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论文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论文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具体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给予观察组着针灸治疗,针灸部位以关元穴、足三里、子宫、中极以及三阴交几个穴位为主。

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为克罗米芬,口服形式。

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排卵效果,两组的排卵治疗疗效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明显更高,且观察组受孕后流产率更低,两组受孕率和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均能够取得较显著的排卵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

但相比于而言,针灸治疗后患者的受孕率和流产率明显要由于口服药物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生育能力的不断下降是现代化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与环境质量差、生活习惯不科学、缺乏健康生育观念以及不合理饮食结构等多方面有关。

夫妇无法生育,除了给个人带来极大的身心影响之外,还直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生育能力的不断下降大多数是体现在女性生理能力下降方面,造成不孕不育的具体原因比较多,其中排卵功能障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主要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系列B超无排卵征象、尿孕酮水平比黄体水平低、基础体温连续三个月以上表现为单相、阴道脱落细胞变化无规律等要求。

排除有不孕症但年龄大约40岁、高促性腺激素、分泌腺功能异常、南方有不孕病症以及其他脏器疾病和将肾病患者。

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10), 2826-283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23.1210424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尹思力*,何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妇科,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摘要排卵障碍作为不孕症的一大重要病因,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与家庭幸福,备受医学界关注。

中药口服、穴位贴敷、中药肛门导入、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辩证分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病人施治,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中的一大类,其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本文通过对近5年的文献进行搜索,发现针灸在排卵障碍性不孕(ODI)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针灸,治疗,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of Ovulatory Disorder Infertilityin the Past Five YearsSili Yin*, Ling He#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Received: Aug. 21st, 2023; accepted: Sep. 28th, 2023; published: Oct. 11th, 2023AbstractOvulation disorder,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fertility,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第一作者。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引起生育能力的下降逐渐凸现出来。

调查显示,不孕夫妇的离婚率是正常人群离婚率的2.2倍,给家庭、社会带来影响。

其病因十分复杂,尤其是女性,各种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不孕的发生,其中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釆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比较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妇科2005年4月—2006年12月门诊患者,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于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基础体温连续记录单相3个月以上;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周期性变化;血、尿孕酮(P)水平低于黄体水平;系列B超检测无排卵征象。

凡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0~40周岁,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为纳入观察治疗病例。

符合纳入标准者12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

2组情况比较见表1。

经x2检验,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排除标准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如属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生殖道畸形、免疫等原因的不孕症),但年龄在40岁以上者,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伴男方有不育原因者;肾上腺、甲状腺等分泌腺功能异常者;卵巢功能早衰,敏感综合征等高促性腺激素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2.1 针灸组取穴:神阙、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针刺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分别选用0.30mm×40mm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30mm左右,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九数,中极、关元、子宫的针感向会阴放射为佳,每隔l。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代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代文献研究

引言
引言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指由于排卵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女性不孕症,是女性不孕 症的常见原因之一。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 广泛应用,包括不孕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针为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综述
3、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的效果和优缺点
3、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和优缺点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主 要优点包括非侵入性、副作用小、成本低等。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和改善卵 巢功能,针灸可有效促进排卵,提高女性生殖能力。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女性 的生殖健康状况,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育信心。
4、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4、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例如,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安全性保障等问题, 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此外,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 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研究其作用途径和靶点,以提供更加科学的理 论基础。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和优势,但仍存 在需要进一步规范操作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未来研究应注重安全性、规范化和个 体化方案的设计,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女性生殖健康 水平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谢谢观看
1、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的历史和基本原理
1、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历史和基本原理
针灸治疗不孕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针灸 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记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作用 机制包括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血液循环、增强卵巢功能等。针灸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促进排卵、改善生殖功能的目的。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给予切脉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给予切脉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给予切脉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在使用切脉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50例治疗1组采用切脉针灸+补肾活血汤加减中药治疗,另50例治疗2组采用口服促排卵药克罗米芬+肌注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

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患者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在子宫内膜厚度上显著比治疗2组高(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上治疗1组(94.00%、82.00%、48.00%)与治疗2组(78.00%、62.00%、22.00%)相比显著较高(P<0.05),在流产率上(4.17%)显著比对照组(27.27%)低(P<0.05)。

结论:将切脉针灸+补肾活血汤加减中药治疗应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时能显著提升排卵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妊娠率,卵子质量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低,更为安全。

