咀嚼烦锁卓越妇孺皆知酣然入梦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鞠躬尽粹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____永世长存。
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____。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即使铭刻标注B.功勋即使铭记标记C.功绩无论铭刻标榜D.功勋无论铭记标注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狂飙》讲述的是省督导组与京海市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身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各项中结合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面临祸患而不忘国家,这是忠心的表现: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诚信的表现: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生死于度外,这是坚贞的表现。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3分)1.默写。
(10分)(1)诗人写景,常用拟人手法。
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将明月想象成知己朋友,虽身处深林无人知晓,但似有知己相伴,不觉孤独;韩愈的“________,________”(《晚春》)描写花木惜春,竞相争艳,彰显生命本色;叶绍翁的“________,________”(《游园不值》)展现出春天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
(2)故乡永远是异客们心之所系的精神家园。
《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木兰希望立刻骑上千里马速归家乡的急切心情: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两句描写诗人听到离情别绪的曲调,触发思念故园的情愫。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7分)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
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
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
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
天气忽然暖了一些。
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xī疏的雪花。
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
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
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20 分)一、语言表达(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6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踏上丰娆之壤,开启求知之旅。
背颂名篇佳句,激情péng湃;结识zhì友,欢乐无限;聆听老师教诲,收获良多。
愿你在新学期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按拼音写汉字。
péng湃__________zhì友__________(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_孜为_____二、选择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分)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陆定一《老山界》)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杨振宁《邓稼先》)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李森祥《台阶》)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了人物传记后,班级开展了向英雄人物学习。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D.全年级近七百余名同学观看了精彩的表演。
三、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0分)4.(10分)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人京使》)(4).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20 分)一、填空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4分)1.(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概峭瘁巅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读着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我们感受到一位古代巾帼英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英雄气gài______;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翻越qiào______壁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一星” 而鞠躬尽cuì______,死而后己;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听到诗人站在高山之diān______,向黄河母亲唱出的豪迈颂歌,这些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分)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旦偏离了方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3.(2分)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①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 -般的语言。
①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①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①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三、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8分)4.(8分)“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士别三日,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古人常在诗中表达思乡思亲的感情。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Y)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5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闭卷考试,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使用答题卡时,请认真阅读答题须知,并按要求去做。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为鼓励同学们品读文学经典、领悟家国文化,校小荷文学社特别为大家策划了“传承经典共沐书香”的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天下国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中华广袤肥沃的土地、绵长深厚的历史,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却鲜()为人知的邓稼先;为我们衰徵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qiè()而不舍钻研古代典jí()的闻一多……回望百年征程,家国情怀熠熠生辉;______,______。
1.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
(2分)国:______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鞠躬尽cuì()鲜()为人知qiè()而不舍典jí()3.请根据语境,仿照句式,将句子补充完整。
(2分)回望百年征程,家国情怀熠熠生辉;______,______。
【任务二】吟咏诗文4.文学社小语和小文对最近所学的诗歌做了梳理与总结,请帮助他们补全对话。
(8分)小语:诗中有景。
“①______,②______”(《木兰诗》)中有边塞军营之夜寂寞惆怅的苦寒之景。
小文:诗中有情。
那清净的幽篁里,“③______,④______”(《竹里馆》王维)是隐士独享与明月作伴的无限惬意;那西行的漫漫长路上,“⑤______,⑥______”(《逢入京使》岑参)是征人远赴边塞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万千思念;那寂静的夜色中,“⑦______,⑧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听到“折柳曲”,勾起游子的无尽乡思。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2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6分)1.(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澎湃.(pài) 祈祷.(dǎo) 亘.古(gènɡ) 锲.而不舍(qiè)B.校.对(jiào) 默契.(qì) 晌.午(shǎng) 气冲斗.牛(dòu)C.嫉.妒(jì) 哺.育(bǔ) 挚.友(zhì) 鞠躬尽瘁.(cuì)D.愧怍.(zuò) 污秽.(huì) 殷.红(yān) 扑朔.迷离(shuò)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草率抱歉取谛心不在焉熟能生巧B.斑斓奠基厚道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胸膛烦锁卓越妇孺皆知言外之意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深恶痛决3.(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竹。
