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结构与血液循环特点

合集下载

习题集 第九章

习题集 第九章

第九章肾脏的排泄机能学习要求掌握:1、肾小球滤过:滤过膜及通透性;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方式(主动、被动)及Na+、Cl-、H2O、HCO-、葡萄糖重吸收。

溶质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影响。

3、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熟悉:1、肾血液供应特点、肾血流调节。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和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了解:1、肾的功能、结构特点。

2、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尿量、运动性蛋白尿和运动性血尿。

内容精要肾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①排除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异物。

每天尿量小于400ml,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

每天尿量在100~400ml,称少尿,少于100ml,称无尿。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③保留体液中的Na+、K+、HCO-3、Cl-等重要电解质,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

肾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等生物活性物质。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一、肾的基本结构1、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1)肾小体分布于肾皮质,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2)肾小管可分近球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细段(分为降支细段和升支细段)、远球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远曲小管汇入集合管。

集合管接受多个肾单位运来的液体。

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位于外、中皮质层,约占总数的85%~90%,肾小球较小,髓袢和球后直小血管短,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口径之比约2:1。

皮质肾单位位于内皮质层,约占总数的10%~15%,肾小球较大,髓袢和球后直小血管长,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口径之比约1:1,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3、近球小体由颗粒细胞、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

颗粒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的变化,调节肾素的释放。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八章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八章
03
肾小管依次分为三部分。
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
肾髓质
01
细段
02
集合 小管
03
毛细 血管
04
集合管:连接于远曲小管行至髓质部到肾乳头孔,有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位肾小体血管极,由①近血管球细胞 (分泌肾素)、 ②致密斑 (感受肾小管液Na+量)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近血管球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在肾小体血管极处,血管壁的平滑肌变成的上皮样细胞,含大量大肾素颗粒,与血压调节有关。
02
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钠、钾、碳酸氢盐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Part 01
肾的形态、位置和大体结构:
肾的形态:
肾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新鲜时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其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成一大腔称肾窦,其开口称肾门。出入肾门的有血管、神经、输尿管等。
03
功能减退:低血压,高血钾症。
04
血管紧张素原(血浆,无活性)
↓肾素(球旁细胞)
血管紧张素I
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转换酶(肺)
血管紧张素II
促小动脉收缩、促醛固酮分泌
↓氨基肽水解酶
血管紧张素III
促醛固酮分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BP ,循环血量 入球小动脉的压力 ,血流量 小动脉壁上牵张感受器所受刺激 肾素释放;
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2
1
排泄:
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摄入的有害物或药物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是肾脏,其次是肺,还有消化道和皮肤、粘膜。
第二节 泌尿生理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过程。肾脏通过泌尿过程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体内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等。

肾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肾动脉进入肾脏,经过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最后通过肾静脉回到心脏的循环过程。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肾脏的血供量非常丰富,约占全身血液量的1/4。

这是因为肾脏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 肾血液循环是一个高阻力、低流量的系统。

这是因为肾小球具有非常高的阻力,使得血液在经过肾小球时速度变慢,以便更好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

3. 肾血液循环具有自调节功能。

当血压过高时,肾小球会收缩,使得血压下降;当血压过低时,肾小球会扩张,使得血压升高。

这种自调节功能可以使得肾血液循环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状态。

4. 肾血液循环还具有保护功能。

肾小管中的细胞可以分泌出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肾小球细胞的生长和再生,从而保护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总之,肾血液循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其特点具有丰富性、高阻力低流量、自调节和保护功能。

我们应该重视肾脏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 1 -。

第八章 肾脏生理

第八章 肾脏生理

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各种物质转运
重吸收物
1)NaCl 2)水
随Na+被动重吸收
①Na+-H+交换 ②泌氢 ③HCO3- 重吸收 ④以CO2方式入胞 ⑤HCO3-优先Cl主动转运 葡萄糖/Na+同向转运体
机制
部位
近端小管占67%,不受ADH调节。 远端小管占20%~30%,受ADH调节
(2)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 血管紧张素 肾血管 收 舒 缩 张 前列腺素 NO Ach 心房钠尿肽
肾血流量 减少 增加
意义:紧急状态下体内血液重新分布, 保证心、脑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水和小分子 溶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的过程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重 吸 收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特点、方式 小管液中的物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转 运重返血液的过程称重吸收