标签: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补肾活血汤加减;妊娠率;治疗效果不孕不育是现代临床中的常见女性妇科疾病,不仅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还会对患者家庭造成极大影响。

影响女性不孕不育的因素非常多,而在所有不孕症中,输卵管堵塞较为常见,约占所有不孕患者的35%左右[1],其次是卵泡发育不良及排卵障碍性不孕,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寻找一套适宜的临床治疗模式,现本院展开研究,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切脉针灸+补肾活血汤加减中药治疗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50例治疗1组患者年龄28~42岁,平均(35.57±2.51)岁;50例治疗2组年龄27~41岁,平均(34.61±2.55)岁。

针药并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0例临床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0例临床研究

组 , 疗组 4 治 0例 用 中药补 肾调 周 法 配 合 针 灸 治 疗 , 照 组 4 对 O例 单 用 中药补 肾调 周 法 治 疗 . 个 月为 1 疗 程 . - 1 个 3 6个 疗程
后观察疗效 , 并进 行 统 计 学分 析 。 果 : 结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7 .0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5 .0 . 者 比较 有 显 著性 差异 结 75 %. 00 % 二
( > .5) 具 有 可 比性 P O0 .
1 . 诊 断及排 除标 准 2
诊断标 准参 照卫生 部 《 中
上升 即停 ) 对 照 组 用 中药 补 肾 调 周 法 治 疗 .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药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制 定 。排 除 严 重 心 肝 组 治疗 基础 上加 针灸 治疗 … 2组在 治疗期 间均 停用其
论: 中药补 肾调 周 配 合 针 灸诱 导排 卵 的 临床 效 果 优 于 单 纯 中药补 肾调 周 法
关键 词 不孕 症 排 卵障 碍 补 肾调 周 针 灸 疗法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3 7 2 1 4 )3 —0 6 2 9 X(0 0 O 一()3 2 ( 中 图分 类 号 k2 11 05 7 .4 .
2 治 疗 方 法 3 疗 效 观 察
31 疗 效标 准 根 据卫 生部 《 . 中药新药 临床研 究 指 )制 【 l 治 有 21 中药补 肾调 周 法 即 经 期 活 血 调 经 祛 瘀 治 之 导原则 ) 】 定 。痊 愈 : 疗后 能诱 发排 卵并 受孕 ; . 效 : 治疗 后 能 诱 发排 卵 但 未 受 孕 ; 效 : 疗 后 不 能 无 治 ( 味 调 经 汤 : 归 l g 赤 芍 l g 五 灵 脂 1 g 艾 五 当 O , O, 2, 叶 9 , 母 草 1g 于 行 经期 每 日 1剂 , 煎 服 ) 经 诱 发 排 卵 g益 5。 水 ; 后期 滋 阴养 血 奠 基 治 之 f 芍 地 黄 汤 : 当归 lg 32 统计 学方 法 所 有 数据 均采 用 S S 1 . 归 炒 O, . P S 30统计 计 计 赤 白芍 ( )O , 山药 lg 山 茱 萸 6 , 地 1g 分 析软 件处 理 。 数 资料采 用 检 验 , 量资 料采 用 各 lg 淮 O, g熟 2, 炒 丹 皮 9 , 苓 l g 怀 牛 膝 l g 寄 生 lg 于月 经 t g茯 O , O , O, 检验 。