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①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①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①“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①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二、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4分)4.(4分)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逢人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儿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4分)5.(4分)名著阅读。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初一语文期中试语文学科试题卷(2024.4)一、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6分)西北风呜咽(▲)、呼啸着。
望着透过窗子的月光,她擦干了脸上的泪水,露出了坚rèn (▲)的模样。
她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
在几十年苦守敦煌的岁月中,她惊叹着壁画与泥塑的奇美,钦佩着前辈们的精神,她把研究、保护石窟当成终生的事业。
百年来,一代代中国考古人风餐露宿、青灯黄卷,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zhuó(▲)越的贡献,为更好的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分)呜咽(▲)(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坚rèn (▲) zhuó(▲)越(3)下列成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沥尽心血B.锲而不舍C.气冲斗牛D.当之无愧2.理解古诗文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8分)方法诗句收获抓意象深林人不知,①▲。
(《竹里馆》)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古人常借助意象“杨花”和“明月”来表达情感。
③▲,④▲?(《木兰诗》)以隐喻来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
析手法⑤▲,⑥▲。
(《木兰诗》)以夸张的修辞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
明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⑦▲。
(《春夜洛城闻笛》)⑧▲,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春夜笛声、漫漫长路,都唤起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钱学森的“争”和“让”彰显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②钱学森的“让”,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③“为中国人争气”,是钱学森的追求。
④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
⑤钱学森的“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⑥钱学森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A.④①⑤②③⑥B.④①②⑥⑤③C.④⑤③②⑥①D.①⑤③②⑥④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江在寄给小学同学的信中写道:“卿近来可好?许久不见,大兄我甚是想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与运用(1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秕.谷( bǐ) 收敛.( liǎn ) 确凿.( záo ) 脑髓.( suǐ)B. 崎.岖( qí) 祈.祷( qǐ) 踱.步( duó) 喧嚣.( xiāo )C. 女佣.(yōnɡ) 踌躇.( chú) 重荷.( hè) 荒谬.( miù)D. 骊.歌( lí) 花圃.( pǔ) 脚踝.( huá.i ) 涉.猎( shè)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气势磅礴来势凶凶荒草萋萋惊涛澎湃B.浩浩荡荡炯乎不同杂乱无章鲜为人知C.人声鼎沸九曲连环亦复如是家喻户晓D.鞠躬尽瘁妇儒皆知惹人注目一拍即合3、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轻捷.(快)讪.笑(嘲讽)人迹罕.至(稀少)B. 山巅.(山顶)怪诞.(荒唐的)心会.神凝(领会)C. 哽.住(声气阻塞)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锋芒毕.露(毕竟)D. 鉴.赏(鉴定)宛.转(曲折)锲.而不舍(刻)4、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
这次变革要求学生,,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A.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B.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C.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审美D.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B.《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作者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D.《未选择的路》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6、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B.《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C.《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D.《福罗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国作家7、下列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③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⑤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A ③⑥⑦④⑤①② B.⑦⑥⑤④③②①C ⑤④③⑥②①⑦ D.⑦⑥⑤①②③④二、默写。
(10分)8、,云从窗里出。
9、,青山独归远。
10、独怜幽草涧边生,。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12、,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综合实践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3—15题。
【古之黄河】13、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近之黄河】1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今之黄河】15、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
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6—20题。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17、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18、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
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9、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20、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
上天种的花古草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着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在那个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巴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顿时,我们骄傲地昂起了头。
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
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
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
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22、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分)23、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得十分传神,请任选一个词语加以赏析。
(3分)24、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各有什么含义?(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9题。
尹衍国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