重吸收特点:有选择性;有限度 重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 被动转运(渗透,扩散) 重吸收方式: 原发性 主动转运 (离子泵) 继发性
6)其他
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及机制
分 类 药 物 主要作用部位 机 制
高效利尿药
排K+利尿药
呋噻咪
布美他尼
髓袢升枝粗段 皮质和髓质部
中效利尿药
排K+利尿药
依他尼酸 噻嗪类 氯塞酮 乙酰唑胺 螺内酯
抑制Na+-2Cl--K+ 同向 转 运 系 统 , 抑 制 Na+ 、 Cl- 的重吸收 同高效利尿药
远曲小管-集合管-泌氨

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
正常:1000~2000ml/d左右,平均1500ml; 多尿:>2500ml /d 长期、持续; 少尿:100ml~500ml /d ; 无尿:<100ml /d 。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它与集合管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 段肾来自髓袢降支细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髓袢升支粗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袢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 自身调节
– 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10.7~24.0kPa/ 80 ~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 机制:肌源学说 (Q = P/R)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 – 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_PPT幻灯片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_PPT幻灯片

肾的位置
肾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后壁、脊 柱两侧,左右各一。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 平第二腰椎下缘。第12肋斜过左肾 中部后方。
右肾:上方有肝,位置比左肾约低 半个椎体,第12肋斜过右肾上部后 方。
肾的形态
肾的毗邻
肾脏的毗邻关系:左、右肾不相同,两肾 的后方均贴近腰方肌、腰大肌。右肾上2 /3接触肝右叶,下1/3接触结肠,内 缘接十二指肠;左肾上1/3接触胃,中1 /3贴靠胰,下1/3接触空肠,外缘上可 接触脾,下可接触结肠。
肾的毗邻
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肾的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
深部的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富含血管,正常时呈
红褐色,肾皮质深入髓质之间的部 分称肾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
肾的髓质血管少,色淡,由 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底 朝向皮质,尖朝向肾窦,称肾乳头 。有乳头管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由 此流入肾小盏内,肾乳头被漏斗状 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盏合成 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 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 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要点:
一、肾的位置与形态 (1)肾的位置 (2)肾的形态 (3)肾的毗邻
二、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2)肾的被膜 (3)肾的组织结构
三、肾的血液循环 (1)肾的血液供应 (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组成:肾、输尿 管 、膀胱和尿 道
功能: (1)生成和排出尿
液 (2)内分泌功能
再见
肾的结构 肾锥体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
肾的结构
肾的结构
2.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
膜包绕。依次是纤维囊、脂肪囊 、深筋膜。

生理学第八章

生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 排泄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排泄:机体将体内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 的代谢产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1.呼吸器官;2.消化道; 3.皮肤;4.肾脏:
肾脏功能: (一)泌尿功能
NH4++Cl-→NH4Cl
(3)NH3分泌特点:
①泌NH3与泌H+呈正相关:即泌NH3促进H+Na+交换,促进排酸保碱,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②NH3扩散的量决定于管腔液与管周液的pH 值:管腔液pH值较低时,NH3较易扩散。
③正常时NH3只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 中毒时,近曲小管也分泌。
(三) K+的分泌 (1)分泌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b.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c.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4 )肾血浆流量: 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影响的是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 压上升速率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小动脉端,使具有 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尿量增多。反之,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二)肾脏血流量的调节
1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 下,肾血流量在一定动脉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变 的现象。当肾动脉灌注压变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水平。
意义: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保持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也是肾小球滤过率保持恒定的基本条件。
(2)重吸收的方式和途径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
吸收机制:血浆中的HCO3-以NaHCO3形式滤过。
在小管液中,NaHCO3解离为Na+和HCO3-→在小管液中HCO3-与H+结合→小管液中的H2CO3→分解为CO2和H2O→进入细胞中,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结合成H2CO3→在细胞中解离为HCO3-与H+→HCO3-随Na+被动转运回血液,H+以H+-Na+交换的形式分泌入管腔。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可由下图表示: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肾单位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数量多,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近髓肾单位数量少,髓袢长,出球小动脉在离开肾小球后,部分形成细长的直小血管,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血浆晶体渗透压↓(如大量饮清水时)→抗利尿激素释放↓→水重吸收↓→尿量↑ 大量饮用清水使尿量增多的现象水利尿。
循环血量的↓→抗利尿激素释放↑→水重吸收↑→尿量↓→利于循环血量的恢复
2.醛固酮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增多,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因此,醛固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保钠、保水和排钾。
2.近球小体 包括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Na+变化)和间质细胞。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两大特点:一是血液供应丰富,分布不均;二是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
两套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和特点:
入球小A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成出球小A,→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血管压力较高,利于滤出) (血管压力较低,利于重吸收)