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穴规律-张文静

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穴规律-张文静

2.5.3 头颈部
百 会(8)、神 庭(1)、龈 交(1)、风 府(1),涉 及 1
条经脉,共计 4 个腧穴,占 6.78%。
2.5.4 腰背部
肾 俞(34)、命 门(18)、膈 俞(6)、肝 俞(13)、脾
俞(18)、心 俞(1)、上 髎(1)、次 髎(7)、腰 阳 关(2)、
关元俞(1)、三焦俞(1)、中髎(1)、白环俞(1)、大肠
采用计算机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 维普(VIP)、万方数据库 1998 年 12 月— 2016 年 6 月 国内有关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文 献,检索项:主题或全文,检索词:“针刺”“排卵障
碍性不孕症”“无排卵性不孕症”等。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由于排卵障 碍或无排卵导致的不孕症,并排除心脑血管,肝、肾 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 患者;②治疗措施包括针刺、电针、艾灸等,单独或 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十四经腧 穴及经外奇穴为主要腧穴;③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 种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设有对照组,但未 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的同期临床研究;或临床观察 性研究。 1.3 文献排除标准
Keywords:acupuncture;anovulatory infertility;acupoints
排卵障碍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明显趋于年轻化。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排卵或排卵稀发,同时可伴有 月经失调或闭经、肥胖、多毛等相关临床表现;由于 长期无排卵,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子宫内膜过度增 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抵抗,还可增加患子宫内膜 癌和乳腺肿瘤的风险。现代医学认为,排卵障碍主 要是由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紊乱所致,其治 疗方法很多,但是仍存在治疗疗程长、疗效不显著、 费用巨大且副作用明显等缺点。现代临床报道中, 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仍缺乏规范化的针刺处 方,笔者对近 20 年来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 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总结其取穴规律,以期利于临床 治疗规范用穴,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102例观察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102例观察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102例观察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就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温针灸配合中药;对照组用单纯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在妊娠率、促排情况、临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改善各种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较中药+CC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

标签:排卵障碍性不孕;肾阳虚;温针灸治疗不孕症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男女双方同居1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能受孕者[1]。

其发病率约为7%~10%,其中排卵障碍居首位,占女性不孕症的25%~35%。

据统计,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为20%[2],其中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5%[3]。

不孕症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为5%~8%,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0%。

卵子的成熟及从卵泡的顺利排出是妊娠发生的前提条件,西医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任一环节的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均可导致排卵障碍,并最终导致不孕的发生。

除卵巢的器质性病变外,长期高度紧张,无规律的作息均是导致HPA轴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在中医学中并无排卵障碍性不孕这一名词,与之接近的名词是”闭经”、”崩漏”、”不孕”等。

我科长期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其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报道病例均来自我院妇产科门诊2010年7月~2014年7月辨证均为肾虚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使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组以及中药+CC组。

两组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中药治疗是按照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节律,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治疗方法。

①基本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20g、菟丝子15g、杜仲15g、山药20g、鹿角片15g(先煎)。

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

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

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

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显著比中药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个别恶心呕吐现象,P>0.05。

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药调周法;针灸;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16-0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为常见不孕症类型,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内分泌失调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卵泡不发育、或者卵泡发育但无法排卵所致。

西医上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多采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排卵,但受孕率仍比较低,且副作用多。

而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则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就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

其中中药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共37例,年龄23~41岁,年龄均数(29.73±5.18)岁。

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5.71±0.21)年。

卵泡直径最小为0.2厘米,最大为2厘米,平均为(1.21±0.21)厘米。

联合治疗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共38例,年龄23~42岁,年龄均数(29.45±5.28)岁。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予克罗米芬、HCG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8.3%、10%,总有效率分别为80%、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优于克罗米芬、HCG治疗。

标签:不孕症;排卵障碍;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是妇女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不孕症中约占25%~30%[1]。

排卵功能障碍指卵泡不能发育成熟或者成熟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排出者。

其临床表现为:月经虽然能来潮,但月经后期量少,尤其以量少为明显,有的可发展为闭经、崩漏等症状,最终形成不孕。

笔者运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拟定:月经周期>35天或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月经周期第5天起连续服用7剂中药,方药采用左归丸: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各10克。

2.1.2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监测卵泡,卵泡平均直径≥18mm时,采用针刺结合电针,选取气海、关元、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杭州丹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35mm×50mm)针刺治疗,有酸麻胀重感后,采用脉冲电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连接子宫(双)、足三里(双)针灸针,输出幅度为15~30V,输出脉冲波型为连续波型,每次30min,隔日1次直至卵泡排出或来月经。

3个周期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2.2.1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服用克罗米芬(广州康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70,规格:50mg/粒),每日1粒,连用5天。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女性不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不孕原因,它指的是由于排卵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不孕问题。

针对这种不孕问题,针药结合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一、针药结合治疗的原理1.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时,针灸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帮助恢复正常的排卵功能,增加成功怀孕的机会。

2.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材的天然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内部环境,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进行有效的治疗。

中药治疗能够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增加受孕的机会。

3. 针药结合针药结合治疗是指将针灸和中药相结合,通过针灸调理身体的气血和经络,同时辅以中药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全方位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综合调理女性的身体,提高成功怀孕的概率。

