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药物制备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
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6、皮肤局部有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7、对孕妇、儿童,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
性大的药物。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生理反应
贴敷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 性炎症反应,甚至可出现皮肤起泡,无需 特别处理。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可能并发症
该治疗并发症较少,有极少数可出现以下情 况:①局部并发感染;②过敏反应。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 经》称其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如胃痛取足三 里。对于脏腑疾病,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 时较好的选择。
3 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 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 穴,如哮喘取肺俞、定喘等。对于脏腑疾 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四大用药特点
1.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 川 椒、茴香等
2.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 生姜等

穴位贴敷法ppt

穴位贴敷法ppt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 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 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 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如断 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 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二)药物剂型 1.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 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 膏剂、硬膏剂。
2. 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 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3.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PART 05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用 有出血倾向禁用

贴敷部位皮肤有
创伤、溃疡者禁



孕妇不能运用活血的 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2岁以下儿童、有恶 性肿瘤、病情危重的 肆 患者禁用
眼、口唇、会阴部、小
伍 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操 作 方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药物的制作
1、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药汁均匀拌和, 制成圆形药丸。 2、散剂:药物研末。 3、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剂或软膏。 4、饼剂:将药物研末,加适量水调匀,制成药饼。
适 应 症 及 禁 忌 症
PART 05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鼻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 糖尿病等 冠心病、心绞痛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缓解疼痛、腰腿痛等 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

穴位敷贴技术PPT课件

穴位敷贴技术PPT课件
11/6/2019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 粘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 调和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11/6/2019
临床应用—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 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 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 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 活掌握,力求少而精。
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 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者临近的穴位, 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内侧缘出 现的索状物、结节阳性点等。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6/2019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有各自独特的 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 使的相互配伍组合以祛除病邪。
《骨, 拔病外出之品为引。”
对于残留在皮肤皀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癿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221102021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灸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皀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皀迚一步刺激
穴位敷贴技术
概述—历史源流
穴位敷贴技术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穴位, 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 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穴位贴敷中医培训ppt课件

穴位贴敷中医培训ppt课件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 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 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 的效果。
•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 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 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精选ppt
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贴敷剂型
水胶体敷料 康惠尔透明贴
精选ppt
藻酸盐片状敷料
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贴敷剂型
医用敷料贴 无菌空贴 穴位贴膏药底布 加圈加膜
精选ppt
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贴敷剂型
精选ppt
临床应用—常用药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 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穴 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精选ppt
精选ppt
讲课大纲
• 1.定义 • 2.概述 • 3.发展历史 • 4.作用机制 • 5.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 6.适应症与禁忌症 • 7.贴敷剂型-我院 • 8.常用药物 • 9.常用赋形剂
• 10.调剂与制作 • 11.常用剂型 • 12.常用贴敷方法 • 13.穴位贴敷穴位选择 • 14.操作注意事项 • 15.举例:喘证 • 16.注意事项
可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
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
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穴位贴敷治疗技术课件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穴位贴敷治疗技术课件

起源和发展
起源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起源于古老的中医理论,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以刺激经 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穴位贴敷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的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更加科学和安全,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
2.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的
哮喘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可以帮助哮 喘患者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
率。
禁忌症
皮肤破损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不适用于皮肤破 损、溃疡、炎症等部位。
孕妇禁用
孕妇禁用穴位贴敷治疗技术,避免 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患者慎用穴位贴敷治疗技 术,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4.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的
操作方法
操作流程
准备材料原理及理论依据 Nhomakorabea理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 激,调整人体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的 原理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 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身体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 系,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目的。
3.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的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感冒
穴位贴敷治疗技术可用于缓解 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等。
慢性咳嗽
对于长期咳嗽的患者,穴位贴 敷治疗技术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安全事项

穴位贴敷ppt课件

穴位贴敷ppt课件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穴位敷贴PPT课件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