肾脏PPT课件

肾脏PPT课件

(利于尿的浓缩和稀释)
髓袢
短,只达外髓层
长,深入内髓层,甚至达乳头部
(利于尿的浓缩和稀释)
功能
利于尿的滤过和重吸收,参与尿的生成
利于尿的浓缩和稀释
.
8
肾小囊

肾小球
皮质肾单位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远曲小管 肾皮质
集合管
髓袢升支粗段
肾髓质
弓形静脉 弓形动脉
髓袢细段
.
近髓肾单位
直小血管
9
两种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 (2:1) 滤过、重吸收作用
肾皮质的近髓层
数目(占肾单位总数(%)) 多( 85%~90% )
少 (10%~15%)
肾小球体积
较小
较大
入、出球小动脉口径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2:1)
差异甚小
(利于尿的滤过)
出球小动脉分支
形成肾小管毛细血管网几乎
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
全部缠管绕在皮质部肾小管周围
网和 U 形直小血管
(血压低,利吸收)
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 保持血流量的相对恒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量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 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到心 、脑等重要脏器。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
16
尿液
一、尿液 尿量:正常值:1—2L/D 若 >2.5L/D —— 多尿 <0.1—0.5L/D —— 少尿 <0.1L/D ——无尿 理化特性:淡黄色,比重1.015—1.025,渗透
.
18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说明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调节身体内部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血液循环是肾脏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特点如下:
1. 肾脏具有高血流量。

人体内约有5L的血液,而每分钟肾脏就要处理约1/5的血液,因此肾脏的血流量非常高。

2. 肾脏血管网密集。

肾脏有大约1百万个小球体,每个小球体周围都有一些小管,形成了密集的血管网,确保了血液流经肾脏时能够充分过滤废物。

3. 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能力强。

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能力非常强,能够通过收缩和扩张血管,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从而保证肾脏正常的工作。

4. 肾脏血管有特殊的结构。

肾脏的小管和毛细血管之间有特殊的突起结构,称为系膜。

系膜可以调节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流速度,确保肾脏能够过滤出优质的血浆。

总之,肾血液循环的特点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个因素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肾脏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肾脏,避免出现各种肾脏疾病。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球小管
袢升粗段 远曲小管
(renal corpuscle
)
(renal tubule)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小球分布 肾单位数量 肾小球体积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皮质外1/3~2/3 皮质内1/3
多(约占80%~90% 少(约占10%~15%




入、出球小动脉口径
入球小动脉>出球 小动脉
差异甚小
出球小动脉分支
形成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网
形成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网和U形 直小血管
髓袢长度 球旁器
短(只达外髓层) 长(达内髓)
有,肾素含量多
几乎无,肾素含量 少
(三)球旁器
•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皮 质肾单位,由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 外系膜细胞组成。
– 近球细胞又称为球旁细胞,是位于入 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内 含分泌颗粒,能分泌肾素。
–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 维持相对稳定。
–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
– 致密斑是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的一小 块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其功 能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并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胞,调节肾素 的分泌。
– 球外系膜细胞是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 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 和收缩功能。
二、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一)血流量大,主要分布在皮质
• 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成人安静 时两肾血流量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二)有串联的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的血压高 •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
成,其血压高,这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作用。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低 •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由出球小动脉的
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 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一般在血压变动范围内,肾脏主要靠自身调节 来保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在紧急情况下, 如血容量减少、强烈的伤害性刺激等,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 使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一、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nephron) 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 肾小球(glomerulus) 小
•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 体 肾小囊(bowman capsule)
结构和功能单位。
近曲小管
•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
近球小管
袢降粗段
小管组成。
肾 小 管
髓袢
袢降细段 袢升细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