二、临床效果1. 提高排卵率针灸和中药能够调节女性的身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排卵周期,使排卵率得到显著提高。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排卵率明显提高,有助于他们怀孕。

2. 增加受孕率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在接受针药结合治疗后,往往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受孕。

针对无法自然受孕的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他们的受孕率,从而实现他们渴望的怀孕梦想。

3. 降低流产率在成功怀孕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仍然面临着流产的风险。

通过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降低流产的概率,为顺利生育健康的宝宝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事项1. 选择正规医院进行针药结合治疗时,患者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正规的医院和医生能够确保治疗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2. 配合医生指导针药结合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计划。

患者需要按时去医院接受针灸治疗,按时服用中药,同时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摘要】目的对应用针灸方式对患有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7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病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不孕症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成功受孕后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针灸方式对患有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灸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其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再加之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改变,导致人们的生育能力逐步下降[1]。

据相关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不孕症导致夫妇离婚的比例比正常人的离婚率高出2.2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本次研究中选取7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病例,对应用针灸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病例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年龄18至36岁,平均25.4岁;患病时间1至7年,平均2.6年;治疗组患者年龄19至37岁,平均26.1岁;患病时间1至8年,平均2.9年。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每次50mg,每天一次。

治疗组:进行针刺与艾灸同时治疗,取穴:关元、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每次留针30min,隔日针刺一次。

对两组患者不孕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成功受孕后流产情况进行比较。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痊愈: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已经成功受孕。

显效: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虽然还没有能够成功受孕, 但症状表现、体征、体检结果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虽然仍没有能够成功受孕,但症状表现、体征、体检结果已经有所好转。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概述和针药治疗的必要性。

在分析了针药结合治疗的原理、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疗效观察以及不孕症患者的生育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针药结合治疗的优势、临床效果验证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针药结合治疗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为不孕症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针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生育情况、疗效观察、不孕症、研究方法、优势验证、未来方向。

1. 引言1.1 排卵障碍性不孕概述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由于排卵异常或排卵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孕症。

在人类生殖过程中,排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正常的排卵过程才能保证卵子的正常释放和受精。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造成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大约有20%-30%的不孕症患者是由排卵障碍引起的。

排卵障碍性不孕可以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不规律、排卵周期延长或缩短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导致卵子不能正常释放,从而影响受孕的机会。

排卵障碍性不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

针药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排卵的进行,从而提高受孕的几率。

在临床实践中,针药结合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针药治疗的必要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由于女性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现象,是造成夫妇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类不孕患者,针药结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需要结合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和排卵功能的正常化。

通过针灸调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排卵,提高受孕机率。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筛选出本院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患,按照不同治疗方案把他们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两组病患都是40例,西医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中医组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中医组的促卵泡激素、雌二醇显然都比西医组高,促黄体激素、睾酮、垂体泌乳素、胰岛素显然都比西医组低,差异较大(P<0.05);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是70.0%,中医组是87.5%,中医组显然比西医组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可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关键词:针灸;克罗米芬;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anovulatory infertility[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in the treatment of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Methods: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patien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western medicine groupand TCM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s,each group of patients are 40 cases,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given clomiphene citrate,TCM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treatment program comparison. 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the serum levels of sex hormones,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and estradiol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luteinizing hormone,testosterone,prolactin,insulin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difference (P < 0.05);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70% Chinese medicine group,TCM group was 87.5%,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compare the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is effectivein the treatment of anovulatory infertility,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um sex hormones.[keyword] acupuncture;clomiphene;anovulatory infertility;curative effect 不孕症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1】。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摘要:通过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对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规律进行分析,拟从选穴、配穴、分型等角度出发,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规律。

文献显示主穴多选取下腹部任脉穴,配穴多根据病变脏腑选择相对应的背俞穴或该经上的特定穴。

关键词:针灸;不孕症;排卵障碍;选穴规律;促排卵不孕症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男女双方同居1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能受孕者[1] 。

其发病率约为7%~10%,其中排卵障碍居首位,占女性不孕症的25%~35%[2] 。

其临床表现也不一,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当属中医学的"不孕"、"闭经"、"崩漏"等范畴。

近年来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和进展。

笔者主要对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选穴规律进行归纳和探讨。

1文献筛选本文选取近10年关于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文献报道,对明确标明所选主穴和配穴的分别进行统计,其中含主穴文献61篇,配穴18篇。

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选穴规律2.1 常用穴出现频次以频次所占比例>20%作为节点,共选取7个穴位(见表1),多以益肾调经、和胃健脾为主要治则。

2.2常用穴部位及归经部位以下腹部为主(4穴),涉及小腿及腰背部。

归经以任脉为主(3穴),涉及脾、胃、膀胱。

(见表2)。

2.3配穴出现频次笔者进行归纳整理后选取四种常见证型,配穴按出现频次选取前三位。

(见表3)。

2.4 配穴部位及归经配穴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小腿,脚踝等)或病变脏腑所属的背俞穴(背腰部)。

脾虚痰湿型选取脾经、胃经;肾虚型选取肾经、督脉;肝郁型选取肝经;血瘀型选取脾经、肝经。

3讨论3.1 腧穴的功能分析临床医师通过针刺中极、关元、子宫等穴,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针刺卵巢穴治疗卵子滞留症

针刺卵巢穴治疗卵子滞留症

针刺卵巢穴治疗卵子滞留症【穴位选择】卵巢穴,定位在耻骨联合中点上3横指旁开4横指处(即子宫穴上1.5寸)。

【治疗方法】每位患者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每日1次,当卵泡发育成熟(卯泡直径在20mm以上)时,开始进行治疗。

针刺前令患者小便,排空膀胱,取卵泡成熟侧(或双侧)“卵巢穴”。

局部严格皮肤消毒,选用长10cm、直径0.45mm,消毒后的毫针(针灸针)垂直刺人,深度可根据患者的哄体型适当调整,一般可刺5~8cm,并反复提插捻转,至局部出现,酸胀麻重,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留针30min。

35h后B超复查,根据卵泡是否消失,决定是否治疗,卵泡不消失者,按上法继续治疗,针刺最多不超过3次。

【功效主治】滋阴活血。

【临床运用】针刺38例患者,临床治愈36例,占95%。

其中针刺1次卵泡破裂者23例,占60%;针刺2次卵泡破裂者10例,占26%;针刺3次卵泡破裂者3例,占8%;无效者2例,占5%。

【经验心得】目前,认为成熟卵泡不破裂其主要原因是LHlFSH峰值偏低,使上述1—3个环节发生障碍,卵子不能从卵泡中逸出,造成了支性不孕。

现代医学对该症的治疗,多采用人工造成LH/FSH峰,但在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上有时难以准确掌握,长期应用或剂量过大可造成卵巢增大及滤泡囊肿,严重者可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内分泌失调疾病。

针刺有整体调节和局部刺激两大作用。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已证实针刺对体内性腺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使LHlFSH恢复正常,从而激发卵泡破裂的一系列内分泌变化,引起卵泡破裂而排卵。

另一方面针刺卵巢穴,使卵巢平滑肌收缩,促进了卵泡壁的破裂而排卵。

其详尽的作用机制,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针灸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标签:针灸;电针;不孕症;排卵障碍;调经不孕症是当前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采用针灸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24例观察病例来源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本院不孕症专科门诊,年龄20~40岁,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其中原发性不孕88例,继发性不孕36例,经检查配偶生殖能力正常,并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

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4例,年龄21~36岁,平均(26.5±2.2)岁;病程1~4年,平均(2.2±1.2)年;平均卵泡直径(8.9±0.21)mm。

对照组60例,年龄20~37岁,平均(26.6±1.9)岁;病程1~4年,平均(2.3±1.0)年;平均卵泡直径(9.0±0.23)mm。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患者月经干净3 d,排空小便,采用华佗牌针灸针(杭州丹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35 mm×50 mm)针刺治疗,有酸麻胀重感后,采用脉冲电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连接针灸针,输出幅度为15~30 V,输出脉冲波型为连续波型,每次30 min,隔日1次。

3~6个周期为1个疗程。

①月经前期选穴:关元、中极、石门、子宫、水道、气海、归来、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血海,均行补法;加灸三阴交、太溪、关元、足三里,电针连接水道、足三里。

②月经中期选穴:太冲、龈交、合谷、气海、三阴交、血海,均行泻法;电针连接血海、太冲。

③月经后期选穴:腰阳关、命门、肾俞、次髎、中髎、白环俞、百会,均行补法,加艾灸百会。

2.2 对照组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服用克罗米芬(广州康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70,规格:50 mg/粒),每日1粒,连用5 d。

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分析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针刺促排卵;补肾活血;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5%。

在诸多类型的不孕症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最为常见,且比例约为25%,不仅会导致女性不孕和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而且严重时可导致女性发育异常或发生癌病,从而危及生命[1]。

本研究将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针刺促排卵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为两组:观察组38例,年龄24~42岁,平均(29.46±7.0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1.53±2.74)个月。

对照组38例,年龄26~39岁,平均(30.16±6.82)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29.57±3.94)个月。

两组于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行针刺促排卵法:患者取仰卧位,将针刺部位清楚暴露出来,常规局部消毒后,选择中极穴、气海穴、关元穴、双侧三阴交穴、卵巢穴、子宫穴、肾俞穴等穴位,分别垂直刺入一次性无菌亳针(0.3×50mm),进针深度为1.0寸左右,反复捻转提插,当有酸麻胀重感出现后,留针30min。

中医药如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中医药如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悦读社会·百态-136 - Family life guide刘煤鹃文(成都西囡妇科医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因为血瘀、肾虚、痰湿以及肝郁等原因造成的,在临床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通常治疗该疾病,医院临床通常采用中医辨病辨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疗效,也得到了病人的肯定。

本文就从辨证治疗、单方验方、针药、中药人工周期、中西医结合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情况。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女子与配偶同居一年后,在性生活正常以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条件下,未出现受孕的情况,一般被称为“不孕症”。

辨证治疗可以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几种类型,如肾阳虚型、气血虚型、肾阴虚型以及痰温型等,在中医治疗中,有研究学者对于肾阳虚型通过右归丸治疗;对于肾阴虚型通过六味地黄丸联合二至丸治疗;对于痰湿型患者,通过启宫丸进行治疗,对于气血虚弱型患者给予其八珍汤进行治疗,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排卵率以及受孕率均较高。

另外有学者在患者经期第五天的时候给予其益肾调经方治疗,药方主要有酒白芍、生杜仲、熟地黄、炙甘草、当归、巴戟天以及乌药等组成;经期第十天的时候给予其益肾逐淤利水方治疗,药方在之前的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泽兰、三棱、红花以及车前子,结果显示患者的排卵率明显较高,妊娠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中药周期疗法有研究专家认为,要以滋培根本、补肾填精为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养血活血调经为辅助治疗,并且还要配合疏肝健脾的方法。

而有些病人的卵巢内虽然有卵泡发育,但是并不排卵,而且月经也并不规律,这就需要分两组治疗(卵泡期和排卵期)。

在卵泡期,主要对患者进行滋肾阴养精血,主要采用的药方是补肾填精方,药方组成是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炙龟板、炒白芍、山萸肉、淫羊藿、生山药、炒白术、肉苁蓉以及鹿角霜等组成;排卵期则需要对患者进行补肾阴,将温肾阳作为辅助,主要采用的药方是补肾活血方,药方组成是生山药、菟丝子、赤芍、鸡内金、熟地黄、桃仁、枸杞子、淫羊藿、芜蔚子、桂枝等。

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穴位应用规律研究

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穴位应用规律研究

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穴位应用规律研究
徐鸽;陈跃来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7(036)005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穴位的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96年至2015年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文献,统计主要穴位应用频次,分析归经、分部及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涉及主穴58个,主穴穴位频次608次,主穴涉及经脉11条.最常用的4个穴位是关元、三阴交、子宫、中极;主穴穴位使用频数前5位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结论现代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关元、三阴交、中极、子宫最为常用,选穴原则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依据,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经验取穴为辅.
【总页数】6页(P620-625)
【作者】徐鸽;陈跃来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3
【相关文献】
1.归肾丸配合穴位针刺治疗PCOS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J], 柴海兰;陈守龙;高仁美;洪兵;徐星;王文爱
2.中药合穴位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 [J], 马瑞芬;陆海娟;施孝文
3.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J], 樊莉;符文彬;蒙昌荣;朱晓平;米建平;李伟雄;文幸
4.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穴位应用规律研究 [J], 张玲玲;陈跃
5.何成瑶教授应用蛇床子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用药规律研究 [J], 冷安明;杨静;张向华;周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通过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对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规律进行分析,拟从选穴、配穴、分型等角度出发,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规律。

文献显示主穴多选取下腹部任脉穴,配穴多根据病变脏腑选择相对应的背俞穴或该经上的特定穴。

标签:针灸;不孕症;排卵障碍;选穴规律;促排卵不孕症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男女双方同居1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能受孕者[1] 。

其发病率约为7%~10%,其中排卵障碍居首位,占女性不孕症的25%~35%[2] 。

其临床表现也不一,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当属中医学的”不孕”、”闭经”、”崩漏”等范畴。

近年来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和进展。

笔者主要对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选穴规律进行归纳和探讨。

1文献筛选
本文选取近10年关于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文献报道,对明确标明所选主穴和配穴的分别进行统计,其中含主穴文献61篇,配穴18篇。

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选穴规律
2.1 常用穴出现频次以频次所占比例>20%作为节点,共选取7个穴位(见表1),多以益肾调经、和胃健脾为主要治则。

2.2常用穴部位及归经部位以下腹部为主(4穴),涉及小腿及腰背部。

归经以任脉为主(3穴),涉及脾、胃、膀胱。

(见表2)。

2.3配穴出现频次笔者进行归纳整理后选取四种常见证型,配穴按出现频次选取前三位。

(见表3)。

2.4 配穴部位及归经配穴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小腿,腳踝等)或病变脏腑所属的背俞穴(背腰部)。

脾虚痰湿型选取脾经、胃经;肾虚型选取肾经、督脉;肝郁型选取肝经;血瘀型选取脾经、肝经。

3讨论
3.1 腧穴的功能分析临床医师通过针刺中极、关元、子宫等穴,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笔者对总选用频次>40次的腧穴进行总结分析。

关元为小肠之募又为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位于常用穴之首,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女子绝子,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

”可见,关元与女性能否受孕有着重要联系。

《针灸大成》
云:”关元主月经不通,绝嗣不生。

”再次证明关元对于女子经、产的重要性。

中极为任脉之会,膀胱之募,主阴血,与关元同为”妇人断绪最要穴”。

三阴交通于任脉,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疏通三阴经之气血,使胞宫得以濡养。

《医学入门》载:三阴交主”妇人月水不调,久不成孕”而临床通过实践也证明该穴具有调节卵巢功能、促进卵子成熟的功效[3],为治疗女性不孕的要穴。

子宫属经外奇穴,《针灸大成》云:”子宫治妇人久无子嗣”。

3.2常用穴部位及归经分析从古代治疗不孕症起选穴就多以下腹部为主[4],其原因在于此为胞宫所在之处。

任脉为常用穴主要所在经络,属奇经八脉之一,为”阴脉之海”具有营养胞胎的作用,所以妇女的经、带、胎、产诸生理功能及其疾病的发生均与任脉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任脉之气通,才能促使月经来潮和孕育的正常,甚至现代的闫巍[5]等人提出了“生殖之经”的概念。

根据上述特点,笔者认为治疗时主穴的选取应以下腹部的任脉穴为主。

3.3 配穴的特点分析配穴是针对具体的病变脏腑进行选穴。

其一根据证型选取相对应的背俞穴(膀胱经),其二根据病变脏腑或病因选择该条经脉上的特定穴(以五输穴和原、络穴为主)。

从合谷穴本身来看与肝郁并无直接联系,但与太冲相配后常被医家作为治疗肝郁运用于临床,其原因在于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两穴配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气机通畅[6]。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后发现,目前针灸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发展,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主穴多分布在下腹部任脉,配穴根据病变脏腑选取背俞穴及相应经脉上的特定穴。

本文通过对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规律进行探析,望今后对临床治疗各类不孕症的取穴思路及治疗提供参
参考文献:
[1]杜志斌,王琪.王琪教授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J].中国临床研究,2013,19(5):82.
[2]何萍.补肾调经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3,10(11):298.
[3] 邓云志.穴位埋线治疗无排卵不孕症41例[J].中国针灸.2012,32(4):350.
[4]刘立公,顾杰,杨韵华.不孕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5,(1):14.
[5]闫巍,杨新鸣,侯丽辉.基于”冲任学说”评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取穴规律和疗效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26(9):2165.
[6]徐世芬,庄礼兴.电针百会印堂对肝郁型抑郁性神经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8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